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全部
  • 排序方式:
  • 排序
  • · 关于吸音柱的问题 (作者:pj 时间: 点击数: 46)
    收藏
  • 本人系发烧菜鸟,对音响硬件和发烧理论一窍不通,只喜欢听音乐。音响系统(5年前朋友帮助搭配)是:音箱B&WM803S2、功放audiolab8000Q+M、CD机天龙S10、线材超时空方芯铜系列。系统总体表现很好,但家中听音室(长5*8米,宽4*8米)据朋友测试在100-200赫兹间有驻波产生,想请教各位dx:听音室墙角吸音柱直径和高度应该各为多少?盼赐教。
  • ·

    (作者:leisure 时间:2003-05-25 23:08:27)
    墙角吸音柱吸不了低频,家庭只能靠大空腔或者打开门窗放大空间来吸收低频驻波。
  • ·

    (作者:自文 时间:2003-05-26 15:35:44)
    又货者买几米5CM厚中密度海棉,卷放在音箱后墙角,诸如沙发底的空腔.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求购大功率功放 (作者:hardwr 时间: 点击数: 61)
    收藏
  • 各位仁兄你们好:

    本人想升级功放,想求NAD S300.
    或二手名牌大功率功放。

    LDH 兄:
    我看过你的单声道功放的照片,觉得不错,不知多少钱。
    我的音箱是,单拿的220,不知是否合适。
    请多指教
    E_mail: wang_ri@sina.com
  • ·

    (作者:ldh 时间:2003-05-26 14:04:10)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gryphons是什么东东? (作者:wanlang 时间: 点击数: 52)
    收藏
  • 我在二手市场看到一对信号线,上有GRYPHONS字样,不知是什么东东?哪位大虾解答一下,谢谢.
  • ·

    (作者:chrisalex 时间:2003-05-26 13:24:20)
    与贵风的功放一点关系也没有,是国内的DD啊!
  • ·

    (作者:chrisalex 时间:2003-05-26 13:24:40)
    与贵风的功放一点关系也没有,是国内的DD啊!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读书心得:扩散体与频率的关系 (作者:leisure 时间: 点击数: 71)
    收藏
  • f=(2*声速)/(π*a),且b>0.15a
    a:扩散体的表面宽度,
    b:扩散体的深度
    根据此公式计算可得:普通市面上售的音响用的聚苯扩散板的扩散频率约为4至5khz,对中低频无效,只对特定的一个频率的高频有效。当波长远大于对应频率的波长时无扩散作用;当波长远小于对应频率的波长时会产生定向反射。因此扩散体应该由多种不同表面尺寸组合而成,以达到对各频段均产生扩散作用。但对低频的扩散仍然很难,因为扩散体尺寸巨大,比如50hz对应的扩散尺寸为4m,这显然在家庭无法做到!至于市售的扩散板其实几乎无意义,因为它表面的扩散体只有一种尺寸,只对一两个频顿友扩散效果,其他的频段根本无效!而且动辄几十大元,只是商家又一伪科学的赚钱手段!
    以上观点为个人对声学知识的理解,若有不对请及时指正!
  • ·

    (作者:二傻 时间:2003-05-25 22:08:38)
    非常同意leisure的理论!
    为了调整我的系统,最近对声学扩散了解了一点,并做了一点实践,发现花了几百块加了一块窗帘布以后,像是把CD机换成了数万圆级的感觉,所以我认为吸音和扩散有时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命运,奉劝发烧的诸位不要轻易换掉手中的器材而无度的所谓\"升级\",其实一块破布有时就能解决问题,更不要相信一些知之甚少的商家弄出来的一些目的是赚钱的东东,发烧决不仅仅是钱!
  • ·

    (作者:sg 时间:2003-05-25 22:18:41)
    最近这段时间将做好的扩散板布置好,发觉音场、定位等好了不少,中高频更均衡了。我做的这个板可以扩散648-4777HZ的频率,由于只有一种扩散板的详细尺寸,只做了一种,如果各种形状的扩散板混合使用,相信效果会更好。低频由于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只要适当吸收,不产生驻波即可。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玩双功放 (作者:pa65128 时间: 点击数: 41)
    收藏
  • 我打算玩雅峻FMJ A32和P35推KEF RDM TWO.玩双功放和单用FMJ A32区别会有那些
  • ·

