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品牌列表
  • 按名字排序
  • Dynaudio(丹拿)
    由于追求品质,Dynaudio从1977年创立以来便维持很高的自制率,因此即使是很久以前的产品,丹拿一样可以“复刻”。譬如在证据Evidence以前的旗舰音箱至尊Consequence,推出至今已经有25个年头,累积全球销售量高达2500对。由于Consequence为音箱设计写下重要的里程碑,叫好又叫座,到现在他们每年还会收到25-30对的“复刻”订单。 过去的经典 至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与众不同的“倒转式”单元排列方式,超高音、高音、中音、中低音与低音单元一路由下往上排列,正好与一般音箱的配置完全颠倒,刚推出时有不少人质疑音场会不会偏低?事实证明不仅音场出众、高度正确,而且它那倒转式单元排列让高音与超高音到耳朵的距离递增,其实是寻求各发声单元时间相位一致的先进作法。Consequence配置21mm凸盆超高音、28mm凸盆高音、52mm凸盆中音、170mm中低音单元各一只,300mm低音单元二只,几乎把当时丹拿最好的单元都用上去了。它标示的频率响应20Hz-30kHz,灵敏度只有83dB,虽然建议的功放不超过250瓦,实际上多数发烧友出动Mark Levinson、Krell、Gryphon、Pass、麦景图等怪兽级功放都不一定能搞定。无论就重量(每只82公斤)、分离式低音箱体、前障板抑制单元谐振的刚性强化金属环等,都可以看出这是丹拿卯足全劲的前瞻性设计。至尊所采用的Compound低音单元推挽发声方式也是一绝,它从外观看来是五音路70公升内容积的独立音箱,后方又有一只相同的12吋单元向上推挽,装置在音箱后半部的82公升内容积独立音箱。至于中低频以上的部分,则是利用前方28公升内容积的独立箱室作用,如此一来可以尽可能减低频震动对中、高音部分的动作干扰。  Compound设计虽然不是丹拿首创,但至尊音箱可以说是运用得最透彻的产品,二只大音圈单元同步推挽动作所造成的反电动势对功放是一大考验。发烧友说至尊音箱的高音有种致命吸引力,绵密、细致、优雅、甜美、高贵、飘逸…总之几乎所有美丽的形容词都能用上。但Consequence实在太难推了,丹拿只好自己制作了Arbiter(仲裁者)前后级功放来证明其原始设计没有问题,而Arbiter(8欧姆负载输出620瓦,2欧姆负载输出1670瓦,最大输出电流120 安培)成了极少数可以让至尊音箱原貌重现的功放。二者搭配连最困扰的低音都有极佳发挥,快速、深沉、有力、富冲击力、线条清楚、细节层次分明。 至尊音箱可划分为三个区块,老款的部分箱体是可以略微向左右转动的以调整中低音以上的Toe-in角度,对准聆听者的耳朵,新版已改为固定式设计。 把至尊音箱做到登峰造极 丹拿的老板Wilfried Ehrenholz说他们在发展旗舰证据Evidence时也是拿Arbiter前后级当作参考标准,但限量生产的Arbiter只不过是证明丹拿实力而已,并不想卖钱,所以你对Arbiter有兴趣都得订制并花上半年时间才买得到。既然Arbiter不是人人买得起,而老款的至尊音箱也不是人人推得动,偏偏又那么多呼声希望Consequence重出江湖,说明至尊音箱的确具备跨越时代的价值。考虑到二十多年来材料科学与生产工艺的进步足以把至尊音箱做到登峰造极,所以丹拿推出了Consequence Ultimate Edition终极版,向世人宣告:经典回来了! UE版单元排列方式和老款相同,而箱体的宽×高×深分别增加了30×80×30mm,外观几乎没有改变。实际上UE版可说是彻头彻尾改款的新音箱,所使用的是特别设计的全新单元,箱体内部应用了新设计的Vented Compound开口式复合结构,在低音箱加上反射孔并藏入一个12吋低音单元(只负责60Hz以下声音),特殊的箱体设计使得低音单元在做前后活塞运动时,能保持箱体内部空气压力不变,内部空气犹如恒定的阻尼,使至尊终极版的低频拥有低失真与低音染的优点,且极低频延伸可达17Hz。与此同时,灵敏度也从83dB提高到85dB,所以这对音箱对功放的要求也相对降低。 至尊终极版比前一代增加将近40%的重量,由于坚持丹麦手工制造,光是在箱体制作就需要170个工时,相当一位木工师傅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箱体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如音箱的脚座,单元的金属框以及螺丝都进行镀金或者铬,然后再进行抛光处理,所以整个成本也因而上升。仔细观察至UE版的超高音、高音到中音单元都设计成浅号角形式,丹拿说是以电脑结合实际试听进行制作的,而且还应用了Esotar2单元的生产技术。UE版采用复杂的五音路设计,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单元负责的频率尽量缩窄,单元发声就轻松且精准,分音器两端的滚降斜率、被动组件和能量损耗都更低。终极版分音器分为三大块,其中一块是阻抗匹配专用。一般音箱在工作时很容易产生较大的阻抗变化,丹拿发现新的方法可以透过被动组件的修正,将阻抗等化均衡,如此一来就比较容易驱动。 依次为至尊终极版的超高音、高音、中音、中低音与低音单元,全都是为这对音箱特别设计开发的。 ▲至尊终极版的结构剖面图,由左至右分别为正面、侧面与背面。老款在L型交界处设有一支12吋低音单元,丹拿称为Compound设计,肚子里的低音单元与前面板的低音单元同步运作,让图中绿色部分空气容积维持恒定,可大幅降低谐振与音染并提升低频的传真度。老款至尊后侧低音音箱(图中黄色区域)是密闭式设计,新款则改为低音反射式,内部加了一根又粗又长的反射管(向下开口),称为Vented Compound开口复合式设计,不仅使低频延伸从25Hz降到17Hz,低频与极低频的线条更加明确清晰,而且配合新单元、新分音器与阻抗均衡等化线路, 至尊终极版要容易推动得多。 动态惊人、气势澎湃 至尊终极版在2009年香港展中首度亮相,以音乐传真Primo/Titan前后级(输出功率1000瓦/8欧姆)驱动,Consequence UE展现出强大实力。笔者认为这个组合非常接近“理想中的完美”,包括声音要平衡、耐听;音质要丰润;音色要正确;动态不能有太大的压缩;要有丰沛延伸、丝丝入扣的高频表现;要有自然平衡、结实有力而解析分明的低频效果;小音量播放背景音乐时,还能保持音域平衡及一定的分析力;要对前端器材改变的反应敏锐,而且要中性不能有太多的癖性。真有这样的音箱吗?有的,丹拿至尊终极版就是!在一个可容纳数十人的大房间中,UE版从最弱音到最强音都清晰流畅,层次感依稳定不乱,分析力高得惊人。17Hz的低频延伸不仅是数字好看,能量感同样让人吓一跳,播放管风琴低吼速度感优异,线条凝聚不散,鼓起的空气在地板上流窜;欣赏打击乐时大鼓深沉结实,实体感强,冲击力猛烈而且干净利落,收放自如,与老款至尊低音推不出来的印象迥然不同。 ▲  至尊终极版的用料及作工力求精致完美,不仅音箱 打磨细致保有丹拿一贯的高水平,单元框架外围都 有极细密的同心圆细纹凹槽处理。 第二次欣赏至尊终极版搭配的器材就多了,包括Krell Evolution 600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1200瓦/4欧姆)、德国Symphonic Line High Society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300瓦/8欧姆)、VTL Siegfried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800瓦/4欧姆)等,这说明了Consequence UE不是普通音箱,虽然比较好推,但依然需要适当的功率,不可期待用小功率的单端直热三极管制服它。丹拿音箱具备发出超强音压的物理特性,笔者曾听过貌不惊人的M1,在2.3米远的地方居然可得到122dB的可怕音压。至尊终极版没有公布参数,实际聆听时却能充分的感受到它在这方面的能力。至尊终极版不但能发出震撼人心的澎然巨响,而且动态起伏激昂,音质鲜活有跃动力,极低频延伸甚至可媲美四件式大音箱。 ▲  Dynaudio一向不赞成多音箱线的接法,五路分音的至尊终极版理所当然也还是只有一组音箱端子。线路板上七个金色及红色电感,为了降低彼此间以及其它被动组件的干扰,都呈45度角配置。有三块白色薄片是十分特殊的陶瓷电阻,完全无容抗及感抗(意即纯电阻),过去只供极精密工业用途,Consequence UE是音响业界首度采用此一组件。 经典回来了 至尊终极版并没有强调它的“鉴听”风格,但我们依旧听到音质纯净无比、透明感极佳、细节丰富到房间装不下的效果。老款Consequence在某些情况下会略显单薄,声音变得过于冷静而缺乏音乐性,新的至尊终极版一改印象,乐器的轮廓和声音密度都正确真实,音场规模感非常大且有血有肉,立体感强烈,舞台上空气泌泌流动的表情也丝毫不漏。在大功率推动下,UE版的动态表现能力始终耀眼,播放《失落的世界》电影原声带,大鼓的极低频震波当然可以彻底表现出来,蕴含强劲能量又充满金属味道的铜管可能会令大部分音箱失真称臣,而至尊终极版却是轻松就过关。唱大声,它毫无问题,唱小声,它高中低音的平衡也令人满意。即使很小音量聆听,至尊终极版也能充分表现唱片中的各种细节,更夸张的是音场居然若有似无的在眼前铺陈开,这是一般音箱很能办到的。 这对音箱的音色十分正确,它不会美化录音不佳的声音,能清楚表现出录音中的瑕疵。但至尊终极版的音质又细密与精致,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紧绷过于光辉,空气感清楚而乐器泛着丝丝甜味。中频段则是饱满凝聚,蕴藏取之不尽的能量,人声优雅真实,男高音仿佛不费力的就能唱出复杂的咏叹调。它的低音非常有弹性、非常的松容、质感非常好。它的整体声音平衡性就像其外观般匀称,没有太肥胖或太清瘦的问题,它听起来就是很稳,让人心情不毛不躁不紧张,味道不会浓得让人负担不了,也不会淡得让人觉得无味,一切都美不胜收。 ▲  至尊终极版有两种外观,分别是红木配上24K金外框,或是黑色配镀铬外框。 丹拿老板Wilfried Ehrenholz说,他们等于采用F1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方法来造旗舰音箱,构造上其实没有太多花俏,但每一个零件都以最高精度要求去完成,这是他们追求完美的企图心。虽然没有音响器材是完美的,但丹拿的至尊终极版可说是“近乎完美”了!   Dynaudio Consequence UE终极版音箱 ●零售价:¥500,000元 ●规格:五音路六单元落地式音箱 ●频率响应:17Hz-30kHz±3dB ●效率:85dB(2.83V/1m) ●持续承受功率:大于400瓦 ●音箱形式开口复合式系统(Vented Compound System) ●尺寸:(宽×高×深)430×1330×630mm ●重量:114公斤
    访问量:9832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AVID
    AVID-HIFI成立于1995年,从设计到生产坚持在英国当地,这家公司的来头据说不小,拥有许多高科技的技术与材料,日后有机会再好好探听 一下。 Acutus是AVID的旗舰唱盘系列,若上官网可以看到目前Acutus共有三个型号,分别是Acutus SP、Acutus Reference SP与Acutus Reference Mono SP,主要的差别就是在电源供应的不同,Mono SP的电源供应设计最为厉害,至于唱盘本体都是一样的。Acutus外观犹如艺术品一样的吸引人,采用镀铬(Chrome)抛光,机械工艺的协调感是唱盘设计架构的呈现。Acutus采用了双层隔离三点式悬浮避震,弹簧悬挂,三组支架都内藏弹簧,可将谐震点锁定在2.5Hz(垂直)和4.5Hz(横向),避震效果一流。 Acutus并使用了双皮带(twin belt)驱动方式(一般都只有一条),光转盘重达10kg,以双皮带驱动完全不是问题,非常稳定。转盘和底座采用非磁性金属,使用自家的手工24v 140mNm交流同步马达。 Acutus的真正单点承轴(the true single point)也是另一个非常关键的设计,本体为不锈钢,其下粗上细的设计让接触面积达到最小,而其顶点处为碳化钨钢珠,并套上蓝宝石垫片,再加上特殊的润滑油于承轴上,Avid单点承轴的设计让马达透过承轴带动转盘的运转达到最为平顺与稳定。 电源一向是黑胶唱盘重要的课题,Acutus要能在这样的架构下还能以双皮带”精准稳定”的驱动重达10Kg的转盘,这就是AVID另一个厉害的地方。Acutus采用电源分离的设计,不但可以直接将电源运作所造成的问题从唱盘移除,更能不受空间限制的设计出理想的电源,Acutus Reference SP的电源重达20.1Kg,甚至比整个Acutus还重上一些(Mono SP的电源更高达52Kg)。其采用线性电源,拥有1kVA的强大规格,提供强而有力的电源输出,并使用先进精准的DSP转速控制器,将马达最细微的震动几乎完全消除。 现在原厂也推出了双臂板的选项,想要多装只臂、多颗唱头享受不同声音乐趣的也不是问题了! AVID Acutus Reference SP 黑胶唱盘 驱动:双皮带 速度: 33.3与45.0 转 转盘重量: 10.0 Kg 轴承: 凸轴不锈钢 耦合点:碳化钨钢珠/蓝宝石垫片 悬吊: 3 点,垂直弹簧,O-Rings 横向频率;垂直 2.5 Hz (variable),水平4.5 Hz。 唱臂:标准SME (可选购转接臂座) 马达:手工24v 140mNm 交流同步马达 电源供应:DSP 可微调转速控制器 电压输入:100-240vac 50/60Hz 300 Watts Max. (依区域不同) 外寸:唱盘 (外观) – 460mmx400mmx210mm (W x D x H) 外寸:唱盘(脚座) – 410mmx360mm (W x D) 外寸:电源:415mmx315mmx140mm (W x D x H) 净重:唱盘:19.0 Kg (42lb) 电源: Reference PSU 20.1Kg (45lb) 包装总重: 55.0Kg (122lb)
    访问量:1626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JADIS
    JADIS的产品保有法国人一贯的浪漫传统,纯甲类设计、全人工制造、搭棚式  制作等,无一不体现精美尊贵。输出变压器(以下简作牛)方面的设计尤其特  别:JADIS的创始人Mr.Jean.Paul.Caffi本身是一个对音乐很执迷的人,对现  场音乐的物理特性非常了解。一个好的输出牛对胆机的音质起举足轻重的地  位,以人手绕制的牛是对每一台机器的度身设计的,容量比标称的往往高出一  倍,即使在连续满负载输出时也不会过热,虽然现代的电子零件的品质很高,  但JADIS的不惜成本的设计对消费者来说始终表示着品质的保证。        真空管的的来源往往是社会主义**,现在高品质的真空管越来越少见,  (莫谈国事)这使很多胆机的玩家怀疑是否有新的管子可更换。JADIS贮存了  大量的优质真空管以备玩家购买,所有的管子都经严格配对,如果买家的真空  管需要更换的话只要提供胆管型号和机身编号,厂家即可提供一套匹配完备的  真空管。一般看来:品质稳定的真空管寿命在2000小时左右,JADIS的所有前  后级都有STANDBY状态,在放大器在备用时,高压部分是休眠的,管子亮度明  显下降,对保护真空管很起作用。        JADIS的胆机采用先进的自动偏压调整,使用家不再为复杂的偏压调整而  头疼。线路为绝对厚暖的纯A类设计,尽可能采用人工搭棚穿越复杂线路,使  点对点的距离更加近,最具代表的作品是JPL、JPS2前级和JA-30、JA-80的后  级,前级采用一支ECC82作为CD的高电平1千欧输入,这是JADIS前级高超的分  析力和失真率的关键,看看市面的同类型产品,别说胆机,就是原子粒机也没  有这么高的水准。JPL在高电平部分用上三支ECC83,镀金面板和钢制机身可以  屏蔽电磁干扰。JPS-2则采用了分体电源设计,采用EL86和EF86各一支来作电  源稳压,且采用级进式电阻衰减音量擎,将失真进一步降低。后级放大器JA-  30采用单声道设计,别看JA-30的30W纯A类输出,其电流可不小,非常之难搞  的丹拿也臣服在其黄金瓦数之下。和新产品JA-80一样,用家可以选择胆味浓  郁的6550或清爽明快的KT-88,两者机脚是一样的,换胆不换机改变口味可说  是玩胆机的一大乐趣。        JPL、JPS-2、JA-30、JA80凭金光灿烂的外观、无比的实力一度稳坐胆机  皇者之冠。对于大型旗舰喇叭来说,不过50W的食量是不称职的,JADIS又推出  了JP-200S和JA-200S带有平衡插口的前后级放大器。这套设备的用料惊人!  前级JP-200S采用分体电源设计,一套四件,左右声道各占一个机箱,电源又  占了两个,设有5组平衡式输入和一组一千欧的高电平输入,一样的级进式电  阻衰减音量擎。主机采用一支ECC82和3支ECCE83,电源也同样采用EF86和  EL86各一支。后级JA-200S也是一套四件,用料特多,95W纯A类输出的后级重  量达95公斤。利用分体电源的后续型号JA-500(纯A类400W×2)JA-800(纯A  类1000W×2)的顶级后级也出现,JA-800更采用了6件分体设计,其用料已经  不能用语言概括。为JA-800设计的电源需要特制的40A线路,否则很难喂饱这  电老虎。而且,3、4匹马力的冷气机少不得。            简洁的精品小后级SE200B 10W纯A类输出,却仍然是单声道设计。每声道  采用两支300B来负责放大,音色保持一贯的JADIS风味。为了照顾我们这些光  蛋级用家,JADIS特别还制造了普及型号前级DP-60L、DPL、DPL-2,后级相应  为DEFY-7和DA-9,DEFY-7是JADIS破天荒的第一部立体声后级,A/B类100W,  过人处是某些地方保持晶体管的特性,又保留了大部分真空管的优点,是一部  不错的胆-石后级,如果嫌功率小,可选择DA-9 200W A/B类输出,即使是普  及型号,外观也是黄白夺目的光芒。为满足用家,DA-30和DA-60两款合并机问  世。功率写在型号上,都是A/B类输出,威力仍然雄浑无比。        除了放大器之外,JADIS在数码产品上也不乏高技术产品,如JD-1和JS-1  的分体CD机。JD-1转盘像一台精致的太空堡垒,基座稳如泰山,三点悬浮避  震,煞是抢眼。JS-1解码器也采用分体电源,三个变压牛分别用于数码和模拟  部分,稳压也采用EL86和EF86,模拟输出部分用了ECC82和ECC83各两支,用  料可以了。可价钱……为普及又推出的JP-2、JS-2外型不那么嚣张,仍然是真  空管设计。              以甜美见称的胆机的瞬变的速度和超低频的下潜在很多的喇叭上不那么尽  如人意,JADIS居然推出了一款超超超超超超超夸张的喇叭Eurythime 11。真  是不惜工夫地采用了四件设计:四路五单元,一个夸张的号角中音作为支架,  金属高音夹在另一小一点的中音喇叭之间,下面是双单元的低音柜,分音器独  占一个盒子,这大家伙重放大型交响乐时应付从容,不论反应、速度、低频的  下潜、两极的延伸都几乎完美,配搭JADIS的JA-500胆机,音场之丰富、透明度  之高、层次和定位之清晰、都是Eurythime 11的强项所在。        JADIS 可说是极少拥有全套器材的胆机厂家,这些器材的搭配近天衣无  缝,即使不能搬来全套器材,得其一二享受已足矣。 JADIS JP200真空管前级 ,Jadis-JP200旗舰胆前级曾是多少发烧友的梦幻前级,二手市场极少见到,就算有价格也高达8万RMB以上,原厂JP200 为双声道4件套的分体设计
