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
讨论经验心得-监听一号配什么功放好?
(作者:B仔 时间: 点击数: 129)
- 收藏
-
不知道用钟神JA99C推监听一号效果怎样?
-
·
DHL兄,你说的大概是这篇东西吧。可惜讨论的贴子再也没有了。
(作者:j 时间: 点击数: 140)
- 收藏
-
声环境还原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多次了,说到底还是个在室内如何实现录音声环境还原的问题。
声环境还原是与音质还原不同的问题,前者关注的是声空间正确再现,而后者主要解决音质、音效。声环境主要包括:声音还原与现场的相似性,如摇滚音乐是否具有旷野中那样的声直射感,交响乐是否有音乐厅的混响与层次,弥撒乐有没有教堂中的声从空中降临…;声场的定位与层次性,如乐队的布设感怎样,强音与弱音是否清晰,声场的前后延伸如何,声舞台的大小能否适当…;残响时间正确性,如回声的反射次数与保留时间准不准,是否达到了与音乐厅中混响感受,听众与乐队间的距离感如何…;声衰减的正确性,如对卒发声的响应怎样,高低频的响应关系与强弱的掩蔽作用可否正确…;声音的清晰与可懂程度,如乐器声音在声场中的传播畸变有没有含混感…。呵呵,可能有人会说这可是专业录音也不能完全解决好的问题,难到通过好的装修能解决吗?这话不假,但好的装修至少能最好的解决不再产生还原畸变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各种声环境对声场还原的要求。
露天流行音乐会环境:它一般是在空旷的场所进行,多采取设备扩音,音乐处理突出节奏与气氛,周围声反射小,主要是直达声,声混响弱,声音方向感强,声衰减较大,空间感与混响弱。
音乐厅环境:音乐厅有良好音响设计,高级音乐厅也很少用设备扩音,即使有辅助音响也很弱。音乐厅混响设计多在2秒左右,客满时也有1.5秒以上。由于空间大,它的驻波在40Hz以下的极低频段,所以很少影响听音。其音响效果恰与露天流行音乐会环境相反,有良好声学性能的音乐厅清晰度也很高。
教堂音乐环境:以哥特式教堂为例,由于它有巨大穹顶,所以声音能够向下聚射,形成声音自天而降的感觉,混响时间较长,有余音绕粱的感觉,空间感极其强烈。尤其是对和声效果有十分美妙的配合,但清晰度也相应做了牺牲。
室内乐环境:是指西方贵族家庭音乐会的音响环境。它一般是矩形、椭圆形、圆形…,面积约50-100平方米,对室内乐等小乐队表现比较合适,混响时间0.5秒左右,音乐也优美柔和,空间反射能与之相得益彰。
听音主体中心环境:此类环境如战争场面的电影音响…,它能形成声音环绕听音主体的听音感受,要求声音从四面八方向听音主体直射的包围感,环境一般没有反射或只有弱反射,犹如身临其境。对这样的环境,反射往往降低音乐的清晰度和方向感。
由此可知,对表现不同的声环境,室内的装修将是不同的,没有全能的听音室,必须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爱好适当考虑。(未完待续)
知道了不同声环境的特点,下面再说一说有关听音室处理的问题。
喜欢流行音乐的朋友常常埋怨从音响里找不到感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开大声音就容易发浑,使声音强度不够,缺乏声直射的压迫感,尤其是对于摇滚、重金属;二是瞬态响应不够敏感,声音突不上去,降不下来;三是声音觉得松,没有波涛汹涌的声阵,缺乏感人气氛。其实这都与声直射强度不够,室内有较强反射有关。所以这样的听音室应当加强侧墙面和后墙吸音处理,减弱反射;而前墙和顶棚要硬处理,并能够形成适当散射;混响时间控制在0.1-0.3秒,尽量利用器材实现残响,提高瞬态响应,使直射声音能够在房间内达到95dB以上,仍然有足够的清晰度。因为听音的声强度高,一定要注意处理角部驻波,有条件时应做去角处理,若不能做到,可用吸音柱等方法避免。另外,从加强声直射考虑,最好使用号角音箱。一般强低频的声能量是很难吸收掉的,也是声音发浑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听音室最好采取专门的吸音结构设计。听音室面积也要大一些,使音箱后部摆位留有足够空间。
