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放在新成立不久的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网站上。http://headfi.dhs.org
第十届上海国际音响影视展览会记实
摘录其中两段:
1、Pass Labs功放
Nelson Pass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音响奇才,此君早在80年代创立的Threshold就曾研制出多款高品质的功率放大器,从此Nelson Pass便在世界Hi-End领域打下了一片江山,机身滚烫但音色和控制力俱佳的Threshold后级至今仍然是二手音响市场上的抢手货。Nelson Pass随后又创立了Pass Labs并推出了Aleph系列前/后级,这些单端纯A类的平衡放大线路的功放受到广泛好评。近年,Pass Labs研制出的“X”系列放大器亦收到较好的口碑。
Pass Labs功放的设计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精练”。“X”系列功放每声道从头至尾都是全平衡式的放大电路,而且是无负反馈的放大模式,再加上Pass Labs独家的"Supersymmetry"超对称性线路,因而噪声和失真减至极低水平;另外,“精练”设计理念体现在Pass Labs的放大器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只采用单一增益级,后级放大也只有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两级增益,因此,Pass Labs的功放线路是货真价实的“简单即是最佳”的典范实例,配合"Common Ground Rejection"(共基地抑制)、"Supersymmetry"和零负反馈设计,将失真进一步消除,放大器的作用已经接近于一条有增益的导线,体现了Nelson Pass运用平衡放大技术已具备炉火纯清的非凡功力。
近年,Pass Labs在国内外音响媒体上也是频频亮相,似乎已经抢去了Mark Levinson、Jeff Rowland、Gryphon和Krell等名牌的不少镜头,本次展会Pass Labs功放更是大出风头。在这间展室里我们看到LP为音源配合Pass Labs一套西装---X-1前级和X350后级。X-1是该厂排行老二、分体电源设计的前级,采用完全隔离的数字和模拟电源供应系统,其内部线路排列工整,仿佛高级电脑设备,X1使用了一个由Wayne Colburn研制的采用全新技术的音量控制电位器,Pass Labs声称这种阶跃式步进音量电位器的失真和噪声只有普通电位器的1/10,而动态却提高到100倍,在70dB的可调范围内,每调一步的音量改变为1dB。X350是一台全平衡、双声道后级,面板上也有一个漂亮的圆形电流指示表,巨型的环牛、散热片和喇叭接线端子,其结构基本类似于一台缩小版的X600单声道后级,推动级每声道使用了多达24个"Hexfats" Mosfets功率管做放大输出,瞬间可提供瞬3600W或+/-20安培的输出,偏置电流较高,静态工作功率也有500W。
Pass Labs这套前后级组合声音非常中性、准确,整体声音的延伸性很好,各频段响应平直,至于瞬变速度、细节表现力、低频控制和舞台塑造能力更是精彩到让人心花怒放!
笔者曾多次接触Pass Labs放大器,每次都有让人惊喜的感觉。前年至去年曾试听过多款贵价功放与B&W N802音箱的搭配,都觉不妥,最后还是X350后级解决了难题,令笔者对Nelson Pass这位音响设计大师素然起敬。
2、TAD TSM-300音箱
笔者第二次进入这间展室时,试音的音箱已经换成了TAD TSM-300。这对二路三单元的书架式监听音箱的设计是在美国TAD公司完成设计并日本先锋公司进行生产制作的,TAD的设计师早年曾在JBL公司任职,创立TAD后,曾成功地设计出号角高音和大口径低音单元。TAD TSM-300的高音单元是钛金属振膜的压缩式驱动结构,高频可延伸至35KHz,TAD将此高音单元的相位做了精确的调整,以保证其输出效率和音色的准确性,另外,这支高音号角使用了所谓“Acoustical Filter Assisted System Tuning”技术,将高音在号角内产生的振动用特殊导管加以吸收,避免号角效应;低音单元借助了TAD研制的无悬边线性功率响应技术,无悬边结构可消除悬边振动产生的噪声、降低失真并可承受较大功率,为了配合号角高音的发声点,低音的磁铁位置也做得很靠后,而且在高音号角的上、下各装一只6"单元形成对称的点声源布局,音箱外贴PVC材料,是防磁设计。
