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DADB兄,APEX到手没?
(作者:韦生 时间: 点击数: 75)
- 收藏
-
-
·
讨论器材资料-器材图片-第三套
(作者:LIT 时间: 点击数: 54)
- 收藏
-
AE1换成BMWCDM1???????猪头!
-
·
也谈音响与金钱
(作者:海河 时间: 点击数: 215)
- 收藏
-
音响,尤其是此坛子上谈论的音响,大多是昂贵的器材;更有不少人,唯高档器材是论,器材档次低了好象本人发烧没有档次。因此,音响发烧就成了舍的花大钱、有钱的代名词。无可否认,买任何音响器材都得花钱;更不能否认,花大钱能买到更和好、更高档的音响器材。这里我想说明的是,必须搞清楚音响器材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肯定会说我说的是废话,谁不知道是用来听音乐的?且慢,问题就出在这里!音响器材是用来重播音乐的,因此广义上的音响器材实际上包括了功放、cd机等放音设备和音乐软件两大类,音响发烧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二者听到忠实于现场录音的音乐。我说,你的想法没错,但你永远也达不到目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重放音设备本身的制作材料不同决定了放出的声音音质的不同,此其一;即使相同的材料也因制造者(商)对声音音质的趋向不同而造成重放声音的差别,此其二。所以再高档的音响器材只能接近再现而决不能完全再现现场录音,正所谓“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也就是刘版主所说的音响的缺陷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才会理智发烧。如果你发器材烧,就把金钱多投向重播设备;如果音乐烧,就多买些cd、lp或磁带。钱多买高档的,钱少买档次低的,总不能把举家过日子的钱花在这上面,玩音响可以入迷,但不可成癖,否则本末倒置。所谓“本”即欣赏音响给人带来的愉悦,“末”就是音响器材本身,器材为人服务,人不能成为器材的奴隶。言此非为攻击谁,只为表自己的心声。欢迎批评指正。
·
(作者:ldh 时间:2002-03-19 00:32:29)·
(作者:taoge 时间:2002-03-19 00:36:58)- 但是有人愿意做奴隶,也无所谓。
·
(作者:fly 时间:2002-03-19 00:55:27)- 我觉得,其实不论是买音响还是听音乐,服务对象主要还是自己,只要钱花了之后自己觉得心情愉快,目的就达到了,不必去理会别人的声音。但实际上又有多少人能不介意他人的声音呢?我们不必一定要去界定谁是“本”谁是“末”,现实上以换机为乐的发烧友也大有人在。我们需要倡导的是一种“科学消费”的观念,有合理的资金办力所能及的事,这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应该都是一件大好事。
·
(作者:li 时间:2002-03-19 15:43:40)- 天价的器材都是卖给疯子的不成?如果不发烧器材对音乐录音的还原度要求也不高的话,他尽可以去买组合音响,我看日本的套机就不错,样子也漂亮,何必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且弄不好还会倾家荡产。
·
(作者:mhm 时间:2002-03-19 16:41:36)- 听不少朋友讲要求不高还过得去的。我自己原来就有一套JVC的MX-G9,比3/5a还贵(所以我觉得3/5a价格可以接受),早让给亲戚了(幸亏出手早了),星期天去玩,听了几首歌,唉,当时买回来时听着还行,现在真是,不说别的,单是清晰度就受不了。所以我觉得1000多块的HONEYONE真的很了不起,可惜大黄蜂现在怎么不来了!!
·
(作者:灼焰寒冰 时间:2002-03-19 16:42:26)- 他们的乐趣只在内容,发烧友则两者兼而有之。
·
(作者:llhu 时间:2002-03-19 18:44:19)- 他不同于只在自己家对着自己的器材(可能是台式组合)听音乐的人,这种人音乐学院很多。这是一批不仅在自己家听音乐,还要东听听,西听听的人,比较之下才会发现不同,才会发现天外有天,才产生升级的愿望。有钱(嗯,还有有权)有人换LP,换车,换房。。。。换器材有何不好,很高尚的追求。没钱就好好听现在的器材,有钱再说,追求,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
(作者:donalddon 时间:2002-03-19 16:02:44)- 音乐发烧与音响发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密不可分的。 现在用高档音响听碎玻璃和飞机大炮声的虽有人在,但也不多了。大多数烧友是为了听好音乐而迷上HI-FI的,不管他或她爱好的是流行摇滚人声古典。令人高兴的是坛子上用音响听交响乐的烧友越来越多了,我正是一个由乐迷进而音响迷的。原因很简单:为了听到尽量接近真实声音的重现所带来的美好感受而乐此不疲倾囊而出。希望不要将两者割裂开来。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6:32:23)- 不知海河兄是否明白我的意思?