每个发烧友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听音室变为金色大厅,使音响的表现近似音乐“现场”,所以听音室设计装修大多以管弦乐的准确还原为准。须知,这是不可能达到的。首先你的房间就没有音乐厅那样的体量感,混响时间也满足不了要求…。但这并非是说,我们的房间就不可能良好的重放管弦乐。若处理得好,对小乐队的表现仍然可以做到很真实,大型交响乐队重现虽然难,也还是能够最大程度的良好放音。如果你主要听四重奏、轻音乐、独唱独奏等小乐队音乐,这样你的听音室处理并不复杂,对房间的要求也不高,即使用发泡轻质墙板+石灰涂墙(可不能用油漆、乳胶之类哦,可能减弱吸音)装修也行。当然能够在听音室里做些吸音处理,装点几处凸凹不平的文化墙加强散射,效果将会更好。要是为重现交响乐等大型乐队和合唱,这样的听音室可是一点不能马虎的,吸音与散射应当适当配合,以获得最佳混响,保证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层次感。一般应当在墙面安装二次余数反射板或采用散射吸音的结构,屋顶可处理成锯齿形的反射面来均匀声场,地面铺设宽大的厚羊毛地毯,音箱后的墙面以硬处理为主,也可装修成文化墙。混响时间一般控制在0.3-0.7秒,大小与房间条件有关,小房间混响时间长就会发浑,15-20平方米的听音室能达到0.3-0.4秒就不错了。装修房间最好能用声压计测量,作为指导,使各点的声场均匀度控制在20%以内。
宗教音乐主要有格里高利圣咏、弥散曲、圣母悼歌、安魂曲、神剧…,其中从声音上给人感受最深的是那些优美的和声,其中也不乏管风琴的奏鸣,如果听音室混响与共鸣不足,对欣赏这些音乐,领悟心灵在歌唱,就要打些折扣了。可是混响与清晰是难以调和的矛盾,混响时间长,清晰度总是要下降的。好在这些和声多是在中频段,乐器奏鸣除管风琴也常在中频至次高频,故可以采取选择吸音与散射声场来处理。加强400Hz以下吸音,并使400-8k频段有良好散射。由于听音室空间小,无法靠其体积与形状获得最佳混响,解决的办法,一是用吸音板墙对墙面进行装修,可用10-15厘米宽,2.5厘米厚的木条,贴上厚吸音毛毡作为装修材料,在墙上加空安装,并在木条间及后墙面间留3-5厘米缝隙,使声能穿透板墙被吸收,为了控制吸收频段,其正确设计可参考声学书籍进行;二是可将木条表面做成钝角三角形,改善墙面的散射条件;三是屋顶也应以散射处理为主;四是在前墙安装一些面积较大的散射板,获得比较均匀的前场声场;五是要尽量避免室内出现声场盲区,使声场处理得尽量均匀一些。有条件的朋友可以采取椭圆去掉长轴两端曲面的形式装修,这样在椭圆的两个圆心上将形成对称声场,强化和声作用。调整混响时间最好分频段进行,低频、中频控制在0.4-0.6秒,比一般听音室稍长,声音不蒙、不嗡即可,不要过多牺牲清晰度,高频混响时间应更低一些,以使声音保持通透亮丽。
楼上LDH兄以唱片kenya & Tanzania为例,给出了一个以听音主体为核心的听音还原例子。这张唱片是录音师在野外,使用人工头录制的,而且没有添加任何修饰和味精,他认为这张唱片的音乐“…声像的移动和谐的伴随着舞蹈者的跑跳,前后左右非常清晰准确而自然。但是在居家环境中播放时却大打折扣,声像移动中断,并发生明显的‘乒乓’效应,几乎没有了纵深感,即便在良好调校的环境中也是这样。只有在旷野中才真正领略到了这张片子音场定位的神奇魅力”。从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以主体定位为核心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经过主体识别才产生了空间感。这才是自然的听音。可惜的是这样的录音限于技术条件的确是太少了,为了解决自然听音问题,我们至多只有AC3、DTS等“代用品”。按声全息的观点,要体现自然听音环境,至少要有4个声道,使每2个声道之间能够形成声场定位,若模拟立体空间的放音则不能低于6个声道,而且为保证声场不受外声场干扰,听音室应该是无反射的。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我们听AC3、TDS等环绕录音也应该是相类似的。对于这样的听音室,主要的是要有利于形成自由声场空间,而把所有的声处理,诸如残响、流动感等交由器材来完成,所以听音室装修要有非常好的声能吸收特性,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响时间,营造出一个类似于旷野的声场背景。当然这也对器材提出了很高的标准(我认为它应当达到今天Hi-Fi器材中的高端产品),那种认为听环绕录音只要简单器材、不必追求高质量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
·
放大器频率-相位特性对听音有什么影响?
