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德国的Acoustical Systems推出的产品命名非常有趣,最早推出的唱头盖叫做Arche,是希腊字「开始、起源」之意,之后推出的唱臂Axiom,字源也是来自希腊字的「公理」,最新问世的唱头Archon,则是古希腊雅典城的「执政官」,可见设计者Dietrich D. Brakemeier(以下简称Daniel)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着迷。这让我想到了十四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开始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运动,就是为了再现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不过,我想Acoustical Systems的命名一方面有这层意义,另一方面纯粹是因为这些字都是A关头,让人很容易就能记住吧!
唱臂的本质
要探讨Axiom唱臂,就要回归唱臂的本质,Daniel认为唱臂的功用,一是唱头的「指引」(guidance),也就是让唱头能正确的循轨,从唱片沟槽中正确的拾取音乐讯号,为了作到这点,Axiom采用前所未有的几何架构,不但采用更小的补偿角,更采用独家的UNI-DIN曲线修正循轨误差;第二个就是「能量的转移」(energy transfer),所以面对市面上各种多样化的唱臂制作材质,Daniel依然认为「硬」的材料才是最理想的能量传导介质,因为任何有阻尼的材料都会带有音染,唯有坚硬的合金才能完全不影响原来的音乐,还原最丰富的细节。但这样的作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谐振,以Axiom唱臂的臂管为例,就是采用航太级的钛合金,里面加上碳纤维管,中间还有一层液态阻尼结合两种材质,消除单一材质所会产生的谐振问题。另外举凡唱臂座、轴承外壳、唱臂VTA调整的「塔」,甚至内部的零件与附件全都是采用德国制的三重强化AP70xx等级的铝合金与强化的V2a不锈钢制作,为的就是最理想的能量转移。
唱盘的适用性广泛
在与Daniel的访谈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所有设计都是「毕其功于一役」,从头到尾解决黑胶重播的所有问题。为了克服各种唱臂座不同的问题,Daniel连Axiom的唱臂座都自己设计,不但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LP唱盘,而且只要一个螺丝就可以锁定。透过特殊设计、不同厚度的垫片与中央锁定螺丝周围的三个小螺丝可以将整支唱臂调整到完美的水平,Axiom唱臂上方的圆形小孔,不但是唱臂轴心的定位点,也是调整唱臂的水平仪放置处。Axiom唱臂的有效长度虽然是12吋(295mm),但却能用在使用9吋或10吋唱臂的LP唱盘上,就是因为它一点固定,所以可以透过转动调整唱臂轴心与唱盘中心的距离(P2S, pivot to spindle),达到更低的循轨误差。
SRA才是关键
Axiom的基础来自Arche唱头盖,因为Daniel认为过往唱臂的不精确来自于对于刻片角度的认识不正确.一般都认为是调整唱臂与盘面水平的VTA,但他认为唱针放下沟漕的角度(SRA)才是决胜的关键,所以他设计了可以调整SRA的Arche唱头盖,而不是透过调整唱臂的高低来让唱针与沟漕的接触角度正确。这样有什么好处?以往调整唱臂的高低时,其实整支唱臂的针压与平衡都已经改变,严格要求的话,应该都要全部重新调整才正确,但似乎没有人这么「龟毛」吧?而调整唱头壳来让唱针接触沟漕角度正确的方式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整支唱臂的平衡与唱头所需的针压都没有改变,这才是最完美的方法。
唱臂与唱盘永保水平
唱臂的水平调整妥当之后,接着就是要让唱臂的高度与唱盘保持在适当的平行处,Axiom的内侧有可以非常精密调整VTA的结构,但调整只需要一次,之后的调整都在Arche唱头盖上,不必像传统唱臂一样每次听不同厚度的唱片都要调整,而且还不一定调得对(因为SRA不一定正确),内侧的大旋钮转一圈高度仅升降1mm,可以让你很准确的调整到唱臂与唱盘水平的位置,Axiom采用超精密的双层万向轴承(Double Gimbal Bearing),据Danie一表示这个万向轴承来自慕尼黑一间专门制造纳米设备的加工厂,中间的轴承接触点是纳米级的,不只精密度极高,摩擦力也非常小,动起来非常灵活。
精巧的动态与静态混合式平衡
