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G.T.SOUND
  • 名称
    G.T.SOUND
  • 成立时间
    不明
  • 创立者
    MR.GOTO
音响痴人MR.GOTO

     从酒店出发,沿着晨光沐浴清静的小路漫步到G.T.SOUND门口时,时间是0950分

,离我们约定的时间尚有十分钟。站在路对面的屋檐下我细细的打量着对面的这扇即

将打开的不大且略显陈旧的玻璃门,试图透过茶色的玻璃猜测:一个漂洋过海为的只

是要听杂志上阅读到的号角喇叭以及它的故事的烧友,与一个号角喇叭故事的主人公

,他们之间即将发生的故事。
    说实在,目前的我并没有拥有号角喇叭的冲动,起码是这类外貌传统的造型。然

而,这并不妨碍我欣赏。近年来在原版的《STEREO SOUND》、《Analog》和其他杂志

经常可看到一些有关号角喇叭以及用家的文字介绍。
    其实,以美国器材为主的号角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在日本盛行。也许这与

他们特殊的经历、居住环境以及爱听爵士等类型音乐的因素有关。这些年以来,杂志

上见到的老烧系统中,就有不少号角喇叭,其中不乏GT SOUND的旗舰大鲸鱼。

当读到最新一期第195期(2015年夏季号)刊登的一篇GT SOUND用家高桥藤次朗的专访

文章后,我决定去会会故事中的主人公们。
    行程计划确定后,我给GT.SOUND发了邮件。他很惊讶的问我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

到他这样的小公司。我如实的告诉他是阅读了长期订阅的日文音响杂志中的有关介绍

。为了方便交流,我特意将我目前的系统器材告诉了他。没想到他的回复竟是,你使

用的器材与我们的风格相差太大,劝你还是不要来听了。
    以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这是一个超乎常理却充满自信的回答。
    恰恰是这样的回答更激起我对GT SOUND以及这位颇似顽固的主事人的几分好奇心



    一天接触证实,故事的主人公MR.GOTO(以下用中文称呼“后藤先生”)确实是一

个少见的率直固执而有个性的日本人。
    后藤先生接近一米八十的身高也是同辈人中少见的。一付金丝眼睛后面的目光透

着自信且炯炯有神。与在杂志中见过的照片相比,年近七旬的他看起来更为精神和坚

韧。
    正如全世界的烧友是一样的固执和自信,四海烧友一家亲见面就有三分情的这一

特性在日本同样适用。
    后藤先生不无自豪的夸赞我,是第一个为了听他的号角喇叭而专程前往的外国人


    接着他详细介绍了GT SOUND的单元和喇叭以及构建好的试听系统。对于一个非技

术派烧友的我,只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努力去消化他的那些专业名词。
    GT.SOUND是一家专注于号角,专注于两路三单元驱动全频的公司。相对于日本国

内Hiend市场盛行的四路、五路多路分频驱动的复古西电的喇叭系统,例如ALE 

Acoustic和Goto Unit,他坚持认为GT Sound的两路全频已经足够满足追求极致的高端

烧友聆听从人声、爵士到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作品的需求。他的高音驱动头GSU-D04输出

声压达到110db可以线性再生24kHz,而他家的15寸低音单元GSU-W16输出声压达到98db

,即使在音量关小时,仍能轻松重现富于弹性的低频和细节清晰的超低频。他还特别

强调另一个好声的秘诀在于他们家重料炮制的每只重量达到20公斤的木质号角。它用

CNC车床一次成型,而舍弃了市面上四块层板拼合的做法。
    他谦虚的自称是一家贫穷的小公司,而自己则是一个百折不扣的“音响痴人”。

毕业于工科的他喜爱古典音乐,年纪轻轻就迷上了音响。后来逐步参与了家人的音响

器材店经营。在其接手经营业务后,对号角喇叭情有独钟的他所经销的产品多数与号

角有关。遗憾的是当时的号角喇叭所用的大口径驱动头多数只是用于组合成录音室的

监听系统,适用于大音监听。对于一般家庭近距离小音量聆听则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

响,例如声音的耐听度、小音量下声音的平衡度,尤其是低频的重现等等。
    当年(SEM)SONY MUSIC ENTATIMENT公司为了自家录音棚专门制作了一款2路3单

