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品牌用家>排行榜
-
- 麦景图Mcintosh MA6700
¥39,0000.00
- 类型:合并功放
- 麦景图高级合并式功率放大器MA6700,高达每声道200瓦的输出功率,足以推动大多数市面上可以见到的音箱,独有输出变压器适应音箱阻抗变化应对音箱瞬间的大电流需求,内置高素质的数字模拟转换电路,同轴、光线、USB数码输入端子配备,使其更加适应多媒体时代数码信号源的需求。
0条帖子200访问
-
- 马兰士MARANTZ PM8005
¥6,4750.00
- 类型:合并功放
- 这款全离散电流反馈合并式放大器是那些既追求一流音乐品质,又要操作灵活性的音响发烧友的最佳选择。其功率输出高达2x70W(8Ohm负载),同时对称电路确保最佳的图像平衡。为保证获得完全独特的音质体验,马兰士设计师突出并优化了功率处理特性,并重新设计了大容量且双重屏蔽的环形变压器电路,从而优化了带宽功率。 因此这款电流反馈放大器具有超大容量的储能,甚至可极其容易地驱动要求最苛刻的扬声器。为进一步保证最佳音质,PM8005还装有电流反馈HDAM及有助于减少振动的三层底盘。PM8005还具有音源直入模式,因此可连接最纯正的音频信号和唱机MM来尽情欣赏古典黑胶碟。它带您进入音乐圣堂。 主要特征 • rms输出功率为2x70W/8ohm的合并式电流反馈放大器 • 马兰士专有HDAM-SA3电路,更细腻再现音频 • 环形变压器和高品质定制元器件 • 三层底盘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了震动 • 高质量扬声器端子(A/B可切换) • 离散输入缓冲电路 • 镀金输入/输出,包括唱机(MM)输入在内 • 可控制放大器、CD播放器和网络播放器的系统遥控器
0条帖子224访问
-
- 马兰士MARANTZ SA8005
¥6,4750.00
- 类型:CD
- 马兰士设计工程师们充分吸取了在Premium Range系统中获得的成功要素,并再现了制造精致的SA8005立体声超级音频CD播放器的所有技术知识 — 以及大部分多用性。例如,借助更快、更低噪声和更低阻抗对称电路及高品质元器件,SA8005忠实地再现了宽广的声级,不会生成其他无关信息或丢失信息。载入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了谐振,同时大幅度降低波谱失真最大程度地确保了超级音频CD的音质。与Premium SA-14S1一样,SA8005也带有数模转换器(DAC)模式。其光纤和同轴数字输入以及USB-B可直接连接至PC。这意味着可以使用播放器的高品质DAC及装有HDAM-SA2模块的高质音频输出级。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什么最新研发的播放器也采用了最新信号隔离器技术,以从根本上消除PC噪声的原因。播放器可用作PC的声卡,而USB-B在异步模式下工作时不仅能处理192 kHz/24位的信号,还能处理DSD2.8MHz和5.6MHz的直流信号,具有最大的实用性和性能。此外,所有不同的音源均完美地进行一样的音频处理,因此所有音乐给人相同的震撼强度及包含所有元素细节的享受 — 无论是何种音源。尽情享受吧! 主要特征 • 超级音频CD/CD播放,用于处理HD音频的USB-A和DAC-模式(USB-B、 OPT & COAX插入) • USB-B端口异步工作模式可以处理高达192kHz/24位的 PCM信号和DSD2.8&5.6MHz的直流信号 • 装有马兰士HDAM-SA2的高音质模拟音频电路 • 高电流高保真度音响发烧级DAC CS4398和低抖动双系统时钟 • 环形变压器和高质量定制元器件 • 双层底盘设计,稳定性超一流 • 带有HDAM -SA2的耳机放大器 • 可控制放大器、CD播放器和网络播放器的系统遥控器
0条帖子273访问
-
- 麦景图McIntosh MA7900
¥45,0000.00
- 类型:合并功放
- 隨著數碼音樂年代來臨,「麥景圖」最新推出之USB兼容合併式放大器 - MA7900,秉承了其經典外觀設計和世代相傳的音色風格外;更加入了高兼容性的耳機擴音器,輸出由20 - 600 ohm,可匹配現時市場上之鑑聽級耳機;新增USB數碼輸入,可連接現時流行之數碼音源;並透過(McIntosh USB Audio Drive)* 讓一般音色也能提升至HiFi質素,最高可對應至32bit/192kHz。 同時,更加入了動鐵(MM)及動圈(MC)唱頭放大器,令兼容度大大提高。機身採用「兩組分離底盤」設計,將模擬輸入(上層)和數碼輸入(下層) 獨立分成兩組,有效杜絕噪音干擾。滿足酷愛「麥景圖」傑出音色的愛好者使用。
0条帖子204访问
-
- 麦景图McIntosh MA8000
¥65,0000.00
- 类型:合并功放
- McIntosh麦景图将推出全新MA8000旗舰合并功放,这款顶级机型集合了传统的音响美学和最新的音频技术于一身,在外观上延续了麦景图招牌式的经典黑色玻璃前面板配湖蓝色功率表,精工抛光不锈钢机箱,旋钮和拉丝铝手柄;内在集合了McIntosh新款的高级音频技术,具备丰富的输入/解码功能,为用家提供高水准的全能音响回放扩音。 MA8000旗舰合并功放提供300瓦x2的真实功率输出,拥有15组线路输入端子,包括:6组RCA非平衡、 2组XRL平衡、 2组唱头输入和 5组数码输入。其中数码输入具有两个同轴和两个光纤、以及一个USB接口,全面做到模拟、数码音频全兼容支持。 McIntosh全新MA8000旗舰合并功放除了具备模拟音频输入接口外,外具有两组高品质的唱头输入放大,能满足LP黑胶唱片用家的需求,内置的这组出色的唱头放大具有多组调节参数,可匹配不同的动磁与动圈唱头使用。同时具有家庭影院功能,通过特别设置以便于接入到多声道影院系统。数码解码组件支持32 bits/192kHz的高清格式的数字音乐文件的播放。同时MA8000还具有专门设计的模拟8段式音调均衡控制旋钮,可对每一组输入音频进行调节。 MA8000的功率放大部分配备麦景图著名自耦变压器作输出,采用大功率晶体管作输出,提供300Wx2的真实功率输出,可以毫不费力地推动几乎所有的扬声器。同时具备有特别优化的高增益高驱动力耳机放大器,能非常好的搭配几乎所有的耳机类型使用。采用双重机箱布局,线路组件立体布线设计.
