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坛>全部
  • 全部
  • 排序方式:
  • 排序
  • · 丹拿MICRON (作者:ks265 时间: 点击数: 86)
    收藏
  • 各位DX:ML383推MICRON是否吃力,请丹那党兄弟们帮忙。
  • ·

    (作者:抵制日货 时间:2002-05-26 14:17:12)
    道听途说,能把这对小家伙推出低频的MARK得出动No.33后级,KRELL得出动200W的纯甲后级。在下亦非常喜欢MICRON,无论是声音和外表都属经典之作,可惜它对后级要求太高了。
    • ·

      (作者:ks265 时间:2002-05-26 15:44:36)
      谢谢抵兄,我该怎么办。
      • ·

        (作者:抵制日货 时间:2002-05-27 10:04:08)
        MICRON为密闭箱,383推它出声没问题,关键是你喜欢不喜欢那样锐利、清秀得几乎是单薄的声音。而383推CRAFT或1.3SE都能唱出比较平衡、全面的声音。高保真音响的两位编辑曾用KRELL的200W纯甲类后级推MICRON,其低频下潜和中频的丰满不亚于ATC的SCM20T(要知道MICRON的低音只有5寸啊),而其飘逸的高频自然将ATC远远抛在身后。在下的建议是,如果你非用383,最好选CRAFT或1.3SE;如果非上MICRON不可,不妨恳求ldh斑竹为你量身定做一套放大器。
        • ·

          (作者:ks265 时间:2002-05-28 00:13:54)
          谢谢,抵兄真是热心,MICRON我早已买下(很久了),在高保真试听室MICRON的主人我认识,MARK33可令MICRON的潜质
          100%发挥,但现实中这样搭配的人几乎没有,以MICRON的价格来说如果功放超出ML383的价格是否不太和算。
    • ·

      (作者:ks265 时间:2002-05-26 15:59:53)
      C5和CRAFFT都应比MICRON难推,CRAFFT应该顶两个MICRON。
  • ·

    (作者:feng 时间:2002-05-28 00:45:57)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3 22:38:23)
    • ·

      (作者:zzmmj 时间:2002-05-24 15:20:26)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4 17:05:42)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3 22:40:18)
    • ·

      (作者:zzmmj 时间:2002-05-24 15:16:05)
      多少钱能买下来?参数是多少,用它推B&W N804可以吗?你用的线材是什么牌子的?恕我眼拙,您的音箱两对分别是什么是?PROAC的吗?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4 15:34:40)
        Krell 200s看成色在20000-25000人民币之间,自动滞后持续甲类200瓦。用它推N804当然没问题,关键看你喜欢否Krell的风格——蛮横、不讲道理的推动力加上温暖、深厚的音色。我的咸菜是MIT MH-750CVT TUBE、cadars glden cross、tara lab air2等。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4 15:19:26)
      以上两张图中存在着同样的一个问题,一分钟之内找出来你是聪明的,三分钟内找不出来你就是笨蛋。嘿嘿。。。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4 15:24:57)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4 15:40:52)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4 15:46:18)
            803没高音单元?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4 15:57:55)
              看样你得打着走。哼哼。。。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4 19:35:12)
    • ·

      (作者:yewei 时间:2002-05-24 23:11:17)
      • ·

        (作者:海盗 时间:2002-05-27 21:43:58)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菜鸟搭配问题 (作者:MovieFan 时间: 点击数: 48)
    收藏
  • 初入烧界,现已有器材:
    CD:MARANTZ 6000 OSE

    音箱:KEF Q35,
    现在正在为一个合适的功放发愁?初步想法是:M.F.A300/艺术家 6.6/欧博M100,不知道各位大虾还有没有其他的推荐?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5 21:07:03)
    投资多少?听音爱好?
    • ·

      (作者:MovieFan 时间:2002-05-27 19:07:19)
      • ·

        (作者:MovieFan 时间:2002-05-27 20:58:40)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7 21:34:02)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急:请问广州哪里买得到正宗名牌滤波电解? (作者:外行的人 时间: 点击数: 60)
    收藏
  • 各位大侠,我不日将出差上广州,欲顺路购买ENLA FOR AUDIO、PHILIPS、ERO、ROE、BHC等大容量滤波电解做功放电源滤波用,因为之前听说有很多假冒货,甚至有二手拆机品也翻新成名牌货外观的,所以想向各位请教一下在哪里才能买到正宗货呢?价格几何?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6 12:57:54)
    惠福西路293号恒和电子城 二楼205、207室。 020-83382073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6 14:48:31)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6 15:08:38)
        • ·

          (作者:外行的人 时间:2002-05-27 07:46:37)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7 08:23:51)
            12000UF/70V 的,100元一只,共使用12只,每次进货都是几百只,从没有出现过假货。锺神的新旗舰也是采用的他的货源。你总可以放点心了吧?
            • ·

