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品牌列表
  • 按名字排序
  • PMC
    1990年,任职于BBC广播公司 Mr. Peter Thomas 和任职于 FWO Bauch (英国一家居领导地位的专业音响设备代理商) Mr. Andrian Loader( 于1997年逝世 )一起成立了PMC。结合喇叭单体以及对音乐的专业知识,他们制造出第一组世界上最大,使用低频传输线式设计之录音室专用主动式鉴听扬声器- BB5/XBD,它的优异声音表现和其惊人外观完美契合。 这组BB5主动式鉴听扬声器由伦敦 BBC Maida Vale MV4 号音乐录音室所使用,其主要工作是负责1号广播网 (BBC共有1、2、3、4、5等5个广播网 ) 的广播鉴听工作;第二组 BB5系统则是安装于同一处的 MV3 号音乐录音间,而2号广播网大部分的工作皆于此录制。如今,PMC这款旗舰级扬声器仍然为世界级的鉴听扬声器准标,位于纽约的Sony录音室、盲人歌手Stevie Wonder所属的惊奇地 (wonderland)录音室、伦敦 Metropolis录音室;以及著名的古典乐唱片公司,像是 Deutsche Grammophon、Decca、Harmonia Mundi、Teldex…等,都是采用BB5/XBD为鉴听扬声器系统。PMC是一家制造高质量专业鉴听扬声器以及Hi-End家用高传真扬声器的英国公司。不过15年的时间,PMC已经将其触角由原先的专业市场延伸到所有的领域。包括音乐制作、广播录音间、户外广播车、电影配乐录音、音乐后制等。除此之外,PMC在英国和美国的高质量消费性高传真以及家庭电影院市场中也十分积极经营,甚至在美国也建立了PMC分公司. PMC独特的销售卖点在于它所有的鉴听扬声器 (从最大型的旗舰款主动式鉴听系统:BB5-XBD,到最小款的DB1+) 都使用一般称为〝传输线式〞的音箱设计,如此独特的设计呈现出清晰辨识、高分辨率、音域宽广的频率响应。除此之外, PMC全系列产品专有的驱动单体、电子零组件及音箱结构都提供了无懈可击的声音精确性和动态范围。 PMC 也是少数几家公司之一,因为其优异及专业录音质量的杰出贡献而荣获美国艾美奖。同时,PMC也参与过无数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原声带配乐电影原声带配乐 Patriot Games、铁达尼号、轰天炮4、ID4、海底总动员、芝加哥、不可能的任务I & II、鬼眼、未来战士3、蜘蛛人1~3集、猿人袭地球、金发尤物、魔盗皇鬼盗船-加勒比亚海盗……等都在名单之列。在全世界许多顶尖的录音室和音乐后制公司等专业领域里,大多都有PMC产品的身影。现今,PMC的使命就是拉近专业录音专业录音 与Hi-Fi市场间的距离。他们相信一对好的扬声器应该能够毫无渲染的,忠实传达出作曲家、演奏者以及录音工程师最纯净的意念。
    访问量:1872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Nagra南瓜
    为什么会喜欢上nagra呢,以下四个理由足以 第一,悠久的品牌历史 瑞士nagra成立至今已经有超过60年的历史,横跨专业和家用两大领域,60年的文化底蕴和品牌沉淀是当前很多牌子不具备的。 第二,坚如磐石的产品质量 nagra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操作的可靠性皆为业界最高水平,产品多为提供军方使用,比如nagra cdc和cdp上出仓马达原件就直接被NASA安装到火星探测机器人上使用,六七十年代生产的sn,ivs,ivsj等开盘机目前仍有大把的开盘机玩家正在使用 第三,钟表级的外壳金工 每次触摸nagra的产品,都会被打磨到有如瑞士钟表外壳的细腻工艺所折服,宛如艺术品般存在的音响制品 第四,细腻水润的音色质感 犹如瑞士雪莲般纯净水润细腻的音色,足以让人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访问量:2742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Mark Levinson马克 列文森
    1972年,Mark Levinson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创建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Mark LevinsonAudio Systems(MALS)。MLAS的主要产品是放大器类电子产品(功放)。MLAS的设计是以超越所有的性能限制为出发点。 品牌介绍 Mark Levinson于1972年制作的7.5 ips带速的录音机就拥有110dB的动态范围,随后的LNP-2前级,是音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可以这么说,LNP-2的诞生,宣告了音响Hi-Fi时代的终结。而LNP-2在黑色氧化面板上雕刻并以白漆填充的Mark Levinson Logo,也成为发烧友心目中极品音响器材的标志,并在以后的近40年里基本保持不变。 Mark Levinson本人是一个天才的产品设计师,然而却并不是一个好的经营者。上世纪70年代末,MLAS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到了1984年,公司已经濒临破产。1984年10月,MLAS被当地破产法庭关闭,其后两三个月内没有人来主动想寻求购买公司资产,于是法官决定将其拍卖。公司以Madrigal Audio Laboratories的新名字重新营业,Mark Levinson作为一个商标仍然得以保留。 1995年9月,Madrigal企业被哈曼集团收购。归入哈曼旗下的Mark Levinson在上世纪末继续有惊世之作推出——No.32前级和No.33单声道后级都是将Mark Levinson在模拟类放大器技术方面的成就推上另一个巅峰的经典产品。
    访问量:10043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KRELL奇力
    以生产具有高超驱动能力的固态电路功率放大器而载誉,还有前置放大器、数字设备等产品,作为美国的高级机品牌,确立了坚实稳固的地位。其经营哲学是以最佳工程技术生产音响器材,致力创制极品级的音响产品。它的产品声音特点是节奏明快,分析力强,低频控制力强和动态强劲可说举世无双。 资深音响迷大概没人不知道创立於1980年的美国音响品牌Krell,当年由传奇设计师Dan D’Agostino所创办,并以旗下第一部後级扩大机Krell KSA-100打响名号,凭著超额供电与纯A类设计的优势,征服市面上多数难搞的喇叭。後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就是Dan D’Agostino在2010年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同离开了Krell,在外面自立门户。少了这位灵魂人物,虽然让Krell顿时失去些传奇色彩,但也代表著Krell即将抛开过去束缚,往前迈进。 记得当初采访Krell副总裁Peter J. Mackay时(采访请按我!),他告诉我,Krell对於好声音的追求是不会随著大人物离开而改变,本次聆听入门的Vanguard综扩,就刚好印证这句话,它会让您相信Krell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声音好得没话说!   2014年,是Krell展现品牌活力的一年,不仅发表自家最新的iBias纯A类技术,号称可以更节能的方式,达到纯A类的净美音质与低失真率,同时也发布一连串对应iBias技术的新款後级扩大机。