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有人能谈谈新款的B&W N800吗?(作者:feng 时间: 点击数: 188)
  • 我看它的中音比N802 和N802 多了个锥型的东东的,就象我的JAMO CONCERT11 的中音,外形上有点想N802
    可是比N802 漂亮多了,用的材料也名贵多了,我看啊, 有米的话买来当艺术品来摆摆也不错,何况它是....
    有人知道它的价格吗?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1-13 21:48:01)

    歷經35年,越?碓?姷腂&W


    文╱劉?h盛


    圖片 B&W工?S辦公室的大門外觀樸素得令人驚訝,不拍也罷。然而,一踏進門,玄關的?阎脜s令人眼睛一亮,寬敞的場地經過高雅的設計,擺放著許多B&W的產品,加上燈光的襯托,營造出吸引人的氣氛。我想,如果台灣的音響店能夠有這樣的?阎茫?昙遗c產品的形象必然提昇很多。
    圖片 工?S內展示室一角。藉由精緻的展示架把小型喇叭秀出?砹钊藢δ切┊a品產生良好印象。同時這個空間還提供休息功能,附設吧台供應飲料餅乾小點心。像這?精緻空間設計其??K不需要花大筆裝潢費,只要設計功力夠,把握舒適的燈光與色彩,加上簡單的線條規畫,產品的風格在無意中就被帶出?砹恕?
    圖片 展示空間另一角。
    圖片 工?S內的大聆聽室,,宛若小型電影院,內有三十個舒服的座位。圖中準備聆聽的就是35週年紀念喇叭Signature 800,以及與之搭配的Signature HTM1中聲道。喇叭旁邊擺的就是箱體內的補?娭?蜯atrix結構。
    圖片 Signature 800喇叭,表面上看起?砗孟袷求w積較大的N802,其?沒有那麼簡單。它的木皮採用高級的虎眼紋(Tiger Eye)木皮,前面都以用於勞斯萊斯、英國女王座椅等高級汽車、家具的Connolly皮。此外,它的重量也超過N801。
    圖片 在英國最著名的Abbey Road EMI錄音室(現已改名為Abbey Road錄音室,但所有權仍屬EMI唱片公司所有)中長期使用B&W的喇叭作為監聽喇叭,光是N801就有49支,N802也不少,甚至最新的Signature 800也已經送到錄音室,但還未正式使用。此外,Decca唱片公司的錄音室也有使用N801,由此可知B&W喇叭品質早已受到高度肯定。
    圖片 這個錄音室負責多聲道的錄音,所以您看到了三支N801在控制台前面,其?座位後方還有二支N801,構成五聲道。要提醒您的是,錄音室中所使用的B&W喇叭都是主動式電子分音,這是因應錄音室?際需要而改裝的。
    圖片 這間房間專門負責老母帶重製成多聲道,內中使用了五支N802。我們到時工程師剛好在重製1954年錄音的歌劇「托斯卡」。我聽了之後大感驚訝,很難想像1954年的母帶能夠發出那麼優美的音質與音色,它的錄音效果就算今天發燒的CD錄音也難以相比。由此可知當錄音母待經過一連串的後製作最後以CD形式到達消費者手中時,原本錄音師所錄下的聲音早已被扭曲得慘不忍聞。
    圖片 這間錄音室專門錄製流行多聲道音樂,擺在混音控制台前方的仍然是N801喇叭,但是擺在錄音師後方的環繞喇叭卻是 HTM1中聲道。這個中聲道擁有一個FST無懸邊中音單體與二個Kevlar低音單體,?力超?姟?催@四支倒吊著的HTM 1,腦中已經浮現出精彩的流行音樂多聲道錄音。
    圖片 這間屋子看起?聿黄鹧郏?T?d裡卻擺了一支鸚鵡螺,它就是B&W的靈魂重地Steyning研發中心。這裡共有21位研究人員,其中多位具有博士資格,裡面使用包括各種電腦、雷射工具?硌邪l,還有無響室以及自己的模具工?S。
    圖片 這位就是Steyning研發中心的負責人Peter Fryer博士。他很風趣又懂得講解,每次參觀都由他負責為訪客介紹。
    圖片 研發中心內採用大量電腦?碜瞿?M設計與各種分析,包括新產品的工業設計也在此完成。
    圖片 研發中心內使用雷射測量分析?碛^察喇叭單體振膜、懸邊甚至錐盆材料的不同失真情況,?K藉以發展出更好的喇叭單體。
    圖片 研發中心模具室的電腦車床,他可與樓上的工業設計電腦連線,把設計好的零件資料輸入機器,自動進行模具製造的工作。
    圖片 模具室裡工程人員像我說明鸚鵡螺800系列高音單體的模具開發過程。
    圖片 模具室工程人員講解鸚鵡螺800系列中音圓球箱室的開模製作過程。
    圖片 或許很少人知道,B&W連喇叭網罩這麼簡單的東西都下功夫研究。工程師告訴我們,最左邊那個是剛開始研發時的600系列網罩,經過測試效果不佳,因此繼續進行研究,一直到最右邊那個才是最後通過的成品。以小見大,B&W的研發態度可知一斑。
    圖片 這輛無動力車是B&W工程師們工作之餘的休閒研發, 用以參加附近舉辦的無動力車大?。
    圖片 研發中心裡有一間專家設計的聆聽室,表面看起?頉]什麼特別,但是音響效果卻非常好。圖中乃天花板的設計,懸吊著18個表面有孔的吸音箱,二側壁左邊是一般?面,右邊是窗戶。
    圖片 研發中心聆聽室的?源之一是Linn頂及CD唱盤CD-12。後級則用Mark Levinson頂及後級No.33XL。
    圖片 研發中心的?源還有Denon CD唱盤以及Marantz SA-1 SACD唱盤。喇叭後?是堅硬的石壁。



