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全部
  • 排序方式:
  • 排序
  • ·

    (作者:ldh 时间:2003-07-21 01:34:46)
    版主这三个字母实在不值钱,不值得你如此"厚爱".还是换个名字吧.
  • ·

    (作者:ROBIN 时间:2003-07-23 07:36:09)
    什摸型号

    13602181258
  • ·

    (作者:小靖 时间:2003-07-23 21:46:47)
    13001317659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古典音乐的魅力 (作者:li 时间: 点击数: 243)
    收藏
  • 【转帖】古典音乐的魅力
    古典音乐的魅力

    流行乐迷会说:古典音乐有什么好听的?一会儿轻、一会儿响,不知说的是什么,哪比得上排
    行榜上的流行金曲! 爱听“古典名曲”的乐迷呢?他们会说:古典音乐的旋律好听、耐听。尽管
    流行歌曲中也有许多旋律动听的,但真正耐听的并不多,热了一阵子也就腻味了,不象古典名
    曲,越听越有味,越觉得内涵丰富。这部分乐迷已经开始接受古典音乐了,毫无疑问,他们或迟
    或早,必将成为古典音乐的乐迷。因为根据经验,喜欢流行音乐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
    丰富,有可能最终转向古典音乐,但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一旦喜欢上了,很少再回到流行音乐怀
    抱中。旅美大提琴家王健说得好:喜欢流行音乐是一时的事,喜欢古典音乐是一世的事!

    当然,爱听“古典名曲”的乐迷毕竟只是站在门槛上,初窥门径而已,古典音乐殿堂深处的无
    限风光,他们还不曾领略,所以对音乐艺术的理解还较为肤浅。只有真正的古典音乐知音才懂
    得,好听的旋律远非全部。古典音乐的本质,正是流行音乐里普遍缺少的“严谨精致”和不少
    “古典名曲”里缺少的内在感染力和思想深度。这种感染力有两方面:理性的一面表现在其曲式
    结构、和声对位的严谨精致、久经锤炼;感性的一面表现在其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宽广的表现幅
    度。老资格乐迷都知道,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德彪西、巴托克
    都算不上旋律大师,他们的许多杰作曲调并不怎么悦耳动听,然而它们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大多数
    “古典名曲”根本不具备的。打个比方,“古典名曲”犹如天生的美人胎子,人见人爱,却难免
    混杂了一些缺乏内秀涵养的绣花枕头,古典音乐的真正精品则是秀外慧中的成熟女性,给人的不
    仅是单纯的外貌之美,更是一种综合了外在、内在美的更深层次的美感。

    在很大程度上,欣赏哪种音乐取决于听众的性格。喜欢刺激、热情、直截了当,具有外向型性
    格的乐迷必然倾向于流行音乐。欣赏古典音乐的人大都属于内向型,内心世界丰富敏感,情感细
    腻。原因很简单:古典音乐的美是那么微妙含蓄、意境深远,没有敏感的内心和非凡的感知力,
    岂不等于对牛弹琴?

    这个世界正在无可奈何地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喧嚣,艺术越来越紧密地与金钱联姻,滋生出商
    业化的艺术和伪艺术。在这样的世界上,欣赏古典音乐的人会多还是会少?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
    看。一方面,原因永远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从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
    派到形形色色的现代音乐,音乐中蕴含的戏剧性、紧张度、不协和程度在不断增长。这正反映出
    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心越来越复杂、多变。古典音乐当然不象流行音乐
    那样直接反映我们身处的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古典音乐已经过时了,该送进博物馆制成
    标本。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时代又比以往更需要古典音乐。它蕴含的宁静致远、冲淡平和的意味营造
    出一种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太虚幻境,足以使终日竞争奔忙、身心疲惫焦虑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休
    息。而许多古典音乐表现的那种崇高雄伟、壮丽巍峨的美又恰是流行音乐所普遍缺乏的。这种给
    人崇高感、神圣感的美如今恐怕只有在古典音乐中才能找到了!用古典音乐的纯净朴素去中和这
    个世界的纷繁复杂,用古典音乐的严格秩序、完美和谐去中和这个世界的混乱秩序,使我们的生
    活张弛有度,动静平衡。这就是古老的古典音乐在今天现代化社会中的存在价值。

