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碟介绍>音源
  • 按评价排序
  • 按热度排序
  • 按时间排序
  • 魔鬼的舞曲
  • 编号:DG 436 483-2
  • 演出:
  • 榜单情况:
  • 提供者: 发烧老兵 (61.129.13.55)

讨论次数:4 观看人数:2605 投票值:127 最近讨论时间:2003-04-14 18:21:43

帕格尼尼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被世人比喻为“魔鬼的
化身”。可能是这个传说触发了DG制作人的灵感,在这张小提琴巨星
基尔·夏汉姆的新专辑中,他们刻意收集一系列以“魔鬼”为题材的
作品,改变成小提琴曲,并以“魔鬼的舞曲”为标题,一方面做足商
业噱头,另一方面,藉基尔·夏汉姆的“超技”本领,重现帕格尼尼
其神乎其技的魅力。
碟中横跨古今的选曲既包括平时鲜为乐迷听到的冷门作品,也有大家
耳熟能详的名曲。其中,本碟的主题曲是由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
斯特别编写,此外还有圣·桑的音诗《骷髅舞曲》、勃拉姆斯的《灵
界狂欢夜》、门德尔松的《妖女之歌》、格里格的《顽皮精灵》等。
鬼魂并非全是叫人不寒而栗的。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当年因为难度
超高,被认为只有魔鬼才能奏出,基尔·夏汉姆选了其中的第13首来
演奏,以挑战“魔鬼的化身”;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的G小调奏鸣
曲,据说是睡梦中听了魔鬼的演奏,醒后记录下来的,故又名为《魔
鬼的颤音》,但该曲的旋律出奇的优美,亦是此碟中最长篇的作品;
而威廉·布尔康的《优雅鬼魂》更是一首绝对抒情的乐曲,意境十分
安祥。
基尔·夏汉姆出神入化的技艺已经令人难置一词,相信其接近巅峰的
演奏水准,和他同辈的小提琴家中根本无几人可以匹敌。录音动态庞
大,钢琴的伴奏与小提琴对比强烈,较远的麦克风收音将现场空间感
完美传递,小提琴的泛音和光泽之美都有最高级表现。

  • Carmen
  • 编号:09026-68476-2
  • 演出:lewis layton
  • 榜单情况:lewis layton
  • 提供者: mjune (202.103.224.74)

讨论次数:10 观看人数:2632 投票值:140 最近讨论时间:2003-03-16 23:14:44

和楼下多热米的版本比起来,动态更凶猛,lewis layton以前的几个版本录音高音不是很透,但
是中频甜美,整张碟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讨论次数:1 观看人数:1682 投票值:79 最近讨论时间:2002-09-30 08:40:42

塞尔和卡拉扬的版本也不错,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波恩思坦的这张 。无论是乐团还是指挥都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只是你要有耐心听完这么长的乐曲。这张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动态强横,爆棚乐段热血沸腾,但也有细腻、柔美之处。另外索尔第的也很好,值得推荐。
  • TEST CD 5
  • 编号:opus3(瑞典)CD20000
  • 演出:
  • 榜单情况:
  • 提供者: penpie (211.131.149.208)

讨论次数:6 观看人数:3131 投票值:157 最近讨论时间:2002-08-14 12:35:39

容易中毒的那种.听过之后会有很多录音就听不进去了.

讨论次数:2 观看人数:1712 投票值:120 最近讨论时间:2002-08-14 12:32:36

音色最醇厚的大提琴协奏曲录音,PIATIGORSKY录音时已是他晚年时期。 其演奏与早期
COLUMBIA/ORMANDY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依然能够听到大师的独奏气质,优美连绵的发音,录
音时大提琴稍稍超前。CD版堂音比原版失色,但独奏乐器音色厚度依然有很好的可听性,喜欢
大提琴的发烧友不可没有此碟。

