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求购Mark Levinson ML12 电源供应PLS-124!!!!!
(作者:rhoo 时间: 点击数: 200)
- 收藏
-
诚意求购Mark Levinson ML12前级之独立电源供应PLS-124!!!!!
请电话联系:施先生:13860667900
-
·
新手请教各位大哥哥~
(作者:xfypf 时间: 点击数: 58)
- 收藏
-
我的先锋PL—555Z电唱机坏了,接通电源,打开功放,按开始键电唱机没反应,我手动把唱针放到唱盘上转,音乐还是有,请问这是哪坏了啊?是唱头吗?以前还用的很好的,在床下放了几个月就着样了~5555555555~
-
·
初来步到......有劳刘老大及众DX多多关照!
(作者:乐遥 时间: 点击数: 83)
- 收藏
-
大家好!新生报到,可以坐下听课吗?
-
·
在“器材资料”贴这幅照片的大侠俯上在哪里?
(作者:新月 时间: 点击数: 59)
- 收藏
-
-
·
SONUS FABER的新旗舰现身---STRADIVARI!
(作者:音乐爬虫 时间: 点击数: 187)
- 收藏
-
看样子是胡桃木,很配现在国内流行的装修风格。定价贵的不得了:3W......撕撕碎,不贵嘛!No..No...是欧元啦!
-
·
KRELL KSA100MK2和PAM-3
(作者:阿海 时间: 点击数: 106)
- 收藏
-
哈哈!DADB大哥。看我的KRELL 100MK2 和PAM-3
·
(作者:阿海 时间:2003-11-19 22:02:10)- 那你的JBL 4344来换呀!
·
(作者:阿海 时间:2003-11-23 16:48:23)- DADB,看她的PP,多滑呀!
·
(作者:阿海 时间:2003-11-23 16:50:22)- DADB,再脱下衣服瞧一瞧
·
(作者:阿海 时间:2003-11-23 17:00:01)- 横看
·
(作者:阿海 时间:2003-11-23 17:05:45)- 竖看!
都那么好看!
还是穿上衣服最好耐看。》》·
(作者:阿海 时间:2003-11-23 22:35:16)- DADB,把你的ACCUPHASE 和CELLO借给我玩一下啦
我用JEFF MODEL 8T 推中高,KRELL KAS100MK2推低音。
如何???
-
·
好文共赏!篇幅较长Copy下来阅读为好。
(作者:音乐爬虫 时间: 点击数: 658)
- 收藏
-
转贴一篇精彩文章
北京 如歌的划板
从YK的“10套HIFI,9套衰声”谈起
香港《发烧音响》的YK陈老编,若论起发烧见识的广博,应该说是极少人能比。早年前YK曾有“10套HIFI,9套衰声”的惊人之论,好惹了许多人不开心。近几年各种原因,比较少看到YK的文章,听说言论大大的温和了,个中原因,可以想见。
其实当年我曾经就这句话私下问YK,是否真的如此?
谁知道,YK的回答竟是“以我所见,应该说是100套HIFI,99套衰声!我还是说的客气了!”
要知道,我们当时北京的发烧消费还是绝对的“初级阶段”,而YK则是阅尽天下名器,往来无白丁,所说的“100套HIFI”当然都是贵东西!所以YK夫妇来到我的蜗居,竟然肯定我的简陋土炮系统,我实在怀疑是否也是出于客气。但YK当时又立即指出我的一对用DYNAUDIO单元,自己设计精工打造的“发烧音箱”声音不对,建议我不要用,而宁可用一对更土炮的3/5A套件音箱来校声。而且对于我的发烧朋友的东西,也明确地有赞有弹,最后用“北京的发烧是有文化,有耳朵,懂音乐的”来概括,肯定;而且后来雨果老易,大昌韦斯伦等,对我的系统,见解都相同,我才敢相信我们的耳朵。
多年之后,我现在回想,我们,包括YK本人都很可惜终于没有把“10套HIFI,9套衰声”的真相解开。不管这其中有各种原因,但长远来看,结果终于助长了现在音响发烧的混乱,衰退。说我们所有的人都难辞其咎,也不过分。但我现在既然稍微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亡羊补牢,还是尽力将其中的真相说出,希望对有头脑的朋友有帮助。
室内音响,本质是由空间结构,物体反射,吸音造成的综合结果。加上电声之后,事情就异常复杂。对于给平常人用的“发声的家电”这个END的东西,比如套装MINI,低价位AV,采用的是电子化的强阻尼,硬把室内音响“镇”住,所以反而可以在难以预期的各种室内,达到平均的效果,也不失起码的平衡度。但这样,声音的真实细节,气氛就不可能表达。所谓声音“干”就是这种原因。于是为这种目的造的软件,就不能不加人工修饰,放足“味精”。这样的软件在强阻尼的系统中,才感到“够味”。
