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全部
  • 排序方式:
  • 排序
  • · 请教刘兄 (作者:hhy023 时间: 点击数: 690)
    收藏
  • 请教刘兄:双8寸的低音落地音箱和单12寸低音落地音箱,标称频率向应35HE-20KHE,但在实际听音中,在箱体相近的情况下,两种中那种单元显得更宽松自然,低频下潜更深?
  • ·

    (作者:LDH 时间:2010-11-09 16:30:04)
    不过大口径单元虽然宽松,但是速度也会相对慢些。要想得到快狠结实有力富有牛筋感弹跳感的话小口径单元又占优势。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deleted 时间:2010-11-04 12:51:02)
    deleted
  • ·

    (作者:Simfu126 时间:2010-11-08 20:01:58)
    我用audio research LS26+AA powerIII来推,效果不错,除了箱子还未煲开有点紧。我估计推好新版小名琴,要求功放的控制力不能太低,否则低频要么出不来,出来了收不住,个人之见!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恳请LDH版主及各位烧友给点意见 (作者:kele 时间: 点击数: 1356)
    收藏
  • 准备想把现在的书房改造成听音室,无奈书房太小,长3.96,宽2.55,高2.82,(2.55的短边,一面有门,一面有窗)对于这么小的改造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些什么呢?大家给些意见吧,先谢了
  • ·

    (作者:LDH 时间:2009-08-26 23:20:40)
    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所需要的措施都不一样,没有经典可遵循,只有自己多实验。
    小房间强吸音好些,不要怕吸的“过死”不好听,只要你的器材够档次就没有必要利用房间的混响来遮丑,因为录音里面已经添加了合适的混响了,大可不必我们再给录音添加点“味精”。
    做个石膏板吊顶,铺木龙骨实木地板,用以对付小房间容易产生的低频“过量”问题。
  • ·

    (作者:萤火 时间:2009-08-28 14:03:21)
    刘版主本人对高音的理解就很有个性,至少他的设备给哦的感觉是这样,哦觉得如果系统声音密度不够高的话,还是别吸的太多,你在空旷的操场上拉琴,和你在音乐厅里拉琴声音肯定是不一样的,喜不喜欢就看个人了。一般的歌手在地下通道唱歌都比较好听,但在操场上唱歌也能出好声的歌手就寥寥无几了。 但在楼道里如果声音太大谁唱出来都是难听的。操场上就不太会出现这种情况。
  • ·

    (作者:llhu 时间:2009-08-30 18:55:23)
    您要的是音乐厅?还是录音室?

    聆听空间的残响时间关系到聆听者对音乐的感受,音响迷经常挂在嘴边的光泽、甜味、温暖、宽松、定位感、清晰、空间感、现场感等可能都会受到残响时间的影响。所谓残响时间是指一个猝发音发出之後到能量衰减60dB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会以简写RT60来表示。

    残响时间会依空间的大小、用途的不同而所有差别。在现代的音乐厅设计中,二、三千个位子的残响二秒是最多人采用者,而歌剧院由於要让歌词听得更清晰,因此残响时间要短些,一般认为1.5秒是可以接受的。要提醒您的是,此处的二秒或1.5秒指的是500Hz这个中心频率,比500Hz更高的频率残响时间会更短,比500Hz更低的频率残响时间会更长些。如果想要让低频段更清晰,则500Hz以下的残响时间要短些。

    音乐厅如此,录音室呢?录音室由於空间更小,而且在里面监听的目的并非欣赏音乐,而是监听录音过程中是否有瑕疵,乐器的音色是否录得正确?拍子是否精确等等。所以,录音室所需的残响时间通常短於音乐厅很多,甚至比一般家庭的聆听空间残响还短。

    现在谈到家里的聆听空间残响,到底家中音响室的残响时间要多少才是最适当的呢?一般而言没有精确的规定,但通常都会在0.5秒以内。在0.5秒以内这个范围内,如果残响时间越长,音乐的光泽会更好,音场会更庞大,音像与乐器线条会更丰润。不过,定位感将会比较不精确,低频的清晰程度也会降低。反之,如果残响时间越短,定位感更清晰,音像更明确,暂态反应更快,低频更清楚。不过,此时也会因为残响时间较短而觉得乐器的声音比较不够丰润。

