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全部
  • 排序方式:
  • 排序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失真??? (作者:gene+ 时间: 点击数: 77)
    收藏
  • 为什么音箱的失真是‘美丽’的?而音箱前面的器材的失真就是‘扭曲’?

    如果耳朵听到的失真包含两者,努力减少其中一种数值较小的,而欣然接受另一种数值较大的,是不是有点像鸵鸟的逻辑,把容易隐藏的头扎进沙里就行了。

    音箱的失真度没有标出来可能是数值太大,不大好看,商业宣传上起负面作用。一般的单元都不标失真指标,见过的例外是seas的Excel系列单元,它们在可用频段的失真一般<1%。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寻找加拿大的烧友! (作者:blueapple 时间: 点击数: 50)
    收藏
  • 有在加拿大的DX吗??想问一下加拿大Mississauga
    什么地方可以买到电子元件?谢谢
  • ·

    (作者:Jim Wang 时间:2002-11-07 01:12:06)
    http://www.partsconnexion.com/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dadoudou 时间:2002-11-06 23:34:21)
    hdlu88@hotmail.com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早春的阳光 (作者:心竹 时间: 点击数: 811)
    收藏
  •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在我这一次音响升级行动即将完成之时,突然有一种冲动,想把这一段过程和当时的心态纪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篇记叙文。

    一、 缘起

    大约在十多年前,那时我不知道什么是发烧音响,只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欣赏音乐,通过翻阅几本音响杂志,顺便咨询了单位的同事,便有了自己的第一套器材,AR-NAD-CEC,总计5000元左右。记忆犹新音响开声的那个晚上,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让我感动得落泪。从那以后,我陆续也听过不少高级的多的器材,但再也寻不到那一刻的感觉。

    追随300B和LS3/5a的风潮,几年前我拥有了单端300B和Rogers LS3/5a,我想,这套器材大概会伴我终身了吧,虽然她的频宽和功率有着那么多的局限,但欣赏音乐足够了。直到去年年底的一天晚上,经历了一场ATC20T与CRAFFT它的角斗后,我下决心与我那小家碧玉的“爱人”分手。

    二、 选择

    遵照发烧界的金科玉律,首先要确定音箱。当时我脑海里只有ATC和DYNAUDIO的身影,毕竟自己一个工薪族,能买的起的音箱也有限,如二手的ATC20,DYNAUDIO的Contour系列,朋友还推荐购买音乐性见长的Spendor 1/2。ATC是我敬仰的音箱之一,但其难推的事实,令人望而却步,同时,ATC不到低的低频也是我犹豫的原因,有了3/5a的经历,更希望有一对表现全面的音箱。无庸讳言Spendor广受好评的音乐味,但与我如今追求的监听风格不合拍。

    在北京迪高专卖店,反复比较了DYNAUDIO Contour1.3mkⅡ和1.3se,不可否认,1.3se比1.3mkⅡ,无论是哪个频段,都要胜出少许,尤其多了点顺滑和温暖。但考虑到价格上相差7000元,我还是能够接受这一点差距。一周后,我将Contour1.3mkⅡ搬回了家。

    接下来选配功放,迎娶了DYNAUDIO,自然需要大马力,于是BRYSTON 4B来了,音乐味十足的荷兰前级SPHINX project2来了,与原来的马兰士cd63一起,重新让我的小屋沐浴在音乐中。

    三、 磨练

    当1.3mkⅡ在家中展开歌喉时,第一感觉就是高频亮而且刺耳,与我在商家的听音室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毫无音乐味。而BRYSTON 4B这台功放是完全中性的录音室监听器材,高频比较暗,当时认定问题就出在那条临时代用的国产喇叭线上。很快,朋友借来了一条clear 3,当年AQ的顶级线,一曲过后,clear 3就摘不下来了,不但重新找回缺失的音乐味,高低频延伸和量感也非常平衡,速度快慢合适,尤其是中频饱满,毫无所谓传言中DYNAUDIO中频薄的缺点。事后觉得clear 3胜在中频厚,与Contour1.3mkⅡ正好相互弥补,是非常好的搭配。