(作者:j 时间: 点击数: 217)
- 收藏
-
关于相位对听音的影响,在奥尔森的《声学工程》中是这样写的:
谐波的相位影响着畸变可觉察的听阈和复音的音品。这种说法和所谓欧姆听觉定律有矛盾。欧姆的听觉定律说:不管相位的关系如何,耳朵都可以将复音的分量分析出来。什么时候将产生最大的响度,而什么时候将产生最小的响度,其中有着一定的相位关系。例如在作用声里的谐波可能加强或者抵销了听觉谐波。
相位关系引起的主要是声像对于观察点的位置变化,在音频带域内如果相位变化是一致的,这时的声像对观察点是处在同一平面的,复音和谐波是按录音时的情况重现。要是相位关系发生了改变,声像将会产生超前、滞后的连续变化。一般认为,有良好训练的听音者可以鉴别出时间长短相差0.01秒的两个音,感觉纯音强度变化的最小时间是0.05秒,所以相位造成的声像位置变化在一定程度、一定频率敏感范围是可闻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相位关系不同,不同频率声波叠加后形成的波形合成分量不同(数目、强度、分布和它分量的相位关系),就会对音品带来明显改变。而且相位不同也会因耳朵的掩蔽效应使一些强度弱的音变得模糊,出现声强大的音前冲的现象。在立体声放音中,相位变化也反映在声场的一些变化上,对定位、层次感等方面产生影响,特别是在两声道相位关系不一致时危害更加明显。
·
(作者:雷公 时间:2002-03-12 19:07:55)·
(作者:j 时间:2002-03-13 11:51:05)- 谢谢J兄的解答 (970字节)(JBL4344 昨天 18:43 阅读10次)
如你和何兄等所述,无论是单纯或复合讯号,当通过某放大处理的相频特性不平时,就会引起波形畸变,进而导致音品上可觉察的听阈和复音,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声频重播系统,尽管可闻的频带有限,但就此关系而引发的畸变问题而言,对其在更宽频带上的相频特性进行考查是很有必要的。在立体声系统中,我认为还应当考虑到讯号的时间延迟的问题,如果两个讯号其相位保持一致不变,一个讯号比另外一个到达的时间有差异的话,产生的所谓梳状滤波效应也将会对音色音品带来可闻的变化。当然,有关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要深究下去,真得多学几门学科,好象听音生理和心理就比较关键了。
关于声像的变动定位,我曾经读过一篇研究报道,大意是人的单只耳朵,也是具有一定的声音定位能力,与耳壳构造有关,称之为“耳壳效应”,我也粗略试验过,使劲地捂住一只耳朵,去听辨声源方位,是有那么回事,多人次的试验也是这样的,但是分辩的速度和能力因人而异,
这似乎是与我们所讲的双通道立体声讯号相移问题在做对哩(双耳效应),呵呵,对此,老兄是怎么看的。
有点不明白 (1870字节)(钝钝 昨天 22:00 阅读9次)
“谐波的相位影响着畸变可觉察的听阈和复音的音品。”“更重要的是,由于相位关系不同,不同频率声波叠加后形成的波形合成分量不同(数目、强度、分布和它分量的相位关系),就会对音品带来明显改变。”奥尔森的这个结论好像和听觉生理学有些矛盾。
有关听觉的生理机制,原来有很多流派。什么谐振学说,电话学说,行波学说。Beseky于1928年提出了行波学说,并且后来得到了大量实验的支持,他的理论也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60年代Beseky因为对听觉生理学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人的耳蜗是一个像蜗牛壳一样的长2又1/2到2又3/4周的一个螺旋体。这个螺旋的内部有一层在螺旋底部窄,螺旋顶部宽的基底膜,在基底膜里埋藏着进行机械-电转换的柯题氏体。声波传到耳蜗后是以行波的方式传播。不同频率的声波在基底膜上有不同的最大振福位置。由于基底膜的宽度,质量随着靠近螺旋顶部越大,张力越小,还有生物体的正反馈,因此越高的频率的最大振幅位置越靠近螺旋体底部。而且频率的最大振幅位置和频率的对数成正比关系,这种正比关系也是所谓8度音为什么是倍频关系的生理学原因。而且分布在基底膜的听神经也有尖锐的谐振曲线,高达100多db/倍频。而且特定谐振频率的听神经和他所处基底膜的最大振幅频率是相同的。
