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排行榜
-
- McIntosh MC601
¥100,0000.00
- 类型:后级
- McIntosh MC601是一款重型功率放大器,该机功率为单声道600W输出,采用了Quad Balanced全平衡推挽式放大电路,并使用了超宽频多线并绕式输出变压器(这是麦景图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变压器技术)。该机外观与传统麦景图放大器的风格十分相似,但在面板设计上颇有新意的改进,并采用了更大型的8寸宽LED光纤照明显示功率表头,这款大型表头之前曾经用在旗舰MC1000上。LED灯源沿用的是“麦景图蓝光”的招牌背光,令外型更加生动。在电源系统,散热系统及元件上,MC601也有所改进,包括重新设计的高效率散热器,让气流通道更快更有效地将热量散发,保证系统大功率状态下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新的电晶体让输出效率更高,驱动力更强,失真更小。 由于麦景图多年放大器开发经验的积累,加上600W的强大功率输出,MC-601具有超强的推动与控制能力及动态强大的声音表现,而且声音温暖、饱满,是Hi-End级发烧友值得关注的一个目标。 ——转载音响论坛
0条帖子267访问
-
- Accustic Arts Mono II
¥130,0000.00
- 类型:后级
- 坚持德国手工制造的Accustic Arts,其实是accurate acoustic arts的缩写,意味着「精确的声学艺术」,不仅是公司的取名,就连旗下产品风格都十分有德国味,Accustic Arts贯彻了包浩斯的现代主义美学,也就是「Form Follows Function」的概念,强调设计始于人性,以简约的线条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力求真实声音的呈现。 MONO II是Accustic Arts旗舰系列最新的扩大机,也是旗下第一款单声道后级,不同于Accustic Arts其它的扩大机,MONO II为直立式设计,体型上更加精巧不占空间,双声道摆在一起比一台AMP II还窄上一些,机身使用厚实的铝制外壳,面板中央为镀铬抛光镜面,上头除了Logo外,只有三颗指示灯和电源开关钮,亦是简约风格的表现。由于MONO II采A类放大,为了有效抑制其工作温度,机身两侧由大量的散热片组成,顶盖上镂空切割的MONO II同样有散热透气的作用,精致的金属质感结合实用性,果真十足包浩斯。 承袭了AMP II的影子,MONO II采用12对精选的MOSFET功率晶体,具备500瓦/4Ω的输出功率,搭载的1,200VA环形变压器和高达80,000μf的滤波电容,为MONO II提供了稳定且充足的电源,线路上也使用了特殊的保护系统,以防止突波和噪声的干扰。 ——转载投影时代
0条帖子301访问
-
- Dan D'Agostino Momentum Stereo
¥180,0000.00
- 类型:后级
- 【转载】大师的美质好声金属艺术品--Dan D'Agostino Momentum Stereo 文.刘汉盛 《音响论坛》 假若要您六十几岁再来创业, 您有勇气吗?六十几岁已经是守成的年纪了,一般人不会有勇气再创业的。然而,Hi End音响 界就有这么一位勇气毅力十足的人, 那就是Dan D'Agostino,他在1980年跟前妻Rondi共同创立Krell,却在2009年被迫离开经营30年的公司,另创Dan D'Agostino Inc.。并且在2011年推出单 声道的Momentum后级,2012年推出 立体声的Momentum Stereo,2013年则 推出前级,未来还有唱头放大、CD唱 盘等要相继推出。我算算他的年纪, 今年应该差不多有六十五岁了吧?真 是佩服他后劲十足。不仅他老来创 业,一起在Krell打拼多年的大儿子Bret D'Agostino也在2010年创立Bully Sound Company,这也是一家晶体后级制造公 司,看来儿子有跟老爸分庭抗礼的企 图心。 从小展现对音响的兴趣 大凡著名的音响设计者都是在年幼时就对音响很有兴趣,Dan也不例外, 他父亲开一家类似电料行的店,卖一 些家电,也帮人维修,喜欢听音乐, 他在这个环境中长大,从小就对拆解 机器、维修有兴趣。根据一份采访, 他说自己在十一、二岁时就拆解78转 唱盘来修复,也会修汽车音响、洗衣 机等等,还自己买套件装喇叭来卖给 街坊邻居,可见他对音响的爱好与经 验过人,埋下日后创立Krell的种子。 在1970年代,Dan曾经在Dayton Wright喇叭厂工作过,后来Krell也推 出喇叭,不知道跟这段经历有没有关 系?Dan在1980年创立Krell,第一部 后级就是KSA-100纯A类后级,每声道 100瓦。