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German Physiks
  • 名称
    German Physiks
  • 成立时间
    1989
  • 创立者
    Peter Dick
相对于MBL、BURMESTER而言,GERMAN PHYSIKS的历史源于1989年,而设计师用来研制DDD单元前后就用了整整六年时间,什么是DDD单元呢?DDD实际上是英文Dick’s Dipole Driver的缩写,DDD的音盆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漏斗状的圆筒,这个漏斗状的圆锥筒是由厚度仅为0.25mm的超薄钛膜制成。从照片上看,用来驱动它的是位于上方的音圈和磁体,这和传统圆锥振膜是相同的。那么这样的单元是如何做到全频发声的呢?发声离不开音盆的振动,但DDD单元的振动方式令我至今也感到稀奇,单元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在音圈的带动下,做上下方向的活塞式动作而发声,而是将钛膜中心那只50mm直径音圈所发出的振波,沿着钛膜从上而下传播开去,并以360°全方位发声。这种传播声波的方式,就象将石子投进一个静止的湖面,在水面激起一圈又一圈以石子落点为单一圆心的圆环形水波纹,从圆心开始向四周辐射开去。DDD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指Bending Wave Converter——弯曲波形转换器。据介绍这个厚度仅为0.25mm的钛膜非常柔软而且富弹性,它可以发出覆盖160Hz~19KHz的频率,也就是称之为全音域单元的原因吧。有人可能会觉得19KHz的高频似乎低了些,其实DDD单元的高频在技术上可平直延伸到35 KHz,但人耳对这个纯钛超宽频的反应,会觉得过硬、过响和刺耳,所以设计师从19KHz开始,就将它逐步滚降直到19KHz,随着新一代媒体在频率范围内的进一步拓展,DDD单元会不会把高频响应做的更高来适应呢?还有就是DDD有着全频单元的共同特征,它们的低频要靠比较庞大的箱体和内部设计来实现,在声箱体积充裕的条件下,DDD单元的低频可以下潜到5Hz!!这也就是称之为全音域单元的原因吧,你有没有看到国内欧博用AER单元做的TP-1箱子,你就能明白它们对箱体的要求有多高。而象THE CARBON的外观,肯定不够大,与其这样,不如把160Hz~19KHz的频率交给DDD,它也能够轻松胜任,而把160Hz以下的部分有低频单元来播。
  • 共0个1/0页

经典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