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b&w801m监听箱
(作者:lq23 时间: 点击数: 797)
- 收藏
-
刘大哥好,b&w801m监听箱的轮子能否卸下?
-
·
活在當下
(作者:22659784 时间: 点击数: 1001)
- 收藏
-
先說兩件身邊的小事:
前些日子有個朋友推薦我買張CD,說這張CD是他們當地某個買CD碟的大盤商,委託德國的朋友在德國漫天蓋地的找,歷經三年終於在一個山咖咖角的小CD店中找到3張,於是全買回來,運回大陸後特價出給朋友,機不可失敬請把握.
我回家看了一下,呵呵,這張碟早在它上市時我就買了,不用找朋友到國外的山咖咖角,在網上點一點就買了,而且價格也不貴.
第二件事,兒子前兩年迷上買銀幣,每年收到壓歲錢就買一個銀幣回來,10oz的,一兩百就有,今年再去看,哈哈,全都漲了一倍.......
現在古董器材高漲,老CD碟也一堆人追捧,聲音好不好不去評論,但花大錢買那些東西就值得考慮.
我是想說,好好的把握現在,現在的器材現在的CD,說不定在若干年後也變成古董,現在的產品花小錢就可享受,品質也穩定,買新品還能享受開苞的感覺,何必去多花那些冤枉錢買那些來歷不明,像從垃圾堆中挖出來的東西?!
我知道會有人跟我說古董聲音好,呵呵,還是那句話,活在當下........現代音響代表了這個時代對聲音的理解,除非真的不喜歡(燕瘦環肥各有所愛),當下的器材,當下的CD碟,存在必有原因,還是多去了解現代為什麼會發展成這樣的走向吧!!
還有,古董與二手不同,古董無價,二手便宜
音響是工藝品,實用價值才是它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如果失去它的實用價值,那只是廢鐵一堆,根本談不上把玩的價值,不過如果有人買音響是擺著看的.......我就沒話講了.
-
·
美声的研究
(作者:卢立立 时间: 点击数: 1284)
- 收藏
-
美声的研究
高清晰音响,简称:GQX,中文命名,汉语拼音,读作:高、清、晰。
音响设备、电声还原,音色美不美,有标准吗?美声能不能够量化?美声的量化,过去是没有的,只有失真度和频率响应曲线,这两项参数指标,还不足以量化美声。
图象可以用点阵,用点的大小,用高清晰来描述。因为图象可以无限分割。那么,声音的电声还原,能不能够做到高清晰呢?
声音也能够高清晰。根据方波的电声功率:P=IV。从数学模型看,这也是面积公式C=ab。当面积分割,无穷小时,功率就是点。其实,声音的瞬间,是由许许多多无数不同频率,大小不同的点的声波合成。声波还能够用傅立叶级数无限展开。在R设备中,用P=V²/R进行分割。是动态电压V的变化,影响了功率P的点数变化。声音的重放,当合成声波的点,做到越细越密越多,声音还原就越清晰、真实而更显优美。
那么合成声波的点,如何才能够做到越细越密越多?影响音色美的关键、它的本质是什么呢?
