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排行榜
  • Aurender W20
    ¥95,000    0.00
    类型:其他
    设计用于高性能的数模转换器。该Aurender W20是音乐播放器里少数的可支持录音棚外部字时钟的播放器,以及它的双线模式被众多基准级数模转换器所采用,通过隔离的左右声道传输更好的保真度。 内置12TB (6TBx2)存储和一个240GB SSD用来缓存播放,享受高品质音乐的同时也可将大量高品质的音乐收藏其中,W20可谓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0条帖子471访问
  • Vivid Audio G3 Giya
    ¥180,000    0.00
    类型:音箱
    天才扬声器设计师Laurence Dickie于1960年在英国出生。大学时期修读机械工程,毕业后便加入B&W公司。资深的发烧友一定熟悉的B&W Matrix系列扬声器(于1986年面世),利用独一无二的密集式矩形方格形内部支撑架结构去巩固整个声箱,B&W实验室里的先进镭射分析仪器,清楚显示出Matrix的确在大音压输出时能大幅抑制声箱谐振,其发明人就是崭露头角的Laurence Dickie。1994年夏季,B&W推出的Nautilus(鹦鹉螺),俗称大蜗牛,四路电子分音、四功放独立驱动的高、中、中低、低音四只驱动单元后面各自连接一条吸音管道,低音的三米长吸音管道像“蚊香”般螺旋式向内卷,卷成一只大田螺,整个外壳没有任何平面方角的Nautilus便是Laurence Dickie呕心沥血的伟大杰作,一只畅销了18年,至今仍为B&W的旗舰型号,世界各地仍不断有顾客购买,因为Nautilus的外形与音质从不落伍,自成一派。 Laurence Dickie在1998年离开了B&W公司,放弃设计家用扬声器,改以自由身替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类型的扬声器,包括一些输出音压极高、体形巨大的户外演唱会用扬声器系统。 于2002年创办的Vivid Audio公司,据讲前身是在南非经营Marantz,Nakamichi,Monster Cable等音响产品的零售业务。虽然老板Philip Guttentag原先计划Vivid Audio在创业初期是向著名的驱动单元厂家购买适合使用的单元,由Laurence Dickie利用这些单元去研制出Vivid Audio扬声器,但此提议遭Laurence拒绝,因为他极力主张一切均为原创设计,由驱动单元开始必须自己设计及制造,不用别人的东西。也许是B&W Nautilus的延续,Laurence Dickie继续放弃使用平面方角的传统式长方形声箱,设计宗旨是Vivid Audio扬声器的声箱没有一个平角,没有一只方角,而且前障板的面积越小越好,目的是要尽最大的可能消除声箱共振及把驱动单元与扬声器前障板构成的绕射抑制至最少。经三年多的努力,第一款榄核形的Vivid Audio扬声器(B1)终于在2004年面世。香港“别超原音”的陆老板,在2005年把Vivid Audio扬声器引进本港。从B1开始,本刊在过去七年来已试听过Vivid Audio各款扬声器。 四年前,Laurence Dickie来港宣传Giya系列第一炮G1,本刊在2009年1月号《煮酒论英雄》群体测试报告中,多位主笔分别向大家详细介绍了G1的诞生故事及实际音质表现,我们使用了四套不同个性的前、后级合并式扩音机,深入探讨G1在不同搭配的音质表现。 Vivid AudioB1或K1用家值得高兴的是,旗舰型号G1所使用的D26高音单元、D50中音单元及C125S中低音单元,跟B1、K1使用的高、中、低音单元完全相同,Laurence Dickie曾对我说,这三款驱动单元已经是最完美无瑕的设计,没有地方需要再改良。 2010年8月初,Laurence Dickie来港出席在会展中心举行的香港高级视听展,向我讲解在别超展房中首次公开释放的G2,亦即是细了一个码的G1。 本文的主角是G3,若然说G1是Vivid Audio Giya系列的“大码”,G2是“中码”,G3便是“细码”。G2的内部容积是G1的一半,G3的内部容积是G2的一半。高度方面,G1高170cm,G2高140cm,G3高116cm。重量方面,G1每只净重70kg,G2每只净重52kg,G3每只净重41kg。低音单元金属盘直径方面,G1用两只直径225mm,G2用两只175mm,G3用两只135mm(全部均不计悬挂边)。效率方面,G1有97Db,G2是89dB,G3是87dB。 G3的高、中、中低音单元与G2、G1所用的D26、D50及C125S完全相同。外形方面,由于G3的高、中音单元消声管无法像G1、G2般隐藏在声箱内,设计师把G1、G2头顶的圆圈加大成蛋形,顺势把两截消声管外露,中低音单元的消声管由G1、G2的笔直变为G3的向上卷曲,管尾有几寸插入了弯曲的低音消声管末端,令G3的外形看起来更趣致。 宜配大功率大电流功效 Vivid Audio G1、G2、G3在过去四年来逐一在本刊大房间开声。我觉得效率高达91dB的G1最易推,我们只需用一台80瓦(4Ω)×2输出的Octave V80 合并式扩音机,重播各类型音乐都有足够的大音压与宽阔的动态范围,相信在一般300-400尺聆听空间内欣赏各类型音乐也不会出现力有不逮的问题。上回我试G2,效率较G1低了2Db,,推起来明显不及G1那样轻易,我试音时用了一对Krell Evolution改良版400e单声道功放,前级用相当夹声的ModWright LS36.5DM。平衡度非常好,低频力水是源源不绝,播电bass够厚够弹,抽鼓声一下一下具强烈的节奏动感,鼓声非常干净结实,反应快速,没有添加一浸箱声(谐振共鸣声),播double bass低频干净轮廓清楚,没有一条尾巴,一对铝盘低音单元瞬变速度快是G2低频准确的关键。 今回我用新到得Dan D’Agostino Momentum Stereo功放(200W/8Ω×2)在大房推G3的低音,Volume键须扭到9.5度(11度最大)音压才达至心花怒放。我推测G3的两只铝盆低音比G2的两只铝盆低音口径少了4cm是主因。如阁下的聆听空间是本刊大房的一半,即约200尺,G3的低频量感应刚好不会令200尺房间出现低频过载。我觉得G3的体积、音像规模、低频量感是Giya三兄弟中最适合香港一般的聆听空间(约200尺)。 三兄弟的分别只在于100Hz以下的低频重量感 G3的高、中、低频音色与声底与G1、G2完全无分别,我觉得三兄弟的分别只在于100Hz以下的低频重量感。重播脚鼓、电Bass、管风琴、double bass、大钢琴,G3虽然不及G2、G1那样厚重,但论低频的分析力、质感、瞬变速度、音像定位感及弹性方面,G3绝不逊于G2及G1。 重播Krell Evolution在《Inside Out》现场音乐会CD中弹奏的“When I fall love”,干净清脆的钢琴声每一下按键均光鲜清晰,纯洁无污染,钢琴声的像真度极高。有些扬声器因为木箱味浓,令钢琴声低音区多了一点浑浊感,直接令高音区显得带点暗哑,欠缺应有的光泽铿锵感。G3全铝膜、盆单元的优点是高至低全频音色连贯一致,反应速度同样快,声音同样清晰干净,G3完全没有木箱味的低频浑浊感,因此对重播钢琴这种音域横跨多个8度音程的乐器最有利,我非常喜欢G3重播钢琴那种高度像真的音色,和速度、力度对比鲜明的动态,令不同的钢琴音乐有不同的音乐感染力。 上述Keith Jarrett如诗如画般美的琴音,传神地表达出坠入爱河的温馨与浪漫。转听李云迪演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开章那豪迈奔放的琴音,有翻江倒海的气势,把黄河奔流的激烈动感描绘得生动传神。G3把钢琴的质感准确地还原出来,高刚性的琴音没有半点软化,EMI这个录音水准可列入最佳示范级。Momentum Stereo源源不绝的力感,使我感到李云迪的指力惊人,钢琴声极具权威性与霸气!如能力可负担,Momentum Stereo与Vivid Audio G3可说是天作之合,二者相辅相成,互补长短。琴音细节极清晰,加上宏伟的件头感与翻江倒海的动态,很明显是close miking数码录音。 G3的高音明亮光鲜,没有半点暗淡。重播《Jazz Variants》,金属乐器发出的高音具有强烈的金属质感,即使扭大声播高音亦不“响”不刺耳,是一种久听不疲的高音,反映出D26这枚铝膜高音单元不存在一丁点可闻的超高频铃震蛛丝马迹(长方宣称其第一次盆分裂模态在44KHz出现),高频延伸力强,分析力高。听Eric Clapton在《Unplugged》中的Slide吉他,钢线味浓烈。极之清晰幼细的吉他声令我听出耳油! G3的隐形能力,和G2、G1一样高强,G3在大房的最佳摆位,跟G2一样是8尺半(左、右高音喇叭之距离),皇帝位距离高音单元9尺4寸的时候,音场3D感最阔,音像最高,前、后景深层次最分明。音场内各乐器定位准确,各自有明确的发音点。论音像的尺码,我肯定是G1最大,G3最小。因此,在大房间用G3或在小房间用G1均不正确,如欲得到最合比例的音像感,大房间应用G1,小房间应用G3,不大不小房间用G2. G3全频段声音透明度极高,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厚暖声底,声音的厚与薄,冷与暖,一切来自录音、音源器材、前/后级放大器、接线,甚至是电源线,那些先天厚暖声底的扬声器,根本不可能调出较凉爽轻快的声音,G3能提供更广阔的声音调校范围,或可说为能更准确反映出录音、器材与接线的声音特色,声音的变化幅度可以很大。声音不夸张可以是优点也可以是缺点(在某些HiFi友眼中),我觉得G3不带木箱声、不夸张的快而准音色是不可多的优点,接触时间越长越能感受得到 播电子音乐最强 在众多试音CD中,我觉得《Dynamic Experience Volume 2》最能表现出G3的强项。电吉他非常靓声、电子合成器的声音细节丰富清晰,干净无拖尾,手鼓、敲击乐声够快够弹,充满活泼动感。Janis lan 声音温暖而充满磁性魅力。Kraftwerk玩的电子音乐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声音干净,低频丰满垫底厚而无拖尾,弹跳力强,高音大声也不吵耳,低频垫底足,结实有力的鼓声收放自如,低频不boom也没有声箱污染,纯净的歌声、乐器声在开场的3D音场中各自有明确的发音点,音乐充满跃动感与生命力,激的时侯够激,但不狂野,浪漫的时刻又无比的抒情悦耳,令人听出耳油。 假如你觉得传统长方形木箱扬声器的声音千篇一律,Vivid Audio G3清新开扬的纯净无杂质声音也许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扬声器!                                                                                                                         ——360图书馆 longming035889 《音响类》