    今年七月初,我應英國B&W喇叭工?S之邀,到義大利與英國參加Signature 800的發表會,這是為了慶祝B&W 35週年而推出的頂級喇叭,它的售價在B&W最頂級的四路電子分音喇叭鸚鵡螺以及鸚鵡螺801之間。有關Signature 800喇叭的種種詳情,請讀者們參閱今年八月份的「音響論壇」。若對B&W喇叭的歷史有興趣,則可參閱音響論壇今年七月份的專輯,或者論壇1995年第81、82期,那裡面有詳細資料。在此,我想?脑S多片段中介紹B&W這家喇叭?S的真正?力。同時也讓B&W喇叭的用家們瞭解,不論您買到的B&W產品便宜或昂貴,它們都不是胡?y?出?淼模??且?姶蟮难邪l能力為後盾,用嚴謹的態度設計生產的。在我到訪時,B&W正在原工?S旁邊進行新?S擴建,預計今年十月就要試車。日後如果有機會,我再為讀者們介紹這間新的工?S。

    研發能力第一流的喇叭工?S

    B&W是我所參觀過的喇叭工?S中研發能力最?娬撸?馐窃?982年成立的Steyning研發中心上班的專職研發人員就有21位,其中有多位擁有博士學位。在二十多年前開始,這個研發中心就與該地區二所大學進行合作,請該大學為他們設計各種研發喇叭所需要的電腦軟體,因為當時市面上還無法買到那些軟體。即使在今天,市面上已經可以買到套裝軟體,他們所使用的還是與大學合作開發出?淼能涹w,因為那些量身定做的軟體比起市售軟體功能?姶蠛芏唷?碛羞@樣的研發能力可說是B&W的命脈,藉著這個研發中心,B&W近十年?淼漠a品開發能力突飛猛進。一直到鸚鵡螺喇叭開發完成,B&W終於將那些技術?V泛使用在整條產品線上,不論高價或低價產品亦然。或許大部份用家?K不知道,他們所買到的B&W喇叭所使用的科技遠高於喇叭售價所應該享受到者。說得明白些,我認為B&W的喇叭可說物超所值,因為很少喇叭工?S用了那麼多的雷射測量分析與各種電腦分析去製造那麼便宜的喇叭,甚至上百萬的喇叭也不一定使用那麼紮?的科技技術去設計製造。

    不一定最好、但肯定最超值

    假如我說B&W是全世界最好的喇叭,一定有很多人不相信。的確,B&W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喇叭,但絕對是世界上最物超所值的喇叭之一。我們不說頂級的鸚鵡螺,那不是一般人所能消費得起的,讓我們?柠W鵡螺800系列的喇叭看起。N801貴嗎?以他所使用的設計科技、它的造型、作工、重量?砜矗??膶?際售價?K不貴。如果再把聲音表現考慮進去,我不得不說N801真的超值。以這樣的價錢買到錄音室在使用的監聽喇叭,那真是罕有的機會。N801的問題在於必須使用超?娏Φ臄U大機去推它,否則對低頻的控制會有些問題。這是當初B&W與錄音室工程師合作研發時所沒有考慮到的,因為錄音室要的是喇叭的絕對值表現,要推它根本不是問題,只要採用電子分音、三部擴大機分別去推高、中、低音路就可以了。
    在Signature 800之前,真正設計給一般家庭使用的喇叭其?是N802。這對喇叭的高音、中音單體與N801完全相同,只是把N801那個15吋低音單體改成二個8吋低音單體。這樣一?頂U大機的需求就沒有那麼嚴苛,而且在一般家庭室內不會引起太大的中低頻駐波問題。您知道嗎,由於一般錄音室都經過仔細的設計,不容易像一般家庭的空間般產生中低頻駐波,所以N801在設計時根本沒考慮那麼多的低頻量感會不會在一般家庭中造成中低頻駐波問題,它所要求的就是最佳的低頻表現而已。有鑑於此,Signature 800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中低頻駐波的問題,所以也改採二個10吋低音單體,畢竟二個10吋低音單體比一個15吋低音單體容易控制得多。