支轴唱臂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种,一般常见的是透过重锤的重量调整垂直循轨力(针压)的「静态平衡」,但因为循迹力内外圈不同,所以又有以弹簧控制循轨力的「动态平衡」唱臂。但Daniel却称Axiom为「静态与动态混合式」平衡,这是怎么回事?原来Axiom除了要设定针压之外,还有磁力的动态平衡系统,而且这个调整是on-the-fly的,也就是可以边听边调,达到最完美的内外圈垂直循轨力,磁力动态平衡系统的调整就在唱臂的外侧,藉着下方的磁铁与轴承后端磁铁的距离,来增加或减少垂直循轨的力量。这个部份的调整非常精密,转动六圈才会升降1mm,调整的针压可以细微至1/100 mN,力量虽然小,但保证听得出来差异。
复杂重锤设计,只为完美平衡
不过Axiom还是要调针压的,看看它后方的重锤结构,还真是复杂!主要是前方黑色的重锤,用来前后调整决定针压,这们重锤采用德国制的HD18不锈钢,不但经过高温碳化处理,还以高压槌打而成,使得它的密度比一般钨钢还高,看起来很小,其实非常重。为何要用这么重的东西当平衡锤?原因很简单,就是让平衡锤可以很靠近轴承,减低误差的产生。这样说来,稍微移动重锤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调整不会不方便吗?别担心,重锤下方还有个小平衡杆,用来做针压的微调,有铝合金、不锈钢以及黄铜三种不同重量的材质,上面还有细微的刻度,用来平衡各种不同重量的唱头。后方那两个挂着的重锤并非平衡针压之用,而是修正唱臂向外侧旋转的力量,同样也有两种不同重量的金属材质可搭配。在唱臂外侧那颗不能动,内侧那颗则可以调整与唱臂杆的距离,达到平衡唱臂转动力矩的目的,调整完成之后,唱臂轻轻一吹就会往内跑,但不会像一般唱臂一样马上又被唱臂向外旋转的力量拉到外侧,显示唱臂不论是水平或是垂直都达到完美的平衡,确实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深思熟虑的磁力抗滑
Axiom的抗滑采磁力系统,但与大家所熟知的Graham磁力抗滑完全不同。Daniel说抗滑力是跟着循轨误差大小不同而变化的,应该也是随时变动的,而不是固定值,所以采用三个磁力不同的强力磁铁,也就是轴承上面那三个小点。在Null Point上所应施加的抗滑力最小,所以刚好在两个小磁铁之间,而在循轨误差比较大的地方(前、中、后),分别施加更大的磁力修正抗滑力度,补偿循轨误差,相较于传统的磁力抗滑系统,虽然都没有接触点影响唱臂的平衡,但传统的磁铁只有一个点,越接近中心,力量越大,远离则越小,Axiom的三点设计显然更为完备.
大幅缩短调整时间
在佳监音响,Daniel也现场示范了Axiom的安装与调整,因为每个环节都很明确且可作细微的调整,所以大约15分钟就调整完成,确实非常精密且方便。与Axiom相比,传统的高阶唱臂并没有从根本解决调整的问题,虽然空有精密度与精致的设计,但总是要花很长时间来修正各种角度与误差,Axiom则是毕其功于一役,正面解决所有问题,从一点出发,还原沟槽中音乐的原始面貌!
——转载试听发烧网
唱臂的本质
要探讨Axiom唱臂,就要回归唱臂的本质,Daniel认为唱臂的功用,一是唱头的「指引」(guidance),也就是让唱头能正确的循轨,从唱片沟槽中正确的拾取音乐讯号,为了作到这点,Axiom采用前所未有的几何架构,不但采用更小的补偿角,更采用独家的UNI-DIN曲线修正循轨误差;第二个就是「能量的转移」(energy transfer),所以面对市面上各种多样化的唱臂制作材质,Daniel依然认为「硬」的材料才是最理想的能量传导介质,因为任何有阻尼的材料都会带有音染,唯有坚硬的合金才能完全不影响原来的音乐,还原最丰富的细节。但这样的作法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谐振,以Axiom唱臂的臂管为例,就是采用航太级的钛合金,里面加上碳纤维管,中间还有一层液态阻尼结合两种材质,消除单一材质所会产生的谐振问题。另外举凡唱臂座、轴承外壳、唱臂VTA调整的「塔」,甚至内部的零件与附件全都是采用德国制的三重强化AP70xx等级的铝合金与强化的V2a不锈钢制作,为的就是最理想的能量转移。
唱盘的适用性广泛
在与Daniel的访谈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所有设计都是「毕其功于一役」,从头到尾解决黑胶重播的所有问题。为了克服各种唱臂座不同的问题,Daniel连Axiom的唱臂座都自己设计,不但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LP唱盘,而且只要一个螺丝就可以锁定。透过特殊设计、不同厚度的垫片与中央锁定螺丝周围的三个小螺丝可以将整支唱臂调整到完美的水平,Axiom唱臂上方的圆形小孔,不但是唱臂轴心的定位点,也是调整唱臂的水平仪放置处。Axiom唱臂的有效长度虽然是12吋(295mm),但却能用在使用9吋或10吋唱臂的LP唱盘上,就是因为它一点固定,所以可以透过转动调整唱臂轴心与唱盘中心的距离(P2S, pivot to spindle),达到更低的循轨误差。
SRA才是关键