众多新产品最令人惊喜的,莫过於这部去年在德国慕尼黑音响展首次亮相的Krell最新入门综合扩大机Vanguard。这部看起来就像「另一部综扩」的Vanguard能有多少成就?老实说,在尚未听到声音前,我也很怀疑。但从原厂寄以厚望的程度来看,这部Vanguard虽然是Krell的入门机种,却是火力展示自家关键技术的最好机会,更是用来为品牌开辟疆土,让音响迷认识全新Krell的最好开始。   Vanguard的外观与旗下老大哥们相去不远,机壳采用厚实的黑色铝材打造,前方则另以银色面板装饰;当开启电源,面板内凹沟槽会亮出淡蓝色灯光点缀,看起来颇有设计感。在面板的左侧,是基本功能的按钮,包括讯源切换、静音、以及选单,而在面板右边则是显示幕,由於Vanguard有可选购的数位模组,配合网路功能则是与数位流接轨,因此要进行网路设定,则是透过显示幕进入选单做设定,在里面还可针对讯源名称做各别命名,功能实用。 在显示幕上方,可见一个USB输入端子,可随插即用,但要配合选购的数位模组才会产生作用。 Vanguard的每声道输出功率达200瓦(8欧姆),当阻抗掉到4欧姆,则可倍增至400瓦,标准大电流设计,因此对散热也特别注重,从顶板与机壳侧边,都可看见增加空气流通的散热孔,但试听过程,即便大音量聆听,Vanguard机身始终保持微温,没有过热产生当机或者失真的情况。 从背板来看,Vanguard也是好料不断,除了备有基本的RCA与高阶的XLR平衡端子,喇叭端子则采用WBT制品。用家若加装数位模组,则会另有HDMI、USB,以及S/PDIF等数位输入,最高支援PCM与DSD的高解析音乐档,另外,加强散热的风扇很安静,没有噪音问题。 从这个角度,可见WBT的喇叭端子与两个风扇,虽然原厂将Vanguard定位於入门机种,但从这些小地方来看,依然可见他们为求好声所做的用心。 背板再往右边挪一些,就是RCA与XLR端子的配置处,上面预留的空间,则是需要另购的数位模组。建议有数位流需求的用家,可另购数位模组(代理商预计3月到货),不仅实用性高,配合随身装置或者个人电脑,便即可架构出一套音响系统。 打开机壳顶板,Vanguard的内在美闪得令人睁不开眼,一颗巨大的750VA环形变压器(下方可见原厂使用加厚金属板将其垫高以防振动干扰)可提供Vanguard每声道200瓦(8欧姆)的稳定输出,当喇叭阻抗掉至4欧姆,功率可倍增至400瓦,配合末端多达80,000μF的滤波电容独立供给後级输出,即便面对音乐的庞大编制,Vanguard依旧顽强,四平八稳的稳定性早已跳脱「入门机」的定义。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了解,过去以「力量」与「速度」见长的Krell,现今依然维持一贯的设计传统,让驱动音乐前进的能量由内而外,有著扎实的电源做後盾,音乐自然听起来更加轻松写意。不仅如此,Vanguard的线路设计也集大全於一身,前级取自Krell高阶的Illusion前级线路,采全平衡的纯A类线路规划,并以高级做法,使用多颗晶体砌出线路架构;同时,就布局来看,可以合理推测原厂刻意先将讯号做高电频十倍放大之後,才交给Volume Control(Cirrus Logic CS3318)做音量衰减,以获得更出色的讯噪比,可於一般音量中,获得更为宁静的声音背景,让音乐细节自然浮现。关键的功率晶体则全数压在散热片的下方,从外侧看不到规格,但从Vanguard开出的阻抗减半、功率倍增的设定来看,输出电流肯定不小! 机壳内部,有近三分之一都是散热片的面积,配置於一旁的滤波电容一共有80,000μF,独立供电给後级输出。 从这张特写可见滤波电容的容量与规格。 Vanguard采用数位类比分开供电,这颗容量达750VA的环形变压器,让就像超跑的高马力引擎一样,让驱动音乐的动力由内而外,听音乐自然更为轻松写意。 图中就是Vanguard的前级线路,不采用传统OP做放大,而是很高级的以晶体砌出线路架构,对於声音非常讲究。 最後露出一下原厂箱子内的配件,除了一些文件、说明书之外,还有遥控器与电源线。 遥控器颇大,大概是为何符合美国人大手掌的使用习惯吧。 再来,Vanguard顶板上也贴上了三片金属胶带之类的东西,难道是为了防磁之用? Vanguard的声音表现如何?配合Focal Electra 1028 Be一同唱歌,我只能说声音表现超乎我意料得好。我的意思是,虽然我知道Krell推出的产品出衰声的机率低,但我没想过可以在入门机的类别,就听见如此令人身心愉悦的好声。搭配讯源是PSAudio PerfectWave Memory Player转盘搭配DirectStreamDAC,线材组合则是以Norodst喇叭线搭配Onix电源线为主。声音表现有多好?Vanguard与社内的BladeliusThor MK-Ⅲ Novitas综扩又有何不同之处?请锁定318期的「音响论坛」
    访问量:8086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Burmester柏林之声
    自Burmester公司成立以来, 已荣获国内及国际性杂志所颁发的多项奖项,以表扬其产品卓越的 音乐性及制造品质,这些荣耀都是因为始终都不抄袭他人的理念 。 Burmester坚持走自己的路,而其许多创新发明也为音响工业设下了学习的典范.简单举例如下: * 当其于1980年设计出第一台参考性作品: 808前级时,为首位采用插入式模块的厂家,并将此技术成功运用于不同的讯源上 * 在1983年便为家用音响中设计出平衡讯号路径,当时只有专业录音室器材才会使用平衡结构 * 1987年,首先在唱头及扬声器间提供DC耦合讯号路径 * 1987年,率先利用继电器遥控音量 * 1991年,发明皮带驱动式转盘 * 所设计的专利电源调节器(948),可主动抑制电源线内失真的DC成分, 于1995年研发出可简易选择主动及被动分音器的扬声器系统 此外,Burmester 音响公司自1978年便首先采用镀铬面板,吸引人的机箱配合镀铬面板的设计概念多年来广为世界各地音响制造商所仿效。 创立于1977年的柏林。重质不重量,这是Hi-End厂方普遍的特色之一,与大部分其它Hi-End音响产商一样Bumester的厂房占地并不大,大约是1,300平方米。雇用工人也不多,仅20位。然而,Bumester可以为了设计一对喇叭,花了八年的时间方推出。世界首创的皮带驱动式CD唱盘Bumester旗舰型CD转盘969,由于它是皮带驱动的,因此要有另外的转动轴心。您知道那个轴心有多精密吗?那是Bumester向瑞士订制的,精度是三千分之一mm!这就是德国人追求精确的精神。也正是如此,Bumester确立了它在世界上顶级音响品牌的地位。即使有点钱的发烧友对它也只能是望而却步。
    访问量:3038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MBL