    换线后,我对这套系统的声音已经非常满意,即使在音乐味上,也不输于原来3/5a和300B的组合,原以为就此可以踏踏实实地欣赏音乐了,直到有一天,在另一位发烧友家中听到了WATT /PUPPY 5。

    WATT/PUPPY 5的低频至今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此之前我也听过不少大型系统,但都是在很大的听印环境中,从来没有在家居环境下,受过这种低频震撼的洗礼,只觉得滚滚低频铺地而来,速度极快,收放之间干净、清晰。不但欣赏以低频见长的唱片如此,诸如交响乐、钢琴等,在气势和乐器的形体表现上,都有如临现场的感觉。回到家中,再听1.3mkⅡ,便怅然若失,音乐的表现仿佛是一个飘浮在空中的影子,无法捕捉到真实的身形。

    这种不满足,在随后我听了HARBETH Monitor 40以后,更是萦绕在心头,无法拂去。Monitor 40的12吋低音虽然没有WATT/PUPPY 5般强悍,但其构建的音乐形象却一样丰满而扎实。我知道低频量感是小书架箱的先天缺陷,Contour1.3mkⅡ从价位上也无法与贵它几倍的上述2款音箱相比,但从厂家的测试曲线上看,应该也可以下到40多Hz的,或许是我还没有将它的实力发挥出来?

    带着这种疑惑,我用《高保真音响》赠送的音频测试碟粗略地测了一下,结果吓了一跳,原来在50、63Hz处,声音几乎不可闻。原来如此,发现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对低频影响最大的是音箱的摆位,其次是脚架的选择。我使用的是原来专为承放3/5a制作的土炮脚架全钢结构,每只重达百斤以上,放置1.3mkⅡ不但过高,而且移动极为不便,这也是我没有仔细摆位的原因。由于3/5a的低频只到80Hz,因此该脚架对低频影响不大。想起在购买1.3mkⅡ时,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我的发烧引路人)就劝说我购买原装脚架,当时觉得价格太高,对脚架的作用也持怀疑态度。如今再三权衡,为了移动摆位方便、高度合适、改善低频,就痛下决心,将那对唯一作展示用的脚架买了下来。

    首先将脚架放在原先的位置,播放Telarc的《布兰诗歌》,那鼓声深深下潜,席地而来。我当时的感觉只能用“震惊”二字来表达,不是震惊于低频的再现,而是震惊于脚架的作用。事后我分析,原装脚架是通过对震动的合理吸收,使低频得以充分地表达,从而有别于我原来坚硬沉重的钢质脚架。随后便开始为音箱摆位,重新找出因反射而抵消的低频,这项工作如今可以自己一个人轻松完成了。最终结果是将音箱拉到距后墙1.3米,靠近侧墙的位置,然后大幅度向内侧转,有点类似螺孔摆法。再进行频段测试,31Hz也能感觉得到,50、63Hz更是清晰可闻,只是还有一点谷,留待以后想办法加以解决。

    升级过程还没有结束,不久又更换了CD机,考虑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了一台2手的Wadia 6,音源的改进带来了声音品质又一次的明显提高,相比马兰士cd63,那是一种大气、中性、平衡的美,没有刻意的描摹,只是把CD中所有内容原本、真实地呈现给听者,结果就是我想把所有的CD都重新再听一遍。

    假如让我形容此时这套系统的声音,那就是“早春的阳光”。

    四、 尾声

    这套器材如今的花费已经超出了我原先的计划,虽然无法媲美那些高级器材,但已经充分实现我原来换机升级的目的:还音乐的本来面目。就是通过一次次的选择过程,对HI-FI的理解,对声音品质的分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但得到更多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有时不禁在想,究竟是为了音乐而HI-FI,还是通过HI-FI接近了音乐?10多年前,通过小小的收音机,在深夜里中因音乐而落泪;如今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去寻找同样的感受,是邪?非邪?