在那个年代,每声道100瓦的 纯A类后级很罕见,那是货真价实的纯 A类,没有玩什么花样。为什么要纯 A类?其实这是最早最基本的放大架构,也是最好的放大架构,只不过因 为电能效率太低,所以后来大部分厂 家才改采用妥协式的AB类。Dan自己 说过,刚开始并非一定要纯A类,只不 过他不断试作比较之后,发现纯A类架 构的声音的确比较好,最后才决定设 计纯A类扩大机。当年的纯A类扩大机 都只有几十瓦,为何他一出手就是100 瓦?因为Dan认为要这么大的输出功率才能完整再生钢琴的动态范围。有意思的是,他新创的公司却推出AB类后 级,难道是他的AB类扩大机技术已经 可以超越纯A类后级吗?还是说考虑到 节能的大趋势? 说起Krell这个品牌名称,我不知 道它的由来,不过美国在1956年有一部著名的太空科幻片「Forbidden Planet」,里面描述远在距离地球16光 年的一个星球Altair 4上,有一种高度 进化高智慧的物种Krell,这种物种已 经神秘消失在20万年前,但是遗留下拥有神奇力量的机器,能够量测人类的智慧,也可以增强智慧。难道Dan当年是受到这部电影的启发,而把公司名为Krell吗?下次如果碰到他,要记得问。 只差在功率晶体数量 有关这部Momentum Stereo后级的种种,其实读者们可以查阅我在本刊 291期所写的评论,将它套过来看, 保证错不了。为什么?因为Dan自己 说,单声道机跟立体声机无论在外观上、线路设计上、采用零件上都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功率晶体的数量。单声道机每声道用了28个Sanken 高速宽带(69MHz)双极功率晶体, 而立体声机则是每声道采用16个。所 以,单声道机每声道输出300瓦(8欧 姆负载下),而立体声机每声道输出 200瓦。当然,如果要更挑剔的说, 单声道机与立体机还有一处不同,那 就是表头,单声道机表头只有一支指针,而立体声机有二支指针。 虽然单声道机与立体机二者一样, 不过我还是要在这里简单描述,免得 读者们说我偷懒。Dan很有志气,离 开Krell之后所做出来的Momentum后级 外表不仅完全脱离以前的产品,放眼整个音响界,也找不到这样的设计。 怎么设计法?机身非常小巧,但却十分沉重,因为全机都采用金属「块」制成。可以这么说,Momentum后级的 机身由航天级铝合金块车出一体的顶 盖与面板、背板,再以黄铜块车出左 右二边的散热「孔」,铝合金块、黄 铜块加上面板上方那块弧形铝合金, 组成了从未见过的机箱。这样的机箱 有什么好处呢?简直就是一整块沉重 的金属,您说还会振动吗?不仅如 此,顶盖底下还有厚黄铜片盖住整个 内部,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降低EMI 与RFI的干扰,让扩大机的讯噪比提 高。或许您会担心,黄铜不是很容易氧化吗?这部后级用久了之后会不会变色?保证不会!因为黄铜块已经有 镀膜处理,不会氧化。 Momentum Stereo的外观跟单声道机一样,差别仅在于表头,单声道机里面只有一支指针,而 Momentum Stereo的表头有二支指针。 音响界首次见到的散热装置 前面说到,Momentum不是散热 片,而是散热「孔」,到底这是怎么 回事?其实看图片就知道,这部后级没有散热片,而是借着二侧的圆形 Venturi孔来散热。什么是Venturi孔?二端开口大(直径19mm),中央腰部窄(直径12mm),冷空气由底部进入管子时,会因为腰部收窄而加快流动速 度往上窜升,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Dan说黄铜的散热能力本来就是铝的四 倍,再加上Venturi管的快速散热效果, 所以这部Momentum立体后级的散热效 率比一般鳍状铝散热片还高91%。 Momentum Stereo立体后级的面板 有一个功率表头,这个表头的设计灵 感来自Breguet古董表,而表头的玻璃 采用矿石水晶玻璃,它比一般玻璃还耐刮。在面板上看不到电源开关,原 来是藏在正中央底部,用手一摸就可 以发现小小的「圆点」,轻轻触摸就 开机了,很灵巧。背板只有二个XLR 端子,二组铜制喇叭线接端,以及12V 起动器In/out。还有三个面板显示窗亮 度调整。 坚持使用穿孔组件 打开顶盖,移开黄铜厚片,可以 看到一个小环形变压器,以及一块电源相关线路板,线路板底下还有一个1,400VA的环形变压器,那个才是真正的电源供应。既然如此,上面这个小环形变压器有何用处?单独供应表头 光源吗?我查不到数据,但是我猜, 一方面可以供应表头光源,另一方面是更重要的,那就是提供Standby状态下的电源。由于欧美对于电器耗电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许多新推出的扩大机都另外设有一个小环形变压器来负责耗电量在1瓦以内的待机电源,我 猜Momentum Stereo内部这个小环形变 压器主要用途应该是供应待机电源。 