    如果音响只是风味醇厚而缺乏平衡,单有色彩而缺乏质感,讲求有劲却缺乏细致,它们依然是不完美的……迅速和灵活对对一个轻量级拳击手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一个重量级拳击手而言,却是难能可贵的特质。mbl能把两种相悖的特质共冶一炉,不得不让人为之钦佩。       单声道后级,输出功率210W(8Ω)/310W(4Ω)/380W(2Ω),峰值输出电压70V,最大输出电流50A,输入阻抗5kΩ(RCA)/20kΩ(XLR),讯噪比118dB(RCA)/120dB(XLR),频率响应DC-130kHz,失真小于0.004%(4Ω/1kHz/50W),阻尼因子200(4Ω),消耗功率47 VA(Idle Mode)/510 VA(max)。尺寸304×195×380mm(宽×高×深),重量21Kg(一部)。参考售价︰450,000元(一对) 过去mbl推出的后级,只有两款是从原本的立体声改成单声道版本。首例是巨无霸后级9010变成9011,再来就是把8011变成8011M,而且二者的推出时间相去不远。基本上这二部后级最初都是以单声道设计为蓝图,只不过将二声道装于一个机箱当中,但立体声的9010能够以二部桥接使用,8011则没有此功能。还有,9011是在9010停产后才出现,8011目前还是与8011M并存。         那Meletzky为什么单挑9010与8011,却不选9006来改为单声道扩大机呢?9010就不用说了,它是一部不惜成本的颠峰之作,既然预算不在考虑范围内,只要能让声音更好,当然就可以无条件地放手去做。8011则比较特殊,打自十多年前第一代的8010开始,它就是mbl众多后级中最具战斗力的产品,十多年来它一代又一代地改,一次又一次地精益求精,无论是价位或者声音表现,8011都可说是它家最超值的后级扩大机。因此,8011改款为单声道8011M的动作是势在必行,而它在早在好几年前就已经现身于市场中。         供电能力增强、电容加大、用料提升         一分为二的8011M由于是单声道设计,每边体积自然会比原本的立体声版小一些,既然体积做得那么小,它的线路安排自然取其最短路径加以设计,内部结构也比某些英美厂家来得紧密许多。其实我们可将8011M单纯视为8011的加强版,强化的部分包括使用更大的变压器、更大的电容量、更高阶的用料,面板也由原本的压克力改为钢琴烤漆处理的铝合金。以上这些改变一般人眼里似乎不足为奇,即使拿原厂公布的数据来比较也看不出二者有何不同,但对于mbl稍有了解的读者就会明了,他们高阶产品最主要的提升以及好声来源,最主要都是来自于上述的强化动作。而且每声道独立的做法,除了可以提供足够空间来做线路安排,也可以将各声道间可能造成的相互干扰予以排除。 8011M的电源开关设在背板上,除了简单的平衡与非平衡讯号输入端子,它还要比8011多出一组喇叭接驳端,这对习惯以二对喇叭线与喇叭做Bi-Wire连接的用家来说实在是一大福音。这部机器的工作温度不高,在开机后约半小时就可以进入稳定状态,整个使用过程中即使我将音量开到相当大,8011M也没有出现像8011偶见的跳机情形。虽然原厂对二部后级所标示的规格完全相同,但8011M却始终让我觉得它在驱动力、声音稳定度、甚至整体音质上,都要比过去的8011赢上好几成。         近乎百搭特性         聆听8011M时,前级采用的是Conrad-Johnson Premier 7B,讯源用Burmester 979转盘+980 SRC数类转换器,喇叭则包括B&W Matrix 800、Thiel CS2.4二对落地喇叭以及Focal-JMlab Micro Utopia Beryllium、Spendor S3/5二对书架喇叭。读者或许会问,为什么我不拿5010D前级与300E喇叭来搭?西装组合不是更能让8011M发出忠于原味的声音?这点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mbl的后级在搭配上有非常好的广度,只要喇叭效率能配合,发出来的声音都可以让我清楚听出器材本身的声音特质。但是如果您用的是mbl喇叭,我会建议您以同厂的后级来搭;假若您有幸拥有了他们的前级或讯源,最好还是把后级一并补全,才能真正体会最地道的mbl之声。   那么,8011M搭以上哪一对喇叭最棒呢?老实说,四对都很棒!如果依个人喜好而言,我最喜欢与Micro Utopia Beryllium的搭配,再来是Thiel CS2.4与Spendor S3/5,最后才是B&W Matrix 800。其实我最早听的组合是Matrix 800,就驱动力来说,8011M最大输出电流与旗舰9011一样都是50安培,推起每边配置二颗12吋低音单体的Matrix 800依旧虎虎生风,与同样是单声道设计的160瓦Threshold SA1参考后级比较起来,除了低频速度稍微慢了一点外,SA1在其它表现上都不得不甘拜下风,输得最多的则在于音场规模、细节层次、低频清晰度、高频延伸,以及声音的高贵感。         比较过与参考后级之间的差异,我开始将手上几对喇叭轮流与8011M搭配。8011M把Spendor S3/5这对效率极低(85dB)的小喇叭所有实力都挖掘了出来,这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惊喜,因为以前我尝试过的最佳搭配之一就是立体声的8011。喇叭换成Thiel CS2.4,由于CS2.4个性中性无染,就大幅拉开了以SA-1、GM 20 OTL搭配时的差距,大声聆听也不会出现吵杂感。像mbl这种纯度极高、高频延伸优异又具备良好平衡性的器材,Thiel喇叭似乎也是mbl的绝配之一。当然,绝配不只一个,接下来的Focal-JMlab Micro Utopia与8011M的契合度甚至更高。所有的声音都充满着弹性,细节无所不在,这时候的声音宽松、圆厚、温暖,颇有听真空管机的感觉。谁说mbl扩大机就一定得搭mbl喇叭?8011M推起以上这些喇叭都很适合啊!         醇厚有劲、表情活生         在确定搭配无虑、声音也已经超越我所要求的标准后,我开始对8011M这部后级进行更深入的聆听工作。熟知mbl声音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它们器材的声音走向其实是很一致的。以后级而言,都具有相当迷人的音乐流动性,也可以充分展现出不凡的重量感及黏滞性,而且等级愈高,这种特征也表现得愈明显。8011M从最高到最低所有频段一概饱满到底,饱满并不代表难以搅拌的浓稠,它也有非常自然的律动(关于这点以下会有进一步说明)。高频极其自然,中低频称得上雄厚,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弹性,尤其是大音压播放音乐,它在中低频所建立的雄厚基础就是千金难买。         我非常喜欢8011M在低频部分特有的韧性,那是一种高度扭力的声音,没有单纯讲求质感的柔弱,更不是以蓬松换取而来的假象能量,需要极低频时可以轻松释放,这样的特点在回放大提琴、低音大提琴或是鼓声上就显得特别出众。8011M在乍听之下已令我极度倾心,长时间聆听后,我更是发现由mbl发出的任何声响、散发出的独特气质,就像来自黑暗的一股庞大吸引力,让人深深陶醉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使用时我也发现,8011M的背景非常宁静,表情生动有活力。它有适度的透明,有丰富的细节,有宽深的音场与精准明确的定位,还有较柔软质感带来的弹性与余韵。这种柔和让它的低频段分外有弹性,鼓皮振动清晰可见;在高频段则是实体感满满,三角铁与铜管都更像真的。音像定位、音场层次的剖析方面,mbl一样功力高强。事实上,要比赛音场的深度与宽度,8011M已经在同价位产品中取得「最佳」之桂冠。         质感与平衡性兼备         所有描述mbl音质用得最多的不外乎「高贵」二字,在此我实在也想不出更好的字眼来加以形容。我所指声音上的「高贵」,代表了8011M可以充分表现出各种乐器的质感,好录音中每把琴听起来都是百万名琴在演奏;人声演唱至高亢处,也都散发出一种如沐春风的舒畅感受。它对于声音有一种独特的包裹方式,把音乐融化在柔美和弦音响效果中的音色,如果您硬要说这是糖衣作用我也不反对。由喇叭中流泄出的粒粒音符有很高的甜度,音乐演奏中的那份灵气,会穿透外部的层层包裹缓缓渗出表面,释放出潜藏已久的光辉。         扭大前级音量,8011M所进行的是高中低频同步的等比放大,而不会出现高频前冲的失衡情形,音质始终维持在一个极高水平,即使遇到Matrix 800也有很好的稳定性。这就是一部真正优秀的扩大机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可惜的是,市面上并非所有高价扩大机都能有此般能耐。基于8011M这般的沉稳性,似乎喇叭大小已经不是一个太大问题,「稳重平衡」四个字可以完全适用于它们所发出的声音。         