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quad国都
  • 名称
    quad国都
  • 成立时间
    1936
  • 创立者
    peter J.walker
我怀着兴奋、却又带着几分忐忑的心情前往士林,为什么呢?因为这次专访的地点是在中影文化城。这个位于士林至善路上的园区,曾经承载了许多人美好的回忆,包括我。记得幼年时,每回爸爸带我到中影文化城,我总是玩得不亦乐乎。单是那些为了拍片而有的仿古设施,就能叫孩子们流连忘返;老家的相簿,就收着几张已经变了色的相片,背后正是影城的牌楼。如今,片场还在,城门也还在,许多当日华美的建筑则已不复见。


事隔多年,旧地重游,今番踏入影城,虽然每个脚步都能勾起了我童年的乡愁,但可不能一直沈湎于回忆,我可是有任务来着的。而且,这事同样教我兴奋不已。今天,我要与一位静电音箱达人相见。
音响梦源自爱音乐
蔡正晖,在中影的制片场担任前制副理,摄影师出身的他,对于影像处理满腹专业。在正式访问前,我们聊到一些影像技术以及当前影业发展的问题,他说:“一个摄影师,心中永远有着清楚的画面和构图。”当他说这话时,从他眼中,我看到了一股电影人的专业和执着,然而,这份执着,不仅在于工作,更在于他所爱的事物上,特别是音乐和音响。
“念书的时候,没什么钱,唱片好贵,每次买唱片,都要咬着牙买。”蔡正晖从年轻时,就喜欢听音乐,也开始玩音响。我起先以为,以他这样带着些粗犷的样子,又是学生时代开始听唱片,多半听的音乐偏流行、摇滚,到底,80年代前后的流行和摇滚音乐也正是人才辈出的时候。不料,当我走进他在中影围墙边的工作室时,在两侧墙边堆叠得比人还高的唱片箱,藏着数千张黑胶唱片,里头多是古典音乐。
“那时候,唱片刚从黑胶转入CD的时候,因为CD价格太贵,实在买不下去,所以还是继续听黑胶。还好那时候没丢掉这些唱片,现在每一张都是宝,而且,越听,越觉得还是黑胶好听。”边说着,他边指着几套黑胶,讲述着那些唱片的由来,又是谁送的,又是哪位长辈留给他的,每张唱片,都是故事。
“怎么能有这样的空间呢?”这个位于中影文化城边角靠大马路一侧的小屋,看起来有点像是铁皮屋,却又不是;门开得小,比起一般的门都窄,恰容得一人通过。进了门,看里头空间倒宽敞,约有卅坪;隔成两间,刚进门见到的是个音响室,而且是个典型的音响室,一看就是个音响迷喜欢的空间。

