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音响的方向
  • ·  [解码|功放] 日本匠人精神打造的TAD M1000 顶级D类功放评测(作者:淘乐音响 时间:2021-02-20 18:10:45 点击数: 560)
  • 更多影音产品信息可以搜索淘宝【淘乐音响】上海线下实体体验店,中国大陆TAD特约代理销售商!联系人:任东13611755666微信号:rendong0859

     

    听到TAD的产品,马上让人联想到顶级的音响与扩大机专业形象。TAD的号角驱动器在专业领域里领先群伦,家用的同轴CST单体同样出名。他们採用铍高音、铍中音与镁中音,打造性能优异的CST同轴单体。而近年D类扩大机也大出风头,M1000就是最新推出的D类后级扩大机。M1000的机箱虽然不是整块铝材削切而成,但依然重装甲打造。

     

    ▲M1000的外观十分流线,还带着稜角,属于比较活泼的造型设计,面板上只有一个电源开关与一个显示灯。

    TAD的全名是Technica AudioDevices,是Pioneer在1975年创立的公司。从它的名字来看,就知道当初并不是想做扩大机或音响等成品,而是要生产某些元件,例如音响单体等。事实上TAD的压缩式驱动器、单体等也是闻名音响界,最早更在录音室专业音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来TAD找来Andrew Jones,开始发展音响成品。Andrew Jones主修物理,最早是在大学里研究抗噪,他负责设计发出噪音的音响,这种音响要能发出极大的音压与频宽,用来抵消噪音。

     

    ▲M1000的造型与线条非常耐看。

    进入消费者市场1983年进入KEF,一直到1994年离开KEF去了美国,在美国又进入Infinity音响工作大约三年,后来才在2000年进入TAD工作。TAD找Andrew Jones去就是为了要进入消费者产品市场,在此之前TAD都只专注在专业市场中。我第一次看到Andrew Jones介绍TAD的音响就是在CES,当时展出的是Model One音响(也就是后来Reference One的前身),音响箱体是用很多桦木夹板横剖面一片一片粘合起来。这种音响箱体制作不仅费时,而且成本太高,所以后来TAD就放弃这种做法,改为一般音响箱体作法,推出Reference One。

    当时的Model One採用现在称为CST的高、中音同轴单体,而且高音单体与中音单体都是採用铍振膜。或许您会以为同轴单体与铍振膜都是Andrew Jones带入TAD的,其实不然,因为Pioneer早在1954年就研发出同轴单体,而铍振膜也早已使用,所以Andrew Jones只是把Pioneer原有的同轴单体技术以及铍振膜拿来应用而已。

     

    ▲M1000的背板拥有XLR与RCA接口各一,只有一组音响线接端,可以切换立体声或Biamp使用。

    日本制造一开始就提到已经离开TAD的Andrew Jones,只是要告诉大家TAD从专业领域进入消费者市场的过程而已。从Reference One音响,TAD的消费市场产品又拓展到扩大机、数位讯源上,推出600系列与Reference One搭配,包括D600 CD/DAC、C600前级与M600单声道后级。这些600 Reference系列扩大机、讯源仍然是TAD的镇山之宝,顶级之作。后来TAD推出Evolution系列,也是包括音响与数位讯源、扩大机,计有D1000 MK2 CD唱盘、DA-1000数位类比转换器、C2000前级,M2500 MK2以及本文的主角M1000。

    目前,TAD的音响与扩大机是分别在日本二个城市设计生产,音响是在天童市,扩大机则是在川越市,上次M1000在台湾发表时,就是由设计师Numazaki Hiromitsu沼崎裕光(他1993年进入Pioneer迄今)以视讯跟我们讲解,目前TAD线上的那些扩大机都是他设计的。

     

    ▲这是M1000的功率输出级。

    便宜很多看到M1000,就不由得会联想起TAD的另一部立体后级M2500 MK2,除了外观高度比较高、造型不同之外,M1000与M2500 MK2的规格竟然是一样的,同样每声道输出250瓦(8欧姆负载),失真、增益、讯噪比等规格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重量,M1000的重量是29公斤,但2500 MK2却重达43公斤。为何会这样呢?其实这多出来的重量是从机箱与电源变压器来的,机箱更重,变压器容量更大,声音的表现当然更好。不过,M1000的售价也比M2500 MK2便宜不少,其实这是TAD提供给消费者的另一个选择。