    访问量:7889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AirTight
    【HIFI说 2014年8月报道】五年前的上海华亭宾馆,本刊举办了首届上海国际音响影音视听暨格兰披治音响大展,由音响界名人安迪先生陪同应邀作为颁奖嘉宾三浦先生,特地从日本赶来上海出席格兰披治颁奖盛会。时隔五年后在今年五月的德国慕尼黑高级音响展上再次遇见了三浦先生,老先生依然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作为日本音响界元老级的人物,又是日本A&M Limited公司Air Tight胆机品牌的创始人,伴随着日本音响的发展和世界音响进步,一直活跃在世界各国。柒月再次来到我国广东汕头,拜访新用户汕头的一位知名发烧友,近期将Air Tight胆机最新作的ATM-3011 mono单声道功率放大器搬入了试听室,邀请老人过来指点,当然还是在热心人安迪先生的陪同下进行拜访,笔者获悉后立即动身赶往汕头与老人会面。 再次见到已经八十高龄的老人,精神面貌依然如故,思维逻辑还是那么的清晰可见。但却发现他走路有些拐,老人家您这腿是?哦,是来中国的前些天不慎滑倒,大腿上方股侧部扭伤,有些疼痛现在已经好多了,医生也说没大碍让我休息一段时间,可是不巧已经定好时间来中国,再改变行程会给这里的安排带来麻烦,就按约定日程过来了。 八十高龄老人还惦记着信誉不给别人增添麻烦,这也许就是音响人共同的一种信念和执着,而这种执着恰恰又是老人长期对音响事业奉献的一种精神,同样也融入在Air Tight胆机内。与众不同全手工打造高品质的Air Tight胆机,音质上突出的表现为懂得鉴赏音乐的爱好者量身定制。由Air Tight胆机是三浦先生亲手打造,在欧美国家倍受用户的喜爱,对于器材的评价是发烧友所追求的胆机,一台终极极致的器材。获得好评另一理由在于她是一个且有历史的音响品牌,很多音响品牌今天还能保持其原来声音风格的想必已经不多了。 日本品牌的音响历史笔者虽然也了解不少,此次与三浦先生聊天又有了新的发现。老人讲到;想当初日本音响市场起步时共同开拓的一些朋友和对手们,别说现在还在做音响器材,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了人世,日本音响界现在我已经算最老的了,近半个世纪来像我这样每天还在制造器材、坐在试听室还能聆听一下音乐的重播,这种氛围所带来的感觉和美好的回忆,还能去周游世界与海外的音响朋友进行交流,我已经很满足了…。经典的器材在于其拥有历史和文化,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型号的器材,音响文化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问起当初创业时的情景时,老人视乎越发年轻充满激情、毫不停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Air Tight是我在1986年创立公司时器材品牌的名,公司名叫:A&M LIMITED,这其中也受LUXMAN很多影响的因缘。1966年我大学毕业准备找工作,我的堂兄非得拉我一起去加入LUXMAN (力士)公司。他大我三岁又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也是我的学长。很顺利我们就共同进下LUXMAN公司,当初LUXMAN公司是一个家族性企业,公司内部大部分人又都是亲属关系,在日本很多公司包括现在也这样。进了公司后我靠自己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用,不久又被派到美国去设立分公司担任负责人,我娶了LUXMAN老板他舅舅的女儿结了婚,在LUXMAN我呆了近30年,说起来很惭愧,公司当年最早的那批人,现在就我一人还在从事音响工作。 公司发展顺利,突然在1981年,公司内部财务出现了严重问题,不得不被另外一家名叫Alpine的日本公司所收购,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就是现在的日本汽车音响器材制造商阿尔派(这段历史笔者还第一次听讲)。当年正值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蒸蒸日上的年代,美国motorola(摩托罗拉)在日本设立了汽车电子设备公司(Alpine公司的前身),后被日本合作伙伴控股独立诞生了日本Alpine公司。汽车电子工业也为相关联的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日本Alpine赶上了好时代,汽车电子产品发展迅速,汽车配套电子业务倍增。此时,Alpine公司也想在民用音响器材上有所突破进入民用音响领域,当ILUXMAN公司出现问题的时侯Alpine公司抓住了机遇收购成功。 Alpine公司正式接LUXMAN以后,我在里面还工作了四年,主要负责产品开拓和研发,直到1985年才离开。由Alpine公司收购之年恰是电子产品从电子管转向晶体管产品成为主流的时代,公司要求终止胆机开发,开辟全新的晶体管产品。而据我所知,胆机有着其特有魅力,是晶体管放大器所无法取代的,而LUXMAN的胆机当时不仅闻名日本国内而且还闻名世界,在美国等海外音响市场呼声极高,延续胆机的生产应该有着很大的市场持续。从1977年到1981年我一直居住在美国,在LUXMAN美国公司有较长一段时间经历,受美国音响文化影响较深,特别是当时美国马兰士、麦景图等品牌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堪称经典,这二品牌的胆机放大器备受大家崇拜,日本国内的音响起步很多品牌都是以此为基准,围绕着放大器进行研发和开拓后,才有了日本的音响市场。 我感觉相当惋惜,此刻自己也感到有能力可以独立创办公司来持续胆机的生产,于是在1986年自己的A&M LIMITED公司成立,Air Tight品牌的胆机诞生了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用英文给公司、产品起名,是因为在八十年代船来品(进口品)在日本很受欢迎,海外洋品牌价格再高也有销路,用英文名设立公司比较洋气、时髦。 离开Alpine公司后,选择还是将胆机发展和延续下去,可能是因为LUXMAN血脉的存在,坚信胆机器材一定会成为国际化的产品,此刻也成为自己在音响领域内人生转折的新起点。今天胆机还是那么的流行备受大家喜爱,这证明我当初的选择、决策是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后Alpine公司最终又是回归到原来专攻汽车音响设备和汽车电子领域,LUXMAN重新获得新生。而此LUXMAN结局还是分分离离,今天归属在了IAG旗下。 毕竟面前的这位老人是搞技术出生,对自己产品充满着信心。老人接着讲到Air Tight胆机一号机ATM-1,采用EL34nn子美国型号6CA7,还记得十分清楚,为了不受以前LUXMAN的影响,我当时想设计时略加以突出低频的动态,尽可能提升力度和速度感,以满足晶体管时代人们所喜欢的新口味。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胆机品质关键于电源变压器,LUXMAN胆机成功在于其自己能有绕制变压器的技术,当时我手下讲变压器我们也自己来绕制,虽然我们有这样的技术能力,但最终还是选装了日本最有名的变压器供应商-田村变压器,田村的变压器一直是日本精密设备所选购的定点公司,这样在外观上也区别于LUXMAN的器材。讲到这里,笔者明白,自己从日本带回来的全部器材均为100伏的,与国内电压220伏不符,特地买了三台20伏转100伏专门用于高功率音响器材的变压器,而恰恰就是这个田村变压器品牌的,对于电压的变动丝毫没有影响整个系统的效果,声音也依然达到极致。 老人接着讲,日本国内此时正值晶体管器材跨界之年,很多音响品牌商都放弃了胆机制造而投身晶体管领域,包括美国麦景图也尚试着进入晶体管领域,市场上忠实的音响爱好者始终又不愿意放弃胆机,就这样Air Tight的胆机不仅在技术和品质上,还是在音质上都填补了高级音响器材市场这块空缺,奠定了持续发展胆机的信念。不久后续机ATM-2登场了,这台机当时在美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评为最佳的胆机。至Air Tight胆机系列已有旗舰监听参考级ATM-2001S体声功率放大器和ATE-2001含有唱头均衡EQ的立体声前级放大器。ATM-1(6CA7)、ATM-2(KT88)立体声功率放大器还在持续,而ATM-3最新设计复古外观新登场的单声道功率放大器,同样与ATM-3外观类似ATM-4则又是立体声功率放大器。作为后级功率放大器的还有单端的300B立体声和211单声道的ATM-300及ATM211。 立体声前级放大器Air Tight的器材,给用户带来了清晰透彻毫无损伤信号的传送和控制ATC-1、ATC-2ATC-3。最新款单声道旗舰、监听级的ATM-3011mono,(此次约定赶来汕头,前往用户家里进行试听的)争对爱好者高端的客户群,老人家几乎都会亲临上门考察。除前后级放大器以外,Air Tight的唱放ATE-2和VIC唱头升压器ATH-2,此次最新推出的唱针PC-1被美国发烧天书破天荒的全力推荐,另外一款含遥控器的前级ATL-10A等等,还有其它一些配件,种类并非很多,但每一款机都经历三浦先生亲手调效,将器材打造成奢侈用品的概念可能唯Air Tight胆机,最终送达用户手中并亲临现场调试。奢侈品服务融入在Air、Tight胆机中,在日本早已耳闻,而这品牌的器材开始踏入国内市场,同样拥有这种待遇的并非今天才开始,记得数年前,上海一位顶级发烧友G先生,家中的旗舰扬声器是Rockport的Arrakis,对于很多音响爱好者来讲或许很陌生,的确在上海可能也就这位G大师有,拥有数以百万级器材的他,始终服侍不好这对扬声器。也是因为在美国音响市场知名度极高Air Tight胆机,打动了这位平时对顶级器材不屑一顾的上海超级音响玩家,将Air Tight胆机旗舰型号为ATM-2001SATE-2001搬来一试,音色之流丽、音乐感之丰富力道之浑厚实在令人震惊,G先生非常高兴当场决定,三浦先生仔细听了后,对G先生讲重播声音相当的不错,扬声器能推出如此的效果,的确Air Tight是很匹配的,这样给我些时间,我来为你定制成单声道的二台,哦哟,真是了不得,奢侈了。在上海发烧友圈都喜欢G先生为:G大师”,因为G先生的职业就是大师级的,所以今天二台市面上少见的ATM-2001单声道功放,坐落在G先生家中的试听室里。近日撰文时又巧遇到G大师,Air Tight胆机赞叹不已,看得出Air Tight胆机让平日里要求严谨,追求生活品味极高的G先生相当的满意,他告诉我委托三浦先生又定制了二台KT120的功放,准备在另一试听环境中使用,三浦先生答应了年底交给我,并称这将是自己的关门之作。这是与三浦先生有缘、Air Tight有缘,看得出G大师也对三浦老人非常的尊重。 胆机品牌在世界音响界有很多,而Air Tight胆机的确与众不同。ATM-2001S旗舰、监听级的精髓,其灵魂深深的融入在Air Tight其它不同的型号中,另一方面来看,Air Tight胆机代表着三浦和日本元老级音响创始人为音响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剖析Air Tight胆机其成功的因素和三浦先生雄霸高端胆机市场的信心分不开的,Air Tight能够在胆机发烧友之间建立崇高声誉,特别是进入国内市场,是由于国内爱好者对音乐音响的追逐、重播还原的理解,已经到了一定的高度,另外一点是Air Tight的灵魂涵盖在了器材里,非常完美和动听。 这次汕头用户同样是几十年的音响爱好者,Air Tight胆机是赞叹不已,的确是因为将系统提升到了无法预测的一种境界,几乎难以再有其他品牌器材可以选择的余地。笔者亲临二位用家的聆听环境,虽然使用的是不同品牌的扬声器,但整个系统聆听的效果几乎一致都达到了极点,仅是在聆听音乐内追求细腻的旋律表现和大动态奔放的曲目内容略有区别以外,重播的感觉和效果几乎毫不逊色与谁,显然这一切是归功于使用Air Tight胆机。 笔者多年来对Air Tight胆机的接触和认可,并了解到三浦老人对于胆机认识之深及聆听调效技艺之高明,80高龄的老人在交流叙谈中,尤其是听觉上还是那样的敏锐,更本不用重复多语实在是令人佩服。老人讲到很早以前的胆机几乎都是搭棚制作的,Air Tight胆机一直是遵循古法制作,前级、后级包括唱头放大器,全部都使用手工制造搭棚焊接,或许会造成产量十分有限。使笔者感觉Air Tight的胆机器材不靠销量,是为喜欢音响的人打造的。当你拆开器材看到内部后用料相当考究,此刻,会感觉到为何Air Tight器材如此的珍贵,内部完全没有线路板,全手工搭棚的「精酿造」! Air Tight胆机音色鲜明通透、重播之声热情澎湃、动态凌厉以及定位与音场准确而宽旷,的确令人听过之后难以忘记。对笔者来讲从事音响也已近三十年,从跟着父亲学拿起电烙铁到电子专业的理论学习、渡洋在秋叶原 街深造到HI-END音响器材的把玩,这样的经历在国内音响圈内也许位数也不多,玩音响的经验和多少年来的积累可以大胆的坦言,Air Tight胆机的魅力,是其他胆机品牌所难以驾驭的。 当今的音响领域伴随着模拟唱机的复活,胆机的世界将迎来又一春,而Air Tight胆机其声音魅力,必定会将被记录在胆机的历史史册之中。置着。奇特的是近百平方米的商铺,器材放置还不足十多件,但整个环境却一点都感觉不到空旷,反而这种陈列更加衬托出传统音响空间与现代文化艺术的结合,打造出量身定制音响娱乐私人空间的规划氛围。这里看不见密密麻麻的音响器材,反而是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聊天的舒适空间。据店主讲这样的环境结果很多客人来这后都变成了好朋友。由于这种独特与众不同的器材摆设和音乐重播的环境激发出了客人共同的趣味和爱好,诚信下的销售二字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却是服务,客户成为了朋友,任何要求有关私人的空间规划都在这里完成了一件又一件。 小房间规划成典型的长方形结构的试听环境,全部经过了声学处理,将hi-fi顶级器材的试听和家庭影院结合在一起。平时投影幕布不用,以窗帘的形式拉拢起来带有吸音效果的专用材料制成,主扬声器和其它放大器、播放系统用机柜搭配组合成家里客厅感觉,简约是现代人的首选,二声道音乐重播带来及其轻松和美妙的旋律,让人度过愉快的时刻。顶级器材试听随时可以拿来组合播放,如大厅内的Air Tight ATM-300,这款特别经典的放大器已经有10多年了,一直伴随着我们,有次展会期间还发生了偷盗,结果被发现后偷盗者将机器扔在地上,变压器这里压坏了一个角,拿回来一开声结果安然无恙,一切如前,实在是了不起竟然没有摔坏可见Air Tight胆机的品质。此后Air Tight胆机成为了我的主打介绍产品,再说本来就是高级音响器材,享有极高的海内外知名度。 另一台旗舰ATM2001S立体声功放常有客人关心总想鉴赏一下,可听完后几乎都难以离去,第二天又来问这问那的。平时也有家庭影院爱好者闻名而来要求试听,将试听室窗帘打开120寸的豪华幕布展露在眼前,转眼间试听室成了影音,伴随着智能控制系统的启动,灯光渐渐地变暗,简洁明了的环境盈造出影院的环境,高清投影机折射出非凡的高清画质,伴随着多声道题材的内容,几乎走进了真正的数字影院。音乐聆听与影院效果的鉴赏,在传统音响商店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的布局,这样的另类布置的确很少见又很特别,任何要求都由歌德公司来解决的客户都会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种诚信和服务使得店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的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日本悠久历史品牌的Air Tight胆机,是由于店主对胆机文化较为酷爱,所以在时尚环境内点缀着具有历史意义的音响器材,胆机作为了主导产品来满足音乐爱好者选择。同样,家庭影院多声道器材一样货源齐备。从旗舰的ATM-2001S  监听级器材,到最新流行的数码系列b&w的飞船,接待的客户年龄跨度之大进一步反映出店主所具有的慧眼和胆识。一边的玻璃橱窗为了与酒店风格匹配,还挂上了价格不菲的波斯地毯显得更加高雅和大气,将器材硬汉的一面得以融合,使家居感的氛围凸现出来。酒店另一端还有一间数十平方米的办公室,现代派的办公室给朋友的方案就在这里最终落实和敲定。汕头的那位发烧友家中的旗舰器材也是在这里拍板的,难怪一同前往发烧友家鉴赏,这位发烧友对自己的器材非常自信毫无怨言,充分相信和认可歌德影音公司,看得出从客人发展到了好友,这个过程也是笔者很少遇见的一幕。这就是歌德的服务和诚信,商店的环境和理念在许多音响品牌商中,大家不妨深思一番,音响不仅仅是器材的买卖,而是人与器材的文化和艺术的沟通,商店充其量也仅是一个桥梁的作用。