除了电源变压器,可以看到中段有 8个Panasonic滤波电容,再往后就是后级输入级、电压增益级线路板。线路板上都是传统穿孔组件,包括1%误差金属皮膜电阻都还是用Dale的,跟早期Krell一样。为何采用传统穿孔组件呢?Dan说声音比较好,这是简单又有力的理由。 许多读者一定为我担心,才写过 Dan D'Agostino的单声道机种,现在又要写立体机,总编用一样的材料能炒出什么不一样的菜色?老实说我心里也在嘀咕:单声道机跟立体机的声音特质会不一样吗?不一样才有鬼!立体机会比单声道机还好吗?比单声道机还好才有鬼!既然立体机跟单声道机的声音特质一样,也不可能比单 声道机好,这篇评论写来有什么意义 吗?读者们重新去读291期单声道机的 评论不就好了吗?真的是这样,我也 一直在说服我自己,何必再写一次立 体机的评论呢? 不过,既然此间代理商的产品需要有曝光的机会,我们也不能因为立体机的声音不可能比单声道机好而拒绝 写评论,那就让我来想一个解套的方 法。很快我就想到了:用不同的搭配 器材来写立体机不就好了吗?这样听 感也会不同啊!于是,本篇评论的数 位讯源用了CH Precision直入Momentum Stereo,也用Sony SCD-XA9000ES搭配 Weiss DAC202直入,这种跳过前级的 听法可以听出最接近Momentum Stereo 的本性。不过,在此我也要强调,跳 过前级虽然可以听出后级的本性,但 整体声音表现不一定会好过加上前级 者,因为如果前级搭配得宜,可以起 截长补短的效果,有时整体声音表现 反而更好。 至于喇叭则用了二对,一对是Tidal Agoria,另一对则是AER Momentum, 最后定稿为Tidal Agoria。还记得吗?上 次单声道机搭配的是DALI Epicon 8、 AER Momentum以及TAD Evolution,最后定稿为AER Momentum,数位讯源是Sony XA9000ES搭Weiss DAC202。如此一来,我所听到的声音表现虽然本 质不变,但我可以写的东西就会有不 同。 Momentum Stereo的背板不大,已经被二个XLR端子,二组喇叭线端子,以及 几个小开关占满。 扎实、沉稳、密度高、有重量感 首先我还是要说,Momentum Stereo 的声音特质跟单声道机如出一辙,扎实、沉稳、密度高、凝聚、有重量感,音质美。虽然Tidal Agoria的声音 特质跟AER Momentum可说南辕北辙, 但Momentum Stereo的这种特质依然 清楚显现。再来,我也要说,拿瑞士 CH Precision数位讯源来搭配Momentum Stereo,实在有点抹煞Momentum Stereo 的美质。咦?总编这么说,难道是CH Precision会劣化Momentum Stereo的音质吗?当然不是!我的意思是:光是搭 配更便宜的Weiss DAC202,Momentum Stereo的音质就已经够好了,哪需要用 到贵上好几倍的CH Precision?当然,如果您预算充足,想拿CH Precision来搭 配Momentum Stereo,也没有人会反对。 到底这二套数位讯源会 让Momentum Stereo产生什么样的不同听感呢?接上CH Precision数位讯源时,听Leonard Cohen那张「Ten New Songs」,发现解析力又高又自然, Cohen嗓音跟女声嗓音解析得清楚,背 后的细微伴奏声音层次完全浮出。此 时无论男声或女声的形体都大一些, 也更浮凸。听穆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时,小提琴擦弦的 沙沙嘶嘶声音丰富,让小提琴更真实 更自然更美,不会显得硬调。 而换上Weiss DAC202后,小提琴 声音又甜又顺又委婉,柔畅得像绸缎,但变得没那么直接,线条也细一 点。再听Cohen的歌,人声的形体变得 比原来小一号,磁性与粗犷也稍微少 了一皮。请注意,无论是CH Precision 或Weiss,它们都没有改变Momentum Stereo的声音本性,上面的叙述只是比 较这二家瑞士数位讯源的不同而已。 低频控制力特别好 Momentum Stereo的凝聚力与低频控 制力很好,这可以从去年12月晶华饭店 33届音响展那张CD片充分听出。第一首忘了我是谁,虽然形体不大,但却很凝聚,又显出重量感。第二首的Bass弹 奏出来的形体也同样凝聚,一个个有实体感,有重量感,手指扣弦的接触质感 很真实。第三首开始的钢琴低音键低频 量感不是很多,接着Bass的低频量也不 是多到臃肿,但都透露着扎实凝聚的实体感与重量感。而且,音场深处的钹敲打声特别清楚,敲打的质感也特别真实,轻轻的鼓棒接触质感都可以感受到 实体的重量感。 或许读者们会担心,充满重量感, 还很凝聚,这样的低频表现会不会太硬?当然不会!我听苏芮「蓦然回首」 时,苏芮的嗓音线条明显更凝聚,有如 银炼般,但却透出柔婉的美感。而第三首心痛的感觉弦乐黏滞感明显,又带 着甜美与水分,好像糖份被浓缩了。