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 CZQY123 | 来 自: | |
发布时间: | 2006-04-14 23:42:30 | 付款方式: | 支付宝 |
到期时间: | 两年 | 成色: | |
价格: | 50RMB | 运输公司: | 顺丰快递 |
销售地点: | 常州 | 讨论 | 返回本版 |
评述: |
《爱乐CD经典》50元/本(包平邮),详细介绍http://www.czhi- fi.com/bbsxp/ShowPost.asp?id=1110 本书所涉唱片400余种, 曲目均属古典音乐范围。 关于古典音乐,大家知道,其所指乃是一个类概念,而非时间意义上的,一般都用以 指称“严肃音乐”,以相对于轻音乐与流行音乐。然而,尽管大多数被划入古典音乐范围 的作品相对说来都比较“严肃”,但是这也不妨碍其中有较为“轻松”的作品,例如门德 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同样, 把贝多芬那些钢琴小品一律视作“严肃”:的,也未免过 于严肃。至于莫扎特,有谁能够断定他那些伟大的歌剧是“严肃”的?说起采,甚至巴赫和 亨德尔那些风格高洁的作品,200多年前不正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吗?大师尚且如此,何况他 人。古典音乐是越到后来,才越加“严肃”起来的。产生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那种对于音乐构成的形式方面要素的强调和追求。这一趋势在其不断的进展过程中,甚至 于被有意无意置于“古典音乐”的首要位置,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言“古典”了,也许这 正是使许多人因此而觉得有些“距离感”的原因之一。自然,欣赏也就往往专注于对结构 形式的理解,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对于作品自身中充分发挥了器乐和声乐技巧的那 些特征表示兴趣,或者是欣赏它所能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似乎,对于一种看来属于以往 的伟大传统所能表示的敬意,至多也就是这些了。也许,这又正是古典音乐被视为“严 肃”的缘故。 古典音乐,不妨认为其“所指”,乃是基于某种音乐“语言”及其构筑规则特征之上 的那些音乐作品,而那些信奉此种“语言规则”,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实践和“反 叛”(其实应该说是“革新”)的人们的一系列活动,正是使得“古典音乐”的领域得以形 成的直接原因——其含义就是:“经典的”。对于这种音乐的“语言规则”深入研究的结 果之一,就是对之实行各种更多地浸透了精确理解的,也是更加“合理”的重构试验,这 曾经是古典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它自身所拥有的活力的表现。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过程 中,古典音乐也就逐渐走向“严肃”了。 以上这些,对人们欣赏古典音乐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必需”。而了解如下一点, 却并非无足轻重:那种把各个声部、各种旋律线条置于一个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并使之统 一起来的努力, 因而发展出包含着和声与对位这样一些重要因素(对于世界上许多地区来 说,在擅长于创作单声部或单线条旋律、复杂的节奏音乐作品的人们那里,曾经是不知有 此的,因而也就未曾建立起一个相关的体系)的西方音乐传统,归根到底表达的是人们对于 理智地安排世界的能力的信念,以及他们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表述自己情感的需要。置于古 典音乐总图景背后的,正是这一理念。使我们对于古典音乐产生亲近感的深层原因,或者 正在于此。它也许是“严肃”的,不过首先却是“活生生”的,是对于生活的某种反映。 只是它采用了那种适于表述自己的“语言规则”。 本书的撰作者,当然还远未能够洞悉古典音乐“奥秘”,本书对于古典音乐激光唱片 评述性的这些文章,不如说是撰作者本人“读”乐的感受及其联想罢了。需要说明的几点 是: 1.所涉唱片的曲目,一般均为西方音乐史上有相当影响和地位的作曲家的重要作品, 但也不排除名气相对“小”些的曲目。其理由就在于那出色的演奏(唱),使之具有了真正 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好唱片的魅力往往正在于此。 2.所选唱片的版本, 自然均经撰作者对各种版本的比较而选定。由于条件所限,撰 作者经手的唱片,多数为“权威”版本,而较少有进一步扩大选取范围的可能,这实在是 一个不小的遗憾。所谓“权威”,无非是通常据以为标准的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 带花”榜单、日本唱片艺术》“名曲名盘’’名单。不过在此之外,一旦撰作者认为有优 长者,则不吝荐介,甚至“取而代之”,视为该曲目首选版本。读者想必能够注意到,本 书往往有同一曲目的几种不同版本荐介。同曲目各版本的排列, 以录音年代先后为顺 序。 3.说到唱片的版本,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同曲目的同一次录音, 当唱片公司再 版或经与不同曲目重新编排的“另版严,效果往往有异。例如,PHILIPS的《四季》(阿约 主奏小提琴 音乐家合奏团),其“DUO”系列双张,音效与“正版”片大不相同。另外的 例子, 尚有RCA公司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海菲茨小提琴演奏,莱纳指挥芝 加哥交响乐团),l-993年的“LIVING STEREO”系列版(俗称“两个人头”),音效就比初版 精彩多多,而在此后的“海菲茨系列”中,却又效果迥异,变得清约秀淡起采了。一个不 可否认的事实是,唱片不同的制作理念及其要求,造成了唱片不同的效果。因此选购唱片 者,即使对于同样的演奏(唱)者的同一次录音,如果面对初版和再版以及“另版”(即与其 他曲目作重新编排)唱片,有时候就应该有一个区别对待,不能认为同一次录音的不同版次 唱片,效果就自然一样。撰作者自认对于古典音乐还只是一个“了解者”。只是因为在涉 足了解古典音乐的领域中,往往有揽胜获殊的感受,故而在浙江人民出版社杨仁山先生和 周向潮兄的鼓励与支持下,不揣浅陋,于此聊献芹意, 以冀有引玉之效。 本书在将近一年的撰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好的热情支持:冯雷、袁列敏、夏晓 方、车文进、周平、张明——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宁波缪斯音乐行、唯真音乐行在此 期间提供了不少方便,杨曙光兄为之付出了心血,谨此致意。本书中32篇由贺秋帆先生协 助撰写,现予标明(即目录中打*号者),以示不敢掠美。当然,没有我的妻子袁凤鸣的辛勤 劳作配合,圆满完成本书的撰写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是我同样应该在此致忱的一个理由。 其他唱片书:http://www.czhi-fi.com/bbsxp/ShowPost.asp?id=919 原版进口唱片:http://www.czhi-fi.com/bbsxp/ShowPost.asp?id=304 QQ:469684001 电话:0519-3328570 |
||
图片: |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
回复人: | CZQY123 | 来 自: | 222.185.155.208 |
回复时间:: | 2006-04-21 20:08:54 | 讨论 | 返回本版 |
评述: | 更多唱片书籍:http://www.czhi-fi.com/bbsxp/ShowPost.asp?id=919
欢迎到常州发烧网论坛"名曲名碟"交流http://www.czhi- fi.com/bbsxp/ShowForum.asp? forumid=13 更多进口原版唱片:http://www.czhi-fi.com/bbsxp/ShowPost.asp?id=304 联系方法: QQ:469684001 电话:0519-3328570 款到发书,工行、建行、农行帐号任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