“这个地方是我跟中影租的。园区里空着没用的空间很多,我就租了这里当作我的工作室。早上早点来,下班后晚点走,这里就是我的工作室,我可以在这里作自己的事。”“如果有印象,当年中影文化城外有间三商巧福,这间房当年就是三商巧福的店面。这空间够大,我可以辟出一间音响室,我这辈子终于有间高宽长比例3:5:7的房间了,你知道,这约近于黄金比例。”听蔡正晖口气间带着几分得意,也难怪,对音响迷来讲,有个好空间,才是最大的福气。
宋老师的一句话,让他投身改造Quad ESL
进到这房子的内室,可见一整排的货架,堆满了材料、零件、散线、工具,当中一张高约一米的工作台,叠着几落静电板,还有两块躺在工作台中央,旁边还摆着工具,看来正在维修。靠墙则是成堆的Quad静电音箱,有的已经拆到只剩框架,有的则是完好的,外头还套着塑胶套,还有的则是未拆箱的库存品。
“我现在在做的,主要是帮国内Quad静电音箱用户维修音箱,我已经做了几年。你现在看到桌上有几块版子,就是在帮用户维修并改装。”蔡正晖喜欢音乐,当他接触到静电音箱之后,就开始迷上那样的声音,干净、通透、快速,一种不惹尘埃的明净感,没有夸张的动态、浓重的音色,这些在动圈音箱上常可见到,而且很容易一下子就抓到听者耳朵的特质,在静电音箱上都没有。“静电音箱有的,就是那流动的音乐,很容易就把我带入其中。”
不仅自己听静电音箱,听到后来入了迷,像他这样有着热情和执着的人,一栽进去就不得了。“我曾进入海国乐器工作,担任专员,专门负责Quad静电音箱,还去到原厂参观。为了推广静电音箱,我曾争取到一个demo room,不过,后来这个展示空间被拿来当其他器材的show room,很可惜。”不只这样,人家是金屋藏娇,蔡正晖是“金屋藏Quad”。
“曾在新店山上(后来得知,是在花园新城)租个房子,把那里当作我的静电音箱研究室,通过细部拆解,我逐步认识静电音箱,也一点一点累积了知识。”自己玩归玩,蔡正晖又怎么会将技术公开化,并且服务同好呢?他说:“还不是有人『推坑』。有一次,录音师宋文胜来,我请他听我修改过后的Quad ESL 63,其实那也只是我自己做来玩的,没想到宋文胜一听觉得太好了,他自己也是静电音箱的爱好者,用的就是Quad 63 Pro,他鼓励我应该嘉惠乐友,帮大家把Quad ESL 63都提升一下。所以,我就开始接案子改装。”
静电板加装铝框,稳定性大进
其实,维修和改装音箱不稀奇,但专门针对静电音箱,而且还是Quad的产品者,就不多了。国外有一个很有名的Crosby Audio,便是以专门改装Quad ESL 63闻名。“我做的事,有点像他们,但是我改的地方更多。”他拿出一块静电板框架出来,双手握于两端,稍微施力,静电板框架就跟着扭动起来。
“这个用ABS的框架,以立体格栅架构在两侧,看起来结构很稳,实际上仍有材质本身的限制,这样用一点力,它就会twist,可想而知,其实在充满振动的状态,这个结构有多么不稳定。”怎么解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外加一个金属框架。于是他去找了工厂切出铝条,以不同的铝条结合在一起,将前后两片静电板框架锁起来,而且锁的紧紧的。
只见几块厚约4-5mm的铝板锁住静电框架,我不禁赞叹:“这样就解决问题了,而且看起来真是发烧。”“不,没完”蔡正晖又从架上取出一个加了铝框的静电板,但这个的装甲没先前那个那样密不透风。“先前试做的那个,实在太厚重,一来成本高,二来有点『太超过』。所以我就拿掉了长边的铝板,让它轻一点。”

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不,蔡正晖又拿出第三个,这回,框架不是以铝板锁定,而是以一个压制成形的框架构成主体,看起来,铝材用料更少一点。“不是要偷工减料,而是后来发现这样子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众里寻他千百度,方得最佳导电液
静电音箱的原理,就是在中央拉伸一片薄薄的膜片(diaphragm)。一般动圈单体是靠振膜推动空气,静电音箱亦同。只不过这个振膜极薄,且是整片运动发声。在静电音箱开发之初,这个膜片不够薄,而且韧性、张力不够,后来杜邦公司开发出麦拉材(Mylar),这才解决了材料问题。
这个振膜有多薄呢?以Quad ESL 63为例,其厚度为4μm(微米),也就是0.004mm,一般家用保鲜膜,厚度约0.018mm,也就是比1/4保鲜膜厚度还薄。这个膜片的两侧,要夹上两片多孔金属格版,以Quad音箱为例,这个格板上面是一个一个小圆洞,这两片洞洞板夹住却不碰触中间的膜片。而膜片上要涂上一层导电液,膜片上压接了电线,一旦通电,膜片上就会带有正电荷。至于两块分置两侧的金属“洞洞板”,则会随着音乐信号,分别带有一正一负的静电。在这个静电场内,中间夹着的膜片就会随着静电方向前后振动,也就产生了声音。
“这个导电液很重要,一来导电涂层要均匀,二来耐用度要高,三来它的阻抗要够高,这样才能留得住正电荷。”蔡正晖拿出一片老Quad的静电膜片,只见上头刷着不均匀的半透明涂层,刷法有点像小吃店收整餐桌,又像小学生边玩边拖教室地板,约近Z字形的涂法,有的地方厚一点,有的地方薄一点,膜片边缘还有漏涂的地方。
“这是很早以前的做工,这样的涂法,可能会造成膜片上的阻抗不均,电荷就不能平均分布,这样,会影响声音的细节表现,以及音箱的效率。想当初ESL 57就很麻烦,往往用户会发现两支音箱声音大小不同,就是因为效率不一,再买一对,还是一样,四支音箱,效率通通不一样。但后来改成喷涂的方式,这样就够均匀,声音表现也更稳定。”说完,他指着架上的三瓶“小药水”,“这就是导电液,这三罐的阻抗都不一样。我还曾经买过瑞典的导电液,但真正让我满意的,却是因缘际会下得来的。”

