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品牌列表
  • 按名字排序
  • Linn(莲)
          LinnProducts Limited是一家专门制作精密产业的公司,致力于HI-End 声音重现。由于创办人lvor Tiefenbrun热爱音乐,并发现当时家中拥有的音乐系统表现未尽人意,做坚毅的信心驱使下,深信能够把音乐系统的音质大幅改进,因此在1972年创立了这家公司。 对LINN而言,音乐事业属于文化的一环,就算赔本但却有其该做的价值,所以他收集伯恩斯的歌谣,录制古乐,赞助英国在地的音乐节,与装置艺术或其他相关领域合作。LINN出版爵士乐,古典音乐,古乐,以及令人感到惊喜的一系列克尔特音乐。每一张出版品,他们都以研究的态度来制作,正是英国人向来的学术风格,不向大众口味靠拢,但依然建立起一群死忠的乐迷,不管是在音响上的追求,录音品质的精致,或是制作概念的认同,所以向来以家乡为荣的Carol Kidd,自然只愿为LINN而唱。 同时,LINN也是英国最具盛名的HI-FI音箱器材制造商之一,其中他的CD机最为出名。其生产的每一款CD机都被无数的发烧友追捧,甚至人们称LINN的cd机的音乐风格为“莲味”。目前LINN已停止了对cd机的生产,专心的研发其推出新一代音乐播放器DS。同时LINN研发的音箱也非常具有特色,在行业中有着不错的口碑。      Linn(莲)的创建 编辑       1972年,正是音乐与音响发展的黄金时代,因当时市场难以买到令他满意的音乐器材而耿耿于怀,lvor Tiefenbrun,这位对工程聆听音乐充满激情的人,为了制造能重播纯净而准备音乐的音响器材,在Scotland(苏格兰)的Glasgow创立了linn(莲)。       音箱器材制造商 编辑       1974年,LINN的老板Ivor Tiefenbrun结识了NAIM(茗)的老板Julian Vereker。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于是结伴到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产品,后来台湾同一家公司代理也是这样来的。从那时开始,Naim与Linn的事业蒸蒸日上。       屡创传奇的Linn(莲) 编辑 1972年,是Linn(莲)成立的当年,便向市场上推出了三点弹簧避震、皮带转动的黑胶唱片系统Sondek LP12。它在重播音响时,给听者予以逼真生动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年来,Sondek LP12从基本里已经延出一系列在个方面都得到加强的升级配件,这使Sondek LP12至今还仍在生产中。并畅销世界各地20万台以上,成为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产品之一。 Sondek LP12的巨大成就,再次证明音源是音乐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1999年2月,在新世纪来临之际,CD系统基本成熟之时,Linn又推出CD播放系统Sondek CD12。这台外表曲线流畅而没有任何按键,由三块内部按键镂空而安装各个部件的铝合金箱组成的CD播放器,除了遥控器外海可以通过触摸唱盘外部而完成控制功能,声音好的让人惊讶,为Linn再次创造了传奇中的传奇。 1992年Linn的创办人Ivor Tiefenbrun由于电子工业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受到了英国部长的推荐并获得伊丽莎白女王二世颁发MBE勋章。
    访问量:6562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octave八度
    我自己是八度用家,有责任把所知情况写一下,大家能知道一些东西,这也有其意义了~~不过我先声明下,说我是枪手的人请闭嘴,我基本从09年用到现在没换过主功放,当时购之于北京八度代理,实际我与北京八度代理关系很差,私人恩怨这就不表~~而且我自认为没有代理找我这种人写枪文,抬举我了~~ 当时接触上八度也是从V70开始,玩ATC19时抱着箱子到处试听,哈哈~~当时听到V70时,有点小震撼,声音健康音色喜欢,要说控制力 我认为不是强项,低频推出19的7层吧严格讲(烧友们别误会实际能推出19八层的高质量低频功放级别我心里有数)~~但整体是非常平衡,在30平内够用了基本~~主要是那种干净利落健康还有点胆味的声音使我着迷~~ 当时也想那V80一定更强了(当时80没试听机),还有朋友说V80带平衡接口70不带平衡,我想一步到位买了V80和超级黑盒子电源盒,这里说下八度电源盒分两种一种叫黑盒子一种叫超级黑盒子,价格不同,电储备处理能力也不同~~ 80买回来一听,说实话虽然多了10瓦理论上,实际听感是没有70猛,或者说(有时)还没有70音压高,但声音很有教养,往内涵上靠了,贵在声音质上不是量~~当然这只是停留在听感这个角度来讲,实际80的密度和大动态时的从容都是其内功深厚的表现~~至于音压我没用设备测过,反正要说80比70高出多少我不认为~~ 有人批评八度蛋鸡 “胆机石声”,我就有点乐,这词是褒义还是贬义?好像贬义多些~~但我要问什么叫“石声”?晶体功放的声音?那就是说晶体功放的声音就是不好的声音?!什么逻辑?!!!  实际现实中是,真正的高端蛋鸡要有晶体的优点又有适当的胆色;而顶级晶体机要保持自身优点的情况下又有些蛋鸡的音色。这就中庸了~兼得了~~反倒是最合适的评价~~ 当然有人是蛋鸡铁杆,喜欢传统胆色,但要知道德国人想要的是这台蛋鸡要适合多数类型音乐,要平衡准确~~严谨是德系的风格,这个大家都懂~~ 写到这有点累了,我下面就简写吧,有问题大家再讨论~~ 德系八度一如德国人性格,严谨不知妥协,八度的功放是冷静的,我叫它“电子管音乐解剖手”,德国人在电子管的极限下完成了严谨平衡冷静~~把各类型音乐客观的展现给你,包括结构、质感、节奏、细节等等,但我要说这就注定它的特色是冷调的,就像是一个解剖医生玩不了花刀,要很认真的分离机体~~所以大家要是不喜欢这种冷血,喜欢很温暖慢柔的就不适合八度~~换胆这里不谈~~ 实际不管70还是80,我都不赞成用来对付难推得箱子,也不赞成推带金属高音的箱子,也不赞成推音色很冷的箱子(当然如果喜欢电子乐除外),八度适合搞些中下等好推得箱子,玩的是平衡,什么都不缺又有点胆的甜味,实际我亲身体验过V80推大天朗,40多平,很轻松太平衡了,这是我认为的极限了~~ 实际玩音响还是讲究搭配和口味,八度功放的性格大家听我说完了,自己就知道怎么避其短了~~累了先写到这~~
    访问量:6597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平均律ETA
    Lune与Lune Diamond即将上市,很多关心这两款音箱的朋友也在打听它们的售价和区别,现在此集中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  Lune的零售价是42500元, Lune Diamond的零售价是98500元; 这个价格是不包含脚架的,但是我们推荐使用与我们长期合作的广州声桥的特制脚架,需要购买的可以直接找声桥,告知选购匹配Lune音箱的脚架就行了,或者我们代劳。当然,如果使用各种国外著名脚架也很好,总之脚架方面丰俭由人,性价比方面当时是声桥的更有优势; 每只Lune音箱的重量超过25kg(具体重量我以后会发布),所以我们建议使用金属脚架; Lune和Lune Diamond在平均律音响的产品系列里属于顶级两分频的产品定位,所以即使是价格便宜些的Lune音箱也不存在“妥协”的问题,这两对音箱的设计核心就是为了在小巧的2分频音箱的格局里做到极致,围绕着降低音箱的各种失真,如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相位失真等,来进行单元选择、箱体材料选择和分频器设计,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是毫不妥协的设计。而钻石高音的使用,则是属于高端定制型号,除了使用新款的德国Accuton的CELL系列BD25-06-258黑钻高音之外,还针对这种高音改了分频器,并且使用了更好的分频器元器件; Lune和Lune Diamond的技术参数区别在于高音的延伸上限,但即使对于很挑剔的发烧友来说,Accuton新款的CELL系列的C25-06-158高音单元的40kHz的高频响应也是足以让人惊艳的。 从高频表现来说,陶瓷高音具有细节丰富,泛音和基频清晰完整,瞬态响应出色的优点,声音鲜活动人,质感逼真,声音饱满而且清澈,非常迷人;而钻石高音在此基础上,有更高的声音密度和真实感,音色特别高贵通透,举重若轻,让人一听难忘。 Lune和Lune Diamond音箱的箱体采用手工+模具制作,生产周期稍长,有意向者请提前预定;Lune Diamond使用的钻石高音价格昂贵,属于定制产品,购买之前需要预付一部分定金,请顾客理解为感! Lune和Lune Diamond是我们的梦想之作,它们的诞生, 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结果。
    访问量:1896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Cello
    由LINH版主的要求要我将CELLO的功放讲一讲,有没有搞错,这可是在讲电学哎,看、又要进入另一个领域的话题了,这不是要我在各位老大面前班门弄斧吗,唉;反正呆着也是呆着,闲着也是闲着,我就随便胡言二句,有不对之处请众侠再续板。。。。。。 首先有必要先将功率放大器性质解读一下;   我们现在所用的音频功放可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型机种,它们的工作方式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对声音的表现各自又有什么不同特点呢? 甲类功放对于乙类功放而言,声音上有饱满通透的优点, 晶体管功率放大器是由三极管组成的,而三极管是由多组配对(N结及P结),这两个结构成的,当没有外加电压时是截止,只有在上面外加一个偏置电压并且高于它的门限电压,这个N/P结才会导通,有电流通过,三极管才开始工作。 乙类工作状态是不外加一个固定偏置电压,由信号电压来打开,因此当信号电压小于额定时,三极管处于截止,输出为零。当信号电压大于等于额定时、三极管才导通,输出端才有信号输出。乙类功率放大级必须用二只晶体管来组成推挽,由一只管子工作于信号电压的正半周,另一只工作于信号电压的负半周,这种电路中当一只管子导通工作进,另一只就处于截止状态,当信号电压的另外半周来到时二只管子的工作状态正好交换,这时交越失真自然是免不了。乙类功放这样的工作方式会使其音色是容易出恶声。 何为甲乙类功放;针对乙类功放存在的缺点设计者在三极管的输入板上加上一个预置固定的略小于门限电压的偏置电压,就使得三极管在静态时输出级电流稍大于零,使得很小的信号电压时三极管也能导通,有电流输出,使得晶体管有大于信号半个周期的时间处于导通,交越失真也就不存在了,甲乙类功放既克服了乙类功放存在的问题,而电能效率也大大高于甲类功放,现在家用音频功放中为求改善音质,常常把偏置电压定得高于门限电压,使晶体管处于导通状态,使其工作状态近甲类。这就是被称为高偏流甲乙类。目前市面上除了贵丰纯甲功放外几乎全都是甲乙类功放状态下的技术变种。 甲类功放是把正向偏置定在最大输出功率的一半处,使功放在没有信号输入时也处于满负载工作状态,使得功放在整个信号周期内都导通都有电流输出。甲类功放使三极管始终工作于线性区,因此甲类功放几乎无失真,听感上质感特别好,尤其是小信号时,整个声音通透细节丰富。 纯甲类功放它的造价也是惊人的,它电耗等于是一部空调。特别是百分之百的甲类功放就是指音箱阻抗怎样随频率变化,功放都能保持甲类工作而且输出功率足够,一对音箱虽然它的标称阻抗是8欧姆,便在工作时它的实际阻抗因素是会随频率变化的,时高时低,有时会低至1欧姆,这就要求功放的输出功率能随阻抗降低而倍增,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巨甲级数的功放所标输出功率指标,如贵丰单声道旗舰功放安替龙;175W(8Ω)、350W(4Ω)、700W(2Ω)1400W(1Ω),这才是百分之百纯甲功放。只有这样的功放才能使你听到纯甲类的音质。 CELLO这个牌子是老马克离开Mark Levinson公司,在他第二次创业时开办的公司,此人传奇色彩很多,这里就不在多叙,主要是将他在CELLO公司时的产品简单地说一下,笔者认为那时的CELLO产品与Mark Levinson公司产品相比,他的出发点就真对二者产品品质上对比而言、动机就是要与后者拼博一下,来证明自已在音响界是不可动摇的地位。用当时的话来说他是成功了。当然成功的后面自然是失败之始,买别墅、买名车、伴名模、极欲挥攉、不思进取、其实以他在美国的实力仅仅为一个小企业主,充其量是个中产阶级,算是给他定的不低了,看官要注意啊,笔者发出这些警句是有根据的,在国内的企业家的人生坐标曲线不外乎也是这样,能逃脱此线路胜利者不是很多的哦。 CELLO产品简介 主要产品介绍,CELLO分三个档次产品,甲类品级为;AUDIOSUITR、前级,AUDIOPALETTE、调色版(也叫十二大细粒),PERFORMENC功放(四件套式)。以上为它家的参考级品。乙类产品为ENCORE前级,ENCORE后级(单声道)。丙类产品为PALETTE前级(也叫12大粗粒),DUET350后级(立体声),并非三个等级就会有便宜的差价,三个级别价格都不菲,马克在CELLO公司走过的十多年中这三个等级品质各自分别又都改良许多,声音走向基本上与ML出入不算太大,三个等级产品设计理念不一样,声音走向三者还是有些区别,我用的是它家的参考级品,应该是其作品最高代表走向了,故应该由它说起为好些,如果要是用ML及KRELL基本音色与之相比,这三者音色走向CELLO近乎在二者其间,即有KRELL的凶悍又带有ML的细腻,做为功放如果为CELLO,你的音源器材若一般般,那对它而言,它可能会把讯源上的细节表达的会让你愕然,不忍回首再听,说明用何CD机非常是关键,后二者同样是理,上到一定的档次的器材,其音源绝对不能小气。说白了,使用CELLO参考级器材,其周边器材是不能含糊。 我这个人好拆东西,这大概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从枪到通讯器材,凡是手能够到的,很难逃出我的视线,以后从部队回地方玩东德摩托车,我自已也是将其大卸八块,在组装好。象是完成了在人生中的一个小杰作一番,玩HIFI也是一样,自已手中两套英制工具,一套中式工具,连200瓦大烙铁我都有一把,象其它小烙铁还有若干把,象示波器、万用表等各式工具都是常备武器,当CELLOPERFORMENCMK2到家之后,我先给它好好清洗了一番,那功放里面运放管排列很壮观,一水的摩托罗拉15024--15025精密级配对管计96支48对,分两部声道上下相扣式连接,它在前半部为纯甲类工作的状态,即每边有48支其中24支12对管作长期甲类工作状态,连这12对与排在后面的12对功放管是不一样的,前者24支管子,每个管子是用金属散热罩罩着,后面24支管子没有用金属罩罩着,显然前者与后者工作方式是不一样的,电源大水塘也是满充足的,每边为十五万微法拉电容的储备。这就是我在上面所讲的CELLO特殊甲乙类工作方式,他家大概是这样说的;此机器纯甲类工作为60瓦,甲乙类8欧姆为250瓦,2欧为1000瓦。还有另种说法;甲类8欧姆为200瓦,2欧姆为800瓦。那就说明这套机器有48 支管子要长期处于纯甲类状态,有48支管子还好是处于甲乙类工作状态,这套机器工作起来热量相当的大,由四部低噪声轴流风机排热,我那24平方米的房间夏季不开空调是受不了的,上述这些就是CELLO的风格,如果是真正要功放做到全线性区内工作状态下200瓦的机器,那这个房间跟本不能低于60平方米的散热区。这不得不让我想起前面所提的欧洲巨型纯甲功放贵丰安替龙,这个单声道旗舰功放全线性工作区状态是8欧姆/175瓦。二只单声道巨甲功放只要一开机,要每边耗电二千瓦交流电,加起来反应在电表上那可是每小时要四度电,是个大电炉子,小户人家根本抗不住,太可怕了。 通过那次拆机使我看到CELOO功放内芯中的内含,想把功放做好,做棒,电源首先要做足,事实上一台功放选取什么线路,什么工作方式并不是决定功放声音的唯一因素,零件好坏、测试、挑选、配对、制作、工艺、都是直接影响声音的因素。