    在此有一个难题,一般人家里不可能会有量测残响时间的仪器,即使知道残响时间最好要在0.5秒之内,也无从认定这0.5秒到底是多长?在此我传授读者们一种简单的判断方法:您觉得空间内有安静的感觉,但讲话时还能够保有丰润,而且不会觉得说话有些吃力(因为声波吸收过度,所以要用点力说话),这样就差不多了。假若您觉得空间内随时都有吵杂的感觉,而且音乐的声音含混不清,那可能就是残响时间太长了。

    话说回头,在可接受的残响时间以内,我们还是会遇上「稍长」或「稍短」的选择,如果残响时间稍长,音乐听起来会比较丰润。如果残响时间稍短,音乐听起来会比较精确。这就好比我们选择在音乐厅内听音乐的感觉,或选择在录音室中听音乐的感觉。这二种选择我认为都没错,只是个人选择罢了。

    通常,一位经常听现场音乐会的音响迷可能会选择音乐厅内的听感,而不常听现场音乐会的音响迷可能会选择录音室的听感。在此又会产生一项辩证:到底音乐会的听感为真?或录音室的听感为真?对於经常听音乐会的音响迷而言,现场那种较长的残响所营造的音乐气氛是他所熟悉的,他可能会倾向牺牲定位、层次等的精确性,而去追求整体的音乐融合感觉,所以他会认为音乐厅的听感为真。而对於喜欢录音室监听效果的人而言,他认为当音乐被记录下来时,录音师、制作人所听到的就是录音室的效果,所以当然是录音室的听感为真。

    或许您会问:刘总编选择哪边呢?我喜欢音乐厅的那种身体被音乐包围的感觉,我同时也需要精确的定位感与层次感等,所以我二者需要。或许我可以这么说:60%倾向音乐厅听感,40%保留录音室听感。无论是音乐厅听感,或录音室听感,我都要很美的光泽,很甜的声音,很丰润的乐器形体,很庞大的音场,很快速的反应,很精确的解析与定位层次。我很贪心,您呢?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关于正版与盗版的话题大家都讨论很多很多了 (作者:ldh 时间: 点击数: 1214)
    收藏
  • 有人说差别是明显的,也有人说听不出差别。一年前版主在XXXXX论坛因为该话题被砸了个头破血流,从此再不敢登XXXXX论坛。当时我的一些论述大多引用了CD制片厂工程师的一些见解,我认为人家是专业搞这一行的嘛,当然有发言权了。却仍然被一些“高手”给拍了砖。我不反对使用盗版,我自己就有近两千张左右。但是如果说听不出正版与盗版的差别来的话,就需要好好检讨了。
    光凭嘴说我知道很难说服别人,正好近来维修了一台进口高倍数字摄影仪,实验性能时随手把一张正版CD放上去拍了照,如下图,然后又找了一张我觉得与正版差别不是很大的、质量相对不错的盗版CD拍了一张照片。
    结果不用我说,大家自己看一下就明白了。盗版的塑料片基明显的要比正版的塑料片基呈现一些半透明状的絮状杂质。这说明盗版制片使用的塑料米的质量与正版是有很大差距的,尽管我们用肉眼看不出这种差别来。而这些杂质对激光的折射所引起的数据误码是肯定的了。
    这是正版的数码放大照片。
  • ·

    (作者:ldh 时间:2001-11-11 10:42:18)
    • ·

      (作者:ldh 时间:2001-11-11 10:47:49)
    • ·

      (作者:长腿 时间:2001-11-11 11:06:47)
    • ·

      (作者:aiko 时间:2001-11-11 16:37:20)
    • ·

      (作者:tobe 时间:2001-11-12 11:07:40)
      刘板主的实验只能说明片基差的CD比片基好的CD质量要好,我想这个结论没有人会反对吧?
      但是片基质量的好坏与Z版还是D版似乎没有没有必然联系吧?谁能保证那些Z版CD用的都是好片基?现在有些D版CD一看就是从正牌大厂里出来的,规模巨大,包装精装,这些厂子当然同时也出Z版。那不是可以说这些厂子里出来的Z版和D版使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呢?淄博本地就有一家CD工厂,想必刘板主对Z版厂子做D版也有所了解吧?
      • ·