    0条帖子510访问
  • 天朗Tannoy Canterbury/GR
    ¥145,000    0.00
    类型:音箱
    Canterbury Gold Reference 是為了可以擁有15吋Gold Reference雙同軸單體的動力與熱情,但希望喇叭比Westminster Royal尺寸更小的樂迷們所設計。Tannoy特製的樺木音箱,以擴散反射式音孔設計,能讓低頻輸出配合不同空間大小作調整。外箱使用恆久美觀的油實木貼皮,手工選定的胡桃木鑲邊,與代表性的Tannoy閃電標誌相互輝映。   全新的15吋雙同軸單體配有代表性的胡椒罐導波器、Alnico磁鐵與高音壓縮單體,可以傳遞快速準確的華美低音動態展現及流暢寬廣的中音;分音器的超深冷處理,可以增加聲音的自然感,且全新的熱處理高頻凸盆振膜,帶來了深刻的音樂表現,Gold Reference可以說是經典Tannoy Canterbury現代的最佳演化
    0条帖子307访问
  • Tad-D1000
    ¥75,000    0.00
    类型:CD
    先锋TAD D1000 ,全都是为了聆听音乐的喜悦与感动 D1000是TAD第一部较平价的SACD/CD唱盘,在此之前有旗舰级的D600 SACD/CD唱盘。综观TAD的产品,从喇叭开始发展,进展到前级、後级、SACD/CD唱盘,现在又更进一步推出数位类比转换器,像这样全能的音响制造厂商老实说不多,而每件器材都能达到最高成就者更是少之又少。 我不知道是什麽因素成就了TAD在外观设计与声音表现上的高品味?不过,在看过最近一期日本Stereo Sound杂中对TAD Spirit的阐述之後,我对他们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此我想与读者们分享内中的理念。第一、真正的技术是以音质为本的技术。第二、做出以精度为本的高性能之声。第三、职人手工,严格检查。第四、一以贯之,把声音排在首位。第五、全都是为了聆听音乐的喜悦与感动。 D1000的外观承袭TAD一贯的精致与稳重,一眼看去,会以为那是整块铝材挖出的箱体,其实是用铝板冲出的形状,金属加工技术真好。 先锋TAD D1000 ,全都是为了聆听音乐的喜悦与感动 D1000的内部三为三大块,最左边有二个环形变压器,中央那块高起的是数位板,承盘读取系统则在数位板下方。右边则是超精密石英振荡器、以及用铜箔纸遮住的数位类比转换线路以及类比输出级。                                                                                                                                                      ——转载影音发烧站
    0条帖子364访问
  • Sony HAP-Z1ES
    ¥10,500    0.00
    类型:其他
    0条帖子290访问
  • 贝歌Piega Coax120.2
    ¥200,000    0.00
    类型:音箱
     Piega Coax 120.2落地音箱型号当中的Coax意谓着Coaxial,也就是同轴的意思,原来Coax 120.2搭载一颗Piega看家的平面振膜同轴单元,一个大面积的方形铝质丝带振膜单元包含了高音与中高音,至于中低与低频部份择交由2颗22公分口径的MOM低音单元负责,让Coax 120.2的频率响应能一举达到22Hz至50kHz的超高水平。     Coax 120.2的规格是如此地优异,但其实它并不算是大型落地音箱。Coax 120.2的高度仅113公分,可能连中型落地音箱都称不上,但几乎可做到全频段回放,确实犀利。除此之外,Coax 120.2的效率高达92dB,建议扩大机功率只要20瓦以上,250瓦以下,即可获得不错的匹配效果。Coax 120.2的音箱全部采用铝合金制作,表面处理方式则有黑色钢烤、银色阳极处理,以及黑色阳极处理三种。
    0条帖子288访问
  • 马兰士Marantz SA11S3
    ¥24,000    0.00
    类型:CD
    SA-11S3與SA-11S2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增加了多組數位輸入介面,讓它不僅是一部SACD/CD唱盤,同時也是一部高檔DAC。其中最重要的是面板與背板各有一組USB輸入端子(面板是Type A,背板是Type B),讓用家可以從面板連接像是iPod、iPhone、iPad等隨身裝置,並可從背板連接電腦,串流播放電腦傳輸過來的音樂。連接電腦則是採取非同步模式,最高取樣率可支援至24bit / 192kHz,至於驅動程式可從網站下載。另外,SA-11S3還提供光纖與RCA同軸數位輸入,用家可以拿來連接藍光機、遊戲機或機上盒等設備。 SA-11S3使用Burr-Brown DSD1792A晶片,除了能同時處理PCM與DSD,它還有更強的電流輸出性能,是上一代SA-11S2的7倍以上,也就是說,SA-11S3具備更為優異的動態表現與更低的噪訊。內建24bit DSP處理器,可提供2種數位濾波模式,而且PCM與DSD都可使用,讓用家多一種音色選擇。雷射讀取部分則使用Marantz最新一代的SACDM2機構,它是透過一組實心的金屬支架,然後才鎖定在SA-11S3的雙層底板上,結構非常堅實。SACDM2機構還有一個雙層上蓋,由不銹鋼與鋼材構成,給予多一重的屏蔽與隔離。SACDM2等於是架設在一個異常穩固的基礎之上,而且它本身的抑震能力也相當好,因此使用時我幾乎聽不到也感覺不到任何CD旋轉時的聲音與震動,比起數十萬機種毫不遜色。 類比輸出部分,SA-11S3當然要使用Marantz的HDAM技術,配備了HDAM SA2高速放大模組。這是以分離元件兜成的差動放大電路,而非一般的OP放大器,可提供完整的全平衡輸出。                                                                                                                                                       ——转载U-audio
    0条帖子260访问
  • 魔域Magico Q1
    ¥175,000    0.00
    类型:音箱
    【中国数字视听网讯】美国Magico魔域在2012年伊始就推出了Q系列全新顶级扬声器Q7后,厚积薄发再次推出了Q系列扬声器,该款书架箱延续了Q系列的众多顶级设计和技术,延续了Magico的"以高科技设计制造、人耳仔细校音"的设计理念,动用了超级计算机进行扬声器动态三维建模,通过超级电脑的高速运算实时、高精度地模拟扬声器喇叭单元、箱体、分音器、连接线等指标进行微调,并得出最接近真实的全面数据,方便设计师进行最佳化设计。以最新颖技术、巧妙的设计、精密的制造,实现“艺术品级”的音箱,Q1是Q系列中最小型的喇叭,定位于高级扬声器的市场。   Magico Q1箱体更采用加强的合金骨架为基础,外层为加厚合金铝板镶嵌,所有合金板材全部以新设的高成本的CNC精密加工铣床加工制造,并配合阳极氧化工艺和镀黄铜处理,使箱体的声学效果更接近最理想的设计值。特别设计的一体式脚架,能有效减少低音共振问题,为Magico Q1提供稳固的基础。除了板材的加工全部用精密电脑机床加工外,所有后期加工、打磨、接合等工艺全人手制造,每只箱体都是全人手制造,而且是全程一手过,所以能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关注到,确保品质。Magico所采用的经过为热处理强化的这种合金铝板,一般只应用于航空领域、或一些特殊武器刀具之上,其适中的强度和特殊韧性能提供非常适合的箱体强度,而且此种合金铝抗腐蚀性能更是相当出色。使用航空铝的好处,是能为扬声器提供耐用、重量轻、高刚性高韧性的稳定使用环境,而且为扬声器提供很好的散热条件。   Q1除了全铝合金箱体外,其单元上也配备了最新的科技,其中包括装载了Magico全新开发的第二代高音单元MBe-1,该款MBe-1铍高音采用凹盘设计,提供广角度的高音扩散能力,能实现高至50kHz的高频响应,铍高音的特点,在于频宽上限极高,而且无论在质感及承受功率都比现有大多数的高音单元为高,甚至乎可以话鲜有对手。于回放时所产生的逼真感觉是它的撒手锏。相对Magico第一代高音MR-1,新的2代MBe-1铍高音的高音失真率更低、高音响应速度更快。MBe-1提供更好的极高频延伸、更线性的频率响应与更低的失真,而且高音单元被安装于特别设计的一体式铝合金前面板上,前面板的喇叭开口位是经过电脑特别设计的精密扩散弧度,能进一步降低了绕射的干扰。 Magico Q1装载的与MBe-1配合的是1枚7寸中低音,采用了新开发的Nano-Tec碳纤维编织振膜单体,采用"Elliptical Symmetry Crossover" (ESXO)结构的这种喇叭,能实现音盘的整体力学分布更理想,达到更好的声音准确性。低音为新开发的Nano-Tec单元,具备丰富细节与绝对精准的特性,实现良好的低频回放效果。Q1所有单元都由内向外锁固在精密加工的铝合金前面板上,兼顾外表的美观与对单体的震动抑制。规格是:灵敏度86分贝、阻抗4欧姆、频率响应32Hz–50kHz。 (编辑:Karl)
    0条帖子267访问
  • 乐林Jeff Rowland Model 925
    ¥435,000    0.00
    类型:音箱
    Model 925单声道后级,是为该厂于电声学设计制作方面!两声道合共采用四分体式金属机箱结构,且机箱采用厚重扎实铝挖空成型,而金属机箱左右两侧,所附设的大型沉热器是为一体化成型!而内置选择式(选择掣设于机箱背板)26与32分贝增益选项,可供用家灵活结合原厂前级,来合作驱动不同灵敏度的扬声器,从而再生出细致传真的音响效果.
