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ldh大哥,知你在用麦精图7270,不知道你可熟悉7150,能说说声音特性吗
(作者:jyf 时间: 点击数: 70)
- 收藏
-
-
·
转贴
(作者:justicet 时间: 点击数: 68)
- 收藏
-
家庭影院用环绕声功率放大产品质量现状
鸿 斌
众所周知“影院”本来是一种供大众“视听消费”或专设“视听享受”的“娱乐场所”或者叫做“视听环境”。而“家庭影院”(Home theater)则是人们在家居环境下欣赏影视的一种私家“视听环境”。这是家庭影院一词在生活意义上的概念。
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美国杜比公司在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开发成功的专业影院用的杜比环绕声(Stereo surround)技术,开始与同时期发展起来的LD(激光视盘)和磁带录像技术一起被引入家庭,因而出现了家庭影院。相应地人们也把构成“家庭影院”这种视听环境的一系列视听产品称之为“家庭影院”产品。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家庭影院(产品)实际上指“由环绕声放大器(或环绕声解码器与通道声频功率放大器组合)、多个(4个以上)扬声器系统,大屏幕电视(或投影电视)及高质量A/V源(LD、DVD、Hi-Fi录像机、HDTV、数字电缆电视、数字直播卫星机顶盒等)构成的具备环绕声影院效果的视听系统”。有了这样一套系统产品,经过正确连接,人们就可以坐在家里欣赏现代环绕立体声电影了。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数字电子技术和VCD等光盘类视听产品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从80年代的收录机、90年代的组合音响,转向90年代后期开始的家庭影院。特别是1997年采用杜比数字环绕声且具有500线以上清晰度的DVD视盘机在我国市场出现以后,家庭影院才在我国开始走俏。它不仅有高质量的图像,而且可提供5.1通道(6路)数字环绕立体声,使人们在家里即可享受到如同亲临影院一样的强烈深度感、空间感和临场感。
目前市场上的家庭影院产品中的环绕声放大器主要有3种类型:杜比定向(Dolby Pro-Logic)环绕声;杜比数字((Dolby Digital)AC-3环绕声;DTS(数字影院系统)环绕声。第一种为模拟式,后两种为数字式。
为了规范生产、净化市场、引导消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于2000年一季度对全国范围的家庭影院用环绕声功率放大器产品质量进行了第二次国家质量监督抽查。
本次实际抽查了广东、福建、江苏、上海三省一市的共23家企业,23种产品,约占全国生产企业总数(约100家)的23%。
本次抽查共进行开箱检查;电性能测量;安全试验;电磁兼容试验4大项试验。其中安全和电磁兼容两项涉及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他为推荐性标准。
此次抽查的23家企业中有18家在广东,有1家在上海,江苏和福建各有2家。可见,这类有市场前途的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厂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省市,说明这些地区的企业对适合大中城市消费需求的新技术产品能及时抓住机遇,开发生产。
本次抽查虽然只是从100多家企业中抽了23家,但由于所抽的厂家都是在全国性的各类媒体上做广告的品牌,有较大的市场覆盖率,其质量水平应能反映目前家庭影院状况。抽查中暴露出的问题能够代表行业的质量状况。
本次抽查的23家企业的23种产品,综合判定结果,合格企业为12家,合格产品12种;不合格企业11家,不合产品11种。产品抽样合格为52%,强制性标准不合格的企业10家,10种产品;推荐性标准不合格的企业6家,强标评定合格率为56.5%,推标评定合格率为74%。
本次抽查的23个产品中,强标、推标全部合格,且无虚假标识的仅有8家企业的8种产品。他们是:新科HG-5500、厦新DH9080、雅顿DT-368、科达之声AV-3020、高士AV-A1、康丽S2828、赛马M-996和至高DB-9500BAV。其中像厦新DH9080是具有杜比数字AC-3解码功能,当然也兼容杜比定向逻辑(Dolby Pro-Logic)的家庭影院用功率放大器,代表了此类产品的发展方向。
