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音响的方向
  • ·  速度的理论(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8:06:55 点击数: 955)
  • 作者:meatloaf

    第四部分: 谈谈“速度”        reme以前说过,产品技术方向有2条路可以走
            第一条:就是基于CD数字本身缺陷,迎合现有产品生态水平,然后用一笔带过的暖糊音染,来讨好听众,英国声,美国声,
                          具体细节太复杂,我也讲不好,可以请周博单独开篇来讲。
                          这种系统的特点就是速度慢,细节少。但是这种产品,你不能通过直接听体会到所谓的速度慢,细节少。
                          或者通过现场AB对比,你发现清晰度有区别,或者通过房间大量吸音,把扩散杂音吸收掉,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种器材没法听,
                          但是你会误以为是房间没调整好。
                          目前大量用户家里的扩音板,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的,可以掩盖器材细节少的缺陷。

             第二条:就是reme走的路。
                          通过信号的精确匹配,充分挖掘出CD碟里面的精准信息,然后通过前后级和单元无以伦比的速度,也就是信号跟随能力,将CD的
                          信息完美回放,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同的CD,系统都能解读出曼妙的情感,充分表达了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
                          这条路,从对三大件,线材的要求就是快速,透明,不允许带音染,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让法拉利在上面狂奔的感觉。
                          之前m501升级以后,我曾以为就差一个后级了。现在来看,还长路漫漫,solo dac,真空生长单晶铜,好多要换,才能逐步提升

                          长路慢慢,速度之路其修远,慢慢升吧

    http://bbs.remela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

  • ·

    第五部分:再谈谈线材(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8:09:08)
    再谈谈谈线材 作者:meatloaf
    第五部分:再谈谈线材 前阵子买了本音乐科普基础,补习一下小学生知识。
    其实就是基波和谐波的概念
    联想起来rdac的恐怖信息解析能力。

    假设声音信息量为100%,随着音源解析能力的提升,里面正确声音信号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相反,没有做好音源的器材,正确信号比例相对低。
    那么只有通过线和器材本身来产生模式化的信号来补充,这就是我理解的音染吧。
    这个时候,咸菜就像老干妈起作用了。

    而reme不一样,保真,这个时候,会发现reme只用单晶铜,因为更透,且不需要人为加料。
    此时如果加上个性大的线,人为加料,只会增加错误的音乐信号,导致不平衡。

    这里也算是给我之前写的线材论做一个呼应把。
    欢迎大家探讨
    http://bbs.remela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
    • ·

      FM使用gotham的线材,估计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8:36:16)
      我们听了FM 811系统驱动jbl 9500后,在搞速度,高密度,高细节得系统中,有些换掉了高价银彩,转几十元的gotham.同样的gotham在速度慢系统中,中低灰暗,寡些。
      • ·

        9500难以驱动,主要是3欧的,对功放要求极高(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8:39:31)
        整了一堆胆机,大美国甲类功放,专业功放,瑞士达萧前后等等,最后还是811上去搞定。811速度快,毫无压缩,温暖,线条细节都很好,健康爽朗。就是价钱不好。
  • ·