    0条帖子334访问
  • Franco Serblin Accordo
    ¥66,000    0.00
    类型:音箱
    文章来源:《新音响》2012年5月刊 文/赖英智 在Hi-Fnd音响越来越贵族化的年代,首先我们要问:这对拥有贵族血统的小书架音箱贵吗?据我所知在目前的超级小音箱中,Accordo可比美国 MAGICO Q1、日本TAD CR-1、Krell LAT-2、日本Kiso Acoustic HB-1、丹麦Dynaudio“信心”系列的C1、法国Focal Diablo Utopia、美国Cerious Technologies React 1(用空心碳纤维管制作箱体)等等报价要可亲得多,甚至是对比意大利老乡Sonus Faber Guarneri Evolution,本文主角开价显得相当平易近人。 这对体型娇小的书架箱低音够吗?Accordo体积比一般书架箱更娇巧窄瘦,有超过30年设计功力的Franco Serblin开宗明义表示他喜爱小型音箱,因为有朴素低调的外观,也易于融入各种聆听空间,更因为在重播音乐时小型音箱常常会创造出独特魔力,直指音乐 的灵魂。他对低频处理一向很有自己的想法,以往Sonus Faber小音箱的经验可以供我们参考,新的Accordo可以平稳延伸到60Hz左右,之后开始缓降,到40Hz以下就没有实用意义。只要你不成天播放 管风与摇滚乐,大部分音乐型态Accordo的低音都能令人满意,尤其在15平方以内的空间它也有谁与争锋的气势。 Franco Serblin虽然是专业的牙科医生,但他对于音乐与乐器的热情,让他在80年代开始进行一连串对于声音再生的研究。尤其是小提琴与鲁特琴,使用简单的木 材与弦,就能以特定的结构发出和谐的声音,对他的启发尤其巨大。他心目中的设计是要能成就一个整体概念,而不是空有美丽的外观而已,他的观念与一般音响设 计师完全不同,但音箱产品在全世界受到广泛的喜爱,可见得从心出发的设计理念并不孤单 有如艺术品一样的Accordo音箱当然希望让朋友多欣赏,它容易摆位吗?设计者建议使用者大胆将Accordo的发声轴线对准聆听位置,左右音箱之间的 距离最好与音箱和聆听位置等长,也就是正三角形摆位。此外也建议音箱尽量远离后墙与侧墙,如果聆听空间受限,不妨采用长边摆法,将音箱摆放在空间中较长的 墙面,音箱可以靠近后墙,但是一定要尽量远离侧墙,因为靠近后墙可以加强低频,但距离侧墙太近则只会产生干扰与失真。放心吧,在一般空间中只要把灯光调 暗,Accordo很容易就隐身在虚拟舞台上,它的音场建构能力与音像刻画效果绝对是第一流的。 标称的灵敏度为87dB,Accordo容易驱动吗?在世霸那段岁月中,从1984年的Minima、1987年的Electa Amator、1991年的Extrema、1993年的Guarneri Homage到2003年的Stradivari Homage,无疑Franco Serblin的设计杰作一直是注目的焦点。对发烧友来说,要让这些音箱表现出极致效果,要用什么样的大功率功放同样是讨论的重点,尤其是绰号“火车头” 的Extrema,几乎只有贵丰Gryphon这样的巨无霸可以伺候得好。我用英国EAR V12的胆机和德国MC601+MC801前后级晶体机推动Accordo,都有很好效果。考虑到这对音箱极其精致的做工与时尚外型,我建议用英国 Devialet D-Premier合并功放搭配,这部超薄型功放结合纯A类过人音质与D类高效率特质,堪称是Hi-End音响史上第一部结合美声、驱动力与绿色节能的功 放,可惜国内似乎没有人积极推广。喜欢更细致优雅美声者也可用英国莲Linn来搭配,Linn的Klimax Kontrol及Chakra前后级虽然要价不斐,但Accordo音箱醇美的音质,值得你这么投资!
    0条帖子564访问
  • 意力Elac BS312
    ¥13,500    0.00
    类型:音箱
    2013年首度在慕尼黑音響展亮相,Elac BS 312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就引進台灣,預計在8月份TAA音響大展上粉墨登場,代理商趕在音響展前將BS 312送來U-Audio編輯部試聽,真是驚人的升級,即便外觀看起來和原本的BS 310 CE幾乎一樣,但所有「內容」全部不一樣,造就了BS 312全新的「書架喇叭傳奇」。 Elac旗下最長青的產品 310可說是Elac旗下最長壽的書架喇叭之一,多少年叫長壽?超過二十年夠不夠?如果要比,Wilson Audio的Watt & Puppy比310長壽,中間也經過許多改良,310也是如此,而這款尺寸迷你的書架喇叭,擁有遠超過體型的音樂能量,再加上Elac多年來不斷改良,310儼然是Elac自家的書架喇叭傳奇。 310並不是一下子就進化為312,實際上310有許多版本,在312出現之前,最新的一代310是310 CE,使用Elac獨家水晶表面振膜,再往前就是沒有水晶表面振膜的310.2。Elac也曾經推出過Ultimate終極版310,限量發行,內中分音器使用最高階的元件,包括超大尺寸空芯電感與昂貴電容,如果您是Ultimate版本的擁有者,請好好珍惜,雖然Ultimate版本沒有後續CE水晶表面振膜的新技術加持,可是講究到極點的分音器,讓Ultimate版本擁有強大的功率承受力,您可以放膽猛操。 如果從型號來看,312已經捨棄了原本310的型號,也不繼續在310的名稱前、後加上附加的數字或縮寫,我曾經問過原廠為什麼要改變,外觀不是明明一樣嗎?原廠說他們決定把3系列獨立成超級書架喇叭產品,312是第一款,而後續還有314。還有,312並不是設計來取代310,事實上310還繼續維持,只是價位比312低,可是我想如果312的外觀看起來真的和310一模一樣,兩對喇叭排排站,要不是代理商送來的版本是漂亮的白色,和U-Audio編輯部裡面那對銀色310.2 CE色系不同,還有312的水晶表面振膜處理成灰黑色,擺在一起看還真難分出那一對是新款,假如代理商送來的是銀色版本,我還真怕編輯收喇叭要還代理商的時候,會「不小心」把舊的310.2 CE打包,留下新的312。(咦?好像編輯們已經打算這麼做了?) 改用JET V高音單體 唉,德國人做事就是這樣,明明312就是裡裡外外都升級了,偏偏就是要讓外觀看起來一樣,這教人怎麼會想升級呢?這好像最近我想升級Macbook Air,可是Apple外觀就是沒變,雖然知道裡面CPU已經進步了兩三代,但一樣的外觀,叫人換機的動力還真少了一點。好吧,如果換電腦是為了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外觀長怎麼樣不重要。那喇叭呢?312究竟哪裡不一樣了?講直接一點,除了一樣的箱體尺寸之外,312和310全部不一樣。 來,讓我們先來個「超級比一比」,看看310和312有哪些一樣?箱體尺寸一模一樣,重量310是6.5公斤,312重了些,變成7.2公斤,這是比較明顯的不同。但兩者一樣兩音路低音反射式喇叭,分頻點都是3.2kHz,頻率響應都是42Hz~50kHz,喇叭阻抗也都是4歐姆,最低阻抗為3.4歐姆(280Hz)。奇怪,怎麼看312的技術規格,都和310很一樣,真要找出兩者的差異,只有效率不同,310為86dB,而312進步了一些,變成87dB,這差1dB的效率也不代表312變得很好推啊? 中低音使用CE水晶振膜單體 從測試規格的數字的比較,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312看起來好像沒進步多少,這也是音響業者的難題,我曾經在原廠專訪寫過,Elac是一家「任何事情都有道理」的音響廠家,也是一家誠實的音響廠商,測試數據寫在那裡,看起來確實沒那麼大的差異,但技術層次卻已經大大躍升了。312升級進步的第一大武器是JET V,就是第五代的JET,而310依舊是JET 3。第二項武器是專門為312重新設計的CE水晶振膜中低音單體。第三項武器,就是310既有的優良設計DNA,讓312在換新單體與分音器之後,有著脫胎換骨的表現。 310與312既有的設計DNA在哪裡?很多人都忘記了,310當年推出的時候,厲害的地方就是鋁合金喇叭箱體,而且聽起來一點金屬味道都沒有。因為鋁合金箱體不僅剛性好,而且Elac還設計了內部強化結構,不需要很厚重的鋁合金,就能擁有極高的剛性。也因為鋁合金箱體,使得310與312的前障板可以設計得「剛剛好」,幾乎就和單體一樣大,窄小的前障板讓單體擁有最大的呼吸空間,不會受到聲波繞射干擾,所以可以重現寬闊又深遠的音場,這是312繼承310連續二十年來的優良傳統。我想,連創辦人Wolfgang John也沒想到,當年他們設計310的喇叭箱體,竟然可以維持二十年的時間不變,而且到了最新的312,也竟似改無可改。 箱體表過,接下來就是喇叭單體了。Elac是一家擁有製作單體能力的喇叭公司,JET更是他們旗下註冊專利的產品。JET的工作原理是靠振膜的皺摺擠壓空氣,產生聲波,優點是振膜面積比傳統半球形單體要大得多,所以可以輕鬆地重現寬闊的高頻。可是JET本身因為振膜面積很大,這大面積振膜本身是會有噪音的,Elac一樣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把JET進化到第五代,把JET的噪訊降到最低,這當中投入的研究經費不知凡幾,他們則是默默地投資了二十年,一點一滴把JET磨到最好。 兩音路的銜接更順暢 JET V與之前的JET 3主要的差異在哪裡?第一、外觀上JET V是四格橫欄,而JET 3是五格橫欄,但橫欄的總面積沒變,可是少了一個橫隔,擴散角度又提升了一些。第二、JET V比JET 3的頻率響應在高頻延伸上沒變,但向下延伸的能力增加了,這讓兩音路喇叭的銜接可以更順暢。