“你知道,中影的老板是郭台强先生,他旗下事业还有几间科技公司,又有鸿海集团的关系,所以我们每年尾牙都很大阵仗。在这种场合里,总能见到一些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有年尾牙,我认识了一位面板研发部门的主管。由于面板内部也有类似的涂料需求,当我们一聊起,他立刻表示可以提供协助。因此,他就帮我『客制』出我所需要的高阻抗导电液,这也是我所能取得阻抗最高的导电液,高达10的9次方(欧姆)。从前Quad的原厂导电液阻抗不过10的6次方左右,我用过好一点的也只有10的7次方,瑞典那个也不过约近10的8次方,唯独这个我现在用的最高。”这有什么好处呢?他表示,这个涂料可以涂得更薄,这样膜片整体的重量就越轻,可以提升整体效率,金属板在牵引膜片时,反应也更敏感。
线材、电感全都换,声音大不同
这时,门外悄悄地走进一个人,是袁大伦。这次专访其实也是他引介的,他们两人是多年好友,在静电音箱上也是同好,两人一同钻研,相互协助,后来决定合作开发静电音箱,这是后话,容后再述。袁大伦在业界人面广,因此许多材料和配件,都靠他找到门路。先前讲到的那个铝框的演进,就是袁大伦的意见。他一出现,故事就更明朗了。

“我们换的东西可多了。”袁大伦指着架上的捆线,蔡正晖一手拉一条,“我左手的是原厂的线,右手拿的是我换上的线,单是这线一换上,声音整个不一样。”接着,蔡正晖又拿出一个小纸箱。里头装着几个电感,首先,他拿出一个方型白色塑胶卷轴的电感,看起来极其普通。接着,他又拿出一个以铁芯为轴,以铜箔绕制的电感,拿在手上,光是重量就差了好几倍。这时,袁大伦说话了:“这个电感是我特别去找师父绕的,感抗完全相同,但是换上之后,声音却完全不一样。音响真的不能单看数据,数据实在无法代表什么,什么都要试。”
累积多年的研究和维修经验,Quad静电音箱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都难不倒蔡正晖。“我遇过各式各样的问题,最常遇到的问题,包括金属静电板和框架脱胶,这会形成噪音。因为英国的天气比台湾干燥,比较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至于欧洲其他地方或美国也很少有这个困扰,但是台湾湿度高,气温变化大,对于这种胶层总是不友善。当年英国制的ESL音箱也还好,因为这个缘故的反修率不高,推想是那个胶比较好。但是后来Quad易主,生产移往中国大陆,供应商也换了。头几年新厂制的ESL,就很常有这个问题;原厂发现这个问题太严重,于是赶快找其它的供应商,后来的产品就有改善。”
先推Quad ESL进化版,再筑完美静电音箱梦
但是,蔡正晖不仅是维修而已,他还有计画。“我手上还有几对Quad ESL 63,我计画推出十对,经过全面改造、升级,不仅声音更好,也更为耐用、稳定性更高。”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蔡正晖说,快则在农历年前就可看到第一对。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我和大伦兄真正的梦想是做出自己的静电音箱。”这是梦想,却不是空想,因为一切都在进行当中。
蔡正晖拿出两块金属静电板出来,在旁边又摆出三块金属静电板,两个看起来像,细看就发现完全不同。“这两块静电板是Quad ESL 63的。ESL 63内部一共有四块静电板,中间两块并在一起,构成一个8层同心圆,这同心圆越内圈,负责的频率越高,往外圈则频率较低,至于上下两块没有同心圆的静电板,则都是属于第8圈,也就负责最低频段的部分。”