0条帖子218访问
-
- McIntosh MCD550
¥40,0000.00
- 类型:CD
- MCD500採用美國加州的ESS Technology Inc.專為高要求Blue-ray播放器使用,有極高頻動態範圍及極低失真的Sabre Reference極品ES9008解碼晶片,提供精準無比解析度極高的D/A轉換。ESS Technology設計及製造電腦硬體、軟件、高集成度多媒體、半導體等軟件產品超過20。其中以PC音頻、視頻晶片產品和高速通訊晶片的研發居於領航者地位。 MCD500解碼部份以雙平衡模式設計,每組D/A解碼線路均以(Balanced/Parallel)平衡/平行線路工作。平衡設計以每聲道的正與負相將數/模轉換過程產生的噪音與失真互相抵銷;平行設計則可以降低數/模轉換時的誤差及改良線性,經D/A解碼轉換後以真正平衡的模擬訊號,以的動態範圍高達134dB和超低失真的-118dB傳送到前級輸出,盡顯麥景圖非凡音色。 MCD500唱片承托盤採用鋁合金特製,而整個收藏轉盤機械部份由堅硬金屬模鑄而成,更以合金完全封閉,可減低所有共鳴和防止外來干擾。
0条帖子184访问
-
- 高度风Ortofon Kailas SS200
¥9,5000.00
- 类型:音箱
- Ortofon Kailas SS200 書架式揚聲器,秉承日本高度風藝術與科技融合理念,特別委托位於日本岐阜縣飛驒高山著名 Oak Village 木造建築研究所製作聲箱。箱身以建築規格的高密度環保木材加壓而成,外飾採用 1.5mm 厚樺櫻木人手精工上色打磨而成。 單元方面,Ortofon 特別向挪威 SEAS 按其要求訂製 25mm 絲膜雙震邊高音單元。具有高剛性鋅壓鑄框支架的 150mm 震膜、20mm 長衝程設計的中低音單元。中低音單元音圈採用輕盈 CCAW 材料,令音圈大幅度驅動時,氣流及熱能迅速順利流走,提升低頻反應和速度。 分音器部份採用音響級元件,內部接線及輸入端子均為 Ortofon 產品,音箱內以日本製吸音材料填充,消減箱內駐波。整個配置除擁有觀賞級的工藝外觀,揚聲器表現更超越其體積所限
0条帖子244访问
-
- 天朗Tannoy Westminster Royal GR
¥265,0000.00
- 类型:音箱
- 70年技术精华,经典风华再现--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 西敏寺是Tannoy的Prestige系列的旗舰款,体积最大,高度约近140公分,宽度也近1公尺,箱内容积有530公升之多,也因此,它能发出的音乐能量也是丰满充沛的。西敏寺用上了Tannoy最经典的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这个单体有多经典呢?我若告诉您这个单体有70年的历史,您还会怀疑它的经典价值吗? Tannoy可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喇叭制造商之一,Guy R. Fountain在1926年创立了公司,1928年公司便改名叫做Tannoy,从这个起点算,距今已超过90年历史了。 公司发展之初,他们致力于开发PA公播喇叭产品,在英国,甚至一度将PA喇叭与Tannoy划上等号,1946年,牛津字典(Oxford Dictionary)还把Tannoy收录进字典当中,意思就是PA喇叭、公播系统。 当人们讲到「tannoy」时,意思不一定是指喇叭品牌Tannoy,而是指PA喇叭。Tannoy在音响界的耆老地位,可见一斑。 1948年,Tannoy推出了Dual Concentric同轴喇叭单体,这深深影响了他们日后的发展。如果说早年的公播系统与Tannoy划上了等号,在音响迷的心中,1948年以后的Tannoy则和Dual Concentric同轴喇叭密不可分。讲到Tannoy,就要想到Dual Concentric同轴喇叭。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设计呢?Tannoy认为同轴设计这种点音源发声,能够保持高、低音的时间相位一致。全音域喇叭也可以达到一致,但是全音域单体受限于物理限制,难免顾此失彼,或许中音表现出色,但是高低音总难兼顾。可是,同轴设计就能改善这个问题,声音是从一个点发出的,可以高低音分别由不同单体负责,就能增加两端的延伸表现。 西敏寺的这只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具有原厂最大尺寸的15吋纸盆低音,与一个位于中央的2吋铝镁合金高音。这个低音的纸盆振膜硬度够,在透过其形状提升强度,悬边则不是常见的橡胶或海绵,而是一种经过油浸的纤维材料,类似老式的布边材质,形状也特别,采用双重弧形设计,非一般的单圈设计,也不是老单体可见的绉折悬边,这是遵古法又兼创新的设计。 音圈口径为2吋,就在高音喉管的外围。背后的磁力系统则用上了Alnico的磁铁,这种磁铁主要在铁里掺入了铝(Al)、镍(Ni)、钴(Co),取其金属元素开头字母(也是化学元素名)而创的名字,这种磁铁的耐受力极高,因此磁力不易减退,理论上是永久磁铁;也就是说,用再久,磁力也不会衰退。 高音单体使用2吋的铝镁合金振膜、麦拉材料悬边,且同样使用Alnico磁铁。高音声波产生后,会先经过一个状似胡椒罐开口的导波器(PepperPot WaveGuide™),然后穿过一段直径少于2吋的喉管后传出来。 因为高音单体的尺寸较大,因此它的向下延伸表现也更好,这只Dual Concentric同轴单体的高、低音分频点设在1KHz,比起一般的喇叭要低很多。这个高音不管是设计或性能,都与号角喇叭的压缩驱动器极为类似。 精细的箱体做工,复杂的结构设计 箱体设计更是一大重点。西敏寺的箱体不仅壮硕,而且设计有料,做工更讲究。箱体采用高品质的桦木夹板制成,外表再贴上胡桃木的实木贴皮。桦木生长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木质密实,采用夹板,不仅密度更高、而且还因为纵横不同方向薄板黏合而成,因此谐振极低。 每一对西敏寺的贴皮都经过人工配对,木皮表面都上油处理,精细的制作水准宛如高级古董家具。Tannoy的工厂位于苏格兰大城Glasgow东方约10公里的一个小镇Coatbridge,西敏寺连同其他所有的Prestige系列喇叭都在这里制作,木工当然也是由英国本地老练的师傅所完成。 单是用看的,就觉得西敏寺箱体的做工了不得,我的眼睛不管看到哪里,都瞧不见可以让我挑剔的地方。箱体正前方,上下各有一条宽约3指幅的鸟眼枫木贴皮,增添了木料花纹的变化,并且更显贵气。 