    HI-FI,一条充满挑战和快乐的不归路,没有真正的尾声…。
  • ·

    (作者:ldh 时间:2002-11-05 21:22:25)
    • ·

      (作者:jyf 时间:2002-11-05 21:58:42)
  • ·

    (作者:家林 时间:2002-11-05 22:06:30)
    强烈建议有文采的烧友多点动笔!!!!!!!
  • ·

    (作者:wwam 时间:2002-11-05 22:15:43)
    心竹兄所說,小弟?有同感

    在我的聆聽經歷中,感性往往比理性要多得多,記得讀書時候的,居然可以?男⌒〉氖痔岱乓魴C中體會到歌劇的美,也曾倚著千?碓?闹鲃邮揭粝洫氉孕蕾p著?多芬的激情,那時內心的感動決對大於任何一款名貴的音箱試時所能得到的,我想,追求hi-end的過程中對聲音的要求變高了,或許品味也提升了,但,最終還是希望那令人悸動的感受,畢竟那才是我頭栽進音樂的領域不自拔的原因啊!!!!

    小弟現也正想?入單拿的音箱,聽您這麼一說,這原?S腳架看?硎鞘〔涣藝?呵呵
  • ·

    (作者:大军CBR400RR 时间:2002-11-06 15:33:06)
    写的很不错。
    我想许多人玩HIFI,除了吸引人的音乐,剩下的就是挑战和实践。信号线、电源线、喇叭线、脚架、脚钉、房间、摆位、电源、再加上器材间的排列组合,需下工夫的地方太多了,往往小小的变动会带来声音上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单拿这类敏感的喇叭。但乐趣也就在这当中了。
    大家都是发烧友,每个人经历虽不同,但相同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从非发烧友的眼中看我们这些人,呵呵。。。
    “你用那么粗的电线有用吗?又不是车间。” “·#%#¥%··”
    “这首曲子你们一屋子人都连着听一上午了,也不腻” “ ··#¥……”
    “你这屋子贴那么多放鸡蛋的纸托做甚?”
    哈哈!!
  • ·

    (作者:FU-113F 时间:2002-11-06 17:53:40)
    确实是一篇好文章。
  • ·

    (作者:老CC 时间:2002-11-06 22:49:07)
    • ·

      (作者:amati 时间:2002-11-06 23:28:17)
      之间用过: A1d, A1se, 406v, pma-S1, MF-M3, cello350+krell krc-hr,bryston-9b,唉,平均一年一部。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audionote an-vz (作者:as 时间: 点击数: 54)
    收藏
  • 请问audionote an-vz(xlr)二手多少钱?谁有,我想要。
  • ·

    (作者:amati 时间:2002-11-06 05:35:23)
    • ·

      (作者:星星 时间:2002-11-06 08:28:31)
      有事请教!打你的电话老是关机。
      我的:013037407886
    • ·

      (作者:donl 时间:2002-11-06 09:51:31)
  • ·

    (作者:*Jazz* 时间:2002-11-06 13:55:18)
    香港AN的代理的器材要比英国,甚至北美贵很多,导致AN二手线材在港的价格和新线相差不多,

    • ·

      (作者:donl 时间:2002-11-06 17:32:56)
      另HK的ls3/5a用家众多,价钱自然高居不下。但AN确有能人所不能之处,即使价钱“分身家”,一样有人贵贵都买。Color4兄是中毒的人之一。
      Jazz兄,上次不巧有事未能见面,有机会一定补数。
      • ·

        (作者:color4 时间:2002-11-06 23:17:52)
        他家的器材有三个特点:
        音乐味
        音乐感
        音乐情
    • ·

      (作者:as 时间:2002-11-06 22:36:21)
      现在用的是AN-VX,在家里比过XLO、CADARS、NBS、忠实几个牌子的一些中、高价线,觉得还是audionote 的声音真的很连贯,全频一致性非常好,对声音的控制力很强,但中低档的线可能因为线身太细,电流量小的缘故,重量感稍差,我想顶级的VZ应会好很多,因此有了升级的愿望,哪位听过VZ,能否谈谈,谢谢!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谢谢 (作者:nicotine 时间: 点击数: 67)
    收藏
  • 安桥 500 115WX5
    马兰士 SR4200OSE 100X5
    天龙 1802 130X5
    诸位,请教,这几款都是5。1的,不知道比较之后该买哪一款呢?
    我准备配 B&W 601S3+LCR3+DM303
    谢谢咯。
  • ·

