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阳春人罗华玺(飘韵)是一个大骗子!大家千万不要相信他!
(作者:嘉华 时间: 点击数: 89)
- 收藏
-
-
·
...
(作者:dadb 时间: 点击数: 500)
- 收藏
-
巳有很段長時間天天在壇子上?撍?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引致無精神在壇上談論器材或其他個人心德.在過去的大半年裏,個人都非常沉醉於JBL的世界裏,曾經因一時動,付了訂金訂下了JBL最頂級音箱:075超高,375+24吋抗散板+2220a15”低音(二隻)箱體為JBL PRO+金嗓了F15三路電子分音(500至700z),就像日本Stereo sound內介紹用家的玩法.後?硪蚺伦约簾o時間玩因而計?告吹.這個組合我想我一定要玩一次,但不是現在,玩三路電子分音無一定的時間及工夫,很難玩得靚聲.本?碛媱?就此完結.沒想到一個冇囗齒的人?y講兄又令我?牡?隞BL布下的xx.記得當天我到達?y講兄家中,ARC SP8b+Krell KSA 100 MK II一開聲令我感到失望,高低還可以,中音就真的難聽,當時估計和他家中的環境有關系(天花全部都是雞蛋隔紙托),CD機又是平價菲利蒲而且箱體背後又是玻璃窗,?y講兄,得罪你也要說一句,當時出?淼穆曇舯w的是很難聽!及後我?y講及wyatt三個傻佬開始忙了,接線玩電子分音雙後級推JBL 4343b. 電子分音是我在大沙頭以$1XXX?入的JBL M552二路電子分音,後級Krell KSA50推高中,Krell KSA 100推低音.經過大家的努力,線接好了, ?y講手震震地小心翼翼地開機,呀!有聲啦!聲音有點不對頭……DUI!原?硎俏襆P在後面啍歌!熄機,再檢查接線.終於找到無聲的原因………..我帶去的線有問題.換線!再?硪淮?開機Krell繼電啪啪兩聲後,終於有聲,坐下??大家聽了一首音樂,你眼望我眼,大家都無法有任何可說的感覺,當時我心在想….大?…..靚了很多很多,完全和剛才的不一般,是一個天,一個地,我有點怕是假聽感,再聽……..結果無論音?,定位,質感,線絛,平衡度,結像度全部靚成條街.當時?y講樂死了!那晚開了4支紅酒三個人一直燒到約零晨3時.
上週日我又到?y講那裏聽,經?y講再三微調,聲音更靚.我自問以我用Cello+KRS100推4343也有輸給他的地方!加個$1XXX的JBL M552巳這樣…如果加金嗓子,心中念頭一起便無法停止….經過一週的努力終於找到金嗓子 F15二路電子分音器,再找到兩部Krell,分別是KSA50 MK II及KSA 200.可惜因分頻卡要在日本訂?,因此估計要二週後才到手.
此次升級為我個人的一次大升級,可說是和?那暗耐娣ㄍ耆?煌?希望能成功.
·
(作者:duke 时间:2003-09-28 19:47:34)·
(作者:乱讲 时间:2003-09-28 21:53:31)·
(作者:JBL 4344 时间:2003-09-29 01:17:15)- DADB如果我买KSA200推低音用什么推中高?如果用MARL23推低中高用什么,还有ML3怎样,要点玩呢?
·
(作者:amati 时间:2003-09-30 06:59:24)- 他认为电子分音器必须以数码式工作,否则没有什么意思。
不知现在的电子分音器是数码还是模拟的?
下面是丹拿总裁接受访问文章的地址。
http://www.001.com.cn/forum/aiyue/25870.html- 他认为电子分音器必须以数码式工作,否则没有什么意思。
·
(作者:陈老 时间:2003-09-30 15:55:12)- F5F15我都用过,上了F25后才知道什么是一揽众山小啊!当然DF35数码分音更好,但是如放LP就破坏了模拟系统了,得不偿失。
- F5F15我都用过,上了F25后才知道什么是一揽众山小啊!当然DF35数码分音更好,但是如放LP就破坏了模拟系统了,得不偿失。
·
(作者:dadb 时间:2003-12-12 09:31:10)
-
·
为什么音乐家都会爱上它?