    同时,现代科技变着法儿要和艺术拉关系。近年来音响发烧的蓬勃发展就是一例。虽然很多追
    求“纯粹爱乐”的乐迷大声疾呼,极力反对“发烧”介入纯洁的音乐世界,但不容否认,音响发
    烧在客观上培养了一大批古典音乐爱好者。因为烧来烧去,不烧古典音乐是不可思议的。不听古
    典音乐的,根本算不上“发烧友”。即使很多发烧友听古典音乐只是关心音响效果或赶时髦,至
    少,他们通过不断的欣赏熟悉起、喜欢上了古典音乐。这不能不说是好事!

    古典音乐的魅力究竟是什么?本文的开头就说清楚了,但似乎到结尾还没有穷尽。我们唯一可
    以肯定的是,古典音乐的魅力千姿百态、奥妙无穷,谁也无法用三言两语来概括。这大概正是它
    最大的魅力吧

  • ·

    (作者:烟波画船 时间:2003-07-22 10:32:52)
    LI兄好,真是独具慧眼,这样的文章让人读后如醍醐灌顶,让人佩服!
  • ·

    (作者:烟波画船 时间:2003-07-22 10:54:28)
    “虽然很多追
    求“纯粹爱乐”的乐迷大声疾呼,极力反对“发烧”介入纯洁的音乐世界,但不容否认,音响发
    烧在客观上培养了一大批古典音乐爱好者。因为烧来烧去,不烧古典音乐是不可思议的。不听古
    典音乐的,根本算不上“发烧友”。即使很多发烧友听古典音乐只是关心音响效果或赶时髦,至
    少,他们通过不断的欣赏熟悉起、喜欢上了古典音乐。这不能不说是好事! ”哈哈~这段话,尤其感性,十足适合我这个音响发烧新手的心意啊!
  • ·

    (作者:Jim Wang 时间:2003-07-22 11:20:02)
    这是我今年上半年最喜欢的一套。其中有十张。
  • ·

    (作者:修竹 时间:2003-07-22 15:01:56)
  • ·

    (作者:wel 时间:2003-07-22 18:48:06)
    li兄去哪里找到那么的好文章?还有前几天的那篇。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啊!
  • ·

    (作者:小白 时间:2003-07-23 15:13:45)
    这是我多年前的一篇小文。竟然还有人记得。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安桥及KEF (作者:falling 时间: 点击数: 61)
    收藏
  • 器材需换代,要大出血了。这里有一些问题向各位大仙请教。原配置:日本老式CD(colina,型号忘记),乐声(T字头那种)V8功放,自制音箱一对,外加先锋DVD5500及3601各一台。毫无疑问除两台先锋可作AV音源外其他器材一律要扔掉的。
    因房间中只有15平方左右,打算AV及HIFI兼顾新置器材。CD打算找二手的马兰士67或63最好63SE(广州旧货市场已很难找到,不知那里有),功放安桥701或700,主音箱KEF Q3或Q1,环绕随意。前几天到广州海印只来得及问价钱无试听,不知各位大仙对以上器材有无印象,或有何更好推荐,请指教。
  • ·

    (作者:falling 时间:2003-07-23 16:18:51)
    7月26-28日广州国际酒店音响展,打算到时去淘一淘,看有无平靓之选。各位有无兴趣?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器材报价 (作者:TK 时间: 点击数: 58)
    收藏
  • 大雄兄:
    我对你的器材感兴趣,请与我联系.我的电话是:13904120009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ldh 时间:2003-07-23 15:32:54)
    谢谢!!!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dadb 时间:2003-07-23 14:46:21)
  • ·

