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MBL9006推C5!先来一张图...
(作者:rock 时间: 点击数: 71)
- 收藏
-
-
·
请问新的音乐传真A300和Sonus Faber Minima FM2 要多少钱?
(作者:雷公 时间: 点击数: 54)
- 收藏
-
那位DX知道?
-
·
聚會........
(作者:dadb 时间: 点击数: 1846)
- 收藏
-
週六晚約了wyatt一齊到?y講家中作客,試玩電子分音.
音源Sony 16 bit老款CD機,前級 ARC SP 8 MK II.
電子分音器 JBL M552.後級Krell KSA 50MK II風扇版推高中.
Krell KSA 100MK II風扇版推低音.
在未接上電子分音時只用Krell KSA 100MK II風扇版推全頻.
當時聽感未如理想,低音有點肥鬆,中頻過多.
接上電子分音後………………….一切問題一掃而空.
?y講兄的聽感是………無說話可形容,是差天共地的感覺.
我們一共五人(wyatt?y講, ?y講LP,我的LP)?耐砩暇艜r三十分一直燒到零晨二時多,共開了三支紅酒,把酒談HiFi經.
其他聽感由wyatt?y講?述吧.而我的感覺是…………我後悔借出器材.
結果?y講借後級,一去沒回頭!
-
·
班门弄斧,我也灌灌水...
(作者:kinkin 时间: 点击数: 1105)
- 收藏
-
这是在我正想暂别HI-FI圈子的时候遇上黄氏音箱的。之所以会用“暂别”二字,是因为我始终固执的认为,一个真正的发烧友,他不可能以后都完完全全退烧的——除非他不是真正的发烧友!一些人,口里说要退烧退烧什么的,多半是另有隐衷,比如事业未成!经济不宽裕!环境不太好!又或者是工作太忙!家人不支持等等,这些都不是因为对音响对音乐失去兴趣而甘心情愿要退的,而是被外部因素所迫。一旦阻碍他的因素消灭,他可能烧得比谁都凶!而我就是就这种事业未成不想玩物丧志,经济拮据居无定所再加上另一主要原因——对“发烧”倍感迷惘(倍感迷惘的缘由待续)而萌发“暂别”这个念头的。
重新上路是因为前段时间广州忽然刮起黄氏大旋风,一个生性淡泊,处事低调的风清扬类的人物被人重新发掘出来,顿时,一向以理智发烧著称的大头虾“被惊得魂飞魄散”,当即购入;一直为人做事敢言敢语的JOGO惊为“绝对高人”,“服到贴地”;绝少称赞的小新也大竖拇指;坐拥几十万器材的自文大哥亦自感对比之下有所不足,赞誉文章一篇接一篇;加上一批批到过虾兄处试听的DX齐声说好,最为要命的是,他们竟然都说和刘氏功放“非常夹”!众所周知,刘氏功放是非常难得到的,我就足足等了一年,很多兄弟如“星星”兄等还在不知要等到何时呢!所有这些信息,对一个烧友来说,是极具致命诱惑力的,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频频邀约虾兄的要去蹭听的。
在去虾兄处蹭听前,说心里话,虽然赞声一片,我并不以为然甚至心存狐疑:不是说多路箱子的相位呀什么的很难搞好的么?单元的质素他控制得了么?那么大的箱子,箱体的制作与材料运用在国内会搞得好吗?虽哗然一片,但真正听过却下手的DX好象没几个啵?
带着一串问号走进虾兄家门时,想不到虾兄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兴奋不已:你今天真好彩(好运)!等一下黄生也会来我这儿。欣赏美妙仙乐的同时得到录音师兼音箱设计师的从旁指导,相信对于一个正处“迷惑”阶段的初哥来说,莫蒂于指路明灯!
说来有趣,约一年半前,我到虾兄家听刘氏功放,一听难忘,自此认识了人所敬重的发烧前辈刘大哥,更订得LDH功放!今次再入虾门,又认识了世外高人般但却平易近人的黄生,又订得黄氏音箱,而二者却又如此的匹配,岂非“英雄所见略同”!感谢虾兄!让我得以享受到如此美乐!
