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用“古董”方凳当脚架放小蜜蜂的体会,有请虾兄...(作者:mhm 时间: 点击数: 412)
  • 开个玩笑,谈不上古董,不过是有些年头的很结实的方凳,不知何种木头所制,反正相当沉重稳当。因为我的小蜜蜂一直没有合适的脚架,就从老妈那儿搬了来,参考别的DX介绍,又在脚架支柱间塞?M《音响技术》增加份量,虽然没有比较,并不觉得有不妥,(好象Bridge兄也是用的木凳/柜?)。直到最近本地店里到了一种自制灌沙钢架(以前全是百来元的普通铁架),据JX说是不错的,在别处是用来放杰作的歌剧、唯美的。当下借回去一试,毕竟用凳子不美观。真是一试吓一跳,小蜜蜂发出的声音竟然变得有些尖刺有金属声,感觉不到原来的清晰丰润,总之是有些听不下去了。这才相信脚架的重要,并且也是讲究搭配的。
    请教虾兄以前用的是何脚架,对了,好象曾在《世界影音》看到照片是用三角铁架(下面也塞了书)承小蜜蜂(是否JOGO兄家里,那就难怪听到的声音尖刺了)。虾兄、JOGO兄都升级玩刘氏音箱了,广东菜鸟更是...,小弟望“声”莫及。以后只好找Bridge兄探讨去了,不知他“升级”了没有。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6-01 10:45:11)
    在JOGO那里的超重型铁脚架上, 小蜜蜂的声音的确比较利, 硬, 干, 冷. 我的是木脚架, 是以前做刘氏土炮箱时一起定做的, 配小蜜蜂不错的, 没有现场AB比较, JOGO对小蜜蜂提不起精神应该跟重型铁脚架有关. 单凭印象个人感觉小蜜蜂需要木器谐振的温暖但不能太多, 否则伤害了定位和通透的音场.

    古董方凳好声一点都不奇怪, 我认识一上年纪的老烧友就认定古董凳作脚架好, 他觉得脚架比箱面积大是件好事, 因为箱子的谐振可以经过棋子传到面积大的凳面和远离箱体的凳脚, 这种消化箱振方式说揉合出普通脚架所没有的感觉, 我没有研究但感觉也不无道理. 据说他试验过同样分量的坚实的木脚架, 一来很贵, 二来声音紧了, 还不如它的老凳子好! 是否有道理不得而知. 大伙讨论讨论吧?

    关于玩小蜜蜂, 我比较强烈的体会不在脚架, 我觉得功放是小蜜蜂好声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环节. 我以前好象抱怨过说这甜蜜一号一点不甜蜜, 理性的要命, 自己便宜还不许配搭它的功放便宜. 我可以比较肯定地说, 如果小蜜蜂一号听出的声音有不平衡的话, 问题一定在功放上! 它的声音调得平衡到真的没话说. 因为在我的LDH功放上, 小蜜蜂出来的声音好到你无法相信. 问问广东菜鸟你就知道了, 那天早上等JAZZ兄小蜜蜂的声音把菜鸟吓了一跳!

    不知道大黄蜂近况如何, 网站象是上不去了, 如果小蜜蜂就此坠落, 极其出色的廉价HIFI箱得不到推广, 那实在太令人惋惜! 我没有见过大黄蜂的面, 可以说不识其人, 但这么出色的廉价箱在中国这样的音响环境土壤下埋没, 出于对声音追求的热爱, 我觉得痛心! LDH研究的东西太贵, 好多痴情声音的朋友难圆好声梦啊! 何况, 就连LDH现在的作坊式订做也是杯水车薪. 那天我问LDH兄为何不接受定做, LDH的话很让人沮丧, 要加快进程推向市场的进程, 意味着他的功放在市场售价会去到9000元. 厂要生存, 中间商要生存, 只是苦了痴情好声的劳苦大众! 有感于此, 我有一天真的想法, 没有跟LDH大哥商量但话说到此, 口沫遮拦, 我建议搞个网站专门销售LDH功放(不用50W, 30到40W足够了) + 甜蜜一号套装吧. 他们两的联合可圆廉价HIFI之梦! 这一操作就不推向零售市场. 仅仅是作为投石问路式的探索, 套装定价5000内也够LDH和大黄蜂继续下去了吧. 这一步走好了, 更高挡次的东西以后再说, LDH兄, 找大黄蜂聊聊?
    • ·

