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LOBO的实话-4(作者:LOBO 时间: 点击数: 1014)
  • 我的一个烧友哥哥给我很多调节方面的经验. 例如高频尖,器材上加木钉 木垫 会起到高频软化的作用,同时低频宽松一点,但是低频宽松不等于能搞出低频. 低频太散,加金属钉,低频会收一下, 高频会亮一些. 但是我没有听过加线材能把低频搞出来. 假设有这样的线材,也不是好线材. 进来玩 NBS 线材多些,我们的体会, 好的线材就是起梳理作用, 经过线材的打理,声音会工整些,但是不会往系统里面加什么高频或者低频.

    很多人纠结于低频的产生. 这个东西好像现成的资料是没有的. 我简单讲讲. 以20Hz 低频来说,假设现场能够产生 20hz 低频,我是说假设,按照声音的传播速率/速度 340米/秒, 20hz 低频声音的波长是 17 米( 物体每秒传播 20个波长, 20个波长的总距离是 340米,故 每个波长是 17米), 就算采集每个半波也要 8.5米;另, 采集一个完整 20hz 声音需要 1/20 秒. 实际上,这么长时间,这么远距离,低频衰减已经很厉害了,所以您要明白为何要那么多大提琴那么多低音提琴.而,就算采集的完整,失真也挺厉害了. 所以,实际上, 就拿 CD 来说,很少有这么低的频率信号.音箱的低频表现,更多的是低频的下潜, 低频单元推动空气后引起箱体共振,获得相对较低的低频.
    由此
    A,
    A-1上面也讲了, 20Hz 的低频,完整的表现要 1/20 秒,那么,假设后级给 20hz的电流给音箱,低频单元从开始振动,到20hz电流的结束,越接近 1/20秒,低频越真实. 我前几天到一个烧友那里听了什么 D*的炮,我认为此炮是垃圾,2万元的价位,效果是, 低频轰的一下,没有了? 为什么,答案简单了,20hz波长, 从 开始振动到结束,过程是零到波峰,再到波峰,再到零,再到波谷,最后到零,这个完美的低频,您会感觉到若到强 强到弱的 变化,听到这个变化(准确的说是感觉到),您才会舒服. 大提琴不是慢慢慢慢到强再到弱吗? 鼓不也是吗? 如果打鼓的轰的一声,还不知道,吓了您一跳,踹了您心口窝一脚那么您能舒服吗? 这就是说,低频的表现,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难,即需要功放和低频单元 能够 表现低频的弱音,又要能够表现强音. 这是个矛盾,如果要解析到弱音,需要低频单元很松,很容易推动,但是太容易推动,对于大动态的低频,又会产生失真. 前面说到那个 D*15 的炮为什么是垃圾,因为这个炮只解到了低频的峰值,对于渐强或者减弱的过程,完全没有办法表达.
    A-2, 说了这么多, 就是说到低频单元的通俗话语,能放能收,能收能放.这两句话不完全一致. 低频当然首先要能够推出来,低频单元要大, 后级功率 电流要够,如果推都退不出来,就不要谈了; 推出来了,要收的住,因为低频到强以后,还有一个到弱的人物,如果收不住,就破音了. 能放能收需要低频单元要紧. 当然,低频又需要突然放出来, 例如爆炸声完全没有渐强的过程,那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这个时候低频单元太紧了,放不出来,当然也不行.
    B,
    先不谈功放.每种低频单元的物理频率是固定的,就算表达 20hz 是高手,30 Hz 60 hz 也未必好,因为, 60 hz 需要1/60 秒, 速度快了. 就是说 低频单元 要放就放,要收就收,要快就快,要慢就慢. 所以,尽量是低频单元负担的频段少些,尽量使箱体的物理特性和单元接近,使接近单元物理特性的箱体尽量大些. BB5 的八爪鱼 的涂覆过盆的特性接近箱体,有木的味道; Revel Salon 的 低频单元是金属盆的,所以您就明白为何铝板的Salon 企鹅跟好听了---当然您也知道 Elac 的很多音箱的箱体和单元盆都是金属的;而丹拿的箱体都不是很大,因为低频单元的边都很硬---当至尊用到纸边的时候,才把箱体做大.