在Dual Concentric单体的开口处,有一个四方形的号角开口,特殊的开口弧形能提升喇叭的效率,特别是中频的表现。两侧各有直立的网布,这不是装饰,这是西敏寺内部背后负载通道的开口。 在西敏寺喇叭的内部,有着复杂的背后负载通道,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增加低频量感和延伸,以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这次试听的Westminster Royal GR的低音延伸可达18Hz(-6dB)。 我看到胜旗试听室的这对西敏寺并没有盖上正前方的网罩,其实原厂是有网罩的,网罩盖上之后要经过原厂的「钥匙」锁定,这样网罩才不会掉落。要取下网罩,也需要使用钥匙,网罩下方的钥匙孔,就是为了安装而有的。 此外,还有两个设计值得一提。其一是背后的喇叭端子。喇叭端子有什么好讲的?西敏寺使用了WBT的端子,高音与低音分开,采双线连接,到此为止都不稀奇。西敏寺的喇叭端子还有第五个。这个就稀奇了。 事实上,不只是西敏寺,其他的Tannoy喇叭也是这样设计。这个「多出来」的第五个喇叭端子是用作接地的,把这个接地端子接到扩大机的机壳接地上,可以把喇叭线所导入的EMI电磁波杂讯给导掉,如此一来,声音会更加干净。 第二个特点,也是Tannoy经典喇叭常见的设计,在前障板的下方,有一排高音的能量与衰减控制,包括决定高音是否需要增量,以及高音衰减的斜率如何。都可透过跳棒进行调节。试听时都是不做任何更动的「Level」状态。 ——转自驰生影音
0条帖子229访问
-
- 怀念Wadia Intuition 01
¥65,0000.00
- 类型:合并功放
- Wadia Intuition 01除了有时尚简约的外观以及入门级的价格之外,其优异的声音表现更是令笔者印象深刻!随后的几个月,广州的经销商还几度卖断货,可见Wadia的产品受欢迎程度是非常之高。 数码Hi-Fi的先锋 Wadia Digital(怀念)是数码Hi-Fi的先驱者,成立于1988年,由美国明尼苏达州一班前3M员工和通讯工程师组合而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群工程师们迷上了刚刚推出的CD激光唱片技术,由于对CD机的音质非常失望,于是他们利用工作之便以及相关经验对早期的CD机的设计进行完整的研究,发现其远远落后于当时已知其他领域的数码设计技术。于是,他们创立了Wadia Digital怀念数码,理念是应用先进技术以改良数码音响组件的整体表现,并将大量高科技电讯通讯技术和电脑DSP高速程序技术应用于Wadia产品中。 就在创立的同年,Wadia以一台名为“Wadia 2000 Decording Computer”的“解码计算机”闯出了新天地,这是Wadia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应用高速数码讯号处理器DSP技术,业内公认是数码音响的一个重大大突破。 Wadia 2000推出后,Wadia迅速确定了其数码音响专家的地位,其数码音响技术,亦对日后同类产品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并先后确立了很多新标准:如首先开发DigiMaster 升频(Up-sampling)技术;首家引入电讯通讯技术及AT&T玻璃光纤技术于音响产品中;Clocklink 技术将主时钟设置于极接近DAC芯片,以避免不必要干扰,大幅降低时基误差和污染;Swift-current技术,无负回输电流/电压转换技术;Direct-current系统以及由解码器直驱动功率放大器等等一系列技术。 Wadia最近被意大利实力雄厚的Fine Sounds集团收购,Fine Sounds集团旗下拥有 Audio Research、McIntosh以及Sonus Faber等国际知名音响品牌,可见Wadia的实力!这里不得不说一下,Fine Sounds集团是一个擅长做生意又富有设计质感要求的音响集团,旗下收购的品牌,个个都能在传统经典元素中寻求美感突破。 耳目一新的外观设计 加入Fine Sounds集团后的Wadia怀念,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变化,近期推出的全新Intuition 01解码功放一体机,无论外观与功能都给人无限新意。一改过去Wadia器材棱角分明的简约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流线型设计的外观,四边薄中间厚,仿佛一个UFO飞碟。前面板采用了淡白色的LED点阵显示屏用于显示当前的信道及音量,而屏幕两边均设有两盏淡白色LED灯,当夜幕降临时,就如一头猛兽在森林中两眼发光,十分有意思。这样的设计既前卫又优雅,科技又时尚,让人一看就爱上了。 这样优雅的设计不得不提它的设计师Livio Cucuzza先生,他是Fine Sounds集团首席工业设计师,著名音响品牌Sonus Faber世霸的高端扬声器也是由他担纲设计。平时他风度翩翩,穿衣品味非常好,难怪能设计出一系列优雅精致的作品。 丰富的接口 Wadia Intuition 01其实是解码功放一体机,从接口就可以看出它的功能非常丰富:具有7组数字输入,包括USB、光纤、AES/EBU各1组,2组同轴和2组I2S数码接口,同时还具有2对模拟输入连接,方便连接不同音源使用。其中,同轴以及AES/EBU最高支持24bit/192kHz,光纤支持24bit/96kHz的取样,而USB则最高支持32bit/384 kHz的输入,同时USB更可直解DSD,喜欢DSD的朋友有福了。输出方面提供一对喇叭输出,不过由于机身的限制,喇叭接口仅支持香蕉头,家里如果使用Y插或者散线的朋友需要改成香蕉头。 扎实的用料 拆开Wadia Intuition 01的外壳,内部为模块化设计,分别设有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显示和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一个小型的15VA环形变压器,采用意大利著名变压器厂TECA的制品,这部分专为信号接收处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供电。另外一部分是采用了意大利Powersoft的D-cell ali 13开关电源模块,为功率放大模块提供充沛的电力。而电源插座采用了滤波插座,这是同类机型中十分罕见的。 