              (作者:tjzm 时间:2002-05-27 16:59:43)
              我有日本NITSUKA和LXF的7000uf/63v电解,可用在Hi-Fi上吗?电源滤波电容是否越大越好?
            • ·

              (作者:linlin 时间:2002-05-27 17:41:12)
            • ·

              (作者:linlin 时间:2002-05-27 17:46:31)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7 19:55:01)
                我们更多的是想得到一堆元件发出的声音吧。你还未听过LDH功放就揣摩其价格还是为时过早了,最好是听过后再去和别的比,这样就心中有数。而LDH功放的声音喜欢不喜欢则看各人了。
                • ·

                  (作者:linlin 时间:2002-05-27 20:53:05)
                  将就着先用
                  • ·

                    (作者:linlin 时间:2002-05-27 21:27:21)
                    先将就着
      • ·

        (作者:小久 时间:2002-05-27 09:02:39)
        谢谢!!。万分感谢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7 17:06:21)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7 17:08:56)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新手求助:要不要前级? (作者:z-yuho 时间: 点击数: 235)
    收藏
  • 听了朋友的斯奔达5/9+关氏300B纯后级四件分体,CD为中道旗舰三件装,音箱线为AUDIO NOTE ,信号线不详,感觉高频暗无天日,中频无质感,丝毫体会不到300B丝丝如扣、娇艳欲滴的音色,音场萎缩,结像全无。然而朋友却一再声称已试过许多器材,这是“音乐味”最好的,言语中视“ HI FI味” 器材如 AV 器材,不屑一顾,称之为“听效果”的,并且言必称“音乐味”。在下一时激动,竟然忘记矜持,与之声论,良久不下,黯然神伤,如此价位出如此声音,我辈工薪一族前途何在?
    后来突然想起300B是后级,没有加上前级,就要求朋友接上老关制作的前级(分体是,2000多元)。开机一听,天啊,简直是天壤之别,声像马上凸现出来,音场又深又阔,高频纤细如丝,人声喉感十足,在下失声叫了出来:“为何不用前级 ?”朋友如是说:“300B是音乐味极好的管子,我怕前级破坏了300B的味”——看来是受早期港派“多只香炉多只鬼”思想的影响。唉,争论无用,在下只好说:请打电话与老关讨教。
    呜呼唉哉,呜呼唉哉!


    有天与老关通了电话,老关说他也经常不用前级,但他的听音室较小,听音距离很近。

    不解,不解,不解!

    老关的听音兴趣倾向于传统的老英国声。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5 10:56:55)
    中道的这款cd机虽有着华丽的外表,甚至可以说有hi-end相,但声音还不如马兰士的中档机(low-fi?),这样的机去直推300B后级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出好声的,至少大部分人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其二,什么是“音乐味”?、“hi-fi"味?这只是个人的不同理解罢了,再说300B能出什么”效果“?他就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秀而作为号召力的,超凡的动态、捶心捣肺的低频、凌厉的速度、无远佛界的高频延伸、万里无云的透明度等对不起——统统欠奉!所以即使加上前级她也最多是个小家碧玉,谈不上是听“效果”的。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5 10:58:19)
    中道的这款cd机虽有着华丽的外表,甚至可以说有hi-end相,但声音还不如马兰士的中档机(low-fi?),这样的机去直推300B后级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会出好声的,至少大部分人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其二,什么是“音乐味”?、“hi-fi"味?这只是个人的不同理解罢了,再说300B能出什么”效果“?他就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秀而作为号召力的,超凡的动态、捶心捣肺的低频、凌厉的速度、无远佛界的高频延伸、万里无云的透明度等对不起——统统欠奉!所以即使加上前级她也最多是个小家碧玉,谈不上是听“效果”的。
    • ·

      (作者:大忙人 时间:2002-05-25 11:51:15)
      多听些时日,保定他拿不下来,若他仍喜欢去掉前级,只好由他去。不过你别让他卖掉前级,专门供你去的时候加上听,岂不2全。
    • ·

      (作者:sp703 时间:2002-05-26 01:53:25)
      就象维讷斯,残缺美,它不完整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5 17:48:41)
    我记得可是乐觉士5、9。我去这位朋友家听过:全无音场结像可言,调过后改善较大。我认为当然得加上前级!不加前级效果大打折扣,就如楼上老兄说的,功放和音箱都发挥不了。但主人家中毒过深口味偏颇~~~~~
    • ·