    C, 低频是为中高频服务的;

    d, Krell FPB 功放为了解决低频失真的问题, 在达到峰值功率的同时,让最大输出电流保持一段时间,这是 FPB 的由来(我有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详细讲述). 就是说, 低频单元达到峰值振动的时候,不能一下子就收回去,要收放自如. 这与现场的演奏是一致的,当乐章达到辉煌的时刻,低频是要保持一段时间才渐息的.当 低频单元在某个频率达到峰值功率的时候,在这个相同的频率,要求功放的输出阻抗等于小于音箱的输入阻抗,这才是功放的控制力(在保证输出电流的同时),其他的什么 后级功率大 才能推好难推的箱子, 这是浮云. 而实际上,能够做到低阻输出的后级, 肯定是大电流设计. 高文和 FM 的后级的线路和表现一致,往往是想反复刻画中高频这个频段,在中高频的地方加猛料,想的是不错,而却忘记,没有好的低频,神马都是浮云.

    所以,要求低频单元要长冲程,要耐受大功率, 盆的灵敏度高,盆的弹性好, 音圈一定要大. 相反的, 低频单元的尺寸不是越大约好,我认为,家用, 15寸是最理想的设计,是极限; 要求后级有足够的低阻抗输出,电流要该大就大该小就小, "速度"要不快不慢 .所以,无论前后级,数字控制加模拟放大,才是王道. 任何一款纯数字的低音炮,绝不可能是好的低音炮.
    影响人听感速度快慢的主要是低频.谈到功放的速度,实际上,这里也就明白了,任何一款后级的电路设计速度对于低频的解析要求都是胜任的,因为, 20hz 的录制时间是 1/20秒. 说功放速度慢的,例如, 20hz 信号开始, 低频应该已经开始走了,结果音箱还没有反应,这个,一是功放或者低频单元对于低频的弱音解析不够,又或者是转盘解码解析不够,低频的弱音没有表现出来,您会感觉慢. 当然, 低频单元提前到达峰值,您会感觉到快,假设本来该是 1/80秒到达峰值,结果在 1/100 秒的时候,低频单元已经振动到最大能量然后就往回收了, 这您就感觉快了.
    当然,实际上前级或后级电流传输的速度加上电容耦合功放管放大等等,电路的传输速度绝对跟得上低频变化的速度,系统的快慢,不是器材传输的快慢. 解析力不够的系统,该出现的信号没有出现,一定是慢; 控制力 不好的系统, 提前到达峰值往回收,一定是快; 低频解析力不好, 高频过亮的系统,一定是快.谁都知道低音是最难处理的,系统只有高音没有低音,能不感觉快吗? 低频段解析过好高频段解析差就是肥厚也是慢; 中高频出来了低频没有出来就是没有控制力也是快.
    说的快慢,就是指解析力和控制力的好坏. 解析力好了,才能不慢;控制力好了,才能不快. 解析力好控制力强,就会不快不慢.

    要求,后级的控制力一定要远大于低频单元的需求. 低阻抗,大电流.还要有解析力. 而根据,后级的电路传输速度远大于实际录制声音的播放速度, 整个系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宁慢勿快. 例如快是因为低频单元老早缩回去了,我让你振动到 10再往回走,你到 8就回了,这个快是没有控制力是失真; 例如,让你振到10再回,你劲头大,轻松到了 12,也回来了,就是慢了一点,这个不能算失真,这个低频叫松,一般这种情况,加个脚钉,收一下,箱体的低频的振动频率特性就改变了,速度就快了.这就是加钉收低频的原理.回过来,低频根本就不够,加什么也没有用.所以,低频多了可以收,低频不够是放不出来的.

    歇歇.待续.
  • ·

    (作者:大洋 时间:2011-01-30 11:11:47)
    “整个系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宁慢勿快. 例如快是因为低频单元老早缩回去了,我让你振动到 10再往回走,你到 8就回了,这个快是没有控制力是失真; 例如,让你振到10再回,你劲头大,轻松到了 12,也回来了,就是慢了一点,这个不能算失真。。。。。” 这段论述简直就是前无古人,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前面那些关于奇力单拿的帖子是LOBO兄的实践心得大家赞同,那这篇理论帖子就不怎么让人苟同了。影响声音的因素很多很多,绝对不是可以使用1+1等于2的数学公式解释的了的。
  • ·

    (作者:LOBO 时间:2011-01-30 23:17:49)
    慢并不是不好,在保证解析力的前提下,慢的好听.HIFI 的音乐元素 需要表达的 细节在慢的系统中会得到相对更加完美的呈现---在保证不失真,没有慢的不舒服的情况下.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