来到第四首夜的声音,那脚踩大鼓的噗 噗声也明显扎实又有重量感,却又带着 弹性。而且形体不是膨胀的,而是凝聚 的。第五首也算是奇迹的大片弦乐柔细 甜美又纯净,此时苏芮的嗓音清亮甜美 又柔顺,嗓音同样纯净度很高,听来美极了。整张「蓦然回首」清甜细致凝聚 又柔婉,那种既凝聚有重量感,又能表 现出柔婉美感的特质说明了Momentum Stereo的与众不同。很奇怪,Momentum Stereo的这种声音特质跟我印象中的 Krell有相当大的差异,以前的Krell应该 也是Dan设计的啊,难道Dan的功力大 增?或者是箱体结构影响了声音表现? 再说一张低频段的表现CD。当我 听听Janis Ian那张「Breaking Silence」 时,更清楚的感受到Momentum Stereo 在低频控制力与凝聚力的优点。这 张CD的低频很难表现,量感太少会 觉得硬调,量感太多又会变得肥肿不清晰,整体调子太软。而Momentum Stereo让我听到的低频有劲得很,钻得深,可以听到低频影子,但是又不硬调,还能保有迷人的弹性。 再来一张低频不容易表现的CD 片,那就是Leonard Cohen的「Ten New Songs」。我说过,这张CD的低频如 果无法让您听得入迷,那就代表府上 音响系统的低频表现还没到位。如 果能够听到又软又Q又凝聚,一个个低频音粒不含混,形体清楚的浮在音场里,那就对了。在此,Momentum Stereo又表现出低频的强项,那凝聚异 常的特质又出现了,人声庞大凝聚前面说过了,Bass音粒庞大凝聚又弹跳, 而且有重量感,还抓得住。例如第五 首、第六首、第九首就是很好的范 例,Momentum Stereo好像把低频音粒 玩弄于股掌之中,怎么甩都不离手, 一切在掌握之中。 小提琴显露音质之美 低频说过,该让小提琴与钢琴出场了。我听穆特现场录音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那张时,更清楚的体会Momentum Stereo音质之美,它的 弦乐擦弦沙沙嘶嘶声真实,冬瓜的纤 毛感觉与西瓜的沙沙质感融合成既真 实又很美的小提琴音。此外琴音不会过于柔弱,也不会太刚硬,可说软硬适中,又带黏滞,线条也不会太细。 而钢琴呢?由于Momentum Stereo的高 频段不会太冲,收敛得很好,这使得钢琴表现出更好的木头味,而且音粒一颗颗弹出来时能够感受到钢琴的规模,那应该是大型钢琴才会有的音粒重量感。 穆特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听过,我拿出更严苛的考验片,那就 是Lara St. John小提琴、Marie-Pierre Langlamet竖琴的「Bach Sonatas」。 简单一句话:如果您听到的是光泽明 亮、甜润有水分,还带着柔婉特质的小提琴,小提琴拉到较低把位时,木头味浓,琴腔共鸣漂亮,那就对了。 如果是Momentum Stereo,那还要加上小提琴音质很美,线条刻画深。反之,如果您听到的是连五分钟都忍受不了的尖锐生硬小提琴,那就错了。 除了小提琴音质美,线条刻画深之 外,Momentum Stereo再生的竖琴泛音非常丰富,把音场扩散得很大。虽然 只有小提琴与竖琴在演奏,但听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单调,反而显得生动。这也充分说明Momentum Stereo在细微细节表现上的优异。 人声与钢琴栩栩如生 小提琴表过,我要举马勒「少年魔 号角」钢琴伴奏版(Thomas Hampson 男中音,Geoffrey Parsons钢琴伴奏) 来说明在人声与钢琴的迷人处。由 于Momentum Stereo的凝聚、实体、有 重量感,这些特质对于男中音与钢琴 的再生特别对味。Thomas Hampson的嗓音被Momentum Stereo唱得那么的美质与实体,好像一个人站在喇叭之间。而伴奏的钢琴也同样因为音粒有重量感而特别的真实,还有很好的木头味。别以为Momentum Stereo的人声形体特别的庞大,不!它并没有夸张的庞大,但听起来就是有浮凸的立体感,好像空气凝聚成一个实体,所以显得真实。而钢琴的中音键与低音键 同样也是听来特别的扎实与真实,不是只有声音而已,还有重量,简直就 是栩栩如生。 最后我要说Hugh Masekela那张 「Hope」。这张CD大家应该很熟, 不过每个人对它的感受可能不同,有些人认为听起来太吵,因为开小声不过瘾,开大声就整个乱了;有人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声音平淡;有人觉得铜管跟小鼓都太猛了,不够平衡。假若您有上述其中一种情况,那都是不对的。这张CD听起来应该是热劲十足冲击性强但又不会噪耳,铜管灿烂小 鼓猛脆,但又不会刺耳;而且低频段听起来要收束很快又有足够火辣的劲 道。当听到最后一首Stimela(The Coal Traing)时,Momentum Stereo那凝聚、高密度又带着重量感的特质让这首曲 子好像加了速度的运煤火车,冲劲十 足,动态范围宽广,威力惊人,但又 不会让人掩耳。 