再来看看信号接收处理部分,模拟信号输入到Intuition 01之后,经过一对WOLFSON WM8786G芯片进行A/D转换为数字信号,再传至数字处理部分。而数字信号输入后,直接传送到数字处理部分进行处理。由于数字处理部分倒装在信号接收处理电路板上,笔者无法观察到所用的芯片,根据资料显示,数字处理部分会将所有信号,采用Wadia Delta-SigMaster 32bit升频技术进行处理,然后再交由ESS 9018S芯片进行解码。解码完成后,模拟信号被送进2对OPA1632进行模拟放大,随后信号被传送至功率放大模块。 强劲的功放模块 Wadia被意大利Fine Sounds集团收购后,大量地采用意大利产的模块,除了前面提到的开关电源以及环形变压器之外,功率放大模块采用了意大利的Powersoft D-cell amp 3数字功放模块,提供190W/8Ω或350W/4Ω的强劲推力。 Powersoft是一家在专业音频领域非常出色的公司,于1995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成立初期,数字功放还是一个不被看好的领域,几位创始人并不相信这样的现实,着手开发自己的数字功放模块,于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便在专业音频领域首次推出数字功放并预言这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今天的现实证明,这项创新的确引领了一场行业革命。其独特、尖端的电子技术和软件科技,让Powersoft已在同行业中获得了认可和赞誉。因此用家也不用担心它的声音表现。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进口品牌放大器都采用了数字功放,也就是说D类放大,特别是欧洲生产的产品。除了欧盟的环保标准越来越高之外,数字功放的声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采用了数字功放模块之后,电源供应也就不需要那么庞大厚重了,设计师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添加更丰富的功能,又或者改变传统的机箱造型,以迎合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话说回来,若不是Wadia Intuition 01采用了数字功放的话,也不可能设计成这样的造型。 优异的控制能力 试听时用了一张《星际穿越》的电影原声大碟,用来测试Intuition 01的控制能力。电子乐器制作的音乐,在低频的下潜方面是普通乐器不能比拟的,因此非常考验器材的控制能力。Intuition 01重放出了的低频非常到位,不会让人觉得软软的没力气,也不会令人觉得心烦。同时音场的位置也适中,偏后的同时也向两边扩散,营造了非常不错的包围感,Intuition 01顺利地通过了这次考验。 接着试听Katherine Jenkins的《Home Sweet Home》,前奏部分一开声就凸显出非常好的舞台感,乐队的位置能够清晰地分清楚,分布于舞台后方,非常宽广。而歌手演唱时,人声的定位位于舞台的中央前方位置,不偏不倚异常准确,而歌手的声音和乐队的演奏分离度非常高,很有“即视感”。歌手的声音圆润,听起来很舒服自然。如果让笔者盲听的话,真不敢相信数字功放有这样的声音表现,但事实上Wadia Intuition 01就是一台不折不扣的数字功放,可见现时数字功放的技术以及声音表现都已经有质一般的飞跃。 最后再试听大动态的表现,笔者选取了马泽尔《火鸟组曲》的片段进行测试,各种乐器齐鸣的时候,毫不费力地完整重放了出来。就算是扭大音量再进行试听,完全感觉不到有一丝疲态或者失控的现象,这都得归功于Wadia Intuition 01强劲的功率放大模块。 总结 对于音响发烧友来说,选购一件音响产品首先是听它的声音表现;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则更多地看中它的外观以及实用性。Wadia Intuition 01绝对是一件既能满足音响发烧友又能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音响产品:既有简单、另类又时尚的外观设计,又有丰富的功能以及多种多样的接口,更重要的是它的声音表现尚佳,入手一台Wadia Intuition 01,既可聆听音乐,又能赏心悦目,何乐而不为呢? ——转自U-audio
0条帖子193访问
-
- 威仕Weiss DAC202 DSD
¥48,0000.00
- 类型:其他
- 这款由Weiss推出的DAC202 D/A转换器是最受CAS玩家们欢迎,但同时又最希望拥有的DAC。它的体积只有常规机箱的一半,是典型的桌面型器材,在国内的定价高达50000元人民币,这对于大多数的CAS玩家而言,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撇除价钱,只听声音的话,DAC202的确是一件好货。其实,DAC202推出市场已经不是最近的事情了。我评论它的目的有三个。第一,目前新版本的DAC202可支持DSD音乐文档的播放。第二,身边很多仰慕DAC202的CAS玩家朋友一直都想知道它的重播性能。第三,说实在的,我自己也很想听听。正是这三个目的因而促成了这篇评论文章。 为什么我说DAC202的内部设计是专业AD/DA设备的架构?其实我自己最近很热衷于使用专业录音棚里面的AD/DA转换器。而当我打开DAC202的时候,就发现它的D/A转换部分在整块电路板中仅占据了一个小豆腐块的位置。DAC芯片是ESS9018S,低通滤波模拟放大等部分都采用运放组成,元件与元件间靠得很近,并不像很多发烧器材那样整个模拟电路用分立元件制作,然后电路板就是大大的一块。相反,USB和火线接口的异步模块则占了大部分。这种设计架构在专业AD/DA里面是最常见的。但DAC202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DAC202的定位是民用级别的音频回放设备,所以很多功能都被去掉,最后只剩下回放部分。这是因为Weiss出身专业的关系,而将很多专业设备的设计带到民用设备之上。其实,类似的例子除了Weiss,像Bechmark、Mytek等品牌的民用设备都有类似的设计。 在功能上,DAC202内置的功能挺多的,又够实用,同样带有专业设备的影子。它有耳放和前级功能,而且耳机输出和高电平模拟输出部分的输出电平都可提供多级调节,可对应有源音箱和不同阻抗的耳机。