这次仍暴露出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强制性标准“电磁兼容”性能不合格比例较大,10个强标不合格产品中有8个是电磁兼容不合格。二是虚假标识现象较为普遍,23种产品有7种有虚假标识,约占抽查产品数的30%。
本次抽查仅测量干扰特性,已经暴露出了问题,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1.客观原因是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具备电磁兼容性能的设计、检测手段。
2.主观原因是企业领导对电磁兼容不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自己既无检测手段,又没到有条件的检测机构做摸底测试。有的企业对电磁兼容的强制性标准也知之甚少。
关于虚假标识问题,市场上几年来一直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内部的问题。媒体的宣传也没能使消费者搞清“家庭影院”都应执行哪些标准,什么样的放大器才是符合家庭影院用的放大器,什么样的系统才能形成环绕声场。在广大消费者对新产品了解不够的情况下,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用虚假标识蒙骗消费者,以名不符实的产品赚取利润。
本次虚假标识主要表现是:明明是两声道放大器,却打着家庭影院环绕声的牌子。只是将两声道信号多并联几个输出端,当然不可能形成多路的环绕声场。
此外,本次抽查中仍有三个型号的产品安全试验不合格。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有EMC测试的完备能力,并可为产品的EMC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
·
啊海,你的电话打不进,QQ多少,我的9608866
(作者:jyf 时间: 点击数: 26)
- 收藏
-
·
(作者:小O 时间:2002-05-13 21:31:57)- 与厂家取得联系,厂家得知后非常重视,并作出了改进措施。值得谅解。
·
(作者:lap007 时间:2002-05-14 09:33:53)- 厂家很顽固的,但愿吧,RCA的问题准备改进吗?
·
(作者:小O 时间:2002-05-16 18:42:21)·
(作者:555 时间:2002-06-10 18:36:58)- 后级极棒,但前级不细腻。在是国货通病。所以用作后级,前级配进口货则是“天仙配”,
又省银圆。·
(作者:purer 时间:2002-06-10 20:12:52)·
(作者:fengwzpy 时间:2002-06-10 20:34:24)- 象我一样的工薪兄弟不少,以同样的价格可以购到超越V8老远的进口货吗?他家的K9、V8我都接触过不敢说媲美进口万圆以上货色,但绝对不至于到“牛屎”的地步。必然有他的市场和存在的理由
·
(作者:勇敢的肺 时间:2002-06-10 22:31:34)- 实在看不下去——老兄嘴巴放干净点,现在骂国货很时髦吗?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6-10 23:11:27)- 在此向国内厂家道歉……唔好意思……我骂柯肿会被人骂…………MARK哥骂柯肿我想柯肿没有人会反对和讲出来吧……
·
(作者:123 时间:2002-06-11 11:36:05)·
(作者:purer 时间:2002-06-11 11:48:56)- 不讲了…………讲多国产的东东无非想国内的厂家有所进步……
我现在老觉得国产器件是大饭堂……样够大,入边没野食…………管饱不管质量和味道·
(作者:123 时间:2002-06-11 12:39:35)- 有道理,国产的东西有几样是比较有音响性了,至于音乐性还谈不上。不过我不是厂家的,更不是抢手,只是我参加了好几次柯颂与PASS,YBA,mark等比武,较有体会,可以说柯颂输的并不是很多。
·
(作者:jogo 时间:2002-06-11 14:40:09)- 我个人听过比过克松的k9,v8,v6,我老板在我推荐下还买了v8(没办法,他要看家庭影院,我想这个价位上克松开给的斤两还是够的,总比cav,avlight好吧),但是克松给我的感觉总是象听一台仪器,要说和pass,mark比,我想“差不太多”这个评语我要说出来会违背良心的,我不崇洋,但一句话,离开了价格,国产的音响产品很难比过洋货。对了,克松我的听的推过atc20t,斯奔达100,单拿等。
·
(作者:华山 时间:2002-06-12 22:27:13)- 遮遮XX的算啥?