发烧轩 http://gyhifi.533.net/

讨论次数:1 观看人数:1742 投票值:101 最近讨论时间:2002-08-10 01:20:02

这张碟的主角是名琴SUNRISE -- 据介绍是小提琴名匠STRADIVARIUS制作的名琴中的名琴, 琴
身镶嵌的贝壳和精美的雕刻纹理是其昂贵的原因, 因为这些对琴腔的共鸣应该是会有不良影响
的, 但出自名匠之手的这把琴却是高音弦秀丽明亮, 中低音部甜美细致, 总体感觉是温暖润
泽, 木香与贵气洋溢的琴音. 喜欢小提琴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张碟. 个人觉得演绎录音都很
好. 录音给人的感觉非常自然而不夸张, 小提琴中间偏右, 钢琴中间偏左的位置, 形体感觉极
其真切自然, 相信录音师已经很好抓住反映名琴音色的宗旨, 因为我在土炮刘氏组合上就已经
感受到享受这把名琴魅力的乐趣了. 另外曲面全部优美动听, 可听性极高, 难得的好碟!
  • Kreisler Favorites
  • 编号:Vanguard ClassicsOVC 8028
  • 演出:
  • 榜单情况:
  • 提供者: mjune (202.103.224.74)

讨论次数:6 观看人数:3214 投票值:153 最近讨论时间:2002-07-15 17:10:50

这是我最喜欢的小提琴,录音温暖亲切,风格优雅,曲目动听.

讨论次数:14 观看人数:3606 投票值:109 最近讨论时间:2002-06-20 10:48:49

熟悉古典吉它的朋友,一看封面就会知道这是Pepe Romero弹奏的Rodrigo的西班牙吉它名典--
-Aranjuez宫殿的回忆。此碟是与LD--"光与影"同时发行,录音全过程得到了Rodrigo的亲身指
导,是古典吉它迷的必备之选,不幸的是此张唱片录制完成不久,Rodrigo就离开了人间。
Philips的录音温暖、优美,而演奏者的表演处处精雕细刻,称得上是完美无暇,其它CD版本的
Concierto de Aranjuez与之相比,是到了"货比货该扔"的地步!

转自音响极品http://listen.at/hifi

  • Flamenco!
  • 编号:434 361-2
  • 演出:
  • 榜单情况:
  • 提供者: mjune (202.103.224.74)

讨论次数:3 观看人数:1965 投票值:114 最近讨论时间:2002-06-05 17:49:29

这张吉它对于CD圣经上来说最值得捧的是它的音效,但是这样的风格可能许多人接收不了,
所以我看到南宁有两张这样的二手碟卖了.
我感觉那时候的pepe romero热情似火.最后三首是Granados的spanish Dance No.6,
Tarrega的Recuerdos de la Alhambra,Antonio Sinopoli的Vidalita.

