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也谈音响与金钱(作者:海河 时间: 点击数: 215)
  • 音响,尤其是此坛子上谈论的音响,大多是昂贵的器材;更有不少人,唯高档器材是论,器材档次低了好象本人发烧没有档次。因此,音响发烧就成了舍的花大钱、有钱的代名词。无可否认,买任何音响器材都得花钱;更不能否认,花大钱能买到更和好、更高档的音响器材。这里我想说明的是,必须搞清楚音响器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肯定会说我说的是废话,谁不知道是用来听音乐的?且慢,问题就出在这里!音响器材是用来重播音乐的,因此广义上的音响器材实际上包括了功放、cd机等放音设备和音乐软件两大类,音响发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二者听到忠实于现场录音的音乐。我说,你的想法没错,但你永远也达不到目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重放音设备本身的制作材料不同决定了放出的声音音质的不同,此其一;即使相同的材料也因制造者(商)对声音音质的趋向不同而造成重放声音的差别,此其二。所以再高档的音响器材只能接近再现而决不能完全再现现场录音,正所谓“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也就是刘版主所说的音响的缺陷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才会理智发烧。如果你发器材烧,就把金钱多投向重播设备;如果音乐烧,就多买些cd、lp或磁带。钱多买高档的,钱少买档次低的,总不能把举家过日子的钱花在这上面,玩音响可以入迷,但不可成癖,否则本末倒置。所谓“本”即欣赏音响给人带来的愉悦,“末”就是音响器材本身,器材为人服务,人不能成为器材的奴隶。言此非为攻击谁,只为表自己的心声。欢迎批评指正。
  • ·

    (作者:ldh 时间:2002-03-19 00:32:29)
  • ·

    (作者:taoge 时间:2002-03-19 00:36:58)
    但是有人愿意做奴隶,也无所谓。
  • ·

    (作者:fly 时间:2002-03-19 00:55:27)
    我觉得,其实不论是买音响还是听音乐,服务对象主要还是自己,只要钱花了之后自己觉得心情愉快,目的就达到了,不必去理会别人的声音。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不介意他人的声音呢?我们不必一定要去界定谁是“本”谁是“末”,现实上以换机为乐的发烧友也大有人在。我们需要倡导的是一种“科学消费”的观念,有合理的资金办力所能及的事,这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应该都是一件大好事。
  • ·

    (作者:li 时间:2002-03-19 15:43:40)
    天价的器材都是卖给疯子的不成?如果不发烧器材对音乐录音的还原度要求也不高的话,他尽可以去买组合音响,我看日本的套机就不错,样子也漂亮,何必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且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
    • ·

      (作者:六只鼓 时间:2002-03-19 15:49:49)
    • ·

      (作者:mhm 时间:2002-03-19 16:41:36)
      听不少朋友讲要求不高还过得去的。我自己原来就有一套JVC的MX-G9,比3/5a还贵(所以我觉得3/5a价格可以接受),早让给亲戚了(幸亏出手早了),星期天去玩,听了几首歌,唉,当时买回来时听着还行,现在真是,不说别的,单是清晰度就受不了。所以我觉得1000多块的HONEYONE真的很了不起,可惜大黄蜂现在怎么不来了!!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6:42:26)
      他们的乐趣只在内容,发烧友则两者兼而有之。
      • ·

        (作者:llhu 时间:2002-03-19 18:44:19)
        他不同于只在自己家对着自己的器材(可能是台式组合)听音乐的人,这种人音乐学院很多。这是一批不仅在自己家听音乐,还要东听听,西听听的人,比较之下才会发现不同,才会发现天外有天,才产生升级的愿望。有钱(嗯,还有有权)有人换LP,换车,换房。。。。换器材有何不好,很高尚的追求。没钱就好好听现在的器材,有钱再说,追求,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 ·

          (作者:llhu 时间:2002-03-19 18:59:12)
          现在也少有人讲,“坐奔驰干啥,摆阔,NB,不就是代步嘛,走着不是也能去,坐公共车不行吗。”
          “有人坐奔驰一天只跑几里路,有人坐大巴一天赶上百里路,。。。。谁更高。。。。。”了。说这种话的人已经被公认是有病了。所以楼上楼下有些论点,比喻是同病的!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9:00:54)
  • ·

