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Prime NuPrime IDA16

上市参考售价:¥13,000

推出年代:2014

0.00

  • (0人评价)
  • 0%
  • 0%
  • 0%
  • 0%
  • 0%
外觀續走簡約時尚風

單就外觀來看,IDA-16的確有點架式。一台看起來體積不大,高度僅有6.5公分高的IDA-16,抱起來卻感重量不輕,而且頂版、側蓋都是厚達4mm到6mm的鋁板,與一般平價器材的鋁擠壓蓋板相比,堅固結實的多。造型上則延續之前NuForce旗下Hi End系列的極簡外觀,頗具未來感,以幾何線條拉出立體的前面板,左右對稱,中央蝕刻NuPrime品牌名稱,整體金屬加工質感不俗。前面板頂部有六枚細長、向中斜置的鋁質按鍵,左右各三枚。左側三枚按鍵中間的是電源開關,長按3秒即可開關機。置於電源開關左右兩側者為輸入選擇鍵,IDA-16提供了一組USB輸入、Coaxial同軸和Optical光纖各兩組的S/PDIF數位輸入,在訊源選擇鍵下方分別以字母U、C、O表示;此外,還有一組以字母A表示的RCA類比輸入,操作時直接按右鍵或左鍵即可在輸入端間作選擇,使用上十分直覺。至於前面板頂部右側三個按鍵,左右兩枚為音量控制鍵,中間那顆則是Mute鍵,按下立即靜音。

IDA-16並不採用常見的液晶螢幕,而是以一些細小孔洞拼成字母和數字形狀,藉由面板背面的LED燈透光而顯示當前的狀態。左側的字母是訊源選擇,右側的數字在使用類比輸入端時主要是顯示音量,若使用數位輸入時,調整音量時會顯示音量大小,但過幾秒後會切換成當前所輸入的音樂訊號取樣規格,例如若您輸入的是一般CD規格的44.1KHz的PCM訊號,數字就會顯示成44.1。

獨門真功夫︰SOC配上CMA 

NuPrime IDA-16採用的是D類放大線路,但NuPrime的D類放大線路有其獨到的設計,他們把自家D類放大線路稱為「自給震盪線路產生脈衝寬度調變」(self-oscillating circuit to generate pulse width modulation)。一般來講,D類放大就是一種交換式放大(switching amplifier),將電晶體當作開關,以全開或全關的方式產生方波,藉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變)把所接收到的類比聲音訊號調變成幅度相同但寬度不一的方波,之後便就此方波做放大,最後再使用濾波器將信號中的低頻濾除,即可得到放大後的信號。NuPrime的SOC線路使其開關交換頻率可達600kHz,較一般D類擴大機頂多300kHz的交換頻率高出許多。我們若用取樣頻率來理解,更高的交換頻率,也就表示他們調變的方波密度更高,也就更接近原始的類比波形。

NuPrime IDA-16這獨門的SOC放大線路要發揮最大效益,還得仰賴電源部分的配合。IDA-16既然是NuPrime現階段最高階的產品,當然要把最好的技術通通用上︰NuPrime完全移植了自家交換式電源(Switch-Mode Power Supply, SMPS)「Cross-Matrix Array」(CMA)這項獨家技術,這技術可是歷經多年研發改進,後來運用在當年NuForce旗艦後級Reference 18身上,現在NuPrime把這些線路也都做到IDA-16裏頭。關於這個技術的說明,就請大家參見之前U-Audio所刊載之Reference 18的評論,在此不多贅述。簡單而言,CMA讓濾波電容路徑排列最佳化,利於更快的充放電速度,足以應付瞬間的大電流需求,並且可以大幅降低噪音。反映在聲音上,不僅聲音更乾淨,還能從容面對大動態音樂,讓舞台更有深度及層次感。


力求低失真、低耗能

因為有這樣的電源供應,加上NuPrime獨門放大技術,大幅降低了IDA-16的失真率,據原廠提出的數據,IDA-16的總諧波失真(THD+N)測值可達0.004%以下。一般說來,D類擴大機最為人詬病的就是相對較高的失真,即使如Jeff Rowland Continuum S2,它的THD+N讀數達到<0.05%已是相當優秀的數據,但IDA-16更低到<0.004%。此外,IDA-16的用電效率可達93%以上,讓您即便大聲催音量也不怕耗電太兇。低失真又低耗能,您說,NuPrime的工程師厲害不厲害?