      (作者:mhm 时间:2001-06-04 17:09:55)
      “关于蜂兄,我贴了一次没人响应,再贴一次,看样子不象要坠落哦。
      蜂兄在西祠胡同出现了 (作者:mhm 时间:01-06-01 16:45 点击数: 0) 好久未见!大家一向可好?
      本帖版权归原作者,其它媒体或网站转载请与e龙西祠胡同[http://www.xici.net]或原作者联系,并注明出处。
      作者: 大黄蜂 发表日期: 2001-05-24 22:29:01 返回《hi-fi天堂》 快速返回
      最近一直忙着新产品的事情,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的...,新的东西即将完成,相信会给大家一个震惊!这将会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详情嘛,到时候再告诉大家! ”
      虾兄的文笔真是精彩之至,可以说正是通过虾兄的文章我才真正对小蜜蜂、LDH感兴趣!LDH兄不怎么“吹”自己的东东,固然谦逊,但不利于大家了解,毕竟希望听到设计师自己的观点。比如象老关对自己产品的设计及理念介绍的比较充分,也是让我拜读之下大为折服的,我看过蜂兄、LDH兄与老关的一些讨论文章,尽管观点有所不同,但都是对音响音乐有深入理解有个性有内容的,所以我都佩服都接受。



      • ·

        (作者:ldh 时间:2001-06-05 08:54:22)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深嘛,只要你的产品工夫做到家,自然就会有市场的。至于设计思想和理念,却是简单而有极其困难的,”贯彻精品设计方案,中兴平衡全面,坚持HI-FI路线。”等旗舰功放面市时,我会给大家一个详细的交代的。暂时就先不张扬了。大头虾兄建议我开发低价位的产品,这个建议很好,但是我必须是要在顶级产品开发成功的前提下,才能把旗舰的技术应用于低档机器,只有这样产品才有生命力。大家以为如何?
        • ·

          (作者:mhm 时间:2001-06-05 11:17:57)
          毕竟在3000元以下的市场是太大了,比如我身边的朋友包括我大部分关注这部分,因为对一般人而言,尤其买第一套时,限于自身对音乐的了解和水平,不会选择直接买较贵的器材,何况加上不擅搭配、又经常听盗版、流行,...总之放弃这一段太可惜了。有意思的是,LDH兄从旗舰开始往下;老关从低价系列向上(大黄蜂兄也是),有点殊途同归的感觉,因为对这三家有特别爱好,我个人做个比较:大黄蜂兄求真,老关求美,LDH兄兼而有之;至于价格,则LDH兄有高价,大黄蜂兄有低价,老关从低到高都有,哈哈。
          • ·

            (作者:cocochuong 时间:2001-06-05 13:19:55)
            前些日子去上案例课的时候,就曾讨论过爱浪的问题,因为存在一个市场空间和市场定位的问题。像刘兄的东西,价钱应该算中等吧,不便宜也不贵,但这个价格对于音响入门级的人来说还是高了一些,但这个市场却是最大的。以刘兄现在的价位,面对的应该是已经入了音响这个门,在各个方面有一定追求的群体,当对原有器材不满意时进行升级(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有钱人士第一次选够你的产品),这样子市场就突然小了很多。
          • ·

            (作者:sacd 时间:2001-06-05 13:20:13)
            从低到高一般是在开发一件产品后,随着不断调整升级,规格档次也不断上升,慢慢走向成熟。但是早期的产品实际上就是不算成熟的了。国内大部分厂家就是这样的。很多厂家的产品上市还不到半年马上就推出改进版、或者换汤不换药再起个别的名字。实际上就是边实验边改进边销售,这样的产品给人一种很难信赖的感觉。
            而从高到低,把高档机器的技术移植到抵挡产品上,这是驾轻就熟的做法,国外很多有技术实力的著名厂家都有这样的产品。例如DENON的CD机,把旗舰机SA-1、SP-1移植到S10II,2800AL等廉价机上,B—W的M系列箱体技术、鹦鹉螺技术的向下延伸,其产品就显得更具有技术性、信赖性。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6-05 10:35:39)
        文字的力量可以很强大, 我灌那几下水算不了什么, 有感而发而已.
        • ·

          (作者:mhm 时间:2001-06-05 11:25:32)
          小弟从小作文就是勉强及格,对文采飞扬者向来佩服得五体投地,虾兄还有什么大作给小弟欣赏欣赏(MAIL ME)?佛家有文字禅的说法,文字的力量确实很强大。
        • ·

          (作者:penpie 时间:2001-06-05 13:01:45)
          我这周从电闸拉了电源线到机器,有了新发现,发现就算对自己用的东西认识都是很浮浅的,玩了一年了还有很多未知的变数,没完没了的真的很累.
          所以,觉得还是不要讨论器材好了,普通玩家连发掘出一套器材真实实力的条件都没有,老老实实的听音乐算了.
          我真佩服那些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发烧友.像我没这精神的就妥协吧,听着差不多就行啦.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1-06-05 15:34:50)
            但人很奇怪, 老听音乐偶尔弄根线啊什么的搞搞会觉得听得更有意思而不至于感觉太沉闷. 现在那条范登豪INTEGRATION信号线搞得我有点发神经, 后来又上了条二手天仙配喇叭线接高音, 原油浸银喇叭线全接低音, 不过我跟PENPIE兄不同, 发现好的变化就满足的不行, 呵呵- 现在那声音,~~~ 哎呀, 还是灭火灭火吧.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