参考软体 马勒这张「少年魔号角」钢琴伴奏版我在论坛举过很 多次例子了,若您听来没有任何感动,代表府上音响 系统还没进入「对」的门坎。如果听来觉得音乐好 听,会整张听完,则代表已经进入「对」的门坎, 但还没升至「好」的地步。只要您听来对音乐很感 动,而且发现男中音与钢琴都很真实,好像活生生在 那里。恭喜您,已经进入「好」的境界了。(Teldec 9031-74726-2) 能发出美质好声的金属艺术品 Dan D'Agostino Momentum Stereo 与一般后级的比较可以用摄影为例说明,一般扩大机就好像普通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影像是很清楚没错,但松散,不够Solid,尤其放大之后这种 缺点更为明显。而优质镜头所拍的同 样影像看起来就非常扎实,有实体 感,即使放大之后线条依然凝聚。除了Solid之外,Momentum Stereo还有 优质镜头的饱满光线与澄澈透明,这 种饱满的美丽光线与曝光过度不同, 曝光过度毁坏了照片的美质,而饱满 的光线却增添影像的美质。有美质,有Solid,有良好的控制力,其他的优 点我不必多说了。对了,请记住,如果您买Momentum Stereo,并不是只买 到声音,还买到可以把玩收藏的金属 艺术品。给它一个漂亮的架子,加上一盏幽幽投射灯,您会发现Momentum Stereo为您带来卓越不凡的气质。
0条帖子419访问
-
- Audio ResearCh GS150
¥145,0000.00
- 类型:后级
- GS150立体声后级面板这次采取了与以往比较不一样的设计,GS150面板设有三个指针表头,分别用来显示交流电压指示以及左右声道功率输出显示,面板下方还设有两个控制旋扭,用来调整每声道真空管的偏压值,这次GS150面板的外型设计还有一点的小改变,将以往设置在面板的把手改成设置在机壳的两旁,让GS150面板拥有简约的风格。 GS150拥有每声道155瓦的输出功率,可以轻易的推动市面上的大喇叭,GS150使用了Tung-Sol最新研发的KT150真空管,且KT150是在俄罗斯制造的,KT150真空管的外观不似以往的真空管外形,其外型设计圆圆胖胖的就像个小型火箭筒,设计感十足。KT150是以KT120为基础做研发的,与KT120相比之下,具备了高电流与更高的功率输出外,更提高了真空管的使用年限,KT150的使用年限可是KT120的两倍,音响迷们不必担心须要常换真空管的问题。 ——转载中关村在线
0条帖子230访问
-
- Esoteric Grandioso M1
¥140,0000.00
- 类型:后级
- 日本Esoteric的旗舰系列Grandioso,推出了最高等级的Grandioso M1单声道后级,作为他们在后级扩大机的「现阶段最高技术宣言」。在8欧姆阻抗负载输出300瓦,看起来不算特别惊人,但是阻抗减半时,4欧姆阻抗输出倍增到600瓦,而且当阻抗继续减半,Grandioso M1依然可以达到功率倍增的效果,2欧姆负载时输出功率最大达到1,200瓦,十足大电流输出设计。 不仅输出功率达到千瓦等级,Grandioso M1的各项数据规格都相当好,譬如频率响应达到5Hz~100kHz,讯噪比高达122dB,阻尼因子高达1000,输入阻抗1M欧姆,重量更是达到62公斤。Esoteric扎实地在Grandioso M1用尽好料,譬如超大型环形变压器,容量到3057 VA,光是供电的环形变压器重量就高达18公斤,滤波电容使用8对3,300uF订制电容,采用并联设定,用最短路径达到快速充放电的效果。 Grandioso M1的功率晶体采用大型双极LAPT线性放大功率晶体,持续电流承载高达17安培,放大线路使用三阶达灵顿设定,并且使用六组并联加串联,双模块放大,放大线路采用最低NFB负反馈,保持音乐的鲜活感,输入阻抗高达1M欧姆,让前端器材很容易驱动Grandioso M1。打开Grandioso M1内部看,机箱内部塞得满满的电子零件,在旗舰单声道后级里面,Esoteric真的是猛料出尽。 ——转载U-audio
0条帖子170访问
-
- McIntosh MC452
¥60,0000.00
- 类型:后级
