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文汇报上读到的文章,摘录一段大家议论一下。(作者:DONALDDON 时间: 点击数: 43)
-
现代的HIFI使音乐的欣赏失去了自然的音响环境,失去了在音乐厅独具的整体美感。李德伦批评卡拉杨每次录音后期制作都亲自去做一些技术处理,许多渐强都是手控录音做出来的。这种巨大的音响是虚伪的。李认为,音乐是表现人的感情的,只有人演奏出来才是真挚的。
我觉得此话虽然片面但也有点道理。我最不喜欢卡拉杨的天方夜潭,因为它的强弱变化很不自然,很多发烧友还以为动态大。我有好几个天方夜潭版本。最好的是市面上很少见到的柏林节日交响乐队的那张,演绎细腻且有点阿拉伯味,而不是一味追求宏大的音响效果。
·
(作者:小白 时间:2003-05-09 11:00:54)- 工业革命时代也有人提出,机器做的东西不如手工做的自然精巧,“有感情”,后来呢,还不是机械化生产全面取代手工作坊;数码录音也有人提出不如模拟的自然、“有感情”,现在呢,还不是数码技术全面取代模拟技术;电影摄制方面,开始不少人说,电脑数码制作的影像不自然,现在呢,已经有了完全虚拟的角色,哪怕还有不如真人自然的地方,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会越来越自然,以致于部分取代真人表演。技术的进步,机器的、数码的东西取代自然的东西,这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潮流,抱怨的只能是落后的代表,是不能阻挡这一潮流的。
卡拉秧时代的录音后期加工技术还不成熟,所以他老人家做的技术加工听上去难免有突兀生硬的痕迹。随着后期技术的圆熟,加工的痕迹只会越来越轻,轻到李德伦老人家听也听不出的地步。- 工业革命时代也有人提出,机器做的东西不如手工做的自然精巧,“有感情”,后来呢,还不是机械化生产全面取代手工作坊;数码录音也有人提出不如模拟的自然、“有感情”,现在呢,还不是数码技术全面取代模拟技术;电影摄制方面,开始不少人说,电脑数码制作的影像不自然,现在呢,已经有了完全虚拟的角色,哪怕还有不如真人自然的地方,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会越来越自然,以致于部分取代真人表演。技术的进步,机器的、数码的东西取代自然的东西,这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潮流,抱怨的只能是落后的代表,是不能阻挡这一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