·
(作者:laobao 时间:2002-03-19 16:45:08)- 有人说:“人与电脑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电脑什么都能做,就是不会享受。一个人可以让电脑演奏贝多芬的音乐,却无法让电脑喜欢贝多芬!”台湾音响界前辈彭康德先生很早前就说过:“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更值得尊重!”发烧友所追求的应该是借助音响来欣赏音乐。
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玩起音响来就会自在自得,而不会成为一堆冷冰冰机器的奴隶。曾有一位朋友给我电话说他不知道目前使用的器材够不够好,希望我能给他提点建议,等报上他器材的清单,我不自觉地倒吸了一口冷气,那么昂贵的器材,就是再过十年我也可能买不起。为什么这位朋友还会觉得有升级的空间呢?孙子兵法说:“为将者需役物而不役于物”,音响器材的任务就是提供音乐欣赏之用,管它是巴哈、贝多芬还是麦当娜、罗大佑,只要能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享受与满足,你的音响就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越好的音响越能提供接近于真实的感动,如此而已,对音乐的内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影响。只拿着几十张发烧片而在那里斤斤计较,对枝微末节吹毛求疵,稍有不满就花大钱换机升级,这样的态度是不值得鼓励的。有些音响评论人提出一个“舍得”理论,有舍才有得,如果能舍去盲目的高价音响攀比,很自然就会得到音乐的喜悦。一位文人朋友,平时除了写稿外,业余时间全都泡在了音乐里,刚开始受一些高烧友的影响,花了约十万人民币金配置了一套HIFI音响,几经换机升级,也达到了一定的声音档次,平时也自得其乐。然而有一天受一位发烧友邀请去听一套器材,发现这正是自已梦想中追求的声音,一问价钱还不足二万,差点没气得吐血。终于明白并不是高价搭配起来的东西就是适合自己的。
毋容置疑,一套HIFI音响只是一堆泠冰冰的机器而已,只有被赋予音乐,它才能真正有了灵魂,具有了生命。音响最终是用来听音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借助于音响去欣赏音乐,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发烧友。否则,将永远在音乐之外徘徊。一套几万元级的高级音响组合,只是用来听“打烂玻璃”或是用来验证一下“1812序曲”中的炮声是不是真实逼真,这岂不是暴殄天物与真正的爱乐精神背道而驰吗?
然而,音乐与音响毕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谈不上谁是手段谁是目的,谁是载体谁是内容。很多传统上被人们认为是“形式”的东西,实际上本身就是内容,或者说是二者的统一体。就如同画家笔下的线条、颜色,舞蹈家的形体动作;文学家笔下的文字符号等等。音响与音乐的关系也是这样,其本身就充满了听觉上的魅力,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这些音响效果为什么会对发烧友的听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因此,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是不可取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新的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好处。对于音响技术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永远不会有最完美的音响器材出现。但必须承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录音还原技术在今天已相当成熟,花少量的资金组合一套让人沉醉于音乐的器材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真正走近音乐并进入音乐却绝非易事。换句话说,拥有高级音响与拥有音乐并不能等同。
发烧器材与其它电子产品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纯物理的技术产品,同时它还蕴含着浓郁的音乐文化背境和艺术色彩。因为音响最终必须服务于音乐这种听觉的艺术,并经欣赏者聆听鉴别而最终获得认可。所以,音响不但是一种科技产品,而且还必须是一种艺术品,并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个性。这是欣赏艺术的人本身所决定了的事实,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艺术品时会得到不同的感受,因而会对同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有不同的认同。所以,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就算是一套很普通的音响,在他的手里也如同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一套十几万、几十万的音响器材,要是落在一个对音乐毫无兴趣的人手里就只能说明有钱而已,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
