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音响的方向
  • ·  黑胶唱片vs数字音乐:高保真与高科技之争(作者:百宝城 时间:2018-07-17 15:16:31 点击数: 768)
  • 当数码技术成为主流并取代模拟录音技术和实体唱片数量时,我们听到的音质反而比起以前来说下降了,那时我们听到的音质比起现在普遍要好得多,不管是从CD抓取来的MP3还是从iTunes或其他方式购买得到的。举个例子来说,一首MP3,不论它是CD抓取的还是下载的,亦或是取样率,比率为192Kbps的,它仅仅保持了模拟录音棚里磁带母带所灌录出的唱片的5%的数据。

    通过普通耳机在大街上听音乐的你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这点差别,但是百宝城影音在听同一首歌曲时,与CD对比起来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的MP3确实不怎么样。绝大多数的现代音乐都加强了低频量,以“重低音”、“低音炮”作为主要卖点,但却得到了闷糊的中频,同时还失去了高品质音乐的大动态和细节,尤其是模拟的质感更加无处可寻。

    转向闷糊的中频

    数年前我曾收藏有大量的黑胶唱片,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一直试着用CD和数码下载来替换它们。过去我能在Judybats的某首歌副歌部分前听到前凸的人声,但现在这已经不复存在了,中频已变得浑浊不堪。这首从CD抓取得来的320kbps音质的歌曲丢失了本有的动态,因压缩而被衰减了。

    唱机

    而采样率为320kbps的歌曲本该是在人耳听觉上与CD无一差别的。至少这对大多数人,包括我而言是应该如此的,但在当今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照片和视频的效果都达到了“钻石”级水平了,音乐的品质却反而走起了下坡路,尤其是模拟录音至数码格式诞生的这一发展过程的开始。

    什么是模拟录音技术?简言之就是在录音棚中用8轨或16轨磁带录制下的音乐人的作品。一首歌曲的录制是连续的,声音也是连续的,不会断开。而相反的,CD则是取样自模拟或数码磁带录音中的声音,理论上它能捕捉到的极高的信息量超越了人耳所能区分的范围。

    最先尝试数码格式的Steely Dan

    有趣的是,至少对我而言,我所知道的第一支转向全新数码格式的乐队是Steely Dan,他们有着十分不俗的唱片质量,据说是那时候的最佳商业化典范。他们向潜在购买客户推荐并出售这种全新格式的唱片,并告诉他们播放CD不会出现黑胶常有的爆音,电流声或其他杂音,并声称CD不容易像黑胶在多次播放后损耗殆尽,或者说CD几乎是不会损坏的,刮擦和快进都不会对它造成破坏。好吧我们都知道这是谎话,已经有不知多少张损伤的CD被我重新打磨处理了。

    Steely Dan

    但是麻烦和争议立马就出现了,CD确实存在着可闻且不同的声音。有的说法是声音更冷,就好像在空气中无向地漂流似的。我并不记得我的第一张CD是什么,但是声音的不同却是记忆犹新的。它们听起来都太过清澈,缺乏了模拟唱片所具有的暖味。

    现在你该想起了立体声技术在当时开始运用到音乐表演和录制上,其几大重要组成部分的其中就包括了放大器/音箱(扬声器),而如果你问起我音箱的品质该如何呢,给音箱提供足够的功率来推动提升音量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的不仅仅是音量,准确来说应该是忠实表现高频和低频,以及至关重要的中频。

    单声道还是双声道?

    60年代中期,立体声技术本身就是一个饱含争议的话题。很多人并不知道The Beatles的录制是采用的是单声道,他们将一层层的声音叠加进同一音轨中。不管你信不信,Sgt, Pepper就是首单声道录制的歌曲,但从那以后每个人有立体声音箱,每个人都期待双轨录制的声音。

    Sgt, Pepper

    他们的制作人George Martin以及天才录音师Geoff Emerick(与The Beatles于1962年合作时才15岁),为了迎合厂牌方面对于立体声的要求,但又是极其不情愿的,所以他们只是简单地将人声和节奏吉他置于一通道,而将贝司,架子鼓和主音吉他置于另一通道里而已。从你的耳机或耳塞里你能清晰地听出这些变化来。哪怕是在今天,伴随着左声道George的主音吉他急速掠过而听到右声道里John和Paul的歌声仍是能让人感到几分震惊的事情。

    现在的立体声音响系统大多集成为了电视6.1环绕音系统,而且大多数人也并不使用音箱听歌了,取而代之的是借助电脑从网上音乐库下载歌曲,而手机听歌也成了许多人的选择。但现在的歌曲仍不是为了影院效果的环绕声系统录制的,它仍以立体声为基础,所以又一次的“声音”遭到了破坏。

    更接近摇滚

    还有其他的高音质格式,比如录制CD时采用的PCM格式,它的比特率达到了11411kbps。还有AAC,也就是常说的MPEG-4格式,码率为256kbps且被iTunes作为数码下载的标准格式,同时也是YouTube的云音乐格式。WMA,即Windows Media Audio,同样也十分流行,最后要提及的是FLAC,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几乎所有播放器和系统都能播放的开源无损格式,当然了,除了Apple以外。

    无损指的是将CD压缩至最高达60%大小但保持数据不丢失,而有损则压缩的更高,所以提取出来的数据就有限了。不管是无损还是有损压缩技术都应用于绝大部分现今的流行格式里。

    上面说的这些东西可以,而且也正在烧友,音乐人,厂牌和分销商之间进行着无尽的争论。

    另一改变播放的因素则源于唱片制作人与录音师于录制过程中对声音压缩的增进趋势:愈发强调的重低音,明亮的高频与绝对的音量。他们将声音录制得更“大”了,但实际上并没什么新的不同。录音师打诞生之初就希望竭尽所能的得到独特的声音,但许多人的“手艺”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许多过去的黑胶唱片要远优于现今CD的平均水准。

    手机永远是主导

    如果你都读到这里了,那么说明你对这一玩意十分感兴趣。但事实上手机仍是当前的最主要的个人听音设备。它几乎人手一部,而且有着不能再便宜的储存空间,而云服务更是允许你随时随地地下载数以万计的歌曲,只要你能接入网络,诸如Pandora,Spotify等等的云服务端完全能满足你日常的听音需求。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