第三、JET V的失真率比JET 3更低,理論上我們可以期待更純粹、更輕鬆的高頻表現,而且在二音路的分頻銜接也會更緊密。 312另一項武器就是AS XR水晶表面振膜,其實310所使用的中低音單體,也是AS XR水晶表面振膜,甚至115mm的口徑也都一樣,但是312所使用的AS XR單體,卻是重新設計的新款式。哪裡不一樣?雖然口徑一樣,但是312的中低音單體懸邊換了,質地更軟,往復運動的距離更大,代表振膜前後運動的範圍更大,音量可以更往上催。還有,312換上了Nomex彈波,這種彈波的特性是不需要Run-in,您買回來就好聽。 Elac知道310出名的特點是「小喇叭有獅吼功」,為了壓榨出小尺寸中低音單體的能量,312的中低音單體使用Kapton音圈,而不是Elac常用的鋁合金音圈。Kapton是一種超堅硬的塑膠材質,本身不導電,所以擴大機驅動喇叭時不會產生電損,加上質量輕、剛性高,是非常好的音圈材料,可是Kapton的缺點是散熱性能比鋁合金音圈或鈦金屬音圈差,所以Elac設計了散熱孔洞,此外,Elac一直偏好短音圈、長磁隙設計,所以音圈不是繞單層,而是繞雙層,這樣才能維持足夠的音圈繞線長度,但縮短音圈的長度。以上所說這些關於單體的「細工夫」,全都在德國Kiel慢慢磨出來的。 喇叭端子改為Single-wire 因為高音換上JET V,中低音換上新設計的AS XR單體,所以312的分音器得要重新設計。當然,高品質空心電感與薄膜電容依然沒變,內部配線也還是荷蘭VDH。不過312改變了以往Bi-wire設計,只有Single-wire。我問過原廠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改變,Elac認為Bi-wire雖然提供消費者連接擴大機時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但是多餘的元件可能對聲音產生負面影響,所以他們為312準備了更高檔的喇叭端子,那是Elac特別訂做的規格,比以前310的喇叭端子更粗壯,材質也更好,以一擋二,用起來也更簡單,不是嗎? 試聽312的過程都在U-Audio編輯部,如果以價格來說,讓312搭配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綜合擴大機應該不錯,經濟又實惠,100瓦的輸出功率,足夠把312推得震天響。可是代理商為了充分發揮312的功力,送來更高檔的LAV IV MKII與LA-100M單聲道後級,這兩部是Linear Acoustic的最新力作,一樣是追求「黃金第一瓦」的超低失真,而且功率越大,失真越低。LAV-100M輸出功率有多大?8歐姆負載250瓦,4歐姆增加為330瓦,用這麼強大的功率來驅動312,真是痛快淋漓。聆聽時使用的訊源主要是MacBook Air搭配Lindemann USB DAC。 中高音更為自然輕鬆 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慕特與歐齊斯 從開聲的第一刻,馬上就可以感受到312的聲音表現能力,大幅度升級,簡直是脫胎換骨的新境界。有這麼誇張嗎?Elac很不簡單,雖然頻寬數據幾乎沒變,但是Elac懂得好聲的關鍵不僅僅是頻寬,更重要的還有頻段的銜接,JET V在這裡發揮了關鍵性的效能,因為它的失真比JET 3更低,而且向下延伸的頻率也更低,所以在分頻點附近工作時,JET V的餘裕度更高,這讓JET V與新的AS XR單體合作更愉快,那種中高音自然輕鬆地延伸,真漂亮、真輕鬆、真自在。 不止如此,我們聽音響為的是音樂,同樣是「春」,穆特的版本很有自我的主張,她拉得比較慢,一開始的句子聽起來沒有那麼的流暢,這個慢也留給小提琴更多的空間,可以多一點速度上的彈性,如果您聽習慣Philips的謝霖版,可能會覺得穆特拉得有些怪。我還想推薦杜梅與皮耶斯的版本,當我在312上面聆聽這張專輯時,我還以為我選錯了唱片,因為許多錄音的細節,在312上面聽起來更豐富了。哪些細節?演奏者的呼吸聲,伴隨著音符的起伏高低,自然地呈現宛如就在現場的真實感,一樣是「春」,杜梅的小提琴和穆特的小提琴聽起來就知道音色不同,穆特的琴音比較緊湊,杜梅的琴音比較寬鬆,但陽剛之時也能尖翹,搭檔的皮耶斯更是精彩,312把鋼琴的力道重現得惟妙惟肖,閉上眼睛聆聽,很難想像是這麼一對尺寸精巧的喇叭重現的音樂場景。 更不怕大空間 小喇叭可以大聲唱,不怕大空間,310 CE已經可以做到了,可是312更強。以最大音壓來說,310 CE大約是98dB,可是312增加了2dB,變成100dB。好,有人要說了,不過是增加2dB,怎麼會很厲害?抱歉,dB是對數值,所以從98dB到100dB,並不能說是相差2dB,而是最大音壓等於大了一倍。什麼意思?如果您把音量催到底,一對312等於兩對310的音壓,您這下知道312有多厲害了吧!以前我說310可以獅吼,現在312一次給您兩倍大獅吼。 U-Audio的試聽空間其實很大,二十多坪的開放空間擺312,坐在試聽室的後面看過去,312真的像玩具,可是聲音卻是很認真的!代理商說他們曾經在80坪的空間,就只用310聽音樂,現在312更強。因為有330瓦的LA-100M驅動,我很放心的操練312。 拿什麼來操?柴可夫斯基的「悲愴」,選鄭明勳與首爾愛樂的新錄音,2013年才發片,我買這張片子純粹是為了首爾愛樂,我從來沒聽過這個樂團的錄音,很是好奇。在鄭明勳的手中,首爾愛樂儼然有國際級的水準,但我還是要說:「NSO比他們讚!」嗯,愛國三秒鐘就好了,我們還是看312怎麼唱「悲愴」。木管與低音大提琴揭開陰暗的序幕,312呈現出有密度、有厚度的低頻,不僅量感夠,質感更好,「悲愴」當中藏著一段極為浪漫的主題,由弦樂群表現,312表現出一片又一片的弦樂群,喇叭完全消失在空間裡,首爾愛樂演奏得浪漫,可是聲音略暗,浪漫中還帶著一絲憂鬱。 更貼近音樂的本質 雖然312把鄭明勳指揮的「悲愴」表現得很好,可是我卻越聽越奇怪,那猛烈的定音鼓似乎尾段少了餘韻?難道是312低頻不夠好?換一張,找俄羅斯人來指揮,請出葛濟夫與維也納愛樂的版本。果然,和錄音有關係,312的弦樂群依然大片成群,可是音色明亮多了,連帶銅管的咆哮威猛,象徵命運的無情,對比浪漫到極點的主題,整體聽來的戲劇性張力更強烈,這才是痛快淋漓的「悲愴」。如果拿第三樂章的快板來比較,那這兩個版本的差異更明顯,我想鄭明勳找首爾愛樂在DG發片,為的是提升這個樂團的國際能見度,可是選這樣的曲目,還真的不是輸人家一點點。咦?我不是在批評鄭明勳啦,我是說312很清楚地把鄭明勳與葛濟夫、首爾愛樂與維也納愛樂的差異,抽絲剝繭地表現出來,讓我們更接近錄音現場,也更貼近音樂的本質。 雖然我一直說312「小喇叭有獅吼功」,可是書架喇叭依然有天限,它有很好的低頻表現,但極低頻的部份受限於物理特性,還是力有未逮,可是只要您不是愛聽管風琴,還喜歡大音量聆聽,312絕對可以滿足您95%以上的音樂享受,要不,加個超低音就解決了。可是Elac這次以310為藍本,內部全部「改造」的312,實力已經超越310 CE很遠了,我搭配LAV IV MKII前級與LAV-100M後級,推起312可說輕而易舉,這樣搭配有些奢侈,如果您想精省一些,LAV 60 MKII綜合擴大機也能讓312掀屋頂。(文:郭汉丞)                                                                                                                                                             ——转载u-audio
    0条帖子316访问
  • Devialet 250
    ¥109,000    0.00
    类型:合并功放
    0条帖子398访问
  • Dan D'Agostino Momentum Preamplifier
    ¥210,000    0.00
    类型:前级
    不一樣的誘惑 非一般的前級 美國Dan D’Agostino宗師立體聲前級Momentum  Preamplifier 文/大草 不知道大家孩童时有没有把玩过超合金玩具,当时我就算在店铺的橱窗上看到已经有种莫名的喜悦。为何突然会提起超合金玩具?因为最近在《音响技术》试音室内正在测试来自美国的Dan D’Agostino《Momentum Preamplier》前级放大器,从这部前级的金银相称的颜色,还有前级部份可重叠方式放在分体电源供应上,使我不自禁地联想到儿时的超合金玩具,好像有种当年的喜悦在心中泛起。老实说,Momentum前级的黄金甲外型独特,未必人人会喜欢,因为这涉及到主观感觉,可是如果大家有机会亲身看看,并细心留意这部前级的造工和外壳上天衣无缝的金属碰口位,或许会改变大家从相片或计算机荧幕看到的观感。 是同廠後級天作之合 这部Momentum前级放大器的外型跟同厂的Momentum后级简直是绝配,《Momentum Preamplifier》整个机壳跟Momentum后级一样是以实芯航天级铝材以CNC数控车床锣空而成,而机身前方两旁装嵌了实心黄铜以作装饰,整个外壳经高精度打磨抛光,所有边角位皆以斜角修饰,完全没有利口位,整个机身滑不留手,从Momentum前级的表面找不到任何螺丝,更加提高美观度。机顶是16mm厚的铝板,以CNC切割共12个通风口既美观亦实用。当然整部前级最吸引人的目光是有如瑞士宝玑(Breguet)透视机芯表面的指针式仪表表,仪表面以湖水绿色灯照明,在正中位置有“肥佬Dan”的签名式样,仪表上由零至100的数字表示音量大细。而这个仪表的外围是可以转动,用来调校音量大小,当轻轻转动时会感到一格一格,手感相当之好。前级的左前面板是输入选择按键、备用开关和高、低音调节开关按键。每按下其中任何的按键,在按键中央也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灯光,相当实用及漂亮。