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能否推荐一款好彩电?
(作者:阿明 时间: 点击数: 116)
- 收藏
-
过年了,有点钱了,看看原先的松下三超29GF15G(双高频头画中画)彩电也该退役了,预算1-2万元想买个34寸以上的彩电,各们大佬能否推荐一下?
·
(作者:阿明 时间:2003-02-02 17:05:56)- 索尼和松下的都有带HDTV输入功能的彩电(索尼另有超精细显象的型号),比一般逐行扫描的要贵2-3千元,不知有无必要花这几千元,我怕等真真HDTV播出时,这一兼容功能又成了鸡肋。
·
(作者:ldh 时间:2003-02-04 09:37:44)
前投影与背投影利弊1、2、3。。
--------------------------------------------------------------------------------
作 者: ldh 来 自: 202.102.141.57
发布时间: 2002-01-05 10:54:47 返回本版 到视听论坛中讨论
文 章:
这是回MHM兄的一个帖子,转到这里来了。
不过有点太兴奋了,“总体上压倒了电视机”这句话连最高级的投影机制造商都不敢说。呵
呵。。。
你这样对比没有任何意义的。 首先离开了距离这个概念,你就没有了尺码。一幅油画远处看很漂
亮,但近处看却是粗糙不堪,丑陋无比。而一幅的照片远处看没有什么,很平淡,近处看却是精调
细琢丝丝入扣。。
你还别说你的1001,就是视丽的1200(20多万元)在投影100寸,跟大连东芝的43寸背投相比,在
同样条件的环境里,4米处观看时1200都输的找不找北。对比度、亮度、图象的精细度、质感等统
统输掉。。最要命的是前投影的灰度太差,播音员的头发在43寸上黑的放光发亮,而在前投上却是
灰蒙蒙的,质感太差。
1200的优势在于大画面,同样的对比条件下,后退到8米处观看时,东芝43寸的优势已经不大,大
画面带来的包围感,身临其景感,纵深感都极大的超过了43寸背投。已经察觉不出前投的粗糙感来
了。但是黑色电平的表现还是明显差。。。前投的最致命弱点就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太差,如果一拉
开窗帘,那你的1001一定会输的东西南北都找不到。。理论上在绝对黑暗的环境中前投可以有很
好的黑电平重显,但实际上做不到这个条件,而且人长期处于这种黑暗状态对于人的心理和生理上
都有影响,从黑暗的环境中一走到阳光灿烂的室外,会头晕眼花,有一种走出地狱的感觉。。其实
看白场电影散场走出放映室时也有这种感觉。
早就说过,玩前投是奢侈品。你必须要为他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他才能够给你享受。 第一需要
大的空间保证合适的观看距离,第二要在室内装修上尽量避免光线的散射,比如白色墙壁就不适合
前投,因为即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但是屏幕上自身的光线散射会通过墙壁再影响到屏幕
上。所以真正的前投玩家,都是把前投室内的墙壁使用兰色或深灰色的无纺毛布装饰起来,以尽量
避免散射光纤对屏幕的影响,尽量提高屏幕上黑电平的再现。只要提高了黑电平的表现力,那么前
投的层次感也就出来了。
前几天与陶兄大泉兄,到伊兄的府上,观看了CNA的数据级百多万象素的单枪液晶前投(四万多
元,1280 X 1024解象),按说这种前投的聚焦特性,无论是前投还是背投三管式都无法比拟的,
对比度、亮度超过大多数三枪前投,但是感觉上在3米左右观看时还是有粗糙的感觉。退后6米左右
时感觉好的多了。但同样的有灰雾感。
无意破坏M兄的情绪,请别介意。我是实话实说。毕竟我用过的、调试过的前投要比你多几台。而
且曾经多次在相同的节目源,相同的环境里与背投(我自己使用的是东芝50寸,是经过多次反复的
与名品前投比较过后买的。而现在使用的是组装松下53寸的)比较过。所以我觉得我得出的对比结
果还是比较客观的公正的。
其实这些比较对比,完全也可以应用在背投与CTR的比较上,但是大画面带来的享受,完全可以抵
消那众多的缺点。所以我认为,将来随着电子产品的降价,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背投将会取代目
前的CTR电视。而三枪前投将仍会作为玩家的首选进入部分消费者的家庭。
在选择前投或背投时且勿忘记他们的主要功能,如果你是全家享受每日开机时间比较久,而且是
以看电视节目为主的话,肯定是应该选择背投的,如果是你个人把玩,有独立的视听室,又以欣赏
DVD影碟为主,一台RCA三枪前投自然是第一选择。
理论上三枪背投的使用寿命与普通电视相当,但实际上由于投影管工作在几乎是极限状态,就跟
显象管亮度、对比度开到最大一样,实际使用寿命还是比普通RCA显象管电视机要短一点。以目前的
使用情况来看,大约比普通显象管的使用时间短1/5左右。而前投的投影管使用寿命还要短一些。
--------------------------------------------------------------------------------
所有图形和文字归音响发烧站及作者所有,欢迎自由转贴和链接,但请注明出处
使用IE 4.0以上版本,800X600,小字体模式可获最佳观看效果
联系我们:音响发烧站.