    访问量:552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LAMM拉姆
    有好事者罗列出当今最贵的功放名单(10万美金以上),其中高居榜首的是意大利Ultrasound的Otello(立体声OTL胆后级,每声道使用10只PL519电子管,整部机器为三角造型,仅制造1台),要价高达60万美金。第二名也是Ultrasound 的Parsec(立体声前胆后石混血后级,同样为三角造型,输出阻抗1M欧姆,输出电流30A,设计非常特别),要价40万美金。第三名是日本WAVAC Audio Lab的SH-833(4分体胆后级,以833功率管单端直热式放大输出150瓦)与WAVAC H-833 Mk II(定价分别为35万与25万美金)。 往下的名单还包括瑞士FM Acoustics的2011单声道晶体后级(全球限量25部)、日本Kondo的Gakuon(单声道胆后级)与Shinden神殿(单声道胆后级)、Goldmund Telos 5000(单声道晶体后级)、Dynaudio Arbiter(单声道电池供电的晶体后级)、德国Sovereign Audio The Sovereign(单声道晶体后级)、美国Edge Audio NL Reference(单声道晶体后级)、瑞士FM Acoustics 1811(立体声晶体后级)、瑞士Solution 700(单声道晶体后级)、Goldmund Millenium与Goldmund Telos 2500(单声道晶体后级)、美国KRELL MRA(四件式晶体后级,KRELL的旗舰)、Tube Research GTR 800 Platinum(4分体胆后级)、德国GTE Trinity 24 carat gold(单声道晶体后级)、Western Electric 27 A(单声道胆后级)、The Lars Lars 1(单声道胆后级)、Siltech Signature SE(单声道胆后级)等。 你住意到了吗?前三名全部是胆机,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晶体机,本文主角的LAMM ML-3 Signature当然也名列其中。但比LAMM敢于“狮子大开口”者太多,所以我们只能说LAMM ML-3 Signature是最名贵,而不是最昂贵的功放之一。 LAMM虽然是美国音响公司,但设计师Vladimir LAMM可是来自俄罗斯的移民,早在1993年便到美国生根,创立LAMM Audio Laboratory(后来才改名为LAMM Industries Inc.)。Vladimir把自己在电子研究领域的专长,结合他对音乐无比的热情,塑造LAMM的品牌形象。 LAMM的产品虽然不多,但几乎所有型号都是美国《Stereophile》、《Soundstage》、《Positive Feedback》、《6moons》、英国《What Hi Fi》器材排行榜上的Class A顶级产品。当然有部分厂商会用自卖自夸的销售伎俩,但过去十几年间,当欧美所有权威编辑纷纷将V有如雪花般的荣誉评审奖颁给LAMM Industries,当全球各地发烧友在网络世界内热络交换满腹的爱慕之意时,其实我们很明白,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收买这么多媒体和人心,除非它真的是够好,而LAMM无疑为其中佼佼者! 名贵有理 《新音响》在中国十年的时间,这是第一次介绍美国LAMM Industries的产品,并非它不够好,反而是太好了,所以代理商不需要太多宣传,自有识货行家会设法搜寻;再一方面,当然也是价格不低,说多了会吓到人!目前LAMM Industries的旗舰ML-3 Signature后级(实际上应该包括ML3功放本体与ML3-PS电源供应二个部分),定价超过百万人民币,大概也是市场上销售胆机产品中的天王巨星。发烧友都是很精明的,日本Kondo胆机也是价高量少,中国却是全世界销售最好的地区,因为它们有极高的完成度与无与伦比的口碑。上述名单中意大利Ultrasound公司的产品,反而只能让发烧友发出会心微笑,出手迎娶的人需要很大勇气。LAMM从1993年10月成立至今,始终以不惜成本的精神与态度来制造功放,它们的外观朴素至简,声音表现却能一再的打动欣赏者,所以每年的CES电子展中,LAMM总是曝光率最高的胆机,因为多数厂家都希望用LAMM功放替自己的产品加分! 十多年来LAMM鲜有广告和造势,音响杂志选文赞评受广告影响的情况中外皆然,但LAMM的产品却屡受美国二大发烧天书《TAS》和《Stereophile》的大篇幅赞许,甚至说L2 Reference前级的表现和Mark Levinson No32分庭抗礼,要知道Mark Levinson可是《Stereophile》的广告大客户呀!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分欧美,不论音乐的喜好与品味,当LAMM Industries推出新品和更新版本时,总能不负众望拿下音响媒体的评审大奖,其实我们很明白,全球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收买这么多媒体和人心,这意味着无论在音乐性和音响性LAMM都达到了最高工艺水平! LAMM非常重视“数据”,在CES现场发送的宣传单张,根本就是ML3 Signature的“技术说明手册”,整本手册记载的都是详尽的测试数据,以及LAMM为ML3 Signature精选的电子零件说明,包括军规低噪讯的DALE金属薄膜电阻、CADDOCK电流感应电阻、PRC线绕电阻、美国BOURNS电位器、美国CORNELL DUBILIER与日本United Chemi-Con电阻、美国Electrocube无极电容、ELCON和Roederstein(Vishay旗下的品牌)皮膜电容、HAMMOND扼流圈、NEUTRIC与FISCHER接头…。懂得DIY的朋友看了以后,一定会觉得LAMM疯了,怎么都挑最贵的零件呢?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LAMM舍得用最昂贵的零件,直接反映在ML3 Signature的标价上。 目前LAMM所生产的功放共有9款,包括有两款前级,单件式真空管 LL2 .1、分体电源式胆石混合L2 Reference,以及最新的分体电源全电子管LL1签名版。后级除了四件式的旗舰LAMM ML3 Signature之外,真空管后级有单声道的ML1.1(2只 6C33C-B/6C33C推挽输出90瓦)、单声道的ML2.1(以6C33C单端输出18瓦);另有两款前胆后石的混血设计后级,包括单声道的M1.2 Reference(输出纯甲类110瓦/8欧姆,600瓦/1欧姆)、单声道M2.2(1只6922双三极管加上12只高速MOSFET晶体的混血设计,输出甲乙类220瓦/8欧姆,900瓦/1欧姆)。此外是一款真空管唱头放大器LP2(使用西电417A/5842电子管以单端纯甲类高电流设计)。 最严格的质量要求 LAMM电子管后级的外观看起来并不亮眼,但背后却藏着严格的设计与品管流程。根据原厂提供的数据,所有LAMM的器材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非常重要,所有的电子组件都需要经过百分之百检验的流程,对LAMM而言已经是最基本的功夫,他们的标准比百分之百检验更严格。所有组件经过测试、筛检、配对之后,组装在PCB上面,然后组装好的PCB板再经过检验,然后进行8-10小时的烧机(Burn-in),然后再检验一次PCB的数值。这样还不够,下一段再执行72小时烧机,再测量过一遍。比对三者的数据,确定PCB板的工作稳定度,才能送往最后组装。厂方对ML3 Signature的详尽测试参数,可不是一张A4纸可以印完,一长串的数据大概可以装订成小册子了。为确保ML3 Signature后级有稳定的工作表现,LAMM也提醒顾客至少要使用200小时、每次开机热机也至少要45分钟,才能尽显ML3 Signature的实力与美声,有机会接触这部旗舰后级的朋友,可要有点耐心哦。 虽然LAMM有好料用尽的传统,ML3 Signature内部布满各种补品级组件,但整个外观依旧显得古朴,一般人实在不容易看出的精彩内涵。LAMM却大声地向音响迷说:“LAMM把钱都花在跟声音有关的地方了,我们不想卖装饰品,音响是用来听的!”LAMM的老板Vladimir LAMM可真是择善固执啊。其实,LAMM不仅产品的外貌朴实,连对旗下产品推出更迭的态度也相当保守(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说LAMM产品的完成度与可信赖度很高),十多年来只推出过少数几款前后级,而且五年、十年才改款的频率也是绝大多数厂商的数倍之多。 单端纯甲类放大 ML3 Signature后级最大的特点是单端三极纯甲类放大,单声道设计确保了最佳的左右声道分离度,线路采LAMM所谓高电流、低阻抗输出级,提升频率响应的开阔度。Vladimir LAMM表示,ML3 Signature的声音设计走向是希望达到“音乐路径中最自然的音乐表现”。LAMM的真空管机一直偏好单端直热,所以功率不大,使用6C33C-B电子管做单端放大的ML2.1后级输出只有18瓦。ML3 Signature也一样,虽然选择了功率较大的GM-70直热管,但输出功率每声道也仅32瓦。原厂表示ML3 Signature完全是纯A类工作模式,而且不施加整体负反馈,这些都是LAMM一直坚持的线路设计哲学,他们认为这样才能表现出音乐的精髓。 如果觉得32瓦单端直热的ML3 Signature无法满足你对大功率的想望,LAMM还有M1.2 Reference与M2.2晶体与电子管混血后级可选,M1.2 Reference也是纯A类放大,连续输出功率为110瓦;而M2.2则是A/AB类混合线路,输出功率达220瓦。由于ML3 Signature把电源供应器单独做成一个ML3-PS,所以32瓦的推力要比数字上强悍许多,对音箱的控制力一点不亚于其它大功率产品,当然比起ML2.1更是威猛许多。CES展会上,LAMM就用ML3 Signature后级搭配威信MAXX Series 3音箱,在偌大的房间中发出虎虎生风的效果。 美国每年的CES秀展上 LAMM都是常客, 主要是被很多喇叭品牌相中要求借出器材搭配示范,Avalon盟主与Wilson Audio威信更是长期合作伙伴。2009年CES展中LAMM使用了LP2唱头放大器、L2参考前级、ML3签名版后等器材展出,搭配威信MAXX series 3音箱、NeoDio NR Two转盘与NR Two译码器,Clearaudio的Innovation黑胶唱盘、Universal唱臂与Titanium唱头。音响架与附件为Critical Mass Systems,线材均为Kubala-Sosna Emotion系列产品。图中使用威信WATT/Puppy音箱者为2007年CES展的搭配。 ML3 Signature后级输入级使用了1只12AX7,第二级使用了4只6N30P-DR,功率级为1只GM70,组成无开环路负反馈单端放大的纯A类工作方式,电源部分和放大部分为分体式的设计。采用手工绕制多重屏蔽的隔离牛,机内采用了立体三维式的独立金属隔板设计,让走线和组件之间的干扰减少到最低。GM70这只直热式三极送信管是日本、美国的型号,俄罗斯称为LM-70,与目前流行的211、845等直热式三极功率管有相近之处。似乎在DIY迷之间GM70有极高的声望,厂制机却很少见到,而且一般单端放大只做到30瓦。这只电子管音质清纯通透,高音清晰,低音浑厚,谐音丰满,性能卓越,电路简洁。原厂建议12AX3/ 12BE3等小管最好二年要更换一次,而GM-70最佳使用年限为一年半。 分体电源的ML3-PS应该说是ML3 Signature后级的一大亮点,虽然外观方正不花俏,但总共四件式的大块头摆起来还是挺气派的。ML3-PS使用了6只美国Westinghouse的古董12AX3当整流管,内部有6个滤波的扼流圈,加上特制的低噪音电源变压器与灯丝变压器。比较特别的是背板的对应交流电压标示,有100、120、220、230与240VAC等五种,旁边的大型接地端子也是后级功放上很少见到的。 天才设计师手笔 光看上述介绍,很难明白这么有霸气的制作是怎么来的,这里我们必须请LAMM的老板兼设计者Vladimir LAMM出场亮相。原来这位现代胆机奇才既是工程师又是音乐家,早年就读于乌克兰理工大学,毕业后进入苏联军方参与太空计划的开发,对先进的电子科技了如指掌。加上苏军在通信、雷达、战斗机上一直都使用电子管组件,所以Vladimir LAMM对各种电子管电路都驾轻就熟,加上长期与古典音乐为伍,无论技术或声音品味都有很高的造诣。 无输出变压器的OTL胆机是发烧友终极的目标之一,由于典型的真空管屏极阻抗普遍偏高,真正适合作为OTL功率管的并不多,早期较常见的不外乎6AS7G、6080、6082、6336/A/B、7236以及7241,这些都是三极管。现在OTL胆机上很红的6C33C苏联管,早期被苏联军方垄断,铁幕打开后才渐渐流入西方社会。这支管子的表现近似6336A,为了在米格机上使用,它的管壁必须很厚,内部支撑也做得格外坚固,以避免麦克风效应的产生。Vladimir LAMM伯乐识千里马,他制作出首部使用6C33C管的胆机,结果6C33C成了LAMM的招牌。而在ML3 Signature身上,他再次出招使用另一只俄罗斯的传奇名胆GM70,当然精彩可期! 笔者听过几次LAMM功放的演出,觉得只能用“神奇”来形容!因为它可以在音符释出的第一时间内,以超凡入圣的音乐性,紧紧将聆听者带入音乐中,在还来不及对它发出评语之前,一张又一张完整聆听的唱片,已经不知道给笔者多少来自内心最底层,无可计量的音乐与音响上的感动。ML3 Signature后级的声音充满了开阔感与空气流动气息,准确的定位与深邃的舞台规模,加上音像营造是那么的具体,于是乎,它可以让音箱轻易的消失在聆听室内。ML3 Signature比起其它高价功放,更能让人感受到接近舞台的气氛,活生生的感觉赋予音乐强烈的生命力。体会过这样的生命力后,就如喜欢海钓的朋友,对于池中钓鱼的拉力感到索然无味一般。 ML3 Signature后级的另一特异功能,在于它的细节表达能力。它能在绵密的旋律中展现抽丝剥茧的能力,乐队层次绝不模糊混淆,越深入聆听,唱片中的讯息量愈能巨细靡遗的被挖掘出来。ML3 Signature不但可发出反应快速,颗粒晶莹的钢琴声,还能进一步让向上窜升的泛音,在维持能量的同时还保有绝佳透明度,延伸自然没有一丝尖锐感。低频段ML3 Signature也能再生出音符的流动感,干净、凝聚、有足够的冲击力与规模,丰厚饱满的效果在胆机中都算是高明的。 做为LAMM的旗舰产品,ML3 Signature无论设计、制造质量、声音表现都是第一流的,只要预算充裕,它可能会是你相恨见晚的功放! 失真与输出功率的关系 阻尼系数与频率的关系(8欧姆负载) 失真与频率响应的关系(8欧姆负载) 噪音(1kHz/10W/8-欧姆负载) 胆机因为先天物理条件的限制,测试参数不会像晶体机那么“漂亮”,但电子管的偶次谐波失真对人耳而言却是悦耳的失真,晶体机的奇次谐波失真很容易被人耳查觉而造成不舒服听感。我们还拿不到LAMM ML3 Signature后级的测试图,暂且以同厂的ML1.1(单声道后级,以2只6C33C-B/6C33C推挽输出90瓦功率). 后级为例,看看LAMM的综合表现。别忘了请你先浏览一下厂方所提供LAMM ML3 Signature后级的参数,笔者接触音响多年以来,这是电子管功放最详尽的参数,可见得设计者的严谨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 ●定价:$1,671,000元 ●输出功率:单端三极甲类放大32瓦。 ●失真率:0.3%(1kHz/1瓦输出/4、8、16欧姆负载)、 3%(30瓦输出/4、8、16欧姆负载)。 ●最大输出电压:34.41V/16欧奥姆、24.33V/8欧姆、17.2V/4欧姆。 ●最大输出电流:2.15A/16欧姆、3.04A/8欧姆,4.3A/4欧姆。 ●最大输出功率:37瓦(5%总谐波失真)。 ●频率响应:8.5Hz-32kHz(1瓦输出)、20Hz-20kHz-1.5dB(30瓦输出)。 ●回转率:5V/ps、上升时间10ms、下降时间10ms。 ●讯噪比:(1瓦输出,A加权)92dB,(30瓦输出,A加权)106dB。 ●IM失真:<10%。 ●增益:28.22dB/16欧姆,25.2dB/8欧姆,22.2dB/4欧姆。 ●输入灵敏度:0.85V, ●输入阻抗:47k欧姆。1kHz输出阻抗6.2欧姆(16欧姆负载)、3.1欧姆(8欧姆负载)、1.55欧姆(4欧姆负载)。 ●阻尼系数:2.58(30Hz-20kHz)。 ●电源供应:包括2个电源变压器、1个灯丝变压器、6个滤波扼流圈、7组独立稳压、6只整流管,储电总容量265焦耳。 ●尺寸:21x40.64 x 51.75公分(ML3)、21x40.64x51.75公分(ML3-PS)。 ●重量:35.9公斤(ML3)、36.4公斤(ML3-PS)。
    访问量:1354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Audio ResearCh (ARC)