难能可贵的细致精巧         如果音响只是风味醇厚而缺乏平衡,单有色彩而缺乏质感,讲求劲道却缺乏细致,它们依然是不完美的。我自己主观的认为,在所有无法量化的音响鉴赏标准中,最难达到的莫过于「精巧」,它是一个无法忽略的标准,因为全世界顶级的音响再生,没有一种不包含「精巧」这个元素。厚度够的器材耐听,是因为它们比较容易能够再生出平衡的声音,它们可能是一件不错的器材,但不见得就是一件足以称作「顶级」的产品。而8011M这部精心制作的单声道后级,它的声音在馥郁之中还夹带着精巧,那是一种让可能变成沉闷声音活过来的重要元素。举更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就是8011不但有重量级拳手的攻击力,还有轻量级拳手的移动速度与精准度。迅速和灵活对一个轻量级拳击手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一个重量级拳击手而言,却是难能可贵的特质。mbl能把两种相悖的特质共冶一炉,不得不让人为之钦佩。8011M更是声音表情的魔术师,它那出类拔萃的呼吸节奏,让我清楚感受到音乐的脉搏,声音中充满无穷的生趣。         结论         8011M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后级,它能传达出极具深度的音乐内涵,音响性也是同级产品的最高表现之一。由于设计上不断强化,这部8011M说不定已经威胁到更高一级9006的地位。聆听8011M,我清楚听到Meletzky已将个人观点与产地文化特质,以一种无形力量渗入音响设计之上。面对这种产品,只有搭配时声音个性上的相互扶持,而8011M在搭配的广度,更是它获致成功的一大关键。         焦点:令人着迷的音色,丰富的声音内涵,不但全频段饱满,还蕴藏着精巧细致的音乐表情。密度很高又很生动的声音,可以让音乐在不知不觉间活了起来。在mbl所有现役后级中,8011M肯定是超值名单中的首选之作。     搭配建议:虽然mbl以自家西装搭配最合适,但推起搭配过的所有喇叭,却也都能发出十分美妙悦耳的声音。   mbl有全方位低音单元的被称为大葫芦,型号101。其他的仅有高中全方位单元、低音单元为指向性扬声器的被称为小葫芦,包括120,121,126,111,116等
    访问量:1630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TAD
    TAD的全名为Technical Audio Devices 1975年在日本成立,是先锋Pioneer集团底下的一个牌子 由先锋派出多位研究人员与原JBL副社长担任顾问 在本州北部的山梨县成立研发中心与单元生产线 以不计成本追求理论的终极实现为目标 1979年TAD喇叭单元首先向国际市场推出 日本国内则到1981年才正式贩售 1983年Pioneer以旗舰品牌Exclusive推出Model 2401Twin喇叭, 使用了两只TAD TL1601a(40cm)低音单元与一只TD4001/TH4001大型木质号角高音 这是为录音室需求而接单生产的,最大音压可达126dB 各声部都具有逼人的气势与刻画入微的音质表现 而且在很宽阔的聆听范围内都有定位鲜明的音像 TAD单元因此一炮而红 同时推出的Model 2402只用了一只低音 最大音压仍达120dB其频率响应特性、指向性出类拔萃 因此也吸引了一些发烧友 之后Pioneer陆续在自家喇叭产品中引进TAD单元 像1993年的Model 2251(使用25 cm低音单元两只) 1995年的Model 2404(使用40cm低音单元两只)与Model 2252(使用25 cm低音单元两只)都获得极大好评 新音响的陈国荣先生曾访问过当年参与开发的一位先锋工程师 TAD单元有什么奥秘吗吗、他说没有 TAD并没有太多新的单元设计理论 只是他们尽心尽力把每个步骤做好 从振膜纸的挑选到线圈磁铁的运用都是如此 由于TAD单元产量少,因此价格昂高貴 以新的高音驱动单元TD-4003为例,报价2130美金 木质号角TH-4001报价2265美金 低音单元TL-1601C则要990美金 你可以算算看,一只顶级TAD喇叭要多少成本 另一位TAD工程师木下正三出来自立门户 以Rey Audio为品牌推出Kinoshita系列专业鉴听喇叭 大概是世界上最貴的产品之一 其余像是Westlake西湖、意大利Zingali等制作大型鉴听喇叭的厂商 也不免使用TAD单元 TAD在专业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 以上摘自:<新音响>杂志2002年第1期(总第3期)
    访问量:2710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Kii Audio
    在今年(2016年)的CES展览上出现了一个受到关注的新品牌展出,那就是来自德国的Kii Auio所展出的THREE有源音箱。Kii Audio成立于2014年,THREE为目前该公司的首对产品,由顶尖音响工程师Bruno Putzeys先生领导的团队所研发,其最为知名的就是D类功放机的成就,许多品牌的放大核心技术都出自他之手,Grimm Audio LS 1就是他近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Kii Audio Three在CES一展出就马上受到关注,迅速的得到世界各国的代理争相引进,当然也包括本地臺湾。Three到底有什么魅力?估且让我来代大家做个初步的认识。THREE采有源设计,以小小书架的身驱,其频率响应可达到20Hz~25kHz(+/- 0.5dB)的惊人规格,甚至比许多大型的音箱还要厉害。其精巧的机箱使用6个单元,包括4只6.5″低音,1只5″中音,和 1只 1″导向式高音,每个单元个别以Hypex Ncore 250W功放机独立驱动。 标准机箱颜色为:白色,机箱颜色可客制(选配),原厂专用脚架(选配)。 Three分频网络采用DSP有源6路分频,独家研发Active Wave Focusing线路,内置音调、摆位调整。40 bit浮点运算能力的DSP进行电子分频,单元的运作透过Motion Control回路回馈至DSP以控制单元的运作,降低失真。有源导波技术,将声波透过DSP控制往音箱的两侧及前方发散,使得摆位不受背墙影响,内置各式摆位的预设程式。 很多专业录音室都已争相购入Kii Audio Three音箱,可见其魅力无法档。 Kii Audio THREE有源音箱 Compact DSP controlled monitor speaker 4x 6.5″ woofer, 1×5″ midrange, 1″ waveguided tweeter, all individually driven Amplification: 6x250W full-custom Ncore Active Wave Focusing crossover filter Frequency response: 20Hz…25kHz +/- 0.5dB Phase response: minimum (best possible time coherence). Long term SPL(*): 105dB Short term SPL(*): 110dB Peak SPL: 115dB Controlled Directivity: 4.8dB (80Hz – 1kHz, slowly rising thereafter) Size: 20x40x40cm, 8″x16″x16″ (WxHxD) Weight: 15kg (33lbs) Inputs: Analogue, AES/EBU Selectable correction for free-standing, near wall or in corner (*)IEC60268-5 Paragraph 20.6