      (作者:gao248 时间:2002-05-26 00:12:04)
  • ·

    (作者:笑笑生 时间:2002-05-26 10:05:59)
    到音乐厅去听听准确的健康的声音,或者用个好耳机听听!他们可是祖宗的老祖宗呀,再大的名流可以比吗?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6 11:04:46)
      乐队演出的声音效果,完全依赖于演出大厅的声响效果。就象一套器材依赖于听音室环境一样。没有好的演出大厅,那么乐队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我在专业演出团体干了三年,对这个问题的感受是相当深刻的。因为团体规模不大,又是普及性的,考虑到基本上90%以上的演出场合不符合声场要求,所以大多使用了电声扩音。但是对于高级大型交响乐团来说,是不使用电声设备的,这样就决定了他们一般只在专门的音乐厅演出,而这些专门的音乐厅的各种声学参数效果,也决定了演出的声音效果。经常听一些乐队指挥谈到XX音乐厅效果如何如何好,甚至把一些失败也归咎于XX音乐厅效果如何如何差等等。
      很多朋友认为在音乐厅的感受是最正确的,其实不然。只有在乐队中间的感受才是基本正确的,当你坐在观众席聆听时,已经受到空间环境以及传导反射的多项干扰了,实际听上去有很多乐器是分辨不出来的,细节层次远没有你在家中音响系统上来的好,这就象做在体育场观看足球比赛远没有做在家中从电视上看到细节多一样。
      耳机是正确的吗?如果单从一些音响指标上看是远远胜过音箱系统的。但是跟在音乐厅的感受比较,耳机的还原恰恰又是差别最大的,也就是说从耳机里你永远感受不到音乐厅里的效果的。
      就目前来说,音响还是一门不成熟的,有缺憾的学问,形形色色的“再加工创作”效果,永远是一幅山水画,再艺术再高雅再形象,也只能是一门模拟艺术,与真实还有相当距离。就象电视一样,无论如何清晰,无论使用什么原理的三维立体图象效果,只能是一组组会动的照片。
      在目前的任何图象声音的模拟还原,与真实的距离还十分遥远。也许将来会以假乱真,但目前也只能是自我满足,就象当初听电子管收音机一样,40年前能够听上一台收音机,那是比现在几十万的高级音响还惬意的呀!回忆那时候的感觉,绝对比听现在的高级音响系统“好听”的多。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要求也在变,口味也在变。。。。。。
      • ·

        (作者:笑笑生 时间:2002-05-26 11:50:57)
        乐器不够等级时候,发出的也只能是他自己的声音。现阶段音响调整声音,一半是客观的,一半是主观的,这两种途径是最好的妥协。客观的妥协是音乐厅与耳机。我把他当作像弦乐调音用的校声器。耳机就当作在乐手之中。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6 12:36:25)
          • ·

            (作者:小久 时间:2002-05-26 13:23:30)
            哈哈..票兄,那要看你咋想的..是你玩音响..还是音响玩你?
      • ·

        (作者:韦生 时间:2002-05-27 01:20:22)
        标 题:其实音乐厅的感受才是最真正的感觉 (1千字)
        发信人:zhushi1025
        时 间:2002-5-27 1:17:07
        阅读次数:5
        详细信息:

        其实,听现场音响并不是在乐队中间基本正确,要知道指挥的那个位置其实是音响最不好的,所有的乐器的音响向你压来,铜管一响,就更是什么细节都听不见了(这还不提及各种乐器不同的发声方法的指响性不同所造成的定位问题,比如圆号一般是号口朝后)。所以,听现场最好的位置还是所谓的上下“皇帝位”,大约是舞台正对着指挥音乐厅2/1处的楼下或楼上。听交响乐,楼上的皇帝位其实音响更好,一般因为弦乐虽无指向性,但声音是向上泛的更多。长号小号因为一般指向前方或下前方,声音在楼上反倒比较平均。BTW:一般听古典音乐的音乐厅内部容积并不大,一般都是能坐上2-3千人的样子。

        在北京音乐厅以及世纪剧院(日本人设计,国交及爱乐的录音场地)都是如此。日本的新国立剧场,以及森德利音乐厅楼下的皇帝位票价最贵。一般国外的团一来,就是67百美金一张票。可见日本人的精明。

        另外,不规则造型的音乐场馆的最好听音位置,就不是特好说,象柏林音乐厅,我就说不上哪里位置最好,因为我也是只现场听过一次音乐会。当时我坐在指挥对面,但音响还是不错的。

        我认为鼓弄HIFI音响的目的,是在家里欣赏音乐及学习。我更认为还是现场的音乐的音响更好,毕竟耳听为虚吗!尤其大师级的指挥及大牌乐团的现场演出,有时是一辈子难忘的。当年森德利音乐厅(我至尽仍认为这是日本音响最好的音乐厅)刚建好的时候,我正在日本,卡拉洋亲率柏林爱乐前来演出,那种亲眼看卡拉洋音乐会的满足感,以及柏林爱乐颠峰状态的表现真是好的不得了。