強悍數位解碼性能

IDA-16不只是一台綜合擴大機,更是內建了性能強悍的DAC。我們從IDA-16輸入端安排—1組類比輸入、5組數位輸入—就可推知NuPrime設計IDA-16時的用意︰就讓IDA-16處理所有數類轉換和音頻放大的工作吧。您也許會問︰只有1組類比輸入夠用嗎?搞5組數位輸入,有必要這麼多嗎?其實您算算,5組數位輸入其實也不算多,USB輸入當然是給電腦用的,其他4組S/PDIF也不算多,如果您有Airport Express或是Apple TV,那就佔掉1-2組光纖了,再加上電視機的聲音輸出也可選用光纖,遊戲機也可以光纖輸出聲音,2組optical input恐怕還不夠用呢!至於Coaxial同軸數位輸入,您播放影音光碟的BD player或DVD player多半都有同軸數位輸出,接上IDA-16來看影片或欣賞音樂會,音效肯定更好;若您總覺得自家老CD播放機聲音不好,DA部分規格太老,也可利用同軸輸出給IDA-16來解碼。您看看,我數到後來,只有不夠用的分,5組數位輸入豈有太多之理?光是用數位輸入端,訊源都接上了IDA-16,您家裡還有甚麼訊源是非用類比輸入不可的呢?或許就留給黑膠唱盤和唱頭放大吧!還有嗎?卡帶機?或收音機?您就別唬弄我了,會買IDA-16的人,不會想把時間耗在Tape和Tuner上的,不是嗎?

NuPrime敢把這麼強悍的DAC安置在擴大機裡,設置5組數位輸入,取消多數的類比輸入,聊勝於無地僅保留1組給用家,就是對於自家數位解碼的技術有信心。IDA-16的解碼核心使用了ESS 9018解碼晶片,其同軸與光纖輸入可支援到24bit/192KHz,至於USB端更可接受最高24bit/384KHz取樣頻率,以及DSD64 (2.8MHz)、DSD128 (5.6MHz)、DSD256 (11.2MHz) 的音樂訊號,幾乎包辦了當前市面上可得的所有音樂規格。

除了豐富的輸入端選擇外,在輸出端方面,IDA-16有一個光纖輸出,作為最高24bit/192KHz的S/PDIF規格的數位輸出;另有一組RCA的類比輸出,可以用來連接超低音,若您要用耳機系統,這組類比輸出也可以讓您連接耳機擴大機。在喇叭端子左側有一個RS232的連接埠,可供連結智慧住宅的環控系統。您想得到的,IDA-16約莫都有了,看得見的,我大概也都數點完了,我們來聽音樂吧!


好規格加上好造型只夠引人目光,音響器材到底是拿來聽的,夠好,自然有人熬不住會掏腰包。這次試聽時我分為兩個階段,先以U-Audio試聽室的Audiomeca Kreatura轉盤與Elixir DAC為訊源,僅把IDA-16當成綜合擴大機來使用;然後再以MacBook Pro為訊源,由USB端連接IDA-16聆聽較高規格的音樂檔案。喇叭方面,則以Atohm GT 2.0,以及U-Audio自家參考喇叭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加上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發聲。前者聲音精準中性,後者音色音質均優,都不是好對付的喇叭;擴大機若質不夠好,GT 2.0會很忠實地告訴你有多麼不好聽,CC Admonitor的美也會向你隱藏。
                                                                                                                                                          ——转载u-audio

器材规格

NuPrime IDA-16
型式: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200W ×2 (8 Ohm)
峰值輸出功率:400W
總諧波失真(THD+N):0.004%
頻率響應:10Hz~80kHz
數位輸入:USB(B type)×1;同軸(S/PDIF)×2;光纖(S/PDIF)×2
類比輸入:RCA(類比)×1
數位輸出:光纖(S/PDIF)×1;RCA(類比)×1
USB 輸入: 44.1KHz, 48KHz, 88.2KHz, 96KHz, 176.4KHz, 192KHz, 352.8KHz, 384KHz and DSD 2.8MHz, 5.6MHz, 11.2MHz
S/PDIF輸入: 44.1KHz, 48KHz, 88.2KHz, 96KHz, 176.4KHz, 192KHz
尺寸:430×384×65 mm(W×D×H)
重量:7.3kg(16 lbs)

发表评论

评分: 0

0条评论

  • 共0个/0页

相近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