至于前面板右边的两个旋钮是很久没有在Hi-End前级出现的高、低音调节功能键,这两个旋钮范围是从+6至-6,中间不设零位,如要选择零位就关掉左边的高、低音调节开关按键。最使我惊喜是附送的遥控器不是一般货色,这个金属遥控器的外型如前面板上的仪表一样,中间有齐所有功能,包括正、反相选择掣,当在遥控器上选择反相后,可以看到仪表中央下方会亮起红灯以表示选择了反相,是相当细心的设定。当看到机身背面,这时才清楚见到前级下的承架是专用分体电源供应,在分体电源供应上有总电源开关掣,IEC电源插座和供电给前级的专用直流电源插座。在前级下有四枚钉脚,刚好插入分体电源上预留的位置,使到整部后级更为美观。在机身后可以见到Momentum前级有6组平衡输入,包括一组方便接驳环绕声的Theater by pass,还设有两组平衡输出。 将分体电源和主机反转才看到螺丝位置,先将分体电源打开,看到内面有两个300VA的环形火牛分别供电给模拟放大电路和其他控制电路,从电源开始已把控制电路的电源分开,减低对模拟放大电路的干扰,务求提高讯噪比。轮到主机部份,机内的线路井然有序,可清楚看到音量控制电路板是由多枚电阻组成,而音量控制是透过光感元件控制电阻阶梯(resistor ladder)设计,这样确保径音量控制后的声音洁净和透明。机内中间部份就是模拟放大电路,电路板采用如计算机线路板般垂直于机身,还有在电路板两边更有加固装备,保持电路板更稳定和减低真懂得干扰。机内采用现在来说成本较高的穿孔式(through-hole)线路板,而不用表面安装技术(SMT)线路板,采用分立式零件并无任何op amps放大器,据“肥佬 Dan”所讲,机内的零件是选用他可以在市场上找到的最佳货色,如电阻均为1%误差的金属膜电阻,零件以人手精细装嵌及焊接,确保每个焊接位皆能稳固。全机是以补偿式平衡线路架构(complementary balanced circuit topology),无负回输设计,以取得更广阔的频宽与超低讯噪平台,使到声音更有音乐感和纯洁的音质。 Momentum前级的分体电源供应的外形有如前级承架,是本人首次看到Hi-End级前级有这样精致的设计,这样既可减低电源部份的电磁波干扰放大电路外,亦可提供像一体化的美观外型。可是原厂的分体电源供应却用了四枚橡胶脚,厂方用意是以免弄花用家的承架表面,但这样的橡胶脚有点不够发烧,所以我们在正式试音前决定将这四枚原装橡胶脚换成Finite Elemente的Cerabase Slimline,看看声音有没有改善,试听比较后,我可以郑重告诉大家,这四枚橡胶脚一定要换走,更换后的声音,无论空气感、低频力感、人声结像皆有明显提升,还有从外观角度来衡量,换了四枚Cerabase Slimline承脚,完全提升了整体的漂亮观感。 一套西裝開聲 上文提到试听这部Dan D’Agostino《Momentum Preamplifier》前级是在本刊试音室,读者们可能也知道本刊自资购入的参考后级正是Dan D’Agostino Momentum单声道后级,所以今次可以集齐一套西装开声,真的未开声先兴奋!“肥佬Dan”还制作了一个专用承架给Momentum后级,这也刚刚抵埗并安装到本刊一对Momentum单声道后级下,论外观真的是无得弹,使到一对Momentum单声道后级看起上来更有气势。如果读者是Momentum后级的用家,这个承架一定不可以省掉。配合试听包括dCS的Vivaldi CD/SACD播放系统,黑胶唱盘是Dr. Feickert Analogue《Firebird》和SME Series V-12唱臂配合Ortofon MC Anna唱头,而唱头放大器是Kondo GE-1和同厂的CFz升压牛,扬声器是Dynaudio Evidence Platinum,还有线材是Nordost的Odin系列电源线。讯号线和喇叭线,与及Shunyata Research的Zi-Tron Anaconda电源线。还有所有器材皆以Siltech单结晶纯铜地线接到两个Entreq Tellus地盒上,以双地盒进一步提升整体宁静度。 近期《音响技术》试音室门庭若市,在我几次测试Momentum前级时都遇到不同人物,使我对Momentum前级有更深入了解。就如有次刚到试音室已有几位发烧友正在试音室内吸毒(当然不是吸食毒品的毒,而是吸音响毒),就在巧遇期间问问他们对这部前级声音的听感,他们指出这部前级非常宁静,因此听多了很多平时听不到的细节,低频弹跳力很出色,而且不会太“行”,有种爽快、生猛的声音,而又有稳定的感觉,速度感恰到好处,因为质感强,所以就算是高频也有种厚度的声音,每件乐器的刻画感很好,而且线条清晰,音场的层次感很出色,最后更提到有种润泽的水份,在高分析力的大前提下也听得很舒服。为何要引用这几位发烧友的听后感?因为我地听感和他们所讲是很相似,这样也让读者知道,真正的好声,各人的听感也是差不多。我试听了很多张不同的软件来引证以上的听后感,以下是其中几张的分享。 無添加的純美之聲 关淑怡最近有一张由雨果易有伍先生以LPCD M2重新制版的LPCD 45II,这张碟内网罗了关淑怡很多首精彩歌曲,可听性很高。我喜欢用“缱绻星光下”作为测试,听了这首歌后,我发觉Momentum前级的噪音地台相当之低,因此听多了很多曲中零碎的声音,还感到关淑怡的歌声很直接无阻隔,表现出一种不加盐不加醋的纯美音色,还有此曲中段有些低频,我在几套组合上听过,真的不易播得好,有些组合量感不够,有些组合又太夸张,使到低频倾前。而在Momentum前级带动下,可以将这些低频播得平衡,没有倾前的取向,有种垫底的感觉,使到整首歌曲更加动听。 《音响技术》试音室内这套组合,我之前也听过配搭不同前级试听,今次在其他环节不变的情况下配上Momentum前级,我认为最明显是低频的表现,无论质感和量感皆相当理想,绝无一点混浊不清的情况,低频保持有高度的线条感。听了这张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绎葛利格的皮尔金组曲,第三段“安妮塔之舞”听到通清的三角铃的敲击声是有种厚度和强烈的质感,所洐生出来的泛音细致非常,再一次证明这部前级的宁静度很高,还有一浸一浸小提琴组的拉奏,有种华丽、高贵的气息相当吸引。到第四段“山魔王的大厅”,就是近期种镇涛(Kenny B)在电视箱上的广告背景音乐,这段真好表现出刚才提到有质有量的低频,开始时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轻声的拉奏,这就是质的表现,虽然这段低频不是很大声,但Momentum前级已经好好播出这种潜涌的感觉,之后到高潮的大鼓重击之声,就是量感的表现,发挥出咄咄逼人的劲低频,Momentum前级相配Momentum单声道后组可谓超额完成! 傅神的鋼琴聲 这张来自德日混血儿钢琴家Alice Sara Ott演奏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最能表现出Momentum前级这种爽快、生猛的声音,可以听到Alice的触键绝无拖泥带水,而且钢琴的高。低潮间的动态对比十足,当Alice踏板下的琴腔声有如泛起一道气场,这些余韵在试音室内慢慢消散,如果前级的解像力不足,一定听不到这种声音。当弹至最后的《基辅大门》,就能感受到一种极强的活生感,就是前文提到的生猛感,这不是指声音的响亮度,而是真正表现出音乐家演奏时的情感。虽然只是一架钢琴,在这样像真的播放下,可以听到火花四溅的演绎,使人听地血脉沸腾。 邓丽君这张1982伊丽莎伯体育馆演唱会30年纪念CD,我认为质素不错,在Momentum前级的播放下,我感到邓丽君的歌声带点润泽的感觉,还带有点水份,这是原子粒扩音机少有的音色,当然也保持很高的清晰度,最吸引之处是表现出现场的气氛,有种很强烈的高频空气感,使我听到伊丽莎伯体育馆的空间感,还有其中几首歌曲的鼓声恰到好处,收放自如,表现出Momentum前级速度感徐疾有致。 我在前文提到在测试Momentum前级时在试音室内巧遇多位不同的朋友,某天遇上Silkroad唱片的Desmond兄,这次他带同《大浪淘沙精英独奏》的45转白版碟上来试听,一套两张合共四面,我们一口气听完,Momentum前级带点光泽的声音,将乐手们精湛细腻的演奏原原本本反映出来,真的栩栩如生在眼前浮现,还有一种黑胶独有的低频质感,Momentum前级不但没有埋没还能轻松地发挥出来,使我竖起耳朵细听,整张黑胶的音乐感,有种直闯心窝的感染力,好像一转眼就听毕整套黑胶,绝无因为超强分析力而产生倦意。 結語  老实说在未认真细听这部Momentum前级之前,我对“肥佬Dan”所打造这部前级是抱有点怀疑态度,因为收到他会出这部前级的消息已经相当之久,甚至外型跟起初在网上发放的相片也相差很大,他是否技穷所以得个拖字?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试听这部前级时不期然采用了一种挑剔的态度,可是经过我多次测试,在声音表现上我真的找不到有什么瑕疵,唯一的缺点是分体电源的原装橡胶脚,不过要将这四枚橡胶脚换走也只是手板眼见工夫。最后,当我知道这部前级的零售价后,虽然也不算便宜,不过以声音质素和整体制作来衡量,我认为绝对值回机价,我甚至认为这部前级可以成为当今Hi-End音响圈其中一部最佳前级。 一套西裝才是好聲之道 Dan D’Agostino Momentum前級放大器 文/梁锦晖 Dan D’Agostino在其产品网页说过:「只有Momentum前级放大器才能把Momentum单声道和立体声后级放大器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老实说,卖花当然赞花香,如果从来未亲身比较过Momentum后级配其他前级和Momentum一套西装的音效,怕且不会相信后者的匹配程度竟然像厂方声称那样高。  