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我为什么选择C2(作者:hivi 时间: 点击数: 202)
  • 我为什么选择C2
    程一中

    我一直在电影和广播电视行业里从事专业音频工作,天天面对的都是专业演播室用的监听扬声器,可是自己家里却没有一对满意的喇叭做个人聆听,这怎么行。其中经济因素当然是非常关键的,没钱什么也办不成,不是吗?在有了经济基础之后,喇叭型号的选择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里我讲讲我最后选择了丹麦Dynaudio Acoustics公司C2录音棚监听音箱的一些理由,供大家参考。

    大家都在讲听音要听“原汁原味”,这是对的。但是,实际上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也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真正的“原汁原味”应该是从扬声器里还原出被录对象,如乐器、人声等的声音原貌。最好是还原出录音师在录音控制室里听到的声音(注意,可不是录音棚里那干得要命的声音,而是录音师在声音处理过程中他聆听的监听声音)。作为录音控制室用的监听扬声器与一般发烧喇叭不同,不能有任何附加的味道进入被聆听的声音中。而发烧喇叭可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味道,否则就不成为发烧喇叭了。可是经过有自己味道的喇叭这么一放,声音就肯定不是原汁原味,而是添油加醋了。当然,这里我用“添油加醋”四个字可不是贬义,那就是随个人所好而加的佐料。喇叭的味道在你购买时,要再三思量和反复聆听来决定的。因为虽然比喻作佐料,可是喇叭终究不能像酱油、醋似的可以随便更换品牌和增减数量,以精确满足自己的口味需要。

    那么什么样的喇叭才能满足我对听音公正的要求呢?当然“完美”的监听扬声器是最好的选择。问题就来了,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完美”的基准监听音箱这么个玩意儿。尽管有人假设,扬声器拥有平直的频率响应、宽广的动态范围和准确的立体声像定位,就可以构成人们心目中的“完美”音箱。可是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而且现实情况是,有许多专业监听音箱的应用场合,对绝对精确的要求并不是主要的。诸如在某个房间尺寸下的功率输出大小,或者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工作所熟悉的及有倾向接受的特别“声音”等其它考虑,这些考虑可以压倒对上述基本指标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录音师特别标榜自己用发烧音箱来作录音监听。可是他们忘了,顾客在聆听买回去的录音制品时用的扬声器却有自己另外的“声音”,因此无法准确体验你录音时聆听的感受。此外,一些生产商为了追求所谓“理想”的音箱,不惜加大尺寸和成本投入。有的厂家功夫不花在声音上,反而一心扑在外观上。有的音箱设计从声学角度来看明显是有问题的,但是木材加工精致、外观美丽动人,好象喇叭不是用来听的,而是用来当摆设的。我实在搞不明白,科技发展到现在,尽管人人都声称自己在追求完美,可是实实在在真正致力实现完美的只有极少数厂家。

    从对“原汁原味”的追求,可以得出我希望得到一对完美喇叭的结论。发烧喇叭不管人们称之为什么“××味”,也不管自我标榜是什么“监听××”,终究它们的市场是作为消费者一员的发烧友群体。所以我选择的对象就局限在录音棚监听扬声器中。由于是家庭使用,所以大型的监听和中场监听都不合适。近场监听扬声器的大小、功率、声音质量,以及价格都比较合适,但是品牌、型号多如牛毛,简直让人无从下手。通过有关扬声器资料的大量搜集和实际聆听,又经过长时间反复考虑,有两个专业监听音箱品牌比较符合我的要求。一是Genelec的有源监听,一是Dynaudio Acoustics的无源监听。由于有源监听内部功率放大器在灵活性方面有限制,使得我不得不放弃这个选择。

    由于上述理由,我选择了Dynaudio Acoustics公司的产品。但是该公司为不同的应用场合,提供了三种不同范畴的专业监听音箱。“M”系列专门提供给作大功率聆听的录音棚作基准监听音箱。而“PPM”系列着眼于以最小的尺寸得到最好的质量和最大的功率输出。然而,这两种都不符合我的聆听要求。Dynaudio Acoustics还有第三个系列,即C系列监听音箱。这个系列原本是针对那些注重录音中的技术任务,因而监听音箱的绝对准确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录音师而开发的。其中C2监听音箱的原型是Dynaudio公司的Craft扬声器。

