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DIY>
805和超低音的搭配
提供者:修竹 (218.70.84.233)
发布时间:2002-10-10 11:56:00
点击数:14199
BW805书架箱搭配超低音使用感想
近半年来从台湾的《音响论坛》上看到对几款超低音的测试、使用文章,搭配的既有贵
族、达尼等书架箱,也有一些落地箱。故而动了一些念头。月前,无意中翻到日本的《音
响季刊》国际中文版今年第一期刊载了对数款超低音箱的专门测试和评价。由于这些文章
和评价均是正面肯定hifi书架箱加装超低音,虽然有商业之故,然仍勾起我对超低音的浓
厚兴趣。其个中原由在于现在我这套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换器材、升级、摆位调整等折腾以
后,虽然音质、音色、音场、定位、声像还原等都有了极大改观,但最大的缺憾是由于房
间较大、摆位限制,致使极低频和低频量感损失较大,因此总是耿耿于怀,虽然常常用音
质音色来宽慰自己,但终于发觉,一套系统的极低频和低频确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因此,
如果我的805搭配超低音能够成功,则在我现在的系统上从全频的表现方面几乎就没有什么
明显缺陷了,而且如果配合得好的话,主动式的超低音还可以弥补我用300B单端机推805时
中低频欠力度和瞬态较差的问题。可以说,如果配搭成功的话,对我的系统而言具有极为
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给兄弟们一个实例的示范嘛)。于是节前在坛子
上与混混、老胡、2A3、网腻等兄弟交流了一下使用超低音的问题,也看了混混、老胡使用
超低音的心得,终于在国庆节前(29日)花了8k大洋,像抱儿子一样把同门的BW ASW650超
低音抱回了家。呵呵,这下国庆七天大假可有得玩了。通过七天没日没夜的摆位、调试,
终于可以说:绝对值得一试!我的结论是,在保证超低音质量的前提下(注意“质量”二
字),通过精心的摆位和调整(主要是低通截止频率和低频音量),超低音绝对可以获得
弥补优质书架箱的缺陷、同时平衡全频表现的功效。
为了便于各位兄弟们参考和交流,我把使用的体会分“摆位和接线”、“低通截止频率的
调整”、“低音音量的调整”、“实际听感”四个方面分别叙述之。
在叙述前,有必要交待一下我的器材情况。
CD机:原创A8S
功放:300B单管单端直热直耦分体合并胆机(天津银屏300B)
书架箱:N805 频响 56Hz---20kHz±2分贝, 频率范围 在42Hz和30kHz处为-6分贝, 在
49Hz和22kHz处为-3分贝,灵敏度为88分贝,分频点为3kHz。
主动式超低音箱:ASW650 频响 25Hz-33Hz/150Hz为-3分贝,频率范围 20Hz-40Hz/180Hz
为-6分贝,连续输出功率为200瓦,输入阻抗为22k欧,低通截止频率40Hz-180Hz连续可
调,相位0度、180度两档,信噪比90分贝。
之一:摆位和接线
超低音的摆位对hifi系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我在无数次抱起50多斤重的低音炮满客厅试
过几种摆位法并作微调之后,终于在大汗淋淋之际明白了以下原则(其实看的杂志中就是
这样推荐的,唉,纸上得来终觉浅呐!):第一,一只超低音最佳位置是摆在左右箱的中
间,两只超低音则最佳位置是摆在左右箱的边上内侧;第二,以皇帝位为中心,以皇帝位
距两主音箱的距离为半径画园,则超低音应位于园弧上。由于我是一只超低音,因此按上
述法则摆在805的中间,距皇帝位的直线距离与从皇帝位到两只主音箱的距离一样。
接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ASW650有多种接线方法,我在一一试过(有一种链接两
个超低音的方法未试)后觉得:最好的连接方式是前级在接入后级的同时直接分一路进入
超低音,这样既不影响原来系统的音质、音色(这是我希望保留的),同时又保证进入超
低音的信号受干扰最少。其他如线路入线路出、喇叭线入喇叭线出均效果不理想,要么系
统声音的纯度受影响较大,要么低频的力度偏软。
之二:低通截止频率调整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较调得好,不仅对原来的音色没有影响,而且可以理想的弥补