播「原音精选2010」中的《祝你幸福》,Momentum单声道后级在配搭曾在本刊试音室测试过的前级,所描绘出的口型轮廓、位置和音色都不尽相同,有些配搭呈现超幼线条,有些聚焦力强得可以用「针点式」来形容,有些结像位置较高,或较低,有些空气感特别强烈,有些将蔡琴嗓音加入一点胆味,有些音色中性程度直逼录音室器材······而配合同厂Momentum前级时,我认为整套放大器的组合所演绎的口型大小和高度是最「适中」,这种「适中」的表达方式令蔡琴更真实地站在听者面前。此外,我觉得在众多的配搭中,一套西装所交出的分析力、层次感和透明度都是最自然和「恰到好处」。我要强调「恰到好处」,因为一套西装配搭出来的音乐,虽然空气感、透明度、层次感等方面并不一定是最高程度,在记忆中,总有在一两个方面比Momentum前级更出色的产品,但很多时这些配搭故此失彼,又或者给人一种相对人工化、不平衡或欠自然的感觉。 播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时,Momentum一套西装再次发挥刚才所说的自然美,钢琴音色通透的同时,没有喧宾夺主的感觉,玉置浩二那把沧桑的嗓音被描绘得细致感性,那一呼一吸微细的变化一滴不漏地呈现出来。 Momentum后级一直给我的印象是速度快和动态表现出色,配合Momentum前级之后,如鱼得水,速度和动态进一步提升,听李小沛炮制的《夜深沉》时,开首的数十下鼓声更富击力,鼓皮触击的质感更浓,鼓腔震动更有量感,这类型的中乐如果用上音色不够平衡的器材播放是会相当吵耳的,然而Momentum一套前后级却把这些音乐注入一种新鲜感,完全没有半点吵耳的感觉。 要一试器材制造音场和舞台感的能力,「The Royal Ballet」这张名盘可谓最佳之选!Momentum前后级令我感觉得自己在距离指挥Ansermet很近的位置,乐团整整齐齐坐在我面前演奏耳熟能详的「天鹅湖」,规模之大已令我差点忘记自己其实坐在一个比舞台小得多的试音室。说到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Momentum前后级的配搭特别适合喜欢听古电管弦乐曲的发烧友,因为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可闻的音染,音色极之中性,贴近我平时在文化中心音乐厅所听到的真声,即使在大音压的情况下,这套组合仍然能有条理地将不同乐器的声音播放出来,乐器位置有前有后,堂音细节亦清晰可闻,亦没有被夸张的感觉。 如果要我道出Momentum整套前后级的强项,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它重播大型交响曲是令我最深刻的,尤其是一些要求器材分析力高、乐器定位准确、高低伸延广阔、音色中性平衡和能量强弱变化迅速的录音,Momentum有着极之优秀的表现。测试期间同文写手Stephen兄向我展示一张单面SACD版的德伏扎克第八和第九交响曲,由George Szell指挥The Cleveland Orchestra于1958-1959的演出(Sony Classics SS 89413),演绎和录音皆属顶级之作,用dCS Vivaldi作音源,配合Momentum前后级,第八交响曲之优美、感染力和情绪起伏完全将我摄服,乐团在这位严格的指挥带领下落力演出,彷佛看不到也听得见! 結語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玩音响最好是一套西装,当然有些情况下,不同牌子的前级后配搭也可以带来惊喜,不过,在过去两年间,一对被大草兄选为本刊试音室参考后级Momentum曾经和不少不同牌子型号的前级作配对,带来颇多惊喜,不过惊喜程度绝不及跟Momentum前后级组合那样高,由此我领略得到为何Dan D’Agostino在推出单声道后级之后,要用上差不多两年时间才开发出前级来,最起码要将这个组合的声音调校到今天的地步已经殊不简单了。                                                                                                                                          ——转载樂燊貿易公司官方網站
    0条帖子412访问
  • Dan D'Agostino Momentum
    ¥345,000    0.00
    类型:后级
    评测|Dan D'Agostino Momentum 迷人的高品味扩大机 Dan D'Agostino何许人? 音响迷都知道,他就是 Krell扩大机的设计者,也 是Krell的创始人之一,论坛的读者 中应该也有人用过他设计的KMA或 KSA后级系列。从1980年开始,他 跟老婆胼手胝足的打出Krell的大片江山,后来发生许多「家务事」,使得Dan在2009年含泪离开待了30 年的公司。离开Krell之后,Dan并没有闲着,2010年CES便见到他 穿梭其间,向人介绍他自己的新公司,并预示新的后级即将出现。果然,2011 年 CES 时 ,D a n 就 展出以自己名字为品牌的Momentum单声道后级,当时看到者莫不赞叹这部后级造型的与众 不同,Dan果然不负众望,一出手 就震惊音响界。到了2012年CES, Dan D'Agostino又展出前级,模样跟后级相配,不过到目前为止台湾 都还没有看到那部前级。 复古美感的表头 Momentum后级的外观非常特 殊,正面一个斜斜向上的大型功 率显示表,颇有复古美感。面板上 方用一块弧形铝块与面板衔接,二 侧散热片则是以块铜车成许多圆孔 作为散热之用。顶盖是一片铝板作成镂空,顶板里面还有一片铜板, 用来降低射频干扰与电磁干扰。让 人讶异的是,整个机箱虽然体积 不大,但却好像一块铁块般那么沈 重,根本不怕振动。更惊人的是, 机箱的各处接合几乎没有缝隙,也 找不到螺丝(只有背板上有10颗螺 丝),好像整部机器放入水中都不 会漏水般。 根据Dan的说法,他自己是机械表迷,他把机械表的高度精密要 求用到机箱的组合上,制造机箱的 要求有如制造一个防水机械表,接合处没有缝隙,滴水不漏。不仅如 此,那个表头的灵感竟然来自机械 表的宗师Abraham Louis Breguet (1747-1823),看到宝玑这个名 字,对机械表有兴趣的人当然知道 他的重要性,Momentum面板这个功率表头的造型就是来自宝玑古董表的启发。您没注意到吗,表头上那个指针的上端有一个小圆圈,那就是手表时针的模样啊! 文氏管散热独一无二 Momentum的二侧散热器与众不同,屏除传统鳍状散热片,而改用散热效率更高的文氏管。块铜车成的文 氏管不仅散热,也变成强固机身的一部分。 Momentum最特殊之处就是 散热系统并非采用传统的鳍状散 热片,而是用了Venturi Tube, 以铜去车出来。什么是「Venturi Tu b e」文氏管呢?G i o v a n n i Battista Venturi(1746-1822)是 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他发明文氏 管,这种管子二头大中央小,小的 地方称为喉部。当流体经过这样的 管子时,在喉部会让流体加快速度 通过,但此时喉部流体的压力会降 低,同一时间内流经管子每一个断 面的流体积其实是相等的。依照文 氏管的原理,当空气流经以文氏管 原理作成的块铜散热器时,散热 的效率提升。加上用块铜作成的 散热器,其散热效率比传统铝制鳍 片高91%,所以虽然Momentum 每声道输出高达300瓦AB类,但 整个机箱摸起来并不会烫手。此 外,更惊人的是,为了达到绿能的 要求,Momentum待机时的电功 率消耗只有1瓦(实际工作时506 瓦),真可说是绿能后级。对了, 到底Momentum的文氏管是怎么做 的呢?在块铜上钻孔,每个孔的喉 部管径12mm,二端管径19mm。 Momentum的面板上只有一个表头,表头里发着幽幽的绿光,表 头里面的指针随着输出功率而摆动 着,十分好看。面板上看不到电源 开关,原来电源开关设计在面板底 部正中央处,是一个小小的按钮, 轻轻「一摸」就能开机。 背板上只有一个XLR输入端子, 没有RCA端子,用意很明显,就 是要用家采用平衡线路的前级。在 XLR端子旁是一组块铜车成的喇叭 线端子,简单的端子,但接触传导 效果最好。背板上还有二个小扳手 开关,一个用来切换面板表头的灵敏度,另一个则用来切换表头的绿 色灯光亮度,用家可以选择二种亮 度,或干脆关掉灯光。 Momentum背板只有XLR端子,以及一组铜块车成的 喇叭线接端,此外还有二个扳手开关,负责表头的灵 敏度与灯光亮度。 坚持传统穿孔线路板与组件 打开顶盖移开铜板,可以看到 一个小的环形变压器,那是供应一 般电路与表头所需,真正负责输出 功率的1,400VA电源变压器藏在铜 板底下,肉眼看不到。箱内可以看 到8个Panasonic滤波电容器。输入 级与增益级线路板紧靠背板,取其 路径最短,线路板采用的零件与布 局看起来有像老Krell,那是音响迷 熟悉的形象。 每一部单声道后级采 用 28 个Sanken宽带(69MHz)功率晶体分立左右二边,每个功率晶体以 二个不锈钢迫紧器紧紧卡住,让功 率晶体跟散热铜块紧密结合,提升 散热效率。线路板用的是传统穿孔 线路板,零件也是穿孔零件,而 非SMD表面黏着线路板与SMD。 为什么还要采用传统线路板呢?目 前已经有很多Hi End扩大机已经改 采SMD了啊?Dan认为传统穿孔 线路板与组件在耐用性与抗热性方 面都要比SMD好,至于声音是否 会比SMD好?Dan并没有明说。 机内的电阻都采用1%误差金属皮 膜电阻,音乐讯号路径上没有电容 耦合,采用直接交联机路,这些并 非Momentum的独门作法,大部分 Hi End扩大机都如此。 