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B管机的科学与艺术
刘汉盛整理
我是一个Audiophile,或者说已经是Audio的Mania。请原谅我不喜欢用大家惯用的「音响」与「音响迷」这二个名词,多年来我的内心深处仍然无法接受Audio被译成「音响」二字,但却又找不出更适合的字眼来表达。为了忠于Audiophile的哲学,所以我宁愿用Audio与Audiophile。
植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狂热
而说到Mania,许多人都误解我对300B的狂热,以为我是怀旧派。加上我所使用的喇叭是Jensen G610C Imperial,更让人以为我早已与时代脱离。很少人记得我的架子上有Cello Audio Suite前级,也很少人知道我对300B与Jensen G610C Imperial的狂热,完全是基于以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观察与实际的使用体验之后才产生的;那是植基于理性与科学的狂热,而非盲目的怀旧。
300B为直热式三极管,世界上有哪种功率管比它的构造更简单、更直接、更美?以下,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地下杂志「Sound Practices(美声实作)」主编Joe Roberts在1993年创刊号中所写「动手装一部300B扩大机」中的结语。
300B的美感无与伦比
300B扩大机拥有简洁的讯号路径、纯A类的放大方式、无负回授、没有相位反转的问题、单端输出的基本架构完全保留了偶次谐波,当然也维持了自然的谐波比例。其音色迷人来自完美的泛音结构,它重组音乐的功能奇妙,细节清晰的浮凸出完整的微弱动态表现。聆听复杂的合奏时,每件乐器的旋律可以有很清晰的诠释,并构成完整之节奏感。它或许会被担心力道无法推出排山倒海之势,然而它的动态反应绝对可以让你刮目相看。它能表现出漂亮的音质以及无比精确的掌握能力,这是任何高功率扩大机所望尘莫及的。
这种器材绝对有梦幻似的魅力,即使听最令人诟病的CD,同样可以让你感动得汗毛直竖。其营造音乐情境之能力,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在喇叭搭配得当时,你可以完全忽略音响之存在,几乎就等于置身现场。此时你已身历其境而非冷眼旁观。换句话说,阁下会有『我身处兴奋与激动里头』的感觉,这种参与感是其它器材永远追不上的。
300B管机需要高效率的优质喇叭
以上是Joe Roberts将单端300B管机与束射功率管Beam Power Tube Amp做比较总结时,所提出的令人神迷向往之言。在Joe Roberts的结语中,我们可以知道从科学的角度来看,300B的年龄虽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但仍然是最好的功率管。时下流行的五极管只不过是输出功率比较大而已,它们结构的复杂反而破坏了讯号放大的直接,与快速的瞬时反应。如果300B管机能够配上优秀的高效率喇叭,它一样能够发出惊人的音乐动态。Joe Roberts就说:距离300B的诞生近六十年后,Western Electric所设计之管机终于开始有机会走入一般人的生活中。Cary Audio生产300B单端输出的扩大机,其中的输出变压器与扼流圈(Choke)还是由美国变压器名厂Magne Quest/Peerless的Mike Le Fevre所特别设计制造的。对绝大多数的Audiophile来说,300B扩大机似乎已经不虞匮乏。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这些输出功率仅有个位数字的扩大机推出理想的效果。
W.E. 300B管机很少走入寻常百姓家
或许各位会奇怪,为何W.E.所设计的300B管机要在近六十年后才走入一般人的生活中,难道当初的W.E.扩大机并未在一般人家里使用过吗?其实,W.E.是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于1927年所成立的子公司,全名是Electric Research Products Inc.,经营贩卖、租赁与技术服务之工作。当年的W.E.器材都是连同喇叭、扩大机等出租给戏院的,并不是卖给家庭消费者。二次大战后,由于时代变迁,这些戏院用的器材慢慢退役。当时有些日本人在美国从事Audio的生意,也有人在W.E.任职工程师,他们识宝,将这些退役的器材大量且低价(多数以美金一元成交)收购运回日本。近二十多年来,300B在日本炒作之声不断,「梦幻铭器」之名词被广泛用于「Stereo Sound」杂志中就是最佳写照。
以前的规格不符今日需求