    访问量:1303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瑞士CH
    CH Precision 公司简介 CH Precision由Florian Cossy和Thierry Heeb于2009年创立。CH的公司名称是取自该公司的2位主事者: Florian Cossy 和Thierry Heeb的C和H. Florian Cossy是曾在瑞士国防部负责密码破解的科学家,甚至还曾经与英国著名数字器材品牌dCS的设计者Mike Storey讨论过数字元滤波的演算方式。Thierry Heeb是著名的数码技术专家(拥有数字取样、数字功率放大与数字同步等领域的四项专利)。 早在1996年二人就是GOLDMUND的数码设计顾问,其后二人成立在数码界名头响亮的Anagram Technologies。推出了很多的数字滤波模块产品,像是DSD转PCM等,在音响领域里提供各种数字硬件、软件的解决方案,著名的Anagram数字滤波模块,是以时间轴作为运算基础的特殊运算方式,名为ATF(Adaptive Time Filtering),可以将讯号提升到24Bit/768kHz再进行处理。这个模块以三枚40Bit每秒运算八亿次的Sharc浮点运算器来计算,主要目的在于处理线性相位与讯号插值,能有效降低Jitter频率误差。从参数上来看,其效果绝对惊人。许多瑞士制造的数字音响产品中,都有Anagram的「黑盒子」模块,包括瑞士著名的Nagra专业器材也都采用ATF 192kHz/24bit芯片与Power Loop(功率回路)模块等。2000年Anagram Technologies联合投资人Reynald Gentizon再成立Orpheus 音响公司,专门采用其专利的模块生产硬件产品,而Orpheus One升频译码器正是他们的处女作。但纤薄的外形设计并不讨好消费者,2004年Orpheus被售予Tellant家族。 淡出Orpheus后的Florian Cossy和Thierry Heeb吸取擅长技术不擅于管理的经验,决心复制GOLDMUND的成功。于2009年成立CH Precision。网罗包括高文的协议设计师等包括硬件,软件和机械设计超强设计师团队。把所有生产外包(机械部分由名表金属代加工厂加工,印刷电路板和单位组装由位于阿尔卑斯山专门制造高技术设备的工厂代工,品质由专门的公司监控)。生产外包能使设计师团队完全专注于其核心能力,在Anagram时代留下的昂贵实验室更是其强劲后盾。团队更与科技院校合作进行最新的研究和技术发展。 CH Precision相信超强的音频性能,先进的设计(根据最新的技术和未来的升级,例如插卡式设计等)和顶级的瑞士制造技术,每一款CH 产品必将使每个发烧友的心跳加速。音频性能最高和最严格的测试和稳定性是CH的骄傲。 CH Precision 产品资讯 D1      参考级SACD/CD 转盘/播放机,可选择插卡升级 D1SE  参考及金色特别版SACD/CD转盘/播放机(包括所有升级卡) P1      参考及唱头放大器 T1      参考及时钟 L1      参考及前级 M1     参考及单声道后级 A1      后级功放 X1      专用电源供应器
    访问量:5953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SONY
         索尼公司创立于1946年5月,是世界最早数码产品的开创者。    几乎每一家日本人厂都独立开发自己的CD 转盘, Sony 与 Sanyo 是其中最大的零组件供应商。绝大部分随身听的转盘都是 Sanyo的, Accuphase 与 NAD、M.F.都使用Sony 产品。Sony转盘型号众多,曾开发出任何动作均可在 1 秒内完成的型号,多数时候手指还未离开按钮音乐就已经响起;在新旗舰 R-10 转盘中开发出世界唯一的激光头不动而承片盘运动的新系统,听过的人都啧啧称奇。新一代的超级CD即SONY的DSD(SCD-1唱盘)传动机构仍沿用此得意之作。这种拾取系统分成两个等级,较高级机型的驱动电机采用高刚性的铸模铝材料制造,电机的定子带有一个蓝宝石的轴承以增加耐磨性,而转子则带有一个红宝石轴承以减少磨损。整个光学系统被悬浮起来,直接安装在底盘上,使机械阻尼尽可能地小。目前使用这一等级拾取系统的SONY CD转盘,只有CDP-X7AES及CDP-X5000两种。代表之作有SONY CDP-R10、DAS—R10、CDP-X5000、SONY CDP-XA7ES、CDP-XA50ES、CDP-X3000、CDP-XA3ES
    访问量:3100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水木之声
    水木之声PA-2012锗管前置放大器,参考ML-7的图,大部分电路来自此机,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平衡输入输出电路,也改良了放大部分,使它更符合锗对管的工作区域。机器比较复杂的,元件数量就有400多个,例如德国罗兰士ITT的三极管子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古河插座。这个机器从开始设计--收集材料--根据不同材料修改设计--最后设计定型所化花的时间不少于6年,后续成品陆续校调3年。铁棒也许都能磨成针了。 这台前级重点着墨的地方有几个,第一电源部分所以电源部分也占去了整块板的三分之一有多,精密的伺服放大稳压,这个电源最大的亮点是采用锗管这个声音特别的功率管作为调 整管;第二,就是他的输入端缓冲转换电路。使用BB公司的陶瓷芯片,它能很好的既起到平衡转单端及阻抗缓冲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有一定的增益使得信号更加圆滑丰满,保证经过电位器后细节不会减少;第三就是主放大电路。众所周知,锗管的稳定性较差,所以很难能直接用来做主放大电路。但用它作为输出管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以水木之声就巧妙地作为输出管用在这里了。一般来说锗管P、N结对管很少见。但这里却异常的见到。。这可谓一个奇迹!主放大电路在我眼中算是比较复杂,但如此重本的投入设计者水木却认为很值得投入。他说因为有了如此复杂的电路才可以保正音乐信号相位正确。 这台前级温暖和流畅,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器材设备,你不会再评论它的高低延伸,细节多寡,它已经完成再生了音乐的精髓。让人从此流连忘返。 在我校调这台前级的经验,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首先关于电位器,在尝试DACT甚至英国的P&G等高价电位器之后,觉得不如原ALPS流畅。但是ALPS整齐度和质感稍欠,在千辛万苦的寻觅之后,找到可完全替代的碳膜电阻使其升档;其次是电源变压器,并非贵价就好,后面使用英国方牛,让其稳正到位;同时让设计师进行了相应参数校调;其三,在使用mcap等贵价耦合电容后,最终还是去掉耦合,增加速度和质感,但是对于后级无输出偶合电路保护需要注意。其四,需要内部连线进行变更,如原来信号通道换上vcap顶级银线,还是使用铜线质感饱满水润;电源部分连接线也需要细心校调;最后,就是电源线配线的使用,目前仅使用dh labs电源线,韵味与质感,速度均到达一个高峰。
    访问量:269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JEFF ROWLAND乐林