    問Audio Research新任總裁Terry Dorn關於自家品牌最大的特色,Terry的回答是:「Audio Research一直是很保守的公司,由一群熱愛音樂與音響的人組成,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明尼蘇達設計並製造器材,以前這不算太特別的地方,但現在越來越多音響廠家把生產轉往工資較低廉的地方,Audio Research卻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現在Audio Research這番『美國設計、美國製造』卻成為醒目的特色了。」 從1970年William Johnson創立Audio Research(ARC),三十多年來儼然成為美國音響的中流砥柱,ARC在2008年有很重要的變化,就是由義大利私有資產公司Quadrivio SGR正式購併,(新聞見http://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238)這項消息宣佈的時機剛好在CES展剛結束,我在CES展覽時Terry並沒有向我透露相關訊息,所以新聞的處理透過E-mail詢問Terry,而Terry也從副總裁升任總裁,果然新官上任,所以要到全球市場走走。 採訪Terry的前半段當然集中在Quadrivio購併的後續,Terry說購併其實很單純,就是注入新的資金,主要的改變是資本結構的部分,而William Johnson則進入半退休狀態。Terry表示,老老闆還是持續參與設計,純粹是技術指導,而ARC既有的員工全數留任,代表ARC的基本方針不會改變。「我們還是會在明尼蘇達繼續設計與製造ARC產品,這是不會變的。」 長期售後服務是歷久不衰的關鍵 Terry說ARC在美國一直是真空管擴大機領域賣得最好的,產品本身聲音很好是重點,但後續長期的服務非常好,則是歷久不衰的關鍵。在明尼蘇達的工廠裡,ARC有非常大量的零件庫存,以因應維修所需,每推出一個新型號,他們就必需保留特定比例的零件庫存,這些需要耗用非常多的庫存成本,但卻是維持「長期維修保固」的必要手段。Terry表示,ARC每年都會收到許多回廠維護的器材,並不是器材出問題,而是客戶知道送為ARC檢查,還可以享受內部線路板「清洗」的服務,這可是在家裡沒辦法自己做的保養。 VS115後級擴大機採用Hybrid設計,第一級放大以FET晶體和6H30共同構成,不僅對訊噪比有很大的幫助,也提升的後級的速度感與暫態反應。 「維持對客戶的承諾,是非常重要的事。」Terry回憶道:「十幾年前ARC遇到加拿大Sonic Frontier的強勢挑戰,號稱比ARC更進步的線路、更棒的聲音、更便宜的價格,很多美國經銷商都跟ARC反應『狼來了』。」但當時ARC卻是以不變應萬變,持續優質的售後服務。幾年後Sonic Frontier產品出現許多故障問題,消費者無法獲得原廠服務,不久Sonic Frontier也在市場上陣亡了。Terry認為這代表ARC堅持的「基本價值」,不僅對消費者有保障,也是公司能持續38年的關鍵。 導入企業資源管理系統 「但是新東家還是帶來某些改變。」Terry說道:「ARC一直很傳統,所以工廠管理流程也很傳統,但Quadrivio相對在管理技術上非常先進,所以我們花了2~3個月的時間導入新的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不僅提高生產效率,也能讓管理報表同步更新。」言下之意,Terry認為新東家為ARC帶來新的管理技術,更能提高生產與經營的效率,顯然對ARC有正面的影響。至於產品面,Terry說新東家完全交給ARC既有的團隊來處理。 廣告 大手筆研究D類放大 談到產品,Terry說:「ARC的產品策略一直很清楚,就是聚焦在兩聲道的產品上,包括CD訊源、唱頭放大、前級、後級,並增加少部分支援多聲道的產品。」由於新的資金加入,ARC的資源也更多了,所以最近還增加新的工程師,即將開發出「非常不一樣的新產品線」。 什麼是「非常不一樣的產品線」?Terry說他們即將投入新一代Switching AMP,也就是D類放大線路的設計,這將是ARC獨立開發的全新技術。Terry表示,他瞭解音響迷對於D類放大的疑慮,以前ARC也曾經推出類似的T類放大,應用Tripath公司的現成技術,但這次ARC要做「不一樣的東西」。我問Terry何不使用現在很流行的ICE Power模組?Terry說,他們都試過了,但ARC找到新的方法,可以做出聲音非常棒的Switching AMP,表現絕對和「架上現成可用」的產品不同,所以他們決定投入研發,走ARC自己的路。 歷經7年時間,Audio Research才從CD3進化到CD5,最主要的改變在於放大線路。 究竟ARC自家的設計和別人不同在哪裡?Terry賣了關子,他說暫時還不能講,但產品的雛形已經出來了,主要是多聲道後級。他說ARC的真空管機當然還是主力,但五聲道的大功率真空管後級是不切實際的產品,所以他們打算用新的Switching AMP技術製作5聲道後級,而且肯定是大功率。Terry透露新的五聲道Switching AMP後級尺寸大約相當於以前的150M後級,但每聲道輸出功率可以達到400瓦(2歐姆)。 聽到ARC大手筆研究D類放大,不免讓人猜測ARC是不是打算放棄真空管?Terry當場否認。「ARC的目標是追求『Hign Definition』的音樂重播,不是堅持真空管,但多年來ARC發現真空管的聲音表現最好,所以像Reference系列仍舊是真空管線路。」 Terry解釋,過去ARC也曾經推出純晶體機,或是混合真空管與晶體的擴大機,但ARC認為放大元件或線路,都是為音樂重播服務的手段,如果有更好的放大元件或線路,ARC一定會樂於採用。例如使用Tripath元件設計的多聲道後級,雖然聲音比ARC的真空管機遜色,但價格卻相對便宜,是很超值的產品。「如果要用真空管做五聲道後級,那不知道要多貴?」 SD135晶體後級,是針對期待「免調整、免維護」的ARC用家所設計的新產品。 但Terry也說,真空管不免有老化的問題,聽一段時間需要調整偏壓,所以在REF系列他們盡量簡化調整的方式,降低器材維護的週期。在美國,ARC還提供非常完整的售後服務,可以送廠清潔維修,或者付費升級,所以ARC在美國培養出一群忠誠度非常高的客戶。但也有些使用ARC真空管機很多年的消費者向他們反應,不管偏壓調整多簡單,他們已經懶得再調了,希望ARC能推出根本不需要調整的擴大機,但ARC認為自動偏壓調整對聲音有負面的影響,所以當他們設計「免維護」或「免調整」的擴大機時,方向就擺在晶體機。 期待更漂亮的外觀設計 Terry強調,ARC最重視的就是音質表現,其他都是次要的考量,所以ARC的器材外觀數十年如一日。我問Terry,現在的音響都越來越漂亮,ARC不想在外觀上多著墨嗎?Terry說他們正在思考當中,但他說多年以來ARC一直是由狂熱的愛樂者設計音響器材的公司,他說ARC的工程師每個人家裡都有多不勝數的LP和CD收藏,用的喇叭來頭都不小,他們用音響來享受音樂,至於音響好不好看,不是工程師關心的事。作為新任總裁,Terry說他也注意到現代音響器材越做越漂亮的趨勢,可是ARC長期的信念,就是「以合理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音樂重播」,他們寧可把錢都用在零件提升和線路改良上面,而不是打磨機箱。 「我們有點困在自己的成功當中」Terry繼續解釋:「有些新的玩家希望ARC的外觀能更漂亮,但更多既有的消費者認為ARC還要維持傳統。」很多老玩家希望ARC的新機器最好跟以前一樣,這樣他們換器材就不需要修改音響櫃。Terry表示,關於外觀的設計,他們已經想了很久,目前正在和歐洲很出名的工業設計團隊接洽,但是這項「外觀美化」行動仍在討論研議階段,他不方便透露太多,看來新的資本挹注,讓ARC有更多餘力可以投入研發,不久可以期待更漂亮的ARC擴大機。 廣告 擴大機與訊源為ARC兩大主力 從百分之百美國設計、美國製造,堅持兩聲道設計,到D類放大研發與外觀工業設計,Terry接著把話題回歸ARC的產品面。他說ARC的產品從擴大機開始,延伸到訊源端,這兩大類依然會持續擔綱ARC的主力,而他們的產品策略也相當清楚。 Philips CD-PRO2轉盤。 首先在訊源端,Terry表示CD依然是目前最主流的音樂載體,而音響業界在CD的研究也比二十年前更成熟,但他們不認為SACD未來有機會取代CD,所以ARC並不打算推出SACD產品。Terry說:「我們可清楚地看到目前音樂聆聽者的面貌,大部分的人依然習慣使用CD,而喜愛LP的人這一輩子都還會維持聽老黑膠的習慣,但我們也看到許多使用網路下載,搭配電腦聆聽音樂的新族群。」 在訊源端,Terry說ARC的REF CD7已經是公認的「參考級CD」,市場接受度很高,不過他們依然投入研發,可能明年會有新一代產品推出。Terry透露,在基本架構上大致沒有變化,因為CD-PRO2轉盤和DAC線路已經非常棒,除非解碼晶片有突破性的發展,不然很難改動,但是新一代REF系列的CD,預計在電源供應上面提升,可能將供電餘裕度提高一倍,再讓動態對比提升。而2008年ARC也推出了CD3後續機種CD5,應用了許多REF CD7的技術,承盤也是CD-PRO2,差別主要在輸入級使用晶體,而不是REF系列的真空管。Terry表示,REF CD7與CD5都是為了「絕大多數聆聽CD者」所設計的產品。 沒想到進入USB的時代,線材對聲音還是有影響! 那Terry所謂「浮現中的電腦聆聽族」呢?2008年他們推出了DAC7,外觀是非常傳統的ARC,DAC與類比放大承襲CD5,傳統同軸、光纖與AES/EBU輸入端子齊備,但最重要的是增加了USB輸入端子。Terry說電腦族一定要試試看DAC7,才會知道原來電腦裡面的音樂可以變得這麼棒!在研發過程中,Terry也全程參與試聽,他說在試聽過程中,他們驚覺不同的USB線竟然對聲音也有影響,他們在試聽過程中發現,美國Kimber推出的USB音響專用線明顯比其他普通USB線要好得多,Terry說:「沒想到進入USB的時代,線材對聲音還是有影響。」 2008年新推出的DAC7,除了傳統輸入端子之外,還增加了USB輸入端子讓電腦族也能使用。 更高階的唱頭放大器 明年問世 訊源的另一個族群則是老黑膠的擁護者,Terry說ARC一直沒有停止唱頭放大器的產品,目前有兩款唱頭放大,分別是PH5和PH7,預計在明年(2009)將推出更高階的唱頭放大器。Terry表示新的旗艦唱頭放大器將捨棄昇壓器的設計,直接放大,提高增益。Terry說ARC的唱頭放大音質很好,但過去一直有消費者反應增益稍小,所以他們在新一代唱頭放大將把增益大幅提昇,這樣LP播放的音量就會和CD差不多了。此外新的旗艦唱頭放大也將設計多樣的RIAA等化,不僅標準RIAA可以正確重播,甚至老RIAA標準都可以切換到正確的對應,這讓真正「老」唱片的用家可以完整還原老唱片的風貌。 堅持百分之百美國設計與製造 在擴大機方面,Terry說前面講到的Switching AMP是一個方向,而REF系列他們一直賣得很好,近期還沒有改款計畫,不過在REF系列所獲得的技術成果,也逐漸會向下延伸,像是LS系列與SP系列前級的改款就是實例,在後級部分,像是VS110改款為VS115也是REF系列技術的延伸。另外ARC也推出了Hybrid的管晶混血機種,如HD220,以及SD135晶體後級,則是針對期待「免調整、免維護」的ARC用家所設計的新後級。 ARC的最新入門款綜合擴大機VSi60,在才美國剛剛上市,價格僅小幅調漲。 而ARC入門款的VSi55綜合擴大機,則已經完成改款了,新的型號是VSi60。Terry說VSi60在美國剛剛上市,台灣應該很快就可以看到。在外觀上,VSi60和VSi55幾乎一樣,但是輸入級全部改過,換上和REF系列一樣的6H30訊號管,而驅動級使用6550依然不變,聲音表現更好,不過價格僅小幅調漲。 採訪結束前,VSi60再度強調ARC的「核心價值」,就是要讓消費者花的每一分錢都值得(Good Value for the money)。他說ARC從來都不是音響市場上最貴的器材,但在聲音表現上卻一直有極高的評價,這是ARC歷久不變的價值觀。而百分之百美國設計與美國製造的理念,Terry說:「我想在我有生之年,這項原則都不會改變吧!」 吧!」
    访问量:1557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PASS Labs
    Pass Labs是美国高级音响器材生产商。创始人Nelson Pass生于1951年,1974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主修物理。早在少年时期,Nelson Pass对音响已产生浓厚兴趣,曾尝试自行制作喇叭。在大学读书时已进入了ESS音响公司,进行发展Heil气动式喇叭的工作。Nelson Pass于1974年自创Threshold公司,推出全世界第一部动态A类放大器800A,并在1976年获得美国专利。 1977年,Nelson Pass设计出另一种电路,将深度负回输尽降低甚至取消,这就是著名的Stasis线路,在Threshold放大器中被使用了16年之久,连日本的Nakamichi公司也曾经在放大器中应用了这种线路。有许多人不知的是,在1984年推出轰动一时的Adcom:GFA-555放大器,以及随后推出的多部Adcom放大器,都是Nelson Pass的杰作。除此之外,Nelson Pass更设计出一种光耦合偏压控制线路及一种主动式声波吸收器,两者都获得专利。   1987年,Nelson Pass遇到事业上第一个转折点,他将公司卖给了Dynatech。到了1991年,在threshold挂名的合约终止,Nelson Pass迎来了第二个转折点,他创立了Pass Lads。在1992年推出第一部Aleph 0放大器,其功率输出级采用了推挽设计,但Nelson Pass却称之为单端放大器,因为他把纯A类单端放大器的设计原则完全贯彻在这部放大器中。1997年,Nelson Pass推出了第一部X-1000放大器,其采用了许多Nelson Pass多年来所发明、引以为豪的技术,其中成效最大,最负盛名的就是超对称(Supersymmetry)线路。   从音频放大器开始面世至今,许多不同的设计概念被提出来,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明显的是负回输技术和推挽放大。负回输是一个简单便宜降低失真和拓展频宽的办法,但却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引起瞬变互调失真(TIM)。推挽放大器虽然能提高效率,但存在交越失真,使低电平时声音无法得到改善。Nelson Pass认为尽量避免深度负回输,只采用局部回输和尽可能简单的线路设计是他努力的方向,拥有八项专利的Nelson Pass说:“我要努力像毕卡索那样,只需简单几笔就画出一个女人”。   1993年,Nelson Pass在顺手画出的简单线路图中构思出日后获得专利的超对称线路。这个线路完全体现了A类单端和平衡放大的概念,充分发挥了共模抑制的能力。为此,Nelson Pass令超对称平衡放大器中的二组放大线路从零件到线路布局都达到精确配对。结果是使噪音和失真降低了20分贝,在这基础上,超对称线路在输入部份的噪音和失真完全相同紧按着的平衡放大线路便可顺利地将这些噪音和失真剔除。使输出讯号的噪音和失真能进一步降低20分贝。和非平衡式接驳的单个放大器相比,超对称平衡放大器能将失真和噪音进一步降低100倍之多。现在,超对称线路和平衡单端式结构已被应用在Pass Labs生产的所有X系列前后级放大器身上。 纯A类功放的终极选择  评Pass Labs XP-20前级、XA200.5单声道后级组合  文/学明  一套音响系统中,无论是Mid-Fi或者Hi-End,对声音风格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音箱了,因  此大家在组建音响系统的步骤上大致会遵循一个原则:先选择适合自己的音箱,无论外  观、体型和声音风格都要符合自己实际聆听环境和对声音审美取向的需求;然后再根据音  箱搭配功放、音源、线材等等,这样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得理想的搭配效果。或许是为了  迎合新世代音响迷的喜好,现代大部分音箱设计都比较讲求频宽延伸和分析力的表现;也  或许是现代优质大功率功放已经不难选择,动辄200W、500W甚至1000W,因此音箱设计都能  够承受大功率的同时,灵敏度指标就不再被重视了。但其实在实际搭配的时候,我们发现  现在比较流行的这种声音取向,在搭配不当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声音过于清秀单薄的现  象,而且还极为考验功放的控制力及驱动力。  这里所说的控制力及驱动力并非单纯的功率指标,而是设计到输出电流、阻尼系数等等  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打个比喻,假如将整套音响系统看作汽车,那么功放就好比是提供  动力的发动机了。通常我们评判发动机的性能看的是功率、扭矩这些指标,这些规格的高  低直接影响着我们驾驶的感受。发动机功率大却扭矩不大,那么适合以高转速榨取出足够  的速度;反之扭矩大功率不大的话,那么不需要高转速起步爬坡更有力。这说明了发动机  会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有针对性设计的,以速度见长的街道跑车,追求的是大功率、高转  速特性;载客载货的重型车或者翻山越岭的越野车,则更讲求低速时的大扭矩输出。  回头看我们今天说的功放,其实道理也和汽车发动机基本相通,输出功率越大其实是表示  能够将音箱推动出越大声压,但并非就表示功放对喇叭单元有更好的控制力。驱动力和控  制力是两个概念,极速快的车未必是0-100公里或者400米加速冠军,更不一定就能有好的  刹车成绩。对喇叭单元的控制力其实应该看输出电流和阻尼系数,尤其需要控制好那种大  口径低音单元时则更甚。试想,低频信号到了功放输出电压令振膜振动发声,但振膜在自  重惯性和弹波反作用力下,就需要功放有足够的阻尼给喇叭单元刹车,有足够的电流供应  控制振膜的瞬间反复运动。假如功放同时具备大功率、大电流、高阻尼输出的综合性能,  那么搭配市面上任何新世代音箱都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这次试听的美国Pass Labs XP-20  前级、XA200.5单声道后级组合,就是一套努力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顶级功放产品。  历史上或者正在售的巨无霸后级能够做到纯A类200W或以上输出的,可谓凤毛麟角,原因  当然不是纯A类不好或者没有大功率的需求,恰恰相反,纯A类线路几乎是每个顶级音响设  计师的终极梦想。纯A类无论有没有信号输入,都随时保持通过全额负载电流的状态,当  然,从输入级一直到输出级都采用纯A类放大的设计,才能够称为纯A类功放。正由于纯A类  线路一直处于全额负载电流通电状态,因此耗电非常厉害,电能利用率低至大约只有20%左  右,其它的大部分转化为热能,所以纯A类功放温度高,非常烫手,并不符合现代倡导的环  保节能理念。但由于功放线路随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一旦有信号输入,马上就能以最快  的速度工作。此外,由于单端输出设计没有推挽线路正负半波交互导通的问题,所以没有  交越失真。同时由于发热量大得惊人,因此大型散热器也是必备的,大容量变压器、“大  水塘”滤波电容,以及高耐温高耐压、精密配对的元件都是必需的。纯A类往往让功放设计  师又爱又恨,优点不多但缺点却是一堆,如:效率低、高发热量、高成本、体积大、重量  高、耗电量大等等……几乎不好的它通通第一名。