        另外,因为本职工作的原因,我经常和雨果唱片以及JVC,国王唱片公司有些联系及制作唱片。我认为香港以及日本的唱片录制水平照欧美的水平还差很多。当然国内的录音水平最差,但雨果的也差很多(雨果号称什么一个MIC就能录交响音乐,纯粹胡扯!就因为交响乐的乐器指向性颇多,就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谬论。当然也不是MIC越多越好,象前苏联的录音室一般是一个谱台一个MIC,但还是闷的不得了,没有什么平衡)。要知道一般在德国学录音专业本科就得8年!(4年音乐学院学音乐,4年理工学录音)可想而知!(并不是你有了世界一流的录音设备,就会有世界一流的录音(日本就是例子,象DG也用SONY,YAMAHA的设备,同样的设备JVC的录音比DG差一大块)。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7 02:15:24)
          三年的乐队生涯,我难道听不出来到底是乐队中间感受好还是听众席中间感受好吗?高潮来临时,的确是存在大声压影响听觉分辨的问题,但是一个乐章的大部分时间是正常声压进行的,高潮只站用很短的时间。所以当你处身乐队中间时,会感受到很多的乐器质感跟细节。特别是弦乐器跟弹拨乐器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在任何听众席位上所感受不到的。在听众席上跟乐队中间所听到的感觉差别极大。
          当然了,无论多少钱的票值,也不会买到乐队中间的席位的。 我只是作为一个乐队之中的一员,体验过这种差别。有过亲身感受。 大师门的权威理论我是断然不敢反对的。。。
          • ·

            (作者:Bonelllll 时间:2002-05-27 09:15:40)
        • ·

          (作者:penpie 时间:2002-08-27 11:56:40)
      • ·

        (作者:*Jazz* 时间:2002-05-27 14:47:55)
        真正的音乐厅由具有专业水准的的交响乐队所演绎出来的声音绝对是发烧友、音响器材设计者、录音师们唯一正确的参考标准,特别是古典音乐!也绝没有使用任何扬声设备,全世界100%的双声道录音是把听者置于乐队之外的。

        我同意音乐厅的设计装修的好坏肯定对整体的效果有影响,但是,真正的音乐厅设计是有一定标准的,在此基础上,音乐厅绝对是最好的参照标准,是绝对的、无以伦比的!

        广州的星海音乐厅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她在4月13号装修之后我和自文、ROCK去听了两场,已经让我们感觉到星海厅在专修后所带来的音色方面的变化,当然是向好的方面!也感觉到广州交响团已经和国交的水平不相上下!

        每次音乐会结束后,我回到家都会找出同样的或风格类似的录音听听,还是觉得音乐厅的声音最真实!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7 15:34:27)
          能买张票找个音乐会好位置这就够美的了,没必要去想乐队中的声音该如何如何。在家玩音响当然是找在音乐厅中的那种感觉!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7 18:17:57)
            你们听的碟子有几张是在音乐厅录制的?说说看。 既然不是在音乐厅录制的,那你们找的什么音乐厅的感觉?
            我发上贴的意思是说要以乐器自身的声音为标准,而不是以什么音乐厅为标准。如果一张在录音棚里演义录制的碟子,听上去象在音乐厅里,那么请问,这是对的还是错的?按照两位仁兄的说法,就应该是对的了?
            我们在谈低音的时候,很多朋友连低音乐器有几种,甚至连低音贝司有几种都不知道,却夸夸其谈低音如何如何,当我们在谈提琴的时候,有不少朋友却弄出了不知道提琴有几种的笑话。喜欢听流行音乐的朋友,却有不少分辨不出电吉他跟古典吉他,钢丝弦与尼龙弦的区别,喜欢听大鼓却不知道什么是定音鼓,什么是爵士鼓,什么是邦嘎鼓,乃至将鼓、蟀鼓、卒鼓,等等。诸如此类枚不胜举。当我们在谈论音响器材并对其进行品评时,我们需要的是器材对乐器的真实还原能力,而不是要找一个音乐厅的感觉,因为音乐厅所反映的更多是一种效果,一种气氛。尽管这种效果让人神往,但是遗憾的是,一套中档次的AV多声道系统所模拟出来的音乐厅效果,要远远好于HI-FI效果,如此说来,大家需要的是什么?是乐器真实声音的再现还是一种音乐厅效果?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且不可混到一块。
            很多朋友都认为“以音乐厅为标准”是一个真理,但我始终不敢苟同,道理就是以上所谈。当然有冒“大不韦”之嫌疑,砖头瓦片更不会少。我只希望在扔出砖头瓦片前,能够仔细的咀嚼一下我上面的文字是否有道理再扔也不晚。。。
            说的只是一种现象,不针对任何一个人。千万别对号入坐。谢谢!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2-05-27 19:18:50)
              重视音乐厅的气氛感觉其实是唯美倾向, 而强调以乐器为本应该视作唯真. 道理上说, 唯真发展到极至可以水到渠成, 气氛尽现. 可实际情况是唯美和唯真常常水火不相容, 特别是在某价位上, 这种冲突来得尤其剧烈, 个人在跟自文兄的交往中这方面的感受尤其深刻. 然而, 非常有趣的是唯真和唯美在我内心经过多次撞击较量后, 我觉得它们并不是那么绝对的势不两立, 重视音乐气氛的唯美如果没有走火如魔丢掉乐器质感的话, 那么我个人认为此时的唯美和唯真的追求过程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当然这里面存在着每个人的分寸把握问题, 但最起码我感觉这里面并非一定是水火不相容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 重视音乐厅的气氛实际上也可看作是一种唯真. 我个人的分寸是在播现场录音的碟跟录音棚出来的罐头音乐应该有着相对比较明确的区分即可, 否则千篇一律的气氛我个人是不情愿花大钱去追求的.
              • ·