卢师傅认为:是R,是音响设备的内阻或者输出阻抗(电阻)R;以及音响电路的响应速率SR。
卢师傅创立了电声还原的高清公式,简称R公式,R公式如下:
1. 质点,等于输出阻抗(电阻)分之一;D=1/R。是指声音粗细的分辩率,
2. 音质,等于输出输出阻抗(电阻)的开平方;Z=sqrt(R)。是指声音的分解力,点数含量的变化率。R越大,音质越好。
3. 清晰度,等于,速率,乘,R的开平方:Q=sqrt(R)* V/μS。是指声音在电声还原中,空间三维的听音感觉,也就是在1个μS单位时间内,动态电压质点数的变化总含量。
4. 透明度,等于输出阻抗(电阻)除输出功率;M=R/P。是指声音的通透明亮;背景是否干净,是否雾状,是否存在细微的朦胧的噪声、抖动和电流声。大自然的真实声音,是完全清澈透明的,没有丝毫电声还原的感觉。一旦R做到无穷大,声音的还原,就趋向于真实的大自然。
5. 音色指数,等于输出电阻(阻抗)除8的开平方。N=sqrt(R/8) 。是音色比,是音响增色的倍数。也是在GQX的制作中,魔鬼变压器(音频变压器)的圈数比。
6. Ω美声公式,音响的整机音色质量:
整机的音质: Ωz=K1Z1 * K2Z2 * ••••••* Kn-1Zn-1 * Zn。
整机的清晰度: Ωq=K1Q1 * K2Q2 * ••••••* Kn-1Qn-1 * Qn。
整机的透明度: Ωm=K1M1 * K2M2 * ••••••* Kn-1Mn-1 * Mn。
(K、Z、Q、M分别是各级、各工作点间的转换系数及音质、清晰度及透明度的总乘)。
从R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声音的质量,它们都与输出阻抗(电阻)R密切相关,R公式是美声的量化表达方式,R是实现音色美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输出阻抗?输出阻抗就是从音响设备的输出端看进去,更广义地说,就是音响电路中的任意工作点、各级电路,带动负载的能力。直接电阻输出的;或者以设备、元器件的内阻为输出负载的,称输出电阻,如:老石机的输出电阻,大多为8Ω。又如,三极管的内阻,Rce=800Ω左右等。而通过魔鬼变压器输出的,称输出阻抗。两个名称,都具有上述的变化规律。
R就真的如此神奇,R的奥秘是什么呢?
根据方波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一个周期方波信号,可以由频率成整数倍的正弦波、谐波的叠加而成。也可以反过来说,随着正弦波、谐波的增多,叠加而成的波形,逐渐地逼近方波形状。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分析方波的方法,很简单地用欧姆定律去破解美声的奥秘,最终得到美声的变化规律。
根据欧姆定律 :
I=V/R - ①;V=IR - ②;I²=P/ R - ③;P=V²/R - ④;
由公式① I=V/R可知: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高阻输出是在小电流状态下工作。
由公式② V=IR可知:电压与电阻成正比。高阻输出是在高电压状态下工作。
由焦耳定律Q=I²t=(P/R)t,可知:电流越大,发热量越大,功耗越大,同时热噪声和电流声也越大。那么,反之:电流平方的倒数,我把它定义为透明度。
透明度:M=1/I²。因为公式③I²=P/R。同样,透明度:M=R/P。
透明度是随着输出阻抗(电阻)越大,或者输出功率越小,就越高。例如:
10W老石机:R=8Ω,透明度 M=R/P=8/10=0.8;
随身听:R=42Ω,输出功率 P≈100 mw,透明度 M=R/P=420;
10W胆机:R≈3.2KΩ,透明度 M=R/P=3200/10=320;
这就是随身听和胆机的听音感觉,都远比老石机来得通透、明亮、清澈的原因。GQX的内阻,卢师傅已经非常轻松地做到,高达10KΩ以上。10W输出的高清晰音响,透明度M>1000。其透明度更趋向于大自然。
下面请看公式④:P=V²/R,得到的数据分割的推导列表:
V(电压单位的自然变化数) P=V²/R (输出功率,只取至1个单位的变化)
V\\ R 1Ω 8Ω 100Ω 10KΩ 10KΩ 100KΩ
1 1.0 0.125 0.01 0.001 0.0001 0.00001
2 饱和 0.5 0.04 0.004 0.0004 0.00004
3 - 1.125 0.09 0.009 0.0009 0.00009
4 - 饱和 0.16 0.016 0.0016 0.00016
…… (5行)
10 - - 1.00 0.100 0.0100 0.00100
11 - - 饱和 0.121 0.0121 0.00121
…… (20行)
32 - - - 1.024 0.1024 0.01024
