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好碟介绍>音源>古典音乐

评说《留声机》杂志2000年获奖名单之一

  • 编号:很多
  • 演出:
  • 榜单情况:http://
  • 提供者: 发烧老兵 (61.129.17.50)

0

  • (0人评价)
  • 0%
  • 0%
  • 0%
  • 0%
  • 0%
讨论次数:1 观看人数:1477 最近讨论时间:2000-12-01 08:37:58
评说《留声机》杂志2000年获奖名单之一图片二.
评分: 0

1条评论

发烧老兵. 2000-12-01 08:37:58

评说《留声机》杂志2000年获奖名单之一

像上个世纪初的情况一样,人们至今分不清以00为结尾的这个年代,到底算在
已经过去的世纪还是尚未到来的明天。今天的人们似乎比先辈更加聪明,他们
干脆把整个2000年看作世纪之交的一年。用一年的时间去整理过去一百年里的
得失。并且展望更加美好的下一百年。于是,人们特别关注在各个领域中类似
回顾一般的工作,《留声机》杂志的唱片评选无疑成了洞悉唱片观念变幻的最
佳窗口。

《留声机》――不会过时的权威

今天中国的唱片消费者非常注重所谓的“权威评价”。但这些评价究竟有多少
是权威的依然是个未知数。即便被奉为经典的《企鹅唱片指南》所评说的唱
片,也不过是一些陈旧而散发着古朴芳香的作品,相比唱片工业今天的飞速运
转,实在有它无法演说的变幻。读者冒着被时间和唱片新生儿嘲弄的危险,迷
信着这样的著作,逐渐地失去自己对音乐的认知。相比之下,《留声机》杂
志不断更新换代的特点,以每期数以百计的唱片,评说唱片界的动态。每月一
次的速度尚不足与互联网的速度相提并论,但描述唱片工业的发展和传递复杂
的信息已足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此而言,《留声机》杂志就解决了对现代状
态中最危险的信息淘汰现象的问题。另外,再加上<留声机》杂志的权威评
价,2000年《留声机》杂志唱片大奖的颁发就成为我们关注唱片工业观念
上的变化的良好窗口。

西蒙·拉特尔――新生力量的胜利

2000年《留声机》大奖最大赢家是谁?是三个新生代音乐家。他们均颇具个
性,但对音乐的诠释却都言之有理。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先将伯明翰市立交响
乐团改头换面,跻身世界一流乐团行列。然后,又在柏林爱乐乐团新世纪首席
指挥职务争夺战中击败强劲对手丹尼尔·巴伦波伊姆,再度独领风骚。在此次
的评选中,拉特尔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录制的马勒《第十交响曲》(戴瑞克·科
克续完版)获得最佳管弦乐和最佳专辑两项大奖。
拉特尔获得这样含金量颇高的奖项不足为怪,但他所演绎的音乐以某种保守的
耳朵听来倒的确有些怪异。拉特尔刚出道时录制的唱片令人们耳目一新,因为
他所选择的曲目无不是些当代音乐家的游戏之作,其中甚至还包括为科幻影视
剧谱写的奇怪作品。这样不拘一格的风范直到他开始录制传统曲目时依旧没有
得到改变。即便是他录制的传统曲目,依然给人不一般的感受。同布伦德
尔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若不是布伦德尔的顽固,音乐恐怕已经
支离破碎。但他同肯尼迪(另一个置传统于不顾的怪才)合作时所爆发出的灵
感火花又让人不能抗拒。
拉特尔的马勒《交响曲全集》录音终于走到了最后一个步骤。《第十交响曲》
的录音从一开始就出其不意。虽然录制后人续完的《第十交响曲》已不是新鲜
事,但在马勒《交响曲全集》这样的名头下录制续完版就非常罕见了。马勒的
《第十交响曲》只完成了一个柔版乐章,第二和第三乐章都只有一个雏形。如
今完整的《第十交响曲》大都采用英国音乐学家戴瑞克·科克所做的修
订。这位多材的学者最杰出的贡献就是详细分析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
的音乐构成。除此之外,就是他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同为英国人的拉特尔
录制马勒《交响曲全集》时仍然采用科克的版本,并加上他独特的处理,让高
傲的德国人不得不屈从于英国权威对德奥传统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的诠释。正是
这种矛盾与智慧的结晶促使《留声机》杂志的权威们给它戴上桂冠。