(作者:5/9 时间: 点击数: 270)
- 收藏
-
评Cello 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后级 赖英智
声音特色:清淡、朴素、简单,却是异常的真实无染,高频有种特别的微甜味道。前级堪称中性的典范,后级适合低音量感丰富的喇叭。试听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转盘/Theta G Va与Audio Synthesis DAX-2数类转换器,Mark Levinson No.39唱盘。扩大机Audio Research LS-5 MKIII前级/VT-150SE后级,Audio NET Pre/MBL 9010前后级。参考喇叭Genesis II.5。讯号线Straight Wire、Audio Research、ART。喇叭线Power Station。电源线:Power Station、Power Source。Encore Line前级规格:电源分离式设计,频率响应20Hz-20KHz±0.25dB,最大输出12V,总谐波失真0.01%,输入阻抗1M欧姆,S/N比92dB。RCA输入四组,Fischer平衡式输入一组;Fischer平衡式输出一组,RCA输出两组。尺寸:43.8x10x33.3cm,重量6.3公斤,售价:400,000元,代理:承奇(02-5519417)Cello Encore 1MΩ Line前级看起来同样简洁,机板上总共有十二个模块化的小线路板,每声道的输入增益与输出各用了三个,是百分之百的平衡式线路,如果不用真的太可惜了。在每个放大模块旁边,我们还能看到昂贵的Rifa 10μf电容,这是其它厂制机中几乎不可能采用的。我们还可以发现,Cello无论是在接地、排列方面都下了功夫,一切以纯净无染为目标。Cello自己开发,用在多数前级上的59段级进式音量开关,无论是旋转质感或精密度,都堪称经典。Encore 150后级规格:输出功率150瓦(8欧姆)、300瓦(4欧姆),输入灵敏度1.8V,总谐波失真0.1%,频率响应20Hz-20KHz±0.2dB,输入阻抗1M欧姆,动态余裕3dB,S/N比110dB,阻尼系数>200,重量44.5公斤(一声道),售价:720,000元,代理:承奇(02-5519417)
利用到意大利、日本旅游的机会,分别以Leica、Olympus与Contax三部相机,同样用Fuji RDP II Provia底片拍了一些风景写真。回来之后把一大袋的底片拿去冲洗,结果获得三种截然不同的效果。Leica拍出来的照片浓艳抢眼,色彩异常饱满,立体感强烈,通透感无敌。Olympus对比较平淡,平均亮度较高,色泽也浅了一些。Contax使用的蔡司镜头非常有名,呈现出来画面素雅端庄,颜色接近肉眼所见的景物,朴素中犹有几分贵气。三部都是好相机,产生三种差异极大的图像,到底谁才是对呢?有人喜欢Leica没有压缩的明暗对比及浓郁的色泽;有人喜欢Olympus健康明亮的感觉;也有人拥护Contax中庸无华的表现,其实他们都没错,人对视觉的喜好本来就是两回事,你看看日本SONY与德国德律风根电视就知道了。 对音响器材的选择何尝不是如此,有些喇叭声音朝气蓬勃,有的扩大机圆滑甜美,有的数字器材解析力高超,他们都各自有支持者,只要组合起来符合「好听不刺耳」的标准,萝卜白菜请各取所需。身为一个器材评论员,却不能常常如愿,我们必须找一套癖性越少,色彩越淡,频率越宽,解析越强的组合当参考标准,才有办法去「衡量」其它器材的表现。目前我的主系统包括Proceed PDT II转盘/Theta G Va数类转换器/Audio Research LS-5 MKII前级/VT-150SE后级与Genesis II.5喇叭,自己都不敢讲它很「中性」,只是颇能满足我吹毛求疵的要求而已。