书架箱在频率上下潜不够的不足。650的低通截至频率从40赫到180赫连续可调,衰减为-6
分贝;超低音的频响为25赫至150赫-3分贝。805在±2分贝时的频响为56赫到20000赫,在-
6分贝时为42赫到30000赫。我从60赫开始调整,软件主要有《炎黄第一鼓》、《蔡琴老
歌》(XRCD)、《伯辽兹幻想交响曲》(日本EMI2088版)、《狂想曲集》(斯托科夫斯基
指挥)和《辛德勒名单》。在60赫兹处,已能明显感到超低音的存在,下潜很深,蔡琴的
人声变得更稳也更沧伤,但对805音色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在80赫兹到100赫兹之间有明显
的突起,用频率扫描也印证了上述感觉。在60赫兹以上,上述情况变得更突出,但超过110
赫兹时,整体音质劣化。60赫兹以下,声线的清晰度更好,低频的力度和解析力亦有正面
的响应,特别是50赫兹以下,对805的音色影响已经非常小,全频较为平顺,只是在60赫兹
到80赫兹之间有较小的隆起。最后,我的低通截至频率定在42赫兹,正好在805频响衰减
的-6分贝处,感觉最爽。一是对805原来的特点完全没有影响(呵呵,绝对了,我听不出来
罢了。),其中频的温暖和高频的通透与原来一样;二是对42赫兹以下的低频给予了恰当
的补充,不过不欠。用频率扫描表明,从23赫到130赫相当平坦,没有任何隆起。
之三:音量的调整
这个问题比较灵活,见仁见智的最多。我认为主要依赖于三点:第一是你房间的承受度,
我在开到10点时,窗户、门扇、筒灯、射灯已经一起开始发出怪响,心脏也感到压力和沉
闷;二是你耳朵和心脏的最佳感受(呵呵,纯粹主观的感受);三是你的现场聆听经验,
恰恰在这方面我等发烧友最为欠缺。我根据我的主观听感,最后确定了两个位置,正常声
压聆听时,放在9点1刻左右,小音量聆听时,放在8点3刻到9点之间。
之四:实际听感
原来我的这套系统在还原中频和高频方面已经相当令我满意,如果进一步细分,在低频方
面,中低频也是不错的,低频稍差,极低频缺乏。也即差的主要在极低频和低频段,定量
来说,主要是差20赫到60赫这一段。这一段如果能够通过超低音较好地弥补上,则效果将
是完全正面的。从实际听音感觉上,也是这样的。具体讲:
一、人声。加上超低音后,人声的变化不大,如果你对人声的音色更倾向于晕黄,可以通
过适当地较调低通截止频率予以实现,这时,超低音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音色调整器的作
用。当然,伴奏的低频部分变得更加漂亮是自不待言的。如蔡琴老歌中蔡姐的嗓音在42赫
时是我喜欢的805音色,从45赫开始,其嗓音逐步变得更晕黄、成熟和稳定。
二、弦乐。对于弦乐的表现而言,最大的改善在于既增大了弦乐群奏时的现场感、气势感
和规模感,又使弦乐的表现更加飘逸、圆润、耐听,少了一些火气和“刺”的感觉。如斯
托科夫斯基的“狂想曲”第一轨与未加超低音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规模感是我从买碟之
日起从未体验过的。辛德勒名单中帕尔曼的演奏本来就十分耐听,加上超低音后,也许是
频响拉直后的改善,琴声更加细腻、平衡,“木味”更加浓郁,擦弦的质感亦有所增强。
原来听起有些火气的小提琴碟,如阿卡多的帕格尼尼、DG的拉卡图斯等都销了不少火气,
更耐听一些。至于大提琴、低音提琴的表现完全可得“优秀”,质感、形体、木味简直令
人击节赞叹。
三、管弦乐。没什么说的,一个字,“好”。改善极大,基本上有了现场感和规模感,感
染力增强。伯辽兹幻想交响曲“走向断头台”一节,表现得令人激动万分,十分投入。
四、其他。钢琴的表现改善甚大,主要是低频部分弦的泛音增加,力度感大为改善,共鸣
亦有正面改善;爵士、NEW AGE 等,均有正面效果。
体会:对自己目前正使用的书架箱除低频外很满意,且又对低频恋恋不忘的一族,赶紧加
一只超低音吧,最好两只(只要mm够),因为我发现要完美体现超低音,还是应该考虑其
方向性(尽管一般认为超低音没有方向性)。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加装超低音绝对值得。
当然,一般而言,这个结论是对的——越贵的超低音越好——君不见,国外好的超低音有
价逾10万的哟,这说明超低音的音质还是有讲究的。此外,超低音的低通截止频率宁低勿
高,音量也是宁小勿大。只要坚持这几点,再加上耐心和体力(呵呵),相信大家都能从
中感到满足的。
以上感想,欢迎兄弟们拍砖!