聆听Momentum的场地是我家 开放式大空间,搭配的喇叭有DALI Epicon 8、AER Momentum,以 及TAD Evolution One。数字讯源 以Sony XA9000ES当转盘接Weiss DAC202,我没有用前级,而是直 入后级,因为这样我才可以听到 最真实的Momentum声音。三对 喇叭中,搭配DALI Epocin 8时声 音最爽朗,活生感最佳。搭配AER Momentum时,高频段最收敛, 低频段最软Q。搭配TAD Evolution One时,低频段量感少了点,高频段有点突出,中频段则是饱满有 劲。最后,我用Leonard Cohen 那张「Ten New Songs」的第6首 By the Rivers Dark来做定夺。我以 Bass的音粒软Q,而且量感又够、 人声有血有肉的标准来找,最后决 定以AER Momentum来做定稿。 真巧,喇叭与扩大机同名,看来真 是天作之合。 密度、重量感都高 Momentum的体积不大,但重量却达40 公斤,整个机箱扎实无比,看不到缝隙, 简直如机械表般精密。 在搭配这三对喇叭的过程中, 无论怎么听,都会发现一种共同的 声音特质,那就是密度很高,重量感明显,就好像手握一块小铁块, 但重量却奇重的感受。这样说好了,同样体积的铝块、铁块跟金块,金块的密度与重量都比铝块大 得多,这就是Momentum所表现 出来的共同特质。一般扩大机的声音密度与重量感是铝块,优质扩大 机则是铁块,而Momentum则是金块,我这样形容,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 总结三对喇叭所表现出来的Momentum声音特质:音质很纯,很美,背景很安静,没有杂质。小提琴与钢琴的木头味浓,大 提琴的沙沙嘶嘶声也很迷人,无论是弦乐或钢琴都不是软质的声音, 而是健康的,低频量不特别多,但扎实有重量,尤其弦乐声音密度高,有紧与黏滞的感觉。人声凝聚,形体不会特别庞大,但却让人感觉歌手的中气十足。低频的弹跳力很强,Q度很好,量感虽然不是很多,但绝对足够。高频段清楚明晰,但控制力很好,小提琴拉到高把位都不会飙耳。 高频段不会飙出来 以下,我举几张软件来具体说 明Momentum的声音特质。当我 听钛孚音响今年赠送的那张Xeo片 时,特别深刻的感受到Momentum 的厉害,第1首RR那首「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的鼓声凝 聚,密度高,有劲,虽然不是我期 待的庞大,但震撼力十足。第二首 巴哈的奏鸣曲改编小提琴与竖琴, 那小提琴能够发出香甜美声,而不 是生硬尖锐,这代表Momentum的 音质很好。第3首黎高东舞曲钢琴 曲从LP唱片翻录,Momentum把 唱针走在LP唱片上摩擦所产生的 杂音与辘声很真实的再生出来,代 表Momentum能够把各种细节都挖 出来。Momentum听这首钢琴曲 音质很好,会让人想继续听下去, 好像吃到美味的料理。第4首Carl Nielsen的「Maskarade Overture」 的管弦乐可以听出Momentum对 管弦乐的解析力很强,那些管弦 乐又清楚密度又高。第5首丝竹空 的Smile Flower国乐也是呈现高密 度,胡琴与鼓声都很凝聚,有弹性 又显出迷人的高密度,所有乐器声 音都很清晰,但又不会飙出来。连续听了几曲,无论是音质或是音乐 活生感的表现都很好,能够把音乐 的魅力散发出来,不会死板,不会 生涩,不会干燥。 第6首何芸妮的千言万语人声很 清楚的可以听出密度感比一般好, 伴奏的吉他也是密度高。第7首沙夏演奏的Oh Chante Encore小提琴的密度也高,还带有黏滞感,钢琴 的木头味浓。第八首贝多芬的「大 提琴奏鸣曲第三号」,无论是大提 琴或钢琴的密度都很高,钢琴木头 味浓厚,大提琴有黏滞感,同时大 提琴与钢琴都显出很好的重量感。 又紧又黏滞 第9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所有的乐器声音都美,也不会飙出 来,扎实、甜美、控制力佳,不会 噪耳,二胡,古筝,其他西乐的弦 乐都很棒,有黏滞感。您知道吗? 二胡与古筝都可听出弦的弹性呢! 第10首RR唱片那张「Praise the Lord With Drums and Cymbals」 铜管温润光辉,管风琴强韧有劲。 同样的整首曲子都展现很好的重量 感与密度。第11首Dupart的「Cello Concerto No.4」也显现了很美的 大提琴,有鼻音,有黏滞感,弦乐 群同样也表现出黏滞。 第12首Tickle Toe整个音乐显得 相当「紧」,其实这个「紧」就是 高密度或黏滞感,这个「紧」让音 乐好像绷紧了活力,活生弹跳性十 足。第13首Lorna Hunt的Piece of My Heart,Bass很沉很重,但又带着弹性。吉他有黏滞感,女声极为柔顺。最后一首Rod McKuen的 About the Time也是有黏滞感的声音,磁性迷人。整体音乐好像被看 不见的弹性膜包住,又甜又有弹性又有重量感。读者们,如果您手上有这张Xeo赠送CD,但听起来觉 得录音平淡,索然无味,那代表二件事:第一、您的音响系统音质不 够好。第二、府上音响系统的音乐 活生感不够,无法完整再生音乐中 细微的强弱变化,导致音乐死死板 板,没有吸引力。而Momentum不仅只是表现出很好的音质与音乐活 生感,它还有让人喜欢的高密度、 高重量感以及弦乐的黏滞感,这不 是一般扩大机能够拥有的。 音质真美,背景干净 接下来,我要以HQCD2那张精 选集来做说明。听这张CD时,第 一个感受也是是Momentum的音质 真美。第二个感受是音乐背景真干净,没有杂质。第三个感受是声音的软硬调子非常适中,不偏软不偏硬,堂堂大方。第四个感受是音像凝聚,声音清爽。第五个感受是细 节超多,连录音中的细微回音都那么清晰。 第1首You've Got a Friend吉他 声与Bass声、女歌手唱得凝聚又带着一点宽松,好像唱歌一点都不必用力般。而且背后简单的套鼓伴奏 竟然是那么的清晰,清晰到轻敲钹的声音都那么实体。 第2首笛子姑娘人声与钢琴的音 质都非常美,钢琴的铿锵软硬晶莹 程度达到一个精妙的地步,让人听 了难以忘怀。第3首红烛泪只有胡 琴伴奏,女声唱歌,但无论是女声 或胡琴的细节竟然是那么多,同样 的音质也非常美。那胡琴的擦弦沙 沙声是那么的清楚,但是又不吵。 第4首Sealed with a Kiss清爽又低 沉的男声嗓音纯美,听来很舒服。 而钢琴音粒非常浮凸,带着超乎一 般的实体重量感。第6首八音和打 击乐的敲击质感超乎寻常,真是太 真实了。 第8首李香兰的萨克斯风吹起 来真是感人,那气流与金属管壁的 摩擦质感那么真实,那尾音的颤 抖那么的美。第9首的鼓声扎实无 比,鼓皮的弹性真实得没话说。总结这张精选集,Momentum带 给我的是非常真实的乐器演奏接触质感,以及实体的音像。您知道 吗?Momentum的音像凝聚力非常好,而且每个音像在音场中位置清 晰稳定,不会让人觉得虚无飘渺,这也充分显示Momentum的定位感很棒。 小提琴已经凝气成炼,有重量感 听过这二张精选CD之后,我 拿出Zimerman指挥Polish Festival Orchestra、自己演奏的肖邦「第二 号钢琴协奏曲」。原本这首曲子的 钢琴录音就很扎实,钢琴形体虽然 不大,但一颗颗的音粒晶莹圆滚, 十分好听。这次用Momentum再 听,发现不仅钢琴音粒增加了重量 感,连管弦乐的声音密度也强了许 多,让整个音乐好像被一张紧绷的 网团团包住,带着极佳的隐隐弹性 与控制力。 最后,我拿郑京和演奏的「圣 桑第一号、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 (Charles Dutoit指挥)来听。果 然跟平常听的味道不一样,那小提 琴的声音线条是浮凸的,有实体 感的,有如已经凝气成炼般,虽然 线条是细细的,但已经呈现出重量 感。而那管弦乐的总奏重重落下 时,密度很高,也是充满重量感, 虽然不是很庞大的音乐规模感,但 却又让人感受到特殊的音响效果之 美。此外,管弦乐的解析力也是丝 丝缕缕分明,很清晰,很凝聚,没 有模糊空间,显见Momentum的解 析力高超。 迷人的高品味扩大机 Dan D'Agostino Momentum单 声道后级的外观呈现复古之美,箱 体的精密作工追求手工机械表的境 界,文氏管的散热方式举世独一, 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与众不同。这 么多的卓越表现反映了设计者Dan D'Agostino的品味。是的,这是一 部迷人的高品味扩大机,唯有要求 高品味生活者才能细细揣摩体会设 计者的全心奉献。                                                                                                                                                         ——转载典雅音响
    0条帖子245访问
  • 星座Constellation Centaur Mono
    ¥390,000    0.00
    类型:后级