- 与美国同步上市的麦景图McIntosh MC452 后级功放,美国制造,220V电压,输出功率450W*2声道,可以对付市面上的98%音箱。运用了麦景图最新的专利产品镀金喇叭接线柱,非常高档气派。 MC452 集合多项麦景图最强技术,包括Power Guard®、Sentry Monitor® 等,可提供每声道450瓦强大输出。另外,它更使用了与旗舰级MC2KW 一样的双平衡式推挽线路设计,一个箱体内置有四个独立amplifier modules功率模组,每声道用上两个各225瓦,作平衡式输出联接至专利之多线并绕输出变压器。每组功放模组均使用上10枚最新一代的ThermalTrak™功率管晶体,使它具有高速的反应和准确的温度监察功能,免除在高输出时,过热所产生的噪音和音频失真情况。 1949年,麦景图发表了第一台电子管单声道音频功率放大器50W-1,以当时的标准,这台放大器的规格十分惊人:输出功率50W,频率响应20Hz-20kHz,且频带内谐波与互调失真低于1%,在当 时可谓“一枝独秀”。自50W-1以来,麦景图的功率放大器无论怎样进化,在基本性能上却始终坚守着“大功率”、“低失真”、“宽频带,的基本原则,套句有中国特色的口号,就是“始终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一百年不动摇”。 最近发表的MC452立体声功率放大器虽只算是麦景图功放系列位居中游的型号,功率也达到了罕见的450W x 2,满功率带宽20Hz-20kHz(-3dB响应延伸到100kHz),THD和IMD在额定功率之内,全频不超过0.005%。都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从这些基本性能来看,C452还是一台典型的麦景图放大器。 当然,麦景图之所以成为经典,并不是靠堆砌技术规格。麦景图放大器实现高性能的某些手段,在业内独一无二,在麦景图60多年的不断琢磨下日臻完善,这才铸就了数十年声望始终不坠的“麦景图”金字招牌。 技术内涵 主电路 MC452放大器电路是双平衡推挽结构,每一个半波的放大都是平衡互补电路,一个全波共要用上4组完全一样的放大电路。这是晶体管模拟音频放大器最极致的形式,对于放大器偶次谐波和共模干扰有很强的免疫能力。这是麦景图放大器低失真的根本保证。每一级电压放大和电流放大,在加上负反馈之前就有足够的线性,所以整体环路反馈的深度就比较浅。麦景图的放大器设计哲学决定了麦景图不会使用无大环路反馈的电路,因为典型的无负反馈电路的失真是麦景图放大器的100倍。 输出级是功率放大器失真的主要来源,麦景图在这一级选用了最新的输出器件,即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公司出品的下hermal丁rak输出晶体管,这种新型输出器件具有在内部进行偏压控制的独特功能,能快速精确地调整管子的偏压。过去的偏压设置方案通常要让输出器件在稍稍欠偏压状态下工作,以防止热流温度升高时产生过偏压,但这样放大器不能实现真正的高保真性能。安森美的ThermalTrak技术能消除晶体管的累积预热时间,同时实时温度检测可以让设计人员更精确地监控工作温度,从而提高音质和偏置稳定性。MC452所用的晶体管,特别是输出管都经过手工挑选配对,具有一致的电流增益、较高的电流带宽积及安全冗余。MC452输出级晶体管的偏置电路是专为安森美晶体管而设计,以便让ThermalTrak技术施展出全部性能。除了依靠精密的偏流控制电路控制末级热稳定性,麦景图还为输出级晶体管设计了总表面积超过1.8m2的散热器,让这台总输出近千瓦的模拟功率放大器无需风扇辅助散热。 输出变压器是麦景图功放的特色,甚至有许多人认为这是麦景图晶体管放大器独特音色的来源。电子管放大器需要输出变压器来进行阻抗匹配在技术上是一个常识,但天生具备低输出阻抗的晶体管放大器为何还要附加一个看来多余且又笨重的输出变压器呢?原来麦景图经过研究认为,功率晶体管只有在一个最优化的负载阻抗值下才会达到最大的效能,而放大器的典型负载扬声器系统,其阻抗特性并不是一恒定值,如果在某个频率扬声器系统的阻抗跌落至最优阻抗以下.晶体管的输出电流会随之增高,产生更多的热量,这会影响到放大器的可靠性和寿命。而输出变压器的初级是一个稳定不变的负载,并将输出晶体管与扬声器进行隔离,扬声器端的短路不会导致输出级晶体管的过流损坏,而输出级电路万一出现直流也不会损坏到扬声器。麦景图的自耦合变压器带宽远远超过放大器频域范围,失真低到测不出,完全不用担心变压器的存在是否会影响放大器的性能。对于变压器专家的麦景图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 保护电路 大功率放大器需要配置完善的保护电路,麦景图独有的Power Guard和Sentry Monitor为放大器提供了可靠的保护。其中的Power Guard电路会实时比较输入和输出端信号波形,一旦两者误差超过0.3%, Power Guard电路就认为输入端信号过大导致末级过载,便会“告诉”输入端的电子衰减器启动衰减输入信号幅度,防止输出端失真进一步增加。因为麦景图放大器在额定功率下的设计失真远低干0.3%,因此Power Guard保护机制并不会限制放大器的动态范围。而Sentry Monitor是一种防止末级输出管的过流和过热损坏的电路,它随时监测输出晶体管的电流、电压和温度,并随时作出相应调整,保证晶体管永远工作在安全的状态。这个电路原理上并不在信号通道上,因此不会影响到音质的透明度。 电源 在供电电路上麦景图也是落足重料,封闭于金属壳内的巨大的变压器重量超过13kg,可提供高达20A的电流输出。