对于黄氏箱子,不同的拾配我先后听过三次,第一次是黄氏箱子在虾兄处(TEAC 10N+LDH50W)的表现,优点方面DX们都说了很多,基本认同。个人认为不足之处是:
1. 稍欠解晰力,高频延伸还是不够。——举个例子,不知虾兄是否记得,当时在播《秋思》最后一曲《花絮》时,很多乐器依次奏出,我只听到任指挥的黄生最后的那句话,其实是在每一种乐器奏出前他都说了话的,声音很小但毫不含糊,可能当时我并不仔细留意,但在我那儿就听得非常清楚。
2. 背景场面不够干净层次欠分明,大动态时低频凝聚力不够。——应时环境不佳所限。
3. 不太喜欢LDH50W的风烛老牛在叫,不是低声哼哼,而是抬头大哞!远在皇帝位都听得
清清楚楚——建议找刘大哥升级!我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不过虾兄好象很enjoy!
第二次是我的箱子做好后在黄生处初试啼声,THATA音源+MISSION CYRUS II 功放(50w)。单纯从放《秋思》,《鼓怪》,《田园牧歌》等几只黄生亲自录制的唱片来看,在堂音,音场,低频凝聚方面似比虾兄处稍胜。但在弹跳力,控制力,音色方面则有所不及。大场面大动态未试——黄生始终不敢应我要求播《威廉退尔序曲》,说功放功率太小了。——当时一同在场的jyfang也请谈谈看法。
最后说说黄氏箱子在我处配以SONY XA7ES+新版LDH80W(并非最新版)的情况,信号线方面,从CD到前级用XLO 1.1S,前级到后级AQ VIPER,电源线从前到后用雅确4010,MAS,APEX。喇叭线用散线(CORDIAL,说是德国造,连插头都没有,借自JYFANG)。搬回家的当晚我就迫不及待的摆位,接线,开机预热,然后沐浴,更衣,焚香,沏茶,约半个钟后以《秋思》开机……,声音怎么形容呢!一开声就会吓你一跳,音质清洌而透明,强烈的质感直撼心思,挑逗你敏感的神经,分晰力高得惊人。音色是那种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的感觉,阳光明媚!非常真实自然,一种坐镇现场的快感!很久没有这种feeling了,只依稀记得有类似感觉的是听全套的GOLDMUND!虾兄真希望你试试用LDH80W推黄氏,您就会发觉你的50W输在那里了。一口气试了许多经典的发烧碟,均有全新的感觉,痛快淋漓,一个字:爽!听完黄氏+LDH,我想你需要重新检讨你的发烧历程及倾向。
听一些听过的DX说,黄氏箱子监听风格强烈,分晰力有如显微镜,一些加味精加糖刻意讨好曲意迎合的碟片会被无情的揭露而变得不堪入耳,这可能也是众多听过的DX内心震撼但望而却步的原因吧!为这个问题,我曾在三次登门拜访黄生时曾提过监听风格太过强烈以致过于直白而变得不耐听的问题,他回答说,我是做录音,音响设计工作的,工作的性质使我不能妥协,这一头一尾的分别我都要非常的熟悉,我不认同什么美感,贵气的东西,若要迎合某种口味非常容易,相反难度更大些。所以,你会发现我无论用JBL单元,或是西雅士单元,甚至ETON单元,它们风格都是一致的,差别只是在很细微的地方。另外,他还提到,一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贵是贵在它的琴身,并非琴柄琴马或弦,我的箱子也是这样,箱体本身才是奥妙所在,不过,你就算把它打开,你也发现不了什么…,呵呵!服不?
不过,黄生最后还是告诉我,他在我的箱子上作了此手脚,听感上比虾兄处要稍为柔顺些,整体风格不变!所以,在我处听蔡琴,邓丽君,王菲,放杨小琳,张杏月,珍妮花一样好听得惊人。
由于是新箱的关系,加上LDH80W也没有完全煲开,声音显得有些干,有些窘迫,中低频段不够清晰,凝聚不够,大动态时有些散乱。不过,我完全有信心,通过煲炼,摆位,换线,加小道具,都应会有所改善,嘻嘻!有得玩了……。
·
(作者:kinkin 时间:2002-12-06 13:05:52)·
(作者:kinkin 时间:2002-12-06 13:10:31)·
(作者:sacd 时间:2002-12-06 13:39:16)- 一个直接用户从考察到实践,从心理活动到思维推绪,有冲动,有疑惑,到最后的拍板订购,水到渠成自然成章。一篇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好文章!