    在Hi-End音響廠商中,很少有像Jeff Rowland這麼「守舊」的。許多廠商通常是產品每年翻新一次,媒體才會投以關愛的眼光;擴大機不夠,最好連喇叭、CD唱盤一起做;客人永遠不嫌多,最好從便宜到高價產品通通都有。 Jeff Rowland卻不來這一套,他們只做擴大機,不涉入非專長領域;堅持品質第一原則,寧可高價也不妥協;他們延續一貫聲音理念,不隨波而逐流。已經除役的產品,像是Model 8、9、10後級,Coherence On等前級,在二手市場上都是炙手可熱的器材。我們介紹的Synergy IIi前級原型在1996年就推出了,由於使用結實無共振的基座設計與分離式電源供應,這部前級的傑出表現在全世界獲得極高的評價。1998年這部前級升級為第二代Synergy II,到了2000年採用了Coherence前級部分技術(如表面黏著技術,縮短訊號路徑)又改良為Synergy IIi。一部產品幾年來可以在市場上長賣,顧客的支持,就是Jeff Rowland擴大機穩定耐用、好用,而且好聽的最佳證明。   目前Jeff Rowland主推的前級是Concerto,但Synergy IIi前級仍然佔據著旗艦寶座,在07年的CES展中Jeff Rowland推出一款三分體的前級用以取代Synergy IIi。二箱式設計的Synergy IIi與Mark Levinson No.32等前級的概念接近,聲音放大線路獨立一箱以獲得最純淨的效果,電源供應器卻可以顯示LED的音量數值,這個電源供應器有兩組電源輸出,可連接Jeff Rowland的唱頭放大器或其他設備。如同其他Jeff Rowland產品一樣,它的機箱採用一種編號為6061的航空鋁材製作,密閉機箱可隔絕各種RF干擾,體積則是與眾不同的小巧。 Jeff Rowland標榜的純平衡線路也用在Synergy IIi前級上面,它只裝設了平衡式端子而沒有RCA接頭,如果必須使用單端RCA端子只能透過XLR轉RCA的轉換頭。內部有完全獨立的監聽及錄音功能,可以在聽音樂的同時做轉錄不同訊源的工作。除此之外,還可以獨立調整每聲道的左右平衡、單聲道/立體聲、相位、輸入阻抗以及增益控制。設定之後它會幫你記憶下來,開機時系統將自動調整的狀態。因應新的軟體需求,Synergy IIi前級頻寬已拓展到160kHz,總諧波失真率僅有0.0012%,規格特性優異,它曾代表了Jeff Rowland的最高工藝。在聲音表現方面,Synergy IIi的聲底溫潤如極品古玉,質感二字是Synergy Iii前級的精華所在。 接著來看看Jeff Rowland 300系列中的312立體聲後級。我們知道Jeff Rowland是非常注重電源的,早期一些產品甚至設計了電池供電模組,連輸出功率強大的後級都能以電池供電,但在1999年6月,Jeff Rowland推出Model 10立體聲後級(電源分離式設計,輸出功率150瓦/8歐姆,275瓦/4歐姆)與Model 12單聲道後級(電源分離共四箱,輸出功率200瓦/8歐姆,350瓦/4歐姆),首次採用了「切換模式電源供應器」(Switch Mode Power)設計,並號稱他們家的交換式電源速度比其他類似產品快了十倍以上。Jeff Rowland一再強調此類設計的好處,包括失真低、工作噪音小、穩定性高、散熱空間需求較小,還有功放的動態能夠獲得延伸等。Jeff Rowland使用的交換電源工作速度高達500kHz,可提供1200瓦純淨的直流電。   接著在Model 102、112立體聲與201單聲道後級上,Jeff Rowland更大膽的採用了脈波調變式放大(ICEpower R模組),Jeff Rowland是第一個使用ICEpower的Hi End音響廠家。這個模組最早是丹麥Henrik科技大學博士Karsten Neilsen所研發,後來與B&O合作在1999年成立Bang & Olufsen ICEpower公司。Jeff Rowland表示它並不是另外一種D類PWM功放,而是突破性且已成熟的技術,它讓製造廠商以及最終消費者都得到好處,甚至地球也因為它的超高效能而舒緩了全球暖化。在與這種高效能科技結合之中,我們並沒有損失任何東西,特別是音樂性。目前有越來越多廠家加入ICEpower的行列,Jeff Rowland卻有本事將數位擴大機做得優雅柔和與細膩,聲音溫暖而驅動力又強。 不過這些體積小巧的口袋怪獸不一定能迎合發燒友的心理,所以Jeff Rowland仍舊保持Model 301(單聲道輸出功率600瓦/8歐姆)與312立體聲後級等大功放的設計(還有一部Model 304四聲道後級,輸出功率250瓦/8歐姆)。301的最大輸出電流達到90安培,比312的45安培足足高出一倍,其他規格差異並不太大,比較特別的是301採用書出變壓器耦合音箱(類似麥景圖的設計)。312的前一代是302,輸出功率300瓦/8歐姆,500瓦/4歐姆,當然,它們也使用了ICEpower模組。300系列的特色包括輸入變壓器、高質量交換式電源以及電源的功率因子校正系?(Power Factor Correction),Jeff說這些擴大機除了更環保之外,交換速度更快(一般交換速度?80kHz,300系列速度達120kHz~1MHz)、RF與EM輻射更低、供應輸出級的電壓更?定、真正做到零電壓Zero-Voltage、零電流Zero-Current損耗的電源交換。按照Jeff Rowland本人的?法,300系列後級是他進入這個行業以來最滿意的擴大機,他從1969年開始把設計擴大機當成一生的志業,而當事業到達某階段的頂點時必須以智慧?勇氣與誠實來面對。當他發現傳統線性功放的技術已經難以突破時,這個頂點已經到來,而當極限出現時,也意謂著將會有新的突破,那就是ICEpower!
    访问量:8193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EAR YOSHINO
    据我所知,EAR Yoshino 912 大概是进口音响产品中,销售成绩最好的电子管前级,代理商说每 次进口 20  部(订单再多英国工厂也无法生产), 还在运输途中基本就已抢光售罄。日本《Stereo Sound》给它全部满分的超高评价,这并不是 Tim de Paravicini 有位日籍太太的关系 ;美国《Stereophile》也有多年让 912高挂 A 级榜中。究竟这部前级有什么独到之处?我们大概来分析下 : ◎价格合适。在进口 Hi-End 音响中前级功放几乎都是晶体机的天下, FM、 Goldmund、 SOULUTION、MBL、 Burmester、 Boulder、 Gryphon、 Krell、McIntosh、 Chord、 Pass Labs 等占据了半壁江山。电子管前级可以分庭抗礼的,只有 Audio Note M10 Signature签名版、 Kindo M1000、 ARC Reference 10、 Nagra PLP、 美 国 Zesto Audio 诗 都 Leto、 McIntosh C2500、CARY LP-05、 Conrad johnson 诗醉 The Gat 限量版等极少数产品。 EAR 912 市场零售价约 16 万元左右,在这几部胆前级中算是便宜的,与晶体前级比起来性价比更高,所以它能很快地打开一片蓝海。 外观讨好。 912 前级是 EAR 为庆祝 25 周年厂庆推出的专业性产品,黑色面板上有很多家用音响少见的控制旋钮,带着两个迷死人的黄色表头更像是精密的仪器,与追求“简单就是美”的 Hi-End 音响大相迳庭。但发烧友就是喜欢这种机械感与操纵感,晚上欣赏音乐把灯光调暗,耳边听着温暖柔美的旋律,眼中看到 912 面板金黄表头中的指针随着节奏起舞,想不心动都很难。这次试听的金色面板是 912 前级上市十周年纪念版,功能相同,金灿灿的面板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 ◎历史悠久。一部前级推出十年还能热销不坠,在Hi-End 音响圈可谓奇迹,通常这代表了两个含意 :太受欢迎了不需要修改 ;设计太完美了也不需要修改, EAR 912 可以说是二者兼备。 