·
(作者:555 时间:2002-06-13 13:43:00)- 我觉得“柯肿”“克松”“花满楼”们完全是对洋器材或国产器材的一种先入之见,说他们崇洋也未必是,盲从到是有一点,人云亦云罢了,真正金耳朵到是没几个。但确实是多数国产器材不争气,长期以来使他们对国产器材失去信心。现在网上有许多评论都是商家发的,平心而论他们心里很明白,对什么人讲什么话,要照顾各种烧友,不然怎么卖器材?人之常情嘛。关键是烧友们买器材时要凭耳朵收货,扔掉偏见吧。在打擂台时有几个能做到把器材遮起来让看官不知道的情况下听呢?
·
(作者:*Jazz* 时间:2002-06-20 22:39:13)- 在坐的几个少友的耳朵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差,如果像你说的科颂比MARK差不了多少,而不去买的话,我想这个世界就没有金耳朵了,我想在广州的几个DX和科颂广东的代理很熟,凡去海映基本都会去肥老哪里去闲聊,广东菜鸟还准备买两台V8推他的ATC20T,这件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结果呢?,确实令我们比较失望,我的第一套器材最初也考虑用V8推1.8,耳V8推ATC的结果是我改变了主意!此过程中给科颂提了不少意见,也算是对科颂的关心吧!
还有,邹某的文章通篇充斥着对美国器材和技术的崇拜和对英国器材的蔑视,可能这也会影响器材的设计吧,JOGO说的对,设计器材不同设计仪器,也是需要用耳朵去设计的!
- 在坐的几个少友的耳朵不是像你说的那么差,如果像你说的科颂比MARK差不了多少,而不去买的话,我想这个世界就没有金耳朵了,我想在广州的几个DX和科颂广东的代理很熟,凡去海映基本都会去肥老哪里去闲聊,广东菜鸟还准备买两台V8推他的ATC20T,这件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结果呢?,确实令我们比较失望,我的第一套器材最初也考虑用V8推1.8,耳V8推ATC的结果是我改变了主意!此过程中给科颂提了不少意见,也算是对科颂的关心吧!
- 有道理,国产的东西有几样是比较有音响性了,至于音乐性还谈不上。不过我不是厂家的,更不是抢手,只是我参加了好几次柯颂与PASS,YBA,mark等比武,较有体会,可以说柯颂输的并不是很多。
- 不讲了…………讲多国产的东东无非想国内的厂家有所进步……
- 后级极棒,但前级不细腻。在是国货通病。所以用作后级,前级配进口货则是“天仙配”,
·
(作者:ldh 时间:2002-06-13 14:10:48)- 尽量避免和拒绝一个人使用多个化名。这样不利于讨论,容易激化矛盾。谢谢合作!
·
(作者:555 时间:2002-06-20 10:40:33)- ——评柯颂V6合并放大器 赵聪
(摘自《现代音响技术》2001.4第55期)
也许是由于同在一个城市的关系,就对柯颂电子有限公司产品的熟悉程度而言,本刊也许是所有国内媒体同行中最高的,在许多读者眼里,我们也就成为了解柯颂各款放大器性能、品质的一个较为客观、中立的第三方渠道。作为专业媒体,编辑部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来电咨询和交流心得,由于柯颂的大功率合并机在市场上一直非常受欢迎,所以打听柯颂的来电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前几天,我就接到一位山东青岛发烧友的电话,此君是柯颂K9的用户,不久前又禁不起我们媒体和商家的诱惑购买了新产品V8,几天对比试听下来,觉得V8的声音在中频的清晰度上竟还不如K9(此君亦以监听耳机作为参考标准)!如果是位急脾气的发烧友,这个电话很可能最终成为向本刊的一种“兴师问罪”,但这位朋友在详细叙述了他家中的环境、器材和线材的配置之后,并没有责备的意思,而是很有涵养地问我“是否哪里出了问题”。从他反映的情况,确实看不出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在电话中提醒这位朋友,将一台新机和一台已经用了近20个月的彻底熟化的旧机相比是否有些不公平?