    (作者:dadb 时间:2003-07-23 14:47:32)
  • ·

    (作者:dadb 时间:2003-07-23 14:48:58)
  • ·

    (作者:dadb 时间:2003-07-23 14:50:16)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dadb 时间:2003-07-21 23:24:13)
  • ·

    (作者:老朱 时间:2003-07-23 13:18:33)
    dadb兄;上传图片真是太漂亮啦,谢谢你让我开了眼界,到时请开开恩!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一款挑战顶级标准的“雷氏”胆前” (作者:修竹 时间: 点击数: 352)
    收藏
  • 一款挑战顶级标准的“雷氏”胆前”
    近一二十年来,由于CD大举驱逐LP,更由于合并式功放的流行,高素质前级虽不至于销声匿迹,却也由于曲高和寡兼之价格高高在上而显得寥若晨星。硕果仅存的只有麦景图、AUDIO RESEARCH等数家而已。
    本人由于入道之初即为了增加合并式功放的控制力和调整其音色而用上了“雷氏”前级,因此,对前级的作用和优劣以及使用颇有些心得。先后对自己的“雷氏”前级和欧博的R6.6,音乐传真的F16、F15,金嗓子的一款顶级控制前级,麦景图的C22进行了比较。由于本人偏爱胆机,因此对金嗓子和音乐传真的F15这两种纯石前级不能接受。其余几款胆前比较下来,自己认为除了麦景图C22全面胜过“雷氏”外,其余胆前只有在信噪比一项上胜出。当然,这里是完全没有考虑价格因素的,如果加上这个因素,“雷氏”简直可说是打遍天下难觅敌手啊!嗬嗬,真是重庆烧友之福啊!
    后来用上了300B的分体单端后,一开始想甩掉胆前,“多支香炉多支鬼”嘛!简单不就是好吗?然而,怪就怪在这句话不灵了,加上前级后,不仅控制力有所改善,而且细节表现、音场、微动态、临场感都有所增强,音色音质没有任何劣化的倾向。于是又把前级接上去,看来是甩不掉了。这个事我至今也没有想通。不过呢,这款雷氏胆前并不是发烧设计,很普通的,整流和稳压用的都是胆,放大用的是两支大盾的E180F。
    上两周晚上闲来无事,叫上空谷兄一起到老雷家“探宝”。一来看看他最近捣鼓些什么机器;二来看看他又收了些什么古董胆,呵呵,老雷家里真是一个电子管的“百宝仓”啊。进得门来,老雷正在为朋友调试一台分体的300B机器,音箱用的是天朗的807,他的TUBERRY被老林拿去试听一直没有拿回来,看来是中毒深了。他的这套系统我们都比较熟悉,然而今天出来的声音就是不同,高低端的延伸很好,音质音色柔美,质感很强,音乐气氛特浓,难道老雷的300B单端又到了一个境界?老雷看出我们的疑问,指着一台小小的前级说,功效在它呢!果然,断开这个前级后,刚才的感觉荡然无存。呵呵,这一下勾起了我们的兴趣。老雷重新接上后说,这个前级对CD机的改善特大,可以说是直逼LP!他挑了几张CD一一放给我们听,有穆特的“歪脖拉”(纯数码小提琴)、辛德勒名单(AAD小提琴)、藏龙卧虎(大提琴)、蔡琴“渡口”、德沃夏克九交。他说得一点不错,就在他家的系统而言,这确实是最接近LP音色的一次。弦乐的质感、低频的控制力、高频的延伸和质感都令人相当满意。要注意,老雷的CD机是自己修好的一个爱佳的东东哦,虽是SONY的转盘,但毕竟只有几百元的水准呀!我无意与高档的CD进行比较,这样肯定“挨砖”,但是我真的为CD机厂商而悲哀,也为花大价钱在CD机上升级的朋友感到抱不平啊!
    接下来是LP的试听,这个嘛,不在话下啦,当然全面超越CD的表现啦。听完后,我们把这个小玩意抱上桌子,边喝茶、边观赏、边听老雷讲它的奥秘。