根据香港《发烧音响》陈主编的描述,TAD TSM-300具有“百搭”特性和易于摆位,笔者认真听过三次此箱,感觉TSM-300灵敏度较高(88dB),易于驱动,但它的音色透明、平谈,分析力较高,搭配不同风格的功放和音源音色差别很大,前两次听它是使用美国一套前后级组合,也许还有CD机和环境的部分影响,整体声音干、瘪,毫无感情和音乐性可言,而这次与Conrad-Johnson Primier 17LS/Primier Eleven胆前后级和Helois Model 2 CD机的组合,与上次听到的TSM-300完全是天壤之别,不仅声音透明、开扬,兼且音色优美可人,大动态时不粗、不燥,清爽中还带些清甜、细致的风格,称得上是超值表现。
3、Dynaudio Confidence 4音箱
Dynaudio的新信心系列推出可称得上是今年音响界的一件大事,新的信心系列有两款音箱已经出台,即Confidence 4和Confidence 2,并且已经分别在广州和北京与发烧友们见过面,上海展会上Confidence 4与Musical Fidelity的CD机和功放搭配成的组合是香港别超的主力展示器材。
C4的外观倒是没有给人以“迎合市场”的感觉,Dynaudio也指出:新信心系列“即使做不到那么诱人的外观设计,但扬声器的音质也誓必要出类拨萃”,装嵌扬声器单元的前障板结构对于音质有很大的影响。新信心音箱的前障板采用了厚达40mm、具特殊防震效果的高密码纤维板,前障板的几何结构经过了精心的计算,驱动单元是装在一块实芯铝板上,铝板与箱体侧板的连接使用了高强度弧形玻璃。
全新的Esotar2高音单元采用高效率磁体、轻质音圈和特殊的涂层以及防磁润滑油,提高了Esotar2高音的效率、高频延伸并改善阻抗特性,同时单元的体积更小,厂方在这种新的高音单元背后加装了吸收背反射声波的阻尼声室。Esotar2高音单元几项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Dynaudio将潜心研究的DDC(Dynaudio Directivity Control)指向性控制技术运用到新的信心系列音箱中,DDC技术在Dynaudio的旗舰音箱Evidence已经有所体现,而在新的信心系列中DDC技术的作用就更加明确,包括采用在垂直方面上以对称方式排列的单元、新的分频滤波技术、双Esotar2高音单元等,厂方声称DDC技术可将天花板和地面的反射减小75%,使新“信心”对听音环境的依赖大大降低。Dynaudio在发布新“信心”系列产品时强调三点:一是易于推动,二是易于摆放,三是设计美观。根据笔者在上海展会别超展室短时间的试听感受,新的C4基本脱离原来Dynaudio信心系列音箱的风格。据以往的经验,Hi-End厂在推出新的高端产品时往往会保留或部分保留其原有产品的优势,新产品即使不会被更多的发烧友所认可,至少也不会失去老用户的拥护,而对于Dynaudio Confidence系列的改变笔者认为是有得有失。新款Confidence 4用Musical Fidelity M3功放中等音量已经推出大场面的声压,而且低频量感十足,音色饱满温暖,中低频很松驰,如果不是面对眼前熟悉的Dynaudio LOGO图标,真是无法相信这会是Dynaudio的器材组合!原信心系列的C5和C3笔者多次接触,它们可以让你充分领略Dynaudio典型风格,即逼真的质感、极端的中性和准确,密且实的中低频,快如电光火石般的瞬变速度以及傲视静电喇叭的无敌分析力和透明度。面对眼前的C4似乎令人难以相信它是出自德国人领导的Dynaudio厂,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印证C4的全部功力,但至少C4没有带给听者如同C5那种高超的还原细节的能力和快捷的瞬变速度。再者,为了验证DDC的实力,展室特别将C4摆在展室的长边,但事实上,笔者试验了三个听音位置,均没有感觉出精准的音场和乐器/人声定位,C4表现出的人声口形结像有些化大,乐器的轮廓也缺少那种铁划金钩的线条。
在别超展室中,另一款信心音箱C2仅做静态展示。
即将在2002年秋季面世的C7也是与C4类似的设计,其中的低音部分是由内置有源放大器驱动。
今天的Hi-End器材已经逐渐失去往日独特的个性,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英国声、美国声、丹麦声可能已经成为真正的经典,今后我们所面对的Hi-End器材将可能都是不具有个性化的产品,它们都将会是具备解析力高等、频响宽、动态大等高超技能,可胜任CD、SACD、DVD-Audio和AV等各类节目的演放,当我们选择这类产品时,也许不需再过多考虑它们音色特点,而只需对外观、体积、价格做出挑选而已。
Hi-Fi市场的持续低迷是应该归咎于AV产品的冲击,还是发烧友们的兴趣转移;缠绕在笔者心头的另一个问题是:音响厂家近年带给我们这些器材究竟是传播音乐的使者,还是攻占市场的战士?
这篇报道写得很粗糙,而且太长了,如果您真的是完全看完了,请您告诉我。谢谢!
wutong@gotm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