另外我有一套书房里用的小系统,以陈运双前级搭配Audio Research D75A古董真空管后级,推动漂亮的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这套组合并不标准,但听起来很「爽」,徐缓柔和没有压力的表现,让更多录音不怎么样的软件有了发挥的空间。一直到这两个月Mark Levinson No.39 CD唱盘,Cello 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后级等进驻主系统中,我总算找到离评论员中性标准很接近的声音了。他们就像一面镜子,当换了一条数字线或讯号线,很明确就能反映出色调偏蓝或偏黄;当换上不同的软件时,镜中画面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甚至当心情变化时,都能感受到今天是明朗或阴郁。特别是Cello前后级,他们让我明白其它扩大机在哪里有强调与不足,让我看清楚录音师什么地方动了手脚,更让我知道自己的系统还有什么问题。其它扩大机或许能夸耀:我很温暖、很够力、很华丽,Cello却能理直气壮的说:我很真实!「真实」这个字眼在Hi-End音响世界中是个值得争议的名词。尽管每位主笔在描述软件时都会提到「像真的一样」,不过我所谓的真是在音乐厅听到的,而他却是Pub里得到的经验,所以两个人讲的其实完全两码子事。如果以现场音乐为依归呢?我相信大多数Hi-End音响的设计者都心怀着这个目标,希望他制造的产品能拟真回放现场演奏的巨细靡遗全貌,但是Jeff Rowland在旧金山音乐厅体会到的自然,与Ensemble在日内瓦伊丽莎白厅看到的典雅,绝对又是牛头不对马嘴。那么就用录音软件当标准吧。聆听者知道录音师的鉴听环境、不同牌子麦克风的扭曲、乐器良莠引起的极大音色差异吗?不!录音根本是最不标准的。Cello的Mark Levinson深知这些道理,他具有低音大提琴家的身份,会演奏多种东方弦乐器,同时还是个相当够水准的录音师(注一)。他认为忠于音乐原貌,不必加油添醋的改变频率曲线,强调或修饰音质,那就是真实,而这必须仰赖绝对的音域平衡与透明度才能办到。你可以发现,这两个要点已经充分说明了Cello器材的特色。为了达成这个目标,Mark Levinson提出不一样的理念:音响必须整个系统一起设计。固然个别的单机有其特色,例如动态比较凌厉、分析力更高、低频更澎湃等,但把他们与不同品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那些突出的优点可能会模糊化或出现副作用。有良心的设计师应该规划出最理想的搭配-至少包含扩大机与喇叭,确保消费者买到的不会是四不像。目前Cello的系统组合有三套,一般人最可能购买的是Angel组合,只要一部Cello Encore 1MΩ高电平前级加上Cello Serafin主动式喇叭,就能就能得到非常理想的声音回放。发烧一点的不妨考虑Cello Baby系统,包含Palette前级、Duet 350后级与中型的Strad Premiere喇叭。最大的一套系统包含Strad Grand Master喇叭、Performance II后级、Audio Palette MIV前级等,另外还要搭配特定的空间处理设备,它适合追求绝对完美的多金人士选择。有需要的话,Cello还提供一部加州Apogee Electronics特制的Reference DAC,放大线路采用Cello前级的模块,这家公司的专业数字器材是业界最高标准之一,透过它当然与录音原貌又拉近了一步。Cello也自己制造喇叭线与讯号线,称为Cello String,由于Cello扩大机都用特殊的Fischer平衡头,所以这些线几乎是标准配备。除了CD转盘之外,Mark Levinson已经完成全套影音系统的整合工作(注二),在Hi-End世界中尚未有出其右者。对于在录音师手中已经遭到破坏的音乐演奏,Mark Levinson的对策是:以均衡器调整回来!