关于放大器的“煲机”,柯颂从未给过我们明确的提示,因为柯颂厂内的试音室中,播放的永远是新机,煲机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之后,一台柯颂功放的声音有没有变化,如何变化,还缺乏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证据。以柯颂的严谨,是不会在说明书中故弄什么“煲机多少小时”的玄虚的。不过在资深的音响迷中,不少人都相信即便是元器件性能极其稳定的晶体管放大器,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音质多少都会有一些变化。就拿我们曾用于和V8进行对比试听的Mark Levinson No.27来说,当年对其进行评论的《Stereophile》主笔拉里.格林希尔(LG)刚一开始认为该机声音“平板、无味、解析力强”,连续使用9个月后,他发现No.27“原来毫无音染”,又过9个月,LG说No.27高频的轻微毛边完全消失了,声音变得“透明”和“甜美”起来,于是此机就成为了他评鉴100W级放大器时的参考机,甚至后来升级版No.27.5的出现都没有能将他系统中的No.27替换下来。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知道Mark Levinson(指公司,而非品牌缔造者本人)是柯颂公司的“偶像”,说不定柯颂产品的用户也需要LG的好耐性?V8正式上市不过才两三个月,要对V8作盖棺论定还为时尚早。
V8正热销中,而V8的姊妹机V6不久前又已悄然上市。V6与V8的血缘关系,从外观上一眼就可以认出,但在个别细节上,V6又与V8略有区别。早在开发过程中,我就看见过V6的外壳样品,除了面板与V8相似以外,我认为V6的三围比例更匀称,总体感觉更精巧,缩小了高度和深度的V6也更适合普通家庭的音响架。在机壳的结构上,V6也改用了一片式的上盖板,无论是打开还是合上这片盖板,V6看上去都比V8顺眼多了。
柯颂设计V6,是想做一台功率缩水的V8,而非重新另起炉灶设计一台有名无实的“简化版”,所以在V6身上看到大量与V6通用的组件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大大简化了V6的设计步骤,降低了设计成本,使得V6在原材料成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大幅降低了零售价,给买家带来了实惠。柯颂的这一设计政策,在以前的K系列产品上就开始实施,只是这回因为V8的价格起点较高,所以V6就不会如K7那样便宜。不过V6的功率也比K7大,每声道1500W,早几年,凭这么大的马力当一个系列中的老大也是绰绰有余了,所以3900元的定价还是比较合理的。
我从柯颂的设计师邹先生那里了解到,V6在设计和用料上与V8有这么一些不同:
1、因V6的输出功率比V8小,所以电源变压器相应地减少了容量,V8每声道变压器容量1000VA,V6是每声道600VA,但仍然维持与额定输出功率4:1的比值。以国内变压器制造商目前普遍的技术实力,生产功率容量较低的产品,成品合格率较高,性价比较大功率变压器高得多,这样对降低整机成本较为有利。
2、末级电流输出管从V8的6对减为4对,但所选管型与V8完全一样,是高频性能极佳的日本三垦多发射极管,这也是邹先生爱用的输出器件。对于优质大功率放大器末级输出管的数量,邹先生认为,为保持良好的线性,4对是最低的要求。虽然柯颂也有末级更少输出管的机种,但那是在中低档型号中受制于成本而作出的妥协:虽然增加的大功率管本身成本并不高,但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更大的散热器和更大的机箱,这两样可是构成放大器成本的大头。
3、V6的5对RCA输入端子,除了专CD使用的S1以外,使用的都是便于大批量生产安装的一体化插座。虽然V8上使用的左右声道独立的RCA插座较漂亮,也更加可靠耐用,但每一个都需要手工安装焊接,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发烧小厂,柯颂同样受到产能的困扰,以V6的市场定位,出货量应该远比V8大,所以设计时不得不事先考虑生产效率。