总而言之,音响器材是欣赏音乐必不可少的,但理智的发烧友不会把主要的精力和财投入到器材的比拼打擂上,乐在其中的是从音响设备里播放出的来音乐。好好享受音乐把,这才是目的!·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7:12:02)- “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就算是一套很普通的音响,在他的手里也如同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一套十几万、几十万的音响器材,要是落在一个对音乐毫无兴趣的人手里就只能说明有钱而已,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极端对比 X)
“录音还原技术在今天已相当成熟,花少量的资金组合一套让人沉醉于音乐的器材并不是一件难事”(多少人赞同这句话?? X)
“一套几万元级的高级音响组合,只是用来听“打烂玻璃”或是用来验证一下“1812序曲”中的炮声是不是真实逼真,这岂不是暴殄天物与真正的爱乐精神背道而驰吗?”(谁这样做过??现实我认识的烧友没有一个是这样,这种人从来只在书中出现过 X)
“花了约十万人民币金配置了一套HIFI音响,几经换机升级,也达到了一定的声音档次,平时也自得其乐(A)。然而有一天受一位发烧友邀请去听一套器材,发现这正是自已梦想中追求的声音,一问价钱还不足二万(B),差点没气得吐血。终于明白并不是高价搭配起来的东西就是适合自己的。 ”(只能证明A的发烧水平很差,B发烧功力了得,如果那10万元落在B手里会怎样?B校出来的声比二万元的差?不同个体,无可比性。 X)
“总而言之,音响器材是欣赏音乐必不可少的,但理智的发烧友不会把主要的精力和财投入到器材的比拼打擂上,乐在其中的是从音响设备里播放出的来音乐。好好享受音乐把,这才是目的!”(我的音响比别人的差,但我比他更懂得欣赏音乐所以我还是有比他胜的东西。音响没比拼打擂怎会有进步?搭配一套后在家听音乐是发烧上的固步自封。)
最后说一句:我爷爷是民乐爱好者,但只听收音机,不懂发烧为何物。音响与音乐的主次从来就是决定于个体,音乐家可以对音响一窍不通,但发烧友对音乐一窍不通却是万万不行的。- “对于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就算是一套很普通的音响,在他的手里也如同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一套十几万、几十万的音响器材,要是落在一个对音乐毫无兴趣的人手里就只能说明有钱而已,失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极端对比 X)
·
(作者:rock 时间:2002-03-19 17:19:45)- “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更值得尊重!”,这只是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讲,但肯定有人是宁肯(或更乐意,或更满足于)"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标准不同,不可以说喜欢音乐(或更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就比喜欢音响(或不太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更值得尊重!
比较器材的优缺点,寻求器材间的细微差异,一样能为人带来乐趣..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音乐发烧跟音响发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都能为人带来乐趣,谁也不比谁更值得尊重..我是观点是更注重个人的人性化,呵呵,可能跟其它观点有些冲突,其实,西方社会对人性的认同远远好于国内..
- “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更值得尊重!”,这只是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讲,但肯定有人是宁肯(或更乐意,或更满足于)"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标准不同,不可以说喜欢音乐(或更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就比喜欢音响(或不太懂得欣赏音乐)的人更值得尊重!
