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友甲 14:02:15
我知道了,我也要买一个了,就是片源难买
烧友乙 14:09:40
是的。片源很少。所以DVD还是主要的。刚才有事儿。
烧友乙 14:10:09
如果你玩投影的话,你到WWW.HIVIBBS.COM那里,版主水平很高。
烧友甲 14:11:53
高清要在网上下,太麻烦了,不过看了真爽,上次看了一下高清,回家几天没开投影,969的和高清没法比啊
烧友乙 14:12:42
那是肯定啦。那是规格的问题,没办法的。不下载也可以网购些刻录的碟片,然后传到播放机里。
烧友甲 14:13:17
我试过了,还是少啊,
烧友乙 14:13:49
嗯。总之一个字,少。你不是有投影了?你也想三枪?
烧友甲 14:14:23
我想换了z4
烧友乙 14:14:48
如果有地方还是三枪好。就是顶级的DLP目前也只是载模仿三枪的效果。
烧友甲 14:15:34
就是,先前买的时候不懂,
烧友甲 14:16:29
想玩投影,跑到店了,看了10分钟,就买了,现在后悔啊
烧友乙 14:16:30
其实玩音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助我不盲目的购买。分析好了,想好了再买。免得日后后悔,升级。
烧友乙 14:17:09
它让我学会了触类旁通,其实好多事儿都是相通的。包括我现在正在很有兴趣的另一件事儿。红酒品尝。^_^。
烧友甲 14:17:31
就是,现在看来今年买的最值的就是你的nva
烧友甲 14:20:09
你害惨我了,现在我想升级都不行了,js跑到我家听了一下,讲我想升级功放的话,没有5-10万都很难超过现在的味道了,我怎么办啊
烧友乙 14:21:46
你是孤独求败啦。^_^。有些设计理念的东西只能是小众化,这是事实。就好像我的线的事儿。其实根本就没有能够完全贯彻我的简单设计意图。如果能完全贯彻我的要求的话,效果我打赌更胜一层。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呀。
烧友甲 14:23:25
讲实话,你的线是有点缺点的,低频我感到有点散,不知对不对
烧友甲 14:24:27
别的不错,还是很超值的
烧友乙 14:29:46
对,你说的对,低频延伸和控制,高频延伸和高贵感。不足。不过目前无力更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好在基本上这线用再哪里也能听着可以,比较耐听。
烧友甲 14:31:00
是的,要是低频再好一点的话,我想就很好了,请勿见怪
烧友乙 14:31:19
不怪不怪,哪里有完美的东西呀。完美了也就快OVER了。哈哈。
烧友甲 14:33:09
在我的系统上高频的问题不明显,我是用的丝带信号线,跳线,而且,喇叭的铝带高音也是很棒的,就显不出问题了,
烧友乙 14:34:04
嗯。现在主要是精力没有那么多。必经还有自己的正式工作。如果下海了,可能就要深挖潜力了,不做也得做了。我是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性格。^_^。
烧友甲 14:35:08
你已很不错了,我现在还在用,谢谢
烧友乙 14:38:56
其实,我最满意我自己的是。。。。我对音响的认识。哈哈。。。。自吹自擂啦。我给你几个帖子你看看。
烧友甲 14:39:59
另外请问一下nva的定位器好象有点问题了,在转动是有一点点沙沙声,
烧友甲 14:40:19
好啊,拜读了,
烧友乙 14:40:26
哦,那没问题的。那是陶瓷电位器的声音,不要紧。
烧友甲 14:41:36
我知道了,谢谢
烧友甲 14:41:52
帖子呢
烧友乙 14:42:36
http://audiophile.bbs.net/bbs/01/284270.html?sort=1&writer=%D0%A1%D6%DA
烧友乙 14:44:38
http://audiophile.bbs.net/bbs/01/284912.html?sort=1&writer=%D0%A1%D6%DA
烧友乙 14:44:45
不知你怎么理解我说的意思。
烧友甲 14:46:40
后一个帖子我认为非常对,
烧友乙 14:47:23
咱们讨论几个问题吧。第一,你认为哪个箱子的设计是你认为最聪明,最合理的那。而且是最省钱的方法。
烧友甲 14:47:51
上一个我不是太懂的,我的水平没到你的高度,我想你讲的不会错的
烧友乙 14:48:56
结论是天朗西敏寺。
烧友甲 14:50:10
我想还是玩全频号角最好,
烧友甲 14:51:03
天朗西敏寺的箱体太复杂了
烧友乙 14:51:28
如果不是表现特别大编制的音乐例如交响乐。比较聪明的设计是全频号角。你说的很对。
烧友甲 14:51:46
天朗西敏寺暴不起来,
烧友乙 14:52:11
天朗西敏寺其实如果没有分频器的话就是全频号角。^_^。
烧友甲 14:53:41
同轴的高频延伸不够,瞬态响应不够好,比较适合古典,但现在的就不是太好了
烧友甲 14:54:52
理论上是屏风设计的喇叭最好,
烧友乙 14:56:26
这些是实际设计后出来的声音,咱们只说根本物理原理的话。
天朗西敏寺首先是一个同轴单元,只是优势,其次它的前面是号角型,这又是个优势,然后它的箱体复杂是因为它必须复杂(背负式号角)才能延伸低频(号角有固有的低频截止点)
烧友乙 14:57:03
它用到了目前所有的最聪明的设计。
烧友甲 14:57:24
是的,
烧友甲 14:58:03
我也是从听感上讲讲,不是太懂的
烧友乙 14:58:56
而号角的聪明在于它提高了固有喇叭单元的效率。相当与用一只单元模仿了多只单元的能量,而且降低了对放大器功率的要求。
烧友甲 14:59:21
平时我也很少听大编制的,一般都是听听女声
烧友甲 14:59:39