除去上面提到的3点,V6在总体结构和电路形式上与V8就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了,可以说,V6从前级的输入级开始,一直到后级的推动级,根本就是V8的翻版。纵观V6的设计,也可以条理分明地整理出柯颂对大功率放大器设计的一贯理念:
1.独立电源的双单声道结构,不仅使每个声道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更能降低声道间串音,提升立体音场的塑造能力。
2.电流输出级采用多管并联,改善输出级的线性,大幅降低放大器开环失真,同时为降低环路负反馈量创造有利条件。
3.推动级采用大功率管,这仍是为改善末级线性、降低非线性失真而加上的第二只砝码,这一技术同末级多管并联一样,在柯颂K系列产品中已经得到成功的运用。
4.借鉴国外名机设计思路,引入自适应偏流技术,使得放大器即便在较大输出功率和较低负载阻抗条件下,仍能保持甲类工作状态,克服传统固定偏流甲类和其它超甲类偏流方式的固有缺陷,基本消除了开关失真对听感的不利影响。
5.合理施加环路负反馈。根据国外学术界近年来的研究,大环路负反馈不再被认为是造成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瞬态互调失真的“元凶”,合理而艺术地使用大环路负反馈,是现代高品质晶体管放大器共同的设计趋势,也是设计师“调声”的一大有力手段。
6.改良前级电路设计和布线,缩短信号通路,提高输入级抗过载能力,降低噪声水平,提升动态,避免对信号进行任何不必要的处理和修饰,以保证音质的纯度。
对V6常规电性能的测量只是例行公事,在进行测量之前,我就知道所有的测试数据一定如过去在本刊测量过的其它柯颂产品一样漂亮,一样无可指摘。这次测量唯一的变化,就是增加了高频互调失真的测试项目。由于互调失真源于放大器的非线性,所以可以预料谐波失真特性优秀的产品一定会具有同样低的互调失真水平。
自从在张先生家听过大型JBL系统以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听音测试中使用专业监听器材的必要性。不久前,编辑部试音室新进一对JBL 4312C大书架式音箱,当即成为众小编们爱用的参考箱。说实话,以现在的标准,4312C的技术早已被JBL更新一代的产品所超越,甚至试音室中另一款JBL家用产品L100,整体音质也胜出4312C不少。但是,虽然4312C缺乏低频延伸,高频透明度较差,但那只130mm纸盆中音重播出的浓郁鲜明的中频,极具古典JBL的味道,哪怕是最新式的JBL音箱也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在聆听V6时,4312C是和L100一起使用,作为测试中频表现的参考箱。信号源部分,使用的是Integra Research RDV-1 DVD AUDIO/VIDEO播放机,本机具备24bit/192kHz解码能力,本刊老编从美国带回的DVD-Audio软件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V8推向市场一段时间后,其低频重播的品质很受好评,V6的功率比V8下降了40%,不免有点使人担心低频和极低频的驱动力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经过与V8的直接比较,我发现除了在最低一个八度的极低频,V6的力度偏软,能量感略有稀释以外,在其它方面,就与V8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像我一样,用Sting在2000年推出的新专辑《Brand new day》来作试验。这张专辑第一曲“A thousand years”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段绵延的超低频,我在电脑上用“Cool Edit”软件自带的频谱分析工具看到,这一音乐片段的低频一直延伸到25Hz时都维持着相当高的能量(大约低于全曲峰值电平-20dB)。但这段大约10秒左右的音乐在大多数音箱上播放时都是几乎没有声音的,即便是在L100这样的12″音箱上,超低频也只是“点到为止”,对于4312C,更是仅止于“暗示”。用V8驱动时,我可以清楚地通过L100感觉到超低频的存在,换成V6之后,我必须将总体音量水平提得更高一些才能得到与V8相似的超低频量感。鉴于两者间差不多3000元的价格差(对比用的V8是豪华版),V6的这一表现并不令我意外。但我同时也要指出,目前市场主流的6″、8″单元落地音箱根本没有能力揭示V6的超低频驱动力问题,所以在实际使用上这一问题并不存在,而那些拥有能较好再现超低频能量的高级音箱的朋友,自然也不会在意V8较高的价格。