只是字里行间“毒汁”太多,看了会让人动心,毕竟这种亲身感受的心得文章要比那些枪手的器材评价真实自然可信的多了。唉--------我也心动了!
- 一个直接用户从考察到实践,从心理活动到思维推绪,有冲动,有疑惑,到最后的拍板订购,水到渠成自然成章。一篇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好文章!
·
(作者:kinkin 时间:2002-12-06 13:42:26)·
(作者:qy 时间:2002-12-06 14:58:46)- 双喜临门!!
·
(作者:地主2C 时间:2002-12-06 15:51:47)- 咱俩的器材一样,不同的是我的是teac50的CD,都是刘兄的80W,箱子是刘兄心爱的ATC20转给我了,我的新房子是40平的大厅,书箱在里面可能会有问题,有可能的话我也要换箱了!
·
(作者:青菜 时间:2002-12-06 17:11:08)- kinkin兄,你如此放毒实让我等菜鸟心碎———我即无法见到黄氏箱子,更没法定得刘氏功放,兄台这样放毒,令我如何是好?
·
(作者:jyfang 时间:2002-12-06 18:35:51)- 从此可以安安心心地听音乐了。有幸和kinkin兄在主人家听过,给我的感觉相当不错,隐隐然有大将之风。当时听的cd机和功放档次有点低,尽管与此,该箱所展现的良好质数已叫人吃惊。高频延伸足够,清晰明亮但毫不刺耳,中低频反映迅速,平衡感好,分析力惊人。动态大,气势逼人。一阵大鼓敲来,只闻鼓槌敲击密集而迅即,由鼓皮鼓点敲击处往外震动,鼓的形体大小清清楚楚展露出来。鼓浪直入心坎,过瘾过瘾。放古筝,筝弦拨动空气的声音清脆明亮,泛音十足。当然,因功放档次有些低,音箱还太新,新到箱体上还留有木屑的余香,还稍有些不够圆润,但已经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了。整体上气势惊人,动态庞大,分析力高,真实平衡,非常难得。
·
(作者:王予 时间:2003-08-05 18:55:16)- 读kinkin帖子,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之处在于“一些人,口里说要退烧退烧什么的,多半是另有隐衷,比如事业未成!经济不宽裕!环境不太好!又或者是工作太忙!家人不支持等等”,他日等兄弟静下心来,再烧不迟!
对黄氏箱、刘氏功放羡慕中!
打倒kinkin! ;-)- 读kinkin帖子,与我心有戚戚焉!
-
·
关于YAMAHA最新款顶级便携电子琴Tyros的价格、、、
(作者:kell 时间: 点击数: 54)
- 收藏
-
YAMAHA Tyros 电子琴是专供海外贩卖的版本,日本国内暂无贩卖计划。打电话去几家专业乐器行问过、得到的回答都一样----不经营此款琴、还推荐了许多款优于Tyros的琴(店家是这么说的)、由于我对电子琴不感兴趣,所以也就没有再问。下面是YAMAHA乐器咨询中心的回信原文。
ヤマハクラビノーバ・ポータブル楽器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センターです。
日頃より弊社製品に格別のご?垲欃nりまして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お問い合わせ頂いた件につきまして回答申し上げます。
お問い合わせ製品:Tyros
回答:
はじめに、弊社製品には全世界共通モデル、日本のみ又は海外(地域別)
のみのモデルがございます。
残念ながら、「Tyros」に関しては、海外のみの販売製品となりますので、
日本国内での販売に関する情報(??瘛ⅴ?骏恁埃─?搐钉い蓼护蟆?
詳しい製品情報は下記URLにてご案内致しておりますのでご参照ください。
http://www.yamahapkclub.com/tyros/index.html
http://www.yamahapkclub.com/tyros/index.html
尚、英語版のカタログをご要望の場合は、お手数ですが、再度当センター
までご連絡いただけますでしょうか。
以上、簡単ではございますが要件のみのご案内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今後とも宜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
#当メールの無断転載、引用は固くお断り致します。
-------------------------------------------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クラビノーバ・ポータブル楽器インフォメーションセンター
430-8650 静岡県浜松市中沢町10-1
TEL:053-460-5272
10:00~12:00/13:00~17:00
(土日祝日および弊社指定休日を除く)
-------------------------------------------
-
·
你的系统Hi-Fi吗?