然而它的优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近乎完  美的性能特性,而这个完美也是第一名,至今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放大线路可相比拟。纯A  类放大器是唯一可以使奇次谐波失真几乎不存在的放大器。  XA200.5单声道后级还采用大电流设计,由于一般而言,喇叭单元不是电感性就是电容性  元件,这种元件的驱动不只是要有电压,更需要的是电流。而且电感性与电容性元件还有  一个奇特的特性就是电压与电流的需求有一个时差,就相位而言一个是电压超前电流90  度,一个是电压落后电流90度,这种特性对一般放大器而言会产生严重的致命伤,无法适  时给予喇叭适当的电流予以驱动。而纯A类线路由于随时保持通过全额负载静态电流的状  态,提供了输出电流驱动喇叭单元的最佳保证。而且纯A类功放还具有极高回转率和瞬态响  应,这些都是其它形式工作线路无可替代的。  曾有台湾同行以XA200.5搭配B&W Signature 800D,认为无论声音表现力和驱动力都达到  理想的高度,老实说我没有听过这个组合不好附和,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Signature  800D虽然不是巨无霸也绝对不是省油的灯,功放没有足够控制力的话难以令双10吋低音纵  情歌唱。这次试听XP-20前级、XA200.5单声道后级组合,搭配的KEF Blade刀锋音箱显然温  顺一些,虽然每边音箱有多达4只9吋低音,加上KEF专利UniQ同轴共点单元组成3路6单元系  统,实际上对功放驱动力要求也不低。XP-20/XA200.5和Blade的相遇虽然有偶然成份,但  却是一拍即合,音效整体完成度极高,虽然是纯晶体管机和金属喇叭单元的结合,但音色  之晶莹通透绝不逊色于最顶级的单端胆机,然而200W实实在在的大电流控制力又能将Blade  控制得服服帖帖,瞬态响应凌厉迅捷、动态摆幅强横。除此之外,XP-20/XA200.5相比同类  产品最令人激赏之处,还在于XP-20/XA200.5的音场规模感和音像实体感都达到示范级别,  使声音充满灵动的活生感。  纯A类功放的优点在XP-20/XA200.5身上得到最完美的诠释,乐器和人声质感丰满柔美,  分析力高超,细节呈现精致不勉强,低频从容扎实而且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美式霸道,空气  感更是丰富得令人以为聆听空间大了一倍以上,因此音乐活生感十足,感染力之强全无外  观那种冷冰冰的感觉,声音亲和力十足,仿佛聆听者和音乐家之间全无膈膜,自然耐听。  总结  XP-20/XA200.5听感上比以往的Pass Labs更显柔美有韵味,高音在较丰润的同时动态部  分还能表现出更好的穿透力;低音更清晰、扎实,能更准确地演绎出音乐的律动;即使在  配器复杂的音乐段落,爆棚气氛从容大度的同时,也没有忽略那些精细的细小差别和细  节。假如你不介意纯A类带来的重量级庞大机箱、不介意正常工作时机箱散发的高温,XP-  20/XA200.5堪称纯A类功放的终极选择。  产品解构  前级分体电源设计  XP系列以受到高到赞赏的X系列为蓝本,加入一系列的崭新科技研发而成。由于XP-20推  出较旗舰XP-30更早,因此曾是旗舰前级的XP-20是Pass Labs运用最好的设计理念开发出来  的产品。XP-20在XP-10的基础上升级而成,电源部分采用独立分离式机箱设计,因此能够  最大程度上避免电源变压器的振动和电磁干扰,给信号放大电路提供更纯净的工作环境。  电源机箱和前级功放机箱大小一样,为线路排布提供了充裕空间,电源供应设计非常严  谨、充裕,内部线路针对左右声道独立设计多级低内阻高速整流、稳压电路。因此XP-20的  电源供应能力和纯净度较一体化设计的XP-10大幅提升,除了电源分离以外,XP20在降低两  声道串扰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带来比过往的产品更能令人感受道真实的现场感。  纯A类的终极制作  Pass Labs后级功放有两条产品线,XA.5和X.5系列,最大的区别是纯A类与AB类功放线路  工作状态,XA.5系列采用纯A类输出,做到最大输出功率200W,可说是目前纯A类功放的极  限了。Pass Labs创始人Nelson Pass是单端和纯A类的信仰者,他崇尚极简化设计,为了取  得最佳的音乐表现,他主张音频线路上的零件越少越好,尽量避免采用深度负反馈,只采  用局部反馈和尽可能简单的线路。Nelson Pass虽然拥有多达8项专利,但他承认人类对放  大线路并非全然了解;许多改善主要来自于不断地实验和反复的聆听。数据测量是放大器  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优秀的放大器,无论规格及音响性能都同样出色;但盲目相信测  量,也可能设计出规格一流但声音不堪入耳的放大器。因此,到最后还是一定过得了耳朵  这一关。  XA200.5是Pass Labs继X1000.5之后推出的另一旗舰。机身外观、尺寸和X1000.5一样,  唯一的区别只在于面板上的电流表。当打开电源后,因为纯A类的偏压固定,因此XA200.5  椭圆型的指示表指针是定格不会随音乐电平强弱晃动的。XA系列沿用Pass著名的Super  symmetry超对称线路,将线路中的噪声和失真降到最低,而输出级则是以往Pass著名的  Aleph线路改良版。以往Aleph功率无法突破百瓦,后来Nelson Pass将一对Aleph线路并  联,才使得XA 200.5达到200瓦输出功率。纯A类后级当然会出现发烫的情况,聆听XA  200.5时,如果两边的散热片还能够用手去摸,那代表机器还不够热,声音也还未到最佳状  况,当散热片到了“烫手”的程度,那么也表示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声音的纯净度和鲜活  度已达化境。  Pass Labs XA.5系列的内部结构依然是以X.5系列为蓝本,主要的分别是较大的偏压值能  提供稳定的纯A类输出。XA200.5提供较上代产品更大和更快的输出能力,不只失真更低,  输出电流更比上一代高出五倍,这使XA200.5在低阻抗负载时会有更好的表现。Pass Labs  还为XA200.5设计了新的偏流稳压系统,能降低输出级输出电流的波动,同时也能保持线路  恒定的理想工作温度。XA200.5内部有一套四重对称前端线路,严谨的结构和线路铺排设计  能有效降低大概125uV输出噪音,完全减低堆积电流和容许比以往较高的前端偏压电流及电  压供应。两项的进化使推动喇叭时会有更稳定的表现。从数据当中,无论失真,阻尼系数  都明显较上代产品有倍数的区别。  全平衡全对称设计  XA200.5的内部构造十分简洁,一共两级放大电路,再没有其他多余部分。为了给数十个  MOSFET功率晶体管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8枚巨大的电容用金属板连接在一起,而非通常细  小的导线,可以想象瞬间提供的电流是多么巨大。密密麻麻的MOSFET晶体管紧贴散热板分  布在机箱两侧。按厂方归纳的Pass Labs精髓来说就是:极简单的电路,尽量少的元件,以  及超大的干净电源。XA200.5采用单端纯A类放大,8欧负载时持续输出200瓦无交越失真的  信号功率,4欧姆负载时候可稳稳地达到400瓦,瞬间可输出高达48安培的电流,动态达  155dB,并且能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功率输出,相信没有什么音箱是它搞不定的。  感谢《新音响》提供文章! 
    访问量:2077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LS3/5A
    几乎没有哪种音箱能像BBC的LS3/5A一样引起人们这么多的议论,或者说是带来如此多的神话和误解。LS3/5A这个名字本身就容易让人混淆,但是实际上它只是遵循了BBC的设备命名规范:箱体名称前的字母为“CT”,滤波器为“FL”,扬声器则是“LS”,因而用了LS这两个字母。名称中的“3”表示产品主要是为室外使用而设计。如果是“5”的话就表示室内使用,比如LS5/9。斜线后的数字“5”表示型号,在此之前室外使用的型号还有LS3/1。产品最初的名称是LS3/5,后来在名称后又加了个“A”,用来表示在原型产品性能参数上做出的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改动。如果后来还有什么改动的话,就会是“B”型,但这种情况至今都没有发生,而且今后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下面还要谈到。 LS3/5A的诞生 BBC当初生产这种音箱是为了适应耳机监听效果不佳而又没有足够的空间使用“一级监听器”的场合。一级监听器可以用来平衡节目伴音,设定话筒的位置等等。目前使用的一级监听器有LS5/8和LS5/9。二级监听器用来检验节目的质量,但是通常伴音平衡和话筒定位是利用一级监听器来完成,除非没有选择余地。业内人士意识到需要一种小型的二级监听器,虽然可能会损失一些低频响应,但是却能达到小型紧凑。室外电视转播车的节目制作部门就可能用得着这样的设备,因为制片人需要用它来监听节目的伴音,虽然对效果的要求比实际混音时的要求低。 由于没有现成的合适商业产品,BBC的研发部奉命在金斯伍德沃伦的总部设计这一产品。不到一周时间,第一台样品问世,用于实地测试和评估。之所以如此神速是因为LS3/5是在一种试验扬声器的基础上研制的,这种扬声器是金斯伍德的研究部专门为音响测试的前期工作而设计,尽管有它的缺陷,主要是音质和最大功率方面,但是这种小型音箱的质量足以满足室外广播监听的需要。因此研发部将其部件重新组合后推出了LS3/5,事实证明这种试验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BBC内部生产了少量的这种音箱并将其用于电视转播车,结果令人满意。后来,BBC允许其它生产商提出申请,根据许可证来生产LS3/5。1974年2月 19日,Rogers公司公布一条消息,宣称他们将在当年4月举办的SONEX'74展览上展出该产品的最新设计。他们还提供了产品的一张照片和暂定的技术参数:功率25W,频响80-20000Hz,偏差±3dB;另一种频响60-20000Hz,偏差±4dB。分频器的分频点为3KHz,发音单元采用一个110mm的低音单元(使用带有Plastiflex涂层的Bextrene锥盆)和一个27mm的聚脂薄膜球顶高音单元。 早期的问题 不过在早期却碰到了问题。尽管当时BBC对于KEF公司的B110低音单元充满信心,但是在生产随后一批内部用LS3/5音箱的时候却发现低频和高频单元有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对音箱进行重新设计。因此,音箱被交到了BBC位于大波特兰大街的设计部,要求他们对其进行改进。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B110的设计变化之后箱体的激励方式和原先有所不同,低频单元和箱体都会产生声染色,还有就是高频单元的声音带有明显的刺耳声。 为了减小箱体共振的影响,音箱的两边侧板都安装了沥青减振板,顶板和底板也经过同样的处理,只不过这两处用了两层。此外,低频单元和箱体的结合部还垫了 PVC材料的垫边,以去除机械耦合并增加箱体的密闭性。为了减小箱体内部的共振,内部所有表面都衬有一层聚氨脂泡沫。箱体经过密封以防止空气泄漏,甚至螺丝孔都进行了密封。连接箱体前后面板的松木条硬度不够,被换成了榉木。后面板也由昂贵的云杉木复合板换成了多层的桦木板,消除了云杉板常有的空隙。 CT4/11A箱体就这样诞生了。 借此机会,还解决了高音单元的尖叫声。音箱使用的高音单元是KEF公司的T27 SP1032,这种高音单元有它的缺点,因为它的外露式设计很容易受到损坏。技术人员决定为它增加一个保护网罩,Celestion HF2000的保护罩稍加改动后正好适用。高音单元的周围是一层固定在隔板上厚厚的毡条,以防止箱体边缘干扰造成声音不均匀,因为T27的辐射面很小,辐射器几乎是全向的。保护网罩的增加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它除了起保护作用之外,还有效地去除了高频尖刺的感觉。设计时考虑了音箱合成纤维面网对声音的影响,因而音箱使用时应该始终安上网罩,避免出现声音的不均匀。做出这些改动后,分频器也不得不进行些调整,以达到一定的补偿,一种新型号的分频器 FL6/23代替了原先的FL6/16。由此,LS3/5 音箱的第一个改型LS3/5A问世。名称中增加字母“A”很有必要,因为尽管LS3/5A的效果听起来和LS3/5差不多,但是二者的区别也足以让人不能够将它们混成一对使用。不过LS3/5只生产了很少的数量,所以这倒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了解这种音箱的人可以看看它现在的设计,因为和以前相比没有多少变化。这么多年来该产品只进行了略微的改进,下面还要讲到这一点。1977年开始,产品遇到了一点小麻烦,几乎每年夏天生产商的报废率都会有所增加。80年代初,发现该产品在设计上进行了改动,当时发现折环谐振点发生轻微的移动。把分频器谐振频率调低并更换了阻尼电阻之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诸如此类的改动BBC都会通知音箱的生产商,并且写入生产许可协议。高音单元使用的耦合电容的容量也作了调整,这是整个相对平衡调整工作中的一部分。高音单元的材料改变了以后,放音质量产生了变化,声音响应出现了轻微的高频振铃。高音单元耦合电容能影响整个电路的状态并且决定电路是否阻尼过强或是不足。为了调整高音的平衡,对FL6/23上分组变压器的输出作了调整,耦合电容也被更换以维持分频器的频率。 重新评估 专业媒体对1987年的那次主要的重新评估作了广泛的报道,但是此次产品改进主要是应生产商的要求进行的。许可生产商之一的Rogers公司的里查德•罗斯表示,尽管这些年来可以按照标准生产LS3/5A,而且质量也还说得过去,但由于B110低音单元的容差值各不相同(尽管符合KEF的标准),致使炎热的夏季产品的废品率可以高达10%~85%,对于许可生产商来说这可一点都不经济。 就在许可生产商为如何生产出合格一致的发音单元发愁的时候,BBC也遇到了困难。1987年底,BBC发现音箱的性能正在向可接受的最低限度靠近。具体来说,在1KHz这个对平衡感非常重要的区域附近,输出响应大约高出了2dB。LS3/5A在这个频率附近的表现一直都有点偏高,但是现在已经开始变得不可接受了。尽管仍然可以满足二级监听器的性能需求,但是对于一级监听器来说却不行。问题的关键还是“折环谐振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频率可能相差几百赫兹。在箱体共振的共同作用下,对于性能的影响已经到了非要解决不可的程度。 BBC将这一问题提交KEF公司,KEF的专业产品部接手了此项工作。经过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出在用于制造SP1003 B110发音单元的聚氯丁橡胶上,这种材料的持续一致性不佳,为此专门为LS3/5A设计了新的B110发音单元。它采用一种PVC材料制成的折环,比聚氯丁橡胶折环一致性要好,而且受温度的影响也要小,只不过顺性稍差。因此需要一种重新设计的定芯支片和音圈为新单元提供相同的灵敏度,以达到所需的低音效果。这种新的发音单元命名为B110 SP1228。 分频器 关于LS3/5A分频器的话题可以写成一本书了。如果能拆开箱子或看看分频器线路图就知道它的复杂性。 B110 SP1228比旧型号的B110有更为圆润的频响,因此需要更为平缓的分频均衡特性。技术人员决定不仅要重新设计分频器以补偿发音单元所作的更改,而且要吸收新的技术。实际上,均衡性能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电路设计也非常相似。原先的设计采用前面提到的抽头自耦变压器作为高通滤波器的一部分,并且能以 1dB的级差来调整高音单元的电平,但是由于高音单元的灵敏度越来越一致(误差小于0.5dB),可以使用一种更简单的固定电阻衰减器来实现+/-1dB 的电平调整。采用简单均衡电路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总体的阻抗从先前标称的15Ω降低到了现在的11Ω。 KEF 认真分析了元件容差对总体频响性能的影响,发现如果在最重要的电路部分对元件容差进行严格控制的话,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原来产品的偏差可能达到 2dB,比如,分频网络关键部位的误差是+1dB,发音单元的误差也是+1dB,那么系统总的误差就是相加后得到的值。KEF通过计算机辅助元件配对以达到控制产品误差的目的。例如分频电路的误差是+1dB,那么就选配一个误差为-1dB的发音单元以实现总体误差为0dB的目标。至此KEF可以向许可生产商提供匹配好的组件,尽管KEF本身并不生产这款音箱。事实上,现在的三家许可生产商使用的都是KEF选配的组件。最终,还是KEF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KEF得到了一套BBC LS3/5A 1975年版的参考级音箱,并且于1988年生产了一套。产品的质量很接近,能够达到一级监听器的标准,而且一致性要好得多。因此,LS3/5A得以长期生产下去。 BBC监听音箱LS3/5A,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 Spender(思奔达)LS3/5A Spendor公司过去一直是自己生产分频单元,并且声称如果需要随时都可以再这么做。他们后来采用一种铁粉芯电感器(请不要同铁氧体磁芯混淆),不再使用过去的EI型硅钢片铁芯线圈。EI型铁芯线圈的绝缘层成本更高,因此公司决定购买KEF匹配好的组件。多年来,Rogers公司使用了各种各样的铁氧体和铁粉磁芯,因为研究表明这些材料更为经济而且和放射性合金或者晶粒取向的带钢相比,具有更好的磁饱和度。尽管线圈的匝数可能会多一些,直流阻抗也有所增加,但是磁饱和度却有很大的提高。Rogers公司认为利用现代的分频技术,制造出容差为2%或3%的铁粉磁芯线圈比制造有空隙的放射性合金铁芯扼流圈要简单。