在最低一个八度以上,V6的低频表现令人满意。Gli Scapoli专辑《Everything must change》中第4轨“Mercy Street”,频率低至46Hz的电子鼓点贯串整首曲子。与前一首曲子不同,很多小型音箱都能把这段低频重播得饱满而又结实,而在低频透明度好的系统上,除了量感充足之外,还应该听出一种韧韧的弹性。V6重播的这段鼓声清晰沉稳,聚而不滞,柔韧中透出弹性,实属上佳品质的低频表现。
与V8系出同门的V6在绝大多数音箱系统上听来,都有着非常相似的音色和平衡,然而这并不表示我认为V6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不动声色地替代V8而不引起听者的注意。那些使用小型音箱的有经验的聆听者,只要他们的系统具备足够的音场解析力,就会发现V6的音场格局不如V8大气。举例来说,50年代末期的经典爵士名盘《Time out》虽然只是双声道立体声录音,但哥伦比亚公司杰出的工程师们在录音时收录进了大量有关录音场地的空间信息,只要你的系统够水准,就能还原出一个极为生动的音场,如果你拥有一对超级迷你监听箱,这个基于双声道系统的音场甚至还会隐隐有一种包围感。如果说V8具备这种具包围感的音场重现能力,那V6则无。与V8相比,V6的音场有着不太明显但仍可察觉的收缩,乐器间的间隔变得不那么明晰。
如果不是在试音过程中有令我兴奋的重大发现,V6本来只会得到我一个中庸的评价(仅指在音质上,对于V6的制造品质,我毫无保留地给予好评),而且这一发现,足以让我们很多人修正对V系列音质的一些成见。
事情是这样的,我的朋友,本刊作者薛飞借给我一张女歌手杨小琳的专辑《杨小琳的真爱…》,我粗略听了一下,觉得录音虽然好,但仍犯了一个许多“人声天碟”都有的通病,就是人声太过夸张,不够自然,近场拾音使歌手嗓音“纤毫毕现”,电声味太浓,所以并没有太把它当回事。JBL 4312C进驻试音室后,我的一个从事音响零售多年的老友闻风赶来“发烧”。我知道老友听音乐的口味,一起手便放上了这张杨小琳,用来推动4312C的正是在我评鉴中的V6。当第一曲《曾经心痛》的第一句“路上行人匆匆过”刚唱完,我和老友的眼珠子差点瞪得掉到了地下——以前怎么就没发现,杨小琳的声音竟然这么……性感,而且,音量越大越过瘾!是的,这个录音由这一组合播放,杨小琳嗓音的细节依然丰富得过火,电声味甚至更加肆无忌惮,但是,我同时也感受了到歌手在对这首老歌进行再创作时所投入的深挚的情感,没有一个正常的男人在听过杨小琳的歌声之后能保持无动于衷。能把音乐还原到如此境界,那录音中其它的瑕疵还算得了什么?听完第一首歌,我立刻飞奔回办公室,把在东广兼任音乐编辑的庄先生拖到了视听室。庄表现出同样的惊讶,并告诉我,这张唱片他非常熟悉,但从未发现可以被重播得如此撩人。把音箱换成L100,声音无疑更加Hi-Fi,但这个录音中的万种风情如魔术般地踪迹皆无。
不光是人声,所有主要音域与人声接近的乐器,如中音萨克管、单簧管、大提琴(这是我最喜欢的几件独奏乐器),在这套系统上声音都有类似的戏剧性的变化,音色变得异常鲜明,虽略显侵犯性,但又让人欲罢不能。
是的,我所说的重大发现就是,V6(包括V8)具有一种变色龙似的性格,在一套搭配得当的系统中,我们通常认为的冷静、客观,缺乏感情的柯颂,同样可以表现得浓郁甜腻、热烈似火,这种风格,虽然有异于欧陆器材的委屈婉转,但同样别具情趣。也许,V6在不同系统中音色的不同变化,正是它足够中性、透明的一种证明吧。
V6,也许还包括每一件柯颂,都值得我们花更多的时间仔细聆听。
V6常规电性能(实测):
输出功率(1kHz,THD≤0.1%): 180.5W(8Ω,Lch);175.8W(8Ω,Rch)
324.0W(4Ω,Lch);315.1W(4Ω,Rch)
信噪比(额定功率,8Ω): 100.5(不计权,Lch);101.5(不计权,Rch)
106.5(A计权,Lch);107.5(A计权,Rch)
灵敏度(额定功率,8Ω,1kHz):224mV
阻尼系数(8Ω,1kHz): 280(Lch);260(Rch)
串音衰减(250Hz~10kHz): -72.5dB(Lch);-72dB(Rch)- ——评柯颂V6合并放大器 赵聪
-
·
雷公,很抱谦,票已有主.