同样功率的机器,甲类要比甲乙类电源容量增加2~3倍,也可以想象得出在同价位的机子中,甲类机几乎把大部分成本用到电源供应上,那是十分发烧的,但目前现状是不充许过多器材用于纯甲电路设计与应用,那么象CELLO、ML、KRELL等名公司(切记这是关键词)认真制作出的各种AB类功放与同价位的纯甲类功放相比声音上不会差到哪里,胜出者比比皆是,就拿老Mark 设计的MLNo.23.5来讲,它是AB类工作状态,却是一代名机的身价,是音界公认的,在当时同价位的甲类功放要超越它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你可要知道它的内涵,正是老ML后来用它的精髓之处来设计CELLO的,包括老款MLNO;26前级中的精辟构思都是后来用到CELLO前级设计中运用的理念。这点上烧友们要认清,特别是二手烧友们要注意,它可是音响器材中的好东西啊。 CELLO的前级AUDIOSUITR与它家的调色版AUDIOPALETTE我也打开过,简单的说,其设计真是精密、严紧、一丝不苟、对他的设计我在去年我的“浅谈HIFI中的低音”一文中那里已有阐述,烧友们可以在本栏精华区去查索。象WADIA7+9我也打开过,(现在记得不太清楚)那里面非常壮观,DAC/分别用了8片DSP560001/每通道各用4片PC63,电源非常壮观,CD/DA各用三个独立变压器,计六个变压器,大电容组储备以5000微法为一个用上二只为一组、共为三组,分别用与CD上一组,DA上二组,这可是计三万微法拉,比一个70瓦的合并功放电源水塘都大,你打开看了后你才能知道什么叫HIFI级CD机,在这样的音源上电源线绝对是不能用差的,我是用了二根NBSMONITR1#供CD/DA电源,差了可就发挥不出来它应有的表现,烧友若想知道如何发挥好音源,可看我去年写的;“聆听顶级信号线G5COPASSLAKK”一文,那里应是有说服力的叙述。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在欧洲音响尚未成为主流之前,美国一直引领HI End音响的潮流,当时Mark Levinson、Krell、CellO、JeffRowlan可以说是四大天王。  1970年代,Mark Levinson创建了Mark LevinsonAudio Systems(MLAS)这家公司,他本身不懂电子技术,却慧眼识英雄的找来了John Curl、George Mayhew、TomColangelo和Daniel Schaar(也就是后来Micromega的老板)这些工程师,开发出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ML-1、ML-6、ML-7等产品.  1984年,Mark Levinson公司被收购改成Madrigal Audio Labs,1985年他就偕同Tom Colangelo等人在美国康乃狄克州的New Haven又开设了Cello Technologies公司,很快推出脍炙人口的Audio Palette调色盘与模组化的Audio Suite前级。  1986年推出Performance后级与Amati音箱,1987年推出Etude被动式前级,1988年推出Encore前级功放,1990年推出Palette前级,1991年的Duet 350后级、Strad Grand Master与Strad Master音箱,1992年又有Strad Premiere音箱,1993年Encore Line前级,1994年StradLegend音箱与Serafin主动音箱,1995年Encore 150后级,1996年Reference解码器,1997年Elves音箱。对老发烧友来说,这些名字代表了一页页的经典。可惜Mark是个过于理想化的人,他在纽约与洛杉几开设二家CelloMusic&FilmShowrooms,  由于观念太过超前,2000年Cello公司又丢掉了。Mark Levinson本人另行成立了Red Rose Music公司,工程师Tom Colangeio与研发团队另一位大将PaulJayson出去自立创立了Viola公司,而Cello这个品牌落入了Matthew James之手。 浴火重生 Matthew James,L.L.C是一家公司的名字,而不是一个人,它的灵魂人物叫Jim McCullough,过去是Cello公司的行销经理与股东之一,2000年他接手Cello之后仍旧在康乃迪克州的工厂继续聘用留下来的工程师与工人,试图让Cello这个品牌恢复声誉。  Matthew是他儿子的名字,而James是他父亲名字,把公司如此命名有继承延续之意。Matthew James不单是买下Cello品牌,还包括所有库存、产品设计,甚至是展示室。所以目前他们也提供旧款Cello器材的维修与升级服务,但收费都不低,例如Audio Palette前级的升级收费7500美元;而Performance后级则收费9500美元,消费者倒不如买全新的还比较划算。Jim McCullough发烧音响圈经验丰富,1970年代中期就结识Mark Levinson,所以后来到Madrigal工作了五年,然后又在Wadia待了五年,最后在1997年加入Cello。虽然他不是电路设计者,但却深知发烧友的需求与喜好,例如从Wadia9解码器开始的一系列Wadia产品是基于他的构想而诞生出的。     Jim想致力让Cello再创辉煌,第一步是以Cell。原来的电路作为基础,重新换用零件并认真重复试听,对细微的音质差异不厌其烦进行比较修正,他希望将Cello最高峰时期的美声再次复原。2003年新Cello推出Rhapsody后级(立体声输出功率250瓦),2006年推出Chorale前级与Master电源供应器,2010年最新推出Encore后级(包括立体声输出125瓦与单声道输出500瓦)。令人费解的是过去搞行销的Jim,对于新Cello却是异常低调,如果我们按照Cello品牌去搜寻很难发现其踪迹,所以有段时间发烧友都以为cello“退出江湖”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陆网站http://WWW.matthew-James.net,里面有新Cello的相关信息,Jim要告诉大家,Cello卷土重来了。 小的比大的好? 在Matthew James的网站上有—套合并功放,其实就是一部Chorale前级,  一部立体声的Encore后级,但共用一个Master电源供应。当然这样在动态、控制力方面会有一点限制,但个人以为立体声的Encore可能音质更细腻柔美一些。为什么呢?冈为立体声与单声道版本的Encore内容完全—样。八不过后者用桥接方式增加了功率。所谓桥接就是找束两组一模—样的功放。将讯号送入其中之一,然后取得‘反相讯号再送至另一放大器,完成双相位放大,很简单就使输入讯号摆幅增加了两倍。桥接时最重要的是两组放大器必须—模—样,放大倍率相同,线路结构相同,最好元件也精心配对过。理论上桥接让电压提升两倍,功率则提升四倍。但现实巾还会有—些变数,例如输出电流是否充足、电源的内阻……等,实际输出功率会打一些折扣。  Encore桥接后保守的功率只标示为500瓦,但谁敢保证二个放大器真的100%相同?一些较廉价的功放桥接后会产生相位漂移,而且频率越高漂移越大,最终导致音质变粗情形,新Cello这一级的产品相信控制比较严格,但如果不需要大功率。我建议用立体声版本的Encore音质可能会更上层楼。     另一个使用上要注意的地方是Chorale前级的高输入阻抗。为了达到更完美的讯号接收。Chorale前级将输入阻抗上调至一百万欧姆(1M ohm).这个数值相当高,一般电表已不能准确地量测。其优点是使前级变得非常灵敏.能将细微的讯号准确地放大,当然也会将讯源传来的劣质讯号一并放大,所以请为Chorale前级搭配优质、纯净、无染的数码器材,这才能让它发挥最佳效果。试音时为这套CellO前后级搭配了荷兰Kharma ExquiSite Reference音箱。原本希望以音质更讨好,低音速度更快的瑞典Marten马田Coltrane听听,无奈泽森音响那对样品先一步被发烧友抢回家了。数码系统是瑞士Orpheus天琴的Zero Drive转盘与One SE解码器,线材全部都是意大利ART产品。 快猛准 Chorale前级十Encore单声道后级继承了老Cello那种直白无修饰的风格与淡而雅致的魅力,但我觉得仍有不同,主要是高频延伸更自然,更圆润一些。老Cello在高频段略显干紧,新产品播放瑞鸣唱片精选辑,央视录音棚不算饱满的堂音却能清晰呈现,在充满空气感、透明感的绵密想象空间里,浮现着中乐器响亮又艳丽的音色,中性而逼真。  Chorale前级十Encore后级的表现非常锐敏,很认真齐整地把每一个每一个的音符描绘出来。很明显它们并非纯粹是HIFI功放,因为Kharma音箱的钻石高音好像闪闪发光,小提琴被琢磨得清澈而细致,钢琴型体感描写得鲜明逼真,大音量时动态表现几乎令人生畏。  “欢乐的巴黎人”管弦乐爆棚时规模感庞大,有很好的宽裕度,音色又鲜明活泼,三角铁与铙钹等乐器玲珑浮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乐声中观众发出重叠交织的鼓掌声所表现出的真实存在感,绝对是新Cello非凡实力的证明。当听众的低语和舞台上轻微的杂音一起以无法令人置信的清晰程度浮现眼前,不得不佩服这套器材超级的分析力。在我的看法,Chorale前级整体成绩可能比Encore更好,与其他功放有更广泛的搭配性。     速度,是一定要提的。参考的功放有德国ASRLuna 8与贵丰Gryphon Mirage前级十Antileon Signature后级,它们与Cello Chorale前级+Encore单声道后级在声音风格上有明显不同。  ASR的高音更圆滑湿润,好像成熟的水蜜桃一样能散发出诱人芬芳,中频的宽松与肉感非常好。Gryphon以稳重气势取胜,音乐像落地生根似的扎实,低频权威感一流,纯甲类也带来较温暖的音色与柔和的音质,动态与场面均可列入示范级。在二大强手面前,Cello以极快的瞬态反应、敏捷生动的速度扳回一城。拜简单线路之赐,Cello表现任何音乐都像加装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动停毫不迟疑,加速又猛又劲。这种特性用来欣赏打击乐最明显,“鼓动心弦”这张录音多数发烧友都有了,唱片里动用各种大小不同的打击乐器,包括中国大鼓、定音缸鼓、手鼓、定音鼓、大军鼓、小军鼓、朝鲜长鼓、通通鼓、排鼓及花盆鼓等来诠释演绎新疆、云南、蒙古、韩国等地的民谣,营造出独特的异国风情。透过Cello组合能听到广阔开扬的空间感,阵阵鼓声低稳下潜,大小音量之间动态起伏强烈,冲击力凌厉迅猛,低频音色之丰富让人大吃一惊!是的,低频也有音色变化,Cello告诉我们了。     高超的细节分析力、百米赛跑般的速度反应、很活泼年轻的表情,我认为是Chorale前级十Encore单声道后级最大的特色。由于电源结构与线路设计的关系,这套组合听起来虽然很劲猛有力,实际上这是"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与Gryphon那种深沉不见底的驱动力仍有差别。  “黄孩子”也是一张老录音了,  《大海走了》、  《黄孩子》、  《吹箫人》三首曲子可说是专辑中的精髓。几声海浪效果音,已可知Cello的分析力与速度表现,某些系统听起来像是流水淙淙,这里却是涛声澎湃。电子配器低音圆滚滚散开, Cello是三套参考机中线条最明确刻凿最深的,可惜也因此少了一点点弹性,用家不妨用线材来调整。 后记: 老Cello的灵魂人物Tom Colangelo已经辞世了,还不到60岁人生就因车祸而谢幕,非常可惜,昔日Cello的血脉宣告中断。如果说Chorale前级十Encore单声道后级有着Cello家族传统的印记,也就是非常强调朴素、真实的声音,我相信没错,但它们又不是单纯模仿,而是有了自己的特色在里面。目前新Cello仅有这一部前级与二部后级,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它们会不会日后也出现“升值”情况,我们拭目以待。 Encore后级有两个型号,都是电源分体结构,立体声版本输出功率125瓦/8欧姆,单声道版本输出功率500瓦/8欧姆。  Cello说1986年推出的Performance后级以自然的声音表现虏获人心,新Cello的Encore后级整体表现非常接近,但失真率、频宽等技术参数又进步很多,驱动力更是大有增长,可对付负载低至1欧姆的大食音箱。  Cello不认同很多功放在超额负载时以软性削峰形式美化失真,他们从一开始就预备大的余裕,但并不是超大的变压器,数量众多的电容,或者非常复杂的电路与一大堆功率晶体,相反地,Cello相信简单就是美。立体声版本的Encore后级每声道只用了一对250瓦的铁壳Bipolar功率晶体,单声道版本的Encore使用两个放大模组,每声道也只有两对Bipolar晶体。越来越多厂家使用双极晶体Bipolar而不用场效应晶体MOSFET,例如加拿大的Sim Audio、Anthem,瑞士darTZeel等,这些产品都有极高分析力与—流透明度,新Cello也不例外。     Master电源箱并没有惊人阵容,同样的350VA环形变压器,加上有多纽稳压的线路板,机箱内宽敞得很。  Cello设计师们可用更快的速度来取代传统人最大晶体的运用,以铜镀镍作为按桥接改善地与电流分配,在第一时间快速供电、快速放人。越简单的线路,无论是互调失真或总谐波失真都能得到很好控制,于是不需要复杂的修正线路,我们就能获得活生感很强、瞬态反应极灵敏、控制力好、线条感清楚,而背景义非常安静的声音表现。  Encore后级机内采用耐用性高的军用级组件,连接喇叭端子的接线为实蕊铜扁带线,其余用纯银线。     Encore后级线路简单,散热片也不大,因为它足以甲乙类方式工作。  Cello的特立独行与坚持可以从锁螺丝的喇叭端子看出来,Cello认为WBT端广再好,也不如用螺丝直接固定裸线,但这可苦了喜欢粗壮发烧线的朋友,一些Y型端子连接时得特别小心。幸好Encore后级弃用旧有的Fisher端子而改用更普及的XLR端子,方便连接不同品牌的讯号接线。 http://bbs.whaudio.com/thread-36880-1-1.html
    访问量:4371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quad国都
    我怀着兴奋、却又带着几分忐忑的心情前往士林,为什么呢?因为这次专访的地点是在中影文化城。这个位于士林至善路上的园区,曾经承载了许多人美好的回忆,包括我。记得幼年时,每回爸爸带我到中影文化城,我总是玩得不亦乐乎。单是那些为了拍片而有的仿古设施,就能叫孩子们流连忘返;老家的相簿,就收着几张已经变了色的相片,背后正是影城的牌楼。如今,片场还在,城门也还在,许多当日华美的建筑则已不复见。 事隔多年,旧地重游,今番踏入影城,虽然每个脚步都能勾起了我童年的乡愁,但可不能一直沈湎于回忆,我可是有任务来着的。而且,这事同样教我兴奋不已。今天,我要与一位静电音箱达人相见。 音响梦源自爱音乐 蔡正晖,在中影的制片场担任前制副理,摄影师出身的他,对于影像处理满腹专业。在正式访问前,我们聊到一些影像技术以及当前影业发展的问题,他说:“一个摄影师,心中永远有着清楚的画面和构图。”当他说这话时,从他眼中,我看到了一股电影人的专业和执着,然而,这份执着,不仅在于工作,更在于他所爱的事物上,特别是音乐和音响。 “念书的时候,没什么钱,唱片好贵,每次买唱片,都要咬着牙买。”蔡正晖从年轻时,就喜欢听音乐,也开始玩音响。我起先以为,以他这样带着些粗犷的样子,又是学生时代开始听唱片,多半听的音乐偏流行、摇滚,到底,80年代前后的流行和摇滚音乐也正是人才辈出的时候。不料,当我走进他在中影围墙边的工作室时,在两侧墙边堆叠得比人还高的唱片箱,藏着数千张黑胶唱片,里头多是古典音乐。 “那时候,唱片刚从黑胶转入CD的时候,因为CD价格太贵,实在买不下去,所以还是继续听黑胶。还好那时候没丢掉这些唱片,现在每一张都是宝,而且,越听,越觉得还是黑胶好听。”边说着,他边指着几套黑胶,讲述着那些唱片的由来,又是谁送的,又是哪位长辈留给他的,每张唱片,都是故事。 “怎么能有这样的空间呢?”这个位于中影文化城边角靠大马路一侧的小屋,看起来有点像是铁皮屋,却又不是;门开得小,比起一般的门都窄,恰容得一人通过。进了门,看里头空间倒宽敞,约有卅坪;隔成两间,刚进门见到的是个音响室,而且是个典型的音响室,一看就是个音响迷喜欢的空间。 “这个地方是我跟中影租的。园区里空着没用的空间很多,我就租了这里当作我的工作室。早上早点来,下班后晚点走,这里就是我的工作室,我可以在这里作自己的事。”“如果有印象,当年中影文化城外有间三商巧福,这间房当年就是三商巧福的店面。这空间够大,我可以辟出一间音响室,我这辈子终于有间高宽长比例3:5:7的房间了,你知道,这约近于黄金比例。”听蔡正晖口气间带着几分得意,也难怪,对音响迷来讲,有个好空间,才是最大的福气。 宋老师的一句话,让他投身改造Quad ESL 进到这房子的内室,可见一整排的货架,堆满了材料、零件、散线、工具,当中一张高约一米的工作台,叠着几落静电板,还有两块躺在工作台中央,旁边还摆着工具,看来正在维修。靠墙则是成堆的Quad静电音箱,有的已经拆到只剩框架,有的则是完好的,外头还套着塑胶套,还有的则是未拆箱的库存品。 “我现在在做的,主要是帮国内Quad静电音箱用户维修音箱,我已经做了几年。你现在看到桌上有几块版子,就是在帮用户维修并改装。”蔡正晖喜欢音乐,当他接触到静电音箱之后,就开始迷上那样的声音,干净、通透、快速,一种不惹尘埃的明净感,没有夸张的动态、浓重的音色,这些在动圈音箱上常可见到,而且很容易一下子就抓到听者耳朵的特质,在静电音箱上都没有。“静电音箱有的,就是那流动的音乐,很容易就把我带入其中。” 不仅自己听静电音箱,听到后来入了迷,像他这样有着热情和执着的人,一栽进去就不得了。“我曾进入海国乐器工作,担任专员,专门负责Quad静电音箱,还去到原厂参观。为了推广静电音箱,我曾争取到一个demo room,不过,后来这个展示空间被拿来当其他器材的show room,很可惜。”不只这样,人家是金屋藏娇,蔡正晖是“金屋藏Quad”。 “曾在新店山上(后来得知,是在花园新城)租个房子,把那里当作我的静电音箱研究室,通过细部拆解,我逐步认识静电音箱,也一点一点累积了知识。”自己玩归玩,蔡正晖又怎么会将技术公开化,并且服务同好呢?他说:“还不是有人『推坑』。有一次,录音师宋文胜来,我请他听我修改过后的Quad ESL 63,其实那也只是我自己做来玩的,没想到宋文胜一听觉得太好了,他自己也是静电音箱的爱好者,用的就是Quad 63 Pro,他鼓励我应该嘉惠乐友,帮大家把Quad ESL 63都提升一下。所以,我就开始接案子改装。” 静电板加装铝框,稳定性大进 其实,维修和改装音箱不稀奇,但专门针对静电音箱,而且还是Quad的产品者,就不多了。国外有一个很有名的Crosby Audio,便是以专门改装Quad ESL 63闻名。“我做的事,有点像他们,但是我改的地方更多。”他拿出一块静电板框架出来,双手握于两端,稍微施力,静电板框架就跟着扭动起来。 “这个用ABS的框架,以立体格栅架构在两侧,看起来结构很稳,实际上仍有材质本身的限制,这样用一点力,它就会twist,可想而知,其实在充满振动的状态,这个结构有多么不稳定。”怎么解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外加一个金属框架。于是他去找了工厂切出铝条,以不同的铝条结合在一起,将前后两片静电板框架锁起来,而且锁的紧紧的。 只见几块厚约4-5mm的铝板锁住静电框架,我不禁赞叹:“这样就解决问题了,而且看起来真是发烧。”“不,没完”蔡正晖又从架上取出一个加了铝框的静电板,但这个的装甲没先前那个那样密不透风。“先前试做的那个,实在太厚重,一来成本高,二来有点『太超过』。所以我就拿掉了长边的铝板,让它轻一点。” 这样就结束了吗?当然不,蔡正晖又拿出第三个,这回,框架不是以铝板锁定,而是以一个压制成形的框架构成主体,看起来,铝材用料更少一点。“不是要偷工减料,而是后来发现这样子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众里寻他千百度,方得最佳导电液 静电音箱的原理,就是在中央拉伸一片薄薄的膜片(diaphragm)。一般动圈单体是靠振膜推动空气,静电音箱亦同。只不过这个振膜极薄,且是整片运动发声。在静电音箱开发之初,这个膜片不够薄,而且韧性、张力不够,后来杜邦公司开发出麦拉材(Mylar),这才解决了材料问题。 这个振膜有多薄呢?以Quad ESL 63为例,其厚度为4μm(微米),也就是0.004mm,一般家用保鲜膜,厚度约0.018mm,也就是比1/4保鲜膜厚度还薄。这个膜片的两侧,要夹上两片多孔金属格版,以Quad音箱为例,这个格板上面是一个一个小圆洞,这两片洞洞板夹住却不碰触中间的膜片。而膜片上要涂上一层导电液,膜片上压接了电线,一旦通电,膜片上就会带有正电荷。至于两块分置两侧的金属“洞洞板”,则会随着音乐信号,分别带有一正一负的静电。在这个静电场内,中间夹着的膜片就会随着静电方向前后振动,也就产生了声音。 “这个导电液很重要,一来导电涂层要均匀,二来耐用度要高,三来它的阻抗要够高,这样才能留得住正电荷。”蔡正晖拿出一片老Quad的静电膜片,只见上头刷着不均匀的半透明涂层,刷法有点像小吃店收整餐桌,又像小学生边玩边拖教室地板,约近Z字形的涂法,有的地方厚一点,有的地方薄一点,膜片边缘还有漏涂的地方。 “这是很早以前的做工,这样的涂法,可能会造成膜片上的阻抗不均,电荷就不能平均分布,这样,会影响声音的细节表现,以及音箱的效率。想当初ESL 57就很麻烦,往往用户会发现两支音箱声音大小不同,就是因为效率不一,再买一对,还是一样,四支音箱,效率通通不一样。但后来改成喷涂的方式,这样就够均匀,声音表现也更稳定。”说完,他指着架上的三瓶“小药水”,“这就是导电液,这三罐的阻抗都不一样。我还曾经买过瑞典的导电液,但真正让我满意的,却是因缘际会下得来的。” “你知道,中影的老板是郭台强先生,他旗下事业还有几间科技公司,又有鸿海集团的关系,所以我们每年尾牙都很大阵仗。在这种场合里,总能见到一些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有年尾牙,我认识了一位面板研发部门的主管。由于面板内部也有类似的涂料需求,当我们一聊起,他立刻表示可以提供协助。因此,他就帮我『客制』出我所需要的高阻抗导电液,这也是我所能取得阻抗最高的导电液,高达10的9次方(欧姆)。从前Quad的原厂导电液阻抗不过10的6次方左右,我用过好一点的也只有10的7次方,瑞典那个也不过约近10的8次方,唯独这个我现在用的最高。”这有什么好处呢?他表示,这个涂料可以涂得更薄,这样膜片整体的重量就越轻,可以提升整体效率,金属板在牵引膜片时,反应也更敏感。 线材、电感全都换,声音大不同 这时,门外悄悄地走进一个人,是袁大伦。这次专访其实也是他引介的,他们两人是多年好友,在静电音箱上也是同好,两人一同钻研,相互协助,后来决定合作开发静电音箱,这是后话,容后再述。袁大伦在业界人面广,因此许多材料和配件,都靠他找到门路。先前讲到的那个铝框的演进,就是袁大伦的意见。他一出现,故事就更明朗了。 “我们换的东西可多了。”袁大伦指着架上的捆线,蔡正晖一手拉一条,“我左手的是原厂的线,右手拿的是我换上的线,单是这线一换上,声音整个不一样。”接着,蔡正晖又拿出一个小纸箱。里头装着几个电感,首先,他拿出一个方型白色塑胶卷轴的电感,看起来极其普通。接着,他又拿出一个以铁芯为轴,以铜箔绕制的电感,拿在手上,光是重量就差了好几倍。这时,袁大伦说话了:“这个电感是我特别去找师父绕的,感抗完全相同,但是换上之后,声音却完全不一样。音响真的不能单看数据,数据实在无法代表什么,什么都要试。” 累积多年的研究和维修经验,Quad静电音箱无论出了什么问题,都难不倒蔡正晖。“我遇过各式各样的问题,最常遇到的问题,包括金属静电板和框架脱胶,这会形成噪音。因为英国的天气比台湾干燥,比较不会出现这个问题,至于欧洲其他地方或美国也很少有这个困扰,但是台湾湿度高,气温变化大,对于这种胶层总是不友善。当年英国制的ESL音箱也还好,因为这个缘故的反修率不高,推想是那个胶比较好。但是后来Quad易主,生产移往中国大陆,供应商也换了。头几年新厂制的ESL,就很常有这个问题;原厂发现这个问题太严重,于是赶快找其它的供应商,后来的产品就有改善。” 先推Quad ESL进化版,再筑完美静电音箱梦 但是,蔡正晖不仅是维修而已,他还有计画。“我手上还有几对Quad ESL 63,我计画推出十对,经过全面改造、升级,不仅声音更好,也更为耐用、稳定性更高。”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蔡正晖说,快则在农历年前就可看到第一对。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我和大伦兄真正的梦想是做出自己的静电音箱。”这是梦想,却不是空想,因为一切都在进行当中。 蔡正晖拿出两块金属静电板出来,在旁边又摆出三块金属静电板,两个看起来像,细看就发现完全不同。“这两块静电板是Quad ESL 63的。ESL 63内部一共有四块静电板,中间两块并在一起,构成一个8层同心圆,这同心圆越内圈,负责的频率越高,往外圈则频率较低,至于上下两块没有同心圆的静电板,则都是属于第8圈,也就负责最低频段的部分。” 接着,他再指着旁边的三块金属静电板说:“大伦兄和我就觉得音乐能否活生,端赖于高频的表现,把高频部分切成两半,就不会是在一个真圆的条件下发声。所以我们把两片板改成三片板,这样,负责最高频段的部分,会在同一块板子上,如此一来高音表现就会更好。”人家四片,难道蔡正晖他们要做三片吗?会不会低频不够?蔡正晖说:“我们的计画是做5片、7片、9片的静电音箱,中央区域就是这三片,片数越多,其实增加的都是低频。静电音箱中高音都不是问题,而且正是它的长处,但是低频就是它的弱点,所以以前有人为了听Quad ESL 63还特别加装一大块补强低音的音箱。我们将来的静电音箱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将会是全频段的静电音箱。” 与蔡正晖和袁大伦握手道别,离开中影文化城的那一刻,我想着,如果有一天,台湾能做出举世闻名的静电音箱,那个源头,就是这间藏身影城角落的工作室吗?真心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转自http://www.hifidiy.net/index.php?s=/home/article/detail/id/16739.html 享誉世界的音响大师Peter J. Walker(1916-2003.12.10),是位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是一位长笛乐手,也是一位扬声器专家,其著作目前仍然是无线电专业学生必读的教科书。不过最让人铭记的是,他是QUAD(国都)的创立者,是QUAD(国都)的总舵手和产品研发带头人。 QUAD国都创始人Peter J. Walker先生 1936年,身为家中的独子,Peter J. Walker没有像父母安排的那样继承家业,而是向家中借了200英镑独自创业,创立了自己的公司SP fidelity Sound System,后来改名为Acoustical Manufacturing Co.(QUAD的前身)。严格来说,这个公司只算是个人工作室,因为都是Peter自己制作放大器,什么时间做好,什么时间去卖。毫无悬念,在这样的经营方式,200英镑很快所剩无几,不过Peter的音响技术得到了大大的检验和提高。 Peter先生创办QUAD国都时的200英镑存款凭证 这并没打击Peter的创业决心和音响之梦。虽然资源极度匮乏,他依然想方设法扩充资金源努力推动自己的音响事业,并到处寻找经销商,甚至尝试争取政府机关的标案。 Peter的努力让公司有缓慢的进展,但规模依然很小,中途还由于二战从伦敦迁往亨廷顿。一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后,音响产业起飞的契机终于出现。那时候的Peter面临事业发展的抉择,QUAD究竟要走公众广播(PA)产品还是家用音响之路?最后Peter决定逐渐退出PA市场,专注在高品质的家用音响市场。加上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复兴,确实带动了家用音响事业的起飞。市场判断正确的Peter,加上适当的产品问世,使QUAD在1952年成为颇具规模且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音响公司。 ▌放大器与静电扬声器齐飞,荣获“英女皇科技成就奖” 抛却老板的身份不说,曾荣获大英帝国勋章及科学博士学位的Peter,其实更醉心于创新技术和产品研发。当公司各方面走入正轨,且发展地越来越好时,他逐渐放手,一边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设计与研发,一边注意培养良好的管理团队。不过,管理上的“放手”,并没使Peter的工作压力减少,因为身为长笛乐手的他,对音乐和重放音质的高标准要求,使得他在钻研技术和设计产品过程中工作量更大。 得益于对技术和产品的高要求,1953年,国都推出了让同时期的同类产品望其项背的QUAD Ⅱ真空管功率放大器,将音响工业标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采用输出变压器与电子管阴极交连的原理,把谐波失真度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QUAD Ⅱ真空管功率放大器 1957年,国都又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首款真正全频带静电扬声器ESL-57。这款里程碑式的产品使用了极轻质的塑料胶片,在两个充电电极之间运动,作为发声振膜。对比同时期的其它扬声器,ESL-57没有令人讨厌的失真和音色渲染。作为一款令人注目的音响产品,ESL-57在规格、指标无需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持续生产了28年。 QUAD ESL-57静电扬声器 至今,ESL系列扬声器都在生产,其先进之处在于独家设计:振膜并非一大块,而是由许多个同心圆组成,每个电极(同心圆)连接上一个经准确校正的讯号延迟电路。声音先从圆心发出,再到邻近的外圈,一圈一圈向外扩散,从而形成理论上的点声源发声。 1967年,国都推出了该公司历史上第一套晶体管放大器QUAD 33前置放大器及QUAD 303功率放大器。这套放大器在音响技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它应用了“三阶输出级”设计,将当时晶体管元件普遍存在的热不稳定性完全消除。由于该套放大器在电路设计及外形制造工艺上的成就,它赢得了英国设计学会于1969年颁发的“设计大奖”。 QUAD 33前置放大器和303功率放大器 国都对放大器性能的进一步贡献体现在1975年发表的功率放大器QUAD 405“电流补给”上。这一堪称里程碑式的电路原型由国都独创的放大器设计之一,并仍沿用在现生产产品上。正由于这一杰出技术成就,国都于1978年被授予“英女皇技术成就大奖”,这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此荣誉的音响品牌。 QUAD国都荣获“英女皇技术成就大奖” 1981年,国都推出了另一款全频段静电扬声器ESL-63。再一次,国都的ESL扬声器成为了世界音响界扬声器的一个参考标准。八年之后,国都的77系列音响器材面世,并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新的音响概念:高度一体化设计的高级音响系统。77系列通过一个两路遥控器进行操作,应用了多项全新的电路设计及在当时最为先进的控制软件技术,那些技术还是首次应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在77系列产品发表了两年后,国都公司凭借着77系列中的合并式放大器,荣获了“欧洲年度最佳放大器”奖项。 QUAD ESL-63静电扬声器 1999年,QUAD推出了流行至今的99系列,并且并配合一款L系列的动圈式扬声器作为高端套装配置。同年,QUAD被高保真新闻杂志评选为极品音响历史上最重要的产品。 ▌个性依然,荣誉从未间断 熟悉国都音响产品的发烧友,常常会这样评价它:“由于Pteer Walker他老人家向来极为注重器材品质的要求,简单而直接的线路设计和精良选料正是QUAD功放机的常青招牌!不但是声音靓,而且可靠耐用。”“QUAD从来都没有夸张的设计,所作所为都在追求合理、高性价比,许多QUAD用家都会迷上她恰如其分巧妙的工艺设计,陶醉于那准确的声音还原。”“与其它音响公司不同,国都公司从第一件音响产品开始,就显示出设计上的原创性。”事实也的确如此,国都在许多方面都别具特色。 比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Peter先生就开创了一项新的活动:举办以现场演奏、录音与使用扩音机、扬声器重播作比较的创新音乐会。这种现场对比示范在当时的业界可谓十分大胆,起初并不被看好,不过事实是这种方式意外受到了欢迎。这样的音乐会陆续进行到五十年代末期,相继到访过美国纽约的卡耐基音乐厅、葡萄牙、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音乐会上首先由一支乐队或一组乐器演奏,并同时进行录音,其后再向现场听众作即时重播,让他们感受由国都产品和其他音响产品组成的重播系统呈现的真实准确的重播效果。 QUAD ESL-988静电扬声器 技术方面,比如ESL-988/989将一块厚度为人的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薄膜镀上金属导体涂层成为负极,安装在两个充电正极之间。正电电极电压随音乐讯号而起伏,从而将负极振膜吸近或推远,振膜的运动推动空气产生声音(音乐);比如前置放大器QUAD QC-24的电路设计采用了较多新的内容,但有两点没有改变:仍然采用十分值得信赖的双三极管6111WA及采用简洁的信号电路;比如不在乎外界非议,毅然涉足传统扬声器领域,开发L系列扬声器,方形的箱体、电磁式驱动单元、分频器……但它们依旧继承了国都音响产品一贯传统的音色特点。 QUAD QC-24前置放大器 进入21世纪,QUAD的当代产品依然魅力依旧,备受行业认可和肯定: 2002~2004年,连续三年赢得英国《What Hi-Fi?》“全年最佳产品”大奖。 2008年,国都旗舰静电扬声器在EISA欧洲影音大奖中荣获最佳音响成就奖国内奖项。 2011年,国都多款产品荣获英国《HiFi News》高度推荐奖、《HiFi Choice》推荐奖、《What Hi-Fi?》“年度最佳产品”大奖及《Stuff》‘Icon’大奖。 2012年,国都多款产品荣获英国《HiFi News》高度推荐奖和《What Hi-Fi?》“全年最佳产品”大奖。 https://tieba.baidu.com/p/3550685425