摩机制作 经验心得 新品动态 好碟介绍 器材资料 视听论坛 聊天室 首页
-
·
TANNOY Stirling/HE
(作者:teddyben 时间: 点击数: 72)
- 收藏
-
请教Stirling/HE和Stirling/TW那款更好些?Stirling/HE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
·
各位朋友,新年好.小弟对genesis
(作者:jyfang 时间: 点击数: 100)
- 收藏
-
情有独衷,上次的genesis没办理好,这次在美国找到一款g500,只是不知如何成交,运费和关税如何.不知有熟悉的朋友能否告知?谢谢!
-
·
一个在德国学录音工程的台湾人的文章!
(作者:大叉成 时间: 点击数: 174)
- 收藏
-
您說的沒錯....也是很多想要入門的燒友們的疑問,但是所謂的發燒片,其?也是很主觀的東西,因為系上有很多得獎的錄音,小弟常常會借回家?砺?或是上課時大家一起討論....久了,慢慢會發覺一件事情.....通常得大獎的作品,就技術層面?碚f,無懈可擊,聲音的定位,音場的深度,飽和度,溫暖度,完全是Perfect,但是就音樂表現上?碚f,可以討論的地方?在是不少...得獎的作品大多是如此,在德文裡就是所謂的"Popmäßig",翻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迎合大眾"....
大家應該都知道,現在的技術,尤其是剪接,細的程度真的是到了天方夜譚的地步,以4/4拍, 一拍=120?碚f,等於是2秒鐘一個小?,如果使32分音符的話,就是說2秒鐘裡面有32*4=128個音,而這每個音都可以剪,音不准也沒關係,time streching,改變速度,再加Filter,絕對沒有人聽得出??所以現在您買到的錄音,其?都是我們的作品,不是演奏者自己的..
錄音的流程是這樣(以古典?碚f),
架mic---錄音---mix----挑take----剪接----normalize----和演奏者溝通---master---壓片
中間演奏者參與的過程其?只有錄音這部分,剩下的都是錄音師的工作,和演奏者溝通時,他們聽到的已經是pre master final了,通常有3到4個版本,這些版本雖然都是他們演奏的,但是都是我們挑的,演奏者只能?倪@幾個版本挑出他們最?M意的出??我們再去master,然後壓片....柏林?蹣啡绱?維也納?蹣芬彩侨绱?..
所以每次我們和演奏者溝通時,通常他們的反應是......Wow...Perfect,,,就這樣吧....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還是會堅持聽老錄音的關係,有發現嗎,現在的唱片,演奏者精準的程度,幾乎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完全不會有錯音,這?埑??穆曇粲质悄屈N的甜美......但總是少了那種聽了會讓人想哭或是大笑的感覺.試試看去找?圥iatigorvsky拉的Schumann大提琴協奏曲,聲音爆濫,但是你將會聽到什麼是大師的聲音.......
其?不知道自己在描訴什麼,只是發覺越?碓蕉嗟臒??注重器材的調校,喇叭的定位,殘響的計算,?壁的材質....etc...有聽到演奏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嗎?會讓人感動的東西,一套普通的音響也可達到要求...
但是雖然是這麼說,小弟自己其?也是如此,花了一大堆錢在器材上,裝潢房間,為的是希望演奏者?眈雎犠约旱匿浺魰r,會很?M意,而不是用監聽monitor,讓演奏者聽了會昏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