    M1000是刚推出的新产品,想必一定比M2500MK2更为精进,到底M1000更精进的地方在哪里?第一个改良的地方是从滤波电容器到功率输出级的连接线,以前用的是AWG18(0.9mm直径)的线,现在则是用AWG 12(3.5mm)的线,而且更短,如此一来对于电能的传输更快更好。第二个改良处是把讯号输入的线(内部,不是外部输入线)跟数位控制的线分开独立,降低干扰的可能。第三个改良是把音响输出端的线材也换了。第四个改良是电源供应线路也改良了,降低杂讯。第五个改良是讯号输入线路也改良了,杂讯更低。第六个改良是改变地线的接法,这样做也是为了降低杂讯。表现上看起来这些改良是很小很细的工作,实际上如果每个改良点的杂讯都降低,加起来就不得了,这就是日本工程师的?吹毛求疵」精神。

    M1000的外观造型比起M2500 MK2比较有变化些,机箱三分之一高度处内凹,而且上方有斜角设计,看起来比M2500 MK2要流线很多。面板上只有一个电源按钮,以及中央的电源指示灯,其它没有任何多余设计,显出简洁的美感。来到侧面,没看到散热片,其实TAD的扩大机通通没有外部散热片,这也是日本人的美学坚持,就算是旗舰后级M600明明是AB类设计,散热片也是藏在机箱内部,更不用说M1000是D类放大,更不需要外部的散热片。

    来到背板,可以看到M1000拥有XLR与RCA输入接口各一,音响线接端一组,此外还有12V电源触发插孔、自动Power切换,以及Balanced/Unbalanced、Stereo/Biamp切换。假若您想用一部M1000推低音、另一部M1000推中高音,也可以买二部M1000,此时就要切换成Biamp模式。

     

    ▲M1000虽然是D类放大,但内部最显眼的却是那二个巨大的环形变压器与四个滤波电容。原来它採用的仍然是重量级的传统线性电源。

    双单声道平衡架构打开顶盖,可以发现M1000的内部布局跟M2500 MK2看起来一模一样,不过机箱作法不同,M2500 MK2的机箱是整块铝合金去削切出来的,而M1000则是用厚实的铝板制成。二个环形变压器每个容量1,000VA,二个就是2,000VA,这已经是?重电」级的配备。四个滤波电容分左右二边(总容量33,000uF,特别订制品)。再往后看,所有的线路板都是左右边各一块,显然M1000是左右声道完全独立的Dual Mono设计,而且是平衡架构,其功率输出端採用二个输出级以BTL(Bridge Transformer Less)方式连接成一声道输出。

    M1000属于D类放大设计,不过并非使用市售现成D类功率模组,而是自己开发研究的。功率输出级可以清楚看到滤波电感,电源供应并非採用常见的交换式电源,而是传统线性电源。这是因为TAD的工程师们认为传统线性电源可以品质更好的电源。特别的是,M1000的功率MOSFET并没有透过引线与线路板连接,而是直接焊在线路板上,争取这最后一点点的缩短音乐讯号路径,再加上MOSFET本身的低阻抗,使得输出反应速度提升。

     

    ▲M1000的底部三个避震脚是特殊设计的,对于阻绝地板传来的震动有良好效果。

    特重避震在机箱设计使用特别设计的三点支撑避振脚锥,使用Reference系列搭载的S-Stand绝缘器(TAD Audio Insulator),集中负载器材重量,增进绝缘效果并减少来自地面振动影响,得到更清晰丰富有活力的声音。採用同为Reference系列的高品质音响输出接口,并加强牢固性与承重能力因应较粗重的音响线材使用。

    M1000非常注重箱体的抗震,除了用整块铝材去削切下半部机箱之外,箱体底部也以三个特制的脚座避震,使用的材料称为CRMO(Chromium Molybdenum)钢材,内部结构是反尖锥型,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阻绝外部的细微振动传入机箱。

    聆听M1000的场地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其实它是跟随E1 TX音响一起送来我家的,此间代理商认为这二样产品搭在一起才会有最好的表现。所以,上回我就已经使用过M1000来搭配E1 TX写过评论了。现在如果写M1000,难道要把E1 TX的器评照抄一遍吗?当然不能这样。其实我早有准备,因为我已经用M1000搭配过Fischer & Fischer音响,也搭配过AER与DynamiKKs!。搭配Fischer & Fischer那篇评论也已经刊出,现在就剩下M1000搭配AER与DynamiKKs!可以选择了。同样的,我是以Weiss DAC502数位类比转换器直入M1000,省掉前级,让M1000可以显出更清楚的原貌。