实际上一个有基频和高次偕波组成的复音在耳蜗里被分解成了基频和高次偕波,就像信号处理里用付利叶变换把信号转化成频率域表示一样。相位关系不同的频率叠加的声波最后的输出波形不一样,但在耳蜗里是被分解成了相同振幅和频率的基波和谐波。而音品是由高次谐波的多少及相对强弱决定的。所以奥尔森的这个结论不知道是有什么理论或事实支持他。
实际上人耳本身自己的相位特性就不是很好。耳蜗感觉高频的在靠近耳蜗底部的部分,而声音是从耳蜗底部传进的。想象应该耳朵对低频部分有延时,但结果恰恰相反,耳蜗对高频部分有相当大的延时,具体数值忘了。至于你说的掩蔽效应是隐蔽效应中的向前隐蔽。
我觉得音频方大器的相位要求不是很严格,相比视频放大器来说要宽泛的多。而且人耳对相位敏感的也就是在300-2000hz,在这个范围内很容易做到放大器的相位特性符合要求。但象老兄说的,两个声道的一致性,不但是相位一致性,还有增益和非线性失真的一致性对听音效果的影响是致命的。
两位老兄,我对听觉生理研究不深,不知这样答对不对。 (1535字节)(j 今天 11:19 阅读2次)
1、我们谈的是放大器内相位引起的听觉影响。如果放大器是线性的,当两个信号进入放大器时,这时的信号放大也是两个信号分量,由于放大器存在非线性,这时除了这两个信号的叠加外,还产生了两个混频信号,而且还含有这三个信号产生的谐波。这样,相位不同引起的叠加关系就很复杂了,波形的成分也有差异,出来的声音是不相同的。即使耳蜗能象付利叶变换那样完全把信号转化成频率域表示,在扬声器完全线性情况下,声波最后在耳蜗里是被分解成的基波和谐波至多也只是与放大器的输出相似,并不能还原为输入时的两个信号。
2、如果放大器对不同频率存在较大的相移,不同频率的信号进入放大器后,信号叠加引起的波形变化成分是不同的,所以Hi-Fi放大器并不因为人耳对相位敏感区的是300-2000 Hz就不必考虑在听域范围内相移对声音的影响。由于音品是由高次谐波的多少及相对强弱决定的,而相移是决定波形叠加关系的重要因素,放大器相移较大的部分又正是出现通频带的高低两端,从而使低音部和高音部的音品与听感发生了变化。
3、相移引起时差关系不同,但与人的听觉辨别时间和频率的半波长有关。当低音部出现较大相移时,由其产生的掩蔽效应是可感的,也是许多放大器的低音不够通透的一个原因,甚至中音前冲似乎也与此有一定关系(我现在还没有见到有关资料,但实验中处理好高音部分,常能够有所改善)。
4、单耳定位的确存在,但更主要的是在听闻一侧,它的准确性随方位向180度变化逐步降低,前侧和后侧也是有区别的,并且与频率、响度有关。
5、相位变化对听觉的影响国内许多声学教材并不涉及,学术刊物中也很少见,到底理论是否成熟了呢?钝钝老兄可否出来说一说。奥尔森的结论是由实验支持的,所依据的理论他没有说明,你可以找原书看看。不过有关相位影响的部分都是只言片语,由此我想这似乎还是个至今没有完全弄清值得深究的问题。- 谢谢J兄的解答 (970字节)(JBL4344 昨天 18:43 阅读10次)
-
·
dadb兄你想找的前级是不是这台啊!
(作者:purer 时间: 点击数: 106)
- 收藏
-
·
(作者:Roy 时间:2002-03-12 20:43:34)- DADB兄,不知香港有无一些好一点的二手收音头如Accuphase T-109, Kenwood, Magnum Dynalab FT-101, Onkyo T-9090, YAMAHA TX-950, etc.??