Tim 设计过不少前级产品,访问工厂时就在墙角发现传奇的电源分体式 G88 前级,使用输出变压器与输入变压器耦合, MC 唱头放大部分使用他精心设计的升压线圈,用料猛尽,价格也贵尽,当年的售价比同厂 802 前级加上一对 509 后级还要昂贵。除 G88之外,还有一款更昂贵的 P52 全电子管前级,全机使用电子管六十余支,包括二十支用在唱头放大的 ECC83,可惜无缘得见。 EAR 现有的产品线中,也有更顶级的Paravicini 312 前级,但都不如 912 受欢迎,黄金版的912 只是在零件选用方面更讲究,线路似乎接近完美,Tim 认为在下一个十年这部前级仍会缔造辉煌,所以现在买下 912 前级,等于是买下一个已经成为经典的铭器。 ◎功能齐全。由于 912 设计初衷是提供录音室作为黑胶唱片播放用的,所以在唱头放大部分下了很多功夫,除了内置 MC-4 升压牛,还有许多调整功能。 912 面板上可切换二组唱头输入,也可切换 MM 动铁或 MC 动圈唱头输入, MC 唱头的阻抗又分为 40/12/6/3 欧姆四段调整,增益则有 0/-6/-12dB 三段调整。面板右边有录音监听切换,年轻一点的发烧友大概都不知道其用途了(录音时用来比较讯源与录音机的效果差异)。很多人都说,912 光是电子管 + 升压牛的唱放部分,至少就价值 4 万元,如果你家里只有数字音源,那真是辜负了 EAR 的苦心。当然 912 前级配置专业用的平衡输入与输出各两组,胆前级要做到真平衡放大比较困难,光是电子管的匹配就让人伤透脑筋,所以极少真正有四组线路的全平衡放大胆机。 EAR 912 总共用了四个输入、输出变压器进行耦合,很多人认为平衡接线比较孔武有力,信息量多,我倒认为 RCA 接线的灵巧生动也不错。 ◎声音完美。试听时主要拿 912 前级搭配 Audio NoteParts 2A3 单端并联后级(输出功率 8 瓦),另外也搭配了加拿大的 Moon 后级 ( 输出 175 瓦 ),用来推动 Audio NoteParts 一对效率 98dB 没有正式发售的圆号角音箱,音源是山灵的 M3.2 数字播放器,以 Telos 的平衡线连接。开声不久就令人为之动容,这是让人惊奇的电子管声音!音质非常柔顺却密度很高,音色醇厚鲜亮,质感高贵滑顺,音乐流淌自然融洽,可谓“声声入耳”,吸引着我们一直听下去。 如果说低音是力量和规模感,高音就是色彩和神韵,那么中音更是大多数器乐和人声的基础, 912 频响极宽,高中低频分布匀称平坦,融合之间没有接缝或明显的凹凸,我们听到的中音十分真实,细节丰富,场面生动活泼,感觉直接,不再有“隔网观鱼”的模糊。 912 前级具有单端300B 功放那样的精细飘逸,高音秀丽而质厚,金属声悦耳透明,圆润而清澈,绝无犀利尖薄之感。听钟鼓齐鸣之声,钟声明亮悠长不止,小鼓轻捶久久回荡,但它又不会过于内敛绵软,搭配 SIM Audio 的 Moon 后级播放理查史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下山风暴一段鼓声爆发力极强,摇动钢板营造的撕裂长空般尖锐的闪电声,继之大鼓扮演的雷声犹如阵阵暗涌般席卷而来,在暴风雨中震撼大地,巨大声响沉闷压抑动态逼人,展现了 912 前级的层次感和控制力非同一般。   早期的 EAR 912 前级使用 5 只严格筛选配对的德律风根 PCC88 双三极管,厂方宣称一百个胆管只能选出几个,具有超长寿命可以用上一万个小时。新的 912前级改用打上 EAR 商标的 ECC88 管 一般电子管前级播放动态较大的乐曲都存在幅度压缩的情形,以致声音比较软弱无力,表现不出激昂亢奋的情绪,所以很多发烧友用胆前级播放人声和小编制乐队演奏。我曾用过 Audio Research LS5 胆前级,声音堂而皇之,大气宽松,也有不错的动态与冲击力,但在高频的清晰度、中频的通透感与低频的控制力方面,的确不如 EAR 912 前级。 912 与最顶级的晶体前级相较,力度和速度或有不足,但它也能播放节奏感强烈,令人兴致勃发并大感酣畅痛快的电子舞曲!胆机的低频线条、刻画深度、层次感竟然与晶体机有得一拼, 912 的成绩绝对可以竖起大拇指。一向认为改善电子管的瞬态反应很难,所谓的胆味既然“柔软”肯定就不会“强劲”,这是矛盾的两面,但我发现EAR 912 改变了我的成见。蔡琴的歌声成熟老练,浑圆有沧桑感 ;男高音多明哥的声音浑厚却又雄壮有力,激昂之颠犹如裂石开金,这是二种“柔软”与“强劲”的鲜明写照。 912 前级却能完美兼顾“柔与刚”,不但保持了浓郁胆味与温暖光泽,也把男高音的高密度与穿透感完美诠释,这样的表现接近完美矣。 我听过 Tim de Paravicini 亲自调整的一套音响组合,以 EAR 912 前级搭配德国 ASR Luna 8 后级,推动瑞典Marten 落地音箱 Coltrane 开声,那是一次难忘的经验。EAR 与 Marten 经常在国外展会搭配演出,使用钻石高音的 Coltrane 音箱对音质有特别要求,也需要足够力道营造庞大的规模感与气势, EAR 的胆机高频特别甜美悠扬,质感绵密,速度快分析力又高。 ASR 下盘比较宽大稳定,声底温暖厚重,极低频深潜清晰,与 EAR 搭配可以发出兼具美感与中性的声音, 912 前级赋予灵巧活泼的表情,高音亮丽有光彩,温柔处委婉羞赧,欢唱时雀跃生猛,可以说是风情万种千娇百媚,非常的悦耳动听。   左上:912 前级的价值核心在于唱头放大部分,两个 MC-4 升压牛就是好声的关键 左下:金属密封起来的电源变压器与电动电位器 右:线路中使用 4 只这样的变压器做平衡输出的耦合 另外我用王涤涤制作的气浮式黑胶唱盘与唱臂+Ortofon 高度风唱头连接,一定要体会下 912 前级的唱放魅力。由于是全胆 + 升压牛设计, 912 前级的唱放部分展现了中性、音色平衡、质感湿润、动态良好、空气感美妙的特质,表现人声尤其精采。有些黑胶系统播放合唱时阴暗模糊,大音量时一片混杂不知所云,或者将蔡琴的年龄变老变少让人无法琢磨。透过 912 前级听到人声真实感非常好,不管是邓丽君、杰克逊、帕瓦罗蒂都像是站在面前歌唱,很容易就听出他(她)们的发音区别,歌者喉底音浑厚清晰,吐字换气声细节丰富,合唱队的规模和男女声部的位置可以清晰看到,整体成绩非常高。   日本媒体给 EAR 912 前级的评价,无论是高中低音的平衡性,还是音色、透明度、空间感、分析力等音响要素,全部满分! 912 的唱放部分有一种厚重温暖感,其他晶体唱放相比低音都轻一些,音色也干一些。 912 前级高频很漂亮,弦乐质感表现出色,小提琴有种迷人的幼滑和细致,光凭这种高贵质感与金黄光泽它就能胜过市售的很多分体唱放。动态也没问题,李斯特的炫技钢琴曲听起来力贯指尖,钢琴结像饱满宏大,音场的形状完整开阔,低频弹性很是舒服,颇有《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之美。薛宝钗被誉为“群芳之冠”。她体态丰满,才德兼备,性格大度,在她严谨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纯净饱满还要加上高超分析力,用 912 前级欣赏小提琴,犹如金蛇狂舞色彩斑斓,可以清楚的听出小提琴弓弦摩擦迸发出串串振颤在琴匣中交织共鸣,音色华丽厚实,就像在近距离看到技艺高超的名家演奏,你会被奇妙的琴声深深打动。 912 前级的唱放部分比高电平放大更具魅力,它能够轻易做到击大鼓如雷响,声声震撼 ;拨琵琶似洒雨,沥沥淅淅。由于信息量大加上分析力高, 912 的密度很高,播放大编制交响乐时层次清楚,各种乐器定位准确,结像稳定,木管不再模糊遥远,小号声更加光辉圆润当数十种乐器同时奏响营造出动人心魄的音乐高潮时气势恢弘,那种泛音丰富,空气感突出的效果,会让欣赏音乐成为一种令人沉醉的体验,成为一种美妙至级的享受。
    访问量:614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mcintosh麦景图