33 - - - 饱和 0.1089 0.01089
…… (66行)
100 - - - - 1.0000 0.10000
101 - - - - 饱和 0.10201
…… (215行)
317 - - - - 1.00489
318 - - - - - 饱和
我们把“P=V²/R,数据分割推导列表”,命名为:GQX表。
读者朋友注意了:高清晰音响就是从GQX表中走出来的。GQX表,是GQX的理论依据,是高清晰音响的灵魂。因此,您一定要读懂GQX表,咬咬牙,也要彻底地去读懂它。不然的话,您将很难理解什么是GQX,很难理解GQX为什么要追求R。R的奥秘隐藏其间。
GQX表的数据分析:
1. 第一行数据,在V=1个单位的电压变化中,R对输出功率的影响:
输出阻抗 1Ω 8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R
输出功率 1.0 .123 .01 .001 .0001 .00001 1/R
小结:数据表示,输出阻抗(电阻)越大,输出功率越小。
也就是说,输出阻抗(电阻)越大的,所描写的点越细。输出阻抗(电阻)越小的,所描写的点越粗。那么,质点等于输出阻抗(电阻)R的倒数,D=1/R。
这里所定义的质点D,不是功率或面积。而是功率大小的变化率。也就是声音粗细的变化率,是声音的粗糙、细腻之变化程度。
2.全部数据分析:
输出阻抗 1Ω 8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R
行变化数 1 3 10 31 100 316 sqrt(R)
功率无限 1*n 3*n 10*n 31*n 100*n 316*n sqrt(R) *n
各种R设备,当输出功率达到1个单位变化时,V的自然变化数,就是点的变化数,也就是各种R设备在GQX表中,所能占的行数,等于R的开平方。
如果输出功率不限,达到n个单位变化时,V的自然变化数,就是点的变化数,也就是各种R设备在GQX表中,所能占的行数,均等于R的开平方,乘,n。
其行数的变化规律,仍然是R的开平方。
小结:音响设备输出阻抗(电阻)的大小,直截影响了GQX表中,行数的多少、即点数的多少。点数(行数)的变化率恰好就是电阻的开平方。在这里,我们就得出一个音质的概念,音质,等于输出阻抗(电阻)的开平方:Z=sqrt(R)。
音质就是输出阻抗(电阻)对输出功率影响的变化率,是点的密度。
美声的奥秘就是R的开平方。
3.音色指数
取R列与8Ω列之音质比:N=sqrt(R/8),等于输出阻抗(电阻)除8的开平方。也等于魔鬼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的扎数比:N=T初/T次。
4.GQX表中的饱和数据:
输出阻抗 1Ω 8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R
饱和行 2 3 11 32 101 318 sqrt(R)+1
小结:输出阻抗(电阻)越大,描写的点数就越多,点的密度就越高,点的大小就越细,输出功率的动态范围越大。反之,输出阻抗(电阻)越小,点数就越少,点的大小就越粗。输出就越容易饱和,以及发生失真。
5.推论一,如果不设饱和值,突破P=1个功率单位的限制。随着动态电压的不断变化和提升,那么,就把点数(行数)在μS时间内的变化含量,定义为清晰度。
清晰度:Q=Z*SR=sqrt(R)* V/μS。
小结:GQX表,是以1个功率单位为饱和标准,音质:Z=sqrt(R)。如果突破饱和标准,随着动态电压的大幅度提升,音质的总量:ZV=sqrt(R)* V。但是,这个音质总量还是平面的,只有把在μS单位时间内,所爆发的音质总量,定义为清晰度,才能够准确地描述声音在电声还原中的质感。也就是说清晰度,是指声音在空间三维中的立体分割。
高清晰的奥秘,就是R的开平方,乘,速率。
清晰度与动态电压及音质成正比;与响应的μS时间成反比。因此,电路的简捷;大幅度的提高工作电压、电压增益及降低增幅时间,是GQX提高音色美的重要手段。
注意了,声波的分割,并不等同于图象的平均分割,是P=V²/R的分割,当输出阻抗不变,随着动态电压的变化,输出功率、点的大小变化,是以电压的平方,发生量的巨变。因此,随着动态电压的提高,大功率、重低音、大音量输出的清晰度,才能够获取有效的、明显的提升。
6.推论二,当输出功率到10 W 变化时,动态电压V=sqrt(RP):
输出阻抗 1Ω 8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R
动态电压 3.2 8.9 31.6 100 316 1000 sqrt(10R)
输出阻抗(电阻)越大,动态电压越高。而工作电压的取值最少是动态电压的两倍以上,才能保证电路工作于线性的工作条件。这样,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更高,实现的难度更大。高阻输出,一定工作于超高压的工作环境。
