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 恋爱中的肖邦 | 来 自: | |
发布时间: | 2015-05-14 22:43:25 | 付款方式: | 支付宝 |
到期时间: | 两年 | 成色: | |
价格: | 110RMB | 运输公司: | 顺丰快递 |
销售地点: | 上海 | 讨论 | 返回本版 |
评述: | 定价:480元 台币
淘宝价:110元 全国包快递,疆藏甘青宁蒙需补运费 淘宝链接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1028- 1379769960.7.PTbQz6&id=1702588012 編 號: M2114 書 名: 黑膠唱片收藏圖鑑── LP玩家實用事典 Labelography of Long Playing Records 作 者: 侯宏易 編著 Hou Hung-yi 定 價: 480 元 網購價: 408元 出版日: 2007/12/1 EAN: 9789575612832 ISBN: 978-957-561-283-2 CIP: 999.2 頁 數: 224 頁 印 刷: 彩色 裝 訂: 精裝 開 本: 25開(約 15cm x 21cm) 大花、小花有何意? 六眼、兩眼作啥用? 影子狗、半月狗、郵票狗……眾多狗標差別在哪兒? 國外收藏家又如何稱呼這些標籤? 新手傷腦筋,老手也怕誤踩地雷, 小心:別砸下大錢卻換來不值得投資的版位。 手邊備妥《黑膠唱片收藏圖鑑》,從此免當冤大頭! 按圖索驥,辨識版位,比對標籤, 陪伴發燒友在碟海中尋覓荒島經典名盤── 資深 LP 玩家侯宏易,提供您完整安全的購片保值秘技。 ■ 第一本探討 LP 黑膠唱片 的中文專書 ■ 目 錄 ◎ 導 論 ◎ 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 EMI - Electric & Musical Industries ◎ Decca Record Company ◎ Argo Records ◎ Philips Records ◎ 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 ◎ Archiv Produktion ◎ Capitol Records ◎ Angel Records / Seraphim Records ◎ CBS - Columbia Records ◎ Epic Records ◎ London Records ◎ Mercury Records ◎ RCA Victor ◎ 版位對照表 作者■侯宏易 HOU HUNG-YI 1969年生於台北 資深音樂玩家,LP 收藏達人 2000年打造台北「爵士城」LP 專賣店 熱愛黑膠唱片,曾是「非第一刻唱片不收」的狂熱分子 一派古典音樂迷的優雅,一付對音樂早已「見山不是山」的老神在在,對黑膠唱片之沿革鑽研 不輟 侯宏易的 BLOG ── 鑑賞家黑膠俱樂部 Connoisseurs\' Club of Vinyl Records http://blog.roodo.com/connoisseur_club_of_/ 【精采內容摘錄】 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 公司簡介 ── 英國的 Columbia 留聲機公司(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原本是美國的 Columbia 留 聲機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 Company Ltd.)在英國的分公司。1922年,美國 Columbia 留聲機公司因為財務危機而將英國的分公司出售。 1925年,英國的 Columbia 留聲機公司以兩百五十萬美元買回它的美國母公司── Columbia 留聲機公司。 1926年,Columbia 留聲機公司併購 Odeon 與 Parlophone 兩家唱片公司。 