     

    ▲M1000还有黑色版

    低频段迷人老实说,听了Janis Ian那张?Breaking Silence」时,我就决定要用AER来搭配M1000。为什么?因为低频段的表现实在太迷人了,那是扎实饱满又充满Q劲与弹性的低频。而且Janis Ian的嗓音不会缩在音场里面,也不会瘦小,而是温柔清晰形体适中的表现。低频软Q扎实,中频饱满,高频清爽清澈。尤其来到第十二首?Breaking Silence」时,M1000与AER的搭配更是精彩,不仅低频饱满有劲,而且反应快速,又带着Q劲,非常好听。与AER相比,DynamiKKs!就比较直接,低频短,Q劲少,虽然冲击性强,解析力高,但听起来的?韵味」就是不如AER。所以,最后我是以AER Momentum来搭配M1000,这样的搭配加上我的空间特性,跟我在Pioneer公司听M1000时的感受完全不同。

    来,让我先说M1000的声音特质。它的低频量感丰富,音像比较庞大,比较松软些,高频段内敛,不会跟利箭一般射出来。中频段不是凝聚如石头,而是比较像麵团那种凝聚。低频属于软质的,不过控制力很好,反应很快。还有,我上次也说过,M1000虽然是D类放大,但是音质却很好,这是D类放大扩大机中少见的。

     

    性价比考量聆听M1000的同时,我家里还有一部瑞士darTZeelNHB-108 Model Two后级,那部后级每声道输出150瓦,比M1000的250瓦还小。不过,它的音像凝聚能力却胜过M1000,而且乐器人声形体不会因为凝聚而缩小。此外,NHB-108 Model Two的透明感也胜过M1000,对低频的驱动能力与控制力也胜过M1000一些。听我这样说,或许您会想买darTZeel NHB-108 Model Two。凭良心说,我认为它的确比M1000还好,问题是它的售价是M1000的二倍,假若您口袋够深,追求绝对值表现,大可买它。如果您想要的是性价比,又能够有优质的表现,我建议您大可选M1000。

     

    高频抓得住M1000推起每对音响时,声音表现都会因为音响的本身而有所不同,例如推AER听小提琴时,就显得很女性化,婉转柔美又不会火爆,而且拉到高频会把声音拉回来,不会飙出去。当我听Dorian唱片那张?伤心」时,小提琴的软质与委婉美感真的很棒,整张唱片听了很舒服,不会有紧绷紧张的心情。

    听慕特那张?Tango Song and Dance」,钢琴低音键特别庞大,高音铿锵,小提琴内敛,一点都不会尖,也不会瘦。小提琴的内敛温暖可说是M1000的特色之一。而当我听慕特那张德弗札克小提琴协奏曲(Manfred Honeck指挥柏林爱乐)时,我所听到的管弦乐又是呈现高中低金字塔式的平衡性,而且听起来底盘扎实宽广,音场庞大,音场内的各声部层次分明,可以听到很多乐器的声音,并非混成一团。这种听感跟M1000搭配自家E1 TX音响时有相当的差异,差别在于丰富的管弦乐低频,还有软质的小提琴。M1000推自家E1 TX时,听起来低频量感没那么丰满,也比较中性些。

    再来听慕特与John William那张?Cross the Star」。此时慕特的小提琴出现比较强的穿透力,但是音然不会飙出来,还是会被M1000紧紧拉住。此外管弦乐软质,低频丰富,还带着比较长的低频尾巴,整体音乐听起来清晰透明又温暖,而且低频丰富。像这样的录音如果没有控制力佳的扩大机,我相信低频一定会变得混浊,此时就容易误解这是不好的录音。

     

    ▲这是M1000改良之处。

    音质美当我听Lara St. John与Marie-Pierre Langlamet的?巴哈奏鸣曲」时,我发现竖琴的声音纤美,低音共鸣丰富,小提琴的声音线条不是很细的那种,而是壮硕的。内敛而壮硕的小提琴也是M1000的特色。此外,M1000在此显出很棒的音质表现。判断音质好坏靠的是经验,如果没有听过够多够好的音质表现,您可能会把一般般的音质误认为音质很好。一旦你听过更好的音质表现,有了这种经验,对音质的要求就会更高。所以音响迷对音质的要求,就好像一般人对水果的要求一样,吃过越多好吃的水果,就越能判别水火的好坏,音质就是这样。虽然只有小提琴与竖琴,一样能够听出M1000的音质很美。