7.推论三,音响的整机音色质量。
上述推论说明了,设备的最终输出阻抗(电阻),会对音色产生重大影响。
同理,设备中的各级电路,各级电路中的任意工作点,它们各自的输出阻抗、负载电阻,同样也会对音色产生重大影响。其总乘积,就是音响的整机音色美。
Ω美声公式:
整机的音质: Ωz=K1Z1 * K2Z2 * ••••••* Kn-1Zn-1 * Zn。
整机的清晰度: Ωq=K1Q1 * K2Q2 * ••••••* Kn-1Qn-1 * Qn。
整机的透明度: ΩM=K1M1 * K2M2 * ••••••* Kn-1Mn-1 * Mn。
其中,K、Z、Q、M分别是电路中,各级、各工作点间的转换系数及音质、清晰度、透明度等。
8.输出达到10W功率,不同输出阻抗(电阻)的设备,对音色的影响:
输出阻抗 1Ω 8Ω 100Ω 1KΩ 10KΩ 100KΩ R
动态电压 3.2 8.9 31.6 100 316 1000 sqrt(10R)
行变化数 1 3 10 31 100 316 sqrt(R)
饱和行 2 3 11 32 101 318 sqrt(R)+1
质点 1.0 .123 .01 .001 .0001 .00001 1/R
音质 1 3 10 31 100 316 sqrt(R)
透明度10W 0.1 0.8 10 100 1000 10000 R/W
不同的输出阻抗(电阻),对音色影响,是十分明显,又非常巨大的。例如:
名称 随身听 老石机 胆机 GQX
输出阻抗 42Ω 8Ω 3.2KΩ 10KΩ
输出功率 100mW 10W 10W 10W
动态电压 2V 9V 180V 316V
质点 0.0238 .125 .0003125 .0001
音质 6.48 2.83 56.57 100
透明度 42 0.8 320 1000
9.结论:
输出阻抗(电阻)及速率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声音重放质量。输出阻抗(电阻)越大,描写的点越细;合成的声波越多;声音的瞬间变化越密;声波的谐波分量越丰富,声音的清晰度也就越高、越真实而更显优美。
有了R公式,美声就可以量化、可以计算、可以比较、可以预知、可以设计、可以追求。
高清晰音响就是全面、快速、合理地追求R的音响。
GQX电路,一方面要抓R,另一方面还要抓SR。
曾经的音响,可以分为两大类,胆机和石机。
胆机的输出阻抗很高,其音色,清亮、甜美。可惜平淡、缺乏激情;虽清且蒙、软而肥厚。很多长年沉醉于玩胆的发烧朋友,往往会有一种通病。我有一位朋友,把这种现象,形容为:“胆中毒”。对蒙、软、肥,胆味,情有独衷的,俗称:“胆肥”。究其根本原因:胆机的速率SR,天生的太低。其音色,似趋于平面感,平淡无味、清晰度不高。胆机,垃圾,已经没什么可以留恋的。
但是,老石机Hi_Fi的音色,强是强了,可惜尖锐、缺乏感情。虽劲且浊、硬而瘦薄。很多长年沉醉于酒吧的年青朋友,往往也会有一种通病,把之称谓:“石痴迷”。对浊、硬、瘦,石味,激动疯狂、长年被低音啦叭轰炸的,俗称:“石瘦”。究其根本原因:老石机的速率,SR既不够高,又工作于高保真的低阻状态之下。Hi_Fi石机的路也该走到头了,同样垃圾。
这两只电老虎,由于它们在技术上的长期呆滞、落后和腐朽。更是造成今日整个音响业,陷入窘境的根本原因。放眼电子产品世界,有那一类不是新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例如彩电、计算机、手机等。唯音响(发音装置),数十年不变。
音响界终将会爆发一场革命。
高清晰音响,就是在R公式的指导下,全面、快速、合理地追求R。从根本上,完全颠覆了传统高保真音响的理论和胆机的欣赏观念,是颠倒的Hi_Fi,是没有胆的胆机。这是全新的理念和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制作。
高清晰音响诞生了,它就诞生在中国。它是在美声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既有石机的高亢、强劲、快捷、激情;更甚胆机的通透、清亮、圆润、饱满。
GQX的音色很美,“高山流水,重现大自然”;这就是中国音响的风格。
GQX,平民的音响,超贵族享受。代之而起的,必然是GQX。
朋友们!我们只要把R玩好了,您就能创造出超世界一流水准的音响来。如果您的彩电配上了高清晰音响;您的轿车播放着高清音乐;您上网的伴音是高清晰;您的智能手机美声飘渺。GQX将重现大自然,为您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GQX的路才刚刚开始,“重现大自然”共创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请转贴,谢了!