        (作者:ldh 时间:2001-11-12 11:40:40)
        你的意见也对。国产的正版CD同样可以使用与盗版CD一样的片基原料。但有一点好象咱们都能理解的那就是盗版片基材料几乎没有使用达到国外CD生产标准的片基材料的。因为优质专用塑料米和普通工业塑料米的价格相差几乎一倍,而一些劣质塑料米的价格甚至是优质品价格的1/3,如此差价相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会有几个生产厂家会使用优质材料吧。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因此我在说盗版、正版时,正版一般是指的国外进口的正版片子。例如上述的正版照片就是大忙人兄赠给我的价值300元“威信”的试音碟。而盗版的照片则是国内某大厂生产的四十多元的所谓“正版”片子。我也说过这张碟子听感上不错,与原装正版差距不大。但是在片基材料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实际上很多国内几十元一张所谓的正版片子,声音与盗版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淄博是有家中等规模的CD生产厂家,正因为我了解他们的生产工艺和材料选用。所以我的一些话并不是想当然乱讲的。
        • ·

          (作者:家林 时间:2001-11-12 12:25:58)
          • ·

            (作者:ldh 时间:2001-11-12 12:59:33)
            我听音乐有两种情况,一是校音调校器材,那当然是不会用盗版的了。另是欣赏音乐,这时候我听的是音乐,感受的是内涵,并不特别在意他是否是正版或盗版。当然了,我的这些盗版在很大意义上是处于收藏的目的,平常聆听的是比较少的,真正我喜欢的音乐制作,我肯定有正版的。所以平时听的还是正版的多。算来我的正版也有大约600多张了。
        • ·

          (作者:三哥戴表 时间:2001-11-12 12:27:48)
          好1点的CD基料是一种称为“光学塑料”的东西,这是可以用来做傻瓜相机的镜头的塑料。纯净度、透光率都是没得说的。
        • ·

          (作者:tobe 时间:2001-11-12 14:18:56)
          原材料、技术、管理,当然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咱们就差得远了。

          国外的Z版CD好象也不贵,大概不到20美元吧?我手上有一张D的日本板的CD,后面印着售价:1700日元(含消费税),可到了国内就贵得成了“奢侈品”了,真是FT!
          • ·

            (作者:王磊 时间:2001-11-12 18:49:02)
            国内一些走私碟,如DG,EMI等等也就几十元,不到百元。
            • ·

              (作者:pet 时间:2001-11-12 19:09:44)
  • ·

    (作者:小众 时间:2009-08-28 10:55:16)
    ^_^。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从360和QQ之战看发烧论坛的吵架现象 (作者:万泉朝阳 时间: 点击数: 803)
    收藏
  • 看来本坛班主从不公开评论国产音响的好坏,不主动吹捧自产功放,而坚持让烧友听过才决定是否购买,让用户自主判断和选择,确实是高人。
  • ·

    (作者:LDH 时间:2010-11-05 09:21:18)
    人老了,已经过去了心高气盛的年纪,与世无争夹着尾巴做人其实挺好的。呵呵。。。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ATC (作者:Tim 时间: 点击数: 554)
    收藏
  • 想上对ATC 主动版,刘版主给点意见?
    我房间尺寸4.25 X6.8 米(28.9 平方),上50主动版合适还是100主动版合适?
    另外,新款TASL 和老款ASL 哪个更好?(价格当然是TASL 贵很多),拜托给点意见。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问下刘老这个荷兰灵狮可以推ATC20T吗?? (作者:钟不烧 时间: 点击数: 975)
    收藏
  •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5331711764........找了功入好久了...很难找到价格合适又能推我的箱了....箱子回来 半年没开过声音..那个难受啊...请各位给个指教啊...1W左右有什么功入能推好啊....期待中....
  • ·