而HI END,不管是否厂家和用户自己清楚意识到,实际是采用了低阻尼路线,使系统,软件和室内音响趋向自然发声,共同形成声音。这样的好处,是声音力追现场感觉,因为自然声音,真乐器,真人声都是低阻尼的;只有象摇滚,流行那种用MIDI的声音,才是强阻尼的。低阻尼的系统,长处是敏感,富变化,从根本上来说,HI END世界声音的千变万化,万紫千红,缘出于此;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可以说,这样的系统,声音的一半是靠房间形成的。而房间本身就没有两间是完全一样的,再加之每个人的耳朵不同,心理不同,所以“好声音”就成为了漫无标准的事。玩HI END实际确实是“自愿参加的一种艺术行为”,并不是讲笑。
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无论是杂志上的评论文章,还是别人的意见都只能当做一种参考;这不能简单地视为不负责,反而正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玩HI END,其实就是寻找和建立自己的声音世界。所谓“HI END在你心中”,就是这种意思。所以从这种意义来说,HI END本身,应该视为发烧厂家把自己的好声音供知音分享,发烧写手把自己的经验供大家分享,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自然应该付费,你买HI END,其实是买经验,买人家的现成声音,而不是买一堆零件。同样是这些零件,不同的人,已经给你现成调好不同的声音。你可以喜欢这种声音,也可以喜欢完全不同的声音,但每个人的选择归根结底是自己的事。
只有尊重别人的选择自由,自己也有一种正确的消费心态,才能形成良好的HI END环境。相对来说,老外社会整体的素质,在这方面比较好。
但中国人常见的问题是,首先自己心里没有准则,不明了,也不想明了HI END和发声家电的不同,用消费指南的态度来看HI END评论,实际就也逼迫写手说不负责任的话。有钱消费,却没有相应的文化来享受这种水平的消费。“求仁得仁”。既然你买音响,并不是以自己适用为准,而是以消费虚荣为准,所以自然非常介意评论,不管是杂志的评论,榜单,还是朋友的意见,现在就再加上网上的互动。
这样的“具中国特色”的发烧环境,给具体用户造成的心理结果,就是患得患失,在过分迷信评论和过分怀疑评论之间,无所适从。最终的结果,就是根本搞不清自己需要什么,买了许多风格互相矛盾抵触的东西,“负负得正”,企图靠运气撞出奇迹。在自己的胡弄中成长,玄玄虚虚,根本不相信简单平和的正路。
现在看来,我们当年幸运的是,物质条件的简陋,和文化准备的丰厚,反而让我们走了捷径,没有陷进“发烧苦海”。
此后当国内的发烧市场化之后,许多精品名器成为国内人客厅中物。当我更多地领教到一些沉溺于堆砌器材,翻检评论的大发烧家里真正的声音后,“10套HIFI,9套衰声”,这句话,我真正明白了。
衰声的HIFI,往往不是那些依照传统,经验的老实用户的经典配搭,而是出于好奇,出于伟大的探索精神的自创组合。当年香港发烧圈,曾经也有过“MID END的终点是HI END的起点”的讨论,我是北京的穷发烧友,看那些争论,觉得如五里雾中。现在同样的事情在国内重演,我才理解人性的相差无几。
“音响评论有商业化倾向”,这句话,在发烧友搞不好自己家里的声音的时候说起来简单痛快,但事实其实复杂得多。我也有这种感觉,就是音响杂志的创刊早期,那些经典文章,经典配搭,其实虽然风格各异,但都经得住历史考验。但越后来的文章,越少经典推介,真正好配搭越来越少。
为什么?
因为,杂志需要新文章,读者要靠不断的梦想,维持发烧热度。如果杂志有富经验的知名写手,哪怕观点各异,但立场稳定,有着有分量的丰富的发烧生涯,理直气壮追求自己的音响美学,读者看其每月的新心得,自然兴趣不减,获益良多。但由于知名写手流失,新人本来水平有限,必然只能靠挖掘新品,搞奇怪的配搭实验,维持写作。大家肯定知道迪斯尼改编的,米老鼠版的《魔法师的徒弟》吧?这样没有分量的文章多了,发烧概念就逐渐混乱。经典介绍总不能天天讲,否则杂志只看一年就够了!真正的划时代产品,多年罕见,哪可能月月有?但杂志不可能不每月出!消费者老希望看到“进步”,不知道深入体验经典的东西,这已经成为杂志商业化,厂家短期投机,好东西消失的根本原因!