(作者:自文 时间: 点击数: 50)
- 收藏
-
-
·
北京的王先生对LDH功放上端达到100KHZ提出质疑,由于你的信箱拒收,就贴在这里了。。
(作者:ldh 时间: 点击数: 61)
- 收藏
-
这是20HZ方波,下面为标准信号。上面为LDH80W 功放输出波形。以下相同。
·
(作者:ldh 时间:2002-06-19 11:11:16)·
(作者:ldh 时间:2002-06-19 11:13:54)·
(作者:ldh 时间:2002-06-19 11:16:39)·
(作者:ldh 时间:2002-06-19 11:34:14)- 泰克TDS210 数字示波器、 TOPWRD TFG4613 信号源
·
(作者:niushifu 时间:2002-06-19 12:09:49)- 但我有时候认为很可怜,
·
(作者:yz 时间:2002-06-19 16:37:15)- 王先生对斑竹的功放提出质疑,估计只是从技术上讨论问题(因我不认识王先生),不存在“牛”不“牛”。虽然斑竹功力深厚,但我想对此问题提出质疑的不止王先生一人,说实话本人就没有想过斑竹的DD上端能达到100KHZ这个事。不是“老王买瓜”,我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原因,自幼走南闯北,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其他都去过或居住过,总体感觉北京人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待人处世比较热情、平和、善意,相比有很多省市就差一些。我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只是客观来看待问题。另:我对斑竹的DD有了新的认识,由衷地佩服!愿斑竹的DD越做越好!
·
(作者:haiweipeng 时间:2002-06-19 21:54:24)- 这样的波形!!!!!!!!!!!!!!
·
(作者:LEISURE 时间:2002-06-21 17:57:12)- 用三支12AU7,好像是MULLARD的。
-
·
有玩猛牌的大侠吗?
(作者:wzp123 时间: 点击数: 66)
- 收藏
-
有玩猛牌的大侠吗?我的系统:马兰士19A CD + 马兰士44SE AMP + 猛牌702。请问什么功放与猛牌702性格比较合,不胜感谢。
·
(作者:dadb 时间:2002-06-18 19:40:32)- ......很多人用NAD供放推猛牌(因代理推?V)
個人聽感.....還可接受.
猛牌聲音偏硬朗,個人認為用膽機推比較好.- ......很多人用NAD供放推猛牌(因代理推?V)
·
(作者:as 时间:2002-06-18 23:37:31)- 我曾经玩过700仔,感觉要用厚声温暖的器材来搭配,用马兰士声音肯定太薄了。就象dadb兄所言,用胆机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
(作者:meyer 时间:2002-06-20 02:49:51)·
(作者:meyer 时间:2002-06-20 02:57:04)- 猛牌最难出的是低音,用胆机(特别是国产)低频没力兼松散,用国产的又怕高频不好,
最好是用君子或Alchemist的APD20a,APD22来推其效果不错- 猛牌最难出的是低音,用胆机(特别是国产)低频没力兼松散,用国产的又怕高频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