    (作者:pa65128 时间:2003-05-25 16:57:10)
  • ·

    (作者:ldh 时间:2003-05-25 17:21:23)
    一般的说使用一台推一个箱子的接法(一个声道走低频,一个声道走高频),音场改善较大,定位好,层次细节好一些.采用一台推低频一台推高频的接法推力控制力提高明显一些,音场定位不如前者,层次细节差跟前者不多.具体那种接发好还要自己实验决定.喜欢那种声音就使用那种接法.不管哪种接法声音相比单台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请斟酌一下----两台功放的价格买一台其他的优秀功放其总体性能大概不会比两台差多少
  • ·

    (作者:pa65128 时间:2003-05-25 19:52:29)
    有玩雅峻双功放的吗
  • ·

    (作者:pa65128 时间:2003-05-26 12:28:25)
    ding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ldh 时间:2003-05-25 11:29:10)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我手上有三根数字线。 (作者:Jim Wang 时间: 点击数: 41)
    收藏
  • Cardas Lighting Speed, Kimber D-60和Nordost Silver Shadow。这三根线的特点如下。

    解析力:Cardas, Nordost, Kimber
    音乐性:Kimber, Nordost, Cardas
    平衡感:Nordost, Kimber, Cardas
    前倾性:Cardas, Nordost, Kimber

    本人一向主张线材要平衡。Nordost毫无疑问是我的偏爱。在换777ES的钟前,我是用777ES---Cardas----数字均衡器----Nordost。这样用,解析力是比较好,但我很怀念Kimber的甜美的中音。换777ES的钟后,解析力得到提高,Cardas就显得过分了点。换回Kimber, 拿回了甜美的中音又不失解析力。呵,今天听了六小时的音乐。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amw 时间:2003-05-25 16:10:38)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请教LDH坛主 (作者:捷捷 时间: 点击数: 41)
    收藏
  • Gryphon Callisto2100功放素质如何,较我原先的
    THORENS TIA2300可有大幅改善(在音色和音域平衡方面?
  • ·

    (作者:ldh 时间:2003-05-25 17:58:11)
    你的多能士我没有听过,不好给你参考意见.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我的WTR (作者:goodsound 时间: 点击数: 141)
    收藏
  • 我的WTR cd-800坏了,有感。
    我在深圳,这台cd机是98年上半年买的。当时刚毕业不到两年,口袋大米不多,在仔细比较过后,一起买入MF A2功放(6200rmb),据称是瑞士产的WTRcd800机(4300rmb),AE AEGIS Model 1(6900rmb,经向AE公司电子邮件咨询,该箱子96年就已经停产)音箱,超时空的信号线,VDH的喇叭线。在这么多年中,曾经因为听了别人的好系统,发现自己的A2功放的确不够力而且声音太过甜以致有点发腻,速度也显得拖沓,想过换功放(在家里经济宽松的时候,曾经同店里的老板娘认真地侃过贵丰tabu AT的价,直到2万人民币,但是后来我还没来得及下决心买的时候,这个店就关门大吉了,很是遗憾)。后来,不知不觉地还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音乐上,对硬件也没有太多的追求,一直听到现在。

    可是,上个月一天深夜,在我听着碟的时候,突然发现cd机停顿了下来,重新取出碟又重新放回去,读了几分钟,就又再度停顿,显示为“stop“。这是我已经预感到有问题发生,因为我从来不会用它来读翻版碟的,应该不是光头的问题,而且我也很注意给机器清洁,不会是因为灰尘多弄脏光头而影响了读碟。后来无论我怎么尝试,把什么碟放进去,它都是No Disk。因为我是读文科的,对理科的东西只是略懂皮毛,不敢贸然自行“修理”,于是就去找看有没有店家可以修这机器的,昨天终于在万商电器城的一个店里问了老板,这个老板说可以去体育馆的那个维修店,或者去无委会楼下找一个维修的姓张的师傅,都可以的。今天,我打开机箱,仔细看了以下,发现机器出现的症如下:把抽屉打开,把碟放进去之后按close,抽屉进去了,但发现碟根本就没转动,显示屏就出现了no disk的文字,试过无数次也是这样。看来真的得搬去修了。
    感想:

    一、当时的奸商真的很多。这台cd机无论从内还是从外,都没有任何“瑞士”的文字或者标示,怀疑整机根本就不是瑞士产的。里面的cd转盘是马来西亚产的菲利普CDM12 1/15,显示芯片是台湾产的,整个机箱感觉完成度不是太好,完全没有我们印象中到瑞士产品的精致。主板上四个螺丝孔只在一边上了两个螺丝,使人极不放心。整个机箱中数码、电源、机械等部分完全没有物理间隔,只是在电源变压器上包焊了一块铜皮防磁。(请看图片)当时完全是根据耳朵来挑选的,又没有开机箱看,甚至连机背版写了什么都没看。机器拿回家后也没看说明书就同包装箱一同扔掉了。

    二、机器坏了,是修还是买新的,新的买什么?95年的时候曾经买过一台新加坡产的菲利普微型组合音响,我们家老头子到现在还在用着。在97年的时候由于老是读翻版碟光头坏了,拿它到顺电的家电医院花250rmb换了个光头,就一直用到现在,但是换了光头之后,声音明显差了:单薄、尖细了许多。就此,我不知道现在这台cd机是否应该花钱去修,假如修了效果不好,岂不失望之极。买新的,就要考虑是纯CD机,SACD和DVD-A了。DVD-A我还没仔细地听过。这几个星期在多家音响店对不同品牌、档次的SACD机的仔细听了后,发现SACD并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惊喜的表现,昨天又听了半天,在盲听的情况下(店家使用一台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欧洲合并SACD机播放,该机价格约三万多rmb,当时用一套瑞士产的前后极推天朗的同轴大柜子,外加了一个超高音弥补超高频放声SACD),在播放不同的软件的情况下,我甚至分不出SACD同CD音质上的优劣,根本就不象有些评论写的“SACD使整个系统直接上升了一个档次”, “使整套系统脱胎换骨”。在机器价格、软件价格都比CD贵的情况下,让我如何下决心购买SACD机?!更何况深圳市面上的SACD碟片一般一个店里就只有30来种,有的店甚至更少,日后买软件也是个问题。假如买纯CD机,因为考虑到SACD和DVD-A日后还是会取代CD,所以现在就想买一个便宜点的CD机过渡,网友推荐的马兰士4000,店家报价1450元rmb,黑色和金色可选,没有样板,要到外面拿,也就没试听到。后来为支持国货,听了原创的A6,报价1800元左右,根本就听不进去,总之一句话“乱、吵”。后来还是让店家拿了一个6900rmb的英国的MyryadCD机(好像是MI120)来听,觉得自己以前常听的声音回来了,很是舒服、自然、饱满,我以前的WTR就是这个声音。后来店家放了一个山灵的4900rmb的机器来给我AB对比,我发现,在山灵升频的情况下,声音的高低两极扩展良好,播放网友大力推荐的考机碟Stokowski的《狂想曲》,给人的感觉是两机相差不是太远,各有千秋,只是性格取向不太一样,Myryad的声音饱满,温润,解释度感觉上并不是太高,但是不会使你遗漏什么,山灵的声音感觉清脆,干净,但是声音较硬。在听蔡琴的《老歌》中,山灵的人声相比而言更加清晰,干净。但是,总体来说,山灵的机器还是出现了两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分离度不好,在听Delmoni的《妈妈教我的歌》的时候差距明显,山灵表现的小提琴同钢琴混在一起,你需要很认真地去倾听这两把乐器的声音空间距离,但是事实上你很难把它们分开来。而Myryad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两个乐器清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我曾经看过一片文章,说的是关于jitter的问题,文中就是说如果一台CD机要是jitter(跳动、抖动,从而导致误差)多的时候,声音的分离度就很差,听者就很难分清乐器的具体位置以及同种乐器间的区别。国产的很多CD机在防震、防干扰以及读取准确度方面宣称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效果还是不理想。What a pitty!二是音乐味不足,山灵的机器播放的时候,可能可以听到一把清晰的声音,但是我听着觉得有点紧张,我一直把是否可以使我心胸舒畅作为一套系统表现的一个重要标准,山灵的CD机明显达不到我的要求,而Myryad则可以使我很舒服地听下去。我想音乐味这东西可能就是厂家在研究“听音心理学”后根绝人的听觉特性和听觉要求调整出来的声音吧,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的事情,国内的音响厂家可能缺的就是这些细致的东西。虽然我将6900块的英国货同4900块的国货相比较,有点不公平,但是,我要说,上述两件器材在声音上的区别足以使我毫不犹豫地多掏这2000块人民币。