另外,它还设有同步时钟I/O接口,用于连接带同步时钟输入功能的CD转盘、数字I/O卡等等,又或者外接一台更精准、更低Jitter和低相噪的时钟发生器。关于这个功能,这或许是CAS玩家们经常忽略的问题。其实,一台高性能的同步时钟发生器对音质的提升是非常大的,因此,Esoteric、DCS、Apogee等品牌都有独立的同步时钟发生器。但可惜的是这些产品的可选性不多,大部分都是专业设备,一般的用家很少机会能用到。所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把DAC202外接Zodiac的10M铷原子钟发生器和分频器,看看能把DAC202提升到什么样的境界。 看完了关于DAC202的介绍之后,大家能猜出它的声音走向了吗?像录音室设备那种中性、率直,犹如蒸馏水那样无色无味吗?不是,Weiss的定位很明确,家用设备的声音是追求好听!所以DAC202的声音又厚、又暖、又甜美,毫无半点的粗暴。尤其是我以它直接与Neumann KH120A和K+H O300连接的时候、低频很厚、很凝聚,规模感很大,而中高频部分的音色很柔美,开放性很好,且柔美当中带有一点的光泽。声音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像单端输出的胆机,很丰满、浑厚和温柔。在搭配5英寸低音口径的KH120A音箱时,DAC202让我听到非常饱满浑厚的低频,而且低频段把握得很出色。那是因为它不臃肿,在速度的表现上不徐不疾,并有不俗的解析力。钢琴的形体不仅庞大,而且低频的强弱对比很清晰,听起来很扎实,但又带一点松软感。听2L公司录制的钢琴录音时,钢琴的形体庞大稳固,钢琴的颗粒感饱满而不失凝聚感。而听《唐浩赛序曲》的时候,小提琴组的声音线条感、厚润感,大提琴组的声音丰厚感都令我感到相当满意,而且定音鼓的质感很清晰,弹跳力好。总体来说,DAC202的声音不但自然耐听,而且很稳重,平衡度很好,不会有什么骚动。而且也因为DAC202的关系,我才意识到KH120A原来有这么棒的低频效果。 或许有不少人看到DAC202的定价,再看看它的体积,最后再看看它的用料,估计都已经手软了一半。但音响就是这样,卖的是声音效果,并不是体积和元件,只要有好声音,就不管你的外形是怎样的,又或者体积有多大、用什么元件。而DAC202正是这样的一件产品,不管是我,还是我的那些发烧的朋友,他们听过DAC202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一直不认同的CAS系统原来能发出这么美、这么有模拟味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样,我对DAC202更是越听越喜欢。自从拿回家试听后,我每天都用它听音乐。即使不是认真试听的时候,也会打开网络电台,用小音量来听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不仅如此,我太太本来不是发烧友的,但每当我播放她喜欢的音乐时,她都觉得DAC202的声音很好听,并要求我把音量开大一点让她也能听清楚。从这方面就证明了好器材能重播出美好的音乐,而美好的音乐能够打动每一个人。 ——转自影音中国
0条帖子324访问
-
- 马克 列文森MARK LEVINSON NO.52
¥165,0000.00
- 类型:前级
- 海山試聽Mark Levinson No.52前級 文‧郭漢丞 相隔多年了,Mark Levinson終於再次推出旗艦前級!No.52之前的旗艦前級是No.32,推出時間是1998年,可是接續No.32的新機器No.52呢?竟然要等到2013年才問世!這麼一等,音響迷們可期盼了15年啊! 「潔癖」的設計 採直立擺放的模組放大線路 前往天母海山音響試聽之前,我先做些功課,好奇為什麼No.32要等這麼多年,才能把旗艦地位交棒給No.52?難道Mark Levinson這家公司是認為No.32已經改無可改,所以要花15年的時間來提升進化,才能夠凝聚出No.52?從這麼長久的改款時間,我們可以感受到Mark Levinson這家公司,或是它所屬的Madrigal Group,對於推出新產品的態度有多麼審慎嚴謹了。 Mark Levinson當年推出No.32前級的設計,可說是領先時代,兩件式機箱、模組化設計、獨特電源升壓處理......,這些特點有許多一路延續到No.52身上,但是隨著時代進步,做得更完善,諸多設計特點且讓我們一一看下去。 兩件式箱體的No.52,讀者們應該猜出這是所謂「Clean Box」(乾淨箱)、「Dirty Box」(髒箱)獨立的設計。哪一個是Dirty Box?電源,這個部分產生的干擾最多,而吃電的放大線路則是「Clean Box」。不過No.52有趣的地方是,兩個箱體大小不同,如果不講,大多數人會猜測那個帶著旋鈕與控制按鍵的小箱子是放大線路,而外觀簡單的大箱子是電源,實際上相反,小箱子是電源,而放大線路都在大箱子裡面。 為什麼顛倒過來了呢?前級耗電量不大,所以變壓器不需要非常龐大,可是Mark Levinson使用了模組化放大線路,而且採「直立擺放」,所以箱體需要足夠的高度,這放大線路的箱體變得比電源供應還要大。我因為是來海山試聽,沒辦法拆開機箱看內部,可是原廠提供的內部照片,一看就知道Mark Levinson真是有「潔癖」的設計。 Mark Levinson No.52顛覆傳統的印象,小箱體為電源,而大箱體才是放置放大線路的地方,因為Mark Levinson使用了模組化放大線路,而且採「直立擺放」,所以箱體需要足夠的高度,這放大線路的箱體變得比電源供應還要大,而這也是Mark Levinson「潔癖」設計的地方 擁有120dB聲道分離度的關鍵 T Switch 放大線路的「Clean Box」裡面怎麼擺?從正中央一個黑色長條盒子貫穿,箱體分為左右兩邊,明顯可以看得出左右聲道獨立配置。那中間的黑盒子是什麼?唱頭放大器。左右聲道的高電平放大線路,整齊地排列在兩邊,頂部有金屬罩隔離,而靠近背板部分則有許多繼電器,Mark Levinson稱之為T Switch,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輸入端子相互獨立,不會串入其他雜訊。實際上的好處在哪裡?答案是聲道分離度!No.52的聲道分離度有多好?120dB!以標準CD規格的96dB來說,No.52這120dB的左右聲道分離度絕對綽綽有餘,就算對應到DSD或高解析度PCM 24/192訊源的128dB,這120dB也能近乎完美地把左右聲道訊號分離開來。 