原广西科学院、广西计算中心退休工程师 卢立立
198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无线电系,成人班。
联系电话:13481190841 邮箱:13481190841@126.COM
-
·
索求B&W M801S3分频器的电路图
(作者:阿明 时间: 点击数: 1373)
- 收藏
-
最近发现801有一中音单元不发声了,查了单元是好的,怀疑是分频器元件或接线有问题,它的分频器是否在音箱的外底部啊?不知斑主有无它的分频器电路图。谢了!
-
·
HRS 130圓餅墊的玩法
(作者:22659784 时间: 点击数: 580)
- 收藏
-
我把它當壓鎮用,中低頻的量感增加,彈性變好,跟放在器材下一樣
其實在器材下墊東西,很多時候是要改變諧震頻率,讓器材避開共震,如果只是這個目地,放在上面也同樣可以做到,而且.....放下面最少三個,放上面一個就行,省錢了
-
·
剑桥的旗舰CD
(作者:壮家汉 时间: 点击数: 928)
- 收藏
-
英国 Cambridge Audio/剑桥 Azur 840C CD播放器价位在6K多,基本能够承受。想请教各位大佬是否值得下手?
最近买了台日本胜利公司的K2解码CD机,声音非常清晰细腻,但人声有点阴柔,像和听者隔着点距离,而手头上的另一台山水a507HDCD唱机的人声却比较真切甜美。现在正等着一对书架箱到,再仔细比较两款CD机,决定胜利公司CD机的去留,万一胜利一去,就再上剑桥。
·
(作者:壮家汉 时间:2011-02-22 11:32:54)- 这是款20比特解码的HDCD唱机,是山水1999年生产的。上去还有一级,是SANSUI CD-α707 ,24比特HDCD解码。二手商放了比较久,我考虑了两个星期才决定拿下的。拿回来感觉很值,声音细腻甜美,比较适合自己的口味,决定留下了,反正老山水的中高档CD机较少见,值得收藏。
·
(作者:壮家汉 时间:2011-02-22 11:42:47)- 上一级机是SANSUI CD-α607 。山水的旗舰CD机应该是1993年产的SANSUI CD-α917XR,售价160000日元。
山水功放在日系机里,算是售价不高,但声音素质较强的品牌。
-
·
LOBO的实话-4
(作者:LOBO 时间: 点击数: 1014)
- 收藏
-
我的一个烧友哥哥给我很多调节方面的经验. 例如高频尖,器材上加木钉 木垫 会起到高频软化的作用,同时低频宽松一点,但是低频宽松不等于能搞出低频. 低频太散,加金属钉,低频会收一下, 高频会亮一些. 但是我没有听过加线材能把低频搞出来. 假设有这样的线材,也不是好线材. 进来玩 NBS 线材多些,我们的体会, 好的线材就是起梳理作用, 经过线材的打理,声音会工整些,但是不会往系统里面加什么高频或者低频.
很多人纠结于低频的产生. 这个东西好像现成的资料是没有的. 我简单讲讲. 以20Hz 低频来说,假设现场能够产生 20hz 低频,我是说假设,按照声音的传播速率/速度 340米/秒, 20hz 低频声音的波长是 17 米( 物体每秒传播 20个波长, 20个波长的总距离是 340米,故 每个波长是 17米), 就算采集每个半波也要 8.5米;另, 采集一个完整 20hz 声音需要 1/20 秒. 实际上,这么长时间,这么远距离,低频衰减已经很厉害了,所以您要明白为何要那么多大提琴那么多低音提琴.而,就算采集的完整,失真也挺厉害了. 所以,实际上, 就拿 CD 来说,很少有这么低的频率信号.音箱的低频表现,更多的是低频的下潜, 低频单元推动空气后引起箱体共振,获得相对较低的低频.