    (作者:donalddon 时间:2002-03-19 16:02:44)
    音乐发烧与音响发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用高档音响听碎玻璃和飞机大炮声的虽有人在,但也不多了。大多数烧友是为了听好音乐而迷上HI-FI的,不管他或她爱好的是流行摇滚人声古典。令人高兴的是坛子上用音响听交响乐的烧友越来越多了,我正是一个由乐迷进而音响迷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听到尽量接近真实声音的重现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而乐此不疲倾囊而出。希望不要将两者割裂开来。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6:32:23)
    不知海河兄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 ·

      (作者:mhm 时间:2002-03-19 16:44:40)
      我也在买啊。
  • ·

    (作者:laobao 时间:2002-03-19 16:45:08)
      有人说:“人与电脑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电脑什么都能做,就是不会享受。一个人可以让电脑演奏贝多芬的音乐,却无法让电脑喜欢贝多芬!”台湾音响界前辈彭康德先生很早前就说过:“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更值得尊重!”发烧友所追求的应该是借助音响来欣赏音乐。

      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玩起音响来就会自在自得,而不会成为一堆冷冰冰机器的奴隶。曾有一位朋友给我电话说他不知道目前使用的器材够不够好,希望我能给他提点建议,等报上他器材的清单,我不自觉地倒吸了一口冷气,那么昂贵的器材,就是再过十年我也可能买不起。为什么这位朋友还会觉得有升级的空间呢?孙子兵法说:“为将者需役物而不役于物”,音响器材的任务就是提供音乐欣赏之用,管它是巴哈、贝多芬还是麦当娜、罗大佑,只要能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享受与满足,你的音响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越好的音响越能提供接近于真实的感动,如此而已,对音乐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只拿着几十张发烧片而在那里斤斤计较,对枝微末节吹毛求疵,稍有不满就花大钱换机升级,这样的态度是不值得鼓励的。有些音响评论人提出一个“舍得”理论,有舍才有得,如果能舍去盲目的高价音响攀比,很自然就会得到音乐的喜悦。一位文人朋友,平时除了写稿外,业余时间全都泡在了音乐里,刚开始受一些高烧友的影响,花了约十万人民币金配置了一套HIFI音响,几经换机升级,也达到了一定的声音档次,平时也自得其乐。然而有一天受一位发烧友邀请去听一套器材,发现这正是自已梦想中追求的声音,一问价钱还不足二万,差点没气得吐血。终于明白并不是高价搭配起来的东西就是适合自己的。

      毋容置疑,一套HIFI音响只是一堆泠冰冰的机器而已,只有被赋予音乐,它才能真正有了灵魂,具有了生命。音响最终是用来听音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借助于音响去欣赏音乐,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友。否则,将永远在音乐之外徘徊。一套几万元级的高级音响组合,只是用来听“打烂玻璃”或是用来验证一下“1812序曲”中的炮声是不是真实逼真,这岂不是暴殄天物与真正的爱乐精神背道而驰吗?

      然而,音乐与音响毕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谈不上谁是手段谁是目的,谁是载体谁是内容。很多传统上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东西,实际上本身就是内容,或者说是二者的统一体。就如同画家笔下的线条、颜色,舞蹈家的形体动作;文学家笔下的文字符号等等。音响与音乐的关系也是这样,其本身就充满了听觉上的魅力,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这些音响效果为什么会对发烧友的听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因此,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是不可取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新的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好处。对于音响技术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永远不会有最完美的音响器材出现。但必须承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录音还原技术在今天已相当成熟,花少量的资金组合一套让人沉醉于音乐的器材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正走近音乐并进入音乐却绝非易事。换句话说,拥有高级音响与拥有音乐并不能等同。