高级音响中提到均衡器似乎为大不敬,事实上很多Audio Palette或Palette的用家都表示,它们非但不会影响音质,经由特别设计的六个重点频率修正,不论是房间的问题或系统的平衡度,都能获得神奇改善。Mark Levinson承认没有一套系统能完美回放任何软件,一张在此地很难听的唱片,到了别处可能会轻松悦耳,这是原始鉴听设备差异就注定的结果。但是透过均衡器适度增减,我们却能寻回录音原有的平衡曲线,让每张唱片都恢复好听的状态(如果有录音师让刺耳的录音过关,他早该退休了!)。就这么一点一滴的,Mark Levinson诉说着他迈向真实回放之路的历程。整套Cello系统的试听有其实质困难,代理商处虽备有完善的试听室,但空间我们并不熟悉,所以先借回Cello Encore 1MΩ Line前级与Encore 150后级,同样可以煮酒论英雄。主要的参考喇叭是Genesis II.5,比较的扩大机则包括了Audio Research LS-5 MKIII前级/VT-150SE后级与Audio NET Pre/MBL 9010前后级两套组合,讯源以Mark Levinson No.39居多,Cello前后级间使用Fischer平衡头的Cello String讯号线。首先我们来看看Cello Encore 1MΩ Line前级的表现。这部机器问市好几年了,只是我们一直没机会评论,而Cello的产品每年都会部分调价,我很懊悔以前没有咬着牙忍痛购入。从外表看起来,Encore 1MΩ前级不算豪华,它的线条简单流畅,刷痕白色铝板反倒是像专业仪器般给人独特的信赖感。Encore 1MΩ为电源分离式设计,电源箱与主放大线路间以一条计算机用的多Pin线连接,在主放大路板上还有两个Sprague滤波电容与两个稳压晶体。从总共十二个放大模块研判,Encore 1MΩ是一台全平衡式架构的前级,每声道的输入与输出各用了三个模块,旁路是昂贵的Rifa 10μF电容(台北佑升电料行一个卖六百元台币)。所有接地连接到一条镀镍的宽铜板上,线路安排顾及干扰的避免。现在把目光转回面板的旋钮,这是Encore 1MΩ最令人感动的地方。经过喷砂处理的白铝面板上,排列着六个一样大小的铝质旋钮,所有刻度与文字都是蚀刻而成,转动起来精确得叫人讶异。十几年来,Cello媲美军事产品的旋钮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典范,资深的读者可以数出有不少厂商也在模仿这么做。最右边的音量旋钮细分为59个刻度,由于市面上没有这么多段的级进式开关,所以Cello只好自己做。主要设计师Tom Colangelo以精密车床车制了一个可以让球珠滚动的圆盘,藉以获得操作时的手感,然后底部才是两层焊上Dale电阻的线路板,中间以连杆串接。看起来蛮费事的,Cello却说这个音量旋钮的每格误差只有0.001吋,左右声道误差则为0.1dB,那种手感更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此外Encore 1MΩ每声道还能从15dB开始,做每级1dB共10dB的增益控制,左右声道平衡就透过这里进行,也方便输出较小的讯源使用。从字义上就能知道,Encore 1MΩ前级的输入阻抗是1MΩ,这比一般50K-100K的规格超出许多。Mark Levinson与Tom Colangelo有次将模拟母带拷贝到DAT时发现,使用一般负载的输入阻抗时,DAT与母带效果相去甚远,等到阻抗调整为1MΩ后,DAT居然与30ips的模拟母带不分轩轾,从此他们在设计扩大机时输入阻抗通常都定为1MΩ。Cello认为一般高电平讯源要驱动低阻抗负载的前级,会消耗能量与造成失真,而前级阻抗提高到1MΩ后,对讯源几乎不产生任何负载,讯号就能经由敞开的大门长驱直入。本次评论的Encore 1MΩ前级与Encore 150后级,输入阻抗均为1MΩ。