1931年,由於經濟蕭條,英國的 Columbia 留聲機公司與留聲機公司(Gramophone Company) 合併,合組為 EMI(全名為「Electric & Musical Industries Ltd.」)。而在美國這方面, 由於電器製造商 Grigsby-Grunow 公司提出反壟斷異議,EMI 被迫出售所持有的美國 Columbia 留聲機公司。 ……〔略〕 ── 旗下藝人與重要錄音 ── 指揮家:克倫培勒(Otto Klemperer)、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克路易坦(Andr Cluytens)、包爾特(Sir Adrian Boult)、塞爾(George Szell)。 小提琴家:密爾斯坦(Nathan Milstein)、拉賓(Michael Rabin)、奧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柯岡(Leonid Kogan),以及傳奇的匈牙利女小提琴家馬爾齊(Johanna Martzy)。 ……〔略〕 德國出生、後入籍以色列的指揮家克倫培勒,其詮釋具有堅毅的精神力量、擲地有聲的厚重音 響,擄獲許多愛樂者的心,他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SAX 2276~2277、SAX 2318、SAX 2331、SAX 2354、SAX 2364、SAX 2373、SAX 2415】、【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SAX 2262、 SAX 2350、SAX 2351、SAX 2362】、【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SAX 2430~2431】、【馬 勒:第二號交響曲/SAX 2473~2474】與【馬勒:第四號交響曲/SAX 2441】都是早有定評的 名盤。 法國指揮家克路易坦的【拉威爾:管弦樂全集/SAX 2476~2479】及【比才:卡門組曲 + 阿萊 城姑娘組曲/SAX 2566】具有絕對的權威性,讓後來的法系指揮難以超越其成就。而卡拉揚指 揮的【理查�6�4史特勞斯:玫瑰騎士/SAX 2269~2272】被譽為是此劇的最佳版本。 ……〔略〕 ── LP 標籤識別 ── 英國 Columbia 的古典音樂錄音可粗分為「單聲道 33CX」與「立體聲 SAX」兩個系列,在各 大古典品牌中算是最容易辨認的一個,茲介紹如下。 單聲道 33CX 系列的標籤 (一)藍金標:BLUE-GOLD LABEL 單聲道 33CX 系列的第一種標籤以深藍色為底,字色為帶有反光的金黃色,類似燙金的效果。 正常的 12 吋唱片編號為 33CX xxxx(圖 1);如果是 10 吋盤,編號則是 33C xxxx(圖 2)。 標籤左上方寫有「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Limited」(圖 3),這是英國 Columbia 唱片公司的正式名稱。 唱片封套背面會出現 Columbia 唱片的「Magic Notes」神奇音符商標(圖 4)。 [圖 5] 說明了在英國的發行由 Columbia Graphophone Company 負責,而 [圖 6] 則指出英 國以外地區的發行由 EMI 負責。 使用藍金標的 LP 編號從 33CX 1001 到 1949 止。其後的編號從 33CX 5251 開始,標籤也更 換為半圓標。 (二)半圓標:SEMI-CIRCLE LABEL 英國 Columbia 的第二種單聲道唱片標籤是紅色的半圓標,中央圓洞的上方有「Magic Notes」神奇音符商標。這種標籤的唱片不是早期錄音的再版發行,就是由立體聲的 SAX 系列 發行為單聲道版本,發行數量比起前一版的藍金標少了許多,價值也比較低。編號為 33CX xxxx(圖 7)或 CX xxxx(圖 8),兩者都是 12 吋唱片。 立體聲 SAX 系列的標籤 (一)水藍銀標:TURQUOISE-SILVER LABEL 美侖美奐的水藍銀標以水藍色為底,外圍的圈圈與標籤內的聲波線條都是銀色的,中間一道橫 幅印著「stereophonic」,十分清楚地標示著這是立體聲的錄音。