    访问量:5360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philips飞利浦
    •飞利浦TDA1541 / TDA1541A S2 -测试报告 •cdm0,CDM1,CDM2,cdm3,cdm9,cdm12.1服务手册。 索引:  罗敦司德  单梁摆臂  飞利浦CDM0  飞利浦CDM1  飞利浦CDM2  飞利浦CDM1 mkII的  飞利浦CDM4  飞利浦CDM9 PRO  飞利浦CDM3  3 - 光束线性跟踪系统  飞利浦CDM12.1与VAM1252  马兰士引擎  夏普引擎  图片  完整的清洁发展机制列表 单光束摇臂|热门  除了少数几个例外,马兰士CD播放器,其音质已自第一次出现在市场上受到高度重视,始终特色飞利浦驱动机构。第一马兰士CD播放机,马兰士的CD-63(1982),是一个小规模的顶部加载模型。精湛的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由于其紧凑的外形和简洁的光盘更换系统和操作,它更高度重视,现在比它在它原始的发行时间。安装在这个模型中,驱动机构是传说中的“飞利浦CDM0”,这是今天更是高度评价的比它在其发布的时间。这种单光束摇臂系统采用了唱臂对模拟唱机支点令人回味。该系统最早用于CDM0,并在其整个系列的CD驱动器机制,包括最后的飞利浦CDM9 Pro是持续就业。 追求性能稳定导致了单光束摇臂系统的飞利浦的发展。在面对所述光学透镜块的一侧施加一个配重(平衡重)使系统能够调整重量分布和移动光学系统usigin相对最小的功率。它也有助于增加结构精密,或许更重要的是,允许整体移动到使用高度通用的模拟伺服电路来控制。 CD被照射来自聚碳酸酯树脂基板侧的780nm的红色激光束,并且该数字数据是否是“0”或“1”是通过在激光束的反射的增加或减少来确定。因此,极其精确的光学技术(镜片设计,镜片制造,特种涂料,以及精密装配)是必需的小光头块。 罗敦司德|顶部 该公司安置了负责这是尊敬的德国光学制造商罗敦司德。飞利浦已使用的罗敦司德在其所有与飞利浦CDM0开始高档传动机构设计极尽奢华的玻璃背光学镜头模块。 飞利浦CDM0 |顶部 飞利浦CDM0 ,其型号所示,是待开发的第一个CD驱动机构。然而,并非所有马兰士的CD- 63S ,马兰士的CD - 73S和飞利浦LHH2000s配备了飞利浦CDM0 。飞利浦CDM0是一个相对短的periode后,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和改进的飞利浦CDM1 。的钢板,并在飞利浦CDM0使用的一些其他部分被发现大量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问题。 照片飞利浦CDM0摇臂cdmechanism的 飞利浦CDM1 |顶部 因此,飞利浦CDM1用锌压铸所有敏感部分,以除去不需要的共振产生的。飞利浦CDM1还刊登在其所有的零件精度重大改进。著名的马兰士的CD- 34 ,以其前所未有的价格标签,是在飞利浦CDM1被雇用的第一款车型。后来,飞利浦CDM1的特殊微调版本开发的高端玩家喜欢马兰士的CD -94和马兰士的CD - 95的使用。 照片飞利浦CDM1摇臂cdmechanism的 飞利浦CDM1被用于在日本制造的比利时和马兰士产品制造的飞利浦产品。的马兰士CD -34的惊人的成功manufacutred在比利时帮由供给驱动机制的必要性,系统的修订。 因此,马兰士成立的公司在相模原市主要工厂的组装线,生产的所有必要组件,并开始生产飞利浦CDM1s在日本。马兰士的CD- 54和马兰士的CD -84发布于1984年利用两个日本制造的CDM1单位。 飞利浦CDM2 |顶部 飞利浦CDM2 ,与树脂的顶板,用降低了成本和重量,同时保持对锌铸模中的飞利浦CDM1质量的目的开发的。飞利浦CDM2然而好景不长,并只安装在更便宜的机器,如马兰士的CD- 25 , CD马兰士-45 ,马兰士的CD -65和马兰士的CD -75 。 照片飞利浦CDM2摇臂cdmechanism的 飞利浦CDM1 MK2的| 最后一个大型驱动机构在飞利浦CDM0和飞利浦CDM1之后跟着是飞利浦CDM1 MK2 。这是基于一个平顶板设计,具有额外INTERGRATED电路和一个紧凑的基础。当然,整个单元被从强压铸金属制成。飞利浦CDM1 MK2被用在马兰士CD880j ,马兰士CD80和飞利浦CD880 。期间明智的,这是周围的时候, 8厘米“的CD -单”进行了介绍。 飞利浦CDM4 |顶部 由于飞利浦单梁摆臂式传动机构演变而来的,在非常紧凑的飞利浦CDM4出现。有飞利浦CDM4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飞利浦CDM4M用硬树脂顶板和压铸飞利浦CDM4MD的多个版本。与飞利浦CDM4的外观,驱动单元,包括一个前装系统抽屉机制不可缺少的,完整的小型化成为可能。 照片飞利浦CDM4摇臂cdmechanism的 •cdm0,CDM1,CDM2,cdm3,cdm9,cdm12.1服务手册。 索引:  罗敦司德  单梁摆臂  飞利浦CDM0  飞利浦CDM1  飞利浦CDM2  飞利浦CDM1 mkII的  飞利浦CDM4  飞利浦CDM9 PRO  飞利浦CDM3  3 - 光束线性跟踪系统  飞利浦CDM12.1与VAM1252  马兰士引擎  夏普引擎  图片  完整的清洁发展机制列表 单光束摇臂|热门  除了少数几个例外,马兰士CD播放器,其音质已自第一次出现在市场上受到高度重视,始终特色飞利浦驱动机构。第一马兰士CD播放机,马兰士的CD-63(1982),是一个小规模的顶部加载模型。精湛的设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由于其紧凑的外形和简洁的光盘更换系统和操作,它更高度重视,现在比它在它原始的发行时间。安装在这个模型中,驱动机构是传说中的“飞利浦CDM0”,这是今天更是高度评价的比它在其发布的时间。这种单光束摇臂系统采用了唱臂对模拟唱机支点令人回味。该系统最早用于CDM0,并在其整个系列的CD驱动器机制,包括最后的飞利浦CDM9 Pro是持续就业。 飞利浦CDM4MD 飞利浦CDM9专业的| 马兰士所采用的最终单光束摇臂驱动机构是飞利浦CDM9临。这个单位被用于流行的Musiclink系列微型组件的马兰士的CD- 23系列CD播放器。该驱动机构的开发是为了实现最大的小型化单梁摆臂式。在“专业”称号显然是用来表示它采用高度耐用无刷伺服电机,玻璃光学透镜块,和一个铝制转盘的事实。 照片飞利浦CDM9摇臂cdmechanism的 飞利浦CDM3 |顶部 有一个从未使用马兰士,飞利浦CDM3一个单光束摇臂驱动机构。这种机制成为众所周知,当它在专业使用的Studer A730 ( 1988)采用飞利浦和著名的专业零部件制造商Studer公司共同开发的。飞利浦CDM3最初设计用于汽车音响的使用,有一个轻巧的压铸机身,它仍能提供大量的刚性。除的Studer A730 ,飞利浦CDM3也使用Luxman的日。 照片飞利浦CDM3摇臂cdmechanism的 飞利浦CDM3 三束线性跟踪系统|热门 飞利浦CDM9 Pro的是最后飞利浦单光束的CD驱动机构。此后,将它们切换到由日本制造采用早在3光束线性跟踪系统。飞利浦选择了线性跟踪施工感动在一条直线上的光学透镜块,因为计算机的CD -ROM驱动器需要高读取速度是受欢迎的。 使用配重摆臂系统有太多的运动质量和速度太慢随机存取时间为这种应用。另外,由于在跟踪误差角度用的摆动臂系统,这是不可能用这种系统具有一个以上的波束。对于高速读取, 3  - 光束系统,可以拿起相邻坑流是更有利的。 然而,单梁摆臂式驱动机构是足够的,不需要高速运行仅音频系统。 飞利浦CDM12.1与VAM1252 |顶部 采用马兰士第一飞利浦三束线性跟踪驱动机构是飞利浦CDM12.1 。飞利浦VAM1252 ,配备了压铸机身和俗称知道作为CD Pro中,采用了在高恩马兰士的CD - 7 。低成本飞利浦VAM12版本飞利浦VAM1252的用在马兰士CD- 17Da的和马兰士CD- 19a中。飞利浦VAM2200系列,这可能是最后的飞利浦制造的CD-仅驱动机构,在laters使用Marantsz光盘只能播放机,马兰士的CD -7300 ( 2002) 。 马兰士“发动机”的| 未来飞利浦驱动机构将很可能是DVD /超级音频CD兼容,我们可以看到对由于市场竞争低廉线的转变。同时,在本马兰士,在D&M控股的控制权,开始发展自己的驱动机制。依赖外部供应商带来的供给组件寿命短的风险。因此,本公司决定开始内部开发的驱动机构。 第一马兰士的内部的驱动机构(以下称为“发动机”由马兰士)被安装在多声道超级音频CD播放机马兰士SA- 17S1和马兰士SA- 8260 。该机制是一个线性跟踪系统,具有双激光单头结构,容纳在一个光学系统中的650nm的红色超级音频CD激光和780nm的红色激光光盘。这种优越的引擎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并且被设计成高效节能。 该laters马兰士发动机安装在马兰士SA -8400立体声只超级音频CD / CD播放器。尽管名称,如CDM1和CDM9 Pro的使用由飞利浦,都没有得到几组给马兰士发动机,这款最新的发动机采用了双激光单头线性跟踪类似于第一马兰士引擎系统。 夏普引擎|顶部 马兰士SA- 14 ,以及旗舰马兰士SA - 1 (这是由马兰士生产的第一超级音频CD / CD播放机)都采用日本夏普制造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结合了铝压铸光碟托盘,锌压铸机制的基础。在不同的金属,可以抵抗共振。未来的高端机也将有可能功能的内部引擎。 第一马兰士多声道超级音频CD / CD播放器,马兰士SA- 12S1 ,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是基于第一飞利浦超级音频CD播放机,飞利浦SACD1000 (在日本不卖) ,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音响发烧友的要求,并且采用了飞利浦超级音频CD / DVD视频/ CD引擎。 驱动马兰士CD播放器 飞利浦CDM- 0 CD - 63 ( 1982) , CD -73 ( 1983) ,飞利浦LHH -2000 飞利浦CDM- 1的CD -63 , CD -73 , CD -34 ( 1985) ,飞利浦LHH -2000 飞利浦CDM- 1 CD -54 ( 1984) , CD -84 ( 1984) 飞利浦CDM- 2 CD -25 ( 1985) , CD -45 ( 1985) , CD -65 ( 1985) , CD -75 ( 1986) , CD -650 ( 1986) 飞利浦CDM- 1调整CD -94 ( 1986) , CD - 94LTD ( 1987) , CD -95 ( 1988) , CD - 99SE ( 1990) , CD - 99R ( 1988) 飞利浦CDM- 1 Mk2的CD- 880J ( 1988) , CD -80 ( 1989) ,飞利浦CDD -882 ( 1989) ,飞利浦CD -880 ( 1988) 飞利浦CDM- 3飞利浦A730 ( 1988) 飞利浦CDM- 4M CD -50 ( 1989) , CD -60 ( 1989) , CD -72 ( 1991) , CD -72A ( 1993) 飞利浦CDM- 4MD飞利浦LHH -300 ( 1989) ,飞利浦LHH -500 ( 1989) ,飞利浦LHH -700 ( 1991) , CD - 15 ( 1992) , CD -16 ( 1993) , CD - 16SE ( 1994) , CD -10 ( 1990) , CD - 11 ( 1989) 飞利浦CDM- 9 Pro的CD -23 ( 1994) , CD - 23LTD ( 1996) , CD -23D有限公司( 1996) , CD - 23Da ( 1998) 飞利浦CDM12.1 CD -53 ( 1994) , CD - 17 ( 1996) , CD -17D ( 1995) , CD -16D ( 1996) , CD - 63SE ( 1996) , CD - 67SE ( 1996) , CD -19 ( 1997) 飞利浦VAM-1252/CD亲CD-7 ( 1998) 飞利浦VAM - 12 CD - 17Da的( 1998) , CD -19A ( 1999) 飞利浦CDM- 14 CDR- 1 ( 1991) ,CD- 610mk2 (来源:立体声 - 关于2003马兰士) 飞利浦、马兰士台机型号资料: PHILIPS......vs......Marantz.........................................雷射  頭...................D/A 晶片  LHH-  2000......................................................................CDM   0 ??....................TDA 1540 或 1541??   LHH-1000.............CD-12...............................................CDM   1....................TDA 1541 S1/每一聲道  ...............................CD-  7............................................CDM 12.3....................TDA   1541 S1/每一聲道  LHH-900....................................................................CDM   4 pro....................TDA 1547/每一聲道  LHH-800R.............CD-11?? or CD-15??..................CDM 4   pro....................TDA 1547/每一聲道  LHH-700...............CD-15??........................................CDM 4   pro....................TDA 1547/每一聲道  LHH-600B.............CD-11 MKII (沒有平衡輸出端子)..CDM 4   pro....................TDA 1547/每一聲道  LHH-500............... (有平衡輸出端子)......................CDM 4   pro....................TDA 1547  LHH-500R.............CD-16 (沒有平衡輸出端子)......CDM 4   pro....................TDA 1547(LHH-500R)....TDA 1547/每一聲道(cd-16)  .................................CD-16D (有平衡輸出端子)..........CDM   12.1....................TDA 1547/每一聲道  LHH-  300R......................................................................CDM   9....................TDA 1547  LHH-  300B......................................................................CDM   4 Pro.................TDA 1547  LHH-  300........................................................................CDM   4 Pro.................TDA 1547  LHH-200RX................................................................CDM   9....................TDA 1547  LHH-  200R....................................................................CDM   9....................TDA 1547  LHH-  100.........................................................................CDM  9....................TDA 1547  Philips vs Marantz對照表: PHILIPS......vs......Marantz..........................