    無懸邊單體是中音的靈魂

    B&W更物超所值的其?是N803與N804,根據?S方說明,這也是鸚鵡螺系列中銷售最好的機種。這二型落地式喇叭售價不高,但是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仍然保持大哥們的水準,尤其那個FST(Fixed Suspension Transducer)無懸邊單體更是精彩之作。我認為這個中音單體是鸚鵡螺系列聲音表現非常真?的最重要功臣,它的頻寬??50Hz到4000Hz,幾乎把音樂最重要的頻段完全涵蓋,聽它的人聲表現直接無隱,樂器音色精準、音質優美,而且可以承受很大的動態範圍,真是B&W研發中心多年的科技結晶。
    在全世界B&W市場中,論營業額,賣得最高的是美國市場,第二名是日本。然而,如果論鸚鵡螺系列喇叭,賣得最多的則是日本市場。?柠W鵡螺801到805,日本一地的銷售量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尤其805,一次定貨就是幾百對,讓工?S還要特別開生產線?碲s工,我想這是因為805的造型與體積特別適合日本大都市狹小居家空間的需求吧。日本人是對產品要求很高的國家,無論是外觀或聲音表現都要高水準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鸚鵡螺系列就是因為採用高科技的?驗論證結果去設計製造,所以才會打破以往B&W喇叭在日本的銷售記錄。我可以這麼說:日本人是識貨的。
    至於B&W其他系列的喇叭,如600系列、300系列以及CDM、CM系列等,也都是以同樣的科技水準所發展出?淼漠a品。只不過,為了考慮市場不同價格帶的需求,必須在生產成本上多加限制,好讓零售價能夠?M足多種階層。

    B&W不適合硬調空間,必須將硬轉軟

    對於B&W喇叭,許多人都有這個經驗,那就是在硬調子空間使用時,會有高頻過?姷膯栴}。剛聽時雖然覺得很過癮,尤其看電影音效時尤然。然而,高頻過?娐牼昧硕?溥?侨菀灼?冢?@就是B&W用家必須解決的問題。在歐美或日本,由於他們的居家空間都屬軟調空間,室內有大量吸音物質,甚至房子結構都是木頭,?念^軟到尾,所以不會有台灣這種硬調空間所產生的問題。我自己在英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都聽過B&W喇叭,它們都不會有高頻量感過?姷膯栴}。在B&W工?S的研發中心聆聽室內,室內的軟質裝潢材料?K不多,聽起?砀哳l段也不會過?姟K?裕珺&W的設計者一直不知道它們的喇叭在台灣會有高頻過?姷膯栴}。
    要倚賴B&W特別為硬調空間生產高頻量衰減的喇叭是不可能的(其他喇叭?S也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家必須改善室內空間,讓四面水泥?加上磁磚地板的空間適當軟化,這樣才能把所有喇叭(不僅B&W喇叭)的高音過?妴栴}?母?窘鉀Q。有關空間處理問題,我在「音響論壇」討論過很多次,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閱。假若您想以簡單的方法解決高頻量過多的問題其?也不難,只要把握幾個原則就可能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三個轉軟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在天花板安置吸音裝置。因為天花板的視覺障礙最小,一般人很少抬起頭?碛^看天花板。有關天花板吸音材料安置方法很多,您可以用礦纖板,也可以用漂亮而粗紋的厚布(就像辦工座椅或隔屏那種布料)包覆吸音泡棉,一塊塊美觀的安置在天花板上。或許,您也可以學習B&W研發中心聆聽室的天花板作法,不過那樣看起?肀容^醜。
    第二個原則是在窗戶或側?使用厚窗簾,這種厚窗簾的布料最好是絨布那?,一般窗簾布料太薄太硬,對高頻段的吸收效果不夠好。一般聆聽空間如果在天花板與側?作了以上二種吸音裝置,高頻量感應該可以有效控制。假若您覺得還不夠,那就在地板上?上一塊可以移動的厚地毯,這樣既美觀又有效。
    第三個原則是不要憑空想像,以密技派的方式把家裡弄得東貼一塊西補一塊。那樣不僅把家裡弄得凌?y不堪,音響效果也不會好。治療高頻過量,要?拇蟮拿嬷?直容^有效,在小的點上用密技的效果十分有限。

