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转贴(作者:复仇者 时间: 点击数: 441)
  • 日本人的发烧

      日本人的发烧,可以说是全球温度最高的,其次大概就是香港人了。他们发烧的认真,执著程度,无不让世人所敬仰,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们确实做不出象样的东西,据所知,日本的器材,他们自己听的也不多,听得最多的还是英国的器材。英国人没有象日本人那样“兢兢业业”,他们保持着一贯的朴素的平常心,他们的地域文化,修养气质,人文理念,体现在音响产业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英国人对待音响,不叫发烧,他们我行我素,不追不攀,不盲目跟从,平静自若中体现出英国人非凡的天才和自信的气质,日本人就显得不够从容,朝三暮四,颇有赶时髦之势,心胸狭窄,缺少修养,占有欲强,论技术,它们有,论文化,论艺术,论修养,它们却是都没有的。文化方面的极度贫乏,决定了日本人做不出好东西的现实。日本的索尼、天龙,金嗓子高档器材,说句不客气的话,不听也罢。还有他们的音乐节目,是不可以配叫做音乐的,乱弹一气罢了,更谈不上文化了,倒是他们的器材同样反映了他们的人文特征:一个活脱脱的“咬牙切齿”的侵略者的小嘴脸。日本人天生的倔强好斗,在欧美的器材面前,他们当然不服气,急于速成的行动同样也反映在他们的音响产业当中。
      就CD机而言,日本的命运要好一点,在整体风格上是朝着明快急切的方向发展的,但给人的感觉太过于流于浮华,缺少品位的象征。他们收购了马兰士,收购了飞利浦,这是马兰士和飞利浦的悲哀,也是世界音响文化的悲哀。马兰士在日本人的手里,已经搞得不象传统的马兰士了,沾染了日本人俗气的东西,而且大有一日更比一日俗之势,索尼的高档机虽口碑好,但比起欧美来,还是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似乎缺少说服力,没有什么可听性而言。欧美的音源产品我们接触的较少,日本的产品垄断了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也疲劳了,见怪也不觉怪了。
      日本在社会化的大生产上做得很好,这是他们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但是,我的理解和直觉告诉我,好的东西,是不会出现在大生产的自动化的流水线上的,越是高档的器材,人文理念越显得重要,越是注重校音,一般而言,低档产品可能不去花一些时间校音,甚至不校音,中档产品才注重校音,至于高档产品呢,那就另一会事了,一部样品机,可能要花上几年的时间专心去校音,每一部产品机,必须单独校音,而且校音的过程、时间也很长,而在中低档产品机上,对校音可能只是抽样调查而已,所以,高档机产量少,价格高,但成本造价不一定高,劳动在价值上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校音的脑力劳动上。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日本人缺少品位,也缺少才气,唯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的认真执著的创业精神,其他的,不要学日本。在香港据说玩线材成风,甚至玩脚钉成风,从9999的纯金到名贵的钻石,投入之大,叫人痛心,我不赞成这种玩法,要懂得哪是主要矛盾,哪是次要矛盾,次要的那些东西确实对声音有帮助,但如果一味地抓次要矛盾,忽视了主要矛盾是得不偿失的,在传统的、大的宏观的理论上、技术上、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挖掘,单是负反馈这个问题,下去几代人也研究不完。

    转贴于胆艺轩
      
  • ·

    (作者:抵制日货 时间:2003-09-05 11:47:26)
  • ·

    (作者:9771 时间:2003-09-05 12:21:56)
  • ·

    (作者:haiweipeng 时间:2003-09-05 14:53:59)
    不过日本音乐水平我们还是比不上。
  • ·

    (作者:duke 时间:2003-09-05 20:01:15)
  • ·

    (作者:cf 时间:2003-09-06 01:13:18)
    其实HI-END音响是相当浮华的东西,相对来说日本器材在其中还算中规中矩。
    看看CES展品里的天价器材,感觉音响厂家都很疯狂,在疯狂的队伍里,日本厂家并不算多(我所知道有两家AUDIO NOTE的日本公司和47laboratory)。
    在音响欣赏上,日本人是很有品位的,很多我们津津乐道铭器都是被日本人发掘出来,看看STEREO SOUND上的唱片演奏家,至少我觉得他们很多人很有修养,有品位,能说不服气的只是他们的经济基础比我们好太多而已。
    菲利浦一直走家电路线,这点不是日本人带来的。我想我们这群人中间用马兰士器材的不在少数,这就是对这个品牌的肯定,至少比结束要好。麦景图也是日资,AUDIO NOTE是在日资下发展起来的,它们又怎么了?
    AUDIOLAB浮浮沉沉,MF一边在拿小电子管炒限量,一边生产巨无霸。贵族堕落了,找外厂加工箱体,开始迎合大众走AV路线,CELETION、乐富豪支持不下去成了外资,ROGERS关门了,REGA里充斥大量在东南亚组装产品,ACT十多年来的值得称道的还是老产品,新产品都庸俗化了,又能高明到哪里?
    日本的音响器材大多走的是家电路线,为大多数人服务,我们可以称赞劳斯莱斯高贵,有气质,乘坐舒适,性能卓越,把所有的日本车远远得抛在后面,但是我们还是会买广本,威姿,因为前者是奢侈品,为极少数人服务的,后者才是为真真大众服务的。这些年不景气,HI-END厂开开关关多了,大多数日本厂还在却仍在一代一代的发展新产品。
    批评日本的音响产业,发烧心理,看看国内的音响产业和发烧心理哪里比人家高明了?百步笑五十步耳!
    我也很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只不过反感一味贬日亲西的风气而已。
  • ·

    (作者:曲波 时间:2003-09-06 01:24:18)
    要说音乐才华,日本人我认为是在世界有一席之地的,不要说日本的民族演歌和老式民歌韵味独树一帜,渊源上是独立的发展,POP和ROCK的成就和影响也是惊人的,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自古本无所谓流行歌曲,从哪学的,港台?不是,日本是大源头,并且浅吟低唱的细腻风格是日本人独有的,和欧美的慢歌都不同。还有至今日本的古典和JAZZ,特别是后者的成就除了美国日本是大有一号的。日本人20年前给邓丽君做的音乐现在中国人也是望尘莫及
    对日本人我做为东北人是极痛恨,但说音乐才华,我说日本人是有的。而日本的顶尖器材中,只有CD机年年悬在欧美港台的榜单的,说到底,CD是科技、工艺和艺术并重的,至少日本人发挥极至的精神,还是值得中国做CD的厂家学的(有些日本CD在HIFI上是有特定追求的)
    国人爱英国货是有一点情感因素,人云弈亦云的也有,实际上并没听过比较过一部真正的发烧天书A极榜的日本CD,还是多比较一下,结论可以慢慢下。
  • ·

    (作者:jwaudio 时间:2003-09-06 09:51:31)
    错!象SONY、安桥、雅马哈。。。等,它们并不是做不出可以媲美欧美高档器材的器材,而是不愿做!它们是整一个漂亮的外表以最低的成本换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操!可恶的日本鬼儿!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