雷射  頭...................D/A 晶片  LHH-2000.....................................................CDM 0/1都  有.......TDA 1540陶瓷x2   LHH-1000.............CD-12...............................CDM   1.................TDA 1541 S1/x1  .............................. .CD-7.............................CDM   1252...........TDA 1541 S2 (T)/x2  LHH-900R.......................................................CDM 4   pro...........DAC7(S) /x2   (DAC7=TDA1547+SAA7350)  LHH-800R......................................................CDM 4   pro...........DAC7(S) /x2  .............................CD-15................................CDM 4   pro...........DAC7(S) /x2+HDAM  LHH-700..............CD-11.............................. .CDM 4   pro............DAC7 /x2  LHH-600B...........CD-11 MKII (None XLR).CDM 4 pro..........DAC7 /x2  LHH-500............... (有平衡輸出端子)..........CDM 4 pro........... SAA7321x2  ...........................CD-16SE (None XLR).... CDM 4   pro...........DAC7 /x2+HDAM  LHH-500R......................................................CDM 4   pro...........DAC7 /x2  ..............................CD-16F (None XLR)……CDM 4 pro...........DAC7/x2   LHH-300B........... CD-10............................. .CDM 4   Pro...........SAA7321/x2  LHH-300..............CD-10............................. ..CDM 4   Pro...........SAA7321/x2  LHH-300R......................................................CDM   9..............DAC7/x2   LHH-200RX....................................................CDM   9..............DAC7/x2  LHH-200R............................................... .......CDM   9..............DAC7/x2   LHH-100.........................................................CDM   9......... ... DAC7/x2  PHILIPS...vs....Marantz等級對照表:  PHILIPS......vs......Marantz...............................yan:   LHH-2000................None.............................1,600,000   LHH-1000………..CD-12.............................. 600,000   LHH-900/800..........CD-7................................450,000  LHH700FT………CD-15...............................380,000/390,000  LHH-700...............CD-11.............................. .330,000  LHH-600B............CD-11 MKII (None XLR).280,000  LHH-500............... None..................................250,000  LHH-500RFT.......CD-16SE (None XLR).... 250,000/240,000  LHH-500R............. None................................220,000  LHH-300/300B.....CD-10 /CD-16F................150000/160,000  LHH-300..............CD-10 /CD-16F.................150000/160,000  LHH-300R.............. None................................150,000   LHH-200RX  LHH-200R  LHH-100  Philips系音質排名參考  LHH2000>LHH900R>MICRO CD-M100>LHH1000(M/CD-12)>  LHH800R> M/CD15>M/CD7>MICRO CD-M2000>   MICRO CD-M2DC> LHH700FT> LHH700(CD11)>  M/CD99SEF LTD>MICRO CD-M2>  LHH500FT>LHH600>LHH500>M/CD16SEF>LHH500RFT> LHH500R>CD16>LHH300/300B
    访问量:9331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Naim铭
    Naim的创始人叫Julian Vereker,这个人虽然不是三岁就会作曲,五岁就能上台演奏,但也是天纵英才。他十几岁时就自己设计制造了一部汽车,还利用这种经验去改Mini 850S,并开着这部改装车参加好几季的赛车,1967年还赢得二项赛车大奖。 大奖赢到手之后,他就从赛车界退休,将兴趣转向拍电影上头。二年后(1969年),Julian Vereker创立Naim Audio Visual公司。当时他做的Audio Visual生意并不是现在的Audio Video,而是做一种声控灯光的机器,可以让30KW的灯光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开关闪烁。 对录音感兴趣而进入音响殿堂 除此之外,他也对音乐很有兴趣,尤其是在朋友家里演奏时进行现场录音。不过,他马上发现这种业余方式录出来的声音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于是自己动手研究制造录音混音机。虽然他所做出来的混音机曾经卖给BBC与一些录音室,实际效果也很好,但是他并没有在这方面闯出什么名堂。后来他又自己做了喇叭,可是当他用市面上的扩大机搭配时,却发现声音变糟了。于是,他下决心自己动手设计制造扩大机。 1971年12月,Naim的第一部后级推出,不过当时并不是大规模的生意,而是卖给一些朋友、录音室,或随着自己的混音机卖出。一直到1973年,事情有了转变。当时伦敦成立了一家独立电台,叫作Capital Radio,Vereker先生标到供应全电台的喇叭。由于买家反应很好,因此他又标到了IBA的合约,要他提供喇叭与扩大机放在一起的主动式喇叭,总共24套。 1973年正式创立Naim 事实上,Capital Radio的生意是他音响事业的起点。在那年(1973年),他与另外一个合伙人Shirely Clarke一起创办了Naim Audio,开始了Naim的公司营运迄今。来年,Julian Vereker遇见一位发烧迷,还自己制造LP唱盘,那个人就是Linn的老板Ivor Tiefenbrun。二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于是结伴到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产品,后来台湾同一家公司代理也是这样来的。从那时开始,Naim与Linn的事业蒸蒸日上,1985年还获得英国出口贡献的皇后奖,并在次年于芝加哥成立北美Naim公司。到现在,该公司厂房已经扩建到34,000平方尺。 今天的Naim,在生产方式上有二处与众不同,其一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最后成品测试,都在工厂内自己一手完成。当然,这种作法需要很多的仪器与人才投资,不过它的好处是可以全程掌控,发现问题立刻改进。其二就是生产在线的工人并不是每个人只负责某部份的组装,而是从零件的领取开始,就由同一个人从头到尾把这件产品组装起来,一直到成品测试完成。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Naim说这样工人在工作时会比较有乐趣与成就感。此外,冤有头债有主,哪部产品出了毛病都可以去找负责人。
    访问量:1568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Wadia怀念
    Wadia可以称为第一的事蹟,还不只引进数类转换器的观念,他们採用DigiMaster的昇频解码演算,不仅第一,也是独家,从软体上着手,保留了日后升级的空间。当大家还使用同轴传输时,Wadia就开始使用玻璃光纤。Direct-Connect的系统建构数位讯源直入后级的先锋,专利的Swift-Current无负迴授电流/电压转换,则是他们建立讯源直入的技术基础。最重要的是,Wadia最早提出时基差(jitter)的问题,并且认真的研发解决方桉,现在大家都知道时基差对声音的影响,但很多人都忘记那是Wadia最早喊出来的观念。  Wadia25在整体上和Wadia27一个感觉,从音响性上说,两者在不是大型系统上差距不十分明显。但在音乐性上,Wadia27则多了份醇厚,稳健和现场感,宛如陈年佳酿,令人陶醉。     Wadia27是1997上市的该公司的旗舰产品,先后出过4代: 27,27I,27IX,27IX_V3.0。当年Wadia27价格接近75000人民币。       Wadia27的声音,我认为自CD机发明以来,最有LP味道的解码器之一。音色相当的丰厚,润泽,饱满。超一流的密度感和质感。乐器的形体感和规模感无出其右。同时保持了数码产品顶尖的音响性。巨细无遗的解析力,庞大的动态对比,快如闪电的瞬态响应。对录音空间现场气氛的捕捉,可以说达到了身临其境的境界。在音响性和音乐性上平衡到了极致。       Wadia 27IX_v3.0解码技术特点如下:       1. 采用DIGI-MASTER(TM)1.2软件程式UP SAMPLING升频至2.8224MHZ/24BITS。       2. 设有三种不同滤波选择(三种模式音色音效可调节),以配合用家不同音响产品或个人口味喜好。      3. SWIFT-CURRENT(TM)技术,CURRENT TO VOLTAGE无负回馈技术和CLOCKLINK(TM)技术,以降JITTER污染。      4. 高精度1PPM T.C.X.O.温度保偿震荡时钟电路。      5. DIGITAL VOLUME数码音量控制器共100级(每级0.5dB)由0.45V到9.0V可调节。      6. 数码输入:2组玻璃石英光纤(即AT&T),2组SPDIF(BNC),1组普通塑料光纤,1组AES/EBU平衡(所有输入能处理32KHZ--96KHZ-/16BITS--24BITS)。      7. 模拟输出:XLR/RCA各1组。输出阻抗少。      8. 采用24BIT MOTOROLA  DSP56004第二代最新晶片共2块。      9. BURR BROWN 1704K晶片共8块作并联全平衡D/A转换输出,使音质音色,层次及分析,细腻度进一步改善。       目前,Wadia 解码或合并CD机的采样频率,只有27IX_V3.0 和 922/931 两部解码达到 2.8224MHZ/24BITS;Wadia 其他所有产品都在 1.4112MHZ/24BITS 或以下标准,包括 S7,S7i,还有 521。     推荐:Wadia 最值得购买的4部解码:Wadia 2000,Wadia 9,Wadia 25,Wadia 27。 1. Wadia 2000 最便宜,是经济能力有限的朋友的好选择。 2. Wadia 25 最实惠,价格适中,声音和 Wadia 27比,差距可以接受。 3. Wadia 9 和 Wadia 27 是毫无妥协的发烧友的选择,前者音乐性好,后者音响性无出其右。  解码 + 转盘 搭配(仅供参考): Wadia2000 + WT2000 Wadia X64.4 + WT3200 Wadia9 + 7 Wadia15 + 8 > Wadia6 Wadia22 + 26 > Wadia21 Wadia25 + 20 > Wadia16 Wadia27 + 20 Wadia27I(IX,IX_V3.0) + 270(270SE) > Wadia860(Wadia861)   注:27I,27IX,27IX_V3.0 带时钟。 Wadia921/931 + 971(270SE,270)   注:带时钟。       解码和转盘之连接以AT&T 为最佳(见我之其他博文分析),AT&T 的选择又以Wadia原厂AT&T为最佳,虽然可以搭配其他高档的AT&T 以调校出不同的声音,但此法已违背了音源调校的基本原则:精准。     自家解码加自家转盘为最佳。解码加转盘以带时钟锁相为最佳。     解码和转盘对声音的提升,转盘更给力(当然解码要达到一定质素),转盘乃音源之源头,所讲的“垃圾进,垃圾出”,您是明白的。         重申,Wadia音源乃交响乐的第一音源:巨细无遗的解析力,庞大的动态对比,快如闪电的瞬态响应,这是交响乐重播效果之根本!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3e2dcc0100vzhn.html
    访问量:7881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WestLake西湖