- 有人说:“人与电脑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电脑什么都能做,就是不会享受。一个人可以让电脑演奏贝多芬的音乐,却无法让电脑喜欢贝多芬!”台湾音响界前辈彭康德先生很早前就说过:“一个只买得起十万元音响却收藏了一千张唱片的人,比拥有百万元音响却只有几十张唱片的人更值得尊重!”发烧友所追求的应该是借助音响来欣赏音乐。
·
(作者:aiko 时间:2002-03-19 16:57:25)- 写差不多这种论调的朋友在背后总会有一声叹息,那就是:
“那套器材如是我的那该多好啊!”- 写差不多这种论调的朋友在背后总会有一声叹息,那就是:
·
(作者:乱讲 时间:2002-03-19 17:36:48)- 此坛却有不少发烧友的器材较高档这是事实。但高档的器材不代表“摆阔”,“唯高档器材是论”。其实正是他们是较“成功人士”,可以买的起过去买不起的器材,可以用高档的器材去欣赏音乐,去理解音乐,我想这没罪,是生活好了,富裕了。想当初“三十八快半”的时候,谁敢想买只有华侨才能买的起的器材,连听什么音乐都收限制,而今天....!我们应该欢迎勤劳致富的人用汗水换来的钱去买更高档器材,用更高档器材去欣赏音乐。
玩音响有两种人:一、纯粹是玩器材,听音乐是其次;二、主要是听音乐,器材只不过是个手段。我觉得两种人没有矛盾,是“井水不犯河水”,只不过玩法不同,只要他们玩的高兴,玩的开心,大可不必一定要他们什么都一样。
不错,是有些人不量力而行,倾家荡产的追求高档器材,但逼近是少数。- 此坛却有不少发烧友的器材较高档这是事实。但高档的器材不代表“摆阔”,“唯高档器材是论”。其实正是他们是较“成功人士”,可以买的起过去买不起的器材,可以用高档的器材去欣赏音乐,去理解音乐,我想这没罪,是生活好了,富裕了。想当初“三十八快半”的时候,谁敢想买只有华侨才能买的起的器材,连听什么音乐都收限制,而今天....!我们应该欢迎勤劳致富的人用汗水换来的钱去买更高档器材,用更高档器材去欣赏音乐。
·
(作者:嘉木 时间:2002-03-19 18:04:31)- 音响是成人(只是男人)的玩具。
富人有富人的玩法;穷人自有穷人的乐趣,各不相干。- 音响是成人(只是男人)的玩具。
·
(作者:dadb 时间:2002-03-20 10:29:31)- 发烧友是必定是喜爱音乐. 不管是古典或流行曲, 但爱听音乐的就不一定玩高级音响,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那么为何有人去玩音响呢? 精神寄托? 虚荣心? 满足感? 追求完美? 购买欲? 我想在世上的发烧友大约基于以上的几点才会去玩音响. 大部份购爱浪,CAV的家庭不就是有虚荣心吗? 只不过他们不懂. 而且他们亦不了解十多万元的器材是甚么东西. 在我发烧的历程里, 曾由玩二十万的器材, 在一夜之间全出售. 变为听先锋LD+天龙3500G+BOSE301. 还不是乖乖的听了几年. 无能力, 无法啦! 但这几年我从没有停止过发烧. 我想我发烧是基于精神寄托,追求完美及满足感. 其实热爱音乐的人是否发烧我个人觉得就如男女之做爱的表现, 有大部份女性喜欢关灯而且被动, 因她比较喜爱感觉. 但有少 部份女性爱开灯并主动. 这是爱有实质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发烧友就是后者.
各兄弟不要说我满脑子黄色思想呀.- 发烧友是必定是喜爱音乐. 不管是古典或流行曲, 但爱听音乐的就不一定玩高级音响, 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那么为何有人去玩音响呢? 精神寄托? 虚荣心? 满足感? 追求完美? 购买欲? 我想在世上的发烧友大约基于以上的几点才会去玩音响. 大部份购爱浪,CAV的家庭不就是有虚荣心吗? 只不过他们不懂. 而且他们亦不了解十多万元的器材是甚么东西. 在我发烧的历程里, 曾由玩二十万的器材, 在一夜之间全出售. 变为听先锋LD+天龙3500G+BOSE301. 还不是乖乖的听了几年. 无能力, 无法啦! 但这几年我从没有停止过发烧. 我想我发烧是基于精神寄托,追求完美及满足感. 其实热爱音乐的人是否发烧我个人觉得就如男女之做爱的表现, 有大部份女性喜欢关灯而且被动, 因她比较喜爱感觉. 但有少 部份女性爱开灯并主动. 这是爱有实质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发烧友就是后者.
-
·
本人现有森海塞尔耳机低价出售型号有 HD433 HD400 HD470 HD200 HD250I
(作者:王府井 时间: 点击数: 70)
- 收藏
-
本人现有森海塞尔耳机低价出售型号有 HD433 HD400 HD470 HD200 HD250II HD570 HD590 HD580 HD600
由其是大家都喜欢的HD580 HD600还有DJ 专用的HD200MAST HD250II 更是低低低.....
本批货都是正货有3.15防伪码. 质保一年.
