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篇超长的第八届北京音响展的报道(全文共15页,附118张清晰图片,作者:吴童)(作者:吴童 时间: 点击数: 709)
-
文章《家电大视野》发烧沙龙栏目中。
http://www.jddsy.com/salong/show-2001/s1.htm
各位兄弟:为了尽快让大家看到有关第八届北京国际音响唱片大展的报道,在北京音响展结束后的几天内,我抓紧时间干活,总算是写完了,篇幅实在是太长了,光是图片就做了118张,加上对应的高清晰度照片,一共就有236张图片,文件容量超过30M,请原谅可能要占用大家的上网时间了,过几天我会把打包的文件上传让大家下载。
由于时间太紧张,加之水平有限,报道的文字部分显得有点像流水帐,苍白无力的样子,同去看音响展的编辑部编辑说这次音响展似乎没什么话好说,我也觉得要写好是不容易的。
如果朋友们能通过本文对本次大展有所了解或留有一些印象的话,我的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写完此文,自己也感到很累,甚至怀疑有多少朋友能坚持看完这篇长文,如果您真的是看完了全部的图片和文字,请让我知道!
现在摘出一段有关Dynaudio的新旗舰音箱Evidence Temptation的描述部分请大家批评:
终于看到证据了!Dynaudio的新旗舰音箱Evidence Temptation俗称“小证据”,它是目前Dynaudio厂排名在“大证据”Evidence之后的极品级大型监听音箱。Dynaudio的产品开发周期较长,不做到完美和成熟的程度不会轻易出手。Evidence是经过了Dynaudio厂6年潜心研究的产品。Evidence Temptation采用了Dynaudio全新开发的8只单元,全部单元以最高的品质设计和制作,成本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数字。Evidence Temptation与上一级的Master Evidence的设计理念完全相同,中间前障板以厚40mm的实铝板固定二只28mm高音和二只15cm中音单元,箱体上下部装有四只17cm低音单元,低音单元的音圈周围以磁液浸没冷却,使其低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态范围。与“大证据”相比,Evidence Temptation只是低音单元口径和箱体体积较小,相对而言它对听音环境的依据性也更小。前障板为40mm厚的HDF高密度板,箱体采用三明多层结构,四个独立音室,分频器更是精选高品质元件,构成了完善的一阶分频网络,接线端子为德国WBT特别订制的端子。Evidence Temptation采用的新型号高音单元比T330D高音王还贵10倍!中音单元也不是以前馒头形状的球顶单元了,锥盆中音的有效振动面积、冲程更大,可承受更大的动态范围,这样的顶级单元用上两只效果可想而知!毫无疑问,Evidence追求的是技术上的绝对完美!
这间展室是笔者停留时间较长的展室,试听的FIM的SACD等唱片,总体的感觉是不尽如人意,同来的其他几位朋友也有类似看法。Evidence Temptation表现出声音十分准确,有相当好的控制力,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声音的密度感绝佳!中频有着很好的韧性,全频平衡感很好,播放FIM的SACD唱片空气感有些欠缺,人声不够放松,隐约给人一种紧张感,在播放贝五时,声音的控制仍然是非常好,失真低至几不可闻,低频的质感一流,但弦乐部仍缺少一些亲切感。不知道是不是器材搭配或没有煲熟方面的原因,不知大家注意到听音环境的不利因素没有 --- 看到Evidence Temptation后面那块镜子了吗?
与丹拿“小证据”搭档演出的是全套美国Mark Levinson的器材,包括Mark Levison CD机No.390S、No.32分体电源的前级和两台单声道No.436后级。据媒体报道,Mark Levison No.436是为顶级家庭影院设计的功率放大器,采用平衡式电压放大和改进的电流增益线路,动态偏压及微处理器监视保护装置,内置散热器,机箱内右侧装有风冷却装置,风扇以可变速度自动为16只TO-3P功率管降温,电源部分包括一只超过2000VA的环形变压器,输出功率为350W(8欧)。订价为US$14,000。
Mark Levison最新的CD产品No.390S是首次在北京开声。这是在No.39基础上改进型号,采用全平衡式的数字和模拟线路,精选高品质元件,首先将输入的数字信号升频、超取样提升至24Bit/352kHz或384kHz,然后以Anolog Device的AD1853完成DAC转换,通过平衡式的输出缓出器送入平衡输出端子。
大展结束后,笔者曾向几位Dynaudio高档音箱的用家了解他们对全套Mark Levinson器材与Dynaudio的新旗舰音箱Evidence Temptation组合的听音感受,大家都对此套组合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失望。高素质的器材搭配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出好声这也是越来越多发烧友的共识,笔者前些日子在广州、深圳和福建等地花了较多的时间对高档音响器材做进一步的了解并与当地的发烧友进行深入的交流,感觉到Hi-End器材的搭配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搭配Dynaudio与Mark Levinson这样的组合需要对这两个品牌器材的个性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成事。事实上,发烧友选择某一个品牌的音响器材是对该厂主设计师所抱有的的Hi-End理念和品味的认同,渐渐地我理解了香港发烧友喜欢Cello多于Mark Levinson的原因,如果我喜欢Mark Levinson的风格,我也会选择Cello,相信将Cello与Mark Levinson的功放做过认真比较的朋友会理解我所说的意思,因为那是Mark Levinson本人离开Mark厂创立Cello后更用心的作品。设想一下,如果象Jeff Rowland这样的灵魂人物离开Jeff Rowland厂了,你还会购买Jeff Rowland的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