    (作者:LDH 时间:2010-06-10 07:52:17)
    你早就问过灵师功放,版主也明确的回复你了,到现在还是念念不忘,不妨买来试试,反正发烧就是折腾,经验也是花银子积累下来的。
  • ·

    (作者:钟不烧 时间:2010-06-11 17:15:15)
    出加拿大原产威乐1200功放
  • ·

    (作者:Tim 时间:2010-11-08 11:26:52)
    MARK LEVINSON 23.5都搞不定,更别说进口万元级功放了,根本没戏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在瑞士逛音响店 (作者:阿明 时间: 点击数: 2351)
    收藏
  • 这段时间在瑞士学习,在学习中基本上把瑞士的大城市都走了一遍,发现在音乐之乡其实音响店并不多,有些城市可能有好几支乐队(交响乐\室内乐),好几个音乐厅,但音响店真的很难找.终于在卢塞恩市遇到了一家,在圣加仑市遇到了一家.
    他们音响店的特点是新产品和二手器材摆在一起卖(相机店也是,相机店要比音响店多很多),卖的基本上都是大众产品,NAD的产品线最多,最有点意外的是LP机非常多,在店里的比重要和CD机差不多,LP碟也很多,看来欧州人还是认同LD的音质,机子也不贵,从500-900瑞朗都有(1瑞郎=6元RMB).
    二手机则也以大众化产品为主,如日本的CD机,欧州部分中档的机子(如NAD\MYRID\CAMBRIGE),也没发现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当地人和商家的诚信,让二手\一手的东西在店里可以和平共处,绝不会把二手的东西当一手卖.
    在与店家的聊天中,有二点很吃惊的感受:一是店家对高档器材的认识,我本来是要找高文(GOLDMUNM)的,这可以产于瑞士的名器啊,想看看是不是比国内要便宜,结果卖家对这个牌子评价相当差,说是价格不值它的声音表现,售后服务又差。他建议我关注那些中等价位的器材就够了。
    二是店家对顾客负责的精神,我在问二手Marantz 72 CD机时,店家诚恳地说二手CD机的光光寿命很难保证,它们的光头也不好找,让我要慎重考虑一下。
    这就是瑞士人的消费观,实用不奢华,商家的价值观:诚实不欺诈!
  • ·

    (作者:sattv1244 时间:2009-05-27 06:47:59)
    本国人很少有人开豪华的车型 基本上都是开普级型车 不像我国
  • ·

    (作者:ldh 时间:2009-05-27 09:14:01)
    攀比现象,不管自己是否是需要,买东西一定要买比同事朋友更高一级别的,最简单的列子是手机,它就是一通讯工具,满足了主要功能就可以了,但有人把它当作身份的象征,一定要买高档的,拿着门面气派,现在满大街都是手机,连捡破烂的都人手一块,你就是用上10万元一部的手机也没人羡慕你。买车也是这样,越是贫穷就越是要面子,买好车。只有物质积累达到了比较高的时候,人人都消费的起了,再不把拥有一辆车当作什么有钱的象征了,跟手机一样时,那时候就跟发达国家一样,除了需要,只要满足使用要求就可以了。
    至于商家做生意---行为取决于修养,很难想象在国内慢脑子是钱,把赚钱放首位的商人会“诚实不欺诈”。
  • ·

    (作者:naim_2002 时间:2009-05-27 09:26:54)
    其实现在发烧音响的主要市场是在亚洲的国家,主要是在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中国,其他国家很难见到什么高档音响店的,不要说音响店了,人口密度都远远没有这个几个地方高。中国人多,很多问题都很难解决的。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探讨乐器、音响声音的美与真 (作者:laoniuhh 时间: 点击数: 629)
    收藏
  • 乐器和自然界物体发声的机制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乐器声音是美的,演奏家使用的乐器更是百里挑一。乐器发声频

    宽有平衡的音量,乐器的共鸣箱有完美、和谐的共振。优美的音质、音色,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
    所有录音软件记录的都是一流水平乐器的声音。
    声音的波形很复杂,用傅里叶级数原理分解声音波形,可以得到一定频宽的,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谐波。在