联系电话:024-83966423 13082456865
-
·
这是北京某STUDIO
(作者:llm 时间: 点击数: 118)
- 收藏
-
目前,STUDIO主流监听不外乎几种,主监听用芬兰的GENELEC、英国的QUESTED;对比监听用日本的YAMAHA NS-10M或GENELEC 1031A.这都是很好的配置,当然由于个人喜好不同或经济条件不允许也有用其它配置的,当上述配置还是目前最经典的。香港STUDIO用QUESTED比较多而大陆用GENELEC比较多。我给的照片就是北京某STUDIO的照片。一间是GENELEC,左右用1038A、中置用1038AC、环绕用1031A、重低音用1094C.另一间STUDIO左右用QUESTED208.对比监听都用YAMAHA NS-10M.北京的发烧友友机会可以去听听。很过瘾呦!
·
(作者:LLM 时间:2002-03-17 19:03:16)·
(作者:chichi 时间:2002-03-17 21:00:50)- 该怎么称乎老兄呢?难道是...老流氓?
·
(作者:mrbighead 时间:2002-03-18 08:28:05)- 听说跟发烧友关系比较大的不是录音时用的监听器,而是混音监听时用的监听喇叭,而混音监听时用的往往是比较接近大众的音箱,比如B&W,是这样吗?另外有人说虽然YAMAHA-NS10常用于监听,但其实并不好听,而且听长一点很容易疲劳,不过它特别容易给录音挑错,是这样吗?
·
(作者:chichi 时间:2002-03-18 14:02:44)- 标准监听,是对所有制作的产品(声音)确定一个标准,到底录下来的是什么东东。一般都是全音域的大型主动音箱。要求在任何测量仪器下都绝对的精确。对任何形式的失真都没有妥协。采用主动方式,也是把功放和喇叭做为一个整体设计。可以说是代表当代场声器的最高水平。
对比监听是一般在产品制作完成后或过程中,模仿大众实际聆听时的效果。主要的区别是频响较窄。失真方面的要求不如标准监听那样严格。但是也非常中性。过偏的系统只能代表一部分用户。
所有这些监听喇叭,都不难听。最基本的要求是,录音师在长时间大音响聆听下,不会引起听觉疲劳。毁耳朵的东西,哪个录音师会用?
YAMAHA NS-10M可能是全世界销量最大的监听喇叭之一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录音室都会拥有或者曾经拥有NS10。这是六寸低音的密闭箱。其声音的中性,低失真,和透明度,细节的丰富性,是民用产品很难比拟的。
可以用 NS-10M,recording studio,monitor做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一下看看结果。
NS10不贵。应该是四千多元人民币吧。如果有机会弄一对回家听上一个月,可能会影响到您对音响表现的基本认识。
还有一种所谓的控制监听,简单说就是喊话用的喇叭。不在讨论之列。
LLM,俺班门弄釜了。·
(作者:LLM 时间:2002-03-18 19:50:29)- 一般来说录音控制室的监听有主监听和对比监听组成,所谓对比监听我们习惯叫近场监听。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作用,根据国际标准一般采用夹角60度摆放,两个音箱与听音者成等边三角形。这个听音点就是常讲的“甜点”。摆放高度一般参考厂家给出的听音点,大概就在高音头的下边一点,这个点的高度应在一米一至一米二左右(座姿人耳高度)。如有将音箱放高的要求,就要有向下的倾角了。根据国际标准这个角度不能大于七度。当然,安装过程中还有很多声学装修处理上的要求。近场监听,顾名思义就是摆放得较近的一对,主要是听音箱的直达声。基本不受房间染色的干扰。关于YAMAHA NS-10M音箱现已停产,如能收藏一对我认为很值得。当然还要配好功放,我认为配OMNIPHONICS S-300可称之为绝配。他的高音头很娇气,冲坏一只就要花700-900港币。千万小心呦。10M做近场监听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几乎所有的录音室都能看到这对白纸盆。说句实话作为欣赏的角度确实很难听,但录音师一致认为它很准,MIX出来的节目有把握。YAMAHA除这一对再没出过好东东。
·
(作者:胡汉三 时间:2002-03-18 21:58:29)·
(作者:chichi 时间:2002-03-18 22:51:32)- LLM,这么说,对比监听,其实也是非常准确的器材.而且主要是为直达声设计的.