    Westlake Audio成立43年,最早只专注在录音室鉴听喇叭的设计制造以及录音室的设计上。后来,才慢慢把业务拓展到家用Hi-Fi与Pro专业领域里。而且Westlake Audio西湖自创立至今,一直坚守手工制作与最严格的测试调音,是世界Hi-End领域最具权威的品牌之一,现在全球数百家著名录音室选用Westlake Audio扬声器就是实力最好的证明。Glenn Phoenix介绍这次现场示范的BBSM-15tF号角监听音箱,这是一款3路4单元的设计,使用2个15吋低音、1个10吋中低音和1个1吋号角高音,单元由TAD提供。对于要求动态范围宽广、高输出、高频平顺又精确的音响迷而已,BBSM-15tF无疑是一款体验监听魅力的佳作。      Westlake Audio的调声理论当然离不开Glenn Phoenix的四项设计原则:1、开阔的频率响应;2、极低的互调失真;3、极高的功率承受能力;4、精准的立体音像。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Westlake喇叭拥有许多共同的设计基础,包括高度阻尼的特制单元、4阶(24dB滚降)分音搭配独家补偿线路、精选元件、自制手工电感、手工搭棚分音器、结构复杂的强化音箱等等,除此之外,还有Westlake近年提出的Low P.E. Distortion设计理论。Low P.E.Distortion是Westlake针对此前的P.E.Distortion技术所采取的对策,进一步降低失真。究竟什么是P.E.Distortion?从名称上来说,P.E.代表Phoenix Effect,也就是由Glenn Phoenix所发现的电声效应,对音乐再生所造成的失真。既然Glenn发现了P.E. Distortion,他也就想办法设计出Low P.E.Distortion的产品,降低这些影响原音再现的失真。对于P.E. Distortion大多数人并不能理解,因为P.E.Distortion并没有可以测量的仪器,因为这些失真本来存在于仪器无法测量的范围当中。Glenn自己把P.E. Distortion定义为“器材内部所有因为电子讯号流动,所产生的类似‘鬼影现象’”。Glenn告诉我,这是方便一般人理解的说法,他说影像产生鬼影,大家都很容易了解,如果在音乐当中产生了鬼影,代表音乐本身失去的真实度。几乎所有Westlake产品,都加入了Low P.E.的设计,大家见到Westlake网罩内敷设铜箔,并且固定喇叭单元的螺丝全部接上细铜丝,就是Westlake为降低P.E. Distortion所作的努力,通过对可能产生的失真的有效降低,最终音质当然与众不同了。
    访问量:1923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Musical Fidelity音乐传真
    “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的创办人Antony Michaelson出生于1951年,从小就热爱音乐,他本身是一位专业音乐师并且以吹奏单簧管为主要学习和演奏乐器。在他31岁的时候(1982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失业),一天早餐中的Antony Michaelson认为现在市面上的很多HI-ED价格昂贵且与声音的价值不符、他用厨房滤水果的塑料网盘试着自己做了一个最简单的功放(全部的零件加起来不超过30个),Antony Michaelson认为声音很好而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一开始他独自一人做功放出售给朋友后来订单多了他雇佣了当地3个没有工作的人和他一起工作,这就是最早的音乐传真公司的雏形。之后Antony Michaelson和他的妻子毅然创立了“Musical Fidelity”公司。Antony Michaelson一开始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经营方针和宗旨,就是要用最低成本制造出拥有丰富音乐感和杰出表现的音响器材。     由于在那个时候,市场上的所有高级音响器材均取价高昂,故此要购买一部具有质素的放大器,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负担的,而Antony Michaelson在他那股热爱音乐的诚意带动之下,便决心把高级音响推进普及化市场,制造他认为拥有绝佳声音且是大部分人可以承担得起的放大器。他先把主要生产放大器的厂房设于英国的Wembley,这间厂房的设备和员工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不断扩充,到今天已经拥有超过400个员工,成为英国具规模的音响制造商之一。      Antony Michaelson创业初期所生产的放大器主要仍是以他自己一手一脚所制作出来的简单制品,其中最知名的是一部名为“The Pre-Amps”的前级放大器。当时主要是卖给自己一些爱好欣赏音乐的朋友,而生产的费用,是从他的太太和岳母所借出的三百多英镑加上他自己从银行信用卡所借贷得来的。到了1984年,Antony Michaelson在一次意大利旅程中获得灵感开始设计他的成名作品——A1合并式放大器。     从Antony Michaelson开始创业之时已经把生产音响器材建基于音乐化之上,故此他坚持的理念就是要生产一些价格定得合理和音质得到绝大部分爱好音乐的人所认同的器材,而A1的制作和往后在市场上所取得的空前成功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A1合并式放大器的设计和理念事实非常明确和简单直接,它采用了纯甲类输出,是音色甜美的高品质机种。      在那时由于市场上的大部分放大器只是朝着大功率和力量型的方向,而忽略了音质的细致度,因此在Antony Michaelson设计这部A1放大器之时,便决定要根据他本人所持有的古典音乐多年来的修养来“调声”,并以纯甲类输出来设计A1。      在设计和制作这部A1之时实在是困难重重,由于甲类放大器的线路比较复杂、零件的数量和质素要求较高,而最重要的是在散热的安排和设计上一定要造得妥当,才能够取得稳定而安全的效果。而A1在最后的设计上把散热器安装在整个机身的顶部。      A1合并机在1986年正式推出国际市场时简直是平地一声雷,取得了极高的声誉,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它是合并式放大器的经典制品。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需要和渴望,Antony Michaelson在A1推出后的翌年便开始尝试利用相同的设计,制作更大输出功率的合并式放大器,并终于在1987年成功推出了输出功率比A1大1倍有多的A100(每边输出50瓦),由于这部A100在推动扬声器的宽容度比A1大得多,故此甫一推出就得到好评如潮,不论在英国本土或是国外市场,均获得非常理想的销售成绩。在那个年代,要以最低廉的价格来购买一台输出功率较大的纯甲类放大器,非A100莫属。      外形上A100和A1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在体形和重量方面增大不少。而由于在输出的功率方面倍增,故此它所释放的热量亦大增,而Antony Michaelson亦采用了更庞大且散热面更为讲究的顶部散热器设计,令A100得以在安全的大前提下运作。其后更发展出功率更大和外形更豪华的机型如A100S、A200、A120等。     到了1993年,为了庆祝“音乐传真”成立10周年,Antony Michaelson特别设计出一台更高质素的纯甲类放大器A1000。此机采用分体式电源供应设计,输出功率虽然保持为纯甲类50W×2,但是由于设计和用料上均达到更高质素,电流量大大增加,所以能产生更大的推动能力,在当年来说已称得上是史无前例的一部既能产生优美音色而又具有大功率的晶体管放大器。      到了1996年,“音乐传真”推出了改良自A1的A2,把原来给人比较单调的外形包装改为线条具有美感而优雅大方的现代化设计。这部A2除了保留着A1的甜美音质外,同时把整部机的外形和散热设计改良,令其运作更稳定,保持高度音乐感和更佳的推动能力。在散热器的设计和安装上,A2把原来A1放置于机顶的传统设计改为放置在机身内部的中央位置,另在机顶及机底同时开孔,强化空气的流通,把热气尽快地排除出去。这样一来除了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散热量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令用家不容易直接接触到散热器,不会发生意外危险。故此可以说A2是继承了20世纪80年代“音乐传真”传统杰出放大器而更上一层楼的机种。     后期的“A”系列中包括有三款纯甲类(Class A)合并式放大器和一款CD机。合并式放大器的型号由最低输出的A2(25W×2)起,到A220(50W×2),至最大输出的A1001(200W×2),全部都继承了厂方以往的“成名作”如纯甲类合并机A1、A100及A1000等型号,再经过厂方细心的改良后,把这些早年曾经被发烧友奉为合并机最佳的选择的机种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今天新的热门选择。      F系列是厂方进一步开发的高级产品,从设计和外形上均比其他系列具有更高规格和先进的特点。这系列中一共有六款型号,分别为F2、F25前级、FX2、F16、F19后级和FCD CD机。其中F2是一部设有三组高电平、两组录音座及一组MM唱头放大输入,线路设计是低回输纯甲类,在音质上是达到清纯柔和的极高级数。F25则是一部高质素和多功能的前级,线路同样是低回输量纯甲类,另加设有可供选择输入讯源和调校音量的遥控器,而全平衡式的输入和输出设计也能够提供更强大的动态。FX2、F16和F19是F系列中三部不同输出的功率放大器,拥有强大的推动能力,全部三款均有着极多的相似设计和声音取向,例如同为低回输量、大电流量设计和稳定性能突出等优点。FCD CD唱机则是高性能和音质相当杰出的产品,在外国杂志上曾获得极高评价。      E系列是厂方适应市场要求而制作的大众化产品,现时仍然生产的型号有E11合并式放大器、E20前级放大器、E30后级放大器、E50调谐器和E61 CD唱机五款,全部都是价格较便宜而声音质素能够满足一般初级发烧友的产品。   以X系列打开音响产品新局面      1996年,“音乐传真”推出了一部外形精致可爱的真空管输出级X-10D。这部售价不过2000元左右的器 材,是Antony Michaelson的一项突破性新尝试,他利用了十分简单的真空管线路制造出一个连接于CD机和前级中间而获得更甜润的音色,一时间有极多音响发烧友争相购买这部音响附件,同时广获各地用家一致好评。在X-10D成功之后,“音乐传真”就推出了一系列以“X”字头的器材,开展了音响的X世代。     X-DAC是一部内藏HDCD晶片的解码器,在同价位而言,它可以说得上是当时相当罕有的一部优质解码器,故此在甫一推出市面便大获好评,作为现时众多数码制式音源来说,一部质素高而价格合理的解码器绝对是发烧用家的“升级”首选对象。“X-TONE”是一部高低频各含三种衰减选择的调节器,用以减少音源信号内的污染和增强清晰度,从而改善音响系统的整体表现,经调节后亦更能迎合不同用家对各频段音域的要求。X-TRACT是厂方首部单声道唱头(LP)放大器,由于它把左右声道独立地分开,故此音质表现大大提升,另外高质素的元件和独立组件的动磁(MM)及动圈(MC)放大级,亦能表现出其对传统唱盘作为音源的重视。      另外在放大器的领域上包括有NU-VISTA前级,X-A200后级和X-A1合并式放大器。NU-VISTA前级是厂方运用了一种全新推出的真空管作为放大元件的一部前级,厂方称这种真空管拥有极多的优点,包括最低的噪音、超级的平直线性和长达十万小时的寿命等。X-A200是一对有200瓦(80Ω)输出的单声道后级来作双功放(BI-AMP)来推动大型扬声器以取得更佳效果。X-A1则是一部经厂方最新改良的合并式放大器,拥有50×2的输出,除了外形更具现代感外,声音上亦有长足进步。      “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的创办人Antony Michaelson除了拥有优良的古典音乐文化背景之外,亦不断在器材产品之下作多方面的尝试和创作。在短短的十多年间,“音乐传真”生产的器材品种繁多,包括放大器、CD机、真空管放大器、解码器等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更加以“Kelly”这个牌子推出两款座地型高效率扬声器。今天,“音乐传真”拥有400位员工,超过150间英国本土音响连锁店和出口至大约30个国家。Antony Michaelson在他最初创业时就一直坚持着的信念,以大众化的价格来制造优质的音乐再生器材,从而达到最佳的音乐传真度(Musical Fidelity),实在已经充分得到实践和印证。
    访问量:2179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KEF
    KEF 公司于 1961 年由Raymond Cooke MBE (1925–1995)创办, 总部最初设在英国肯特工程铸造厂(Kent Engineering & Foundry),KEF由此得名。创新令KEF与众不同,它是KEF的创立初衷,也是KEF总能吸引世界上最具天赋的音响工程师的原因。 KEF公认为扬声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拥有无数工程师与专家竭尽心力于音响的研发。创立至今,KEF共积累了超过150项专利,起草50多份学术论文,荣获300余项奖项。KEF于专业机构如音响工程协会(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与声学学会( Institute of Acoustics)发表多篇论文。这些研究传承囊括过去50年来多位受人尊敬的扬声器设计师,毫无保留的贡献。 KEF在音响领域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一无人能及的技术优势至今仍然是KEF的声学技术领导地位的重要力量。 在60年代创立之初,KEF率先发掘了Bextrene的稳定性,并商用作为锥盆材料,带动一系列驱动单元被应用于先进的高保真音响中。几年之后KEF成为首家在扬声器测试和设计中引入计算机技术的公司,并运用这一优势将扬声器进行成对匹配,精确度达至0.5dB以内。诸如Model 104A/B 和 Model 105 这样的产品一经发布就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Uni-Q同轴共点技术是KEF标志性技术。通过使用高效钕磁铁将高音单元尺寸控制到可以安装在中音单元声学中心处,使其在同一点源发声,实现宽广的扩散范围。在这一技术基础上,KEF在新旗舰Blade上进一步实现了“全域共点声源”,Blade扬声器也成为卓越音响的代名词。而LS50则再造经典,这种传统继续影响今天的KEF,在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KEF始终在探索新的突破。 KEF 当代而永恒的设计,唯美精致,赋予品牌极高的典藏价值,并提供旗下产品长期而完善的保用售后政策。KEF的创新,透过与其合作伙伴的紧密联系,与工程师对于KEF的投注热爱,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的研究的完美结合,确保KEF对于声音创新的持续追求。[1]  品牌创始人编辑 KEF于1961年由英帝国勋章获得者——Raymond Cooke一手创立, 他是一位严谨务实的实干家,酷爱试验各种新材料、新技术,为生产出声学品质卓越的产品而孜孜以求。Cooke以优良的工程技术为基础创办公司,在远大愿景的指引之下,KEF将其成功传奇一直续写至今。 Cooke曾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电报员,于伦敦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后入职BBC工程设计部。该部门拥有一支才能卓著的工程师队伍,当中包括Dudley Harwood和D.E.L. Shorter, Cooke由此接触到了开拓性的扬声器开发工作。在Wharfedale与Gilbert Briggs并肩工作了五年之后,Cooke决定建立自己的公司,利用材料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来开发扬声器。随着K1 Monitor和书架音箱Celeste的推出,KEF迅速取得了成功,Cooke对完美工程学原理的执著追求逐步将KEF推上了世界一流扬声器公司的行列。 Cooke精于推广宣传之道,在他的高标准要求之下,KEF产品不仅在工程技术方面表现出众,其营销工作也颇为出色。Cooke对音频业的热心奉献从他对音频工程协会的大力支持中便可见一斑,鉴于Cooke于1984年担任音频工程协会会长期间对传感器测量技术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协会于1993年授予其银质奖章的殊荣。1979年,Cooke又蒙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英帝国勋章,令他的卓越贡献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 1995年,Raymond Cooke不幸辞世,但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和知识遗产在KEF的发展之路上以星火相传、生生不息。他曾如此描述自己为KEF构筑的愿景:“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片机会遍地的乐土,只要借助更加精密的工程设计便能不断提高扬声器品质,将这些可能性付诸实践就是我矢志不渝的目标。”