·
(作者:dadb 时间:2002-03-12 20:57:50)- 正.幫我找!
·
(作者:mhm 时间:2002-03-12 21:06:08)- 收到我的汇款后,通知我一下。
·
(作者:dadb 时间:2002-03-12 21:49:45)- Li及狼.......明月的已收到.
·
(作者:mhm 时间:2002-03-12 22:12:27)- 忘记一件事,汇款未包括邮费,如仍通过华宇,可以货到付款的。
不知上面那几位朋友汇款是否遇到象我一样的问题(需要储蓄所地址?没道理这样慢呀,确认一下,是“石龙支行铁路西分理处”嘛?我都忘了上次买1001时是否也如此)
多谢dadb兄费心啦(以前最担心运输,但三管机都没事,当然也是dadb兄包装的够结实,其他更不在话下了).- 忘记一件事,汇款未包括邮费,如仍通过华宇,可以货到付款的。
·
(作者:oy 时间:2002-03-13 08:50:39)- 是否以前的顶班货?比Mark6B如何?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3-13 10:07:25)- MARK 的前级只有LNC2是最好声的后级是20。5
-
·
哪位大虾用过隔离变压器?
(作者:xie 时间: 点击数: 43)
- 收藏
-
请教对声音有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谢谢!
-
·
近来发烧二三事。
(作者:jogo 时间: 点击数: 496)
- 收藏
-
换了器材以后,和自文兄,虾兄,jazz,rock,菜鸟兄周末发烧活动数次,有些想法,随便聊聊。首先就是在锦华兄家里听了传闻已久的300b推3/5a的表现,锦华兄自己前后花了3年时间,投资近10万元作出来的300b推音色最为浓郁的rogers3/5a会是什么结果???几近无敌的高中频感染力和延伸,超凡的韵味,毫不觉数码味的声音表现。如果喜欢这种韵味的朋友这种搭配出来的感觉,可以听过世了。后来还用300b推贵族一款落地箱(两个4寸单元,哑铃排列),所发出来的高频的娇艳,同样令人烫过毛孔般的过瘾。后来换了audiolab c+p前后级搭配推贵族,这一对比,感觉很明显,胆机赢了韵味,晶体管赢了工整平衡,如果我来选,我会选择晶体管的平衡,工整。就我个人听感来说,300b推出来的声音明显是加了染色的味道,而且无论搭配3/5a还是贵族音箱,300b推出来的声音的能量感明显集中在中高频和高频,在中低频和低频的能量分布上要薄弱很多,因此,我觉得就音乐来说,要少听很多东西,在音乐的表现上,觉得就是对单件乐器的表现突出,但是乐器之间相互的呼应的感觉就比较缺少。时间长了,我感觉也许会有点腻。第二,三部解码、cd转盘的比较,audio note zero系列,californial audio labs delta,sigma2系列,英国之宝系列,三套价格从上到下是1万多,2万多,3万多。最后出来的声音表现和价格档次完全吻合,所以,一分钱一份货,钱是不会走错路的。英国之宝系列出来的声音稳重,大气,声音密度好,明显一种扎实的贵气的表现,全面胜出。c.a.l.解码部分在换上自文兄珍藏的德律风根极品12ax7管子后,在音乐的流畅性,活跃感,空气感上力保颜面,但是在声音的密度感,线条感,音场的稳重感上,和英国之宝比较还是差了一班。audionote一套有电子管特有的温暖顺滑的特点,尤其换上瑞宝的数码线后,但是在声音的密度和稳重上以及整体的沉稳感方面还是差了一些。英国之宝声音在稳重,密度上表现以及整体的突出平衡感让人很是佩服,听起来就是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特别到位,厉害厉害!刚刚换上英国之宝的时候,觉得声音有点点慢,但听多阵后,觉得反而慢的韵味十足,对音乐的节奏感控制的恰到好处。第三,对自己calcd系统的调整和试听4条数码线。4条数码线分别为瑞宝,xlo,超线灵,和kimmber,价格分别在千元多。个人觉得数码线在整套系统中的影响没有换信号线,喇叭线那么明显,但差别肯定有。瑞宝线中频和高频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温润可人,流畅度颇好。