     

    细节丰富听BIS那张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曲改编为大提琴与钢琴演奏的版本时,我发现M1000的大提琴声音宽宏、厚实,带着宽松,而且音像大,搭配着共鸣丰富的钢琴,让整体音乐听起来一样拥有很大的音乐规模感,不会是瘦巴巴单调的声音。从这样的表现中,也可以窥知M1000的乐器细节是很丰富的,否则在简单的乐器演奏下,音乐会显得单调,音乐规模感也会显得小些。

    听BIS唱片那张舒伯特奏鸣曲(改编为小提琴与吉他)时,此处的小提琴张力很强,一般音响系统很容易让声音变得很刚性,而且会有侵略性,但M1000把小提琴唱得优美,一点都不会飙耳,也不会发硬,尼龙弦吉他更是温润又充满弹性。不刚不硬也是M1000的声音特质之一。

    当我听DG那张?Preghiera」:拉赫曼尼诺夫钢琴三重奏(Gidon Kremer领衔)时,大提琴、钢琴、小提琴都非常美,尤其那钢琴只是轻轻弹而已,但是可以清楚听到很丰富的弦振余音。而大提琴与钢琴的软质、木头味都会让人喜欢,从这张唱片中,又再度证明M1000的音质表现是D类放大中的翘楚。

     

    不怕四重奏接着听Philips那张GuarneriQuartet所演奏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Nos. 11&15」。此时四把弦乐器的声音真平衡,又融合,营造出一种很美的声音情境。我常说弦乐四重奏是测试音响系统的重要考验,因为四重奏团一定会把音乐演奏得很平衡,问题都是出在我们的聆听空间与音响系统的搭配不当,把原本平衡的弦乐四重奏扭曲,变得不好听。所以,只要能把弦乐四重奏唱得好听的音响器材或系统,应该就是不错的,M1000就是如此。

    再来一张更严苛的考验,那是听德弗札克的?钢琴五重奏Op. 81、97」(Pavel Haas弦乐四重奏与BorisGiltburg钢琴,Supraphon唱片)。这张唱片的演奏一方面非常火热,、能量强烈;另一方面又非常清晰与平衡,乐器解析力丝丝缕缕。此时考验的是M1000对强烈音乐演奏的承受能力,也就是余裕,如果承受能力不够,听起来就会开1,000CC小车上坡,车身在抖,引擎也在抖,此时音乐怎么可能会宽松、会好听?M1000唱起这张唱片时,就好像3,500CC大车上坡,油门轻踩,引擎力量源源不绝输出,车身也很稳定。

    再来一张同个乐团演出的史麦塔纳?弦乐四重奏第一号与第二号」,M1000同样显出大引擎大车的气势,四重奏拉到紧绷的时候,它还是气定神闲,一副Hold得住的感觉,不会让人觉得勉强。也因为不会勉强,所以更显弦乐四重奏的平衡美感。

     

    ▲Malia/Boris Blank这张Convergence」是非常杰出的流行音乐,内中Malia的嗓音千变万化,具有很好的音响效果。更厉害的是电子低频的营造,不仅软Q而且低沉,量足,绝对是音响器材的大考验。

    稳定宽松听过让人惊心动魄的钢琴五重奏与弦乐四重奏之后,听海飞兹演奏的布鲁赫?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此时反而显得轻松,M1000唱出的小提琴内敛又清晰柔婉。管弦乐低频基础雄厚,音乐规模宽广。以250瓦来推灵敏度高达95dB的AER Momentum,M1000显得极为稳定,宽松,一点都不急促。

    再来听Khatia Buniatishvili弹的那张?Motherland」,这又是音质的享受,M1000唱出的钢琴特别美,很难形容那是个怎么美法,总之二只手弹出来的和声就是美极了。而且钢琴晶莹剔透,如滚珠般。前面那张钢琴五重奏与弦乐四重奏是动态的美,这张钢琴独奏则是静态的美。动静皆美,这是我对M1000的看法。

    再来该听管絃乐了,我听白辽士幻想交响曲(Andrew Davis指挥多伦多交响乐团,Chandos)。弦乐群很细致,绵密,而且温暖,这跟以前比较鲜明不同,当然这是搭配了AER的结果。如果是搭配DynamiKKs!,整体的听感会转为直接与明亮。所以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搭配都会产生不同的听感,这是音响迷要了解的。

