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主你好!(作者:midi 时间: 点击数: 731)
-
最近搬新居,发觉新听音室的混响很大,声音开不大,音场乱。想搞一下吸音,又怕吸过了声音发死不好听。有没有比较稳妥的方案?
·
(作者:ldh 时间:2009-01-10 13:28:34)- 房间声学处理很麻烦,很无奈,很棘手,但又非处理不可,否则再好的器材也不能正常发挥。
但我一向对“吸音过头了声音发死”的观点不认同。因为在唱片编辑制作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听感激励和混响的问题,一般大多都加进了适量的混响和听感激励,而这些“味精”成分添加的多少都是在录音室监听确定的,而录音室的吸音大多都是强吸收的。而我们的听音室一般极少有达到录音室的吸收程度的。所以从道理上讲,还原唱片时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利用房间的混响对音乐再次“污染”。但事实的确是有不少的器材在有一定混响的房间里会更“好听”些,这就跟唱K添加了混响是一样的,有点混响会更润滑流畅些。但很遗憾的是,大凡这样的器材都是搭配不到位的,也就是说系统比较干燥直白,不得不依靠房间的混响来“遮丑”(当然喜欢这种混响感觉的人例外)。只有靠器材自身素质和系统搭配正确调校到位时,在吸收完善的房间内得到畅顺润滑的声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似理想的还原。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够得到良好的音场定位和空间感,以及真实的质感速度感的再现。简而言之就是:只有在吸收良好的环境内调校出来的好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声。
同样的,房间的吸收处理也存在一个平衡问题,假如一种相同的吸收材料使用面积过多,那么与该材料相对应的吸收频率就会相对于其他频率吸收的多一些,表现在频响曲线上该吸收频率点就下凹了。所以吸收处理需要注意的第一点就是不要使用同一种吸音材料大面积使用。其次要知道自己房间的频响特性,就是说你的房间里哪个频点过量,以此来确定购买对该频率吸收系数比较大的材料。但除非你有测试仪器,否则一般人都很难知道自己的房间声学特性是什么样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难做到的问题。
好在一般的专业吸音材料的吸收频段不是很窄,大多在很大一段频率内成缓慢的衰减幅度。因此业余条件下我们也就不必斤斤计较了。选择一些象“阿姆斯壮”吸音板就可以对中高频比较平缓的进行有效的吸收而不会产生谷点。
要从原理和专业要求上来讲声学处理那很可能是一个讲的讲明白听的听不明白的问题。我们干脆说点实际的方案吧。
1,处理房顶。使用“阿姆斯壮”吸音板粘贴在房顶上,最好把房顶全部贴满,至少也要达到2/3。
2,处理地面。使用1厘米左右厚度的地毯放在音箱至皇帝位之间,能大一些把音箱后面也铺慢更好。
3,处理墙角。把墙角用1厘米左右厚的层合板做1/4圆,R=60左右,大一些更好,当然也会更难看。1/4圆里面 做一个10厘米的夹层,夹层里面灌沙子。
4,处理侧墙。在“第一反射点”周围使用挂毯或其他有一定厚度的软吸收材料张贴,面积每侧不小于3平方。
一个15-20平方的房间经过上述处理后大多能够把混响时间控制在0.5以下了,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听音混响时间,即不会有你所担心的“吸收过度”也不会有太多的干扰反射。一般的说对应中高频应该是不错了,在这个条件下的中高频发干直白毛糙刺耳现象就应该多在器材上面找原因了。
低频可留待以后慢慢的再处理,会设计到另一个声学概念:扩散,可能又需要一大篇幅的叙述了。
- 房间声学处理很麻烦,很无奈,很棘手,但又非处理不可,否则再好的器材也不能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