xlo的风格和它的信号线喇叭线风格一致,分析力好,空气感和泛音一流,听钢琴的感觉真是美好。超线灵呢,和xlo类似,颇真实和平衡的感觉,kimmber呢,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我觉得高频有些干和紧。最后我选择了超线灵,希望在音源方面最好还是平衡些好。cal的sigma2解码在模拟部分用了一个12ax7输出,原配的一个国产的管子,北京的。后来换了一个ge的ax7wa,二者比较国产的高频发尖,声音紧,而且线条感差,乐器之间分离都不明显。ge在流畅度,音乐味和高中频的润泽上好不少。自文兄得知小弟要用12ax7管子,特地从珍藏中挑出德律风根长屏极品,穆南德早期短屏和新期短屏,还有一款俄罗斯的12ax7供小弟一玩,换上德律风根和穆南德的12ax7后好像在换了一台记以后,首先就是声音的密度大大增加,低频的质感量感出来了,声音的线条感明显了,高频去的更尽,而且水分十足,整体的流畅泛音的增加,令人惊讶。最后小弟集中在德律风根和穆南德早期中挑选,说实在的,两个管子表现都让我难以取舍,我反复切换比较,各有特点,德律风格的管子高中低频表现很平衡,声音偏向理性一点,低频的弹跳力颇好,分析力好,高频比较韧。穆南德的管子声音更温暖娇艳一点,但是在全频的平衡度上没有德律风格好,低频比较软,速度也偏慢点,但是声音有一种特有的弥漫晕晕的美感,认真比较下来,穆南德有点像300b的风格,能量感偏向高频一些。由于德律风格的管子表现如此突出,没有办法,只有乞向自文兄友情出让购入,呵呵。
第四,比较3对音箱,rogers 3/5a,贵族落地箱,celesiton ls6si,有没有感兴趣结果的???
·
(作者:jogo 时间:2002-03-12 15:04:08)- 随口谈谈玩钉和压重物吧,只在自己系统上玩过,可能比较片面。我的所有的器材全部直接放在地上,一天晚上深夜.....月黑风高。。.无人....无声.....,忽然!!!~~~~~~我决定玩玩钉,嘿嘿。先是在转盘下面放上3个,反复切换听,觉得落钉以后声音是干净了,但是不耐听了。听小提琴,高音有点发尖,琴腔的木味和共鸣声少了,乐器之间感觉有断裂感,少了一点默契。在解码部分也是一样,还是什么都不落的好。我分别在转盘和解码部分试压书和不压书的感觉,压多少的感觉,压书以后声音的确要厚润一点点,只能给我一点点感觉就是厚润了一点,还有压得太多觉得高频有些发暗,一些泛音没有了。最后就是压上两本高保真杂志拉到。音箱下面还是要垫东西的,我用的是围棋,垫下去以后,声音的线条感好了,比较实在些了,否则有点虚。还有音箱下面垫东西对中低频影响要明显一些。
·
(作者:jogo 时间:2002-03-12 15:20:54)- 会不会换器材呢?以前喜欢听发烧碟的朋友喜欢听古典以后会不会换器材?我觉得喜欢听古典的朋友的器材的风格是很相像的。最近参加几次发烧活动以后,发现好多朋友试音都拿着古典音乐的cd去了,不象以前几乎一试听就是什么发烧天碟,打雷打鼓,玻璃下雨什么的。呵呵,窃以为最全面的音乐试音碟,歌剧也~~~~~~然后小提琴钢琴奏鸣曲,要试动态,音场,平衡,交响乐来也,韵尾的话,来个巴洛克时期的小品吧。
·
(作者:QY 时间:2002-03-12 15:35:16)- 我这大半年来狂买古典碟,看到以前买的“发烧音效”又贵又后悔!还后悔上回去广州那些D版古典的买太少了~~~周末晚上每次听古典音乐都让我不忍关机欲罢不能。嗨,还需给LP交“皇粮”~~~~~
·
(作者:jogo 时间:2002-03-12 15:54:46)- 就小提琴来说,法国chandos的那张威尔第变奏小提琴集很好,还有DG沙汉姆那张歌剧魅影颇佳,(小弟窃以为,沙汉姆为新近小提琴家中翘楚人物,其音色之美艳细腻,比帕尔曼有过之而不如,帕尔曼80年代后有些录音发音有些粗糙,不知为何?我有一张帕尔曼和阿实肯纳奇70年代录的贝多芬克鲁采奏鸣曲的黑胶LP,帕的发音合现在的比真是好。如果对50年代录音没有什么偏见的话,一代大师西盖提50年代在cbs(现在由sony公司在大师系列出版)的录音可以令现在不少录音汗颜,尤其最后一首和霍洛维兹的克鲁采,钢琴和小提琴的音色之美,节奏感的和谐,呜呼,让小弟连听5遍不知凡几。钢琴的话,古尔德的巴赫必备,新近推荐米卡兰杰利的德彪西钢琴曲集,听了老米的洋溢,才明白印象派在音色上营造的千变万化的色彩(色彩!!!)