Encore 1MΩ前级使用上最大的困难,是它的平衡式输入为Fischer接头,所以除非拥有一端为XLR,一端为Fischer接头的讯号线,否则普通讯源就只能使用RCA单端输出。另一个选择是改用Cello的数字器材,那就没问题了。除此之外,我要大力推荐Encore 1MΩ前级,它是截至目前为止,我所知道染色最少,最不具有自己个性的前级,它适合评论员使用,也适合追求绝对真实的音响迷使用。即使是上一期介绍的德国Audio Net Pre,它有那么漂亮的高频延伸,有那么宽的音场与那么丰富的细节,还有那么令人着迷的高贵气质,可是播放音乐时你仍能察觉到它的存在。Encore 1MΩ却在声音出现的那一剎那,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就算用它搭配MBL 9010与ARC VT-150后级也是一样。我自己用的ARC LS-5 MKII前级相形之下有更温厚暖和的色彩,有圆润的中高频,有宽大的低频,但就是没有Encore 1MΩ一尘不染,通透至极的纯净本质。很好笑吧,以前我也认为ARC LS-5很透明啊!机器消失是Hi-End音响的最高理想,这时候它不是在回放音乐,而是融入音乐之中,因此轻易就能虏获人心。要知道,Encore 1MΩ并不等于现场或者录音室,只是它太透明了,太纯清了,所以能把横隔在聆听者与音乐之间的一层薄雾吹散,能把录音当时诸如场地大小、空间环境、天花板高度、麦克风摆位、音乐家的表情都还原出来,所以我们会有身历其境的感受。能毫不留情挖掘录音细节的前级不少,但他们不保证同时能获得愉悦的聆听享受,Encore 1MΩ在极致透明之余,却能避免冷峻生硬,这就厉害了!我认为Cello的器材虽然无色无味,不过在高频段却有一抹微微的香馥,它很淡雅,像法国Christian Dior香水暗浮其中,听久了以后慢慢会习惯、陶醉,而至中毒难以自拔。纯以音响性而言,Encore 1MΩ并不是最杰出的,论动态、冲击力、速度与瞬时反应、低频的能量、中频的饱满,或者高频的甜蜜,我们都能找到成绩更好的。不过它那直接、清晰、触及演奏者灵魂的能力,却也是其它器材难以找到的。特别是播放「杰出的Cello音乐家」这张CD,第一首华裔小提琴家曾耿元的无伴奏小提琴演出,比之我在台北听到的面对面独奏,之此间的印象竟是那么熟撵切合。当琴弓飞扬顿错,我的心情也随之震荡起伏,一个呼吸逐渐加快的音乐家,一把松香飘散的小提琴,他们造成「如临现场」的感觉如此强烈,这是我从未在其它前级上体会过的!RCA的「不名飞行婴孩」古典选集中许多复杂管弦乐片段,可以用来说明Encore 1MΩ抽丝剥茧的解析力。这部前级的线条凝聚,音像雕琢深刻而没有肥肉,所以舞台上宽广开阔,前后层次极佳,定位鲜明,以上是第一时间立刻能发现的。继续往下听,更会吃惊于Encore 1MΩ有能力把弱奏的旋律线分离出来,而强奏乐器丝毫没有压抑!位于舞台中间的中提琴通常会被木管组抢去光彩,或者淹没于左右弦乐组里,透过Encore 1MΩ前级,我听到了中提琴组的美妙鸣响!不怕你笑,现在把Encore 1MΩ前级从系统中拔下来,我怕会受不了呢。接下来我们看单声道的Encore 150后级。九五年底发表的Encore 150后级,并不是取代哪部现役的机器,而是以全新的角度出发,提供消费者另一种选择。不过Encore 150售价与四件式的旗舰Performance II较为接近,有兴趣的人不妨考虑一下,空间足够就用Performance II,而Encore 150一点都不占地方。过去Cello有部单声道60瓦的Encore后级,以娇艳细致,温柔华丽的声音取胜,个性与Duet 350大不相同。不过Encore后级毕竟功率受限,对大型喇叭力有未逮,这也是Tom Colangrlo着手打造Encore 150的原因之一。Encore 150后级同样以细致的刷痕白铝板为机箱,输入仅有一组Fischer平衡头,喇叭端子倒是有三组,搭配Cello喇叭时建议用Tri-Wire接法。整部机器分成两个部分,右半边是两个720VA的环型变压器,分别做+/-半波的供电。