由于设计本身已经很复杂,如果能够简单就尽量不要复杂。 也许从长远观点来看,如果BBC对音箱进行重新设计并且推出LS3/5B也许事情会变得简单一些,但是他们不想或者说是不能这么做,因为全英国范围内大约有3500套现有设计的音箱在使用。无论设计上怎么改动,最后要达到的要求都差不多,频响性能应该一样,未来的型号总有一天会和现在的产品一起被淘汰。即使是今天,当一批设备拿到一个地方之后,从理论上讲它们是否是同一代的产品并不重要,只要能够配对成立体声系统就行。实际上这也是产品设计时的总体目标: 生产和使用周期保持一致,无论在什么地方。总之,近来所作的一些改进就性能参数而言并没有提高,而只是为了达到生产时的一致性,维持音箱的设计标准。改进后的音箱性能现在又恢复到了“中等水平”,聆听时的效果也许和1987年圣诞节前的那批“老型号”有些不同,但是和更早些时候的产品相比却没什么两样。 因此,1977/78年左右的LS3/5A音箱并不会在某方面好于或者差于1988年或者1990年代生产的LS3/5A。了解均衡概念的人都一致认为,就其音响性能方面来说,该系统没什么变化,输出的音质也一样。 如果要仔细比较,最新的型号音质要稍微圆润些,因为不规则的高音已经被分离出来,新的折环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声染色,但是还不足以影响到声音的均衡,因为局部声染色的感知是以音箱系统各部分的平衡和均衡为依据的。如果某个频率(比如说1KHz,在这个频率上能感受到音染)的音染减小到一定程度,那么其它频率的音染色就会显露出来。新的设计实际上只是改善了产品的一致性,以便坚持KEF的标准。尽管音箱又回到了中等的行列,器评家表示音箱的音质听起来要好了一些,但是其参数性能并没有提高。声音实际上还是和原来一样。BBC和生产商就音箱的立体声效果所作的测试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第一张许可证批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出来的LS3/5A总数估计为60,000对,因此LS3/5A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也就不奇怪了。在 BBC,这款音箱有多种用途,无论是单独的室外转播还是几年前漫步音乐会上试验四通路传输时的控制和平衡,以及BBC设在各地的电台,都将其用作主要的组合式监听器。不过,音箱设计上也有倒退的地方,比如为了恢复因箱体尺寸以及有限的锥盆面积造成的低频损失,分频器使用了无源式、设计复杂的均衡器。 许可生产商 谈到该款音箱的发展史,其中有很多关于获准生产它的许可生产商的有趣故事。BBC设在基斯维克的产品设备部早期生产了一些音箱后,公司批准了很多生产商在申请获得许可证后进行生产,这也是BBC的章程所规定的。 收取许可证费用是一种补偿最初开发设计费用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想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许可证的收入主要是归工程部所有而不是BBC的其它企业,它们作为“大婶”(指BBC公司/译者注)的商业运作部门,负责的是其它赚钱的领域,比如出版和唱片发行。近年来有四家公司获得过生产许可证,尽管实际上当时只有两家拥有生产线。在BBC研发部参加过LS3/5A音箱设计工作的H•D•哈伍德建立了Harbeth公司并获得了一张该音箱的生产许可证。与此同时,Rogers公司、Spendor公司和Goodmans公司也获准进行生产。实际上Goodmans公司后来停止了生产并且许可证到期后也没有再续约,那时Harbeth公司还没有开始生产。 另一家许可生产商,由已故的斯彭塞•休斯(他曾经同哈伍德在BBC共事)建立的Spendor公司一开始并没有申请许可证,当时公司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但是当能力允许时,公司立刻提出了申请并且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休斯先生了解产品设计情况,这些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 Rogers公司几乎是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来,现在拥有了Chartwell的品牌。Chartwell也是早先获得LS3/5A生产许可证的公司之一,它的母公司Swisstone于1975年同Rogers公司合并,并且在1978年收购了倒闭的竞争对手Chartwell公司。1979年, Rogers公司宣布,它已经生产销售了10,000对产品,并且称LS3/5A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小型音箱。 到1990年代中期,Rogers公司生产的LS3/5A总计已达到33,534对。 BBC监听音箱LS3/5A,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Harbeth(雨后初晴)ls3/5a 最新获得生产许可的是Harbeth公司,现在由雅伦•肖所掌控。他们的第一批样品已经通过了BBC的鉴定,目前已经具备了全面生产的条件。所有的许可生产商开始都要经过样品鉴定程序,以便向BBC证实音箱是按照他们的标准来生产的。许可生产商从首批产品中选两套样品送到BBC公司,其中一套将留在BBC 公司,作为该生产商产品的参考,另一套则要经过严格的对比测试,以确保可以同BBC自己的参考音箱(这是首批内部用产品中的一套)相匹配。然后第二套音箱将交还给生产商,作为今后所有产品的参考。 更早一些获得BBC生产许可证的公司却没有取得这样好的成绩。LS3/5A并不是很容易就能生产的产品,而且市场销售也很关键。有的厂商中途推出,因为他们发现市场并没有他们预测的那么大,有的公司产品难以达到BBC的容差要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一个售价250英镑的音箱性能的期望值往往更高,如果缺乏有效的市场销售手段,产品将很难销售出去。 这样的公司有很多,比如Audiomaster公司于1976年4月推出自己的产品,但是生产时间很短,而RAM公司从来就没有产品出厂——还没有开始生产公司就已经破产了。为Goodmans公司生产分频器的Falcon公司也为RAM公司生产了一批组件,但是到最后它不得不自己四处寻找买主,因为 RAM公司已经没钱支付这笔费用。JPW公司也忙活过一阵子,但是也没有取得实际的结果。BBC对许可生产商的生产情况不断进行检查,发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有一次,一套产品被送来进行评测,它的面网材料比标准的要厚,造成一个两倍频程的1.5dB谷值,不用说,产品很快就被退回厂家。 后来存在的三家生产商中,Spendor公司声称尽管他们在英国的生产线有一部分被关闭,但是他们80%的产品出口到海外,主要市场有欧洲、美国以及远东地区,包括日本和我国台湾。Rogers的产品也出口到日本、欧洲、北美、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并且在日本的销量比在英国国内还大,虽然产品在英国除了卖给 BBC的一部分之外,其零售也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尽管有其它品牌音箱不断推出,LS3/5A仍然是同类音箱中的参考级产品。 BBC监听音箱LS3/5A,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 Raymond Cooke 于 1961 年创办了 KEF,他与 BBC 有着密切的联系,20 世纪 50 年代初,他曾在 BBC 工程设计部门工作,与 Dudley Harwood 和 D.E.L.Shorter 等著名音频工程师共事。60 年代初,Cooke与BBC重新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协议许可KEF生产 BBC 设计的 LS5/1A 监控扬声器,该款产品的生产一直持续到 70 年代中期。同期生产的产品还包括 LS5/2、LS3/4 和 3-路 LS5/5,KEF 还为 3-路 LS5/5 扬声器系统制造了 12 英寸和 8 英寸中音单元。KEF 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非常适合制造这类要求高度精确的监控扬声器。 KEF 与 BBC 研发部门最初在 Kingwood Warren 进行的沟通多集中于扬声器振动膜和边缘新材料方面。KEF 用聚苯乙烯和铝箔层板制造 B1814 和 B139 的低音单元,用聚酯薄膜制造 T15 高音单元的振动膜。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BBC 开始尝试使用塑料,结果制造出了采用 Bextrene 锥盆的三路 LS5/5 扬声器。 1967 年,KEF 推出了 T27 (A6340) (一种 19 毫米的球顶高音单元,采用聚酯薄膜振动膜) 和 B110 (A6362)(一种 110 毫米的低音/中音单元,这是第一款上市销售的 Bextrene 锥盆驱动单元)。这两种驱动单元推出后立即被应用到同年发布的 Cresta 书架式扬声器系统当中,后来还用于 1969 年推出的三路 Concerto 系统。根据当时的惯例,公司向 BBC 展示了这些驱动单元,并随后将小批产品送交评估。 1968 年,BBC 决定研究声学模拟技术,以便辅助新音乐演播室的设计 [1]。为此,他们需要一种最高能产生 100kHz受控声辐射的小声源。为实现这一目标,BBC 首先生产出了一种两路系统。 低音部分最高工作频宽需达到15kHz,包括由 BBC 制造的两个 110 毫米 Bextrene 锥盆驱动单元,互呈 60 度角安装,以达到理想的宽广弥散效果。为了达到 15kHz 的频宽要求 (注意,KEF B110 支持的最高频宽仅为 5kHz 左右),锥盆采用深度扩张设计。同时,为了降低锥盆颈部的声模效应,就在正常防尘帽附近加装了一个 PVC 振动膜。15kHz 以上的频率范围则由呈半球状排列的静电传感器同轴共点单元再现。 但后来发现,这种系统性能欠佳,因而对其进行了改进,由此衍生出了3 路系统[2]。这种系统中只有一个 110 毫米低音单元朝前放置,与一个 3kHz 的 KEF T27 高音单元相交,该高音单元工作频宽最高可达 15kHz,超过此范围时则分频至高频同轴共点单元处理。 改进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播放普通节目素材时音质十分出色,这表明该系统可用以制造小型监控扬声器,适于在室外广播演播室等空间十分有限的场所应用。因此,开发人员利用原来的 KEF B110 (A6362)、 KEF T27 (A6340) 和分频滤波器 FL6/16 [3]对该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良,由此于1970年推出了9 欧姆、5 升 LS3/5 系统。在该系统中,驱动单元呈“反转”布局:高音单元装在低音单元下方。BBC 先在内部少量制造了该款产品,并送到现场进行测试,结果大获成功,于是要求大量生产这一系统。 在制定新批次 LS3/5 的生产计划时发现,原来的驱动单元(即 B110 (A6362) 和 T27 (A6340))已经断货,而最新型驱动单元(即当时用于 KEF Coda 扬声器的 B110 (SP1003) 和 T27 (SP1032))的声学特性则因生产流程改进而略有变化。因此,BBC 必须根据这种最新驱动单元重新设计扬声器系统。1974 年初夏,LS3/5 改造完成,LS3/5A由此诞生 [4,5]。 在 LS3/5A 中,各驱动单元按正常方向安装,高音单元安装在低音扬声器上方,障板边缘采用衍射消除设计,另外为高音单元加装了一个有孔金属罩,既起到保护作用,又有助于提高声学响应。新型低音单元与箱体之间的耦合极为精细,以便将 LS3/5 的箱体音染维持在较低水平。依赖新型 8 欧姆驱动单元和改进型分频元件 FL6/23,该系统的额定输入阻抗从 9 欧姆提高到了 15 欧姆。 该系统先在 BBC 内部投入生产,后来向商业公司发放了生产许可,其中最为著名的非 Rogers Developments(后来更名为 Swisstone)公司莫属,该公司于 1975 年开始生产这种系统。1987 年 [6], LS3/5A 系统得以更新,这也是该系统唯一的一次更新:当时的 B110 SP1003 不断出现声学一致性问题,而这次更新就是采用专门设计的 SP1228 版本和新版分频元件 FL6/38 替换了该驱动单元,由此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此番改进,改良版LS3/5A 系统的输入阻抗降到了 11 欧姆。驱动单元和分频元件的改造工作由 KEF 特殊产品部精心完成,以确保新版本在声学特性上与原版本毫无二致(在正常误差范围内),以便使新旧版本能够互换使用。正是在这个时候,KEF 开始提供匹配的分频元件 (SP2128) 和驱动单元套件,以保证最佳一致性。1991年,双线分频元件 (SP2195) 问世。 发放许可之后,LS3/5A 系统得到了大量生产:1975 年到 1993 年之间,Rogers 生产了 8 万多套,而 Spendor 和 Harbeth 则也分别从 1982 年和 1988 年开始,产量也十分惊人。其他许可生产商包括 Chartwell、Goodmans、Audiomaster (K.J. Leisuresound)、RAM、Decca 以及后来的 Richard Allan 和 Stirling Broadcast 等。1993 年,KEF 获得了生产许可,并生产了大约 4000 套系统。各公司生产的 LS3/5A 系统总计(单个扬声器而非扬声器对)超过 10 万套 [7],其中大部分出自 Rogers、Spendor 和 Harbeth。 1981 年,KEF 推出 Constructor 系列 CS1A 扬声器套件,其中包括 B110 (SP1003) 和 T27 (SP1032) 驱动单元和一个分频元件,该套件旨在达到 LS3/5A 的主观均衡水平,但其形状比 FL6/23 更简约。 尽管 KEF 基于 B110/T27 这种组合制造了Cresta(1967 年)、KEFKIT4(1969 年)、Cresta II(1970 年)、Coda(1971 年)、CS1/CS1A(1981 年)等多款两路扬声器,但直到1979年,KEF 生产堪与 LS3/5A 一较高下的产品,那就 Reference 101 扬声器。该系统采用 T27 (SP1032) 和 B110B (SP1057),箱体容积 6.7 升,其分频元件的复杂程度不亚于 LS3/5A,同时还采用了 S-Stop 保护电路。 Reference 101 的问世是与 KEF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先进测量分析基础构架分不开的
    访问量:1389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Tannoy天朗
    1927年,Guy R. Fountain先生在伦敦成立塔尔萨米尔制造公司(Tulsemere Manufacturing Company)1932年3月,Fountain研发了以钽和铅合金为材料的交流电源电解整流器,这项技术被广泛地用于为早期的收音机蓄电池充电。随后Fountain将(Tannoy)是“钽合金”(tantalum alloy)的缩写词“天朗”注册为商标。不久,天朗开始制造采用直流充磁的动圈式扬声器,到20世纪30年代末也开始生产麦克风和放大器了。直至1934年,天朗生产的音响器材正包括:扬声器,麦克风,扩音机以及测试器材等,成为欧洲著名的音响器材厂。 战争期间,天朗还为英国皇家空军就提供了600套通信系统,陆军和海军也征用了类似的设备。,在军队中天朗的设备主要被用于通讯联络,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通讯手段了 ,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天朗的设备在军队主要用于扩声,于是“天朗”变成了扩声系统的代名词,到1948年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 特色与成就 Tannoy有一项傲视群雄的技术,那就是——同轴单元。这项由Tannoy创始人开发出来的,具有相当理想相位特性的技术,一直保留至今。80年以来,Tannoy一直在保持着创新,并成功发展出革命性的四声道系统。 “1981年由管理层出资买下天朗,并于1987年与Goodmans合并。天朗古德曼斯国际集团 (TGI: Tannoy Goodmans International plc)成为英国最大的扬声器设计和制造集团。那时,集团还包括其他几个品牌,如Mordaunt-Short, Epos和Martin Audio等。2002年TGI集团与TC集团合并,从此我们成为TC集团的一部分。但是随后包括Goodmans在内的许多品牌被出售,从此集团专注于重点品牌,并努力利用其核心技术。” 英国天朗(TANNOY)带给影音爱好者的是无穷的美好回忆,那种甜美、醇和的英国声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无论是旗舰级的Westminster Royal HE(皇家西敏寺)、Kingdom(帝国),还是平价的Mercury(水星)系列音箱、SENSYS(超感观)系列音箱,它们所营造出的声音魅力与感觉已远非一个单纯的“扬声器”(Speaker)可以描述,它融入了无数发烧友的情感。TANNOY的内涵经过岁月的沉淀也大大丰富起来,近百年的历史,无数堪称经典的产品,许多创新的具有影响力的电声技术应用,TANNOY不仅是音箱领域的资深厂家,更是音响文化、历史、科技进步的浓缩与写照。展望未来,老兵不老,悠久历史的英国天朗(TANNOY)依然动力澎湃!