                (作者:大头虾 时间:2002-05-27 19:51:38)
                虽然我心底里认同以乐器还原为本的声音追求方向, 但实际上我对声音的理解跟LDH还是存在距离的. 我觉得我对声音追求直率得不如LDH执着, 虽然LDH提倡真中求美的声音理念, 但我感觉他那里面的真还是有时候让人畏惧的, 这次我犹豫不决还是那下的那条忠实信号线"登峰造极"被LDH痛扁, 我不忌讳我是冲着那里面的气氛, 但同时不得不说这线确实有损原LDH系统的直率. 大概每个玩家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周围玩风的影响吧, 我也不例外, 周围玩唯美的人太多, 广州话说的, 要有FEEL先正靓啦.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7 20:35:02)
              如果说要有这种现场真实感和器材录音差别的明辩,我看只有职业录音师才有,他们是成天在欣赏与创造中奋斗!我们音响和音乐的爱好者只能在家中对着一堆器材和唱片悠然自得的品尝罐头音乐带给我们的自我满足和陶醉。我们在家中通过对音响器材的搭配和听音环境的调整努力把声音调整向音乐厅靠这有啥错?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本来就是经过环境再生美化的了,而我们听众接受的音乐就是在听众席所听到的音乐和音响。作为音响设计师当然要努力使声音求真求实,而我们普通玩家同样要努力朝着让自己感觉好的方向调整。况且自然界真实的声音有时未必都是好听。而我们家中罐头音乐发声体——音响器材和唱片,根本就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现场,那我们却又干嘛不放松自己妥协自己找个让自己心动欣喜陶醉而又现实的标准呢?
              • ·

                (作者:llhu 时间:2002-05-27 21:04:02)
                我想我一直在追求的就是音乐厅的感觉。而且认为录音还原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音乐厅效果。试想,舍此什么是音响还原的目的。另外两只音箱在听音位前的布局大约也只能还原出乐队在前方的感觉。
                • ·

                  (作者:llhu 时间:2002-05-27 21:09:09)
                  而再好的器材最多只能还愿出的是----录音现场的大厅效果。
                  • ·

                    (作者:韦生 时间:2002-05-27 21:32:28)
                    我发上贴的意思是说要以乐器自身的声音为标准,而不是以什么音乐厅为标准。
                  • ·

                    (作者:dadoudou 时间:2002-05-27 21:33:58)
                    我只追求我喜欢听的声音、旋律。音响和音乐个性太强,和人的经历、阅历、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好像只适合谈个人体会,不适合讨论是非。
                • ·

                  (作者:ldh 时间:2002-05-27 22:16:13)
                  问问你家嫂夫人,是坐在钢琴前面的感觉真实还是做在音乐厅听众席上听到的钢琴真实?你向来尊重夫人的意见,肯定她不会误导你的。
                  其次,你有能力把一套基本的HI-FI音响和一张录音棚里面制作的录音,调出在音乐厅里的感受效果来吗?调那里?怎样调?QY兄说“虽然调不出来,但是可以作为一个目标往那上面靠”。话虽简单,可是我问你,怎样调、调什么才能往那上面靠?难道换功放换音箱换线换CD机,摆摆位就能调换出音乐厅效果来?
                  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很复杂;要简单只需要一台中档AV功放,调节到大厅状态即可,那样你就别玩HI-FI高保真了。要复杂真的很复杂,那就是增大房间,即便你有能力使用大房间,但是你的1。3SE也不适合。麻烦事多着呢。。
                  再次, 我们这里的都是HI-FI音响发烧友吧?如果是那就好办了。 因为给音响加的定义很简单,那就是HI-FI、高保真,我想这几个字的意思勿须多说了吧?其实我也很固执的,如果背叛了这几个字面的含义去谈音响,我大多是不想多说的。我只所以多说了这么多,是因为上面的兄弟说了一句“要以音乐厅的效果为标准”,因为这句话里有一个“标准”的问题,所以才说了这么一大堆废话。。
                  我更不反对“唯美”的发烧友。白菜罗卜个人所爱。大家都是玩,只要玩的开心就达到目的了。意见不一样各自保留,其实大家的观点和标准也在经常变换,都有走弯路的时候。有些东东是需要时间和实践慢慢摸索的。。。
                  • ·

