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老家过年,顺便把以前搬回去淘汰的音响器材装好给父母听听。接好线材后,用XLO煲机碟煲了几个小时待器材的声音逐步稳定后,放上一张人声碟开声,哗!惊奇地发现高频发声相当平衡自然、轻松,延伸也不错,这种感觉是我在南宁的房子听到的另一种高频,而我的房子是在吸音和扩散上做了一番处理过的,还是有些遗憾。环顾老家的房子,基本上谈不上什么声学处理,天花板上仅有一款老式吊扇,自我安慰算是有些扩散作用吧;但使我认为是好声的基础的是——房间的高度。老家的房子属私人建房,听音房在二楼,房高大约有3米左右;而我在回南宁后再抬头看看自己的房间,那真是叫做低得“压抑”啊,一量只有2.6米左右,我昏!记得以前去mjune兄家听音时,他的房间也是比较高,大概在2.8—2.9米左右,他的房间的声学处理也不是很多,但感觉高频发声也是很自然、延伸较好,而这种感觉在我老家也能找到类似的感觉,心中不禁慨叹:要是我的房间有这样的高度那真是好了!可以省事很多!平时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说自己的器材听人声时齿音较重,我想,除了器材搭配外,应该要好好检查一下自己房间的扩散和吸音处理是否到位了?房间的高度越低,高频的相互反射越厉害,对声音的影响更为敏感,故更应该加强房间的扩散处理,而不能光做吸音处理,否则音场、结像等方面是不完整的,声音也容易拘谨、放不开。象我现在的房间,虽然知道在扩散方面特别是天花板上的扩散做得不够,但自己懒得搞,想想也算了;而这次回老家的体会却印象很深,看来过段时间要在扩散上做些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