讨论次数:2 观看人数:1629 投票值:105 最近讨论时间:2002-04-23 14:59:23

歌剧史上的瑰宝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可以算是歌剧史上寥寥可数的杰出作品。无论是剧本还是音乐都堪称绝
世佳作,无数演员都以扮演剧中主人公为荣,从某些方面来讲,这部作品几乎超越了《尼伯龙根
指环》,成为瓦格纳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在西方文艺史上,讲男女情爱的故事不在少数。我认为,这与中国古典文化是有天壤之别的。要
知道,《圣经》的第一卷书就讲了一男和一女的故事。通观中国文艺作品,虽也有《红楼梦》、
《西厢记》这类儿女情长的传世经典,但大多数可以摆上桌面的作品,还是以国事、战争、处世
这些男性化题材为主。我国经典的话剧作品,老舍先生的《茶馆》简直就是一场爷们儿戏。所
以,当年中国的老夫子鉴赏家们看见这些《某某男与某某女》的洋戏时,就难免跌碎眼镜了。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讲的就是火辣辣的情爱故事。他们不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么纯洁,不像
坦克雷迪与特林尼达那么壮烈,也不像奥菲欧与尤丽迪希那么神圣,甚至不及贾宝玉与林黛玉那
样缠绵悱恻,但毫无疑问,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爱情故事,就是瓦格纳亲身经历的那段刻骨铭
心的激情热恋。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伊索尔德是爱尔兰公主,但她的国家
在战争中败给了英勇的骑士特里斯坦。因而,特里斯坦带着他的战利品和这位美丽的公主一起回
国,要献给他的国王――马克。其实,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不是第一次见面,从公主的回忆中,
我们得知,当年特里斯坦曾在爱尔兰吃过败仗,是伊索尔德收留并医治好他。两人虽然萌生爱
意,但都没有说出口。如今,眼看着自己爱慕的英雄要把自己奉送给另一个男人,伊索尔德想要
喝下毒药一死了之。远征的船队在行将靠岸之时,伊索尔德同特里斯坦决定一同喝下致命的毒药
寻求解脱,但由于好心的女仆将毒药更换,他们便一起饮下了“爱情药酒”(恐怕是类似春药的
酒),因而他们的爱情便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常在城堡里幽会,一次,马克王在一个坏人的诱导下,亲眼撞见了他
们的幽会。马克王见到自己疼爱的妻子和最亲密的朋友对自己的背叛,深深陷入悲哀。后来,心
怀内疚的特里斯坦在混战中,主动放下利剑,被对手砍倒在地。受伤的特里斯坦在荒废的城堡里
奄奄一息,等待伊索尔德的到来。在他弥留之际,终于等到了日思夜想的恋人。就在这时,马克
王赶来饶恕了他们的行为,但为时已晚,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已经双双死去了。
瓦格纳的一段浪漫而痛楚的爱情说了这么半天,这个悲情故事同瓦格纳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在
瓦格纳的这部戏剧作品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生活中的原型。其中有些角色,例如偷换药酒的女
仆布兰甘尼、特里斯坦的仆人库文纳尔、马克王身边的奸臣梅洛特等,原型是谁都有证可查。不
过他们太不重要,所以还是交给学者们去研究吧。这出戏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特里斯坦、伊索尔
德和马克王。他们在现实中分别对应着瓦格纳、威森冬克夫人和威森冬克先生。
威森冬克,何许人也?威森冬克夫妇是瓦格纳早期最重要的赞助人。话说大作曲家李斯特曾经作
过一次“蛇头”,帮助瓦格纳逃脱了德国政府的通缉,潜往瑞士躲避风头。在这期间,瓦格纳完
成了对自己创作理想的系统整理。在一系列论著中,他正式推出了“乐剧”理论、音乐与戏剧在
歌剧中的结合等等观点,宣告他从浪漫主义歌剧到瓦格纳式的歌剧的转变。他还在赞助人威森冬
克的家中陆续创作了《尼伯龙根指环》的脚本,梦想着自己的戏剧理论付诸实施。瓦格纳作了一
辈子的梦,虽然最后他梦想成真,但在一开始,很多人都怀疑这个想要建造剧院、创作剧本、配
写音乐、指挥演出、强迫观众接受的艺术家脑子是否有点问题。但威森冬克夫妇却是有远见的伯
乐。他们绝非钱多得没处花,但他们很懂得艺术,特别是威森冬克夫人,她本人就是一个诗人。
他们对瓦格纳的才华十分赏识,使得这个戏剧狂人在人生最低潮时得到了鼎力相助。
威森冬克夫人对瓦格纳的才华尤其敬佩,据说,她每天下午都会到瓦格纳房内,聆听瓦格纳在钢
琴上为她讲解自己的构思。瓦格纳早晨谱写的作品,下午便寻到了第一位忠实听众,从而获得了
一个“黄昏之人”的绰号。而夫人的诗歌更是激起瓦格纳的创作灵感,令他谱写出著名的《威森
冬克歌曲五首》。
可是,这种柏拉图式的恋爱遭遇到了最严酷的考验。瓦格纳的发妻明娜终于忍无可忍,她大吵大
闹,最终,让难堪的瓦格纳离开了威森冬克家的别墅。瓦格纳并没有灰心,他继续写日记、写作
品、写信,更重要的,他写下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毫无疑问,伊索尔德就是威森冬克夫
人,她优雅、高贵,但十分感性。瓦格纳深切感受到她对自己的爱,所以,把伊索尔德塑造成了
一个敢爱敢做的女性。她在第一幕中诉说自己的深情,又在爱情的苦痛中坚毅地选择了致命的毒
药。特里斯坦就是瓦格纳自己,这个英勇无畏,对艺术和爱情十分执着的英雄。他的矛盾在于自
己的恋人是朋友的妻子。马克王所代表的威森冬克先生对瓦格纳恩重如山,瓦格纳心里自然明明
白白。即便在他同威森冬克夫人的恋情如火如荼之时,威森冬克先生依旧十分忍让。他没有因为
明娜的大吵大闹而迁怒于瓦格纳,反而几次写信邀请瓦格纳重回自己的别墅居住。对于这样友善
的朋友,瓦格纳陷于友情与爱情的矛盾之中。
这个浪漫而痛楚的恋爱故事结局有些出人意料。瓦格纳苦苦等待着的相会终于到来了,他兴高采
烈地前往与自己的恋人见面,但等待他的却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和一个完美的爱情结晶-小威森冬
克。这次威尼斯的会面使瓦格纳彻底放弃了一切幻想,他明白,他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恋人。
激情四溢的音乐自传从上面所说的看来,瓦格纳的确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隐喻了自己的爱
情生活。最后,这个浪漫主义的斗士一厢情愿地同自己的恋人在爱情中死去。他无比投入地创作
了这部作品的音乐部分,其中的《前奏曲与爱之死》这个著名的段落就可以证明这种爱情是多么
令人沉醉、令人疯狂。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三幕故事经过了精心安排,第一幕完全是以伊索尔德为中心的故事。
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吟,情感力量十分强大。开幕时清唱的“水手之歌”乍听来并不起眼,但
在经历了伊索尔德的疯狂独白之后,歌声再次响起,顿时给人以清澈透亮的感觉。伊索尔德同特
里斯坦冗长的二重唱起初令人厌烦,但情绪一步步明朗地指向同饮药酒的狂乱状态时,令听者在
不知不觉中通体发汗,这才发觉自己刚从同样的狂乱中清醒过来。
经过第二幕中长达半小时的爱情场景,故事的主要角色转变到特里斯坦身上。他的音乐从老牧人
的笛声中开始,当他唱到“她会为我医治伤口,所以,我的鲜血尽情流吧。”的时候,音乐再次
达到癫狂的境界。特里斯坦站起身来,扯开自己的伤口,音乐中,你似乎能够听到鲜血在流淌,
爱情在奔放。而你听不到污秽、悲伤、绝望,甚至自己的心跳!最后,癫狂的音乐结束在伊索尔
德余音绕粱的“爱之死”当中。