                    (作者:dadoudou 时间:2002-05-28 10:22:38)
                    音乐厅最突出的效果是气氛,如果要以音乐厅的效果为标准,这一条就难以实现。而且绝大部分优秀的录音都是在录音时,录音师和那些发烧级的指挥大师就进行了加工,这种加工往往是根据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而进行的,这一种理想化的东西在现场,或者在音乐厅是难以享受到的,而不能否认绝大部分HI-FI就在追求这种理想的境界。谈音响最忌讳的是凭想象,而事实上有许多人在谈音响时完全在凭自己的想象力,甚至会把化学中的中和反应都用上,而对参于反应的各元素仅仅听说过,而并没有见过、真真了解过,因而出现了一批嘴烧族。
          • ·

            (作者:自文 时间:2002-05-28 12:03:50)
            所体验到场面和震撼是从所没有,整个人宛如被卷入了音乐的汪洋大海之中.星海听大型乐团演奏最好效果的位置在9-11排一带,廊西前几排也很好,听奏鸣曲一类小制作堂座较前排,廊东3排15-19都十分"正".五月开此又到演出季啦,一般乐团票价也不贵,(50-100),有老友就曾向我提议每月去听一场.我觉的烧友们有机会都去感受一下音乐厅
            现场气氛,对自己发烧之路有很大脾益.不同音乐厅声音效果差异也是很大,去年有幸在法国巴黎歌剧院欣赏了一场
            法国国家芭蕾舞团的<<新巴黎圣母院>>(百人交响乐队伴奏),座在4楼东厢厢房里(只是125法朗,有朋友
            在那看<<阿依达>>只用35法朗,极为大众化的价钱哦),建于拿破仑时代的歌剧院声音温暖丰润,金光灿烂
            毕生难忘啊!!!!

    • ·

      (作者:低烧者 时间:2002-05-27 19:32:33)
      对声音真实性的判断斑竹的意见是对的。
      假设一下:1。从录音到重放都是零失真,
      2。演奏者,乐器品质,演奏水准完全一样,
      3。空间,听众也完全一样。
      这时聆听位置的不同就起了决定性因素:
      A。录音时的聆听位实际就是MIC的位置,一般都在台上和乐队中间,而且大部分录音师决不会用一支!
      B。我们的聆听位肯定在观众席。不管在任何一个位置,都与MIC的位置有极大的不同,而我们的耳朵也一定是长在同一个脑袋上!
      所以单单位置的影响就决定了声音的不同,如果再加上其他因素,这样的不同不可谓不大!由此可见音乐厅的声音只能作参考。

      当然,不可否认现场聆听是最佳的音乐享受,也是音响器材所无法提供的。不过想要真实的乐器声音还是近距离聆听比较准确,象小规模室内乐的现场演奏就是很好的选择。

  • ·

    (作者:松毛虫 时间:2002-05-26 18:36:08)
    我想你的朋友肯定是金耳朵一级,而兄弟我们则是铁耳朵、铝耳朵,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们需要前级(当然是高级的),而你那位朋友则是不需要前级,这并不矛盾。
    • ·

      (作者:耳朵 时间:2002-05-27 09:05:12)
      有金耳朵的人并不一定喜欢音乐或HIFI,反之亦然。
  • ·

    (作者:z-yuho 时间:2002-05-26 22:11:56)
    老关听过的器材无数,他心中应有一定的标准啊。
  • ·

    (作者:36.5° 时间:2002-05-26 22:21:32)
    各位大虾指点一下,300B要加那一款前级才好,老关的四分体300B用的是310直推300B好象是西电线路,声音的特点是韵味足,音乐感好.加上前级音响效果会更好,但是会失去一些韵味,声音的自然感也会差一点,如果有更好的前级声音当然会更上一层楼,否则不用前级会听到更优美的音乐。音响是用来听音乐的,要听效果现场可能会更好一点,如经济没问题音乐厅普及何必发烧.........累
    • ·

      (作者:mini 时间:2002-05-26 22:52:45)
      玩音响本身的乐趣并不是上音乐厅能够替代的。HI-FI与“乐感”并不冲突,没有层次和细节的东西徒有柔顺有什么用?只能做出一点或两三点的东西决不是精品。世界上各大名厂生产的旗舰功放无数,有几家是按照300B的音效去调校的?
    • ·

      (作者:z-yuho 时间:2002-05-26 23:01:19)
      “加上前级音响效果会更好,但是会失去一些韵味,声音的自然感也会差一点,如果有更好的前级声音当然会更上一层楼,否则不用前级会听到更优美的音乐。”-----那会不会是前级没做好?国内很少有成功的前级。
      • ·

        (作者:mhm 时间:2002-05-27 16:01:30)
        z-yuho兄所言我有同感,可能是前级没做好所以加了反而不好,我试过两款国产大厂胆前级来推K6,效果是真不如不加,韵味差老远。好的前级我相信一定有效果,但是否不加前级就“暗无天日”加上前级就“天壤之别”?如果这样,是否只能说明这款前级太出色了?
        • ·

          (作者:z-yuho 时间:2002-05-27 23:14:37)
          “如果这样,是否只能说明这款前级太出色了? ”---是否还能说明加不加前级的差别极大呢?