正常的12吋唱片編號為 SAX xxxx(圖 9);如果是 10 吋盤,編號則是 SBO xxxx(圖 10)。 這種標籤的使用年代為1958~64年,編號從 SAX 2252 到 2539 止,但其中有五個編號(SAX 2526、2532、2533、2534 及 2537)並沒使用水藍銀標,而是採用以下所要介紹的半圓標。這 種情況通常是因為專輯發行的時間延後,等到唱片真正發行時,標籤的設計已經更改了。 (二)半圓標:SEMI-CIRCLE LABEL 與單聲道第二種標籤一模一樣的設計,差別只在標籤右側的唱片編號以及左側的「stereo」字 樣(圖 11)。 從編號 SAX 2540 開始都採用半圓標設計,再加上前面我們提到的五個編號:SAX 2526、 2532、2533、2534 及 2537,就是現存所有的第一版半圓標。 ……〔略〕 導 論 這是一本討論 LP 唱片的專書。由於目前市面上相關著作並不多,中文論述更是少見,筆者集 結各方資料整理成專書,希望與同好互相切磋、分享。 有鑑於此,本文特別提出了「何謂 LP」、「為何要聽 LP」、「復刻片與原版片」、「唱片的 版位差異」、「為何要講究唱片的版位」與「原版 LP 的版位判別」等六項議題,從頭說起。 藉由上述議題的探討及後續各章的介紹,期盼本書不只是釐清一些常使收藏者感到疑惑的問 題,更讓有興趣加入 LP 收藏行列的愛好者,能夠有明確而清晰的概念。 一、何謂 LP LP 唱片(long playing microgroove record,簡稱 LP),即是美國Columbia唱片公司於 1948年所研發改良的一種記錄聲音的媒體規格。 它使用直徑12吋的乙烯基(vinyl)膠片,在兩面刻上紋路以保存聲音,唱片每分鐘迴轉33又 1/3次,每一面的播放時間從早期的22分鐘增長到後來的30分鐘。這種唱片使用比較輕的拾音 頭(light weight pick-up),唱針的形狀、大小都與早期的留聲機不同,LP 的音軌溝槽也 比先前的78轉唱片來得細小,故稱之為「microgroove」。 在 LP 之前,還有78轉、SP、EP 等各種規格的唱片,但這些均不列入本書討論範疇。 二、為何要聽 LP ◎ 就文化遺產的角度而論 人類記錄聲音的技術初創於十九世紀末,到了廿世紀下半葉發展至巔峰,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 批無與倫比的古典音樂演奏家,兩者相輔相成,促使錄音工業蓬勃發展。 隨著 LP 的大量發行,古典音樂過去的階級、地域與文化 j閡於是打破,成為一種人人可以享 受的娛樂,連帶地也擴大了其市場規模。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有這麼多人聆聽古典音樂,古典 音樂成了全人類共通的語言。 隨著時光流逝,這批傑出音樂家逐漸凋零殆盡,幸運\的是,他們留下了大量的有聲紀錄。LP 所帶來的,不光是使我們得以聆賞音樂家的技藝,它的背後還包含了錄音工程、唱片壓製生 產、文案美術設計、封面印刷以及各種材料的質感,這一切加總代表了當時的文化成就。於 是,聆聽 LP 時,我們便直接接觸到了那段歷史,這與後來重製的 CD 是截然不同的。 ◎ 就生活美學的角度而論 科技的進步讓聽音樂變得十分容易:只要將小小一片 CD 放入播放機,按下 play(播放鍵) 就行了,除此之外什麼都不必動手。 可是聽 LP 就不同了:一大張 LP 光是拿在手上,沉甸甸的重量便會提醒你這是具有數十年歷 史的物品,精美的封面設計馬上吸引了你的目光;接下來你小心地取出唱片放到唱盤上,啟動 馬達,拿起唱片刷清理一下表面,然後舉起唱臂就定位並輕輕放下,至此,播放動作才終於告 一段落。這個過程猶如一種儀式,它讓你專注於每個動作,靜下心來體驗音樂將要帶給你的感 動。 這整個過程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把唱片給毀了,所以你必須專注。這種專注的態度形成了一 種生活美學,聆聽者必須把身心預備好,放慢一點、專心一點,細細地賞玩,於是也得到更 多。這樣的結果,與播放 CD 的簡便速成截然不同。 ◎ 就聲音的類真度而論 當人類儲存資訊的方式邁向數位化之後,科技的進步速度呈倍數躍進,唱片工業也跟上這股風 潮,以數位的方式錄製、儲存音樂,揚棄笨重、占空間的 LP 系統,而擁抱輕薄短小的 CD(compact disc)。自從1980年 CD 推出以來,短短的十年間,CD 已經完全攻占音樂市 場,淘汰了 LP。 可是只要回頭檢視數位錄音的發展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最初制訂的數位音源規格(16-bit, 44.1 KHz)其實是不夠理想的。這種格式削減了太多音樂訊息,以這種低階的 CD 格式來轉換 早期的類比錄音時,其生硬的重播效果實在無法令人滿意,即使後來 CD 規格不斷提升,相比 之下還是 LP 較能原音重現。 正當數位錄音成為市場主流,複製又極度容易之時,人們反而開始懷念起類比錄音的人性與溫 暖,於是有越來越多人回頭重拾類比音源,LP 又漸漸回到某些人的音響系統裡,二手唱片市 場交易蓬勃,某些 LP 的交易價格更創下歷史新高,連帶地帶動 LP 播放系統與復刻唱片市場 的再次興起。這個現象打破了「新就是好」的概念,成為音樂欣賞領域中最值得關注的趨勢之 一。 三、復刻片與原版片 自從1980年 CD 取代 LP 成為新一代的聲音記錄媒體後,LP 的產量急速銳減,終於在1980年 代末期被CD完全取代,各大唱片公司不再生產 LP。 但仍有少數幾家私人公司以購買版權的方式生產舊有的類比錄音,這些唱片稱之為「復刻 片」。而1948~90年間由各大唱片公司生產的 LP,則稱之為「原版片」。 復刻片與原版片各有特色,也各有擁護者,聆聽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作出判斷與選擇。 四、唱片的版位差異 由於唱片公司經常在不同時間點將同一份錄音作多次發行,為了避免混淆,這裡要為本書的討 論主題下一個比較精確的定義,那就是:同一份錄音,以相同編號於不同年代所發行的 LP, 它們之間的差異即稱為「版位差異」。 這個定義僅能涵蓋大部分的情況,因為每家唱片公司都有它自己發行及編號的設計方式,同一 份錄音有時候也會變更其編號或封面,再次於同一個系列發行(例如1960年代的 DG 大花 版)。此時為了敘述方便,還是會將兩者納入同一個討論範圍。 五、為何要講究唱片的版位 就理論上來說,像唱片這種大量生產的產品,在播放效果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而且隨著壓 片技術的進步與原料質量的提升,越到後期,所製造出來的唱片也應具備更優良的品質才是。 但如果仔細觀察,我們便會發現,LP 的平均重量自1960年代起即逐漸遞減:1950年代到1960 年代中期約為150g,1960年代後期約為130g,1970年代約為110g,到了1970年代末期,某些唱 片的重量更降到只有90g。也就是說,雖然膠片的品質提升了,重量卻不斷減少──重量減少 的直接影響便在於唱片的厚度變薄,記錄聲音的溝槽深度也連帶地跟著縮水,亦即記錄聲音的 容量變小。所以,音樂訊號的衰減就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另一個十分重要卻極少受到注意和探討的因素,就是「母帶老化」。LP 的生產製程始於母 帶,現代錄音是利用磁帶來保存聲音,但磁帶的耐久性並不如預期理想,經過時間催化後會出 現訊號衰減的現象,即使經過修正仍然無法完全等同於母帶剛剛完成時的狀態。使用老化的母 帶來製作的再版 LP,其播放效果絕對和最早製造的第一版 LP 不同,一般而言都是版位早的 唱片優於版位晚者,且版位相差越多,聲音的差異越大。我們可以說,第一版的 LP 比後來製 作的 LP 保留了更多母帶的資訊。 欣賞音樂本來就包含聽覺與視覺的雙重感官刺激,現場的音樂演奏提供了這兩項要素。在錄音 技術發明之前,所有的音樂都必須要由視聽人親臨演奏現場才能感受;錄音技術發明之後,人 們可以重複地欣賞相同的錄音,時空的隔閡不再是限制,好的錄音成果甚至可以引發視覺上的 幻象,讓人彷彿看見了演奏者的位置與動作。對於我輩等以「聆聽錄音」方式來接觸音樂的人 來說,第一版的 LP 是我們最接近演奏家的位置。 