近半年来从台湾的《音响论坛》上看到对几款超低音的测试、使用文章,搭配的既有贵
族、达尼等书架箱,也有一些落地箱。故而动了一些念头。月前,无意中翻到日本的《音
响季刊》国际中文版今年第一期刊载了对数款超低音箱的专门测试和评价。由于这些文章
和评价均是正面肯定hifi书架箱加装超低音,虽然有商业之故,然仍勾起我对超低音的浓
厚兴趣。其个中原由在于现在我这套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换器材、升级、摆位调整等折腾以
后,虽然音质、音色、音场、定位、声像还原等都有了极大改观,但最大的缺憾是由于房
间较大、摆位限制,致使极低频和低频量感损失较大,因此总是耿耿于怀,虽然常常用音
质音色来宽慰自己,但终于发觉,一套系统的极低频和低频确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因此,
如果我的805搭配超低音能够成功,则在我现在的系统上从全频的表现方面几乎就没有什么
明显缺陷了,而且如果配合得好的话,主动式的超低音还可以弥补我用300B单端机推805时
中低频欠力度和瞬态较差的问题。可以说,如果配搭成功的话,对我的系统而言具有极为
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给兄弟们一个实例的示范嘛)。于是节前在坛子
上与混混、老胡、2A3、网腻等兄弟交流了一下使用超低音的问题,也看了混混、老胡使用
超低音的心得,终于在国庆节前(29日)花了8k大洋,像抱儿子一样把同门的BW ASW650超
低音抱回了家。呵呵,这下国庆七天大假可有得玩了。通过七天没日没夜的摆位、调试,
终于可以说:绝对值得一试!我的结论是,在保证超低音质量的前提下(注意“质量”二
字),通过精心的摆位和调整(主要是低通截止频率和低频音量),超低音绝对可以获得
弥补优质书架箱的缺陷、同时平衡全频表现的功效。
为了便于各位兄弟们参考和交流,我把使用的体会分“摆位和接线”、“低通截止频率的
调整”、“低音音量的调整”、“实际听感”四个方面分别叙述之。
在叙述前,有必要交待一下我的器材情况。
CD机:原创A8S
功放:300B单管单端直热直耦分体合并胆机(天津银屏300B)
书架箱:N805 频响 56Hz---20kHz±2分贝, 频率范围 在42Hz和30kHz处为-6分贝, 在
49Hz和22kHz处为-3分贝,灵敏度为88分贝,分频点为3kHz。
主动式超低音箱:ASW650 频响 25Hz-33Hz/150Hz为-3分贝,频率范围 20Hz-40Hz/180Hz
为-6分贝,连续输出功率为200瓦,输入阻抗为22k欧,低通截止频率40Hz-180Hz连续可
调,相位0度、180度两档,信噪比90分贝。
之一:摆位和接线
超低音的摆位对hifi系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我在无数次抱起50多斤重的低音炮满客厅试
过几种摆位法并作微调之后,终于在大汗淋淋之际明白了以下原则(其实看的杂志中就是
这样推荐的,唉,纸上得来终觉浅呐!):第一,一只超低音最佳位置是摆在左右箱的中
间,两只超低音则最佳位置是摆在左右箱的边上内侧;第二,以皇帝位为中心,以皇帝位
距两主音箱的距离为半径画园,则超低音应位于园弧上。由于我是一只超低音,因此按上
述法则摆在805的中间,距皇帝位的直线距离与从皇帝位到两只主音箱的距离一样。
接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ASW650有多种接线方法,我在一一试过(有一种链接两
个超低音的方法未试)后觉得:最好的连接方式是前级在接入后级的同时直接分一路进入
超低音,这样既不影响原来系统的音质、音色(这是我希望保留的),同时又保证进入超
低音的信号受干扰最少。其他如线路入线路出、喇叭线入喇叭线出均效果不理想,要么系
统声音的纯度受影响较大,要么低频的力度偏软。
之二:低通截止频率调整
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较调得好,不仅对原来的音色没有影响,而且可以理想的弥补
书架箱在频率上下潜不够的不足。650的低通截至频率从40赫到180赫连续可调,衰减为-6
分贝;超低音的频响为25赫至150赫-3分贝。805在±2分贝时的频响为56赫到20000赫,在-