(作者:li 时间: 点击数: 137)
- 收藏
-
你的系统Hi-Fi吗?
转贴
--------------------------------------------------------------------------------
大多数发烧友谈论的话题除了音乐之外莫过于器材了,从自家的土炮到价值千金的洋枪洋炮,一应俱全,其中不乏有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者。舌战之后,不免要来个"大比拼",一决雌雄为快。纯粹的器材发烧友更甚,他们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器材的表现和更新换代上,对美妙的音乐几乎到了"听而不闻"的地步,只听其音,不知其乐,管它是贝多芬还是张学友,还是无聊至极的效果测试片。特别是土炮发烧友,在殚思竭虑并付诸行动之后总期望自己的作品有上乘的表现,以证实汗水没有白流。至于花钱买器材的朋友更要证实一下大把钞票换来的机器是否物有所值。那么如何评判一套系统的水准呢?你心中是否已有一把尺子?这恐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朋友把左右声道对调甚至相位接反却全然不知,还大谈其音质如何动人,音场如何深远。因此我觉得发烧友欣赏水平还有待提高,应从基本功练起,不能好高骛远。
Hi-Fi的标准
关于Hi-Fi定义,书籍报刊上已探讨过无数次,这里不再赘述。其实不同国家的不同厂家都有其对Hi-Fi器材的电声指标最低要求,我国的《国标》也有相应规定。因此,严格地说,无论你的器材有多么靓声,如果没有优良的电声指标,都不能称之为Hi-Fi。事实上,没有高的电声指标的系统,也只可能在某些方面讨听众的喜爱。举个明显的例子胆机表现人声和弦乐可谓是其专长,但是一些Hi-End级的胆机实测数据表明,其谐波失真并不低,有的可达1%,已达到喇叭失真率的数量级。信噪比低,转换速度慢,功率小是其弱点,象美国Hi-End级的单管胆机CARY CAD-300SEI的功率中是十瓦,其适用范围大受限制。
现在一般所说的Hi-Fi已不是严格意义上讲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君不见贴着Hi-Fi标志的台式录音机、随身听比比皆是。一般发烧友在缺乏仪器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对器材进行测试,因此都是凭主观听感来评定,因各人喜好取向不同,其结果必然带有主观色彩。
从我个人发烧准则来讲,我要求一套Hi-Fi的重放系统能忠实地再现录音软件所记录的全部信息。我这里强调的是忠实地再现软件中的信息而不是一些文章上说的原汁原味地再现现场效果,这是要以软件记录的也是原汗原味的现场效果为前提的。因此我想把Hi-Fi录音和Hi-Fi重放器材分开讲,因为:
'
1、一般发烧友不能涉及录音过程。
2、Hi-Fi录音不见得就有现场效果。对于同一现场演出,不同的录音师,必然有不同的录音效果。因为要考虑到录音器材、录音制式、混音手法的不同,其中也含有主观的成份。因此如果让一个乐队重复地演奏两遍,而叫两个录音师用自己选用的器材、自己的方式录制两张唱片,那么在乐器的定位、音场宽深、声音平衡度、混响等方面均可能有不同的表现,谁能说他的录音就是原汁原味呢?即便是音乐会的现场听众也有离舞台远近之别。特别是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的录制,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存在"现场"(现场录音LIVERECORDING除外),在现代音乐的多路同期或分期录音中,各个乐器或各组乐器是在消声室中分开同时或先后录音再缩混而成。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ERENCE)技术的运用使多种电子乐器的录音不用MIC而通过导线来进行,"现场"何来之有?