    我最初接触这个型号的喇叭是在资深录音师兼发烧友高峰家里。Craft的声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声音的公正、透明,声像定位之准确,的确是超群的。DynaudioAcoustics公司的老板Andy Munro先生决定把他设计的这款喇叭升级到专业录音监听扬声器,并起名Classic 2,即C2。因为是专业用,所以将Craft的灰色音箱改为黑色。升级的主要方面是单元的精选和准确配对。谁都知道,涉及机械加工、甚至手工工艺的加工,一致性是很难保证的。扬声器就是典型的例子。消费用和发烧用都是只作聆听,不涉及对发行的录音制品的声音控制,所以一致性的容限比较宽。可是升级到专业录音监听扬声器,是作为声音质量控制的工具,对一致性的要求非常高。另外,某些应用场合,例如电台或电视台的演播室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那里没有给技术处理留有出错的余地,均衡和平衡需要现场完成,而结果必须绝对可靠。这里也没有给由于监听音箱的不准确造成误差的余地。监听扬声器的反应也必须很快。对于录音公司的录音师,也希望他的扬声器能准确还原出磁带上或录音棚里的信号,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原汁原味”。

    另外,C2是完全透明的。DynaudioAcoustics公司对C2透明度的追求是源自那些宁可用完全透明的监听系统来工作的录音师,他们迫切需要不附加声音特征的监听系统。请注意,这里的“透明”绝对不单是清晰的意思。这不仅是指高音频段,而是全音频段不附加任何其它东西。为了达到透明的还原,监听系统必须具有一系列特性,包括从40 Hz到20 kHz的全部频率响应都是平直的、瞬态响应好、完美和稳定的立体声像定位,以及非常低的失真等。

    在瞬态响应方面,你可以设想一只扬声器,它有1瓦、1米为90 dB的灵敏度,也就是在稳态信号情况下,在1米远的地方产生100 dB声压只要10瓦的功率。为了还原在稳态电平之上20dB的峰值,要求放大器功率和相应扬声器功率承受能力高达1千瓦。根据这个原则,所有DynaudioAcoustics生产的监听扬声器都能接受10毫秒的1千瓦峰值功率,而没有压缩或失真。C2的高音头实际上有接受最大2千瓦输入功率的能力,并且仍能忠实地还原最极端的动态(当然要配合适当功率的放大器)。当在小功率下使用时,当然失真大大减小,而可靠性也就特别的高。这些都是我所喜欢的特性,而且在实际使用中也得益匪浅。一次,我在切换音频信号时,由于粗心大意,没有先将放大器电源关掉或把音量关死,就拔出和插入信号线。这时扬声器发出惊人的爆破声,眼看扬声器锥盆跳了一下,然后像死了一样寂静无声(功放的保护电路这才起作用,以后我把这台老爷功放给退伍了)。我心想这下完了,几万元买来的宝贝烧了,冷汗像闪电般流过全身。在关机几分钟后,再次开机,将音量徐徐开大,发现一切正常,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在此,有必要提一下,更换线材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别出现这种事情。

    如果你不是听单声道声音的话,扬声器的声像定位是很重要的。准确的立体声像定位不仅取决于准确的中音和高音频率响应和线性的相位响应,而且取决于左右通道的完美匹配。C2的高音头在工厂里选配在+0~-0.5 dB范围内,以保证建立完美和稳定的立体声声场。这在我实际聆听中,深有体会。虽然C2不像发烧喇叭有独特的风味,但是它声像定位的准确程度的确是无可比拟的。

    C2在生产工艺上也有特别的措施,例如聚丙烯锥盆的采用。C2用的是特别开发的硅酸镁浸渍的聚丙烯低音驱动器锥盆,和手工涂覆的高音头软球顶(著名的ESOTAR T330),都是用手工组装到非常大直径的音圈上去的。而音圈上绕制的是专利的六方截面铝导线。这个设计又与包含大型磁铁的、按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底座结合起来。这些措施使得能够生产出极低失真的驱动器。C2的总失真(THD + IMD)小于百分之一。这指标可不是电学失真,而是声学失真。

    由于DynaudioAcoustics公司是作为小尺寸的近场监听扬声器来设计和制造C2的,因此特别适合各种高质量监听和放送环境。它的作用是作为“监听器”,也就是给听者反映与原始信号形式完全一样的音频信号的器材,没有失真和染色,没有忽略任何内容和细节。这样,录音师知道,他听的是录音,而不是扬声器。这就是我反复提到的“原汁原味”,也就是我最终选择C2的原动力。我使用这对C2已经6、7年了,至今对她没有变心。尽管有人对C2评头品足,但是我觉得只是他们不了解我想听的是录音制品,而不是扬声器的本身而已。

    每个人的具体条件不同,各自的爱好也不同,不仅选择的器材不同,而且聆听的对象也不同。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只是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爱好和选择,并没有号召大家都去买专业监听音箱的意思。

  • ·

    (作者:消息灵通人 时间:2003-08-22 19:22:14)
    赞同,接触c2是在一朋友的家,当时就被其还原钢琴的逼真效果所吸引,和民用的单那信心5相比,我知道专业c2才是相对真实的监听利器,而非音箱,c2更像一件乐器。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