    访问量:220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Kharma卡玛
    几乎所有欧洲音响器材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每年价格调涨、汇率变动太大、交货时间难掌控、产品较不符合东方人使用习惯…等。发烧友却很难接受价格可能一年三变的情况,他们不考虑汇兑差额、进口关税加上增值税(最高将近50%)、运费与保险费等等许多因素,总认为Hi-End器材价格太高了。的确,欧洲几个名牌是以商业化为导向,他们并没有太多技术内涵,光凭着漂亮的外观也要天价,以某个瑞士音响品牌来说,连当地设计师都觉得“物无所值”,但仍有发烧友抱着神话的心态在看待它们。Kharma的器材贵不贵?是不便宜,目前唯一能让白领买得起的Kharma产品大概只有他们的小功放,音箱则基本上都可以换一部国产小汽车了。为什么Kharma的产品要卖那么贵?因为我们对他的认识太少了,Kharma老板Charles van Oosterum行事低调,充满理想化色彩,他不擅于宣传自己的产品,所以连我都有很多误解。透过这次访问参观,才发现揭开神秘的面纱之后,Kharma拥有那么多独到的技术与生产工艺,算起来他一点都不贵! 我们先引用一段台湾《音响论坛》刘汉盛先生对Kharma Exquisite Midi 1A音箱的描述:这种箱体的制造过程是非常繁复的工序。首先必须先制造箱体的模子,再来将特殊的复合材料溶解,注入模子中,等复合材料冷却成型之后,脱模取出粗胚。在这些过程中,由于高温高热,加上环保要求,所以成本非常高。而粗胚制成之后,还要经过表面打磨,这种工作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将粗胚打磨精细之后才能上漆,各位可以想见,想要制成这样一个喇叭箱体要耗费多少时间,是人工多高的成本。 更让人佩服的是。Exquisite Midi 1A的复合材料箱体表面不是平整的,而是有内凹条纹的。要将这些条纹精确的翻模仿出来就是一项困难,打磨这些内凹条纹又是一项考验。所以,Exquisite Midi 1A的复合材料箱体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什么惊人之处,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学问所在。这些正面的条纹对声音表现有帮助吗? 我认为没有,那纯粹是美观装饰。为了美观装饰,Kharma肯下大成本,由此方可窥知主其事者求好决心。  不仅如此,Exquisite Midi 1A的箱体左右上下二侧都还镶有核桃实木片,如果有人认为这些核桃饰木片具有调声作用,那真是想太多了,这些核桃木片纯粹就是古典装饰。您看,面板上的内凹饰条搭配核桃实木,整个Exquisite Midi 1A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那应该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典雅品味吧! 一体铸成Exquisite Midi 1A这种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的箱体,与MDF箱体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差别之一在于重量。举例而言,Exquisite Midi 1A的体积只有1010x460x300mm,每支的净重却高达90公斤。而Grand Ceramique Midi体积为1140x600x400mm,重量却只有86公斤,由此可知复合材料比MDF重很多。除了重量之外,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箱体对于抵抗震动具有良好效果。箱体震动太厉害,等于是在原来的声音之外加上色彩,以中性的角度而言,具有外加的色彩总是不好的。许多喇叭厂家想尽方法将喇叭设计成特别的造型,其目的除了美观之外,降低箱体震动就是原因之一。Exquisite Midi 1A使用这种震动最低的箱体,难怪声音清澈透明,反应干净利落,纯净没有杂质。 Exquisite Midi 1A体积小小的,为何重量曾那么重?对此我相当好奇,也曾拆下Exquisite Midi 1A的低音单元一探箱内究竟。结果我发现Exquisite Midi 1A的箱内除了低音箱室与中、高音箱室有隔起来之外,内中并没有另做补强支架,只见泡棉贴在以电脑车床切割后的板块,中间掏空部分等于完全浪费了。这是目前旗舰音箱Grand Exquisite的前障板,同样是以HPL材料整块切割而成,我们注意到障板的背面已经有不同区线构成的加强肋。原来Grand Exquisite的箱体不是用模具铸造,而是以切割成不同形状的HPL材料一片一片拼黏起来,总共有14层。可以看到箱体内部事先设计不同的凹凸面,用以打散箱内驻波,所需花费的时间非常可观。四壁上,以及内中填充的吸音纤维,由此可见重量几乎完全来自复合材料的箱体以及脚架。不过,从箱体内壁也可以看到复合材料未经打磨的粗胚原貌,这么坚固的箱体材料,加上Exquisite Midi 1A的体积并不是很大,我想已经不需要再做内部补强了。在Exquisite Midi 1A的箱体内,我还发现无论是低音单元的磁铁部分,或分音器组件,上面都复盖着一层硬硬粗糙的物质,这就是Kharma称为AVT (Anti-Vibration Technology)的抗震物质。这种物质增加箱内组件抵抗震动的能力,一旦各部分的振动降低,自然能够让喇叭单元发出更精准的声音。 如果没有亲眼目睹,我同意刘先生所说,Kharma耗费很多心力来制造箱体。原来我们都误解了,Kharma拿来制造Exguisite系列音箱箱体的复合材料名为HPL,成本比一般MDF要贵20倍以上。Kharma的老板Charles说,据他所知目前仅有美国威信Wilson Audio也采用类似的材料,不过威信称为X材质或M材质。所谓X材质是一种压克力、陶瓷、铅、大理石或花岗石粉等多种材料的混合物,有非常好的阻尼特性,比钢的硬度还要高,制造起来耗费工时,要花费比MDF材质多达12 倍的打磨时间。而M材质则是高密度碳酸树脂与纤维混合体(High Density Phenolic),共振非常低,能吸收大动态时的低频杂波,特别适合用在低音箱体。Kharma采用的应该是与M材质大同小异的东西,用它制造出来的箱体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瞬时反应并且能够很好的消除谐振,所以像旗舰Grand Exquisite体积如此巨大,对音乐细节的表现却更甚许多小音箱。 这种HPL材料并不是拿来融解铸模,而是以钻石刀具的CNC车床慢慢切割,Charles说从板子开料一直到喷漆完成,每个Exguisite系列的箱体要花三个月时间!由于硬度超过钢铁,切割的机具与刀具都很特别,那部巨大的CNC要价700万欧元,把一整块黏合固定后的箱体准备进行涂漆,首先要先打磨并上一层底漆。另一套CNC开板机,用来切割较小的配件板。各种配件如侧板、底座等也要经过同样的工序处理。的HPL板挖开切割需要好几天时间。Kharma使用的HPL板厚度达40mm,目前只有意大利一家公司生产,所以过去Kharma的箱体也在意大利加工,现在为了掌控品质而移回了荷兰。如果每块板子的形状都一样那还简单些,偏偏Charles在设计时就考虑箱体内部的反射问题,希望做成不平整的凹凸面,所以每块板子都得依照设计做不同切割。这种方式很容易就能做出中间向内弯曲的最小前障板,将中高音单元的绕射干扰降至最低。拿Grand Exquisite来说,它的箱体部分使用14片HPL板黏合,连同前后障板就是16片,加上Kharma独有以铝合金与不锈钢钉制作的SDSS避震脚架,最后每边重量达到400公斤以上!这样的重量,需要起重机才能运进听音室中,不过运送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喇叭放下后要怎么调整摆位才真让人头皮发麻。光解释如何将这对喇叭拆箱,说明书就花了整整五页,建议以六个人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Kharma使用这种多片板材黏合的方式具有超乎想象的坚固强度,所以里面不再用加强肋柱,而美国威信是使用六块平整M材料板构成低音箱体,所以中间得加上很多支撑肋,二者制造工艺完全不同。初步完成后的箱体得先仔细打磨,然后上底漆,外面再涂上15层的镜面亮光漆,消费者可从茄子(Aubergine)、古铜色( Bronze )、香槟色(Champagne)、钻石黑(Diamond Black)、宝石绿(Jewel Green)、青金石蓝(Lapis lazuli Blue)及钢琴黑(Piano Black)等多种颜色之中任意订购。每上一层漆之后得干燥、打磨;然后再喷漆、干燥、打磨,如此反复总共要花上30天间。就这样,从搬运车拿下第一块HPL板开始,到最后完成装进木箱,三个月时间就过了。比起用玻璃纤维、铝金属等其它材料来制造喇叭箱体,Kharma可能是其中最复杂、成本最高者,而它的售价却不一定更高,算盘数一数,你能说它贵吗? 仍然拿旗舰Grand Exquisite来举例说明。这对音箱每边使用了七个单元,同价位的顶级音箱而言,它可能是单元数量最精简的系统之一;不过若要比较单元的价值,那么Grand Exquisite可能要赢过许多巨型系统。因为光是高音单元部分它就用上了三个钻石高音!其中20mm的高音单元是负责超高频段的再生,而上下各一只30mm的钻石高音单元负责再生较低端的高频。Charles说只用一个高音单元负责较宽频段再生时,较低频段与较高频段的扩散性会有较大的落差,造成系统整体扩散性不佳,Grand Exquisite如此设计,确保了这对音箱在任何频段都有极佳的扩散性。这三个单元不但安装在同一片独立的障板上,单元也都是凹盆振膜设计,与中低音单元获得极佳的声音一致性。 多数音箱只用一个钻石高音,Grand Exquisite却一口气用了三个,Charles说30mm的钻石振膜制造时间为20mm振膜的七倍,而价格就不只七倍了。Charles不喜欢拿别人的产品来比较,他说Kharma所用的钻石高音经过了独家秘方的改良,承受功率、动态、细节与质感都会更好。钻石一直是设计师的梦幻材料,它是地球上最硬的自然界物质(最高硬度10),比陶质高出5倍;钻石内部声音的传导速度比任何一个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快;它的热传导比银高出5倍多(代表动音圈有极佳散热能力,有更大功率承载);它几乎不会磨损;它有自然物质中最高的熔点。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就在实验室中以高温高压环境把石墨变成颗粒状结晶的钻石,德国Thiel & Partner公司的制程是先将含有碳原子的气体混合物加热至1200℃高温,碳原子转变为等离子形态,然后送至模具上以特定的催化条件让碳原子沉淀并以钻石的分子结构进行结晶,达到一定厚度就成为完全钻石成分的高音振膜。 Charles说整个过程需要24小时,中间要人工不停守护,完成的振膜还需以仪器量测厚度,并以高强度雷射光进行边缘切割打磨,加上不良率较高,所以成本高居不下。目前Kharma最顶级的产品都使用钻石高音,其它产品则计划改用纯铍高音单元,Charles一直走在技术的最前端。 Grand Exquisite中低音单元上下对称排列,模擬点音源设计。中音是七吋的Accuton陶瓷振膜单元,它是当今能够用钱买到最佳的单元之一;低音则是13吋的Eton Nomex/Kevlar单元,它与陶瓷中音是目前所知的最佳绝配。Charles说很多高级喇叭都有把音像无限放大的情况,采用对称点音源设计可以让所有乐器与人声都有真实的大小比例与真实的形体感。当然,除了音像比例之外,音质与音色也都要能达到最高标准,才能让人得到栩栩如生的真实音乐再生感受。在摆放上Grand Exquisite出奇友善,说明书建议只要离开侧墙45公分、离开后墙70公分就可以有平衡的声音平衡,比起许多高级喇叭得摆在房间中央和善得多。谈到接线,打从一开始Charles就在音箱中使用纯银接线,目前Grand Exquisite、Exquisite Reference、Exquisite Midi等旗舰系列的音箱,除了使用钻石高音与中音之外,内部的接线都是金银合金线。Charles说Kharma音箱分音器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别人用一个几十欧元的Jensen铜箔电感线圈已经够奢侈了,Kharma却用一个数百欧元的纯银箔电感,甚至连电容也是纯银制品。 Charles认为纯银是音响器材中最好的导体,所以同样大量使用纯银零件的日本Kondo/Audio Note成了他最认同的产品,Charles新研发的功放声音表现就以Kondo为目标。因为其它厂家所做的银线不能符合Charles严格的要求,所以他最后自己开发了线材来搭配,Charles说银的导电率比铜高,更有利于高频传输,所以除了部分电源线除外,Kharma一率使用纯银作为导体而放弃用铜,更顶级的型号改用金银合金。我始终好奇,荷兰的银彩Siltech也用金银合金导体,二家公司有没有关系? Charles说他和Siltech老板Edwin van der Kley相识多年,他们使用的金银合金都是从比利时一个实验室STC购得,有时为了压低成本他们还会联手进货,但回去后线材的设计与制作完全不同,所以最终得到的声音风格也有差异。Kharma的线材让人有金碧辉煌的听感,好象是瑞士顶级器材,声音满室生辉的感觉彷佛置身音乐厅。Kharma认为Hi End功放多半是少量或无负反馈设计,为配合这些功放喇叭线不需要屏蔽网,否则会对内部讯号传送造成不良影响。此外,Kharma线材的会以华氏-310度进行极低温冷冻处理,Enigma系列线材更会以低温工序对插头进行无锡焊接以增加线材的分析力和宁静度。Kharma 认为喇叭线要尽量做到低电感值,所以用Star—Quad Twisted 4组线芯扭绞制作;讯号线则用上一种独特的空气导管绝缘技术。所以Kharma线身形粗壮,手按下去却柔韧有弹性,二端的小盒子不具滤波作用而是避震设计。 向来低调的Charles并没有解释太多,Siltech推出的SATT先进线材处理技术,号称在特殊的冶金环境当中,先加热到800度,让金银导体结晶处于重新排列的边际温度。由于金银合金在800度时已经变成液态,并且经历重新结晶的过程,所以冶金的环境必须严格控制保持完全无震动、真空、高压的特殊环境处理,冷却的过程才不会让导体本身产生任何张力。在800度加热之后,让金银导体自然降温,接着冷却到零下200度,冷热差高达1000度。SATT处理后的线身更为柔软,电感与容抗都进一步降低,线材不需要熟化就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由于这个工序必须在实验室中完成,无法在任何一家线材公司操作,是否意味着Kharma使用的金银合金也经过同样处理?Charles没有正面回答,消费者只好用耳朵自己来验证一下。 说起Charles对声音的最大诉求,个人觉得应该是音质,不但是顶级的Exquisite系列音箱或Enigma、Grand Reference等金银合金线材如此,在任何一款Kharma产品上都能感受到那份优雅细致,绵密飘逸的质感,以及轻松不带一丝火气的表情。这种兼具快速、高分析力、大动态、广阔的音场、活生跃动感的表现并不容易,再加上难以匹敌的高贵感,看似不便宜的Kharma,了解了它后面所蕴含的复杂设计与困难制造工艺,我认为是“物有所值”!