6分贝时为42赫到30000赫。我从60赫开始调整,软件主要有《炎黄第一鼓》、《蔡琴老
歌》(XRCD)、《伯辽兹幻想交响曲》(日本EMI2088版)、《狂想曲集》(斯托科夫斯基
指挥)和《辛德勒名单》。在60赫兹处,已能明显感到超低音的存在,下潜很深,蔡琴的
人声变得更稳也更沧伤,但对805音色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在80赫兹到100赫兹之间有明显
的突起,用频率扫描也印证了上述感觉。在60赫兹以上,上述情况变得更突出,但超过110
赫兹时,整体音质劣化。60赫兹以下,声线的清晰度更好,低频的力度和解析力亦有正面
的响应,特别是50赫兹以下,对805的音色影响已经非常小,全频较为平顺,只是在60赫兹
到80赫兹之间有较小的隆起。最后,我的低通截至频率定在42赫兹,正好在805频响衰减
的-6分贝处,感觉最爽。一是对805原来的特点完全没有影响(呵呵,绝对了,我听不出来
罢了。),其中频的温暖和高频的通透与原来一样;二是对42赫兹以下的低频给予了恰当
的补充,不过不欠。用频率扫描表明,从23赫到130赫相当平坦,没有任何隆起。
之三:音量的调整
这个问题比较灵活,见仁见智的最多。我认为主要依赖于三点:第一是你房间的承受度,
我在开到10点时,窗户、门扇、筒灯、射灯已经一起开始发出怪响,心脏也感到压力和沉
闷;二是你耳朵和心脏的最佳感受(呵呵,纯粹主观的感受);三是你的现场聆听经验,
恰恰在这方面我等发烧友最为欠缺。我根据我的主观听感,最后确定了两个位置,正常声
压聆听时,放在9点1刻左右,小音量聆听时,放在8点3刻到9点之间。
之四:实际听感
原来我的这套系统在还原中频和高频方面已经相当令我满意,如果进一步细分,在低频方
面,中低频也是不错的,低频稍差,极低频缺乏。也即差的主要在极低频和低频段,定量
来说,主要是差20赫到60赫这一段。这一段如果能够通过超低音较好地弥补上,则效果将
是完全正面的。从实际听音感觉上,也是这样的。具体讲:
一、人声。加上超低音后,人声的变化不大,如果你对人声的音色更倾向于晕黄,可以通
过适当地较调低通截止频率予以实现,这时,超低音实际上起到了一个音色调整器的作
用。当然,伴奏的低频部分变得更加漂亮是自不待言的。如蔡琴老歌中蔡姐的嗓音在42赫
时是我喜欢的805音色,从45赫开始,其嗓音逐步变得更晕黄、成熟和稳定。
二、弦乐。对于弦乐的表现而言,最大的改善在于既增大了弦乐群奏时的现场感、气势感
和规模感,又使弦乐的表现更加飘逸、圆润、耐听,少了一些火气和“刺”的感觉。如斯
托科夫斯基的“狂想曲”第一轨与未加超低音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规模感是我从买碟之
日起从未体验过的。辛德勒名单中帕尔曼的演奏本来就十分耐听,加上超低音后,也许是
频响拉直后的改善,琴声更加细腻、平衡,“木味”更加浓郁,擦弦的质感亦有所增强。
原来听起有些火气的小提琴碟,如阿卡多的帕格尼尼、DG的拉卡图斯等都销了不少火气,
更耐听一些。至于大提琴、低音提琴的表现完全可得“优秀”,质感、形体、木味简直令
人击节赞叹。
三、管弦乐。没什么说的,一个字,“好”。改善极大,基本上有了现场感和规模感,感
染力增强。伯辽兹幻想交响曲“走向断头台”一节,表现得令人激动万分,十分投入。
四、其他。钢琴的表现改善甚大,主要是低频部分弦的泛音增加,力度感大为改善,共鸣
亦有正面改善;爵士、NEW AGE 等,均有正面效果。
体会:对自己目前正使用的书架箱除低频外很满意,且又对低频恋恋不忘的一族,赶紧加
一只超低音吧,最好两只(只要mm够),因为我发现要完美体现超低音,还是应该考虑其
方向性(尽管一般认为超低音没有方向性)。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加装超低音绝对值得。
当然,一般而言,这个结论是对的——越贵的超低音越好——君不见,国外好的超低音有
价逾10万的哟,这说明超低音的音质还是有讲究的。此外,超低音的低通截止频率宁低勿
高,音量也是宁小勿大。只要坚持这几点,再加上耐心和体力(呵呵),相信大家都能从
中感到满足的。
以上感想,欢迎兄弟们拍砖!
共0条评论
- 共0个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