由此
A,
A-1上面也讲了, 20Hz 的低频,完整的表现要 1/20 秒,那么,假设后级给 20hz的电流给音箱,低频单元从开始振动,到20hz电流的结束,越接近 1/20秒,低频越真实. 我前几天到一个烧友那里听了什么 D*的炮,我认为此炮是垃圾,2万元的价位,效果是, 低频轰的一下,没有了? 为什么,答案简单了,20hz波长, 从 开始振动到结束,过程是零到波峰,再到波峰,再到零,再到波谷,最后到零,这个完美的低频,您会感觉到若到强 强到弱的 变化,听到这个变化(准确的说是感觉到),您才会舒服. 大提琴不是慢慢慢慢到强再到弱吗? 鼓不也是吗? 如果打鼓的轰的一声,还不知道,吓了您一跳,踹了您心口窝一脚那么您能舒服吗? 这就是说,低频的表现,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难,即需要功放和低频单元 能够 表现低频的弱音,又要能够表现强音. 这是个矛盾,如果要解析到弱音,需要低频单元很松,很容易推动,但是太容易推动,对于大动态的低频,又会产生失真. 前面说到那个 D*15 的炮为什么是垃圾,因为这个炮只解到了低频的峰值,对于渐强或者减弱的过程,完全没有办法表达.
A-2, 说了这么多, 就是说到低频单元的通俗话语,能放能收,能收能放.这两句话不完全一致. 低频当然首先要能够推出来,低频单元要大, 后级功率 电流要够,如果推都退不出来,就不要谈了; 推出来了,要收的住,因为低频到强以后,还有一个到弱的人物,如果收不住,就破音了. 能放能收需要低频单元要紧. 当然,低频又需要突然放出来, 例如爆炸声完全没有渐强的过程,那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这个时候低频单元太紧了,放不出来,当然也不行.
B,
先不谈功放.每种低频单元的物理频率是固定的,就算表达 20hz 是高手,30 Hz 60 hz 也未必好,因为, 60 hz 需要1/60 秒, 速度快了. 就是说 低频单元 要放就放,要收就收,要快就快,要慢就慢. 所以,尽量是低频单元负担的频段少些,尽量使箱体的物理特性和单元接近,使接近单元物理特性的箱体尽量大些. BB5 的八爪鱼 的涂覆过盆的特性接近箱体,有木的味道; Revel Salon 的 低频单元是金属盆的,所以您就明白为何铝板的Salon 企鹅跟好听了---当然您也知道 Elac 的很多音箱的箱体和单元盆都是金属的;而丹拿的箱体都不是很大,因为低频单元的边都很硬---当至尊用到纸边的时候,才把箱体做大.
C, 低频是为中高频服务的;
d, Krell FPB 功放为了解决低频失真的问题, 在达到峰值功率的同时,让最大输出电流保持一段时间,这是 FPB 的由来(我有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详细讲述). 就是说, 低频单元达到峰值振动的时候,不能一下子就收回去,要收放自如. 这与现场的演奏是一致的,当乐章达到辉煌的时刻,低频是要保持一段时间才渐息的.当 低频单元在某个频率达到峰值功率的时候,在这个相同的频率,要求功放的输出阻抗等于小于音箱的输入阻抗,这才是功放的控制力(在保证输出电流的同时),其他的什么 后级功率大 才能推好难推的箱子, 这是浮云. 而实际上,能够做到低阻输出的后级, 肯定是大电流设计. 高文和 FM 的后级的线路和表现一致,往往是想反复刻画中高频这个频段,在中高频的地方加猛料,想的是不错,而却忘记,没有好的低频,神马都是浮云.
所以,要求低频单元要长冲程,要耐受大功率, 盆的灵敏度高,盆的弹性好, 音圈一定要大. 相反的, 低频单元的尺寸不是越大约好,我认为,家用, 15寸是最理想的设计,是极限; 要求后级有足够的低阻抗输出,电流要该大就大该小就小, "速度"要不快不慢 .所以,无论前后级,数字控制加模拟放大,才是王道. 任何一款纯数字的低音炮,绝不可能是好的低音炮.