须要知道,“商业化”本身无所谓功过。在一个人心,社会生活稳定的环境,厂家出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媒体推介好东西,商店卖好东西,消费者买好东西,大家都开心,这是个正循环。相反,则人心浮躁,末日心态,“商业化”就成为负循环。
同样浮躁,缺乏信任的心态下的玩HIFI,发烧友就很难有“平常心”,总希望花钱少少,乐趣多多。不在室内音响上下苦工夫,不从基本的平衡度上搞好基础,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交换器材,换线,靠魔术校声上,在魔法师的徒弟手下,“衰声HIFI”于焉诞生。
在听了某些朋友家里的声音之后,真令人感慨。其实他们手里的器材,单独每件都不坏,他们的发烧态度也十分狂热。而在他们手里,居然能把声音搞到没有基本平衡,真令人惊讶。他们也经常骂器材,骂评论,其实他们不能用客观的心态想想,那些经典的,多年存在的东西,如果在别人家里,平平常常就出好声音,自己这里配上十八般武艺,倒出衰声,问题在人,在己?
许多人的经验,包括我自己的经验,经常是经典的简单配合就可以出80%的好声音,平衡,耐听。英国的许多应该算MID END的,很低调的组合,都有这种感觉。而一些欧美的极品套装,也是喜欢走“一套西装”,不让别人插手乱搞,比如麦仔早期坚持用奇特的插口,其中就有使用户不能乱搭配,避免衰声的意思。NAIM相当长时间用DIN制插口,也是这个意思。你可以说这是“商业化”,用中国人的思维,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但你不也可以理解成为厂家的严肃,为用户负责么?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厂家是商业的,杂志是商业的,但他们与用户和读者没仇,何必非让发烧友听衰声HIFI?对于大部分目的是买来用的消费者来说,至少按传统,经典的配搭,成功比例很高。至于那些伟大的探索者,在出发向HI END攀登的时候,应该先清楚自己的目的。珠穆朗玛峰下,死者从不喊冤。
·
(作者:X-fish 时间:2003-11-24 10:54:46)·
(作者:曲波 时间:2003-11-24 11:02:04)- 结论是,HIFI是不是从本身说来,就是个无最优的不稳定解。任何乞求最大最优的活动都是徒劳的,无论你有多少钱,花费多少。到头来是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境。HIFI是有问题的,越高级数的越脆弱。你可以听一下高素质的收音机、电视机、汽车音响、电脑有源箱。。直到耳机都没问题,都好听,都轻易能从音乐本身的力量中感受心动,唯有大音压的HIFI不好听。原因何在,好听的那些LOWFI系统是在中线上的、是紧凑的,HIFI中90%不在中线上,发散了、变形了。比如一、二寸的照片哪怕再小,即使黑白也没问题,是你,但你业余地画一个10丈的画像,只有一个结果,难看。HIFI90%都是业余10丈的画像。
怎么办,只一条,建立心中的画像,那一定是在中线上的、是紧凑的(有了画像甚至就可以不用HIFI了)
老关为什么说3/5A是HIEND?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因为其最容易在中线上。所以搞好一个好书架足亦。大系统多出的部分和音乐感动本身没太大关系,而出偏的可能却90%,人生没事干了?- 结论是,HIFI是不是从本身说来,就是个无最优的不稳定解。任何乞求最大最优的活动都是徒劳的,无论你有多少钱,花费多少。到头来是一场不可能实现的梦境。HIFI是有问题的,越高级数的越脆弱。你可以听一下高素质的收音机、电视机、汽车音响、电脑有源箱。。直到耳机都没问题,都好听,都轻易能从音乐本身的力量中感受心动,唯有大音压的HIFI不好听。原因何在,好听的那些LOWFI系统是在中线上的、是紧凑的,HIFI中90%不在中线上,发散了、变形了。比如一、二寸的照片哪怕再小,即使黑白也没问题,是你,但你业余地画一个10丈的画像,只有一个结果,难看。HIFI90%都是业余10丈的画像。
·
(作者:9771 时间:2003-11-24 14:04:54)- 环境的影响、经典搭配可出好声,但探索精神也是可贵的!
·
(作者:小白 时间:2003-11-24 18:16:43)- 一个发烧狂人的一相情愿的呓语罢了!发烧到如此偏执而无宽容心,不如根本不发烧!
·
(作者:音乐爬虫 时间:2003-11-26 14:40:46)- 且不论老关的胆机是否靓声(本人发烧路短,没有听过任何一款关氏胆机),但就文章讲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好就好在是以不断思考的态度来对待音响发烧这件事情。如同对待生活,我们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到一定阶段,发烧的感觉自然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