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ogo兄,你一句话说了半截,我差点夜里睡不着。(作者:大锅 时间: 点击数: 96)
-
自文兄说搭配好的话,。。。那他听的1SC的好搭配是什么功放?我打算这两天就下手拿下jadis orchestra reference来配1SC,不知道自文兄及众XD有何看法?或者告诉我如何联系自文兄?
·
(作者:大锅 时间:2002-03-19 19:29:59)- 周六和abchifi在杭州听了法国jadis orchestra reference推1SC的表现,CD是audio aero,价格不菲。
和我想象中的jadis不同,不是那种以温厚温暖见长的声音,相反很像300B,清爽飘逸似不食人间烟火,当然相当甜美,细致,带一些些暖意,当中一段口琴飘出来真是让人醉到心里头。高频段因为空气感很强感觉好像延展也很足。但“红魔鬼”里小提琴拉到极高把位,感觉没有下端那么细致圆润,略有点尖,包括“filippa”,这也是个很考机的CD。
中频不是丰满园润的,以密度见长,个体大小和我的胃口,不是太肥也不瘦。低频速度不快,不过放“恐怖海峡”类的音乐也不觉很慢。和Fase的低频不同,fase是捏成了拳头,朝音箱后面中间捶去,比较凝聚,jadis感觉是从中间绽放,向音箱两侧涨开。
印象最深的是丰富的细节和像真度,特别是小提琴,拉弦质感,力度,琴腔的共鸣,不但旋律甜美并且小提琴的形体历历在目,又是我想不到的,原来以为胆机只是玩味道的,hifi性不强。看来jadis改得很多,可惜没耳福听以前的机子表现是什么样。不习惯的是“红魔鬼”小提琴线条拧得很紧,细细的,密密的,我前一段老试着把fase的小提琴线条搞粗点再粗点,遇到jadis傻了眼。
至于声场表现,一个字:好!没什么好挑剔的。
现在理解到音乐味不是简简单单的温暖甜蜜,时间长了怕我也会发腻。音乐味是充分表现演奏者甚至作曲人对曲调的理解、表达,激情、忧郁、力度的轻重、强弱的变换、旋律的。。。我也表达不好了。反正jadis这点最打动我的心。
我觉得jadis orchestra reference最合适的搭配是什么?乌托邦!这真是让人沮丧的感觉。听完mini upotia的表现,换上1SC就觉得短了一口气,91.5dB和84dB(准确是82.2dB)的差别出来了,乌托邦不但表现得细致并且大气。1SC要打到12点甚至1点钟声压才勉强能和乌托邦相比,无论低频和气势都不能相提并论。唉!
和老毛聊了聊,倒提醒我一个事情,开机至多十个小时,离真空管进入正常状态尚差不少, (71字)(大锅 今天17:33 阅读 0)
应该是高频瑕疵的原因。不过jadis的确是让我着迷的的东西,有点不能自拔了。
另外,和劲浪906比较了一下,906除了中频厚实了一些,高频明显比1SC粗糙,和用杰弗罗兰推的判若两箱,可是杰弗罗兰推1SC倒让人摇头,能说明什么?·
(作者:自文 时间:2002-03-21 11:24:41)- 此箱天生受胆,大部分晶体机配它声音都会偏薄,打不开,AUDIOLAD还算是好了,不过
厚度就是比不上300B.JEFF推不好声,只能说是他们是很不合拍.上次听1SC,那位发
烧友用的是中山"牛魔王"加料300B(8W单端)很有FEEL.·
(作者:大锅 时间:2002-03-21 12:19:39)- 见到了QY兄,投缘投机,很开心能和QY兄侃上一上午,可惜时间太短,意犹未尽,还好他以后能常来。
牛魔王可是鼎鼎大名,据说机子要订做,不过现在好像变压器可以买了。·
(作者:qy 时间:2002-03-23 17:26:56)- 这次能和锅兄见面真是有兴开心之事。那天听你的组合,因对系统和环境都不熟故不敢乱发撅词。因我本人喜听大箱子且偏爱厚声,所以粗感:高频音质还是细腻清甜诱人的,但好象平衡感不对,有上重下轻底盘虚的感觉,主要是高频的量感有些过而中频偏薄,低频下潜当然不理想,这我看还是那台晶体管功放之过。我想换蛋机会改善不少的。环境方面因你是玩小箱且这对箱的声音风格是高频的飘逸美感,我想在环境的软调处理上尤其是第一反射点加强吸音还得费些功夫以使干扰降低,而一切会影响中频厚润低频下潜的措施和物体就得尽量避免,也就是扬长避短的最终目的尽量“平衡”。
·
(作者:大锅 时间:2002-03-23 20:23:48)- 高频是我极力吸收扩散的结果,虽然比以前柔和细腻了,但我老觉得少了活跳通透,中频晶体管机的确难于伺候好,还有低频,老毛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木地板下垫的是两块木斩板,应该像刘大哥说的用5CM厚的大理石板才是,这样下潜和清晰度可以出来,另外以前为放置落地箱对低频做过多吸收处理,虽然没有驻波,但是负作用也有了。还有摆位,上次你走后我就把座位后移不少座位,现在打算再向后移或者干脆不用沙发,一个老板椅听音电脑两不误,不用再妥协了。还有还有,我的jadis今天到了,哈哈,有些东西迎刃而解!