試想,五十年前的小提琴大師密爾斯坦(Nathan Milstein)站在你的面前演奏,那是多麼震 撼的體驗!對多數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來說,音樂的真、善、美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在能力許可 的範圍內,追求更好、更早的 LP 版位就成了相當普遍的傾向。 六、原版 LP 的版位判別 唱片工業從1950年代起蓬勃發展,美國與歐洲兩地出現了許多大唱片公司,發行了人類史上最 多的古典音樂錄音。從下一章起,本書將以各大公司及其品牌為單位,分別介紹其公司簡歷、 旗下著名的藝人與重要錄音、唱片標籤的演進,以及如何從唱片標籤與封套來判別版位。 另外,第221頁起之「版位對照表」係筆者根據個人現有資料整理而成,供作參考之用。…… 〔略〕 侯宏易 2007年7月 ------------------------------------------------------------------- ★ 摘錄自【音響共和國】★ http://www.u-audio.com.tw 文�6�4郭漢丞 不囉唆,這是一本黑膠玩家必備的案頭工具書!也是唯一一本針對 LP 收藏的圖文對照專書! 侯宏易先生的「黑膠唱片收藏圖鑑:LP 玩家實用事典」,是極少數針對黑膠收藏版位詳細解 說的工具書。站在二手黑膠唱片流通業者的立場,我想很多人不樂見此書問世,因為版位之謎 在此一覽無遺,再也不需要仰賴二手黑膠賣家的「一面之詞」。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喜愛黑膠唱 片的樂迷而言,侯宏易先生等於是為讀者準備好上戰場前的情報,隨時物色到獵物,立刻能判 別貨色高下品等,符合真正「第一版首刻」條件者,立刻殺聲大喊,散盡千金也務求攻下城 池!反之,要是品像條目未必屬實,版位順序編號有誤,倒也不必拆穿西洋鏡,冷眼旁觀戰況 即是。 ……在侯宏易的「黑膠唱片收藏圖鑑」出版之前,想懂得黑膠唱片的版位,恐怕讀者要自己繳 點學費。先從便宜唱盤買起,慢慢跟二手 LP 的店家搞熟,然後嘗試著選購一兩張店家所謂 「稀有版本」的高價二手片,開始聽到像「影子狗」、「郵票狗」,或是「六眼」、「大 花」、「小花」等等專有名詞,搞得一頭霧水。想搞懂,最好的方法就是一路買下去,慢慢認 標籤、記標籤,下次看到時就有印象,整理一些長期選購的心得。這好像媽媽在菜市場買菜, 西瓜怎麼挑,蘋果怎麼選,賣水果的總會有些秘方,買久了自然有心得。 可是這樣靠買片累積下來的經驗,不容易整理出系統,大概都是零散的常識,買得越久,懂得 越多,但總會有失手的時候,初入門者更是容易買錯買貴。我想很多買 LP 的人,無論資深資 淺\,都渴望著向「黑膠唱片收藏圖鑑」這樣的專書出現,未來按圖索驥,任憑二手 LP 片商 如 何天花亂墜,心頭自有定見,要稱之為「大 Decca」者,務必編號在若干數字當中,標籤樣式 與色彩均有圖解;詳細放大的標籤圖,讓讀者選片時不會將「小花」看成「大花」;何者編號 為單聲道?何者編號為立體聲?又哪些關鍵字代表數位錄音?「黑膠唱片收藏圖鑑」一書按照 廠牌區分,一一解說,並隨附簡易對照表。選片之前先鎖定目標,詳細閱讀,看到「獵物」, 立可判別,作為一本隨身的「工具書」,可說是黑膠收藏者的寶典。 ……追求版位,有增值與投資之意味,但我所見過收藏珍貴第一刻 LP 的朋友,每每拿出來獻 寶,即便現在價格已經炒到比當時收購價多出三、五倍,仍不肯割愛。「黑膠唱片收藏圖鑑」 提供了豐富的資訊,讓消費者不僅買唱片,還能懂唱片,進而瞭解 LP 的「珍貴之處」。資深 玩家可以買來對照收藏當中有哪些已然邁向超高價位之 LP,進階買家可以當作修練功力的寶 典,而入門買家則可以瞭解為何某些二手 LP 賣得那麼貴。 總之,「黑膠唱片收藏圖鑑」可說是挑選 LP 的必備工具書,無論在 e-Bay、Yahoo 拍賣網站 上衝殺,或是埋首二手黑膠店,在老唱片堆裡翻來覆去,驍勇奮戰,「黑膠唱片收藏圖鑑」是 必備的「葵花寶典」,有此參考工具書在手,戰勝 LP 版位不遠矣! |
||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