雖然No.52的放大線路箱體頗大,可是內部配置乾淨整齊,簡直比教科書畫出來的還要整潔。這些端子並沒有經過電路板,而是直接鎖在背板上面,這代表訊號直接從輸入端子送入放大線路,訊號路徑最短,對訊號的減損也最少。 No.52背板就讓人一目瞭然,誰是負責電源、誰是負責線路放大,不會讓人傻傻分不清 對於平衡的堅持 No.52總共有七組輸入,包括三組平衡與四組非平衡,每一組輸入都可以獨立調整,不過No.52的放大線路卻是不折不扣的全平衡設計。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最好還是使用平衡端子,這麼想當然沒錯,但要是前端訊源沒有平衡輸出怎麼辦?Mark Levinson已經替您想到了,他們不希望No.52的非平衡聽起來比平衡輸入遜色,所以這四組RCA端子接收的雖然是非平衡訊號,但是內部另有線路把非平衡訊號轉化為平衡訊號,換句話說,對No.52而言,不管是平衡或非平衡輸入,聲音訊號送入前級之後,放大線路全部都是平衡放大。為什麼堅持平衡?因為平衡放大的共模互斥(Common-mode rejection)效應,可以大幅度降低雜訊,您看出Mark Levinson的堅持了,他們要的就是乾乾淨淨的放大線路。 對於平衡的堅持還不只如此,No.52中央的唱頭放大模組,上面所使用的RCA端子是Mark Levinson的獨家設計,雖然是非平衡,但是卻有和平衡端子一樣的共模互斥效果。在輸入增益級的部分會產生對稱的反向訊號,讓唱頭放大一樣是「全平衡」工作。唱頭放大的增益分為兩級,增益達到60dB,意思是說,就算您使用增益很小的MC唱頭,No.52一樣可以應付。Mark Levinson這樣設計唱頭放大,最早用在No.38前級,利用平衡線路的高共模互斥降低線路放大噪訊,解決傳統昇壓器底噪問題。為了隔離唱頭放大線路,No.52外面的金屬殼用上了Mu金屬(鎳鐵合金)。 Mark Levinson No.532雙單聲道後級,擁有400瓦的大輸出功率,負責提供功率推動喇叭 既然放大線路是平衡,RIAA等化也是平衡,這裡使用了0.1%無感薄膜電阻與5%層積薄膜電容,透過精選電子元件確保RIAA等化曲線的精確度。唱頭放大的設定也很彈性,MM/MC唱頭不管輸出高低,都可以在No.52的選單上面搭配調整,另外還有20Hz高通濾波可選,濾除唱盤傳過來的轆轆聲。甚至唱頭左右聲道的平衡,還有3dB的範圍可以調整,調整精度有0.1dB那麼細,等於3dB切成30等分讓您調整左右聲道音量平衡。可惜這次到海山試聽,沒有搭配到黑膠唱盤,不然這No.52的唱頭放大設計,光看原廠資料可真是精彩。 內建可升壓至200Hz的變電所 提供乾淨電力 接下來我們看到電源供應,No.52這部分一樣設計得乾淨整潔,黑色外殼裡面由兩塊金屬板分隔為三個部分,左右兩邊各有一個環形變壓器與濾波線路,中央則有一塊大電路板,電路板上有幾個封裝的模組。左右獨立封裝的變壓器容易理解,可是中央的電路板要做什麼?這部分可真的是Mark Levinson的獨家絕活! 我們都知道電源供應對於音響器材的重要性,可是除了多重穩壓濾波之外,還有什麼可以講究的設計?Mark Levinson的辦法很簡單,所有的器材吃的交流電都一樣,工作頻率不是50Hz就是60Hz,市電裡面躲不開電力迴路其他器材混入噪訊,不管是電視、冰箱或冷氣,都會產生影響音響器材的噪訊,從電力回路當中「串」回到音響系統裏面。器材只要吃市電,這些噪訊都躲不開,No.52也不例外。躲不開怎麼辦?Mark Levinson的設計很厲害,他們乾脆在No.52裡面蓋一座「變電所」! 數位訊源是No.512 SACD/CD唱盤,採用Esteric VOSP承盤,Mark Levinson為了降低CD在高速運轉時的震動,先將VOSP承盤先鎖在厚鋼板上,才固定在機箱底部 怎麼在前級裡面蓋「變電所」?那就是No.52中央佔據一半面積的電路板,左右兩邊的變壓器分離供電,分別給左右聲道,這樣設計不稀奇,很多廠家都這麼做,可是No.52把送進來的電力要送到中央那一塊「變電所」,把原本是50/60Hz的市電(台灣是60Hz),升壓為200Hz,經過這個「昇頻處理」的變電所,重新整流、濾波,電力就乾淨了。這個方法很聰明,其他在電氣迴路的電器產品,工作都是在60Hz,產生的噪訊也會60Hz的電器之間流竄,可是No.52並不以60Hz工作,而是拉高到200Hz,光是這樣改變工作電力頻率,大家用電的工作頻率不同,就能讓No.52免除其他60Hz的噪訊干擾了,再加上重新整流濾波,No.52放大線路吃的電怎麼能不乾淨! 具備精確且細緻的音量控制 最後一項要介紹No.52的重點則是音量控制,No.52的音量控制器使用了68個電阻,採用表面黏著技術銲在Nelco 400013SI電路板上,這68的電阻可以搭配出65,000種設定,分佈在0~80dB的控制範圍當中。所以No.52的音量控制不僅精確,還能控制得非常非常細,23dB以前每一格是1dB切換,而23dB~80dB之間則是以0.1dB為單位來切換,這麼細緻的音量調整,您一定可以在每一張CD播放時找到最適當的音量。 還有,Mark Levinson標示Nelco 400013si的PCB板也有意義,這種PCB板的頻寬超高,可達1~10GHz,而且耐溫特性超好,溫度飆到攝氏245度也沒問題,同時符合RoHS無鉛製程規範。此前的No.32不得不改款的原因,也和RoHS有關,凡是不符合規範者都無法銷售,而新款No.52已經完全符合RoHS規範。 設計表過,我們來聽聽No.52的表現。為了讓No.52表現出「正宗」Mark Levinson之聲,海山準備了全套Mark Levinson系統,數位訊源是No.512 SACD/CD唱盤,後級搭配No.532,喇叭則是Sonus Faber Aida。器材之間使用的線材則幾乎都是MIT,只有No.512上面使用了Argento。除了線材的搭配,海山還有一項「絕招」,就是擅長使用德國Finite Element公司的Resonator,可以「鎮壓」器材本身工作時的諧振,工作範圍在200Hz~1000Hz之間,剛好是人耳最敏感的中頻段,海山林先生使用Resonator的經驗豐富,我每次去海山聽器材,每一款器材擺放Resonator的位置都不同,顯然當中有許多訣竅。 聲音乾淨、快速、通透 推翻Aida的既有印象 既然是頂尖系統,不客氣,一來就祭出「Tricycle」三輪車,音響迷對這張dmp的唱片應該很熟悉,剛開始的鍵盤音樂節奏輕鬆,聽起來滿普通的,可是當鼓聲出來的時候,那可是又快又狠,力道十足,音樂本身的動態對比非常大,對音響系統是很大的考驗。當No.52搭配全套Mark Levinson推著Aida,鼓聲一出來就馬上讓我豎起耳朵!怎麼了?