接着,他再指着旁边的三块金属静电板说:“大伦兄和我就觉得音乐能否活生,端赖于高频的表现,把高频部分切成两半,就不会是在一个真圆的条件下发声。所以我们把两片板改成三片板,这样,负责最高频段的部分,会在同一块板子上,如此一来高音表现就会更好。”人家四片,难道蔡正晖他们要做三片吗?会不会低频不够?蔡正晖说:“我们的计画是做5片、7片、9片的静电音箱,中央区域就是这三片,片数越多,其实增加的都是低频。静电音箱中高音都不是问题,而且正是它的长处,但是低频就是它的弱点,所以以前有人为了听Quad ESL 63还特别加装一大块补强低音的音箱。我们将来的静电音箱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将会是全频段的静电音箱。”

与蔡正晖和袁大伦握手道别,离开中影文化城的那一刻,我想着,如果有一天,台湾能做出举世闻名的静电音箱,那个源头,就是这间藏身影城角落的工作室吗?真心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转自http://www.hifidiy.net/index.php?s=/home/article/detail/id/16739.html


享誉世界的音响大师Peter J. Walker(1916-2003.12.10),是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一位长笛乐手,也是一位扬声器专家,其著作目前仍然是无线电专业学生必读的教科书。不过最让人铭记的是,他是QUAD(国都)的创立者,是QUAD(国都)的总舵手和产品研发带头人。

QUAD国都创始人Peter J. Walker先生
1936年,身为家中的独子,Peter J. Walker没有像父母安排的那样继承家业,而是向家中借了200英镑独自创业,创立了自己的公司SP fidelity Sound System,后来改名为Acoustical Manufacturing Co.(QUAD的前身)。严格来说,这个公司只算是个人工作室,因为都是Peter自己制作放大器,什么时间做好,什么时间去卖。毫无悬念,在这样的经营方式,200英镑很快所剩无几,不过Peter的音响技术得到了大大的检验和提高。

Peter先生创办QUAD国都时的200英镑存款凭证
这并没打击Peter的创业决心和音响之梦。虽然资源极度匮乏,他依然想方设法扩充资金源努力推动自己的音响事业,并到处寻找经销商,甚至尝试争取政府机关的标案。


Peter的努力让公司有缓慢的进展,但规模依然很小,中途还由于二战从伦敦迁往亨廷顿。一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后,音响产业起飞的契机终于出现。那时候的Peter面临事业发展的抉择,QUAD究竟要走公众广播(PA)产品还是家用音响之路?最后Peter决定逐渐退出PA市场,专注在高品质的家用音响市场。加上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复兴,确实带动了家用音响事业的起飞。市场判断正确的Peter,加上适当的产品问世,使QUAD在1952年成为颇具规模且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音响公司。
▌放大器与静电扬声器齐飞,荣获“英女皇科技成就奖”
抛却老板的身份不说,曾荣获大英帝国勋章及科学博士学位的Peter,其实更醉心于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当公司各方面走入正轨,且发展地越来越好时,他逐渐放手,一边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设计与研发,一边注意培养良好的管理团队。不过,管理上的“放手”,并没使Peter的工作压力减少,因为身为长笛乐手的他,对音乐和重放音质的高标准要求,使得他在钻研技术和设计产品过程中工作量更大。


得益于对技术和产品的高要求,1953年,国都推出了让同时期的同类产品望其项背的QUAD Ⅱ真空管功率放大器,将音响工业标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采用输出变压器与电子管阴极交连的原理,把谐波失真度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QUAD Ⅱ真空管功率放大器
1957年,国都又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首款真正全频带静电扬声器ESL-57。这款里程碑式的产品使用了极轻质的塑料胶片,在两个充电电极之间运动,作为发声振膜。对比同时期的其它扬声器,ESL-57没有令人讨厌的失真和音色渲染。作为一款令人注目的音响产品,ESL-57在规格、指标无需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持续生产了28年。

QUAD ESL-57静电扬声器
至今,ESL系列扬声器都在生产,其先进之处在于独家设计:振膜并非一大块,而是由许多个同心圆组成,每个电极(同心圆)连接上一个经准确校正的讯号延迟电路。声音先从圆心发出,再到邻近的外圈,一圈一圈向外扩散,从而形成理论上的点声源发声。