各具特色的唱片版本
这样一流的音乐,自然要有一流的演绎。对于听众来说,经历一次《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洗
礼要花费无数激情与心力,对于指挥而言就更是如此。所以,有人说,托斯卡尼尼就是在指挥了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之后,猝然放下指挥棒的。不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能经历这种震撼的
人的确不多。除了托斯卡尼尼的版本外,卡拉扬晚年的那次演出据说也十分激荡人心,令不少在
场观众汗流满面。
今天,我们能够得到的现场版本(LD)并不多,常见的是Philips出版的拜洛伊特版录像,由科
洛主演特里斯坦。这个版本并不算忠实于原著,特别在最后一幕中,导演制造了一场特里斯坦的
梦幻,原先剧本中的一切情节都成了特里斯坦失血过多之后的幻觉。他的依据在于代表伊索尔德
的号角在乐谱中运用了英国管,同老牧人的笛子是同一件乐器。这样一来,直到特里斯坦死去
时,他也没有真的见到自己的恋人。瓦格纳与自己恋人不能同生便求同死的浪漫主义,在此变成
了接受事实的现实主义,加强了故事的感人效果。除此之外,科洛在这个版本中的表现可圈可
点,一点没有像往常被批评的那样具有商业气息,而是完全沉浸在角色的喜怒哀乐之中。相信批
评他的人会在看过这个版本之后,对他刮目相看。
CD唱片的版本较多,但真正值得收藏的只有DG公司的伯姆版---60年代拜洛伊特现场录音(419
889-2),和卡洛斯·克莱巴的德累斯顿剧院版(413 315-2)。前者比较忠于原著,温特加
森与尼尔森的搭档再加上乐队的纯熟演绎,使得它成为该剧的标准版本。后者云集了科洛、普莱
斯、菲舍尔-迪斯考、法斯宾德与曾来上海访问的库尔特·摩尔等大牌明星,当然,还有音乐调
色大师克莱巴的调教。这里的音乐富于流动感,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空间感极佳的录音效果可
谓同一剧目的示范版本。
有些人会挑选EMI的“世纪系列”--富特文格勒版(CDS 5 56254 2)。但这个版本的声音相对
差一些,在一些需要动态的地方,比如癫狂之处,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两位主角的表现
不如毕勤版(CHS 7 64037 2)的梅朔尔与弗拉克施塔特。至于索尔蒂为DECCA录制的中价位版
(430 234-2),则是囊中羞涩者的首选。
无论如何,我认为只有去拜洛伊特剧院亲眼目睹这样的“爱情经历”,才是体会瓦格纳这一名剧
的最佳方式。但对于大多数国内乐迷而言,这可能只是梦想。所以,在自己的音响系统中播放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感受音乐的流动,幻想那美妙的场景,同样可以将拜洛伊特的舞台再
现你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