這跟我之前在海山聽Aida的印象完全不一樣?很多人都覺得Sonus Faber帶著溫文儒雅的氣質,柔順好聽,可是這三輪車用No.52來搭,Aida好像整個不一樣了,那種乾淨、快速、通透,電光火石一般的暫態反應,那不像我熟悉的Aida啊!至少,之前在海山聽的時候,Aida那種略帶撒嬌的柔媚很清楚啊,可是怎麼換上No.52之後,整個透明度拉得那麼高,音場更顯深遠,而音符顆粒變得那麼結實有勁,形體刻劃銳利清晰,整體表現都轉性了! 心中暗叫驚訝,No.52這次改款確實不簡單,從技術上來看,似乎只是把No.32的突破設計「變得更好」,可是真正試聽驗收,那種無與倫比的純淨通透,我只能用「上善若水」來形容!No.52真的沒有辦法形容帶著什麼樣的「味道」,就像水一般,可是如果要講「水」,真正講究的人絕對可以嘗出水的滋味,最好的水一喝就知道沒有雜質,無色無味,但一般自來水煮沸,一樣沒味道,可是喝起來就沒有滑順舒服的感覺。我在海山的時候,林先生招待的是斐濟水,是非常優質的海洋深層水,我才跟林先生講他對水的品味很高,沒想到No.52也是「上善若水」,在乾淨清澈的聲音刻劃中,帶著自然清新的滑順。 低頻厚實有量感 層次清晰 再來一張難的唱片,我選了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專輯,在流行音樂的錄音當中,Michael Jackson可說是典範,因為預算充裕,動用的都是葛萊美獎錄音的常勝軍,效果優異。一開始的「Jam」馬上會讓人嚇一跳,因為來的不是音樂,而是打碎玻璃的聲音,雖然是電子合成器搞出來的聲音,可是No.52一樣乾淨純粹的重現,我又被騙到一次,以為哪裡玻璃碎了,還好,電子鼓和樂團馬上進來,厚實的低頻節奏,推得Aida虎虎生風,那低頻錄得厚重又有量,一般的系統聽起來也能有不錯的低頻量感,可是No.52把低頻段不僅重現量感,還有清晰的層次。這種層次分明的效果,充分展現Michael Jackson多軌錄音的魅力,那是目不暇給的細節,靠錄音師在混音台上調整得「見樹又見林」,既有豐富強烈的節奏,還有各種電子音樂的細節,可是普通的系統聽得出低頻量感,或者加上超低音就能控制低頻量感,但如果要呈現如No.52一般解析力十足、層次豐富、細節分明,幾乎不可能,我一邊聽著「Dangerous」,一邊推想著錄音師加了什麼料。確實,Michael Jackson的唱片加了不少料,可是能聽得出如何加料的系統,那還真的不多,這樣子聽Michael Jackson,細節之多,簡直就像是在錄音室聽混音與Mastering一般清晰。 音符顆粒分明 樂器聲自然有光澤 接下來我換上古典音樂,拿出葛瑞茉新近錄製的「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難度很高,第一樂章由法國號「唱」出主題,鋼琴應和,在No.52上面那法國號溫暖厚實,而且有著清晰的形體刻劃,這兩者兼顧很不簡單,可是No.52把那音符變換之間的轉折細節,細膩地呈現,隨後葛瑞茉的鋼琴應和,安靜又有氣質,三次應答以後,鋼琴如狂風暴雨一般衝了出來,呈現布拉姆斯厚重的面貌,一顆顆音符在No.52上面粒粒分明,隨著旋律向上衝高,然後樂團Tutti齊奏,重新回歸主題,氣勢壯大又宏偉。在No.52上面,我幾乎聽不見任何No.52的個性,它是那麼的乾淨通透,呈現出非常自然的樂器光澤,法國號如此,鋼琴對答也是如此,可是等樂團齊奏加入,那聲部之間的分離度,在音場中自然的鋪陳,左邊是小提琴聲部,右邊大是提琴與低音大提琴,音場定位非常清晰,可是整體Tutti的融合感,卻又那麼的自然。我心裡只想著:維也納愛樂那如金色絲綢一般的音色,在No.52上面表現得真好啊! 聲音定位精確細膩 在討論No.52的規格時,我們講到了聲道分離度120dB的數據,可是我們要怎麼聽出它的好處?用歌劇來驗證最好,我拿出「威爾第:茶花女」,聽涅翠科與費亞松在2005年薩爾茲堡音樂節的現場錄音,這「現場錄音」要特別強調,與錄音室錄製的歌劇比較,在錄音室裡面不用「演」,所以歌者都是站一排直接對著麥克風唱,可是現場錄音必須要「演」,所以舞台上歌者不光唱,還要「走位」,尤其是第一幕著名的「飲酒歌」( Libiamo Ne' Lieti Calici),舞台上擠滿了人,男高音費亞松唱出「讓我們高舉歡樂的酒杯」,No.52呈現的不止是費亞松溫暖的嗓音與細膩的聲腔變化,這時候演唱阿弗列德的費亞松,實際上高舉著酒杯,站在舞台中央右側,在No.52上面,您也不會錯過這個細節。還有,唱薇奧麗塔的涅翠科這時候站在舞台的左邊,一邊唱,一邊移動到舞台右邊,而且還與現場的群眾打情罵俏,No.52惟妙惟肖地把歌劇演唱者的移動感表現出來。要知道,我在海山聽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影像的輔助,可是No.52優異的聲到分離度,把這種舞台上細膩的移動感,用精確的聲音定位表現了出來。 強大的解析力與層次感 我最後一張在海山聆聽的唱片,是「蕭士塔高維奇第五號交響曲」,這是很難的交響曲,尤其是第四樂章,短笛顫音吹奏出高亢激昂的曲調,定音鼓如狂風暴雨一般連續強奏,與銅管激昂緊張的曲調呼應,弦樂群跟著殺進殺出,簡直像是戰爭激烈拼鬥的場面,聲部交織複雜厚重,這種複雜的音樂,最需要前級的解析力與層次感,如果前級沒有辦法拉出各個聲部的線條,在聲部堆疊之時,很容易顯得混亂,當然,後級的控制力也不能少,再來就是喇叭要能重現足夠的頻寬,三者加起來,才能盡顯蕭士塔高維奇那種宛如預告戰爭一般的強烈音樂感染力。狂風暴雨的音樂過後,弦樂群拉著細微的聲線,可是墊在弦樂群上面的卻是溫暖的銅管群,有如雨過天青一般,溫暖的陽光洒在大地之上,No.52開闊的音場,從狂風暴雨的緊張強悍,轉為和煦寬闊。我聽得入神,是啊,這才叫蕭士塔高維奇,那種緊繃到極點之後的放鬆,撥雲見日,能夠表現的這麼好,No.52不簡單。不,是全套Mark Levinson加上Aida真不簡單。 雖然主角寫的是No.52,可是音樂靠的是全套Mark Levinson加上Aida一起呈現,還加上海山的巧手搭配調校,我不太能分開來講,可是聽過No.52之後,我在去聽其他的前級,幾乎怎麼聽都會想起No.52,想起那通透、乾淨、清澈,有如純淨水質一般,而其中帶著一點點微微甜味,那是頂級水質的滑順舒適,這「上善若水」的真滋味,在我目前聽過所有前級當中,No.52堪稱第一。 ——转自U-audio
0条帖子267访问
-
- 乐林Jeff Rowland Model 725
¥231,0000.00
- 类型:后级