    乐器标定音高频率以上有,标定音高频率以下也有,标定音高频率以下的谐波如何产生的?
    所有的弦乐器都是以弦的振动频率定音高。举个例子,小提琴和大提琴有相同音高的音域,大提琴和贝斯也有相同音

    高的音域,相同音高的声音不同,听感主要是音高以下频率有不同。拉比低音空弦高八度的音时,可以看到低音空弦在

    振动,空弦振动振腹、振节有几种状态,低八度、同频、高八度。此外还有琴箱的低频谐波。管、簧片乐器也是这样。
    如果用一根空弦做实验,结论是,标定音高频率以下没有低频谐波。
    不同乐器声音频谱有不同的频宽,好的乐器声音频谱,一、高低端谐波频率要主频有和谐关系。二、谐波幅度和主频

    幅度呈线性递减关系,三、高频谐波要有很好的延伸。
    经过很长时间演奏、煲琴,仍然缺少了上面几个条件的乐器,只能是普及型的乐器。
    调整平衡的音响系统,有能力比较好的再现各种乐器的声音。
    HIFI音响追求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真实再现声音频谱中的各个谐波,构成完美的声音再现。
    音响再现乐器声音,频谱的高频段谐波幅度减少,音色受到影响,主频和中频段谐波幅度减少,声音变得单薄。声音

    任何频点的谐波幅度包括主频幅度的变化,对于音响,是失真。
    有不对的地方,请发烧友指教。
  • ·

    (作者:llhu 时间:2010-11-08 09:06:49)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探讨音响线材在音响中的作用 (作者:laoniuhh 时间: 点击数: 758)
    收藏
  • 音响线材应该有哪些技术参数,线材在音响系统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提出有二十年多的历史了,在发烧界应该是很重要的话题。这些年,随着发烧友的争议、探讨、实践,音响线材在音响系统中起的作用逐渐明朗。为这个问题,我多次请教更力刘先生。在更力刘先生的指导下,我试着从“音箱好声需求”这个角度来探讨,以音箱线为分析主体,看看能不能说明问题。
    和自然界物体的发声机制有区别,HIFI音响发声,其中有一个很有趣也很重要的现象。
    通过对更力刘先生的音响线材设计理论深入理解,其中有一个论点:音响系统对音箱音频功率供给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音频电流的变化、音频电压的变化。电压乘以电流等于功率,电压变化功率变化,电流变化功率也变化。看起来,电压、电流分别变化,达到相同的功率数值时,音响声音的效果是不是就一样了?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不同·方法的模拟实验,和用不同电流通过能力的音响线材做实验,可以证明这个论点。HIFI音响发声,很有趣也很重要的现象也就在此
    用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这样的实验是有问题的。音箱有电阻、电感、电容组成的复合阻抗,音频电流通过喇叭音圈,音圈振动时有反电动势。复合阻抗和音圈反电动势是频率的函数。在有反电动势电路中,欧姆定律不适用。 音响线材对音频电流的通过能力,称为音响线材的控制力。 音响线材控制力对音响电路来说,在某一个频点,线材控制力控制了这一个 频点的电流密度,对音响声音来说,线材控制力控制的,主要是这个点声音的密 度。全频 各频点音频电流量值控制,对于音频电压量值有一个恰当的比例时,称为全频平衡控制力。有全频平衡控制力的线材,是一条好的音响线材。 音频频率范围,理论界定是20-20KHZ,三十岁以下人实际听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5~16KHZ,三十岁以上人听音的频率范围有逐年衰减的现象,首先衰减的是高频。几乎所有乐器声音标定音域都在这个范围。管风琴是特殊的乐器,比较少。乐器声音的频谱泛音是很丰富的,包含了人耳听音范围以外的许多频率。有许多功放、CD的频率涵盖,比起人耳听感,高低频端都有很多的延伸。 更力刘先生提出HIFI音响调音的一个新概念:“一套音响系统,只有一条唯一好声音的量频曲线。在这条曲线上,音响声音所有的听感评价指标都能有很好的表现,声音的真和美会有很好的统一。这时,器材档次声音的主要差别,是不同的失真、音质和音色。” 一套音响系统在某一频点对音箱声音的控制力,从小到大连续变化时,声音是从朦、虚、实、紧、硬连续变化。各种听感评价指标也在变化。正确再现软件声音的点,是在声音“实”的中间点。如果音频全频声音都调整到“实”的中点,把点连成线,在量感、频率坐标上,就是这套音响系统最好声音的量频曲线,是唯一的。这是HIFI音响真正的量感平衡。声音虚实变化与音量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听感有差别,主要是耳朵的等响度曲线、功放与音箱数据搭配是否合适的差别。 当功放和音箱数据搭配合理时,音箱线要有哪些基本参数? 根据以上探讨,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音箱线要有超过理论界定的频宽,有全频平衡的控制力。
    二、在音频全频范围有正确的声底。声底与音响线材控制力调整的声音虚、实不同。区别是声音的软硬、厚薄。 三、音箱线通过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音频电流,应该是线性的。
    四、和所搭配的音响线材、器材要有很好的适配性,能满足音箱出好声的要求。
    从以上的探讨说明,音箱线(当然,不光是音箱线了,还有信号线,电源线。)的重要性是不是就比较明确了?
    信号线在音响系统中的作用和音箱线是大体相同的,不同的是信号线工作在小电压、小电流状态。虽然电源线工作性质不同,是量能控制线,控制了不同频点的音频电流能量,对全频平衡控制力的要求和音箱线也是一样的。只是还要给器材元件静态工作能量。电源线的载流量不同,相对规格数据要大一些。
    更力刘先生的音响线材设计理论指出:“任何一根导线,对不同频率音频电流通过,呈现的阻抗不同。不同规格导线,量频曲线有不同峰频点,曲线呈山坡状,峰频点两边曲线有不同斜率 。”
    如果用峰频点在中频的导线,做成的音响线材声音中频会不错,高低频段控制力的会有欠缺。如果导线的峰频点偏向中高频,中高频声音不错,中频声音会薄一些,低频欠奉。这样的音响线材不少见。                       综上所述,音响线材设计、选材、制作、达到全频平衡控制力的技术含量不可小觑。
    正确挑选、搭配音响线材对于音响正确调音,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有不对的地方,请发烧友指教。
  • ·