能否介绍一下,NS10之后,优秀的对比监听音箱?
俺见过的有GENELEC 1030A,1031A,MEYER HD-1,KRK V6,Event PS6,PS8...
请捡熟悉的聊两句吧.·
(作者:LLM 时间:2002-03-18 23:14:18)- 从最近发展趋势看GENELEC 1031A来势汹汹,尤其是港台很多音乐人和录音师到大陆做唱片,都要1031A
和10M同时拥有的棚。但是我认为10M以后还没有太合适的,1031A我打开看过前级用的5534而不是分立元件。
但是搞电视的还是用GENELEC较多。GENELEC早期有一款1024C,很经典俗称芬兰梨。大陆有两对一对在深圳(已不响)
一对在北京仍再用。GENELEC在北京要建亚洲办事处了,我认为这是准备薄利多销的信号了。等等再买。您讲的其他牌子
装机量相对较低。·
(作者:LLM 时间:2002-03-18 23:22:16)- 专业器材发烧玩法,说得好!最近涌现出一批人就是这个玩法,我有个朋友前一阵一口气买了三套开盘机,两台小谷(OTARI),一台安培的,每台只花500元呀!另一个朋友花2000元买了一台TAC 24轨调音台还送两台SONY 55ES DAT机。
虽然都是旧机器,可几万几十万一台谁玩的起呀。- 专业器材发烧玩法,说得好!最近涌现出一批人就是这个玩法,我有个朋友前一阵一口气买了三套开盘机,两台小谷(OTARI),一台安培的,每台只花500元呀!另一个朋友花2000元买了一台TAC 24轨调音台还送两台SONY 55ES DAT机。
·
(作者:chichi 时间:2002-03-18 23:24:12)- 分立原件并不一定比运放合适.
再说1031A高音单元上限,在电路上有低通滤波器的.也不要求电路的在速度上非常高.
您说等等再买,是等等再买那台NS10M吗?·
(作者:LLM 时间:2002-03-19 10:01:41)- 我说1031用IC主要是说卖的价钱太贵,当然5534也是很好的低噪声运放。我说的等一等指的是GENELEC,有降价空间。10M千万别等,因为停产越等越贵了。否则就要买二手了,大多数二手都换过高音头了。10M的停产好像是材料供应上的问题。但我想1031作为欣赏用比10M更合适,现在1031一万六左右,再降点就和10M加台好功放差不多了,10M对功放还是很挑剔的。等等吧。GENELEC 1029我觉得是个玩影院的同好应该关注的,只是以前没有一个能与他相配的重低音。听说今年4月NAB大会期间将推出一款,而且要使低音炮设计理念有个飞跃。1029是我目前听到做家庭影院最好的,很多业内人士认同,只是去年BIRTV展会在个小角落,再加上经销商无能,所以没引起人注意而已。今年经销商易主了。
- 分立原件并不一定比运放合适.
- 从最近发展趋势看GENELEC 1031A来势汹汹,尤其是港台很多音乐人和录音师到大陆做唱片,都要1031A
- LLM,这么说,对比监听,其实也是非常准确的器材.而且主要是为直达声设计的.
- 标准监听,是对所有制作的产品(声音)确定一个标准,到底录下来的是什么东东。一般都是全音域的大型主动音箱。要求在任何测量仪器下都绝对的精确。对任何形式的失真都没有妥协。采用主动方式,也是把功放和喇叭做为一个整体设计。可以说是代表当代场声器的最高水平。
-
·
哪位兄弟用过music collector
(作者:laobao 时间: 点击数: 81)
- 收藏
-
想必大家都有一大堆CD唱片吧!拥有300张以下时,每张碟的内容都能如数家珍,如果拥有2000张以上时,还能吗?我不知道各位是用什么办法来管理CD唱片的,我一直用一种叫music collector的软件,但近来该软件更新速度加快,版本已到V4.4 B4,如果不注册则只能输入25份文件并且不能二次编辑。在网上找到V4.4 B2的注册机也只能解除25份文件的限制,不能再编辑。哪位DX有经验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