    低频深沉再来一张管絃乐,听Andrew Litton指挥Bergen爱乐管弦乐团的?行星组曲」,此时弦乐细致悠扬,铜管雄壮磅礡,但是整体音乐听起来却是温暖内敛的,而且低频、中频、高频形成金字塔型的平衡感。管风琴出来时很低沉,量感不会塞满整个空间,但皮肤可以感受到震动。低频听起来乾净又充足。

    该来听流行音乐了,我听Anne Bisson那张?Tales From the Treetops」。M1000显出的Anne Bisson人声特别庞大,温软有肉味,低频特别丰富,录音的空间感特别好。而Bass的音粒虽然饱满庞大,但都还控制得住,轮廓还是清晰的,不会模糊。听Joan Baez那张?Diamonds & Rust in the Bulling」时,钢弦吉他爽脆中不带刚性,听起来不会刮耳。而Joan Baez的嗓音清亮饱满不会偏瘦,无论是嗓音、伴奏乐器听起来都凝聚又扎实,但不是很高度的扎实,是略带松软那种。

    听Malia/Boris Blank那张?Convergence」时,M1000的各项表现更让人迷倒。就说第四轨?Touching Ghosts」吧,那最低的低频就好像丢一个石头到深不见底的井中,回弹的是又低又沉的软软低频。最后一首一开始的20多Hz极低频也能够显出震撼。而且她的嗓音饱满突出又多变。从这张唱片中,可以了解M1000对于低频、极低频的驱动力与控制力其实是相当好的,否则无法把这张唱片的低频表现得如此迷人。

    最后听Leonard Cohen那张?Ten New Songs」。Cohen的嗓音太迷人了,饱满、磁性、庞大,虽然我认为这张录音的人声已经比真正的Cohen还夸大,但听了就是过瘾。而低频也是超有弹性的,就像一颗颗大水球般弹出来,我相信很多人都以为D类扩大机的低频瘦而无味,有如烤过头的牛颈肉。但其实M1000的低频听起来有如五分熟的肋眼,软嫩好吃。

     

    大马力LexusTAD M1000并非一部便宜的后级,想买它一定会经过慎重的考虑。从它的精细作工来看,这是典型日本工匠精神的产品,一切细节都讲究到位,绝不马虎。从它的声音表现来评估,它是一部大马力的Lexus轿车,不是保时捷那种性能车,但却可以带给您全面平衡的享受。有了它,听什么音乐、用什么音响都能让人满意。您买车是将Lexus列为首选吗?如果是,那么TADM1000也将会是您的首选。

     

    规格:立体晶体D类后级。推出时间2019年。每声道输出250瓦(8欧姆负载,20 Hz - 20 kHz,T.H.D., 1.0 %),频宽5 Hz to 50 kHz, -3 dB,总谐波失真小于0.05%(20 Hz - 20 kHz, 250 W, 4Ω),讯噪比112dB或更高,增益29.5B(平衡),输入灵敏度1.5V/220k欧姆(平衡),体积440x148x479mm,重量29公斤,参考售价698,000元,进口总代理:先锋(02-26573588)

     

    焦点与建议:焦点:1.日本匠人精神打造,精美细致。2. D类放大,但音质很美。3.对低频的驱动力与控制力很好。4.低频丰富,高频内敛,整体呈现金字塔平衡美感。

    建议:搭配各种音响都会有不错表现。

     

    图示音响二十要:音质:5音色:5高频段甜美度:5中频段饱满度:5低频段扎实度:5音场宽深:5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4透明感:5层次感:5定位感:5音乐活生感:5结像力与形体感:5解析力:5速度感与暂态反应:5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5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5乐器与人声质感空气感:5细节再生:5空间感:5整体平衡性:5

     

    音响五行个性图:金:3木:3水:3火:3土:4

    金:外放活泼爽朗。木:温暖内歛亲和。水:柔美中性温润。火:快速热情冲击。土:厚实饱满稳重。

     

    乐器人声十项评量小提琴线条:纤细、中性、壮硕女声形体:苗条、中性、丰满女声成熟度:年轻、中性、成熟男声形体:精鍊;中性、壮硕男声成熟度:年轻、中性、成熟大提琴形体:精鍊、中性、庞大脚踩大鼓形体:紧密、中性、蓬松Bass形体:紧密、中性、蓬松钢琴低音键弦振感:清爽、中性、庞大管弦乐规模感:清爽、中性、庞大

    作者:刘汉盛

    内容来源:普洛影音網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