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
  • ·  讨论经验心得-什么是音响的“贵气”(作者:两赫兹 时间: 点击数: 200)
  • 前些年,王以真老先辈把所谓“贵气”很批了一通,然而今天不应有人反驳了吧!贵气主要还是从低音上表示出来的,有一种低音就是给人一种贵气感,用“贵气”最恰当。
  • ·

    (作者:小万 时间:2002-07-16 11:04:56)
    讨论经验心得-什么是音响的“贵气” (作者:尤悠 时间:2002-03-18 17:28 点击数:
    81) 尤悠 细读各位对<贵气>的讨论,触动了我的思潮去追溯起自己寻觅<贵气>的漫长历程—
    它是一个听到老学到老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领域,是一个令人沉醉的无底深潭、却又是一
    个光怪陆离、五光十色、令人回味响往、难舍难离的迷幻世界…。

    我觉得<贵气>这个问题的确很难以三言两语能理喻,它的范畴属于感觉性多于理念性。要畅谈这问
    题,令我不得不再用上丢下十多年未再用的笔名,准备写一编文章。文章恐怕颇长,希望仁兄有耐
    心读下去,或会对大家有些许裨益。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曾用 尤悠、轩子、及遥之 等笔
    名,在香港 <音响世界> 杂志发表及翻译过不少文章,目的亦是想打入音响圈,更方便地去寻觅
    自己追求的<贵气>。结果一如所望,有机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名器,令我能深入认识到音响领域的
    广阔世界,进入了音响殿堂,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甚么,少走了很多不必要走的路,亦节省下一些
    不必要花的金钱。

    我自幼喜爱音乐,随着岁月星移,逐渐地演化为 <音响发烧友>。迄今已发烧了五十多年,日积月
    累地花费金钱倒不少,收集了几千张黑胶碟和千多张CD光盘,满屋堆放着各种各样的音响设备,以
    备随时转换口味之需。最感殷慰的,至今也年届古稀,对沉迷音响仍然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音乐
    陶治了我的修养及性情,亦耳濡目染地陶涤我的后一代,音乐令人心情开朗以致可以延年益寿。

    因此,<贵气>可以说是随着聆听经验的增加。当你聆听一张小提琴唱片,以 斯特拉第瓦利—
    Stradivari或 瓜涅利 —Guarneri名琴演奏,你聆听到的音色跟普通小提琴的音色没有多大分别
    时,你心里会不会在诅咒:" 这算是甚么声音? 这套系统简直毫无是处。”你便日渐感到自己的
    音响器材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找到更好的来替换,因而逐渐升级。事情就是这样简
    单!

    aiko 先生说:音响系统的平衡性、音场、动态、音色…等等全对了,才有可能回放出 <贵气>。
    若系统已经有问题,怎能够回放出 <贵气>? <贵气>的确是在高度传真的程况下才会可能呈现。
    所谓 "醉人的音色" 可以说是器材设计者的气质, 如 Mark Levinson,他是玩 cello(大提琴)
    的,因此他知道他的器材应该呈现怎样的声音,因而他所设计器材的声音,便具有他自己的气质,
    这就是 Mark Levinson 的<贵气>。 人们喜欢 Cello 器材,就是欣赏它的这种<贵气>。”醉
    人” 并不是说调加了酒或糖作味精,而应该含有一听 ”钟情” 、” 倾心” 、”陶醉” 的冲
    动或神往。就像在黄昏的村野里,你忽然听到远处的禅院钟声般,你会悠然神往;简单地说,<贵
    气>是一种能令你钟情、倾心、陶醉、冲动、神往……的声音。

    呆鸟 先生说:现实不容易令他想起<贵气>。请问:Stradivari 琴虽然非常昂贵,但为何仍然会
    有这么多音乐家想拥有? — 因为它的声音高贵!Mark Levinson, Cello, Dynaudio也是相当昂
    贵,为何仍有这么多发烧友去追求? — 同样是因为它们的声音高贵,令人一听难忘!当你听到编
    钟演奏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虔诚静穆. ,心旷神怡。这就是现实中的. <贵气>。上述
    人们追求的器材,当它们正常运作时,它们发出的声音会溶合着一种气质,令人心旷神怡,那就是
    现实的<贵气>。