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叫做触键的透明感,不可思议!另外,这张碟录音极好,一套2张,必买!可能纯粹的美声歌剧大家不是很接受吧,那么小弟推荐一张dg美声当头人物,冯.奥托的一张跨界录音,和一名民谣吉他手灌录的歌曲集,曲曲动听,录音易佳,但这一切友如何能够掩盖冯.奥托女士那种真挚,自然无比朴实的声音,听完以后,我明白自然和朴实的声音才能够真正长久的打动人心,与此相比,所谓发烧女声,嘿嘿,不听也罢,夸张的很(想想杨小林的声音,奶奶的,下次去东莞长平dadb兄那里,一定要dadb兄介绍个类似的小妹包夜......呵呵,大补!)。
·
(作者:乱讲 时间:2002-03-12 15:36:27)- 认识一下,如何?cuiwd@163.com
·
(作者:jogo 时间:2002-03-12 16:28:10)- reilin@21cn.com.我觉得发烧还是适可而止的好,(话虽这么说,我一个月内就换掉了所有的器材,真是我自己都受不了,留着这笔钱给老妈买东西多好。)发烧有一个周期性的,我很长一段时间觉得一点热情都没有,反正听什么不是听,所以后来还买了耳机系统(也卖了),慢慢玩吧,觉得家里人要支持还好,但是如果某一天你发现你的家里人为了你一个人的发烧换器材换这个那个,妻子几年没有买新衣服,别人家孩子早就玩腻的玩具自己的孩子还从来没有摸过.....,心里好受吗?我有时候在想,发烧真他妈的不是个东西,是最他妈的自私自利的东西,有钱去买车全家享受啊,有钱带着妻子孩子老妈子吃吃喝喝多好,为什么非得搞这一堆破铜烂铁和塑料?!我想我也许有一天和mjun兄一样.....
·
(作者:mhm 时间:2002-03-12 16:10:45)- 结果如何啊?我看到的评论,Rogers3/5a 15ohm好过11ohm, celestion 600好过6si, 贵族签名版好过普通版...
(还有没有随身听耳机出让呀?我一个同事很想买。)- 结果如何啊?我看到的评论,Rogers3/5a 15ohm好过11ohm, celestion 600好过6si, 贵族签名版好过普通版...
·
(作者:j 时间:2002-03-12 16:35:30)- 如果都出现了这样的偏向,所谓中性、贵气、全面都是出不来的。
·
(作者:自文 时间:2002-03-12 19:04:19)- 另外要更正一下,据我所知他玩300B DIY来投资在上面的前后大概3-4万吧,虽然哪些古董零件特贵,但没有
10万那麽恐怖!!锦华兄现正对CELESTION SL6铜膜"起痰"呢!当晚肥佬把他的英国之宝500扛了过来,连同563解码硬拼了LINN CD12一回,您想结果会是怎样呢??·
(作者:*Jazz* 时间:2002-03-12 20:39:28)·
(作者:goke 时间:2002-03-12 21:20:08)-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外都推荐用 Conrad Johnson MV55 和PV10 或者
GOLDEN TUBE 40-SE,JOLIDA 302 A 来推斯奔达 2/3而且剧说声音极好。最不敢相信的是说国产朱利达都可以推好他。
但是台湾人都推荐 EAR 834和老外虽然牌子不一样不过用的东西都一样。这是否说明这个是最好喃?那不是买马兰四 8B GE更好吗?而刘总他的回答确不是这样。我也许有点书呆子了。不过没有听过不就只有多听吗?老关又推见他的300B 单端,其他DX 有说1.1和5.5是最好搭配。而老外的东西又极贵不过以后出手十分方便。香港有个公司正在处理一套诗醉的这套东西,可能是全新15000左右您觉得值吗?其实我现在也不可能马上买,不过要是有了方向不是更有动力吗?我问的现在价格不是首位,而且我没有听过老外的东西,最多听了一下马7+9和特进300B觉得都不错。不知道。。。
我听别人说国产EL34很差,欧伯的算好的拉。我说话也很直所以请您不要在意。谢谢
Conrad Johnson 詩醉
產 品 型 號 : PV10BL
產 品 名 稱 : 真空管前置放大器
產 品 詳 情 : 產 品 詳 情 : 增益:21.5分?