元的监听喇叭,两只15寸的低音和葫芦开口型的四英寸号角组合可以再生24kHz的高音

。但录音室监听多数使用多路功放电分驱动。身为经销商他曾经卖过很多这类单元,

但他的理想则是自行研发一款真正适用于一般家庭音乐鉴赏用的独一无二的喇叭单元

,通过独家研制的分频器,用单一功放就能够体验到号角的魅力!他要求SONY公司改

良单元的设计,制作一款完全按照自己理想设定的单元。后来SEM停产,他经过与厂方

的协商,得到了SEM技术部门的鼎力相助,以确保自己的喇叭单元能够继续生产。而且

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改良,直到完成目前的型号GSU-W16、GSU-04。所以尽管外形沿袭

了SEM系列的型号,但是内在的技术早已经过不断的改良,演变成为名副其实的GT 

SOUND独创的单元。用于自家的成品生产,同时也向在使用JBL、TAD、Westlake等号角

喇叭的烧友提供升级用的单元。
这就是GT SOUND的故事梗概。
    后藤先生只用半个多小时轻描淡写的浓缩了他为之奋斗的波澜壮阔的几十年。
    我试听了几张不同类型的软件。主要是那张自己带去的RR公司出版的《TUTTI》。

    后藤先生分别用两种功放做了演示:1)用金嗓子的合并机;2)全套金嗓子的功

放,经过电子分频器分别驱动高音和低音;3)加入GSU-UH1超高音单元。

    如图所示,他店里的音箱成一字贴墙排开,客观上这对感受音场的深阔会产生一

定的影响。但是,即使只是用最简单的合并机做驱动,当我们一边谈话一边小音量播

放时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宽松而有下潜的低频。听第六首莫扎特《第21号钢琴协奏曲》

行板时钢琴的形体清晰可见,堂音尤为丰富。也许这正是GSU-W16双十五寸的魅力。同

时,GSU-D04驱动头24kHz的数值并不是吹嘘的,无论是听第一首林姆斯基高沙科夫的

《舞曲》中段左后方清脆飘逸的三角铃,还是第五首斯特拉文斯基《火鸟》中右后方

响起的阵阵热辣辣咆哮的铜管,号角喇叭的淡定从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尤其是面对

最后第16首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之基辅大门》结尾处迭起的高潮和排山倒海的

气势,这对2路3单元、尤其是双十五寸的旗舰型号SRV-1B大鲸鱼那种举重若轻的瞬态

应变让我改变了对号角喇叭的看法!
    当然,我指的号角喇叭只是那些自己有缘听过的几种,例如JBL、WESTLAKE、TAD

。。。。。。

    音乐的感动毫不留情的扑面而来,但声音却毫无记忆中号角的直冲!
    细腻、平衡、绵密、流畅!
    当然接着试听的多功放驱动则更能将四寸号角和双十五寸低音的大鲸鱼发挥得淋

漓尽致。

    后藤先生说,喇叭是系统的灵魂存在。这点我非常赞同。
    他强调一套系统中的比重,喇叭应占一半或者以上。这点我也不想反对,尽管现

实的情形往往会有所不同。
    他坚持认为,优秀的喇叭,并不一定需要高价的超大功率的后级驱动才会好声。

更不需要使用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线材伺候!
    对于这点我真想为他点赞。从事后与当地烧友和经销商们的交流中也印证了这个

观点。现阶段的日本烧友已经很少有人舍得把花大钱在线材等附件上了!这跟他们的

经济实力有关,但跟他们的经验积累更有关的。
    音响发烧自然需要一个过程。经历所得的经验是这个过程的至宝。

    对于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付出了半生精力的这位音响痴人,

我只有向他脱帽致敬!
    作为他的心血结晶,单体重量超过250公斤的巨无霸旗舰SRV-1B给我耳目一新的感

受。感受到了真正号角的魅力,更感受到好声的真谛:不是简单的复刻,是一次次脱

胎换骨式的重生,是时间和精力的沉淀,更是生命对于音乐的崇敬与热爱!
    尽管旗舰大鲸鱼接近一千万日元的价格真的不便宜,我仍很想搬一对回去加入我

的系统欣赏音乐,同时,也希望国内的烧友能有机会听听GT.SOUND的单元和它的号角

喇叭。
                                                                                          ——转载乐友会blog
  • 共0个1/0页

经典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