    J 先生短短几句文言阐释,几近于<禅>,可见 J兄必定是一位资深音响发烧友,并且年资很深。<
    贵气>的磪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据我的经历来说,它的磪是得来不易。它牵涉及对音乐认识及
    修养,对音响器材的聆听经验和个人心得。积累了经验,充实了内涵,才会领悟 <贵气> 的所
    在,才知道怎样才能令它呈现。 J 兄说:” 贵气中,势来自器材的声音控制力及可感的气质;
    调度有序、动静分明、体察细致、雍容大度,声融融如秋月,浩浩尤涌潮,理万声于一体,震撼而
    率潮流…。” 这数十个字看似简单,我却整整花了最少二十年,才领略到个中窍奥。结果花费不
    非,买下一批 ” 声声如微,不虚饰,不遮掩,闻之传神之精致之器 ” ,在家里去享受至高无
    上的 <贵气> ,转眼间亦已有十多年。至于 ” 若以核舟之巧,而贬古陶拙朴,则不识美之精
    致,又何得之贵焉? ” 这一句 <反璞归真> 的话,我仅在去年年尾,根据上网所得资料,设计并
    制造好 RPG的 9”x48”x24” Diffractal 模板,和4枝60公分,高达2,4米的吸音柱。依照扩
    散及吸收原则,在音室布置妥当。想不到这些简单相宜的装置,却能为我的音室开辟了前所难以想
    象的新天地。我的音室并不大,三十平方不到,本来准备将隔墙房间拆掉,将音室扩大至五十多平
    方,现在看来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本地的发烧朋友,以往已经说在我这里听完音乐后,回家最少
    要隔三天,才会再听自己的音响系统,怕声音难以入耳。这次敦请他们来鉴听,他们初时目瞪口
    呆,继而叹为观止,心里在密打算盘,看看甚么时候自已也来一套。我的音室现在仅可以说搞妥
    90%的环境问题,尚有10%要在天花板的旧装璜必须拆去,因为声浪稍大时,可以明显地看到它在
    震动;音箱后墙的玻璃窗,情况一样,必须贴上 RPG 的 Skyline 才算100%弄妥,到时将会又是
    另一翻境况,效果将会更上一层楼,音场会更玲珑浮凸。在搬放这些Diffractal 扩散板时,我装
    置了手提电脑系统,及测度音场的软件,边摆放边测度音室的声音响应曲线,发觉扩散板每加上一
    块,荧屏上的左右声道曲线,明显地逐渐变得平直,简直令我难以致信它们的效果竟然这样大,而
    声音对它却又这样敏感。当全部依次摆好后,左右音箱的响应曲线,几乎已接近平直了。说明左右
    声道已经消除了声音相位的和差效应,注波消除了,低频显得清澈细致、强劲而又有质感;中、高
    段声音十分通透晶荧,令人几乎可以触摸到漫天飞舞的音符。效果是甚么音响舞台的深度阔度、结
    像力、解析力、透明度、音像声音大小比例、声音密度及重量感、瞬态反应、空气感、空间感、形
    态感、定位感、层次感、活生感、细节再生、明暗对比、强弱对比、动态对比、整体平衡、泛音、
    高次谐波 ……等等形容词全可用上,来描写这聆听室的音响响应的实际情况。总结一句说:要捕
    捉到 <贵气>,器材只不过属占40分,而聆听环境则占达60分。环境不好的话,本来有的 <贵气>
    被左右声道的相位误差相互扺消了,怎样会听到 <贵气>?。由这里可以看到 J兄的<禅>机,是岁
    月和金钱的总结,非常难能可贵。

    要聆听 <贵气>,必须付出代价:要有好的音乐素养,要有一对好耳,要对音响器材有深刻的认
    识,要对乐器有认识和对它们的音色有深刻的印象,要舍得花钱,要有充足的时…。还有,你必须
    对上述的形容词的涵意有正磪的认识,否则,甚么是真正的<贵气>,恐怕你会混淆不清了。从<贵
    气>整个讨论的各位仁兄言谈中,众说纷纭,给人一个印象,彷似<贵气>可以有多个等级,丰俭由
    人。小提琴家千方百计要弄到一把 Stradivari? 发烧友愿意花钜资去买 Cello、Jadis、
    Spectral、Ayre、Dynaudio、Genesis、Wilson…? 他们岂不是显得有点贪慕虚荣? 若是这样,
    岂不是有点自欺欺人?