    访问量:3968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Spendor思奔达
    从创办人Spencer Hughes,接任其设计工作的儿子Derek Hughes,以及目前当家的Philip Swift(原英国Audiolab公司的创办者),他们都有着极为慎密的思考模式,即使在面对市场需求已经很明确指出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的时候,他们仍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步调慢慢进行,务必设计出最符合Spendor精神的音箱产品。因此Spendor音箱不会只是跟随流行,而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Spendor对爱用者的最佳保证是:产品不会在短时间内落伍,更不需要每隔几年就掏腰包出来换机升级。这种状况的缺点是不容易在抢得市场先机,优点则是Spendor绝对能够保证设计与制造上的严谨程度,Derek曾自豪地宣称“Spendor的音箱是可以用一辈子的”! Spendor曾以SP-100为蓝本,推出落地式的SP-9/1音箱。Spendor是由创办人Spencer Hughes加上他的妻子Dorothy名字所合成,1994年Spendor建厂25年之际,Dorothy决定退休把公司交给儿子Derek,他不负母亲的重望将Spendor的所有型号都加以改良,同时设计出SP9/1、SP7/1两个新型号。为了纪念父亲,他还用最好的组件重新生产了250对BC1,可惜的是SP-9/1叫好却不叫座! 规格:三音路三单元低音反射式音箱,使用0.75吋软凸盆高音、6.5吋polypropylene振膜中音、12吋Bextrene低音单元各一只,配置Tri-Wire三线分音端子。频率响应45Hz-20kHz(±3dB),效率90dB,平均阻抗8Ω,最大输出音压110dB,分频点600Hz/4kHz,承受功率165W,外观尺寸700x370x430mm(高x宽x深),重量36公斤
    访问量:173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Rogers乐爵士
    作者:老关 大概我是中国大陆发烧友中,谈论5/9最多的人了,至少在写文章的人之中。  我第一次听5/9,是91年在广州,惠福西路,林恒那里,当时好象是用LUX胆机推的,林恒是少有的LUX迷,对于日本器材,就崇拜LUX一家。  当时的印象,就是中音非常浓密,质感特别好,弦乐非常美,低频比较软。由于当时经验还少,不知道这种声音特点是5/9还是LUX的味道。现在想来,主要是5/9的味道。  后来,93/94年左右,从香港和记买了一对玫瑰木的,是较早的那种,黑紫红色的,有粗糙木纹的,后边双线分音,接线柱银色的。  拿到手,我是用300B来推的,发现5/9除了中音非常美之外,还相当灵敏,在我房间里,14平方米,300B推5/9动态很大。尤其后来,是我为了5/9,专门订制了一对重型四柱脚架,同时脚架顶板挖空,以便不影响箱体底面的振动(这是我的发明,有专利的),之后,5/9完全有一对顶级HI-END座地音箱的水准,声音沉稳,雄伟;低频比较软,没有分析力的缺点基本克服了。这对5/9,我玩了很久,最后搭着我的4分体300B后级卖了。  后来在大陆卖的5/9,就是红色木皮,血红色,光滑无木纹,金色接线柱的那一批,我觉得声音没有以前好了。  5/9弦乐,人声好的秘密,主要是在那只巨大的AUDAX“高音”单元。5/9的设计者非常明智,他们完全明白BBC的录音室监听,就是播音员嗓音的监听。所以,设计者选用一只非常灵敏的大口径“中高音”单元来做两路分音的5/9的高音,再开发一只同样高灵敏度的,韵味一致的低音单元来和它配合,两者之间分音点设的比较低,800HZ以上统统由中高音单元负责,绕开人耳十分敏感的2—3KH,避免在此交接。同时用比较薄的桦木多层板做箱体,巧妙调配,利用箱体的振动,烘托,营造出最真实的人声,最真实的提琴音色。  所以,如果单论出小提琴,大提琴,人声来说,5/9可以说独步天下无对手,即使那些贵到令人发指的HI-END大喇叭,随随便便十几万,若比一比听小提琴,完全可能输给5/9。  但是,5/9由于有意让高频及早衰减以便换来无敌的中音,由此付出的代价,就是5/9的音场较逊色。尤其是在较小的房间如本人的家里,5/9的音场,不但不如TABLETTE,甚至也不如3/5A。5/9的声音是一种比较靠前的声音,听3重奏之类,感觉是在面前两米演奏,而不是在台上;质感非常过瘾,空间感就不太真实。另外就是中低音太浓,有点肥腻。  最后,我发现,5/9的终极配搭反而不是300B,而是我的3W单端输出的2A3!  配2A3单端,由于2A3声音比300B淳朴,低音肥腻的问题消失了,中高音也不过分甜了,套用一种时髦的比喻,就是“减肥”成功。  5/9本身效率其实很高,但频宽相当窄,低频其实也潜不下去。懂得玩5/9的人,应该是懂得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室内乐的人 。以我自己的实践而言,我认为5/9配300B是一种境界,5/9配2A3单端是另一种境界,除此而言,都不能算玩出了5/9的最高境界。5/9配300B单端,适合20----25平方米 的房间,玩好了相当全面,听什么都不错,配上好脚架,可以代替3万元以上的座地箱如RESPONSE 3之类。由于房间大,音场有可能靠摆位改善,音场好了,堂音少的问题,便可以淡忘一些。  至于5/9配2A3单端,我认为是一个经典,这是小房间(不能太小,12平方米以上)里最有格调的玩法之一,你可以感觉5/9一样可以淡雅,从容不迫,深沉浩瀚。听大动态古典,相当够用,听室内乐,巴洛克,则是至佳享受。  经历过这两种听5/9的感受后,你才会明白5/9这类“中型高级书架箱”的价值,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说3/5A是“小家碧玉”,5/9才是“大家闺秀”。  相形之下,如果仅仅追求技术上的效果,用大功率晶体管机来强行控制5/9松散的低频,来个“霸王硬上弓”,虽然表面上可以控制得住,爆的起来,但5/9独有的韵致情趣皆无,你只会感到5/9懒散乏味 ,无精打采,仿佛盛名之下,不过如此。  所以说,不解怜香惜玉者,还是不要接触5/9罢。  最后谈谈5/9的著名的低音单元蹭圈问题。我接触过的5/9,自己的,朋友的,不下4,5对,无一例外,用一年到两三年,总会出现讨厌的“嚓嚓”声,往往是其中一只低音单元的音圈蹭圈 。这种现象,听钢琴时最明显,不明白的人,非常可能误认为扩音机自激,杂音。这是5/9一个令人遗憾的毛病,我研究的结果,是由于当年设计这只单元时,为了在磁钢强度不够的条件下,尽量提高灵敏度,只好将磁隙做的非常窄,音圈又绕的很长,结果稍有歪斜,就蹭圈。这是一个5/9的普遍毛病,从发烧友出的“将低音单元每一年转180度,靠重力下垂来矫正”这种近乎玩笑的解决办法,就可见这种毛病的普遍程度。 其实,这种毛病虽然常常出,但并非修不了,我给自己,人家修过几次,方法就是用稀料,慢慢将音圈周围泡软,然后揭下黑色防尘盖,将薄的纸片,轻轻插进音圈芯柱四周,将音圈挤正,等晾干后,抽出纸片,蹭圈问题就解决了,然后粘回黑色防尘盖,装回去就行了。  然而5/9现在买不到新货了,大家只能从二手市场找了,所以我的介绍也只能算一种怀旧吧,呜呼。  但愿将来ROGERS在合适的时机,重新将5/9复活。 一、关于LS 5/9的传奇: 近年,LS 3/5A在坛子上的热议不断。BBC喇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 LS 5/9音箱也是英国最经典的监听喇叭之一。BBC由于广播监听工作的需要,在50年代末创立了扬声器制作研发部,这个部门就是由Harbeth公司的创使人H.D赫伍德负责主持的,它云集了当时英国音响界精英高手,所以LS 5/9的诞生在英国音响业的顶盛时期。BBC在6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Polypropylene”聚丙烯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喇叭单元的振膜材料,随后研制出BBC规格LS 5/8监听音箱,而Rogers公司被授权生产LS 5/8。LS 5/8的成功使得BBC规格的"BBC监听扬声器”扬名世界音响界。随后BBC开发成功LS 3/6和LS 5/9。 在BBC专业领域,LS5/8和LS5/9是一级监听器,即作为伴音平衡和话筒定位的。而室外电视转播车的节目制作部门需要一种小型的二级监听器,虽然会损失一些低频响应,但是小型紧凑,可以放在广播车里来监听节目的伴音,这才着手研制后来BBC传奇喇叭LS 3/5,LS 3/5最初的样本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研制出来了,其后又进行了改进,型号定名为:LS 3/5A。BBC为其扬声器起名LS 5/9,其中“LS”是Loudspeaker的缩写,编号5是指在室内使用,后面的数字是产品的编号。而LS 3/5A中的“3”是指室外使用,A是指改进版本。 因此,LS 5/9是一级监听音箱,是在LS 3/5A之前就设计出来并由Rogers授权生产,而LS 3/5A作为二级监听音箱来检验检验节目的质量,而且二级监听音箱是对重放的效果要求比一级监听音箱的要低。 BBC一共授权了LS 5/8、LS 5/9、LS 3/6和LS 3/5A这四个规格型号的扬声器给英国的音箱厂家进行生产。其中,LS 5/9市场上有三款型号。最好的版本是钢琴漆版,第二是硬木皮箱体,前障板上装有带三个焊点调音的专业版,第三就是前障板上装有两个旋钮调音的版本。Rogers推出的LS 5/9早期的是银色的双线分音接线柱,后来生产的是金色接线柱的。据LS 5/9的资深玩家北京“老关”和其它发烧友说,专业版的声音更好,早期的版本比后期的声音好,如同LS 3/5A发烧友们也是出更高的价格,收藏早期的版本一样。 作为LS 5/9的设计者他们清楚其主要工作就是在录音室监听播音员的嗓音,所以BBC的工程师们就在LS 5/9上用了一只硕大的AUDAX单元(HD 13D34H,34mm,接近1寸半)来负责高频和中频上段的重播(有人称这只法国当时顶级的AUDAX单元为“中高音单元”),同时又开发一只同样高灵敏度的大口径低音单元与之配合,老关的文章分析说:分频点设在800Hz附近,避开了人耳敏感的2000-3000Hz,虽然LS 5/9的高音只到16KHz就有3dB的下降,但其中频的还原其为出色,质感强且非常浓密,表现人声和弦乐完全是Hi-End级数。 LS 5/9的箱体有用桦木多层板制作而成,壁板较薄,设计师是故意让箱体本身产生一些振动,来增加音乐,特别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共鸣音色。在表现大型古典交响乐时,LS 5/9也有非常松驰的低音,而且LS 5/9的灵敏度并不低,搭配方面主要是考虑音色的谐调。相当一段时期,在LS 3/5A粉丝无法享受大型交响乐的乐趣时,LS 5/9的玩家们却是人声、弦乐、交响乐、Jazz等各类音乐都可以重放,在Rogers厂关门后,一方面,一些喜爱它的发烧友们在二手市场上苦苦寻找成色良好的LS 5/9音箱,一方面手里拥有LS 5/9的用家因其温暖、无敌的中频又不愿意将它出手。 4、LS 5/9的技术指标: 系统:2路反射式 箱体:薄壁结构(临界阻尼)桦木胶合板 木皮:柚木胶合板 颜色:樱桃木 尺寸:28cm x 27.5cm×46cm 重量:14公斤 反应:50Hz ~ 16kHz + / - 3dB 标称阻抗:8欧姆 灵敏度:87dB SPL (2.83V, 1m) 最大输出:一对“2M超过100dB 低音/中音:200mm diaphnatone polypropolene 高音:Son Audax HD 13D34H 分频器: FL 6/36, 24组精密元件 推荐放大器功率:50至200瓦 价格:每对3450£
    访问量:3943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harbeth雨后初晴
     终于谈到著名的“BBC音箱”了。Harbeth正是一间典型的BBC小厂。它的创始人正是当年3/5A的设计者之一Dudley Harwood。     这里简略地讲一下“BBC音箱”和这几家BBC厂的渊源,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七十年代初全面更换语言和音乐监听用的音箱,设计这一代音箱的任务由Spencer Hughes和Dudley Harwood负责,设计要求实际上是突出语音还原的真切,兼顾古典音乐;在频宽和动态范围上没有刻意要求,甚至在实际应用时不考虑立体声播出,经常用单只音箱! 各位不要忘记,这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FM广播正在推广的时期,尚且不知什么数码录音呢!为达成这个似乎技术要求不高,但现今看来人文内涵丰富的设计要求,设计者以敏锐的耳音为准,再加上英国传统的保守、务实作风,选择了简单的两路分音方案。     同时在单元、分音器、箱体尺寸和结构上千锤百炼,再三斟酌,取舍分明:不惜降低音箱的灵敏度,不惜缩窄频宽,不惜牺牲动态范围和最大声压。     这种分明的取舍,有失必有得。以尺寸最小,为流动采访监听设计的3/5A为例,由于采用小型密闭箱,低灵敏度的单元,复杂的分音器,灵敏度低至空前的82dB/W/M,音量小了,但失真极低,全频衔接天衣无缝,中高音润泽典雅,语言人声固佳,歌唱、弦乐、钢琴……均得其益。转为立体声用,配上脚架和给予高级扩音机驱动之后,其音场、层次、定位之佳,使当年的人们惊为空前的奇迹,似乎“无心插柳”,但现在看来,并不奇怪。 而FM广播频宽高端只到14000Hz,使设计者在设计中型监听箱5/9、大型监听箱5/8时,敢于使用中音质感极佳、高音延伸不足的Audax大口径绢膜球顶单元(用中高音单元代替正统高音单元),求得质感无敌的中音。     这一办法也正是后来ATC音箱的招数,至于低音单元,则采用当时诞生不久的透明厚质聚丙烯胶盆单元。这种单元失真低,效率也低,阻尼特性与纸盆单元大不相同,音色偏慢、偏暗,带“粘性”。要将之驯服,扬长避短,要在分音器,箱体上进行细致的校声,量体度身,非常考功力。事实上,5/9、5/8之后,两位老大师功成身退,BBC的后继者再无用此单元的佳作,真所谓“将军一去,大树飘零”,音箱设计之难,由此可见! 当时与BBC这一计划有关的,还有承制Rogers音箱5/9和5/8的透明盆低音单元。而KEF则承制3/5A专用的B110低音、T27高音单元。此后Hughes和Harwood退休,为了不埋没一生的功夫,“发挥余热”,各自开了一间小公司,在家继续研制音箱。Harwood老先生开办的就是Harbeth。此时“BBC音箱”已由音响界推介,在发烧圈中成为一个传奇,慕名而来的各国音响代理不少,尤以日本和香港的发烧圈,最为推崇Harwood的声音品味,香港代理称其为“雨后初晴”,非常传神。     作为BBC箱的原设计者Harwood在校声时,自然会保持其迷人的中频,同时Harwood又深知现今的发烧友,对高频空气感、分析力的要求与往日不同,适度地增加了高频延伸,低频则推崇松厚自然,速度感与古典音乐最合拍。