- Model 725单声道后级放大器,采用AB类放大,无负回授设计,在8Ω负载下可输出330瓦大功率,4Ω则为650瓦,是Jeff Rowland新一代产品中的佼佼者。 Model 725的机箱依然无可挑剔,使用整块航太规格的6061-T6铝块直接CNC一体成形车出,就连散热鳍也是整个机箱的一部份,除了能帮助有效散热,也能避免机箱共振,并提供最严密的RFI/EMI屏蔽。Model 725另一个特殊的地方是采用了密耳规格(mil-spec)的多层陶瓷电路板,具有非常低的介电效应与能量吸收,确保最完整的信号传递。 最平衡的电路也应用在Model 725身上,不论是电源、输入到输出,所有线路均严谨地平衡对称,对于降低失真与噪讯极有帮助,因此Model 725仅能接受平衡输入的设计极为合理。电路上,Model 725大幅采用低含铅量以及低温度系数的表面黏着元件,可以有效缩短信号路径,降低电路的电容与电感质,因而得到比传统电路更低的噪讯。 电源部分,AB类放大的Model 725并非采用传统环形变压器,而是交换式电源,其特点是效率高,重量轻,小小一组便可提供1500瓦电源,而且具有高频宽,低噪讯的优点。最令人爱不释手还包括极为趁手的喇叭输出端子,虽然仅能接受Y插,但可毫不费力的所紧,确保最讯号传输毫不遗漏。 ——转自音响共和国
0条帖子266访问
-
- YG Acoustics Hailey 1.2
¥260,0000.00
- 类型:音箱
- 这款高级喇叭延续了YG的令人惊叹的工业设计和一+流的顶+尖精密工艺,以航天级铝合金复合架构组成双模块配置箱体,完全美国制造,定位于高级到顶+级市场。 Hailey 1.2使用特别订制的顶+级单元,YG对这些单元进行优化,使其更为平坦与低失真。配合先进的3D设计技术和数控切割的ForgeCore扩散号筒,让高音的扩散角度更广,音质、定位更好。中低音单元采用了BilletCore专利技术,YG对这些单元进行优化,使其更为平坦与低失真。分音器秉持YG Acoustics对于全频段精准相位,以及超平坦频率响应曲线的苛求设计,分音器的分频点经过特别设计,从而避开了人耳敏感区域。低音的分频点是可调的,对中音的干扰可以通过不同的调节尽量降低。YG Hailey 1.2音箱频率响应为20Hz-40kHz、灵敏度87dB,分频器分频点24dB Octave, 1,75kHz/65Hz。 YG的另外一个靓声重点集中在音箱上面,音箱采用了精细的数码机床进行加工,整个箱体面板没有一个平面,同时各单元也进行了改进,合金板之间的镶合也采用了新的工艺和衔接材料。分体的音箱都为加厚双层航天级铝合金复合架构,侧板由二层不同厚度的加厚铝板组成,经过高精度的CNC车床加工制作,前障板更是采用瑞士国防部用来制作弹道导弹的6061T651钛铝合金材料,彻底排除箱体的共振,超强的硬度几乎能抵抗所有单元的震动。采用了新的超高精度的CNC车床加工制作,使板面对角度与尺寸的精密度误差极小,箱体铝板间实现超高精度的的契合工艺。 在全刚性的箱体内部,YG Acoustics另外填充了其它软性材料,目的是要完全抑制有害震动,音箱设计成密闭形式也是为了避免反射导管引起谐振。配合新改进的无震动加压组件、FocusedElimination吸振技术,彻底排除箱体的共振。 Hailey 1.2音箱体积330x1220x540mm、重量77kg。
0条帖子273访问
-
- 国都Quad ESL2812
¥95,0000.00
- 类型:音箱
- 经过多年发展,Quad静电音箱已演进到ESL-2812/2912世代,这次试听的是体积较小的Quad ESL-2812。事实上,Quad早在1957年便已推出静电音箱,并言简意赅地命名为ESL-57(静电音箱的英文名称是Electrostatic Loudspeaker,简称就是ESL),这当中又经过ESL-63、ESL-988/989、ESL-2805/2905等世代,现今的ESL-2812/2912则在2012年发表。 ESL-2812/2912与前代ESL-2805/2905在外型上是大同小异,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左、右两侧的金属边框改为黑色,而上缘边框以及底座改用实木贴皮,表面加上钢琴烤漆后更显宜家宜室。内部设计有何异同呢?主要就是静电振膜前、后方产生电压的定子(stator)采用新的三层喷涂技术,可提供更好的绝缘效果,使振膜与定子可以靠得更近,其效果就是让振膜可以承受更高的功率,唱得更大声。 静电音箱最大的优势是声音比传统动圈式音箱更精准。这是因为静电振膜非常薄,约仅头发的十分之一,由于振膜的质量非常轻,轻到可能和接触到的空气差不多重,因此静电薄膜震动时就不会有传统锥盆振膜难以避免的惯性。这也就是说,静电振膜可以立即启动,也可以立即停止,完全迎合音乐讯号的变动,声音自然精准,而不像锥盆振膜当音乐讯号停止时,还止不住震动,而讯号启动时,又稍有迟疑。不仅如此,细微的音乐变化直接转换成轻微的振膜震动,静电振膜可完全跟上讯号的变化,细节量因而也极为丰富。 —— 转自视听发烧网
0条帖子271访问
-
- 八度Octave RE290
¥50,0000.00
- 类型:后级
- Octave从1980年就开始设计后级,在30多年来的研究及经验累积下,设计及制造胆扩音机的技术已十分成熟。RE290立体声后级为RE 280 280 MKII的进化版,使用大功率的KT120强放管,在推挽模式下,每声道可达100W输出,比KT88更强横。输出变压器的特殊设计在对付低阻抗喇叭也显得轻而易举,RE290的功率频宽在15 Hz 至 85kHz,讯噪比为-106dB,即使是使用高效率扬声器,在近距离位置也易察觉有哼声或噪音存在,RE290整台机器使用欧洲生产的高质量零件,还有稳定的质量与设计,产品至少可用15年以上,但音色仍保持不变。 空管机最大的魅力,在于使用不同的胆管便会有不同的音色表现,Octave深明此道,所以RE 290可配搭老式的真空管,或是现代流行使用的KT120。只要在机背位置的功率选择开关切换高输出或低出模式;例如在低功率模式时,强放管可选配KT88、6550、KT90、KT100,而选用EL34真空管就必须匹配阻抗高过4奥姆的扬声器时才能使用。而设在高功率模式便是KT120。当每次换管时,必须配合本机简易的偏压调整装置重新调准强放管偏压, 这样才能确保强放管的工作电压准确。除此之外,用家更可因应需要,将持续工作模式转换为省电模式, 当机器在10分钟后停止音乐播放时,便会自动进入睡眠状态,此举除了节省能源,更可延长机器寿命。另外,RE 290还可外接Black Box或Super Black Box升级,以提升扬声器单元的控制力,让音乐舞台的三维空间更见宽阔立体。
0条帖子257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