    质素差劣的器材,没法回放出全音城的声音,试问怎可能听到<贵气>? 我曾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希能以小本钱投资,买套低价的器材,能够捕捉到<贵气>。结果徒劳无功,花钱花力花时间。我曾
    有机会听过不下百套系统 (因为要写试听报告) ,发觉没有一套廉价系统能播出有 <贵气> 的声
    音,顶多所发出声音稍为雅致,听起来比较耐听吧了。大虾头兄说得对:这是市场规律,一分钱一
    分货。

    软件的录音好坏,对回放效果有决定性作用。录音本身就没 <贵气>,那有可能回放出 <贵气>
    来? 但是你若加上了一套24 bit-96Hz升比特及升采样器,情况会有所改善,你或者会捕捉到轻微
    的贵气。这是我采用了 Perpetual Technologies的 P-1A+P-3A后的实际经验,效果是翻版光盘
    也可以乱真 (除非是粗制滥造、高度失真的) ,难怪 群颖兄在 <音响技术> 曾誉它们为 “穷人
    的劳斯箂斯” 。我这样做,结果将我千多张光盘的质素提高,聆听起来接近 HDCD水平,为我节
    省了不少钞票。以既存在音响系统,再适当地搞好聆听环境,其效果会令你喜出望外,这是最精明
    的提升自己系统的节约办法。(较诸换器材,能否有同样效果,那就要看花上多少倍的投资了。)

    各位或者很想知道我现在选用的器材,我将其列举如下:

    Digital Processor: Perpetual P-1A + P3A
    CD Transport:--Wadia 2000 and Krell MD10
    Preamplifier: Audiolabor--Klar
    Power Amplifier: Restek--Exponent
    Loudspeaker: Dynaudio—Consequence
    Super Tweeter:--Pyramid HF-1 ribbon
    LP Turntable: Audio Exclusive and Micro 8000
    Tone-Arm:--Morch 6p
    Cartridge:--Clear Audio—Goldmund
    Interconnect Cable:--Clear Audio
    Speaker cable:--OCOS
    注:由于现时软件比特数已是24 bit,聆听时加接一对超高音音箱,泛音及次谐波会增加很多。
    大家不妨一试,担保接上后再不愿御下来。这也是趁出<贵气>要点之一。
    联系电邮:chanharvey@hotmail.com
  • ·

    (作者:ldh 时间:2002-07-16 11:09:25)
    因为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字眼,而意会则千家千意,万家万会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理会,这样交流起来就可能风马牛了。实际上所谓贵气,一种感觉而已。我个人的理解,他应该是全频段的,而不应该是某一频段的。例如低频的浑厚大气弹跳回荡,中频的饱满形体质感,高频端极至的飘逸延伸细腻等等,都属于“贵气”的理解。这是我个人的片面看法和理解。。
    • ·

      (作者:两赫兹 时间:2002-07-16 11:43:03)
      现在音响所缺的还是低頻,只有全体到位才有“贵气”“实际上所谓贵气,一种感觉而已”非常正确。“钱也“非常正确。
      • ·

        (作者:j 时间:2002-07-17 08:50:48)
        看论坛上,大家讨论最多的何尝不是感觉。发烧圈是有很多难以理解的词,如中性、韵味、贵气……,其实也都能会意,并不妨碍讨论。即使都按照国家的音响评价指标,也是来自感觉的,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不同,评价结果也会大相庭径。一些有“名家”极力推荐的DD,不一定就能得到普遍认可。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7-16 11:10:02)
    • ·

      (作者:ldh 时间:2002-07-16 11:15:26)
    • ·

      (作者:木子。 时间:2002-07-16 11:16:28)
  • ·

    (作者:dadoudou 时间:2002-07-16 11:58:37)
    非常好的音质(全频段)当然不可能经常能听到,正因为少所以就贵(当然价格也不会便宜),没有什么可以批的。我这里指的是音质,不同与个性很强的音色。
  • ·

    (作者:j 时间:2002-07-17 09:11:07)
    今年初范曾也把西方绘画艺术狠批了一通,但还是挡不住文化多元化的潮流,随着经济开道而来的西方欣赏视角仍然是居优势。这在音响也是这样,王以真先生提倡的“中国音”一直建立不起完整的概念来,也与我们对此的实践和认识不够有关。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