左半边是放大线路,+/-半波等于有两台完整的功率输出级,每一半波用一个Philips 150,000μf巨大电容滤波,经过模块化的增益/放大级后,然后是八颗Motorola的MJL1302A与MJL3281A TO-3P晶体。Cello不采用铁壳装晶体,是认为它必须使用云母片绝缘,会影响了散热效率。这两份功率级最后再以BTL方式连接起来,构成150瓦的全平衡式输出。Encore后级中Cello在电源部分使用了抗流圈,据Mark Levinson的说法,如果单用电容滤波,在音乐高潮时充电不够快,就会出现能量被榨干的感觉。加上抗流圈后可获得更好的音质与动态,对冲击力与低频控制力也有改善。而Encore 150后级因为两颗变压器够巨大,足敷应付各种瞬间需求,抗流圈就没有必要了。它的散热片装在机箱内,实际使用时并没有什么温度,用家可以大胆放在音响柜里面。想购买Encore 150后级,最好是连同厂的前级一并考虑,要不然还有哪部前级有Fischer平衡输出头的?我想办法弄了一对XLR/Fischer的讯号线,让ARC LS-5 MKII与Audio Net Pre两部前级上场搭配Encore 150后级,同时也接到Mark Levinson No.39唱盘直接以数字音控输出,看看结果会如何。第一个让我吓一大跳的,却是Encore 1MΩ那若有似无的个性,有了它跟没了它几乎难以察觉,唯一的一点音色暖度变化,我认为是Ensemble讯号线造成的。换句话说,Encore 1MΩ前级是一部有放大功能的隐形前级,讯源提供尖锐的声音,它不会鸡婆去装饰得滑润一些;讯源提供活生的声音,它也不会让它变迟钝柔和,有什么它就播什么。另一方面,Encore 1MΩ搭配不同后级也忠实反映出后级的特色,像ARC VT-150温暖自然流畅,MBL 9010飘逸延伸纯美。不过就只有Encore 1MΩ加上自家的Encore 150后级,那种北极冰川矿泉水般的登峰造极透明感才能发挥出来。Encore 150后级的驱动力属于阴柔绵力型的,它不擅长铁布衫之类的硬气功,表现AV影片时少了一点蛮力,挤压低频的凶悍感可能还是纤细豪放并存的Duet 350 III好一点(当然啰,它每边有350瓦,桥接可达1200瓦呢!)。请注意,并不是说Encore 150后级驱动力不足,表现Real Time「Fatha」专辑中的土巴号,它比我的系统有更好的制动力,更凝聚的音像与定位效果。要知道这段土巴号演奏考验喇叭也考验扩大机,扭力不足的三响以后就会出现干瘪的声音,而Encore 150演来轻松自在。如果你需要较丰厚的低频能量,可以在选择喇叭时往这个方向着力。事实上Encore 150源源不绝的驱动能力,倒是让人想起Performance II后级,日本人拿来推B&W 801喇叭,说是轻松得像吃饭一样。Encore 150在处理大场面的管弦乐时,从细弱游丝的弦乐独奏,到大鼓猛击的高潮乐段,它能既温柔又澎湃,展现出毫无限制的吞吐能力。清丽脱俗,活泼生动,是我对Encore 150的整体印象。相较于Encore 1MΩ前级,不能说这套后级是全然无色无味的,它仍有一些可剖析出来的个性。音质表现Encore 150是清脆爽朗的,纤细有能量的,与前级相似有股特殊的熏甜芳香,就像原本就秀丽的少女薄施脂粉,增一分嫌太浓,减一分又不足,完全没有就不好听了。音色走向是明亮开放,在视觉上很舒适的。中高低频段的分布以平衡取胜,你可能觉得它高频不够抢眼(但丝丝入扣的空气感与录音细节证明了极高频延伸非常好),中频不够凸出(从人声与木管乐器正确的大小比例可以判断它是对的),或者低频不够雄厚(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摇动地板的效果),但由上至下一气喝成,平顺流畅的感觉是极其美妙的。TACET的「在布拉姆斯的阴影下」只有竖笛、大提琴与钢琴三件乐器,某些组合听起来单调平淡。