    McIntosh“麦景图”于1949年弗兰克。麦景图(Frank H.McIntosh)和哥顿。高(Golden J.Gow) 在美国纽约州创立,在成立之初,弗兰克。麦景图先生利用其在军中所得到的有关电声学的知识和经验,从是深远的研究工作,而哥顿。高则以音乐的研究为主,因此“麦景图”的音响器材都以“高传真,稳定和可靠”而驰名。 1949年还是真空管的年代,“麦景图”就成功的推出了首部功率放大器50W-1,当年这部机称得上是传真度极高的机种。在线路设计方面,麦景图采用了一种日后名为“Unity Coupled”的专利线路设计,可以说这一里程碑式的设计对其日后的产品影响甚巨。 1973 麦景图扬声器及均衡系统获专利 1975 举世知名的“Power guard”微电脑傍路监察多重保护电路获专利,并成功推出一部设有“Power guard”电路的MC225 1977 推出C32前级 1980 推出MC2500功率放大器及XRT20扬声器系统,而XRT20扬声器系统于同年荣获专利 1983 推出C33前级 1985 推出第一部CD机MCD7000 1992 推出MC1000单声道旗舰级功率放大器及XR290极品扬声器系统 1993 推出全套“THX”认可的家庭影院系统,包括C39影音控制中心,MC7160多声道功率放大器及HT系列扬声器 1994 推出一系列麦景图高级汽车音响 1995 推出MA6800及MA6400合并式放大器、CR12多区域遥控系统控制中心 1997 推出世界首创全新分体概念前级C100、首部麦景图有源低音SL1及MAC-3杜比数码环绕声解码器 1998 推出AC3/DTS解码器MSD4 1999 推出杜比数码DTS-THX MX132控制中心,MVP831 DVD机,MC2000 50周年纪念限量型真空管后级放大器 2000 全系列真平衡后级放大器正式面世--MC202、MC352、M602,C100前级技术启承产品--C41,C42,合并式放大器MA6500,分体式CD系统MDA700解码器及MCD751转盘。 2001 推出MA6900和MC2102放大器       五十年已经过去了,但麦景图古典的外型几乎是“五十年不变”。玻璃面板以及大型湖水蓝的大眼睛(功率显示表),红色的荧光字体,独特的旋钮和两边的铝质装饰。弥漫着古典气息的外形这已经成了麦景图的招牌了。而麦景图从模拟时代一直走到数码时代,各个时代的名器及专利技术一定得到发烧友的认同。最充满传奇色彩的是麦景图独特的"多线并绕"变压器,这是麦景图"靓声"的秘密武器,由于技术特别,手工复杂,难以仿制,因而被日本发烧友视若神明。即使在晶体管后级上,麦景图也一样采用了独特的自耦变压器作为输出变压器,这是麦景图区别于其它晶体管机的主要特色之一。另外,其注册专利的“Power Guard”保护电路实时比较输入及输出波形,在失真超过一定范围后会自动保护,确保其声音不会破裂。    麦景图从创业初期就认定了大功率、低失真、完善的保护措施,自然优雅的声音重现作为追求目标。而且兼顾技术数据与实际听感,它们的产品不仅有很低的失真(如它的大多数功放总谐波失真及互调失真多低于0.005%)。而且在实际听感上也是一流,并拥有别具一格、风味独特的听感。       麦景图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Hi-End高峰不倒,蓬勃发展,Hi-End厂商的名字深入民心,人们更经以“音响界的奔驰”的美称来形容麦景图。华贵雍容的外观、独特的专利技术、坚固耐用的品质一让用家津津乐道的。半个世纪的辉煌已经过,愿麦景图那悦耳的声音继续音响迷的中响起。
    访问量:3414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Accuphase金嗓子
    日本顶级音响品牌金嗓子(Accuphase)的品牌名称是由英文“Accurate”(精确)的词首“Accu”和“phase”(状态)组成。顾名思义,“Accuphase”表示追求精确,完美,以达到最理想的音乐还原重播效果。事实上,金嗓子的宗旨正是要制作让高保真的追求者感到惊异的,接近完美的音响产品。 两位金嗓子的创办者同样也是建伍(Kenwood)的创办者春日中一与春日二郎,他们离开了于1946年创立的“Tri—Kenwood”,怀着建立一家真正高级音响制造厂的梦想,于1972年再建了一家截然不同的音响生产企业——金嗓子。尽管此时建伍的事业已经有声有色了,但为了共同的理想,一些建伍的高层技术人员也随同他们一同再战江湖,为丰富爱乐者的音乐生活作出贡献。 金嗓子成立以前,日本音响产品在高级音响市场上还不能与国外进口品牌匹敌。当1973年,以“Accuphase”命名的金嗓子首批产品C-200前级和P-300后级推出时,便在日本乃至世界音响界引起了强烈震撼,成为划时代的高级音响产品,连美国的发烧友也喻其为音响中的“劳斯莱斯 金嗓子并非CD技术的始创者,但却是把CD技术发扬光大的功臣,其早期推出的分体式DP-900CD盘、DC-901解码器,以及后来相继推出的DP-410、DP-550、DP-720等多款式的CD机,都令重播音质更加精确细腻。至今,DP-900、DP-901仍是金嗓子最高级的旗舰式讯源器材。 金嗓子虽然是世界响当当的高级音响品牌,但其厂房只有“手工作坊”的规模,员工也不足100名,甚至没有什么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装配、调试、包装等都是手工操作。他们的生产量不随市场需求而大幅波动,客户即使花得起钱也要耐心等待成品,当然每一件成品的质量也是获得厂方充分的保证,几乎能享用终生。 Accuphase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做得非常彻底,即便是1973年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到现在都还有人送回工厂维修。他们储存非常多的零件以备维修。他们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做到这么细心的地步,难怪在日本会有那么受欢迎。而且,维修人员竟然戴著白手套在工作。每一部架子上的送修机器都套上白布套,由此可见他们对于送修产品的爱护。 下面一起了解下日本 Accuphase 金嗓子的相关产品。 Accuphase的地位由来:一,长年累月的维持出色制造水平,由七二年代至今年内,金嗓子就不停的制造成出一部接一部的名机,持续不断。而不是靠神来之笔,忽然一绝的波浪型起伏进程。二,多方面发展不论前置、功放、解、电子分音、均衡器等均战绩彰显,产品多元化,瓣数齐全。三,无可否认,本地代理与厂方多年长远合作,有稳定的市场推广铺排。多年前买入的机种,到今天仍可轻易享用代理服务,买家正是[火烧旗竿]长叹(音乐),安枕无优。环顾Hi-End市场,能有齐以上特点的,除了金嗓子,您可以多举两个名字吗?     这次试听的C275V前级及P650后级亦大有来头。C275V并不是一部全新设计的前级。它沿用了Accuphase情况6年前的线路。话说当年,Accuphase饱受赞颂的顶级前置C290推出后,为因应市场,遂于95年有了C275的诞生。年前,金嗓子对C290进行升级,主要是在零件上进行了她们称为 [提炼] 的改动。新型号C290V是市场上其中一部超级制作的顶级前置,相信没有多少发烧友会不同意。C290V终归属于高价品,远非大部份发烧友可负担,C275V的出现,欲给一般大众有个更容易接近的目标。莫要以为C275V的线路架构源扑克上代,就是休守政策。C275或者275V是全对称全平衡放大线路,采用了双回输线路对正负讯号分别反馈的电流增幅电路,有超凡相位特性。此机讯噪比高达116B,全机模块架构,遥控功能等,绝绝对对仍是现今顶尖前级规格。
    访问量:17290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器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