1967年,国都推出了该公司历史上第一套晶体管放大器QUAD 33前置放大器及QUAD 303功率放大器。这套放大器在音响技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它应用了“三阶输出级”设计,将当时晶体管元件普遍存在的热不稳定性完全消除。由于该套放大器在电路设计及外形制造工艺上的成就,它赢得了英国设计学会于1969年颁发的“设计大奖”。

QUAD 33前置放大器和303功率放大器
国都对放大器性能的进一步贡献体现在1975年发表的功率放大器QUAD 405“电流补给”上。这一堪称里程碑式的电路原型由国都独创的放大器设计之一,并仍沿用在现生产产品上。正由于这一杰出技术成就,国都于1978年被授予“英女皇技术成就大奖”,这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此荣誉的音响品牌。

QUAD国都荣获“英女皇技术成就大奖”
1981年,国都推出了另一款全频段静电扬声器ESL-63。再一次,国都的ESL扬声器成为了世界音响界扬声器的一个参考标准。八年之后,国都的77系列音响器材面世,并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新的音响概念:高度一体化设计的高级音响系统。77系列通过一个两路遥控器进行操作,应用了多项全新的电路设计及在当时最为先进的控制软件技术,那些技术还是首次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在77系列产品发表了两年后,国都公司凭借着77系列中的合并式放大器,荣获了“欧洲年度最佳放大器”奖项。

QUAD ESL-63静电扬声器
1999年,QUAD推出了流行至今的99系列,并且并配合一款L系列的动圈式扬声器作为高端套装配置。同年,QUAD被高保真新闻杂志评选为极品音响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
▌个性依然,荣誉从未间断
熟悉国都音响产品的发烧友,常常会这样评价它:“由于Pteer Walker他老人家向来极为注重器材品质的要求,简单而直接的线路设计和精良选料正是QUAD功放机的常青招牌!不但是声音靓,而且可靠耐用。”“QUAD从来都没有夸张的设计,所作所为都在追求合理、高性价比,许多QUAD用家都会迷上她恰如其分巧妙的工艺设计,陶醉于那准确的声音还原。”“与其它音响公司不同,国都公司从第一件音响产品开始,就显示出设计上的原创性。”事实也的确如此,国都在许多方面都别具特色。


比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Peter先生就开创了一项新的活动:举办以现场演奏、录音与使用扩音机、扬声器重播作比较的创新音乐会。这种现场对比示范在当时的业界可谓十分大胆,起初并不被看好,不过事实是这种方式意外受到了欢迎。这样的音乐会陆续进行到五十年代末期,相继到访过美国纽约的卡耐基音乐厅、葡萄牙、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音乐会上首先由一支乐队或一组乐器演奏,并同时进行录音,其后再向现场听众作即时重播,让他们感受由国都产品和其他音响产品组成的重播系统呈现的真实准确的重播效果。

QUAD ESL-988静电扬声器
技术方面,比如ESL-988/989将一块厚度为人的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薄膜镀上金属导体涂层成为负极,安装在两个充电正极之间。正电电极电压随音乐讯号而起伏,从而将负极振膜吸近或推远,振膜的运动推动空气产生声音(音乐);比如前置放大器QUAD QC-24的电路设计采用了较多新的内容,但有两点没有改变:仍然采用十分值得信赖的双三极管6111WA及采用简洁的信号电路;比如不在乎外界非议,毅然涉足传统扬声器领域,开发L系列扬声器,方形的箱体、电磁式驱动单元、分频器……但它们依旧继承了国都音响产品一贯传统的音色特点。

QUAD QC-24前置放大器
进入21世纪,QUAD的当代产品依然魅力依旧,备受行业认可和肯定:
2002~2004年,连续三年赢得英国《What Hi-Fi?》“全年最佳产品”大奖。
2008年,国都旗舰静电扬声器在EISA欧洲影音大奖中荣获最佳音响成就奖国内奖项。
2011年,国都多款产品荣获英国《HiFi News》高度推荐奖、《HiFi Choice》推荐奖、《What Hi-Fi?》“年度最佳产品”大奖及《Stuff》‘Icon’大奖。
2012年,国都多款产品荣获英国《HiFi News》高度推荐奖和《What Hi-Fi?》“全年最佳产品”大奖。

https://tieba.baidu.com/p/3550685425

  • 共0个1/0页

经典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