Cello呈现的晶莹剔透、明暗对比精彩的钢琴;气柱如凝、润泽带有木味的竖笛;以及共鸣饱满,擦弦弱音清晰的大提琴,却使得音乐洋溢着活力与跃动,多听几遍仍然觉得很新鲜。这种感觉像我喝冷冻茶一样(坪林老师傅的特产,等于是未发酵的绿茶),可能缺少乌龙茶的口感,但自然清香与甘冽感觉却能长留口中。哇,Cello的东西多听真是会上瘾!此外Encore 150身材匀称曼妙,同样你在这里找不到需要减肥的赘肉,正因如此它的行动轻盈敏捷,瞬变非常快速。配合原本就很厉害的解析力,于是Encore 150诠释堂音的袅绕回转堪称一绝,说明歌唱者咬字尾音也如放大镜一样,小提琴揉弦力道轻重的微妙更是我在其它后级未曾听过的!在没有接触Encore 1MΩ Line/Encore 150前后级以前,我不知道录音中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讯息情报,就算常跑录音室,但受限于鉴听喇叭的频宽,还是难以想象麦克风与录音带有这样的能力。我不得不相信,在全套Cello的系统中,是有可能听到比录音室更多的演奏细节(因为录音室以中小型鉴听喇叭为主)!欣赏吉他与钢琴演奏,更能明白Cello清爽宜人,矫若游龙的身段。喇叭花的「Acoustic Storm」(10064-2-F)或Audiofon的「Valentina & Alexei二重奏」(CD72053),透过Cello组合,吉他的爽朗拨弦与木板反响,还有钢琴铿锵击弦,能量勃发的表情,仿佛就把音乐家请到家里来一样,真实得有点不可思议!Encore 150呈现的形体感紧密不夸张,阴影很清晰,动态对比拉得很大,节奏感也是紧凑不松垮。喜欢柔美温和声音的,Cello大概不适合你,那些需要染色的工作,就交给其它人吧。在音场表现上我并未发现Encore 150有超人的能力,不过它所提供的直接面对面感觉,却揭掉薄纱,使聆听者伸手就可触及乐器本身,这样的感觉相当特别。当然Encore 150后级的透明度是顶尖的,它不像某些机器那么的白热化,以至有游走于尖、薄、瘦边缘的危险;也不像一些欧洲机器比较深沉内敛,以至于不够活泼开放。在Encore 150的透明中,还能咀嚼到细致缜密的质感,毫无颗粒的平滑光泽,以及恰到好处的温度。刚睡完午觉,来一碗冰镇莲子汤立刻能提神醒目,Encore 150就有这样的神效。我们私下常说,音响器材好不好,看评论员会不会用就知道了,如果能让因工作而有点麻痹的评论员心动,这东西一定不得了。我会不会用Cello产品呢?如果预算不成问题的话(家里的财政部长恐怕是过不了关),我非常非常想换用Encore 1MΩ前级,它是评论员的尚方宝剑。而一但购入Encore 1MΩ 前级,不管是Encore 150或者更高级的Performance II后级,你想还能躲得过那种诱惑吗?(注一)他曾以Cello Acoustic的品牌推出一套六张,完成于七○年代的录音作品,从当中可以发现Mark Levinson这个人的浓厚人文气息,他对音乐的偏号,以及不夸张,自然透明的录音哲学。CD由文艺复兴唱片代理。(注二)Cello也推出自有品牌的三枪投影机与倍频扫瞄器,扫瞄器由Faroudja OEM,是用钱能买到的最好器材之一。录音设备除了B&K麦克风外,还有特制的麦克风放大器、混音器与A/D转换器。
Encore 150后级输出功率150瓦,可是它的结构却庞大异常。两个720VA的环型器分别对+/-半波的放大器进行供电,这两个扩大机最后再BTL连接,变成纯平衡式的后级,这种设计是Cello首度尝试。由于电源够大,所以Cello没有另外使用抗流圈。不过Encore 150后级只有一个Fischer平衡式插头,摆明了要用家搭配同厂的前级。 杰出的Cello音乐家拥有Cello音响器材的人,当然一定要搜集Mark Levinson自己录音的唱片。这张选集中有Mark自己操刀的录音,如第一轨华裔小提琴家曾耿元在Mark纽约家中的演奏,十二轨在一场热门音乐会前夕收录的爵士鼓独奏等。