    听了疲劳消失无踪:Constellation Centaur Mono后级 作者:刘汉盛 Constellation 在推出Per formance系列的Centaur立体后级不久,旋即推出单声道版。立体版每声道输出250瓦(8欧姆负载),而单声道版则是每声道500瓦(8欧姆负载)。论坛的读者们都知道,Constellation的后级输出功率级采用输出模块,这个输出模块是单端输出150瓦(8欧姆负载),统统采用N型功率晶体。您想要多大的功率输出就用多少个功率模块,是十分聪明的设计。也就是因为这样,其实立体版与单声道版的声音表现除了功率大小不同、对音箱的驱动力与控制力不同之外,其余表现都是相同的。原厂这种设计的原意是:如果用家的音箱不难推,用立体声版就足够了。难推?那就用单声道版,但二者的音质、音色等表现都相同。由于立体版与单声道版无论是外观或内部都完全一样,所以我就不再重述了。 等待已久的绝配终于出现了 再来看今天「器材外烩」所搭的音箱,它是大家都很熟悉的Dynaudio Consequence UE。我们都知道Dynaudio Consequence 音箱最早在1984年推出,推出之后被很多音响迷笑,说这样的音箱要练倒立才能听。为什么?因为这对音箱的高、中、低音排列跟其他音箱刚好相反:越大的单元排在越上面,越小的单元排在越下面。不管厂方怎么提出合理的解释,音响迷就是不买账。可是,可别小看这对「倒过来听」的音箱,从1984年到2009年总共也卖了大约2,500对。换句话说,至少也有2,500人接受它的理论,并且没有倒立听音乐。 其实Consequence UE倒过来排列的单元是有道理的,因为低音单元的发声点比较内缩,高音单元与中高音单元因为是软凸盆设计,发声点比较外凸。为了让低音单元与高音单元的声音「同时」达到耳朵,势必要把高音单元放得远些,低音单元放得近些。音箱箱体面板是平的,到底要怎么让高音、低音单元声波同时达到耳朵呢?既然不想跟Thiel一样面板设计成斜的,只好把单元倒过来排列。事实上这样的作法是很合理的,问题是Dynaudio用了好几种理论来排列音箱单元,一种是Evidence系列以及Confidence系列的D’Appolito排列,另外一种就是高音单元在下的Contour系列。还有就是跟一般音箱相同排列的Focus系列。这么多种理论,让人家到底要相信哪一种?我认为Dynaudio大可只要选择一种音箱单元排法,贯彻始终就没问题了。或许,他们觉得每个音响迷听音乐的习惯都不同,所以还是提供多种选择。 UE版的价值所在 在2009年,Dynaudio竟然推出Ultimate Edition。什么是UE版呢?就是箱体结构不变,只有长高大约7公分(加了脚座),另外重量增加大约40%,音箱单元重新挑选厂内最棒的,音箱边框加了厚厚的金属圆框,把音箱单元振动压住,并且镀金。据说镀金的厚度是超级的,大约有一张名面那么厚?也就是一般说的100条。「虾米」?黄金有这么厚,现在黄金这么贵,刮下来卖吧。此外,超高音、高音、中音单元都加了浅浅的金属号角导波器。还有,当年的单元悬边采用泡绵,现在则改用橡胶边,更耐用。 从外表看, 一般人都不了解Consequence UE的精彩处,如果从箱体解剖来看,就能够深入了解了。从前面看,它的低音单元在上面,其他超高音、高音、中音、中低音单元在下面,二者箱体互不相属。底下这四个单元又分别装在二个独立箱室中,这二个独立箱室不大,与后面的主箱体又是隔离互不相属的。第一代安装高、中音这个独立箱室是可以左右小角度旋转调整的,UE版则改为固定,料想是因为固定起来箱体比较不会产生振动吧! 再来我们看上面那个12吋低音单元,这个低音单元的箱室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不大,其实是跟主箱体连接的。而主箱体里面又藏了一个12吋低音单元,面朝上发声。最早的Consequence主箱体是低音反射式,借着内藏的低音单元与外露的低音单元形成Isobarik等压效应,增加外露那个低音单元的控制力,降低前后运动时的失真。这种系统Dynaudio自己有个名称,叫做「Compound System」。 罕见的17Hz再生能力 不过,到了UE版,主箱体改为低音反射式,一个长长的低音反射管安置在里面,开口朝下,名称也改为Vented Compound System。到底从原始的密闭等压Isobarik作法改为低音反射式,会得到什么好处呢?把原本只能到25Hz的低频段再延伸到17Hz。老实说ConsequenceUE是个苦命阿信,它的设计与众不同,声音表现的确很好,而且低频可以下沉至17Hz,这简直就是独门绝技,很少音箱能够达到这么低的频率。问题是,它经常没有遇上好的配偶,使得很多人在听它的声音时,会认为没什么了不起。既然声音表现没什么了不起,又要倒立着听,怎么可能会买它?真是冤枉啊!其实,以前我听Consequence音箱时就觉得不错, 后来听U E版时更好,当时以为这样就顶天了。没想到这次去日月音响,用Constellation Virgo前级搭Centaur单声道后级(数位讯源Playback MPS-5),其音质竟然是那么的好,真是出乎意料之外。 Constellation扩大机从最贵的听到「平价」的,我最激赏的就是「音质」表现,它们的音质美极了,很高贵,很柔和,很细致,一点沙粒都摸不到,简直就是上好巧克力酱一般。上次在钛孚音响用立体声的Centaur推EvidenceTemptation时就觉得很好,这次日月用的是单声道Centaur(每声道输出500瓦8欧姆,4欧姆时输出800瓦,2欧姆时甚至输出1,000瓦),难怪整体表现更上层楼。 到底这次Consequence UE的表现如何呢?啊!总编搞错了吧?这次的器材外烩不是要写ConstellationCentaur单声道后级吗?怎么会是Consequence UE呢?抱歉,我没说清楚,这次我想写的是Centaur单声道版与Consequence UE合体的整体声音表现。为什么?因为Centaur单声道版的声音跟立体版完全一样啊!我听不出有什么不同?既然如此,我没有必要再抄一遍立体版的评论吧?有兴趣的读者们去翻阅那篇立体版评论即可。在此我想讲的是二者合体的迷人声音。 音质表现最迷人 这套组合最迷人之处就是音质表现,我只听过第一张CD,就已经彻底了解音质之美。我用的是哪张CD呢?HQCD2那张精选集,第1首You’ve Got a Friend听完,这套音响的音质之美就已经深入我心。接着听第二首笛子姑娘,马上又感受到简单录音的音质纯美,那就像我所说的,很细很纯的巧克力,入口让人充满快感。第3首红烛泪虽然只有胡琴跟女歌手,但这二者的优美音质同样尽显,入耳是那么的柔顺,那么的纯美。第4首Sealed with aKiss 的音质更是感人,歌手纯美的嗓音配上萨克斯风的真实,很容易就让人跌入享受美质的「深渊」中。没错,我是说「深渊」,宁可跌入不要爬起来。来到第八首李香兰,内中的各种乐器无声不美,不仅饰演奏质感真实,更重要的是音质之美让人听了全身放松,如果旁边有床,真想舒服的躺下来享受这超美的音质。其实,这么美得音质还要有一样东西还搭配,才能完全显出美质。什么东西?超安静的背景。如果以视讯来形容,那就是背景全黑,一点闪烁噪声都没有,非常的安定。有这种全黑安定的背景,这套音响的音质之美倍加凸显。 生龙活虎弹跳力 确认这套音响器材的纯美音质与超安静的背景之后,我拿出JM Lab第三张测试片来听,此时我想测试的是这套音响的弹跳与活生。要知道,如果光是音质很美,但整个音乐听起来要死不活,该有劲的地方如死蛇,该弹跳的地方拖死狗,音乐之美听起来就会完全走样。我先选第3首One More Day 听,哇!弹性那么好,瞬时反应那么快,演奏者用力的感觉可以「听出」,而且听起来又是「举重若轻」,一点都不勉强,有宽松的味道。再来听选自音箱花唱片第六首She ,那脚踩大鼓的收束快速无比,但又带着适当软Q的弹性,真是弹跳活生软Q控制力统统有了。来到第11首Improvisation,这套音响同样显出扎实无比的特质,脚踩大鼓噗噗声听来非常过瘾,好像有气流刚弹出去又马上被拉回的那种Q劲。 接下来我拿出今年马来西亚音响展赠送片,内中选曲不仅是表现音场,还有很多考验音乐活生感、低频控制力的曲子,我要利用它来再度测试这套音响。我从第2首Pancake 听起,那又猛又弹跳的Bass一颗颗打在胸膛上,十分过瘾。虽然气势庞大,劲道很强,但又不会杂乱,不会模糊,是很干净的快速瞬时反应表现。而脚踩大鼓的噗噗声扎实凝聚,量感刚好,不会太多。第4首This Boy 是录音室泡制出来的空间感,饱富弹性的低频一个个好像在一个庞大的空间内弹跳,活生的程度好像肉眼可以看到气流从Consequence UE身上喷出。而那钹的敲击质感很真实,音质也很美,好像可以听出银光闪闪般。接下来是第6首Moondog,同样的,Bass的声音与脚踩大鼓都是那么的弹跳,那么的扎实。老实说,虽然没以听到Consequence UE那17Hz的再生能力,但光是听这些Bass与脚踩大鼓的活生弹跳表现就已经让人印象深刻了。                                                                                                                                                      ——转载视听发烧网
    0条帖子297访问
  • Well Temperd Lab VERSALEX
    ¥27,000    0.00
    类型:LP唱机
    VERSALEX 装配多层“波罗的海”胶合板底座,其顶层为胡桃木镶板。“波罗的海”胶合板幅面稳定,谐振自然,“情商”非凡。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模拟信源。它的音质是轻松的、自然的、和谐的,其节奏堪称完美,其音色令人回味。”——Audio Beat 规格唱臂配置是symmetrex“无缝隙” 轴承转盘振动控制伺服控制电机0.004” 涤纶线带高级配置symmetrex唱臂具有精密制造的高尔夫球悬浮在硅油最佳可变阻尼唱盘简单安装设置带避震脚钉亚克力唱盘波罗的海”胶合板底座
    0条帖子414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