而号角的聪明在于它提高了固有喇叭单元的效率。相当与用一只单元模仿了多只单元的能量,而且降低了对放大器功率的要求。 非常对。。。
烧友甲 15:00:06
降低了放大器的要求
烧友乙 15:01:40
很少听大编制的最聪明的设计是6。5寸,8寸左右的全频号角。类似LOWHER 那样的。前号角加箱体复杂的背负式号角箱。全频聪明在没有分频器。也减小了放大器的负担。而且对于小编制正好适合。
烧友甲 15:02:32
要不是喇叭花太贵,真想搞一对
烧友甲 15:04:37
请问LOWHER 是什么
烧友乙 15:04:47
具体到喇叭花的话 ,因为它也存在着妥协。所以它的低频是主动的,速度有些跟不上中高号角的能量和速度。如果低频也搞成号角就更好,但是号角开口会很大。放在家里不定好看。所以都是妥协。几乎无妥协的号角就是我第一帖那个多分频全号角。
烧友甲 15:05:40
那要多少钱啊,不敢想啊
烧友乙 15:06:51
稍等。我网络有点问题。
烧友甲 15:07:17
好的
烧友乙 15:09:11
Lowther就是那个全频单元。
烧友乙 15:09:57
其实说了半天。号角是近乎理想甚至是最聪明的设计,但是仍然不是最理想的设计。理想总是不好实现的。^_^。
烧友乙 15:10:48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老烧友喜欢玩全频和电子分音号角的老古董那。就说因为他们看透了音响的本质。他们已经非常聪明了。
烧友甲 15:12:44
他们不是聪明了,而是水平达到那个境界了,
烧友乙 15:13:38
那么在我心目中,什么才是最理想的扬声器那。就是。。。。。。
烧友甲 15:14:11
玩什么都有个升级的过程,其实在我看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烧友乙 15:14:07
其实也不是扬声器啦。是喇叭系统,或者说最理想的音响系统。
烧友甲 15:14:28
肯定是全频好角啦
烧友乙 15:14:36
不是。^_^。它们最聪明。
烧友乙 15:14:59
是最可能实现的。是缺点相对最少的。但是不是最理想的。
烧友甲 15:15:54
你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到了心剑的境界了,高手
烧友乙 15:16:39
最理想的就是多单元,电子分频大型系统。可是这个大型要可以变小才行。怎么变小。中央控制器,这个中央控制器就好像乐队的指挥。而音响要做的就是极端的模仿现场。
烧友甲 15:17:49
很难做到的
烧友乙 15:21:14
这个系统是这样运作的。首先是多单元,每一个单元覆盖一个乐器的声频。就拿交响乐队说,例如有多少把小提琴,你就找多少只类似35A的全频(只是小提琴的频率覆盖的频段就可)。大提琴就找8寸的单元,大鼓就找15寸,18寸甚至更大单元。然后连震膜也极度模仿(金属膜我认为就不如丝膜表现弦乐)。有多少只就上多少只,然后电子分频后,用独立的放大器驱动。然后那。控制中心(指挥)开始运作,对了,还有呀,铜管乐器自然用号角单元模仿。
烧友乙 15:25:45
乐队开始啦。大演奏的时候,指挥说全部开始拉。。。可是这时候乐曲是只需要一只小提琴独奏的时候怎么办,控制中心就是干这个的,这时候它只让那一只模仿小提琴的单元工作。理想就理想在只让一个大系统的单只单元工作,而不是全部工作。这是最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其实多单元的不定比小单元的听小提琴好听,本来就一只小提琴,多单元一起工作就好像多把小提琴同时拉。而每个单元其实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所以。。。。。。就目前音响设计来说,只能是听什么音乐多,选择什么样的设计。最聪明的妥协是全频和号角的利用
烧友乙 15:26:23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知你能否理解明白。^_^。我之所以不再升级就是我知道我为什么需要妥协了。
烧友甲 15:27:42
天啊,你的想法太棒了,不是一般人可以玩的啊
烧友乙 15:28:42
我想这虽然是理想,但是建立一个有控制中心(指挥)存在的音响世界不是没有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恐怕要很多很多年之后,科技再发达了才能实现。那时候就不会再有人说音响是退步的了。
烧友甲 15:30:41
很多很多年之后,科技再发达了才能实现,对的,但是人的耳朵是很奇怪的,听感都不会一样
烧友甲 15:34:16
今天受教这样多,谢谢,我再消化一下,谢,88,再次感谢你的nva
烧友乙 15:34:22
归根揭底音响是为了模仿现场。而实际上远远没有达到模仿现场的水平。从设计上从实际效果上,科技发达需要多声道录音,每一个声道复杂一件乐器,然后由中央控制器处理,然后还原给相应的功放去驱动,其实每个功放就不用那么大功率了。然后。。。合奏或者独奏,音响中缺少的是类似计算机的能够智能化(就像乐队的指挥)一样的中央处理器呀。所以音响也就那么回事儿罢了。清楚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到了升级不升级的必要性,也就退烧了。所以其实我是退烧的。
烧友甲 15:43:12
是的,在欧州我看发烧的不多,可能是他们有太多机会听现场,
烧友乙 15:44:05
是呀。到了极致的话其实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儿了。最终是听乐队。如果哪天跟以前的皇上听戏似的。那就真的成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