另外低音大提琴家Gary Karr自己花钱买了整套Cello双麦克风录音设备,有四段音乐是他提供的。听这张唱片只有一个要求:真实!不论是小提琴、钢琴、吉他、鼓与蓝调歌唱,播起来都应该像是在眼前一样。不必怀疑,很多器材听起来的确不像真!抗流圈的作用过去几款Cello的扩大机中,曾用上了抗流圈(Choke,也叫扼流圈)在电源线路中。它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让整流后的直流电更干净稳定,二是调整声音,使扩大机特别有模拟的味道。抗流圈的技术早在真空管时代就发展出来了,后来因为它的输出电压较小,成本较高,所以逐渐被电解电容所取代。包括Ayre等新世代的晶体机,却又开始采用抗流圈在电源线路中,原因何在?一个电源供应器通常包含两部份:整流与滤波。整流又分成半波与全波整流,作用都是把交流电变成脉冲直流电。滤波有多种方式,不过共同的目的都是将脉冲直流电中的涟波除去,也就是把直流高压送到电子电路以前尽可能把残留的交流电压除掉。在整流器输出端接上电容器,等它充电后,经负载放电就只剩下纯直流电,电容器越大,输出涟波就越小。不过电源供应器的B+电压通常会供给多个电子线路,负载电流的效应会使这层单纯的关系受到影响。与变压器类似以铜线绕在铁心上的抗流圈,其实就是一个电感器,它的电感对交流电是高电抗,对直流电的电阻很低,所以用在电源线路中可以把交流涟波抵销掉。抗流圈还可以反抗电流变化,负载变动能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抗流圈的总阻抗视线圈的匝数和粗细、铁心的种类与材料而定,抗流圈的直流电阻,则视铜线的长度与直径而定,因此一个符合现代扩大机需要的抗流圈,通常是又大又重又贵。晶体机中通常是滤波电容器与抗流圈兼备,进行双层的滤波作用,这种作法是很豪华的。在布拉姆斯的阴影下(TACET 58/文艺复兴)布拉姆斯一生孤寂,本片不是可怜他,而是辑录了Alexander von Zemlinsky与Paul Juon这两位活在布拉姆斯阴影下的音乐家作品,同时也有一首布拉姆斯本人的作品以为对照。Paideia三重奏包含竖笛、钢琴与大提琴(用的是1723年意大利制造的古琴)三样乐器,编制简单,音色和谐,用这张来表现Cello的精致之美非常合适。录音时使用24 Bit/96KHz的dcs A/D转换器直入Nagra D录音座,麦克风却是真空管古董,新旧融合的效果直叫人感动颤抖!不名飞行婴孩(RCA 74321236082/博德曼)乍看之下好象是摇滚音乐,其实这是德国BMG制作的一套两张古典音乐选集,里面全是可以放松心情的名曲,像是柴可夫斯基的船歌、悲歌,杨纳杰克的泪眼迷蒙、我们的夜晚,布拉姆斯的摇篮曲等。录音横跨模拟与数字时代,品质参差,有部份演奏倒是非常吸引人。你可以这么试试看,只要能放松心情,神闲气定的在音响系统上听完这两张CD,那么其整体表现大概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你觉得古典音乐太艰深,这套唱片也是跨入门槛的最佳推荐之一。使用Fischer平衡头的Cello String讯号线.
-
·
刘班主;2台投影机货已寄出2003-12-11
(作者:dz98 时间: 点击数: 46)
- 收藏
-
明天上午就到货(即2003-12-12日到货),还是和上次一样的地址,共有3大箱,运费都已付掉了,收到请后回复一下.
这次的2只变压器和上次不一样了,是定做隔离的,电压也规范了.
-
·
请教有哪位仔细比较过AE300和奥得非尔的翠鸟2吗?
(作者:littlebell 时间: 点击数: 73)
- 收藏
-
请教有哪位仔细比较过AE300和奥得非尔的翠鸟2吗?
-
·
请教有哪位仔细比较过AE300和奥得非尔的翠鸟2吗?
(作者:littlebell 时间: 点击数: 45)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