4个滤波电容一共可以储存高达200J的能量,足以应付任何次世代音源的大动态需 求。为保证不受限制的电力供应,麦景图在用户手册中特别指出要将电源线直接查到墙上的电源插座内,也就是说不建议使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处理设备。 功率表 MC452面板有足够的高度,功率表尺寸也比C50前级的更大更易读。麦景图功率表在技术上不同于专业器材种常见的vu(音量单位)表,它指示的是真正的输出功率。麦景图功率表驱动电路实时监 测末级输出电压与电流,经乘法电路相乘后送入表针驱动电路,表针驱动电路具有业内最快的响应速度,对于一个单周期2kHz淬发波的响应幅度达到95%,这一响应速度是专业uv表的10倍。因为响应 速度太快,驱动电路还设计了延迟衰减和峰值保持功能,让用户可以清晰读取实时功率。 音质表现 把MC452的音质与低一级的MC302作比较,也许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两台后级的试听都是在升和上海试听室。几乎是同时进行,除了后级,其他配套器材完全相同,因此这样的比较更有意义。 原以为MC452就是增大了功率的MC302,在同等音量下聆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我错了,两者间音质的差别,不用仔细分辨,在第一时间就可以听出来。和MC302相比,MC452的音质 密度更高、更鲜活,声像更饱满、更立体,低频也更沉稳、更扎实。 高密度的生动音质,让功率较大的MC452听来比MC302更加通透。《当铺爵士》在每个表演间隙中都保留了一段现场环境声,在不同的系统中.把聆听者“拉进现场”的能力是有区别的。在无比较的情况下,MC302做得相当不错.现场的空间大小、听众位置、环境反射都交代得不错,但是MC452一上场,你会觉得相形之下,MC302是让你隔着一面大窗看现场,而MC452是把你放到现场之中。 是的,好的两声道系统表现好的录音会让聆听者产生一定的环绕声错觉,MC452就有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让聆听者与音乐间的距离变得更亲近。 MC452的中频听起来明显比MC302更润泽,这让人声听起来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立体,无论是弗洛雷兹还是波洛蒂娜,歌手的形体感听来都更加触手可及。这里说的丰满并不是说MC452的结 像比MC302更松更大,而是说3D感更明显,如果说听MC302的感觉是带着快门眼镜看3D视频,那听MC452就更近乎于看现场,歌手就在那里,仿佛触手可及。日本人说的“阴影感”这个词用在这里很合适,因为3维对象在2维平面的投影是强化立体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低频的扎实感在升和上海试听室的小空间内表现出的差异相对不是那么明显,况且搭配的Focal Electra 1038 Be在麦景图大力后级面前表现得根本就是俯首帖耳,予取予求,能造成麻烦的还是稍显 局促的空间环境。但是,在适当调整之后,在室内还是可以找到低频的“甜蜜点”,在这时,MC452更加强大的控制力得到了显现,《营野冲彦录音作品集》中那首管风琴,当踏板低音到来之时,两 者都有充足的量感,但MC302感觉有些膨胀,而MC452明显收得更紧,超低频的音高定义更明确。而在管风琴整体的规模感上,也是后者更胜一筹。 实力机种 虽然不是麦景图旗舰,但MC452仍然表现出麦景图极品功率放大器应有的风范。玻璃面板、镀铬旋钮、框架和手把、湖蓝色功率表、类似电子管机的底盘式机架结构、绰绰有余的功率、超低失真和超宽频带,无一不带着典型的麦景图标记。这个价位内绝对的实力机种,推荐给拥有大中型高档扬声器系统的用户。 ——转载中国音响网
0条帖子236访问
-
- 艺雅Ayre VX5
¥50,0000.00
- 类型:后级
- VX-5內部由一顆大型EI變壓器分隔左右聲道電路,形成完全對稱的全平衡電路。左、右各一的散熱 鰭體積不小,提供適當的散熱效果,不過VX-5在長時間歡唱下所產生的熱度不低,手放在散熱鰭上方甚 至會有一點燙手的感覺,可能是Ayre為VX-5設定的工作點較高之故。以VX-5的輸出功率175瓦/8歐姆, 350瓦/4歐姆來看,它的機箱體積並不算大,因此工作溫度較高是可以理解的情況,不過,我想不必過於 擔心此一溫度,因為VX-5備有溫度偵測系統與保護裝置,一旦溫度過高,保護系統隨即啟動,VX-5先會 靜音,然後偏壓會自動調整讓VX-5進入待機狀態,等到溫度下降到正常情況後,此時面板的電源按鍵會 閃綠燈(但電源燈號仍是橘燈),然後按一下電源鍵,即可恢復工作。 在電路設計上,VX-5具備Diamond output stage與Equilock gain stage兩項最新獨家技術,也因此 其規格也同樣優異,非平衡輸入的輸入阻抗是1MΩ,平衡則是2MΩ,而頻率響應為超優的DC至250kHz。 試聽時所用的訊源為Ayre自家的CX-7唱盤,喇叭是Dynaudio Confidence C4地喇叭,線材則為全套 Siltech。 ——转载U-audio