认识到烧友多交流极有好处!一个人闭门造车,特别是象我刚刚入门的,容易走误区。多谢QY兄,早点过来。- 高频是我极力吸收扩散的结果,虽然比以前柔和细腻了,但我老觉得少了活跳通透,中频晶体管机的确难于伺候好,还有低频,老毛指出了我的问题所在,木地板下垫的是两块木斩板,应该像刘大哥说的用5CM厚的大理石板才是,这样下潜和清晰度可以出来,另外以前为放置落地箱对低频做过多吸收处理,虽然没有驻波,但是负作用也有了。还有摆位,上次你走后我就把座位后移不少座位,现在打算再向后移或者干脆不用沙发,一个老板椅听音电脑两不误,不用再妥协了。还有还有,我的jadis今天到了,哈哈,有些东西迎刃而解!
·
(作者:yansong 时间:2002-03-25 12:46:14)- QY兄久违了,上次在您家听LDH前后级推B&W M802,总的印象:宽松,厚道,平衡,大气。大箱子的气势和动态和小箱子完全是两回事。打个比方,玩大箱子好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现场感强烈,很容易让人投入。玩性能优异的小箱子(如大锅兄的ProAc 1SC等)好象在用高清晰度彩电看DVD碟,规模虽小,但也五脏俱全,只要声音平衡,解析力和质感表现良好,也能够让人投入音乐本身,从而产生现场聆听的感觉。我也是ProAc的用家,我认为ProAc小箱子最难玩的就是平衡,玩不好确实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但是,ProAc有自己的风格,假如能把ProAc的中频玩到象B&W M802那么厚,那肯定就不再是ProAc的声音了。我认为玩音响不可盲目追求厚声,声音厚,当然有利于表达音乐的情感,但厚过头了也会使音乐缺少活力。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厚声的音箱,往往有高频延伸不够,中低频难以控制,低频速度感差的弊端,B&W M800系列就是一个较好的典型。而这一切又是ProAc的优点。谁好谁差,难以定论,关键在于前端器材的搭配,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搭配出好的音响系统。QY兄的系统总体感觉不错,只是在我印象中B&W M800系列的高音还可以更细腻,当然不可能象ProAc那样,毕竟B&W金属蓝高音有较粗的颗粒感,只能把它玩的稍细些,更活泼些。另外,我要提醒各位烧友(包括我自己),玩音响偶尔注意一下音响效果,搞搞摆位,校校声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每次听音乐时老想着我的音响效果怎样怎样,那样你就很难愉快地欣赏音乐,换器材或升级固然有趣,但那只是十分短暂的激动,弄不好还会增加烦恼。只有静心聆听,才能感受音乐的内涵。
·
(作者:qy 时间:2002-03-25 16:29:38)- 多听多比,知己知彼;动脑动手,全面调整;大处先行,事半功倍;小处不放,集少成多;适可而止,满意就好!
·
(作者:郑 时间:2002-03-27 14:50:33)- 大锅兄:小弟也是PROAC 1SC的用家,想与你交流一下。不知你用的音源及线材为何物?
·
(作者:大锅 时间:2002-03-27 18:25:21)- 就是空间所限,只有两块小小的电路板,效果当然一般般,不过也可以接受。没要原配的解码器,是担心德国的风格我不会喜欢,虽然有文说他的解码器有LP味,但是看国外评价不是很高。打算购买audio note的解码或者干脆再等等,新格式要出来了。
喇叭线用的是AQ CV-4,讯号线手上不多,对比了几个还是在用自己做的一幅铜镀银讯号线,还在留心合适的讯号线,有体会的说说?现在在用MIT 750喇叭线听听看,的确相当不错,和jadsi相配除了透明度、开扬感还略有欠缺,其他一切相当喜欢。
觉得yansong兄说得很不错,现在觉得自己有点入魔,欣赏音乐才是我的最终目的,不用过于烦恼中间的细节。不过回头想想,还是要先把音效搞好,一个是更容易投入,一个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辛苦钱,呵呵!- 就是空间所限,只有两块小小的电路板,效果当然一般般,不过也可以接受。没要原配的解码器,是担心德国的风格我不会喜欢,虽然有文说他的解码器有LP味,但是看国外评价不是很高。打算购买audio note的解码或者干脆再等等,新格式要出来了。
- 见到了QY兄,投缘投机,很开心能和QY兄侃上一上午,可惜时间太短,意犹未尽,还好他以后能常来。
- 此箱天生受胆,大部分晶体机配它声音都会偏薄,打不开,AUDIOLAD还算是好了,不过
- 周六和abchifi在杭州听了法国jadis orchestra reference推1SC的表现,CD是audio aero,价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