我认为在Hi-Fi重放中,现场效果应是指录音师塑造的一个声音环境,可能与真实的现场十分接近,也可能根本没有真实的现场。
现场效果是如何让你感觉得到的?我想重放效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乐器(人声)音色的真实感;
2)定位清晰,富有空间感;
3)适当的混响;
4)高信噪比;
5)足够大的动态范围;
6)均衡的声音比例。
这六个方面其实就是发烧友常用的五花八门的形容词的概括。
一个好的音乐软件应该具备以上特征,重放系统在重放软件时如具备这些特征,我们就称之为Hi-Fi,反之则是Low-Fi。
有经验的人,而且必须是有经验的人,只要有一双正常的耳朵就可以判别其优劣。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讲的"金耳朵",我想"金耳朵"并不是指其耳朵特别灵敏,相信大多数人的听觉功能是相差无几的,这种能力来自于经验,假如一种乐器的音色在你脑中已根深蒂固的话,那么其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你的注意。试想叫一个对乐音一无所知的人去评判一套系统,充其量只能说出好不好听而已,然而好听不见得就Hi-Fi,因为可能有"味精"。
磨刀不误砍柴功
关于测试软件的选择,我也想谈谈我的体会。毋庸置疑,要选择Hi-Fi录音软件。有选择地选用合适的软件,将有助于迅速、真实、全面地反映器材的素质。从我个人来讲,选用的原则是:
1 不用电子音乐软件,而用自然乐器(ACOUSTIC INXTRUMENT)的录音。电子乐器一般是通过电缆来录音,其声像、混响、音色均是由合成器或电脑设定,并不代表真实情况。电子乐器的音色千变万化,令人捉摸不透,无从与真实情况加以比较,失真的系统重放电子音乐有时还要更动听。电子合成器可以制造一些特殊效果,如爆棚、环绕等,会更讨好听众,但会使人的判断产生偏差,因此不足以作为评价Hi-Fi的依据。
出于以上缘故,我甚少用电子贝多芬《BEETHOVEN IN BUST》或《BREATHLESS》作为试音碟。值得一提的是《BREATHLESS》一片中的伴奏明显,听感与《LIVE》一片可谓相去甚远。
2 不用自己特别喜爱的音乐片段。对于精彩的片段,精力极易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而不会全神贯注去分辨其音质的变化,而且情绪也容易为之陶醉,即使音质不是很完美,动人的音乐也会令你为之动容而喜形于色,音乐派的发烧友尤甚。
3 选用三种类型的音乐,管弦乐,独唱,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可谓是最严峻的考验,器材的分析力、定位、动态范围均可以得到全面的体现,由于其层次复杂,动态宽广,要得到完美的重放效果也最难。
例如,乐队中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低频段声音可以衡量系统低频的解析力,上乘的低音表现为丰满,而且有轮廓感、颗粒感,擦弦声仍不丧失。定音鼓声的清晰度、力度可以衡量器材(特别是音箱)低频的瞬态响应和控制力。音乐中的高潮片段,整个乐队的声压级可达100Db,对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高电平时的线性是严峻的考验。
独唱、小提琴独奏作品的录音都采用近距离录音,可以得到清晰的声音,而且两者的音色、质感为人们所熟悉,容易辨明是非,是考验系统中高频通透性的重要手段,比起用三角铁等高音打击乐器更有说服力。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在评价一套系统时要用很靓的录音软件呢?如果一盘Low-Fi唱片,只要系统重放出来和它原来一样差,这个系统不也是Hi-Fi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你能判别它们一样差吗?试想一下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知一条直线或近似直线,以此为参照,判断另一条线是否与它一致;另一种是,已知一条杂乱无章的曲线,哪种情况容易一些,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结束语
以上是我在短短的发烧经历中的一些体会,愿和各位发烧友交流探讨。每个人走的道路不同,必然有不同的经验。发烧是很有个性、创造性的活动,不应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但我主张要科学发烧,不要有盲从心理,人云亦云。凡事总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发烧并不是神乎其神、深不可测的东西,更不应该是吹嘘出来的。它本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因此决不是富人才能拥有的高档器材。在对艺术与科学的探讨过程中,我一直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
请教LDH大哥一个问题
(作者:小白 时间: 点击数: 63)
- 收藏
-
国外少数一些功放设计成一接电源线,就始终处于通电状态,关机只不过是处于standby的待机状态,机器内部仍有数瓦耗电。请问此时电路中哪些部分有电流?我手头一台合并式放大器就是如此,关电源后手摸机壳,仍有一个地方是温暖的,朝里看,似乎发热之处是2个较大的水泥电阻。我想问问这种设计的目的?先谢谢了。
-
·
我是南宁人,请问各位,哪里有
(作者:pentium 时间: 点击数: 56)
- 收藏
-
好的三脚、四脚晶振卖??gxbfdh1969@21cn.com
-
·
请教:数码平衡线:NBS Pro(二手¥3900) Vs TaraLab THE ONE (二手
(作者:wwx2000 时间: 点击数: 59)
- 收藏
-
请教:数码平衡线:NBS Pro(二手¥3900) Vs TaraLab THE ONE (二手¥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