    要有正確的搭配

    除了把空間變軟調之外,搭配正確的擴大機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擴大機的音色距離真?樂器的傳真度很遠,更不要說音質的高貴優美,有些擴大機雖然不貴,但是在適當的搭配之下,往往也能夠發揮出很好的效果。這次我去義大利,就在一家音響店裡聽到了令我驚訝的聲音,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搭配的重要性。那是在一個很大的空間中(50坪跑不掉吧!)這個空間專門用?黹_產品發表會,當天該店老闆播放自己製作的音響電影片介紹。當配樂出現時,我非常驚訝聲音表現竟然那麼好,那是非常鬆軟自然而且甜美的聲音,中、高頻段的樂器音質音色很美,低頻段的延伸更是低沈而有?椥裕?蠈?說我非常喜歡那種聲音表現。
    影片播畢,我問老闆到底使用什麼器材?他的回答另我意料不到。原?砝?扔昧怂闹?untech 2001,這是瘦高型上下對稱點音源設計的喇叭,其中二支當前聲道、二支當中聲道。而推動這四支喇叭的後級竟然是Rotel RMB 1095每聲道100瓦的五聲道後級,AV前級則採用Rotel RSP 985。我必須再次?娬{,當天我所聽到的聲音表現會讓人以為使用的擴大機或喇叭都是百萬級的。我不知道Duntech 2001一對要多少錢,目前台灣好像沒有代理商,不過我知道Rotel的價錢僅是「平價」範圍而已。?倪@個活生生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喇叭與擴大機搭配的重要性,這是讀者絕對要注重的地方。

    光芒越?碓??

    1995年,我就去訪問過B&W工?S,這次又去了一次。前後二次相隔多年,工?S依舊、研發中心依舊,但是B&W產品所散發出?淼墓饷?s越?碓?姡?粌H全世界重要的音響展覽?牟蝗毕???疫?愿鞣N方式讓全世界音響媒體瞭解他家的產品與行銷策略。對於這麼有企圖心有?力的?S商,我樂意花更多的精神?斫榻B它,讓讀者們更充分的瞭解他家的背景。至於讀者們是否要?買B&W喇叭,那就由讀者們的需求與意志力去決定吧!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1-13 22:11:47)
      换乌托邦或者kingdom吧,好搭配,又省心。
      一对二号utopia非常漂亮,大约170k RMB,加一台PASS X350(OR X600),完美无比。
      • ·

        (作者:feng 时间:2002-01-13 22:41:22)
        我元旦那天和小新在广州番寓市桥看见过几款,但具体的不清楚,还有是价格也不知道.
        乌托邦也是小新以前告诉我它的涵义的! 有关它的评论和搭配我一点都不知道.
        可以的话,麻烦兄E些资料小弟PZJF@21CN.COM
        谢过啦!

        KINGDON 的三号箱我看啊,它的尺寸可能很大的.我在佛山名器音响店见过一对好象是它的老大"帝王" 大得不得了,跟本不适合我们小家庭用的.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1-14 10:30:19)
          JMlab(劲浪)公司的顶端产品就是乌托邦:utopia,计有grand utopia\utopia\mezzo utopia\mini utopia\micro utopia五个品种,价格一次是38K\17K\7-10K\4.8K\3.8K.如果房子大,可以买UTOPIA,房子小的话,可以是MINI UTOPIA.具体你可以问一下爬虫兄.
          以上图片上的大箱子就是UTOPIA,环绕就是MINI.最小号的MICRO是两单元,图中没有,也很漂亮,晚上回家给你贴个图片.
          • ·

            (作者:王磊 时间:2002-01-14 10:34:07)
            • ·

              (作者:黑风 时间:2002-01-14 10:47:51)
              • ·

                (作者:黑风 时间:2002-01-14 10:50:23)
              • ·

                (作者:王磊 时间:2002-01-14 10:51:00)
            • ·

              (作者:FENG 时间:2002-01-14 11:24:44)
              • ·

                (作者:xie 时间:2002-01-14 15:20:14)
          • ·

            (作者:feng 时间:2002-01-14 11:21:20)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1-14 20:48:50)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1-14 20:51:55)
              乌托邦的地址http://www.focal.tm.fr/gb/home/utopia/index.htm
        • ·

