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陶封5532回来了,两块大S用到了模拟滤波,输出缓冲焊接了两个插座(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 点击数: 99)
  • 这两个插座使我比较容易地对比了两块飞利浦SE5532和两块小S的NE5532,两个不同的品牌,两种完全异样的风格,SE5532浑厚的同时,表现声音的弹跳感非常非常出色,很容易把聆听者带进忘我的激动气氛里,歌手千金散去还复来的洒脱和游刃有余、乐曲浑然一体的框架、柔和细腻的感情表达,让人陶醉感动;小S的NE5532换上后,听感发生不小变化,它比SE5532多了一点高频的晶莹水珠,但整体速度慢了不少,低频分析力丢掉了至少30分,人声似乎突出一些,整体的浑然一体失去了,低频弹跳的三维立体感变得扁了,聆听者对音乐的感觉也失去不少,使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局部。于是重又拧开14个螺丝,换上SE5532,再拧上14个螺丝,(没办法,开盖和闭盖声音不一样)。哈哈,这才发现不是错觉,同样的乐曲,声音一下回到刚才SE5532的感觉!好了,等明天光线良好时,去掉IC座,把运放作最后的固定。至此,这台1520也算简单打摩完成了。
  • ·

    (作者:ldh 时间:2002-03-29 23:43:20)
    接下来争取把电源部分再摩一下。增加一个变压器,单纯给D/A部分供电,并把电压比原电压增高3-5V。效果会更上一层。最大的感觉是层次和背景干净了很多,高频的颗粒感也幼细了些。灼焰寒冰兄不妨再试试?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29 23:48:14)
      这比换线材不知明显多少倍了!如果摩电源,什么变压器能够胜任呢?我感觉进口机的变压器虽然余量都不大,但素质很高,能找到同样档次的变压器吗?大哥用的什么?怎样固定里面,我看里面空间很有限。问题多多!
  • ·

    (作者:wyatt 时间:2002-03-30 00:07:03)
    NE5532的陶封S ,年代不同声音也不一样!各有所长,还是留下IC座多试试80,82,84,86,90的大S的陶封NE5532的音色吧!更大程度上的变化会发生的。。。。。。乐此不疲!!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30 00:31:04)
      这次6块NE5532总算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仅有的两个SE5532竟然一摸一样。
      我觉得这个座影响声音,您说呢?
      • ·

        (作者:wyatt 时间:2002-03-30 02:07:51)
        把杂牌的317/337换成M记的317/337,声音会有进步,压差不妨取大点。再在数码和模拟部分采用不同的电解。
        IC座对音色肯定是有负面的影响!留下来可以多玩几种OP也不错的,就不知到1520的模拟电路型式是怎么样的,要能把一只NE5532放在最后作双声道输出就好了,取其输出电流大的优点,也省得要找两只一样的OP来配对,陶封的很难得,老兄的运气真好噎
        • ·

          (作者:wyatt 时间:2002-03-30 02:13:57)
          大S的NE5532较难得,还是做输出会更有发挥。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30 10:27:53)
          昨晚深夜我又把输出换为两只塑封op285,声音一下松软许多,密度、速度虽然失去一点,但更讨好人耳,人声肉感多了一些,似乎层次也好了一点。看来插座先不急着丢掉,怎样更适合自己,需要一定时间。由此我感觉,在展示会上给器材评比打分,变数太多,不易公平。下面图片:我把最右边那个称大S,中间两个称小S,我不懂的这些,这样说是为了好区分。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30 10:50:13)
            op285虽然曾经被说有胆味,但它的厚度仍不及老陶封5532,也没有后者雄浑,比较小家碧玉的那种,稍浮一点。它的水分分布于全频段,而昨晚试验的图片中的中间两个,水分主要在高频。前两个飞利浦整体平衡大气,声音比较严谨、结实但富有跳动感。
            • ·

              (作者:ldh 时间:2002-03-30 11:02:00)
              在5532上面直接再并联上一片5532,各脚对应插在一起即可。 听一下声音的表现,可能你会喜欢!
              注意,有的电路这样做会发生自激,那样就不行了。
              • ·

                (作者:ldh 时间:2002-03-30 11:06:21)
                声底变厚,温暖,中频浓郁耐听,低频控制力大有提高,更结实有弹跳感。缺点也很明显:高频延伸欠了点,不过毛刺感也响应改善,层次梢有损失。
              • ·

                (作者:小众 时间:2002-03-30 11:55:30)
                声音确实如大哥说的。原给朋友磨新声VCD机,就用此招。自己一小运放前级也用此。
                • ·

                  (作者:ldh 时间:2002-03-30 13:12:20)
                  其实在DIY过程中有很多招数大家都不谋而合的想到并实践过,只是少有人把这些经验综合过写出来,我之所以大言不惭的吹牛为“刘氏怪招”是因为十多年前,5532大行其道时,我这样做过,并在电子报上有一块巴掌大的叙述。在这之前并没有看到有人来写这些雕虫小技,因此就自己给自己带高帽子了。让崔兄见笑了。。。
                  其实这种方法跟大功率管、电子管并联运用的理念是一样的。如果觉得这方法适合自己的作品的话,实际运用时简单的并联是不会很好的,应该在输入端增加隔离电阻,输出端增加均衡电阻,只有这样IC的并联应用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会产生自激和增加失真。
              •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30 12:56:57)
                我突然感觉是否也有并联电源线的感觉,原来记得把相同的电源线并联接在插座前,出现高频内敛,声低变厚,声音非常理性,少了一点活泛,好处是比单线耐听,声音很稳重。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