以一生的功力修养作基础,老师傅亲手调校,Harbeth的声音赢得了众多的有品味的知音,但老先生年事已高,不善经营管理,Harbeth只是个家庭作坊,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1986年,年轻的Alan Shaw出现,Harwood老先生放手将公司移交给他主理,Harbeth在保持着原有BBC传统的同时,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Alan Shaw管理经营有方,市场观念正确。首先他向BBC申请牌照,恢复了在港方最为畅销的3/5A的制造,同时又推出了Compact作为中型书架箱的精品,再就是把Harwood留下的最后设计MK-V完成投产,即现今的HL5。这样形成了Harbeth从小到大一套两路分音BBC血统的音箱,在发烧圈中建立了“BBC声正统继承人”的形象。      此后,Alan Shaw又出于适应AV要求和3/5A万一停产的后备选择,设计了P3。P3难能可贵地在发烧友中建立了声誉,被视为“3/5A的合法接班人”。     九十年代初,BBC公布了自家的最后一个音箱设计,用Dyna单元的5/12。Harbeth不失时机,第一时间获得生产许可,进一步巩固了“BBC正统”的形象,此后,在一片家庭影院热潮中,Harbeth特立独行,不为所动,仍然坚守小规模正统音箱的生产,对推出新产品极为谨慎(只出现过一种接替Compact的Compact7)。     时至今日,代表BBC伟大传统的英国音箱厂牌,Harbeth是最为淳正者,殆无疑议。 身为发烧友的你,相信必定亲耳听过,甚至乎拥有过英国Harbeth6扬声器,二十多年来该社的产品一直以货真价实见称,加上终于原著的重播效果,深得业界人士,音乐爱好者和HiFi玩家的追捧。月前厂房发表了一对前后花掉四年时间的钻研,从内之外均经过革新的高质量小型监 听扬声器,它的名字叫P3ESR。       在英国广播公司出任音响工程师的Dudley HarWood      Harbeth是一所早於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的英国扬声器品牌,它的始创人正是大名鼎鼎,有份参与英国广播公司BBC-LS3/5A**器开发事宜的音响工程师Dudley Harwood .这对足迹遍布全英国BBC广播大楼和流动广播车,作为人声和音乐**用途的Grade 2喇叭仔,尽管输入灵敏度只得82dB,频率响应亦不够辽阔,但由於整体音色带著一种莫名其妙的摄人魅力,因而成为Hi-Fi发烧友争相采购的对象,此举就连这位幕後英雄亦始料不及。 引领Harbeth踏足世界舞台的现任掌门人A1an ShaW 1977年,曾为BBC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的Dudley大叔宣布退下火线,可是他对设计扬声器的热诚仍未有减退迹象,连随成立了一所以自己姓氏Harwood和太座Elizabeth名字组合而成,专做发烧友生意的音响晶牌。鉴於当时LS3/5A的身份经已从专业**器演变为Hi-Fi产品的关系,Harbeth的名字很快便成为音  ·响界的热话. 1986年,年事己高的Dudley大叔决定将他一手创办的家族式生意交由一位热爱音乐,充满魄力的青年才俊打理,他正是Harbeth现任掌门人Alan Shaw。拥有敏锐市场触角的Alan当然下负所托,引领Harbeth踏足世界舞台,与此同时还著手设计另一款能切合数码重播制式所具备的庞大动态,适用於A/V和传统两声道的新一代小型**器,同时防范单元供应商KEF一旦停止制造B110低音和T27A高音之後,影响到Harbeth的主要收入来源。三年後,这对轰动全球,体积跟LS3/5A相若的新产品正式上市,此乃本文主角的前身:元祖级P3 . 秉承英国传统上乘工艺 数数手指,名震江湖的Harbeth P3扬声器系列,二十年来先後推出过改良版P3ES和P3ES-2,如今出现在眼前,声箱体积没有太多变化,但体重明显增加的本文主角P3ESR,属於现任掌门人Alan最新得意之作。卖相贯彻著传统英国广播公司BBC**扬声器风味的造型,表面铺设有高贵大方,仿似名贵高级家具的红木木皮,只需用手轻轻触摸,随即可感觉到它是出自经验丰富英国木匠师傅的手笔。接驳方面,打从第一代P3开始,本身贵为Hi-Fi发烧友的Alan己开始为我们安排Bi—wire双线输入,但P3ESR则回复传统Single-wire单线方式,所用端子依然是表面经过镀金加工,可同时容纳大型线叉及香蕉型插头的重量级纯铜货色。执笔至此,看倌可会怀疑厂方少用一对端子的行为,是否有打斧头之嫌,但其实只要细心想想,一对插座的造价只是占整体成本的佰份之一左右而己。再者Alan在发表新产品前,必定会做足功课,同时在官方网页的讨论区内,吸纳来自世界各地Harbeth支持者的观点和建议才作最後定案,确保新产品更能切合市场需要。除此之外,所有选购P3ESR的买家,均会获得一对外框以金属制造,厂方取名为Super Grille的防尘面网,为单元提供周全保障。 整体构造经过改良的声箱 谈及线条简约,用手轻敲时发出沉实声响的P3ESR箱体,其生产素材并非实木或桦木夹板,而是经过大型器械进行切割的MDF,作为安装高、低音单元,运用十枚镀金木牙螺丝进行固定的分离式前障板,则选用较厚的MDF生产。装有一对输入端子的背板,今趟亦铺上了美轮美奂的木皮,既能多添一份典雅大方的观感之余,还依照前障板所使用的分离式设计,方便日後随时拆下,进行检查及维修。跟历代P3一样,声箱内壁除贴有大量具备阻尼效果的黑色沥青胶,并加入不同厚度和密度的白色吸音海棉,以收校声作用。
    访问量:2435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 Proac贵族
    ProAc 的传奇起始于1973年,距今恰好整整30年,主人公就是其创始人兼设计师、灵魂人物泰勒(Stewart Tyler)。和许多国内外的音响设计师一样,泰勒起初只不过是业余爱好自己装配喇叭而已。在英国这样一个音乐气氛浓厚的国家里,他从小对音乐就有浓厚兴趣,后来又迷上了音响,而且对音质有极高的要求。在大学时就特别注重学习音响与电子学方面的知识,毕业后理所当然的开始了扬声器设计与制作。 由于他制作的音箱音质出众,所以名声渐起,越来越多的人请他做音箱,使他忙不过来,于是他认真地考虑起专业从事这一行业。1973年,他在英国 Borehamwood成立了Celef Audio公司,这就是ProAc的前身。凭着泰勒在音响设计上的才华,他推出了几款小型书架箱,虽然产量并不很大,却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发烧友的赞同,并获得了市场的承认。通过这段时间的积累与总结,泰勒获得了更多的经验,也得到了更进一步发展的动力。1979年,经过认真考虑,泰勒决定将品牌名改为ProAc(公司名仍为Celef Audio),此名是Professional Acoustics的缩写,即专业声学的意思。泰勒把这一品牌的市场定位在制作音质优秀的高档扬声器上,不是一般的普及性产品。这一定位一直延续了下来,直至今日,30年来ProAc没有改变过,一直坚持生产高品质的喇叭系统,从未做过一对平庸的廉价喇叭。 1979年,Stewart Tyler以当时的Celef Audio的品牌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产品——Tablette小型书架箱,在书架式喇叭的发展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在ProAc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家知道,在Tablette诞生的日子,盛行的是家具一样的大型扬声器,象Tablette那样体积超小、仅采用4英寸低音单元的产品如凤毛麟角。当时的人们对这对小喇叭大感惊奇,因为它小小的箱子里竟然能发出规模很大的声音。ProAc的传奇故事由此开始了! ProAc起初的几年里,泰勒的工厂规模较小,产量也并不大,因为他只是个喇叭设计专家,对音响器材的市场营销并不在行。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开始聘用市场营销人员,迁入规模较大的装配厂,生产才得到了扩大。 Tablette系列 ProAc 的中坚产品系列是Tablette,也是ProAc最平民化的产品。Stewart Tyler从一开始就希望设计出具有宽广深厚的低音、良好平衡性的小型音箱,以满足许多用家在环境不大的情况下,获得相对真实声音的渴望。毕竟,无论是在英国还是中国,家居听音环境不大的发烧友占了大多数。Tablette系列的出现基本达到了他的要求。1979年,第一代Tablette推出后,很快就得到英国本土及海外用家的肯定,风靡一时。在1984年、1991年及1993年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改进,分别命名为Super Tablette、Tablette II及Tablette III。这几款音箱都十分成功,全球销量达5万多对,对于一个并不大的音箱厂而言,这个成绩是难以想像的。笔者也曾是Tablette III的用家,几乎天天用它欣赏音乐达5年之久。时至今日,在二手市场上,一对成色较好的Tablette III仍能卖到4000元左右,是当年新货价格的三分之二,可见其名望和经典程度! Tablette III之后,泰勒没有再继续开发Tablette IV,而是对Tablette系列音箱的箱体、单元及分频器进行了重新调整,于1996年推出了Tablette 50。50和III之间区别颇大,故不再是III的延续,而是一款全新设计的小型产品。Tablette一至三代的低音单元都只有4英寸,50扩大为5英寸,故追求的是更为平衡的整体声音、更好的低频延伸。这一平价产品继Tablette III之后,在我国发烧圈内曾风行一时。它在全频段内的平衡性良好,声音丰满结实,音色中性稍带浓厚,特别是其低频气势和动态表现,不能想象是从它小小的箱体中发出的。台湾《音响论坛》、日本《立体声》都曾将它列入留得住的音响产品之中,甚至认为如果以听音乐为目的,一辈子也不用换机。Tablette 50问世后一年,又出了50签名版。两者体积相近,但从外观而言,签名版在木皮档次与制作工艺上更上一层楼,漂亮不少,高低音单元、相位塞的素质也有不小的提高。 2000 年,进入新世纪之际,ProAc Tablette系列又从50演化为2000,低音单元又从5英寸扩大为6英寸。看来,ProAc是越来越重视低频表现了,可能是受到了AV浪潮的影响。 2002年,这个已延续了近30年的悠久系列又增添了新成员——Reference 8。看来,ProAc还想把这个已成为传奇的系列一直保持下去。至于这些新产品和经典老型号的对比,是ProAc迷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既有认为新不如旧的怀旧派,也有不少人认为新品犹胜经典。笔者个人觉得,新Tablette和老Tablette在声音风格上有所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事,新型号比老型号全面,随着低音单元的口径扩大,声音愈加平衡(或者说趋向平庸),更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音响审美趋势,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经典型号身上的可贵特质,如阴柔、透明、飘逸的高频。这也再次证明了个性的淡化是我们时代的发展趋势! ProAc的共同特质 纵观ProAc的历史,我们会发觉,它不象有些厂家不断地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型号,但几乎每种型号都在音响爱好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不少已成为经典名器。这是很难能可贵的。记得Tabelette III的说明书上有这么一句话:只要使用正确,这对喇叭是永不毁坏的(indestructible)。这是ProAc对自己产品品质的信心。确实,多年来,我没有见过有寿终正寝的ProAc喇叭。从这个角度,可以说ProAc的每对喇叭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精品。以听音乐为目的的话,大多数ProAc是可以听一辈子的精品。 除了经久耐用外,从早期的Tablette到今天的产品身上,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共同的ProAc特质:一是分频器设计非常优秀,能把高音单元和中低音单元以天衣无缝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人听不出分频器的存在,仿佛在听一个全频单元一般。二是低频质感优秀,重质不重量,从无虚假的脂肪;中频顺滑、开放、清爽;高频则飘逸清秀。全频音色优雅、细节和泛音丰富、纯朴自然。出于泰勒的个人喜好,他设计的所有音箱都采用软质丝膜球顶单元,从不用金属高音单元。第三, ProAc的喇叭档次素质高,但比起Dynaudio、ATC等高级扬声器来,相对还是容易推一些,而且大多适合用胆机驱动。据说泰勒本人就是一个胆机爱好者,在家中也使用胆机推自己的喇叭,所以发烧友大多喜欢用胆机推ProAc。当然,笔者认为ProAc也并非无胆不欢,高素质的晶体管放大器同样可以和它成为良伴。 ProAc的产品主要有3大系列: 一、Studio系列 Studio系列是历史很悠久的一个系列,因为它的原型Studio 3是ProAc最早期的产品之一,问世于1984年。这是一款三路扬声器系统,具有音染低、承载力强、音色自然的优点,很得用家的赏识。此系列而后又有Studio 1(1987年)、Studio 100(1993年)、Studio 150(1997 年)等多款型号问世。Studio系列的不少型号在低音单元中部印有白色的ProAc字样,与众不同,成为该系列的标志。Studio系列的大多数产品都得到了成功,其中一些已成为经典名器,虽问世多年,其改进型号现在还在生产,对于一个音响厂家来说,这是十分少见的。笔者最初喜欢上ProAc这个品牌,就是因为偶然一次听到Studio 100,被它细腻而乐感丰富的音色所吸引。100这个型号至今已生产了10年了,但仍在ProAc的产品目录上,仍在生产销售,也可谓常青树了。 ProAc的早期产品中,1988年制作的Mini Tower虽不属于任何系列,后来也没有继续生产下去,但也是一个里程碑。笔者非常喜欢这对体形瘦长的小型落地喇叭那快速、中性而透明的声音。 二、Tablette系列 ProAc的中坚产品系列是Tablette,也是ProAc最平民化的产品。Stewart Tyler 从一开始就希望设计出具有宽广深厚的低音、良好平衡性的小型音箱,以满足许多用家在环境不大的情况下,获得相对真实声音的渴望。毕竟,无论是在英国还是中国,家居听音环境不大的发烧友占了大多数。Tablette系列的出现基本达到了他的要求。1979年,第一代Tablette推出后,很快就得到英国本土及海外用家的肯定,风靡一时。在1984年、1991年及1993年间,又先后对其进行了改进,分别命名为Super Tablette、Tablette II及Tablette III。这几款音箱都十分成功,全球销量达5万多对,对于一个并不大的音箱厂而言,这个成绩是难以想像的。笔者也曾是Tablette III的用家,几乎天天用它欣赏音乐达5年之久。时至今日,在二手市场上,一对成色较好的Tablette III仍能卖到4000元左右,是当年新货价格的三分之二,可见其名望和经典程度! 三、Response系列 Response系列是于1989年推出的,这是ProAc的最高档系列。它是以Tablette系列及Studio系列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设计的高级音箱,最早推出的是Response 1、Response 2和Response 3三款音箱。1993年1998年分别又推出了价格惊人、表现也惊人的极品系统Response 4和5。 Response 1是一款与Tablette 50体积相近的小型书架式音箱,使用5英寸低音单元,但在单元素质与分频器上比Tablette 50又有很大的改进。高音采用了丹麦名厂Scanspeak的单元。低音采用了透明聚丙烯盆加相位塞,速度感与音质都相当出色。现在市面流行的是其改进型号Response 1SC,我对其试听的感觉是明快开扬,通透细腻,高低频延伸感良好,是相当出色的小型音箱,也是笔者个人最喜爱的小型扬声器。
    访问量:1466 最后回复时间:还没有回复 0条帖子

器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