安杰拉·乔尔吉乌――魅力无限的征服者

此次获得两项大奖的音乐家,除了拉特尔外,还有一位女性。这就是当年以茶
花女一角倾倒天下无数音乐爱好者的罗马尼亚女高音――安杰拉·乔尔吉乌。
乔尔吉乌同男高音亚拉尼亚的婚姻,令decca公司就此失去了重要的歌剧新生力
量(她随丈夫转到EMI公司录音)。但此番将乔尔吉乌过去录制的威尔第歌剧
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汇集成个人专辑《威尔第的女主角》。其中乔尔吉乌
动人的音质和极度煽情的感染力为她赢下了最佳个人专辑和最佳女音乐家两个
奖项。
最佳女音乐家奖无疑适应了今天充斥整个西方音乐界的女性主义运动。人们正
小心翼翼以免一边反对传统音乐研究中对女性的全然漠视,一边堕入过分女性
主义对女性本身带来更大伤害的深渊。但在《留声机》这样的权威评价中设立
女音乐家奖将使人们更重视妇女对音乐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对这个奖,乔
尔吉乌可谓当之无愧。她很少塑造那些柔弱无能的女子,而更多地去挖掘女性
角色中坚强、果干的一面。在她扮演的茶花女、吉尔达、阿伊达身上,我们能
更清楚地看到作为同命运抗争的另一股力量的女性的伟大。而这种伟大无疑也
征服了评委和热心的听众。

又一位资料馆式的指挥家――安东尼奥·帕帕诺

另一位新生力量的获奖者安东尼奥·帕帕诺近年来频频在EMI的唱片目录上亮
相。然而,很多人忽视了他,因为同他合作的艺术家正是如日中天的亚拉尼亚
夫妇。自从这对夫妇歌唱家转投EMI麾下,EMI就将录音重点重新转向歌剧,大
有同自称“Opera Company”的decca一较高下的气势。而为他们提供完美乐
队支持的就是指挥家(同时也是钢琴家)的安东尼奥·帕帕诺.帕帕诺在唱片
界的名声当然远不如西诺波利、朱利尼这样来得脸熟。初出茅庐的他一共只在
EMI出版过10来张CD。其中,绝大部分是同歌剧伉俪亚拉尼亚和乔尔吉乌合作
的,可以说,这次帕帕诺获奖,同亚拉尼亚夫妇的全力帮助不无关系。在他们
录制的唱片中,普契尼的《燕子》、马斯涅的《维特》和《玛侬》都是录音界
不常见的曲目,而《艺术家的生涯》和新出炉的《唐·卡罗》则在乐队的烘托
效果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EMI的翻身仗

乐迷喜爱EMI公司总是有些怀旧的悲伤情调。毕竟,这个老牌子的辉煌岁月已
经过去久远了。最近几年,且不说环球、华纳等等竞争对手屡屡折桂,占尽风
光。就连小小的NAXOS,也在EMI之前,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2000年EMI终于
获得某些领域中的突破,尤其在以往并不是重点的声乐作品录制上彻底改变了
卡拉丝孤军奋战的形象。除去亚拉尼亚夫妇担纲的歌剧录音,还有一大
批艺术歌曲的演唱能手。最终,它们囊括本次“留声机”最佳歌剧(拉特尔指
挥席玛诺夫斯基《罗杰王》)、最佳指挥(帕帕诺)等奖项,就可看出端
倪。
此外,以西蒙·拉特尔为代表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指挥家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改
变了人们心目中对经典的认知。21世纪初,拉特尔将正式执掌乐坛王牌之旅柏
林爱乐乐团的指挥棒。他能带给人们什么新鲜的事物,只有等时间来告诉我们
了。

展开此评论回复

  • 共1个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