    (作者:LDH 时间:2010-11-08 07:58:40)
    我本人不研究线材,对线材的理论知之甚少,夸张一点或者说略懂皮毛。对更力刘先生的音响线材设计理论“峰点”学说有点满头雾水,如果能有相关的测试数据来证实的话,那线材的设计和研究就会有了新基础上的理论。
    就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关于音频线材的理论能够得到一致的认可。电物理的基本公式在这里似乎用不上。
    目前能够得到一致认可的是:
    1,导体的材质,不同的材质比如铜线跟银线声音的差别是熟耳能闻的。
    2,线材的结构,这个会影响到声音的变化,不少理论支持等效电感等效电容改变说以及“趋肤效应”说,但
    实际的实验无法跟理论贴合,等效电容的改变一米的信号线几十上百个PF,相对于20-20KHZ的音频范围能有多少的改变呢?作为实验我们把信号线输入电路端并接上一个80P的电容(80P的取值是模拟所使用的线材由一米增加到1.5米时所增加的电容)再次试听,在场的所有烧友对这个电容的加上取下都几乎感觉不出来。至于趋肤效应在音频范围内几乎不会产生,在经典的科教书上可得到答案。但实际的产品中仍不乏“趋肤效应”之说。
    总之单纯的用等效电感等效电容及趋肤效应学说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的解释线材结构改变对声音所产生的影响。
    3,器材搭配。这是很有趣的问题。同一条线材在不同的器材搭配上可得到不同的声音走向改变,尽管不是所有的,但至少有部分线材有这种现象。模棱两可的理论解释是不同器材的输入阻抗跟线材的等效阻抗加起来改变了总的等效交流阻抗。
    还有温度的改变。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线材在零上25度C和零下25度C时的声音改变是非常大的,首先是直流电阻的改变是很大的,其次是导体的分子排列顺序产生了改变,这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声音是得到一致认可的。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