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有请LDH兄,以您做箱子的经验,是否能够根据喇叭的频响曲线来决定分用衰减率12dB还是18dB?(作者:木子。 时间: 点击数: 90)
  • 比如我的劲浪905,低音单元是三文治的5w4252的频响曲线和5w4211相类似,如图,原来的分频器是倍频程衰减18dB的,不知道从理论上低通能否改为12dB的,高通部分保持18dB不变,我想象这样可以增加中频的重叠范围,中频听感上有更高的密度。请刘兄给提点意见,因为我手中没有相关的测试设备,这样改有可能出现哪些预期的问题?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09:22:08)
    如果改成二阶低通网络,可以节约一个电感线圈,对声音的动态和质感应该有好处吧?
    • ·

      (作者:elelee 时间:2002-07-12 10:03:32)
      都说七芯电感好与单芯的,但七芯太贵,想请教木子兄的图中,0.71MH0.52MH有音频信号流过换成七芯应该不错,而高音分频的0.35MH是不是影响不大,用单芯的也一样,请赐教谢谢,另我想自己做一对音箱,哪位老大有绅士宝原厂套件的图纸(8545+9500)请参照www.thlaudio.com/scankit.htm,请不吝赐教,感激之至。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10:38:01)
        我朋友那对劲浪Daline 3.1光这次按原厂18dB分频器制作的器件费用:MIT电容、美国LYNK无感电阻、VDH包银喇叭、线、solen七芯无氧铜电感等,算起来这对分频器有2000元出头了,所以,我才想把分频器改成低一阶的12dB形式,可以节约一些费用。绅士宝的制作资料《胆艺轩》的网站上有专集,www.valveart.net ,去找找看吧。
        另外,七芯电感的线是由7股无氧铜漆包线绞合而成,有更低的集肤效应,直流电阻也比较低(不如铜箔),对低频的动态和层次感有正面的改善,从成本考虑,高通部分的电感用单芯的就可以了,如果资金允许,七芯更好,起码心理上满足,不然以后有了钱又想改,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每只多付不到100元。少抽几盒烟、少打几次牌,少上几次馆子,啥都搞定了。呵呵......
    • ·

      (作者:两赫兹 时间:2002-07-12 11:36:55)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12:06:46)
        !
  • ·

    (作者:ldh 时间:2002-07-12 11:47:12)
    分频器由18DB变为12DB后,相位就变了,如果要适应12DB的分频器,高频单元跟低频单元就必须不安装在一个平面上,实际上这你是办不到的。如果硬要保留原来的安装平面,那么由于12DB比18DB相位超前90度,那么必然导致频响曲线畸变。费尽力气带来的摩机好出也就都变为乌有了。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12:04:53)
      难怪很多高档箱子为了获得良好的相位特性和失真指标,采用复杂的高阶分频网络。看来这钱没法省,还是照原来的设计去摩吧,实在不行就咬牙上铜箔电感。
      • ·

        (作者:ldh 时间:2002-07-12 12:18:25)
        铜铂电感低频分析力,质感,速度,动态,都明显的比一般的铜线好,但是中频相对的也稍变薄变淡一点。就这一点恐怕对905这箱子来说,不很合适。建议定做一款中频丰厚的前级来弥补一下中频上的听感。905可以考虑投资更换高通滤波器的元件。
        • ·

          (作者:z-yuho 时间:2002-07-12 12:45:09)
          • ·

            (作者:ldh 时间:2002-07-12 12:59:08)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13:01:03)
          在朋友的箱子上换后效果不错,价格在MIT里是最便宜的,用100伏耐压的足够做分频器了。价钱也不太离谱。不知道刘兄有无更好的建议?
  • ·

    (作者:gene+ 时间:2002-07-12 13:12:12)
    分频器牵一发动全身,如果打算动大手术,建议干脆整个重新设计,再做一个分频器。原来的不动,还可接回去比较。
    分频器建议用软件辅助设计,分别测装箱后高、低单元无分频器的响应,代入CAD软件设计分频器,再接入分频器试听,测试,调整。现在有用声卡的freeware可以完成全部上述步骤。自己需要准备一个话筒,并作一下数据补偿。
    如果自己不做测试,网上也有一些别人做好的测试结果,可以去找一下。再不然,可以对着厂家的图,手工输入响应曲线的值。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13:21:49)
      要反倒重来还是有难度的,在花精力不多的情况下,能获得比原来好的音色、音质我就比较满意了,做音箱这一环我的经验还很欠缺....需要学的东西太多,要上班、要考试、要发烧、要生活....,心有余而力不足哦!
      • ·

        (作者:gene+ 时间:2002-07-12 13:40:16)
        像老兄这样拿万元的箱子开刀的,已经很少见了。
        • ·

          (作者:elelee 时间:2002-07-12 17:07:30)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2 18:52:45)
            太贵了,0.22uF的都要300多元,而且我觉得油浸电容的介质损耗应该比较高,不适合高通滤波用。看到《无线电与电视》上面介绍Krell LAT1音箱,采用的是红色WIMA多只并联,看图片好象是MKP10,据说声音不错哦!可以试一下和MIT并联的结果。
            • ·

              (作者:dadoudou 时间:2002-07-12 22:11:12)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5 09:08:24)
                还是MKS 4?如果是后者,并联后能有MIT的效果,价格就实惠太多了...,盼复!
                • ·

                  (作者:ldh 时间:2002-07-15 09:50:50)
                  但是由于材质跟内部结构的原因,跟MIT不是一码事。前者是聚丙稀蒸发上铝膜,轴向卷绕;后者是锡箔层向叠绕。听感上WIMA无论如何并联,还是那天生的火暴脾气,解吸力高,层次好,瞬变好,通透亮丽。但过于直率,少点修养。完全不是MIT那种高贵、纤细、平滑、甜嫩的感觉。高音单元素质越高,这感觉就越明显。一分钱一分货,这钱是省不了的。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5 11:04:23)
                    刘兄,那两只1uF/400V的MIT一定给我留着,最近太忙,过几天给您汇款.....
    • ·

      (作者:mzs 时间:2002-07-12 22:04:19)
      根据本人造箱体会,中、高分频点靠近,中音能厚,但将影响定位。双中音结构已够厚,但容易牺牲定位感,所以甚需18DB分频已提高定位。PROAC就是以牺牲中频换取定位,丹拿两者均有,但付出恶大食的代价,观此图甚佩服劲浪之匠心。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