Axiom的基础来自Arche唱头盖,因为Daniel认为过往唱臂的不精确来自于对于刻片角度的认识不正确.一般都认为是调整唱臂与盘面水平的VTA,但他认为唱针放下沟漕的角度(SRA)才是决胜的关键,所以他设计了可以调整SRA的Arche唱头盖,而不是透过调整唱臂的高低来让唱针与沟漕的接触角度正确。这样有什么好处?以往调整唱臂的高低时,其实整支唱臂的针压与平衡都已经改变,严格要求的话,应该都要全部重新调整才正确,但似乎没有人这么「龟毛」吧?而调整唱头壳来让唱针接触沟漕角度正确的方式却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整支唱臂的平衡与唱头所需的针压都没有改变,这才是最完美的方法。
唱臂与唱盘永保水平
唱臂的水平调整妥当之后,接着就是要让唱臂的高度与唱盘保持在适当的平行处,Axiom的内侧有可以非常精密调整VTA的结构,但调整只需要一次,之后的调整都在Arche唱头盖上,不必像传统唱臂一样每次听不同厚度的唱片都要调整,而且还不一定调得对(因为SRA不一定正确),内侧的大旋钮转一圈高度仅升降1mm,可以让你很准确的调整到唱臂与唱盘水平的位置,Axiom采用超精密的双层万向轴承(Double Gimbal Bearing),据Danie一表示这个万向轴承来自慕尼黑一间专门制造纳米设备的加工厂,中间的轴承接触点是纳米级的,不只精密度极高,摩擦力也非常小,动起来非常灵活。
精巧的动态与静态混合式平衡
支轴唱臂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两种,一般常见的是透过重锤的重量调整垂直循轨力(针压)的「静态平衡」,但因为循迹力内外圈不同,所以又有以弹簧控制循轨力的「动态平衡」唱臂。但Daniel却称Axiom为「静态与动态混合式」平衡,这是怎么回事?原来Axiom除了要设定针压之外,还有磁力的动态平衡系统,而且这个调整是on-the-fly的,也就是可以边听边调,达到最完美的内外圈垂直循轨力,磁力动态平衡系统的调整就在唱臂的外侧,藉着下方的磁铁与轴承后端磁铁的距离,来增加或减少垂直循轨的力量。这个部份的调整非常精密,转动六圈才会升降1mm,调整的针压可以细微至1/100 mN,力量虽然小,但保证听得出来差异。
复杂重锤设计,只为完美平衡
不过Axiom还是要调针压的,看看它后方的重锤结构,还真是复杂!主要是前方黑色的重锤,用来前后调整决定针压,这们重锤采用德国制的HD18不锈钢,不但经过高温碳化处理,还以高压槌打而成,使得它的密度比一般钨钢还高,看起来很小,其实非常重。为何要用这么重的东西当平衡锤?原因很简单,就是让平衡锤可以很靠近轴承,减低误差的产生。这样说来,稍微移动重锤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调整不会不方便吗?别担心,重锤下方还有个小平衡杆,用来做针压的微调,有铝合金、不锈钢以及黄铜三种不同重量的材质,上面还有细微的刻度,用来平衡各种不同重量的唱头。后方那两个挂着的重锤并非平衡针压之用,而是修正唱臂向外侧旋转的力量,同样也有两种不同重量的金属材质可搭配。在唱臂外侧那颗不能动,内侧那颗则可以调整与唱臂杆的距离,达到平衡唱臂转动力矩的目的,调整完成之后,唱臂轻轻一吹就会往内跑,但不会像一般唱臂一样马上又被唱臂向外旋转的力量拉到外侧,显示唱臂不论是水平或是垂直都达到完美的平衡,确实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深思熟虑的磁力抗滑
Axiom的抗滑采磁力系统,但与大家所熟知的Graham磁力抗滑完全不同。Daniel说抗滑力是跟着循轨误差大小不同而变化的,应该也是随时变动的,而不是固定值,所以采用三个磁力不同的强力磁铁,也就是轴承上面那三个小点。在Null Point上所应施加的抗滑力最小,所以刚好在两个小磁铁之间,而在循轨误差比较大的地方(前、中、后),分别施加更大的磁力修正抗滑力度,补偿循轨误差,相较于传统的磁力抗滑系统,虽然都没有接触点影响唱臂的平衡,但传统的磁铁只有一个点,越接近中心,力量越大,远离则越小,Axiom的三点设计显然更为完备.
大幅缩短调整时间
在佳监音响,Daniel也现场示范了Axiom的安装与调整,因为每个环节都很明确且可作细微的调整,所以大约15分钟就调整完成,确实非常精密且方便。与Axiom相比,传统的高阶唱臂并没有从根本解决调整的问题,虽然空有精密度与精致的设计,但总是要花很长时间来修正各种角度与误差,Axiom则是毕其功于一役,正面解决所有问题,从一点出发,还原沟槽中音乐的原始面貌!
——转载试听发烧网
器材规格
型式:静态平衡+动态平衡型
有效长度:308mm
适合唱头重量:-40g(含唱头壳)
有效长度:308mm
适合唱头重量:-40g(含唱头壳)
共0条评论
- 共0个/0页

相近器材
-
1
fidelix O SideForce
类型:唱臂 ¥8,900
-
2
Reed 5T
类型:唱臂 ¥125,000
-
3
名铸Acoustic Signature 1000
类型:唱臂 ¥12,500
-
4
Bergmann Odin
类型:唱臂 ¥42,500
-
5
Reed 3Q(10.5英寸)
类型:唱臂 ¥46,100
-
6
Klaudio ARM-MP12
类型:唱臂 ¥8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