影响人听感速度快慢的主要是低频.谈到功放的速度,实际上,这里也就明白了,任何一款后级的电路设计速度对于低频的解析要求都是胜任的,因为, 20hz 的录制时间是 1/20秒. 说功放速度慢的,例如, 20hz 信号开始, 低频应该已经开始走了,结果音箱还没有反应,这个,一是功放或者低频单元对于低频的弱音解析不够,又或者是转盘解码解析不够,低频的弱音没有表现出来,您会感觉慢. 当然, 低频单元提前到达峰值,您会感觉到快,假设本来该是 1/80秒到达峰值,结果在 1/100 秒的时候,低频单元已经振动到最大能量然后就往回收了, 这您就感觉快了.
当然,实际上前级或后级电流传输的速度加上电容耦合功放管放大等等,电路的传输速度绝对跟得上低频变化的速度,系统的快慢,不是器材传输的快慢. 解析力不够的系统,该出现的信号没有出现,一定是慢; 控制力 不好的系统, 提前到达峰值往回收,一定是快; 低频解析力不好, 高频过亮的系统,一定是快.谁都知道低音是最难处理的,系统只有高音没有低音,能不感觉快吗? 低频段解析过好高频段解析差就是肥厚也是慢; 中高频出来了低频没有出来就是没有控制力也是快.
说的快慢,就是指解析力和控制力的好坏. 解析力好了,才能不慢;控制力好了,才能不快. 解析力好控制力强,就会不快不慢.
要求,后级的控制力一定要远大于低频单元的需求. 低阻抗,大电流.还要有解析力. 而根据,后级的电路传输速度远大于实际录制声音的播放速度, 整个系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宁慢勿快. 例如快是因为低频单元老早缩回去了,我让你振动到 10再往回走,你到 8就回了,这个快是没有控制力是失真; 例如,让你振到10再回,你劲头大,轻松到了 12,也回来了,就是慢了一点,这个不能算失真,这个低频叫松,一般这种情况,加个脚钉,收一下,箱体的低频的振动频率特性就改变了,速度就快了.这就是加钉收低频的原理.回过来,低频根本就不够,加什么也没有用.所以,低频多了可以收,低频不够是放不出来的.
歇歇.待续.
·
(作者:大洋 时间:2011-01-30 11:11:47)- “整个系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宁慢勿快. 例如快是因为低频单元老早缩回去了,我让你振动到 10再往回走,你到 8就回了,这个快是没有控制力是失真; 例如,让你振到10再回,你劲头大,轻松到了 12,也回来了,就是慢了一点,这个不能算失真。。。。。” 这段论述简直就是前无古人,让人啼笑皆非。
如果前面那些关于奇力单拿的帖子是LOBO兄的实践心得大家赞同,那这篇理论帖子就不怎么让人苟同了。影响声音的因素很多很多,绝对不是可以使用1+1等于2的数学公式解释的了的。- “整个系统,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宁慢勿快. 例如快是因为低频单元老早缩回去了,我让你振动到 10再往回走,你到 8就回了,这个快是没有控制力是失真; 例如,让你振到10再回,你劲头大,轻松到了 12,也回来了,就是慢了一点,这个不能算失真。。。。。” 这段论述简直就是前无古人,让人啼笑皆非。
·
(作者:LOBO 时间:2011-01-30 23:17:49)- 慢并不是不好,在保证解析力的前提下,慢的好听.HIFI 的音乐元素 需要表达的 细节在慢的系统中会得到相对更加完美的呈现---在保证不失真,没有慢的不舒服的情况下.
·
(作者:LDH 时间:2011-02-20 21:24:03)- 跟以前的喇叭线相比声音好不少,不再强调三频刻画,代以浓郁丰满宽松柔顺耐听的风格,整体工整度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如果说以前的王正喇叭线是偏HIFI的话新款的喇叭线则是偏向乐感,听上去更朴实自然写真毫无压力,顺手跟MIT的MH-750比较了一下,低频段比750速度快Q感好,收放自如掌控有度,自然整个低频段的分析力也就明显的好不少,750则显得松散慢了些,中频750稍微厚一点,温暖度也好一些(这是750的强项),但层次分析力跟质感王正喇叭线赢,高频段的细节弱音表现不是MIT750的强项,王正喇叭线稍赢一筹,柔顺度750稍好,细腻度王正喇叭线稍好。总体上王正喇叭线是一款超值不错的喇叭线,值得不想在线材上投大资金的老烧友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