        • ·

          (作者:z-yuho 时间:2002-05-27 23:25:21)
          “如果这样,是否只能说明这款前级太出色了? ”---是否还能说明加不加前级的差别极大呢?

    • ·

      (作者:as 时间:2002-05-27 13:41:56)
      采取直驱或使用无源前级虽然声音会更干净,背景更安静,音场也很宽,但它致命的弱点一是没动态二是声音太平淡无味就象白开水一样,就这两项就足以让人不想听(极品器材除外),这样的声音怎么会比加前级更有韵味,声音更自然呢???
      • ·

        (作者:乱讲 时间:2002-05-27 18:45:57)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自文兄,你那位朋友二手唱片卖的太贵 (作者:jogo 时间: 点击数: 58)
    收藏
  • “广州唱片价格:正价77-80,中价:58-62,廉价:37-50   小厂发烧片:85-120,XRCD:180,有商家提供邮购,请大家不要再挨JS宰!”,我们认为应该在原价7折还差不多,毕竟是二手货,而且大多数版本并不怎么样。
    直言说几句,没有什么别的意思.rock兄对不起,我当时知道开价后本想劝你不要买那么多,但是当着主人面有点不好意思,内疚!
  • ·

    (作者:自文 时间:2002-05-27 17:38:53)
    他是按JS价8.8折卖.主要原因,那位先生买碟几乎都是新系列刚出时就买的,音质比现在第X版要好的多.半年前不许买碟时.闻说曾有人到新华书店扫碟,结果发现音质比在海印卖的要好,原因是书店的碟很多是早期头版进的,但价太贵卖不出,最后拣了不少好东西.现在买Z古典版也太痛苦啦,象做地下工作,无法试听,比买D版还惨.还有,象新的BMG 69.00LIVING ST,BEST 100系列那些合法翻版声音太次了,如果以后其他公司都是被买断版权,那只有去H.K买靓声碟了(H.K买非力蒲80.00的小双张要HKD130.00啊!)所以.... 那晚我们挑到12点才走,累死了,还好弄了好几张绝版碟.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来而不往非理也, 看我的LI兄印象篇 *^_^* (作者:大头虾 时间: 点击数: 67)
    收藏
  • 身高八尺, 膀阔腰圆, 气宇非凡, 好一员虎将! 性格豪爽直率, 鄙视小家鼠辈, 不贪恋小妇人温情, 朋友间重义气, 喜大开大合, 跟挪威森林乃近亲; 虽人到中年, 却时有几分老夫轻发少年狂的顽劣, 可敬可爱. 结论: LI兄, 雄鹰也! 哈-哈-哈-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1 12:31:08)
  • ·

    (作者:dadb 时间:2002-05-21 12:32:50)
    Li......大龍八部喬鋒也
    大頭蝦..大龍八部段譽也
    • ·

      (作者:QY 时间:2002-05-21 12:47:44)
      • ·

        (作者:dadb 时间:2002-05-21 13:10:35)
        .....段.....正.......淳.....!
        • ·

          (作者:mhm 时间:2002-05-21 15:19:07)
          哗,那个先生的声音像极了DADB兄,简直神似,肚子笑疼。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1 16:00:32)
            • ·

              (作者:mhm 时间:2002-05-21 16:18:04)
              没有片名,似乎是威俊的出品。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1 17:36:03)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2 07:56:33)
                • ·

                  (作者:dadb 时间:2002-05-22 08:38:35)
                  老嫖有很多法國69片的LD!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5 11:06:46)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5 16:50:45)
                      这两部片都是法国片…………很好看吧…………
                • ·