六、七十年前的器材能够符合今天的要求吗?这是许多人的疑惑。我们来看看1927年推出的W.E. 555 Receiver驱动W.E. 15A号角喇叭(15A指的是那个号角的型号,号角里面负责发声的驱动器型号就是555)、以今日仪器测试所得的规格:由75Hz至7.5KHz之间为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当时AIEE所订定的广播器材规格为100Hz-8KHz),不过75Hz-5KHz为最佳状态,超过5KHz逐渐下滑,7.5KHz之后急降,65Hz-75Hz就产生极度之失真,而喇叭的灵敏度则为105dB/m/w。
从以上的规格中,可知当时的器材在频宽上绝对不符今日之需求,如果「食古不化」,那绝对不符Audiophile追求理性与科学的精神。而我对300B管机所采的态度就是服膺「古之『复』与新之『创』」的道理,以「古」的简洁直接线路架构,配合上「今」之零件与宽频输出变压器,再以现今对Audio表现之要求来对待300B管机。
研究300B管机要从Model 91开始
W.E.在1927年所推出的器材与300B并没有关系,真正开始与300B有关的是在1936-1946年间所推出的Model 91与Model 86扩大机。其中Model 91使用一支300A真空管,Model 86使用二支300A真空管,这二型扩大机当然也是只租不卖。关于Model 91这部一代名机,Joe Roberts有着以下的叙述:将W.E.誉为音响界的巨人并不为过,而Model 91则又是W.E.的经典之作。如果你对古代的三极管输出扩大机有浓厚兴趣,不管是为了它的历史意义、还是优越的声音表现,都请从深入了解Model 91开始。因为Model 91就代表了这个电路架构的年代,刻划这一代的完整历史。
为何我用Jensen G610C喇叭?
除了深入了解Model 91以作为研究300B管机的开端之外,Joe Roberts所言找到一对优秀的高效率喇叭来搭配300B管机,更是追求梦幻铭器之声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许多人都知道我用Jensen G610C Imperial喇叭(它的效率有103dB),但是对于为何我会用它的心路历程并不了解。早在1953-1957年间,我家隔壁有一家电机行,加上当年有几位发烧人的影响,使得我认识Jensen喇叭更早于JBL与Altec。而当年正是Jensen最辉煌的时期,它的威名一直深植我心,G-610单体的售价至今仍排第一更证明了它的不朽。
Jensen G610C Imperial喇叭是发明以永久磁铁取代瞬时磁铁(Field Magnet)的Peter Jensen之力作。在他1935年这项重大发明之前,喇叭必须靠着扩大机系统的供电才能充磁,这也是老W.E.扩大机与喇叭必须成套使用的原因,否则就无法发声。事实上,我会追求Jensen G610C Imperial,除了心仪它的威名之外,也是因为Jensen G610C Imperial乃源于美国三○年代间W.E. 555驱动器所衍生出来的直接传承产品。
在直热式三极管盛行的年代,RCA与W.E.都是发展有声电影设备的主要厂家,他们各自为有声电影发展出完整的录放音系统,从麦克风到喇叭一应俱全。当时,以W.E. 555 Compression Drive驱动器为主的号角系统,成为那时剧院之声最重要的角色。因此,如果要研究W.E.,除了去找到完整的老古董机之外,最有意义的就是去找Jensen八○年代重新发行的Jensen G610C Imperial同轴型三音路喇叭。在这个喇叭上所使用的中音号角与W.E. 555只有一点点改变,那就是Peter Jensen将振膜的材质由铝质改成电木(Phenolic)成型之薄片。玩家如果手痒,可以拿W.E. 555的铝质振膜换上Jensen G610C Imperial,其样式尺寸完全一致。
为G610C找寻绝配扩大机
当我动心想要拥有憧憬多年的Jensen G-610 Imperial喇叭之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设法面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之挑战,去找到与之绝配的扩大机。喇叭到手之后,当时我曾考虑用Mark Levinson No. 20纯A类后级,但是因为无法忍受其高温与体积而作罢,只好先以No. 23代替。后来辗转得到EAR 549,这是Tim de Paravicini最高段也是最后一回之制作,用它驱动Jensen G610C Imperial不但游刃有余,其高S/N比也令人赞叹不已。
至此,虽然自认已经功德圆满,但我仍不忘想一亲W.E. 300B SE之芳泽。因为Jensen G610C Imperial乃集美国Audio技艺结晶于一身的好喇叭;它既为五○年代之佳作,又于八○年代重新上市,且新的Jensen G610C Imperial分音器已经重新设计以符合新的要求,出自五○年代同一位设计者之手。既然如此,为Jensen G610C Imperial搭配一套优秀的300B管机就成为我的愿望。