    从曾经的坑里面爬出来(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8:32:08)
    90年代末刚玩hifi的时候,也是着迷于35A等传统英国喇叭加胆机的迷人的厚润韵味中。很感人,韵味足,但是很快发现,这些搭配有个致命问题,就是耐听度。听久了感觉非常腻,整个人精神都不好。而且比较明显的是放杰克逊都不怎么对劲,然后渐渐发现,庞大的交响乐,其实还是少了些硬质和爽脆感
    后面2000年后转单拿党,然后不停的折腾,本来想一股脑上信心5,但还是发现了问题,密度高是搞,中频的连贯,怎么调也没有老英国箱子的流畅;并且还有个问题,就是漂亮的单拿高频,厚润有,爽脆感还是少,还是太滑。
    逐渐发现关于速度和质感,发现JBL的号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逐渐听,发现还是不怎么好调整,总有些燥和干,高频的延伸,并不好。大部分JBL的自制分频的连贯性不好,有颗粒感
    这个时候纠结,也收到很多老烧的好心,音响不可能两全。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箱子?这个时候已经有朦胧的想法,实际解决方案,也就是现代音响学的理念,即速度和细节得结合问题。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只不过,这样的器材,拿出来和目前世面上绝大部分器材进行搭配的时候,会出现问题.
    我曾经拿这些高速和大量细节的器材到其余搭配中,得到的音色是“白滑”,老烧们说,这个是叫干,或者怪,叫,寡,根本听不下。然后,那些较为高级的器材到了家里,同样是软塌塌,滑溜溜的,根本没法入耳。因为当时一套并没有到达细节和速度的要求,所以我曾纠结,放弃过一阵,出了前级。也想转号角。弯弯曲曲走了一段,还是坚定的走回到这条路上,到前级,后级,喇叭都升上来后,这个理论开始发挥效应,一套不在稀疏,不在滑,不在白,也不在寡。带来的是松,快,定位的清晰,毫不脱泥带水,听感上又异常柔和,慢,明亮,密度与质感同样也很好。确实是一个能表现舞台和规模,现场感的系统。至此,总算了一段升级梦。也是总算从坑里爬了出来。
    • ·

      新音响的概念是准确的,就是要彻底放弃原来的东西有些难(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8:47:34)
      目前大量的顶级音箱均为硬膜单元。配合非常轻的铝箔中音或者纸盆中音,低音清一色陶瓷或者eton等清透速度快的低音。这些东西会被老烧嘲笑为不好听,比如卡玛或者劲浪乌托邦,会被说非常的滑寡涩,不厚润。但是实际上,前端的一套并没有把它们的潜力带起来,尤其乌托邦,是相对价格非常合适的箱子。它们会比塑料盆的单元细节多,高频延伸也更好,听感更脆。
      目前能够支持这样的功放,做到驱动力强,速度快,细致度好,还要醇厚,价格合适的,很少很少。代表性的箱子有了,缺少前端的搭配,单端配上,更是配一个一个死。
      • ·

        更正,前面是单端胆机配上。(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18 19:04:36)
        我曾经在其余的系统中拿这些超前新理论高速器材去搭配,反馈给设计师说搞不过其余的器材,就得到一句话:器材素质差别太大,其余跟不上,目前你还不会玩还玩不好。当时郁闷了很久,直到最近几乎全部升级完毕(差音源),才知道设计师是爽直说大实话的人。当然,也渐渐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在这个基础上,房间真的不是特别重要,随便一摆,声音不会吵也不会涩。不是别人说的,先是器材不搭,器材换后说是房间不好,房间后面又要搞啥吸音,折腾半天,大家都在玩皇帝的新装。还是需要科学的理论框架基础和设计上搭建一套,在进行些微调即可,现场依然是衡量好音响的标准。也希望大家也能早日从坑里爬出来。
  • ·

    好文!(作者:老虎12 时间:2017-06-19 18:43:04)
    站长写出了我想说的!
  • ·

    现场依然是衡量好音响的标准。(作者:老虎12 时间:2017-06-20 23:29:07)
    这话说中要害了!越接近现场的声音(比喻音乐厅现场演奏)。才是真正验证系统好声与否的标准。
    • ·

      速度和瞬态概念还不一样(作者:站长 时间:2017-06-26 15:15:16)
      作者:肉糜
      瞬态,是指信号的上升沿,而速度则包含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指标
      速度,在我眼里,可能就是一个器材直接的对接标准。举个简单的例子,自来水管,都是4分口径的,就可以对接上,4分接6分,就需要转换,可以接,但是最终水流量大小,就会有变化。类似的一个道理。
      说到速度是器材对接的一个标准,那么,可以这样说,现行的系统,各个厂家,彼此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速度都差不多,就算有偏差,也是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速度有定向指标 器材搭配可能会简单些)
      1、这个指标,除了定性,还需要量化
      2、指标值的变化,会影响音色。上升快,下降慢,音色就阴柔。所以各家器材无法统一。
      3、这个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长尾末期,不是行业上升态势,所以从产业链角度,不会有谁再有动力去推动这个指标显性化,或者标准化。
      http://bbs.remelab.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3&extra=&page=3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