      发烧器材与其它电子产品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物理的技术产品,同时它还蕴含着浓郁的音乐文化背境和艺术色彩。因为音响最终必须服务于音乐这种听觉的艺术,并经欣赏者聆听鉴别而最终获得认可。所以,音响不但是一种科技产品,而且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并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这是欣赏艺术的人本身所决定了的事实,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艺术品时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因而会对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有不同的认同。所以,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就算是一套很普通的音响,在他的手里也如同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一套十几万、几十万的音响器材,要是落在一个对音乐毫无兴趣的人手里就只能说明有钱而已,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音响器材是欣赏音乐必不可少的,但理智的发烧友不会把主要的精力和财投入到器材的比拼打擂上,乐在其中的是从音响设备里播放出的来音乐。好好享受音乐把,这才是目的!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2-03-19 16:54:53)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7:04:56)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7:12:02)
      “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就算是一套很普通的音响,在他的手里也如同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一套十几万、几十万的音响器材,要是落在一个对音乐毫无兴趣的人手里就只能说明有钱而已,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极端对比 X)
      “录音还原技术在今天已相当成熟,花少量的资金组合一套让人沉醉于音乐的器材并不是一件难事”(多少人赞同这句话?? X)
      “一套几万元级的高级音响组合,只是用来听“打烂玻璃”或是用来验证一下“1812序曲”中的炮声是不是真实逼真,这岂不是暴殄天物与真正的爱乐精神背道而驰吗?”(谁这样做过??现实我认识的烧友没有一个是这样,这种人从来只在书中出现过 X)
      “花了约十万人民币金配置了一套HIFI音响,几经换机升级,也达到了一定的声音档次,平时也自得其乐(A)。然而有一天受一位发烧友邀请去听一套器材,发现这正是自已梦想中追求的声音,一问价钱还不足二万(B),差点没气得吐血。终于明白并不是高价搭配起来的东西就是适合自己的。 ”(只能证明A的发烧水平很差,B发烧功力了得,如果那10万元落在B手里会怎样?B校出来的声比二万元的差?不同个体,无可比性。 X)
      “总而言之,音响器材是欣赏音乐必不可少的,但理智的发烧友不会把主要的精力和财投入到器材的比拼打擂上,乐在其中的是从音响设备里播放出的来音乐。好好享受音乐把,这才是目的!”(我的音响比别人的差,但我比他更懂得欣赏音乐所以我还是有比他胜的东西。音响没比拼打擂怎会有进步?搭配一套后在家听音乐是发烧上的固步自封。)

      最后说一句:我爷爷是民乐爱好者,但只听收音机,不懂发烧为何物。音响与音乐的主次从来就是决定于个体,音乐家可以对音响一窍不通,但发烧友对音乐一窍不通却是万万不行的。
    • ·

      (作者:rock 时间:2002-03-19 17:19:45)
      “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更值得尊重!”,这只是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讲,但肯定有人是宁肯(或更乐意,或更满足于)"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标准不同,不可以说喜欢音乐(或更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就比喜欢音响(或不太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更值得尊重!

      比较器材的优缺点,寻求器材间的细微差异,一样能为人带来乐趣..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音乐发烧跟音响发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都能为人带来乐趣,谁也不比谁更值得尊重..我是观点是更注重个人的人性化,呵呵,可能跟其它观点有些冲突,其实,西方社会对人性的认同远远好于国内..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7:36:31)
        对于一个小提琴大师来说,就算是一支很普通的小提琴,在他的手里也如同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一支十几万、几十万的小提琴,要是落在一个对小提琴毫无兴趣的人手里就只能说明有钱而已,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 ·

          (作者:proceed 时间:2002-03-19 17:54:22)
        • ·

          (作者:laobao 时间:2002-03-19 19:03:01)
          “我爷爷是民乐爱好者,但只听收音机,不懂发烧为何物”,不知道爷爷他老人家是否视收音机为宝贝,也不知道一套十几万、几十万的音响器材落在他老人家手里会是什么。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22:20:25)
            我玩音响,追求十几万的器材.
            如果他现在还在世的话,我一定会请教他有关民乐的知识,也请他来听听我那十几万的音响与他的收音机所放同一条曲子的区别.
            音乐与音响
            胆机与石机
            国货与洋货
            焊机与成品
            这四大音响界的区别其实是"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共同进步"是能很好的各自发展的.
            只不过有些人总是要"忽同斗异,贬彼扬已"而让事情复杂化.
    • ·

      (作者:*Jazz* 时间:2002-03-20 11:51:21)
      试问,谁拥有十几万器材的人被拥有2万器材的声音气的七窍流血?
      或许老兄在埋汰那些不懂音乐而却拥有几十万器材的人,请问什么叫懂音乐(热爱音乐)?,喜欢听音乐的人(穷人?富人?但不懂五线谱)算不算懂音乐?他们拥有音响器材?(获高档?或低档?)可笑吗?
      我没有见过拥有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器材拥有者只有那么区区几十张的录音,那拥有几千张上万张录音的人是否能当作曲家或指挥家?
      我的意思是,拥有高档器材与对音乐的喜爱从来就不是对立的。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6:57:25)
    写差不多这种论调的朋友在背后总会有一声叹息,那就是:
    “那套器材如是我的那该多好啊!”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7:14:14)
      其实aiko兄这样说只会刺激MM不多朋友的悲哀,面对轰轰烈烈网络发烧大潮和一件件天价器材,感到自己不可能听到和拥有美好的音乐了,其实美丽自在每个热爱生活、音响、音乐人的心中!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7:19:14)
        老婆不用漂亮,反正能生仔;
        走路自行车与奔驰能共同到达目的地;
        烟抽中华与幸福一个样,都能过瘾;
        小提琴好坏一样,都能拉出声;