                  (作者:purer 时间:2002-05-22 09:44:06)
              • ·

                (作者:挪揻的森林 时间:2002-05-26 22:53:11)
                • ·

                  (作者:肖骄瑟 时间:2002-05-27 14:44:03)
  • ·

    (作者:li 时间:2002-05-21 15:04:44)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一款令我喜出望外的“土炮” (作者:修竹 时间: 点击数: 128)
    收藏
  • 雷氏300B双单声道电子管合并式直热单端机试用感想
    一直对300B有一种期盼,也有一种怀疑。怀疑的是大名鼎鼎的300B到底是否如传言般好声?期盼的是一听这种梦幻之球的天籁。但是,囊中羞涩,始终无缘。终于吉人天相,老雷最近以较高的性价比搞出了几台单端直热的分体300B,于是以5800大元赶紧抱回一套。这两周来,天天晚上聆听4个小时以上,感触颇多,不吐不快,容我慢慢道来,与众多烧友兄弟们分享。
    先谈谈整机的配置。该机为分体式设计,外形为典型的雷氏风格,简朴、大方,五只电子管置于前部,后部的牛棚为一体式设计,对散热显然没有分体牛罩好,但好在该机的用牛比较考究,我连续使用10余个小时,牛棚只是微微温热而已。前面版非常简洁,红色的开关带指示灯,中部一个音量旋钮,缺陷是没有刻度,前部有一组RCA输入接口,可方便地从前面接驳音源。后部有两组RCA端子,一组输入,一组输出,一个电源接口。机壳采用1.5MM厚的钢板镀络处理,工艺一般,但非常扎实。机底有四个大号橡胶座,接线柱十分粗壮,属于大路货。打开机壳,内部元件充分体现了老雷的装机理念,即“慎用补品元件!”、“关键的地方一定不能省”,除大红袍电阻、西电包纱银线外,其余均为普通但可靠的元件。
    关键的东东在哪里呢?1、电路。这部机器,老雷对经典成熟的300B电路进行了综合并针对选用的管子做了精密优化校调,各工作点的选取,均采用仪器检测和主观听校正,使之达到最优。2、电子管。该机选用了一只古董级的MULLARD金脚E180F高可靠管做前级电压放大,一只古董级的西德WCF EF184做驱动级,300B选用的是曙光挂钩金栅级,整流选用的是曙光的5Z4P。各级全部采用直耦电路,彻底避免了电容的影响,缺点是增大了校调难度。3、变压器。由重庆专门生产变压器的厂代工,进口铁芯,质量一流。4、校声。该机装好后,老雷请重庆的几位胆机大烧友进行了实际聆听,并按照聆听意见作了校调。
    我的听音感觉如何呢?下面详细谈谈。
    1、软件:人声:蔡琴民歌(xrcd)、Don.Willinam精选发烧集(天乐)、夏韶声 谙2、腾格尔 在银色的月光下(台湾风潮)、阿淘的歌 离开台湾八百米、邓丽君 淡淡幽情(xrcd)。弦乐:郑京和的艺术(decca)、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他、魔鬼的颤音(阿卡多)、罗西尼弦乐重奏集(decca)、大提琴 华丽大探戈(naxos)、低音提琴 bass bass!。管弦乐:tutti!、麦金图试音碟、波斯集市(日本emi)、肖斯塔科维奇5、7交、小号协奏曲(philips DUO)。其他:藏龙卧虎电影原音碟、本维伯斯特的沙克斯 口水花、贝多芬月光 悲怆(吉列尔斯)。
    2、器材:音箱,BW N805;CD机:原创A8S;信号线:日本铁三角;喇叭线XLO PRO600;CD电源线:HP P33;功放电源线:普通。
    3、听感描述
    人声:厚润、通透,表现力惊人,细节交待清晰,现场感强烈,韵味浓郁,令人无可挑剔。
    弦乐:娇艳、贵气,通透、明亮,质感一流,木头味、松香味浓郁。高频部分飘逸感、空灵感稍差。
    管弦乐:大气、通透,动态不俗,力量感和气势充沛,低频下潜较深、质量好,瞬态稍差。
    其它:均能很好表现。
    总结:这款机器在成本控制得很好的情况下,发挥出了优秀的特质,特别是两只古董管的运用,不仅凸显其超值,而且确实带来了好声。此外,老雷亲自搭棚焊接、检测、校声,并运用直耦,也是好声的保证。该机总体表现十分均衡,8W的输出并不让人感到力小。与欧博、斯巴克的同类机器的比较证明:胆机确实不能说大厂产品一定比土炮好,胆机看来确实适合作坊式的操作,北京的关氏亦然吧!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正版碟 (作者:spk 时间: 点击数: 56)
    收藏
  • 请问有无南宁的烧友?哪里有正版碟卖?
  • ·

    (作者:zzm 时间:2002-05-26 18:24:40)
    梦之岛对面有一家
    • ·

      (作者:梁上君 时间:2002-05-27 10:32:45)
      • ·

        (作者:SPK 时间:2002-05-27 11:02:01)
        昨天去看没有了!
        • ·

          (作者:mo 时间:2002-05-27 13:28:29)
          不会吧?可能您没有注意看。
          哪位朋友知到,柳州市“大中音响”店电话,请告诉我。听说哪里有法国“fadis”胆机卖,不知真假?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
  • · 配置 (作者:八爪 时间: 点击数: 60)
    收藏
  • 我有B&W603S3音箱一对,欲配功放(10000元以下),CD机(8000元以下)。请各位烧友指点。
回复: 上传图片    最大5M,支持jpg,gif,png格式。