    这个前级最大的特点是用了两只古董级的RCA公司1932年前后开发和推出的230直热三极管。据厂方资料说明,主要用于雷达、无线电接收机等小信号电压放大,参数曲线非常完美。围绕这两只管子的使用,老雷进行了仔细研究和推敲,最后决定用两只美国GE公司的5814作缓冲,采用双单声道、作单端直热直耦设计,采用6X5和两个扼流圈以及半导体元件作三级混合整流稳压。其结果是动态范围宽裕,音色高贵、通透,高低频两端延伸极佳、微动态和临场感、细节表现超群,信噪比接近高档机的水准。据其介绍这台前级的指标为:输入阻抗500KΩ;输出阻抗220Ω;输入电平,0.2-7V;输出电平,2-70V;频响,10-20000Hz,±0dB;谐波失真<0.3%;信噪比,94dB。
    老雷还没有介绍完,我心里已经如猫抓,匆匆告别后,抱起这台前级就和空谷兄打的回家并通知了行者兄,XO兄因为要在家等PIGWANG兄故无法赶到我家。半小时后,我们已经接上了我的系统:唱盘,多能士TD321,唱臂,SME3009,唱头,舒尔V15;唱放,雷氏;前级,雷氏;后级,分体300B单端;音箱,N805;咸菜,至高PRO600\\650作双线分音;音频线,VDH102、铁三角。
    从听音感受来看,这台前级确实是全面超越老雷原来的前级,看来“古董管”的素质和老雷新机的设计理念居功阙伟!我们试机只用了两张LP,一张是挪威指挥OIVIN FJELDSTAD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的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在XO兄家听过同一版本的CD,380大元啊!XO的压底货哟,音效确实了得,那天用他的灵狮9号听后,大家一致觉得“直逼LP”!第二张也是挪威歌手KARI BREMNES演唱的那张“柏林恋人”。这两张片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录音非常好,音色、质感超群,动态大,对细节的表现要求高。培尔金特第一轨开始那一声就令人震撼,其动态之凌厉令人称奇,堂音余韵溢满空间,接下来的音乐,段段都美极了!弦乐阵阵绵密的质感扑面而来,低音贝斯的拨奏活泼、弹性和低沉,音乐氛围极为浓烈,木管奶油般的音色让人陶醉,特别是其中一段小提琴的独奏,其质感和高频段的飘逸华丽简直令人全身发麻。“柏林恋人”也是同样令人感叹。因为我有它的CD,经常听,所以感觉特别明显,厚润,感性,高低延伸超卓。
    从老雷前后两台前级的比较看,当然这个比较是不公平的,毕竟两者档次差别较大。第一,这台前级的动态大大优于原来的前级,表现在大动态乐段来临时新的前级非常稳定,音场不乱,音符不散,音质不劣化;第二,新前级的细节解析力提高,乐器的质感和音乐的微动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第三,信噪比提高,背景的宁静度更佳,接近高档前级的宁静享受;第四,高低端的延伸更好,而且高段的表现更加呈现出“阴影”感,低端的表现则体现为低频的解析力提高和超低频的下潜更深。
    总之,这个新的前级接上后,老的那台是再也听不下去了,唉,都是老雷的东东,怎么差别那么大!看来这台前级是抱不回去了!有人说,男人最大的缺点是喜新厌旧,但是如果新的好于旧的,为什么不呢?最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找钱!!!
  • ·

    (作者:老胆 时间:2003-07-22 01:00:35)
  • ·

    (作者:jzzy 时间:2003-07-22 07:10:13)
  • ·

    (作者:wangweiwei 时间:2003-07-22 10:41:46)
    我很怀疑是不是真正的比较过。哈哈哈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