最大輸出:20V
失真:少於0.2%THD
頻率響應:2Hz至100KHz
?噪比:96db/2.5V
真空管:2支6189
尺吋:28cm x 41cm x 9.5Cm(深x寬x高)
重量:5.5公斤
產 品 價 值: HK$17,500
Conrad Johnson 詩醉
產 品 型 號 : MV 60
產 品 名 稱 : 功率放大器
產 品 詳 情 : 產 品 詳 情 : 靈敏度:0.8Vrms
增益:26分?
頻率響應:20Hz至20KHz +0/-0.5db
?噪比:95db
輸入阻抗:100K歐姆
輸出功率:55瓦
真空管:4支EL34、2支6SN7、2支12AX7
尺吋:33.7cm x 44.8cm x 17.8Cm (深x寬x高)
重量:21.82公斤-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外都推荐用 Conrad Johnson MV55 和PV10 或者
·
(作者:goke 时间:2002-03-12 21:21:56)-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外都推荐用 Conrad Johnson MV55 和PV10 或者
GOLDEN TUBE 40-SE,JOLIDA 302 A 来推斯奔达 2/3而且剧说声音极好。最不敢相信的是说国产朱利达都可以推好他。
但是台湾人都推荐 EAR 834和老外虽然牌子不一样不过用的东西都一样。这是否说明这个是最好喃?那不是买马兰四 8B GE更好吗?而刘总他的回答确不是这样。我也许有点书呆子了。不过没有听过不就只有多听吗?老关又推见他的300B 单端,其他DX 有说1.1和5.5是最好搭配。而老外的东西又极贵不过以后出手十分方便。香港有个公司正在处理一套诗醉的这套东西,可能是全新15000左右您觉得值吗?其实我现在也不可能马上买,不过要是有了方向不是更有动力吗?我问的现在价格不是首位,而且我没有听过老外的东西,最多听了一下马7+9和特进300B觉得都不错。不知道。。。
我听别人说国产EL34很差,欧伯的算好的拉。我说话也很直所以请您不要在意。谢谢
Conrad Johnson 詩醉
產 品 型 號 : PV10BL
產 品 名 稱 : 真空管前置放大器
產 品 詳 情 : 產 品 詳 情 : 增益:21.5分?
最大輸出:20V
失真:少於0.2%THD
頻率響應:2Hz至100KHz
?噪比:96db/2.5V
真空管:2支6189
尺吋:28cm x 41cm x 9.5Cm(深x寬x高)
重量:5.5公斤
產 品 價 值: HK$17,500
Conrad Johnson 詩醉
產 品 型 號 : MV 60
產 品 名 稱 : 功率放大器
產 品 詳 情 : 產 品 詳 情 : 靈敏度:0.8Vrms
增益:26分?
頻率響應:20Hz至20KHz +0/-0.5db
?噪比:95db
輸入阻抗:100K歐姆
輸出功率:55瓦
真空管:4支EL34、2支6SN7、2支12AX7
尺吋:33.7cm x 44.8cm x 17.8Cm (深x寬x高)
重量:21.82公斤-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外都推荐用 Conrad Johnson MV55 和PV10 或者
- 另外要更正一下,据我所知他玩300B DIY来投资在上面的前后大概3-4万吧,虽然哪些古董零件特贵,但没有
·
(作者:zhutao 时间:2002-03-12 22:45:15)- 价钱多少啊?我最近在想找个电子管功放配卓丽的世代一号书架箱,我要音染很重的。
-
·
hesheng,你在不,想到你处听听你的家伙!
(作者:jiangfeng 时间: 点击数: 45)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