    (作者:nicotine 时间:2002-11-06 18:46:15)
    安桥494/595和500/600比较有什么区别呀
    孰优孰劣呢?
  • ·

    (作者:ycaudio 时间:2002-11-06 21:32:40)
    天龙1803是国产的,除非上2802。所以选安桥。
    • ·

      (作者:nicotine 时间:2002-11-06 22:01:19)
      谢谢
      我这儿安桥600价格和天龙1802差不多,依你之见还是安桥?呵呵谢咯!
      6。1现在用不上是么?这6比5多在哪儿?什么时候可以用上呢?
      音箱呢?601S3够了么?要低音炮么?
      • ·

        (作者:荒漠 时间:2002-11-06 22:43:16)
        6.1比5.1有更强的包围感和空间穿越感。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大家久违了~ (作者:流氓 时间: 点击数: 82)
    收藏
  • 很久没来论坛转了,诸位老兄还好吧?
    (9月24日)在我34岁的生日那天,我的女儿降生了,呵呵~!今儿个老百姓真呀真高兴~
    发个刚出生的照片请大家分享一下!呵呵~
    好啦!以后聊~洗尿片去咯~

    祝大家:生命不息,发烧不止~

  • ·

    (作者:dadb 时间:2002-11-01 20:51:32)
  • ·

    (作者:ldh 时间:2002-11-01 21:01:45)
    记住: 以后过生日的时候,一定给千金提前一天过,万不可爷俩同喜同乐。只要有你一天,你女儿的生日就要提前一天过。
    • ·

      (作者:li 时间:2002-11-01 21:29:46)
      流氓就是流氓,连生小孩都与别人不一样。哈哈。。
      • ·

        (作者:流氓 时间:2002-11-02 13:09:24)
        谢谢刘大哥和dadb兄!刘大哥说的我记住了!呵呵~
        老li兄:你给我的winxp正盘我无法安装,没序列号,序列号在你的笔记本上贴着呢,你找找看,找到了把号贴上来。
        • ·

          (作者:li 时间:2002-11-02 14:53:16)
        • ·

          (作者:deadsprite 时间:2002-11-03 09:26:02)
  • ·

    (作者:li 时间:2002-11-02 14:55:02)
  • ·

    (作者:leisure 时间:2002-11-06 22:26:14)
    • ·

      (作者:leisure 时间:2002-11-06 22:28:11)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讨论经验心得-有人用过DVD的VGA输出吗? (作者:哀兵 时间: 点击数: 72)
    收藏
  • 我以前用过.当时的机器是万利达N996,显示部分用得是长虹DP5188A,DVD机调成逐行输出,感觉画面效果非常清晰干净,毫无杂质,犹如镜子般.之后,又接上色差端口,感觉不如VGA那么纯净,基本上与S端子接口的效果差不多--尽管理论上色差输出好于S端子输出.最近,我换了一台松下47P580G背投,各项指标比长虹那款略高,但没有VGA接口,只好用色差,实事求是地讲:看DVD的效果整体上不如以前使用VGA的好.所以我认为输出接口的效果:VGA>色差>S端子>普通视频接口.
  • ·

    (作者:65ss 时间:2002-11-06 19:27:33)
    我也使用VGA连接逐行DVD和逐行TV.我的感觉是VGA和色差的效果远远好于S端子和普通视频,看习惯了逐行后,隔行图象真的觉得惨不忍睹.
  • ·

    (作者:tplyyl 时间:2002-11-06 20:56:47)
  • ·

    (作者:wyatt 时间:2002-11-06 21:11:43)
    万利达N996还不行啦.用东芝的带RGB输出的DVD试试.SONY的KV-29ED2电视机是内置倍线器的机子,一般会比DVD带的简单逐行输出要好点.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