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鬼子”为何泛滥?
--------------------------------------------------------------------------------
金羊网 2002-09-27 09:24:56
www.ycwb.com
———音响业资深人士K先生访谈
K先生,曾经在爱浪、CAV、丹麦宝等音响企业工作,担任过营销总监、副总经理等职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最了解音响界的种种内幕和恩怨,也最了解音响营销中的种种骗局,甚至一些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营销教科书”都是他编的。他说,他是学这个专业的,工作以后一直在这个行业内谋生,他爱这个行业,但他为这个行业的现状担心,他也为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沉浮而自责。
通过记者再三多方努力,K先生愿意站出来,为净化音响业的环境而做那个说“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孩子。
记者:据你所了解,音响界哪些企业在扮演“假洋鬼子”的角色?
K先生:这样的情况很普遍,音响界许多风头很猛的企业都曾经或者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
CAV曾经在营销方面误导消费者,采用了一个NEC芯片,就让销售人员说自己就是NEC公司的人,用了一批法国喇叭,就号称法国原班人马设计。其实它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丘穗生设计的,此人是CAV的副总,你去专利局查,CAV的专利都是署他的名。他设计的产品说是法国AUDAX原班人马设计,这显然是欺骗。名氏风,自称是英国品牌,实际上那些人原来都是香武仕的。丹麦宝,我做过其市场总监,号称是丹麦品牌,只不过是在丹麦注册了一个商标,设计、生产全部在中国。君悦,注册了一个叫JEN的空壳公司,就打起了中美合资的旗号,甚至自称美国公司,产品却和CAV的一模一样。
这些企业编造在国外的公司地址,或者注册一个空壳公司,然后堂而皇之在国内称它是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会打一个越洋电话去查问,钻了一个很大的空子。
记者:现在有些企业称他们确实是和国外公司合资,确实部分采用了国外的某些技术。那么,怎样来界定是不是“假洋鬼子”呢?
K先生:在产品中用了一个芯片,一个喇叭单元,或者说一个零件,难道就可以说是用了日本、法国或者其他国家的技术?比如,产品中使用东芝功放管是很普遍的现象,是不是大家都可以就说采用了东芝的技术?这绝对是欺骗和误导。中国人设计、生产,然后委托外国人设立一个公司,申请一个洋牌子,在中国销售,这就一定是“假洋鬼子”。如何界定?一个要看产品主体,另一个要看经营主体。
记者:音响界这种“假洋鬼子”泛滥的现象,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K先生:国家的法律不健全,对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严重不够。如果你违法经营可以赚1000万,被抓住罚款只有50万,会不会有很多人去冒这个不太大的险?另外,传媒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对广告发布的审查把关不严导致虚假广告普遍存在,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一些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甚至某些媒体给企业评出的奖项往往也在“帮助”不法企业,很多奖项是企业花钱买来的,而那些机构也常常把评奖作为自己的摇钱树。
业内专家坦言,目前国内的音响行业标准较国外的标准来说宽松多,实际上也使得企业可以“不必”花大力气去改善设计、加强质量管理等去提升产品的品质。所以,国家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
消费者本身有一定责任,一是过分崇洋,二是受到欺骗和侵权后不采取法律手段,使不法厂商肆无忌惮。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新快报》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