    访问量:1826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goldmund高文
    在Goldmund看来,音响其实是一门科学,重播的唯一目标是再生真实声音,而不是艺术化创作,若单凭人耳来进行测试,只能够制作出讨好人耳的器材,但却并不能制造出准确的器材。厂方的宗旨是追求再生真实性,也就是要通过不同系统再生近乎没损失的精确的声音,所以一切必须以能用科学解析、证明和测试为前提。相比之下,人耳更易于被误导,而示波器就不会,所以Goldmund的产品都非常重视测量参数,信赖测试性能多于盲听。他们往往通过一个综合性的测试来验证器材好坏。这个测试的具体内容厂方语焉不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非常精密,它以时间来作为测试单位,Goldmund能够成功将之所短到十亿分之一秒。即便是一枚电阻、一条电线,经过这样的测试也会立即分辨出好坏。正因如此,他们才敢底气十足地说,制造较好声音的音响不需要很高的技术,但是制造再生真实声音的音响就必须要求超高的技术。 这么一家重视研发与科学的公司,当然有许多专利技术,下面这几项技术被普遍运用在所有Goldmund的音响产品中﹕ 机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 自从Goldmund T3唱臂和Reference唱盘推出之后,所有Goldmund的产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机械参数测试。Goldmund的工程师在彻底研究中证实了绝大多数的音染是来自于器材的机械振动,包括器材内部的震动、外部能量吸收而产生声音瞬间的模糊感、组件因麦克风效应而产生一连串的震动、假性讯号和音染。Goldmund主张将机体与地面连接,藉以排除震动所带来的困扰;而机体与地面的连接愈是完善牢固,相对的接地效果也就愈显著。而要让地表与机械结构紧密接合,阻尼物质的采用非常重要,接合物可能因本身的共振而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Goldmund综合采用慢介质与快介质来确保震动隔离,避免回震传至本体,角锥形底座、机械二极管、坚固而沉重的机体、震动排除箱和阻尼物质在Goldmund产品中随处可见。以Goldmund的后级功放Mimesis 29来说,就采用了以铝、红铜,和钢板混合式结构的机箱,红铜用来制造底板,铝制造面板、侧板、顶析和散热片,而钢材制造避震脚。各种震动会由铝传向红铜,再传向钢材,也即是由软金属向硬金属传导,最后进入地面,这样就可以防止震动倒流回机壳了。 JOB功放技术。 JOB这家瑞士小公司由一群日内瓦大学硕士生组成,他们目标是设计体形细小、轻巧、功率大、速度飞快,方便带到任何地方去录音的功放,第一部作品为200瓦的单声道后级。JOB完全未考虑家用发烧友的需求,但接近10MHz的频宽,可听闻频域内只有几ps的时间误差等优异特性,却开始引起注意。1996年JOB干脆加入由Stellavox(制造专业器材)、Audio Networks(制造网络设备与处理器)、Sylans(制造计算机硬件)与Goldmund等几家公司组成的A.I.H.C集团,这群人专职研究开发,集团每年从盈余中拨出12%作为研究经费。JOB发现扬声器出来的声音和现场声音之间的差别,关系到频率特性、相位特性、时间特性(时间误差)等多种因素。其中的时间误差,是因为不同频率导致不同反应时间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对于音响用的放大器来说,为了正确重播出复杂的声音波形,首先要宽频规格才行,目前Goldmund产品线性频宽前级为10MHz,JOB产品约为7MHz,而功率放大部分至少要有3MHz的水平。有了宽频化之后,接着要让各频率的时间趋于一致(Goldmund功放整体时间延迟小于100ns/DC-200kHz),把时间误差减少了,我们才能从音箱中听到接近现场的音乐演出。某些低频反应能力容易下降的放大器,通常其低频段的相位会出现超前的现象,从而导致低音变得沉闷;相反地如果相位落后时,又会使低频太过于紧凑。若高频时间比中频慢时,人声听起来会有鼻音太重。为此,Goldmund的功放都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A、 采DC直接交连结构,讯号通路上没有任何电容器,这是解决低频时间误差的唯一手段。 B、 确保真实且足够的输出功率。 C、 最精简的线路。越简单的线路才可能有更快的速度与更低的失真,更少的染色,制作过程采用SMD表面黏着技术降低传输距离,做到分毫必争的程度。 D、 只用最高级或军规级零件,例如印刷电路板是超高频专用产品、Philips新开发的快速滤波电容、Minimelf German电阻等。 Alize解码技术。 最新的Alize 6 D/A 解码电路动态高达140dB,每一代的Alize改良使运算速率更高、精度更高,能实现既真实且自然的再现声音,是Goldmund最神秘的武器之一。一般解码器是由DIR(数字接收接口)、数码滤波、D/A转换与模拟滤波等四个部分组成,Goldmund的些设计却把D/A转换与模拟式滤波器合并成一体,并以模块化方式制作形成超短的讯号通路。Goldmund说它们的DIR线路可以有效减低时脉误差,并装有独家的取样频率变换器。而新的DAC线路比市面上任何一种单位元多位芯片都有更好的效果,最后是多阶的模拟滤波与时间校正线路。 科技与人性化完美结合 过度科技化有时会遮掩了人性,Goldmund却完全不会。笔者很早就发现,一整套的Goldmund最能呈现那种既活生又轻松的声音,甚至连线材都使用同家公司产品最好。整套Goldmund系统所发出的声音中低频非常凝聚清爽,高频则清丽透明,而且速度很快,很灵巧,眼前宛如一幅活绷乱跳的图画。但最大的问题在于Goldmund售价并不便宜,有机会亲自品尝试用,你会发现无论造型、操控、声音表现,Goldmund都属于梦寐以求的产品。 ●1978年,Goldmund T3直切唱臂在欧洲展出 ●1979年,T3唱臂开始在美国销售,同时巴黎音响展中第一部Studio唱盘展出。 ●1981年,Goldmund公司正式在瑞士日内瓦挂牌营运,T3唱臂与Studio唱盘被Hi-End界评为至高艺术作品。 ●1983年,重达100公斤的Goldmund Reference唱盘在芝加哥CES中推出,第一次采用了Goldmund引以为傲的机械接地"Mechanical Grounding"设计。同年,他们推出第一对喇叭。 ●1984年,开始使用计算机化生产设备,Mimesis 2与Mimesis 3扩大机的原型机完成。 ●1985年,经过二年研发,Goldmund推出第一部CD唱机(为法国Meta Research所制作)。 ●1986年,T3唱臂改为T3F(日本称为T5),使用计算机控制自动伺服驱动系统,Goldmund宣布这是他们最后的模拟作品,往后将全力开发数码产品。 ●1987年,Mimesis 2前级与Mimesis 3后级(输出功率100瓦)推出,使用小电容与精简线路设计 ●1988年,Goldmund与意大利设计师Claudio Rotta-Loria合作,推出旗舰喇叭Apologue,重达300公斤,多音箱以机械接地方式连结的设计至今仍为经典。同年Mimesis 7前级与Mimesis 6后级(输出功率80瓦)推出。 ●1989年,Claudio Rotta-Loria设计的Apologue喇叭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列为永久珍藏,次一级的喇叭系统Analogue同时推出。第一部大功率后级Mimesis 9(输出功率170瓦)推出,这也是首次将机械接地理论运用在功放中。Mimesis 4收音调谐器加入Goldmund家族。 ●1990年,先推出Super Dialogue数码处理器,很快变成Mimesis 10。 ●1991年,Mimesis 10P数码前级推出。大功率单声道后级Mimesis 9.2(输出功率350瓦)与Mimesis 8.2(输出功率150 瓦)推出,Mimesis 9.2并在日本得到最高荣誉的C.O.T.Y奖。这一年Goldmund也开始推出自己的线材。 ●1992年,Mimesis 10P数码前级与Mimesis 8.2后级双双在日本获奖,Mimesis 12数码转换器推出。 ●1993年,使用机械接地理论设计的纯CD转盘Mimesis 36推出。 ●1994年,首部使用Goldmund自己开发的A2模块扩大机Mimesis 9.4推出。 ●1995年,新的入门级系列推出,包括Mimesis 14数码转换器、Mimesis 39 CD转盘与Mimesis SR合并功放(输出125瓦)。新技术“Thermal Grounding”发表,同时推出Mimesis 20解码器、Mimesis 22与Mimesis 24前级等可以和家庭影院系统对应的器材。 ●1996年,收购英国JOB这家小公司,并将其技术用在体积小巧的Mimesis SRP前级与SRA后级功放中,Mimesis 20数码转换器与电源分体的Mimesis 22前级推出,数码部分有MM39DA CD机(结合Mimesis 39转盘与Mimesis 12+解码器)。可能发烧有都不知道,Goldmund试制了一部单端直热式三极管功放A330B,当然最后没有正式生产。 ●1997年,Epilogue 1卫星喇叭系统与Epilogue 2低音喇叭推出,可做为家庭影院之用。Goldmund同时发表概念性的电脑影院系统,以电脑来负责节目与数码处理,他们与加州的Sylans公司合作,开始研发新世纪电脑产品。 ●1998年,入门级系列的新数码转换器SRDA与CD转盘SRTT推出。随着主动式低音Epilogue 3推出,全音域的Epilogue喇叭系统宣告完成。这一年Goldmund脚步加快,新产品还包括Mimesis 27、Mimesis 7.5、Mimesis2+前级,SRI2合并功放(输出125瓦),SRM2后级与SRP2前级,以及获得日本C.O.T.Y奖的Mimesis 29.4后级(输出500瓦)。 ●1999年,介绍概念性的Theater3 家庭影院系统,比较便宜的Trilogue喇叭推出,第一部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开发的环绕声处理器Chiasma推出。可以发出像胆机声音的Alize2数码技术,被用在Mimesis 21上。 ●2000年,Trilogue超低音推出,除了可搭配Trilogue小喇叭,也适用于Epilogue 1喇叭。旗舰后级Millennium(输出功率600瓦)推出,使用JOB线路与奔腾计算机芯片,在千禧年时并推出限量100部的签名版产品。另外,第一部DVD唱机Easy DVD推出。 ●2001年,推出Mimesis 29M Millennium Edition和Mimesis 29.4M Millennium Edition后级功放,都使用JOB3模块(有数码输入),基于JOB技术开发的A20前级模块也提供升级服务,并介绍了Alize 3解码模块。Eidos 38 DVD机推出,Logos书架箱也加入家族中。 ●2002年,继JOB之后,Goldmund又纳入Stellavox这家在数码领域拥有坚强技术的公司。推出搭配Logos的超低音与更小巧的Logos Mini音箱,另一方面全音域的Full Epilogue音箱系统终于现身。更直得注意的是全数码化的Mimesis 24前级推出了(具有32组数码输出,可对应未来所有环绕声模式),数码产品中的模块升级为Alize 4。 ●2003年,Eidos 38D DVD机的往下延伸产品Eidos 18D被介绍出来,为平价市场同时推出了JOB Active前级与JOB 150、JOB 300与JOB 500三部后级,堪称是最物超所值的Goldmund产品。Chiasma是一个把音乐储存在电脑硬盘的系统,也可以当作家庭中的影音娱乐中心,同时有配合的无线传输主动式音箱,显示Goldmund积极向数码领域靠拢。新的SR系列包括有SR DVD Easy播放机、SRP2.3前级与SRA2.3后级(有单声道版本,输出功率300瓦/8欧姆),全力抢占平价市场,但另一方面高价的Eidos Reference多兼容播放机与Mimesis 30全数码前级也被介绍出来。 ●2004年,使用JOB 5模块的单声道Mimesis 18.4后级获得日本《Stereo Sound》Grand Prix大奖,全数码的SR8前级(有8声道输出)与具备数码输入的SR150后级推出﹔搭载AC-Curator技术的电源处理器Sweeter推出,几经周折的Eidos Reference多兼容播放机正式开卖,Logos音箱也取得成功。 ●2005年,巨大的Telos 600单声道后级问世,Goldmund首度涉及视频领域的Eidos 720投影机被介绍出来﹔可同时对应SACD与DVD-Audio的Eidos 36播放机,可播放SACD/CD的Eidos 19推出与Eidos 18CD同时上市。为黑胶爱好者设计的Mimesis PH3唱头放大器与基于SRM2.3所设计的SRM150单声道后级推出。年底功率更大的Telos 2500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2500瓦/1欧姆),成为Goldmund中的旗舰产品。 ●2006年,新的Telos系列上市,推出介于Mimesis 18.4和Telos 600之间的Telos 400后级,还有更小的Telos 200单声道后级﹔由于发烧友的需要Goldmund再度推出纯模拟的前级Mimesis 22 Signature(全平衡设计),同时针对Epilogue 1与Epilogue 2音箱的用家推出可修正时间失真的Leonardo低音箱。这一年有些创新纪录,例如Goldmund开始赞助一级方程式赛车,开始推出第一部Mimesis 330合并功放(有数码输入),并开始走回头路计划推出第二代的Reference黑胶唱盘与Mimesis PH7.3唱头放大器。 ●2007年,位于美国洛杉矶的高文豪华家庭影院开幕,推出Mimesis 24的双电源版本,众所瞩目的Reference 2黑胶唱盘正式亮相,还有一部1080P的投影机说明了Goldmund对家庭影院的热情不减。Telos 5000后级预告推出(使用Alize 6解码模块,动态范围达到惊人的130dB),较便宜的Telos 150则赢得消费者喜爱,更大功率的Telos 390合并功放推出。T8唱臂被介绍出来,Mimesis 37S全模拟前级也现身了,显示Goldmund全方位的发展方向。 ●2008年,发表第一台Hi-End蓝光(Blu-Ray)播放机Eidos 20 BD。
    访问量:1218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Symphonic Line德国之声
        德国之声属于外观朴实, 高频属于阴柔、低频深沉、中频有浓厚的韵味。声音不属于眼前一亮,需要一点点时间来了解慢慢了解,它是缓慢的把你带入真实的情感中,无论在播放古典,还是人声,当和它相处的时间越久,当你的系统越高级,你就越会了解这个品牌的伟大之处,也越难以割舍,它属于相伴一生的器材。    德国之声需要从几个经典的RG型号玩起,尤其是RG的顶级与K旗舰系列,来体会它毫不妥协风格。
    访问量:1269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忆瑞音响(REME工作室)
          “忆”这品牌,不止不觉已经走过十三个年头。从去年开始进入第二代产品,原来只是一个圈内的品牌,没想到今天有机会走出来与大家见面。 “忆”Reme是一个设计师品牌,是一个很久以前设计师年轻时的故事,一个三月烟雨江南小城的记忆,一个红色和蓝色的留影。这个记忆的感觉时常浮现,一直想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把它凝固下来。 在尝试了十多年后,产生了第一台Reme系列小奏鸣曲 (Sonatine) 前级。 经过十多年漫长被认知的过程,今天作为高端音响产品来说,Reme也有了一个不小的用户群。 HIFI音响系统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的产物,用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完整地表达艺术作品。由于人类对人耳声音刺激的反应了解不完善,传统的声学测量手段并不能完整体现艺术作品的全部,所以不可避免地带入了设计者的审美理念。R系列作为体现设计者追求的理念 肯定带有自身传流文化背景的传承,去体现南宋水墨山水的意境,汝瓷版的静美。 科学技术是设计音响产品的基础。目前,绝大多数的还停留在用传统的线性声学理论来看待音响系统问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我们的认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应该以更高的非线性声学高度看待问题,这样很大一部分困扰我们的问题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寻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由于自身的经历。我早期学习物理,后来学习材料,长期从事科研工作,习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更愿意接受新的东西和新的挑战,更善于用新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传统或习惯的方式和方法对我的束缚更少。所以,在R系列产品中坚持创新和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如小奏鸣曲 (Sonatine) 前级采取了特有的技术框架,从根本上解决负反馈带来的瞬态失真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传统音量控制方式不可避免带入的信号通道串入大电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特别在音量衰减下使用,会产生频带变窄、动态压缩、细节丢失的问题),使小奏鸣曲 (Sonatine) 前级成为了一台独特的前级。 在产品线上,下一步会同时两条线路。R系列是设计师对自身审美观的追求,同时采用不断创新技术形成独特产品;S系列产品是体现比较流行的观点和审美,用目前主流的技术手段设计的产品。        祝大家玩得高兴!
    访问量:5775 最后回复时间:2017-07-31 22:15:48 1条帖子
  • Convergent Audio Technology(CAT)
        Convergent Audio Technology SL-1 SIGNATURE.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能保有真空管的美艳又浓郁的音质,同时又能提供晶体机特有的控制力与低频。美国音响杂志龙头 STEREOPHILE,在1993年将 CAT SL-1 评选为年度风云器材,可想而知其威力如何。     由推出至今,美国CAT的SL-1胆管前级放大器可以称得上是HI-END音响史中最长寿的机型之一。1985年,CAT的创始人Ken Stevens将此机推向市场时曾令音响界轰动一时,它在当时的美国高级音响市场上是与很多显赫的品牌并列于顶级器材的货架上的。自推出SL-1之后,各名厂的优秀胆管前级放大器层出不穷、各领风骚。然而,十几年来SL-1依然凭借着其超级素质在顶尖的前级放大器中占有一席之地,而CAT也通过SL-1在HI-END界中确立了声誉和地位。但自SL-1推出后,多年来该厂一直没有后级放大器问世,因此也有人认为CAT只懂设计前级而不懂设计后级。其实他们错了,CAT的后级不出则已,一出惊人。Ken Stevens约在1995年又推出了他的另一部产品,它是售价10万多元的JL-1后级。这部巨型单声道胆管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仅为100W,但每部足有190磅重,可见其用料之极。JL-1产量远远不SL-1,而实际上也正是由SL-1来撑起CAT的。仅凭一部前级竟然也可以维持生计和发展,CAT真的不简单。      Ken Stevens刚进入HI-END界时,由于资金有限,他并没有追求多而全的产品设计生产策略,而是采取单一产品精益求精的经营方式。他的专注性格使其对HI-END的痴迷已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SL-1机内的每一零件对音效所起的作用他都了然于胸,每天就想着如何去改善SL-1。      大约在1991年,SL-1的第一代改良版Singnature面世,音色取向比旧型号更为清淡,它开创了胆管前级也有晶体管机的的通透、清丽音色,再次在发烧界引起不小的热潮。1993年,SL-1的Signature MKⅡ型号面市,此机的分析力与通透度在当年的胆机中可列入三甲。不知是不是已习惯了那时大多数顶尖胆管前级都是清朗通透的声音,发烧友对CAT这部前级喜欢有增无减。1996年,SL-1的第三代改良版Signature MK Ⅲ面世,其与Signature MKⅡ相比改动很大。当年SL-1 Signature MKⅡ推出时,它的电源部分、机箱等虽有改变,但是其信号线路和却没有大幅变动。CAT在当时曾宣称此机“再无改良余地”。不过,在第三代改良版中,它将高电平放大电路(Linn Stage)的初级胆管12AX7变为高可靠管6922。随着胆管的变改,其他零部件都有相应的变更,并且重新对线路进行了设计。从音色上来说,6922并不比12AX7有什么优势,不过6922的输入范围较大,它的失真比12AX7低,MK Ⅲ与MK Ⅱ相比失真也降低了20dB。另外,新型号机器通过改动线路走向也使信噪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后,音响界给予高度评价的SL-1终于推出了目前市场上的终极版本Ultimate。 CAT的Ultimate Preamplifier SL-1版本,对比起Ultimate版本,是省略了LP唱头phono放大器部分,只保留了高电平line前级放大器部分,售价也较Ultimate版本的48000元便宜,对于只钟情于CD音源的发烧友来说确实是已经足够了。   SL-1面世十几年来,一直以其高超的分析力、强烈的动感和凌厉的动态在HI-END领域中驰名,其声音素质之高在同级机中实属罕见。自推出SL-1到推出SL-1 Ultimate为止,CAT定型的改良版就有4次之多。但不论是第一代或是现在的第五代产品,它们都有一个不变的特点,那就是分体式电源部分与电源连接线不可分离。SL-1的这个顽固特点曾被发烧友批语过,的确,这种设计不但在搬动中较为麻烦,而且也不适合发烧友玩电源线,但这个麻烦也造就了CAT独有的风格。除了上述的问题外,SL-1被人批评之处还有在使用时它的音量控制器格数仍不够多,控制仍不够精密。另外,其外观设计也一直秉承第一代SL-1原貌,有人觉得过于简朴,没有豪华感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所受到的批评之处都是一些与音质无关的小问题。       其实,十几年来一直加以改良的SL-1在到了第四代的MK Ⅲ后就已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作品了。它的音质既清晰又温暖,堪称现代胆管放大器的代表作。虽然SL-1的MKⅡ、MK Ⅲ和Ultimate曾屡获日本音响权威杂志《Stereo Sound》提名为COTY(优秀产品年度奖)最佳前级,但其在2000年前始终未能得奖。在2000-2001年的COTY最佳前级评选中,Ultimate终于与BOULDER的1012以及CONNOISSUER的4.0并列夺得年度COTY最佳前级大奖,其实,我们从SL-1十几年来走过的路和它所获得的荣誉也可看出,好的产品要经过长久的努力,并非靠运气碰巧而得来。但有趣的是,在美国,SL-1自MK Ⅲ到今天的Ultimate,其已经连续3年荣登世界权威杂志《发烧天书(Stereophile)》的A级榜单。
    访问量:8614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1条帖子

器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