追求300B的文艺复兴
看到这里,读者想必已经了解我所用的Jensen G610C Imperial喇叭是八○年代重新修改过的铭器,而我所追求的300B管机也是符合现代Audio精神与需求的扩大机。在此,我要再次强调,我不是追求旧的300B管机,那个时代的东西我会参考,主要是去研究当时他们是怎么在用300B的。也就是藉由「复古」的研究去找出「创新」的路子。
事实上,我所谓的「复古创新」也就是在追求一种文艺复兴的精神,我想要复兴的是从三○年代到九○年代之间,这失落的300B管机黑暗时代,在这漫长的五、六十年间,真正好的300B声音几乎没有机会进入一般Audiophile家中。我的意思不是市面上没有300B管机,而是真正制作严谨、能够淋漓尽致发挥300B优点的器材少之又少。因为如此,导致许多人对300B管机产生错误的认知,以为它无法发出庞大的动态。
300B能再生Live的气氛
事实上,300B的输出功率虽小,但是如果用单管时,它的动态范围很广(双管时动态就减半了)。此外,我们在回放音乐时,最需要的就是要有Live的感觉,而Live的感觉就是从现场音乐的规模与泛音结构气氛中得来。这些,都是300B的长处。
为什么300B会有这些优点?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它的放大原理、线路结构都非常直接简洁,就像一个人没有束缚般,可以跑得很快。如果放大原理复杂、线路叠床架屋,这就好象把一个人绑手绑脚,他怎么能跑得快?而如果用二支300B管来推一个声道,也就好象二人三脚跑步,再怎么样也无法跑得像单管机那么快那么好。所以,我认为最好的300B管机就是直热式、单管、单端输出的扩大机。
发人深省的智能之言
有关300B机的详细实作,我将在下一期向读者们公布我的经验。但是,对于台湾许多Audiophile之于300B管机的不当胸襟,以及杂志Reviewer对它的许多评论,我想Joe Roberts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反省。
在Sound Practices第二期「出刊者的话」中,Joe Roberts说:「音响技术(Audio Technology)过去八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可以说是人类本世纪的最大成就。享受Audio科技的结晶固然是一种快乐的事,但如果能充分掌握个中诀窍,以技术背景建立自我的独立判断能力,岂不更大快人心!不过,说来容易,这种能力之培养需要时间,也需要对Audio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深刻的洞悉才得以成道。要知道,Audio的世界是何等的广泛。当然,如果阁下误信广告,迷信名牌,那Audio的世界将是何等的狭隘!」
他又说:「玩Audio的基本态度就是要有开阔的胸襟,有时候说到激动处不免想吐出一句话 ?Audio市场就是谎言充斥的地方,到处充满了欺骗。与其受人欺骗,不如开放心胸接纳不同的Audio哲学与风格。」
对于300B管机,我除了秉持开放的胸襟来接受不同的Audio哲学与风格之外,美国Audio史上重要人物Paul Klipsch所说过的一段话也是我深深服膺的。他说:「It must be understand that audio and loudspeaker manufactures are both art and science. 」一点都没错,Audio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我们不应当以不实、夸大与扭曲之动人言词来瞎捧300B管机;也不应以反科学态度的假艺术观来作不切实际的Review。
附录:W.E.公司从1927年至1946年间介入有声电影事业的历史
1927年 - W.E.子公司Electric Research Products Inc.成立,专门经营贩卖、租赁、技术服务的工作,并发表All Talky(Disc方式)Picture 「Jasicha」。音响系统为W.E. 555型Receiver+W.E. 15A Horn扬声系统,开Voice of Theatre风气之先,同时W.E. 4A Pick Up正式实用化。
1929-1935年 - 专用于剧院之扩大机有Model 42A(二支211E管或二支205D),以及95036G(二支300A)。1936-1946年 - 新型的Reveiver W.E. 549问世,与W.E 555并肩服役。此时W.E.也发展出更坚固耐用的高性能扩大机,即Model 91(一支300A)与Model 86(二支300A)。铭器W.E. 288于1946年开始生产。
转贴自《老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