    三、硬同软的关系。国产厂家经常展现其器材精致的内部结构,完美的物理间隔,庞大的供电系统,沉重的机身总量,以及尖端的技术参数,好像这一切一切都是可以保证声音完美的标志。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上述的全部都是硬指标,都可以说是外在的东西。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国货的内部结构都是漂亮的,机器都是沉重的,但是,同价位的进口机器,相对来说就没这么好看了,打开机箱,绝对不会象国货一样给人这么强烈的信心。就如我的WTR,声音就很接近Myryad(因为当时买的时候就做过AB对比),都是一样的使人身心舒畅,缺少的只是一点点的分析力。但大家可以看看图片,你们看了也不会有什么信心,整体结构单薄,线路零乱,但事实上在这个价位上它的表现是很令我满意的。国产的器材总是很重,很多都是在面板上加了厚厚的铝板,底部加了厚厚的铁板,使人买的时候觉得很值,信心倍增。这估计也是同我国的初级音响消费者的不成熟的诉求有关吧。音响器材的购买首先必须用耳朵验收,而不是仅仅凭眼睛去看,凭手去掂。看来,无论是国内的音响厂家,还是国内的消费者,都是需要时间去发展和进步。

    四、一分价钱一分货。性价比永远是非富豪级的消费者需要研究的问题。Gryphon好,krell好,Mark Levison好,Jeff Roland好,但是,太贵了;国货便宜,但是真正的发烧友很少愿意长相厮守,一有条件就会升级更贵的器材,转而投向进口名牌。我们这些可怜的工薪阶层就是要挖地三尺把自己买得起的器材都研究一番,然后再买。但是,不要忘了市场的一句名言“买的不如卖的精”,发烧友在挑选抉择的时候永远都是痛苦的。商家永远都会把价格定到你想买,但又嫌贵的地步。另外,在价格相对较低的国货同价高的进口货的比较中,我认为根本就没有必要局限于国货同洋货之间的争斗中,更不需要上升到是否爱国的层面。因为无论是国货还是洋货,他们在市场上的定价都是根据自身的产品质量、性能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的对比后最终确定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很少记器材型号,只是记价格的原因。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经常有些不负责任的音响评论员说的3000元的XX国货绝对不比6000元的进口XX货差。要是真的那样,进口的器材在国内还能卖么?在试问坛子里的烧友们,有多少人用的是国产器材啊?至少在资深的烧友中,绝大部分是用的进口器材,而且是名牌器材。我认为,真正有水平的烧友是根据耳朵来购买的,并非只靠听宣传,只看杂志评论的。另外一个不成理由的理由,就是国外的“best buy”,“年度大奖”中,在我的印象中,获奖的国货好像只有一个“大极典”的胆后级Mono Block,其他的国货有没有获奖我就不知道了,请大家指正。“Best buy”的器材我认为还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的。

    五、性、价的不平衡增长性。你花2000块钱买的器材,可能比1000块钱买的要好1倍(当然这一切都是感性的判断),但是,你要是花10000块钱买的器材,绝对不会比5000块钱的器材好1倍。更够呛的是,“头脑发昏”的高端发烧友在提升2%的音质水平的追求下,可能就会放弃50万的器材,而追求80万的,价格花多60%!这时候,性同价的比就呈现不协调的增长比例关系了,但是,我们的发烧友们一样义无返顾地放血换机以追求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提高,是多么地专注,多么地可敬。

    以上是我在这次换机前的一点感想,如有错误,请大家给予指正。如有建议,请大家告诉我。谢谢!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