0条帖子180访问
-
- First Watt SIT2
¥0.00
- 类型:后级
- 全新的SIT系列出自Nelson Pass之手,其设计技术是采用由JFET演变出来的SIT静电感应晶体管。JFET是 一种单极的三层晶体管,它是一种控制极是由pn组成的场效应晶体管, 工作依赖于惟一种载流子——电 子或空穴的运动;而SIT,也就是静电感应晶体管,是一种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它是在普通结型场效应晶 体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极型电压控制器件,有源、栅、漏三个电极,它的源漏电流受栅极上的外加垂 直电场控制。 在FIRST WATT最新发布的两款SIT 1/SIT 2 后级放大器中,SIT 1为单声道设计,SIT 2为立体声设 计版本,SIT 2的每声道都是10W功率8Ω阻抗纯A类输出。两端纯A类放大技术,无负回输设计,为了取得 SIT的最佳特性,配合极低的阻抗输出,成为唯一接近三极真空管特性之晶体管设计器材。静电感应晶体 管是一种多子导电的器件,适用于高频大功率场合。而且在SIT 1/SIT 2 后级放大器中机内,只有一件 有源元件,其余全部均是无源的零件。毫无疑问,Nelson Pass的技术是非常值得信赖的,他以他几十年 的实战以及和各大著名厂商之间的合作经验,针对全音域单元制作的极其简单却具有3极真空管音质与音 色的两款晶体管后级功放SIT 1和SIT 2。SIT 1号为分体单声道,还能根据所用全音域喇叭的不同需要, 通过面板表头左边的旋钮来调整不同的参数,以配合不同的喇叭的需要;SIT 2号为立体声2个型号的功 率都是每一边10W ,可以应对4---16欧姆的不同全音域单元的需要。由此看来,SIT 1/SIT 2将会是影音 房与HIFI房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转载中国第一音响网
0条帖子397访问
-
- 杰夫乐林Jeff Rowland Model 525
¥36,0000.00
- 类型:后级
- Model525那近乎一体化成型的金属机箱,是由一整块无共震航空铝材经过机械精密加工而成,除可有效抵御外来的RFI射频与及EMI电磁场入侵干扰机内的各级敏感电路之外,还具有理想的抗震、抑震、化震能力,因此可杜绝这些机械性震动产生出的声音污染。 机箱的式小巧的Model 525具有富于感性中带理性的音响效果,除全频段的透明度高、声音饱满、细腻与及音像的实体感理想之外!
0条帖子305访问
-
- 杰夫乐林Jeff Rowland Model 525
¥36,0000.00
- 类型:后级
- Model525那近乎一体化成型的金属机箱,是由一整块无共震航空铝材经过机械精密加工而成,除可有效抵御外来的RFI射频与及EMI电磁场入侵干扰机内的各级敏感电路之外,还具有理想的抗震、抑震、化震能力,因此可杜绝这些机械性震动产生出的声音污染。 机箱的式小巧的Model 525具有富于感性中带理性的音响效果,除全频段的透明度高、声音饱满、细腻与及音像的实体感理想之外!
0条帖子311访问
-
- 金嗓子Accuphase A46
¥30,0000.00
- 类型:后级
- ACCUPHASE日本金嗓子A-46功放获音响铭机奖银奖 ACCUPHASE日本金嗓子A-46功放既保持了基本传统,又表现出现代美感 M05 FET无接点保护电路,提高阻尼系数 自2006年人气机型A-45发行出售到A-46机型,这款机型属于同公司推出的A类功率放大器A-65与A-35之间!细微差别在于基 本的电路构成,外观并无多大变化。输出值的目录规格为45wx2(8欧),最小负荷在360Wx2(1欧),此数值也无多大变化, 唯一不同的就是阻尼系数,A-45从200上升到了500。机器开改成了无接点并保护了电路。消除接点对改善音质有很好的效果。 使用方面优势在于A-45的扬声器输出为两组,也就是双接线更容易使用,因此,在前置面板的切换开关设计上,改用了旋转 式的开关。 另外,XLR的平衡输入包含了海外热门的2向切换,另一个开关用于调整绝对相位的。 可以使用六个并联的MOS FET达到纯A类输出,A类运作与音乐信号无关,从电源供给到电力一气呵成,从外部很难受到影 响,虽然会导致机体发热,但为了追求世界级高音质水平,仍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转载AV001
0条帖子279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