          (作者:dadb 时间:2002-01-14 20:41:34)
          我只看了一眼,應該是Mezzo utopia 開價$98000.
      • ·

        (作者:小伊 时间:2002-01-13 23:04:48)
        如果有人还说玩AV不够档次、不入流的话,看到这个图片应该闭嘴了吧,的确,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千多元的套装家庭影院系统,只不过应归类为家用电器一类,不能让这些东西破坏了AV的形象。象上面的图片一样,这才是AV发烧友的追求,不管他们看起来有多遥远!
        • ·

          (作者:小伊 时间:2002-01-13 23:09:56)
          如果把图片中的等离子换成巴可的三枪投影CINE8,那就......,简直都要流口水了。
        • ·

          (作者:feng 时间:2002-01-13 23:10:37)
          图片上还没摆上推它们的功放还有音源啊!
          说AV不好只是相对来说,就是用同样的钱出的效果罢了,没了对比,拿最好的来搭配当然好啦,也不用这么费劲找这找那来搭配了.
          • ·

            (作者:小伊 时间:2002-01-13 23:43:53)
            当然玩AV要想玩好,需费更大的金钱和工夫,应该几倍于纯音响系统吧,在同样投资的情况下,纯音响迷和AV迷追求的效果和目的不一样,当然就没有可比性了,纯音响和AV完美的同一应该在巨额资金的基础上,但是追求和理想总该有吧,要不,怎么叫发烧呢?
            • ·

              (作者:sacd 时间:2002-01-14 08:54:54)
              但是说句不很形象的比喻,把夏历发动机装到奔驰机壳里面去就具有奔驰的素质了吗? 的确使用顶级的发烧器材做AV可以有比较好的重放。但是始终与HI-FI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问玩AV的有几个人知道和了解萧邦、莫扎特、贝多芬等,以及他们的音乐和内涵?AV与HI-FI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是追求感官享受(AV),一个是追求精神陶冶(HI-FI)。
              另外一个差别就在于AV的录音(无是AC3还是DTS)都是在人工刻意渲染的,很不自然。对那种乒乒乓乓希里哗啦,左右穿梭的所谓音场声像,真正的HI-FI发烧友不屑一顾,因为这种本意要超越ETREO的多声道模式,在市场模式化以后,已经亵渎了HI-FI的概念。HI-FI发烧友也不需要屏幕图象来分散对音乐内涵的遐想和注意力。有不少大款HI-FI发烧友,他们完全可以有能力购买超级器材做AV系统,但是他们始终还是在欣赏HI-FI。很多人认为使用了顶级的HI-FI器材来重放AV就可以让AV有很好的表现,错!我听过全套B—W N802 加上两台姐夫落蓝功放的系统,仍然是那种嘈杂的声音,因为这种东东(AV)的音源本来就这表现,你使用上几百万的器材,放出来还是这声音。
              HI-FI发烧友是看不上玩AV发烧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通过这些机器所体现的境界不一样。
              无意伤害AV发烧友的自尊心,请勿对号入坐。什么时候当你从AV发烧友转化到HI-FI发烧友后,你就会明白我罗嗦这些话的原委了。
              道不同,不与谋!请勿丢砖。
              • ·

                (作者:kell 时间:2002-01-14 14:43:30)
                • ·

                  (作者:hbk 时间:2002-01-14 21:14:11)
                  若你需要DVDA的话我知道JVC有一款信价比很高的机子价位在左右是DVD兼容机!
                  • ·

                    (作者:kell 时间:2002-01-15 19:32:18)
                • ·

                  (作者:HBK 时间:2002-01-14 21:20:46)
                  你在早上点到晚上点打电话05918800045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1-14 21:15:28)
              • ·

                (作者:小伊 时间:2002-01-14 21:47:48)
                sacd兄的说法有点以偏盖全了吧,玩音响有玩器材和玩音乐的,也不见得都知道和了解萧邦、莫扎特、贝多芬等,以及他们的音乐和内涵,而AV也没有把萧邦、莫扎特、贝多芬他们排除在外。同样按你的说法,玩HI-FI的又有几个知道希区柯克和库布里克的?以及他们在影片中所表现的思想和内涵?sacd兄认为的AV是那种乒乒乓乓希里哗啦,左右穿梭的东西,这正是对AV的最大误解。而说到亵渎了HI-FI的概念,恐怕是言重了吧,我认为AV的正确表现首先应建立在HI-FI的基础之上。用顶级的HI-FI系统,重放“那种嘈杂的声音”,放出来的就是仙乐飘飘吗?
                • ·

                  (作者:kell 时间:2002-01-15 19:34:57)
                  sacd兄的说法是有点过激了。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