        还有多少??暂时想不出了…………欢迎补充,,生活、人生、音响上的妥协不用唱高调的,,,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7:25:01)
          其实没必要把这种差异的歧视带到论坛。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7:29:31)
            KAO,你的意思是给没钱卖高档音响的音乐爱好者一个面子,不要说他们卖不起好器材就看低他们,因为他们比“发烧友”懂音乐要懂得多?

            开玩笑的,,呵呵。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7:34:55)
              我发现象LDH老师这样的大玩家更会平和地指导他们如何在生活和发烧方面做合理地妥协和给他们有益地帮助,而没对他们说,低档音响体会不到音乐地妙处,只有高档地才好等等!
  • ·

    (作者:乱讲 时间:2002-03-19 17:36:48)
    此坛却有不少发烧友的器材较高档这是事实。但高档的器材不代表“摆阔”,“唯高档器材是论”。其实正是他们是较“成功人士”,可以买的起过去买不起的器材,可以用高档的器材去欣赏音乐,去理解音乐,我想这没罪,是生活好了,富裕了。想当初“三十八快半”的时候,谁敢想买只有华侨才能买的起的器材,连听什么音乐都收限制,而今天....!我们应该欢迎勤劳致富的人用汗水换来的钱去买更高档器材,用更高档器材去欣赏音乐。
    玩音响有两种人:一、纯粹是玩器材,听音乐是其次;二、主要是听音乐,器材只不过是个手段。我觉得两种人没有矛盾,是“井水不犯河水”,只不过玩法不同,只要他们玩的高兴,玩的开心,大可不必一定要他们什么都一样。
    不错,是有些人不量力而行,倾家荡产的追求高档器材,但逼近是少数。
    •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7:59:45)
      其实好多问题都好简单的,一思考就变复杂了.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9:03:28)
        • ·

          (作者:hdj 时间:2002-03-19 21:17:35)
          我觉得只要这种热爱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深入骨髓的,就应当是被尊重的。用句糙话来说就是:一只真正发情的公狗所做的也比一个花样翻新的老嫖客所做的更激动人心!
          • ·

            (作者:donalddon 时间:2002-03-20 12:42:31)
            音乐本身就是声音的表现。一个号称藏片无数却听不出香武士与MARK-LEVISION的区别的音乐迷肯定是五音不全的泥耳朵,当然这也是一种幸运-没有发烧的必要了。
  • ·

    (作者:嘉木 时间:2002-03-19 18:04:31)
    音响是成人(只是男人)的玩具。
    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穷人自有穷人的乐趣,各不相干。
  • ·

    (作者:dadb 时间:2002-03-20 10:29:31)
    发烧友是必定是喜爱音乐. 不管是古典或流行曲, 但爱听音乐的就不一定玩高级音响,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那么为何有人去玩音响呢? 精神寄托? 虚荣心? 满足感? 追求完美? 购买欲? 我想在世上的发烧友大约基于以上的几点才会去玩音响. 大部份购爱浪,CAV的家庭不就是有虚荣心吗? 只不过他们不懂. 而且他们亦不了解十多万元的器材是甚么东西. 在我发烧的历程里, 曾由玩二十万的器材, 在一夜之间全出售. 变为听先锋LD+天龙3500G+BOSE301. 还不是乖乖的听了几年. 无能力, 无法啦! 但这几年我从没有停止过发烧. 我想我发烧是基于精神寄托,追求完美及满足感. 其实热爱音乐的人是否发烧我个人觉得就如男女之做爱的表现, 有大部份女性喜欢关灯而且被动, 因她比较喜爱感觉. 但有少 部份女性爱开灯并主动. 这是爱有实质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发烧友就是后者.
    各兄弟不要说我满脑子黄色思想呀.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